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16|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大卫 发表于: 2017-12-21 16:38:00|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17年国宝再造活动举办 首套作品被中国钧窑博物馆收藏

 [复制链接]
  2017年12月16日,“国宝再造·千年四大钧瓷”国宝再造活动启动仪式在河南省禹州市举行。本次活动由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主办,河南省禹州市钧瓷试验区办公室协办,云集国内钧窑界顶级专家和国宝大师阵容,献礼即将到来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作品一经面世即被中国钧官窑址博物馆永久收藏。
  中国陶瓷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陶瓷协会会长王爱纯,钧官窑遗址发掘主持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艺术品收藏家协会首席专家、85岁国宝级钧瓷专家赵青云,87岁高龄、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苗锡锦,河南省古陶瓷博物馆、中国钧官窑址博物馆副馆长马朝阳,禹州市钧瓷试验区副主任毋彩锋,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副所长李付斌,许昌市邮政公司市场部经理苏文安,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晓瞳,“红色钧官窑”国营禹县钧瓷厂厂长、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刘建军与宋元钧瓷标本博物馆馆长、中国传统工艺大师王建伟等领导、嘉宾出席启动仪式,并为四大国宝钧瓷隆重揭幕。
国宝再造大师晋晓瞳、王建伟、刘建军、苗长强(从左至右)为作品隆重揭幕
  中国陶瓷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会长王爱纯在开幕辞中表示:钧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历来支持钧瓷复烧并礼赠他国。此次国宝再造作品更是光彩夺目,具有超高的艺术价值,势必会更进一步推动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
中国陶瓷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陶瓷协会会长王爱纯致开幕词
  四大国宝再造作品工艺精湛,令人惊叹。出戟尊通体施月白色釉,釉层光亮,匀净细润,庄重挺拔;钧窑尊造型端庄,内壁施宋徽宗指定宫廷御用天青釉,外部施玫瑰紫色釉,明亮艳丽;双耳炉装饰繁复,通体施天青色釉,釉层肥厚,烧制时纵横流于器表,气势雄浑;双耳连座瓶长颈丰肩,下联五孔座,通体施天蓝釉,间有紫红、蓝褐彩斑,绚丽多彩──钧瓷极致的艺术之美在这四件作品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出戟尊、钧窑尊、双耳炉、双耳连座瓶(从左至右)
  中国钧官窑址博物馆副馆长马朝阳当场宣布,国宝再造首套作品由河南省古陶瓷博物馆、中国钧官窑址博物馆郑重永久收藏,并现场宣读收藏证书。
河南省古陶瓷博物馆、中国钧官窑址博物馆副馆长马朝阳宣布永久收藏四件作品
  据悉,国宝再造项目选定的四件珍品出戟尊、钧窑尊、双耳炉和双耳连座瓶均为国宝级文物,异常珍贵,分别收藏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并于1999年入选《中国陶瓷──钧窑瓷器》特种邮票,限量全球发行。
《中国陶瓷──钧窑瓷器》特种邮票,1999年限量发行
  与会专家们仔细观摩国宝再造作品,对其赞不绝口。老一辈艺术家赵青云和苗锡锦都十分激动,表示自己参与过挖掘、摸过瓷片,对文物并不陌生,但还是被作品所呈现的完美艺术效果深深震撼。
  国宝级专家赵青云对作品进行了高度点评,他表示:国宝再造作品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效果非常不容易,艺术家们必定是殚精竭虑,堪称钧窑史里上程碑式之佳作。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艺术品收藏家协会首席专家赵青云点评作品
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苗锡锦
  四大国宝再造作品作为当代顶级的钧瓷艺术珍品,融汇了中国流传千年的优秀传统陶瓷文化,以钧窑特有的“窑变”之美,向世界呈现中国美之极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据悉,“国宝再造·千年四大钧瓷”项目遴选大师历时将近一年的时间。钧瓷被誉为“中华之魂,国之瑰宝”,艺术家需精挑细选。艰苦卓绝的大师选拔始于2017年年初,考查艺术家的资质、行业影响力、制瓷理念,直至九月份方确定再造国宝钧瓷的大师人选,不可谓不用心。
  这四件再造作品传神地还原了藏品风貌,造型庄重,釉色艳丽,装饰精美,其工艺之精湛已达到甚至远超宋元作品。主办方希望以此次启动仪式为契机,大力弘扬大国匠心精神,进一步推广中国陶瓷艺术巅峰代表──国宝钧瓷文化,打造我国特有的传统陶瓷文化名片。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卫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大卫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2017广州美术学院雕塑教育学术周”成功举办 水印版画2017创作研修班·作品文献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00:14,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