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44|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文物·古迹古蜀船棺墓主人或为贵族女性 随葬品纹饰酷似小猪佩奇

 [复制链接]
源自:成都商报
  神似方向盘的青铜太阳轮、充满科技感的汉雁鱼铜灯、“秒杀”爱马仕的唐朝腰带扣……在各地出土的文物中,经过保护修复,总能让人眼前一亮,甚至一些文物还能给人一种“穿越感”。
  今年3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吊运青白江区双元村春秋战国墓葬群中最大的一座船棺墓葬154号墓的船棺时,船棺底部中间位置的腰坑让考古专家又发现了不少文物。在送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进行保护和研究后,这些文物渐渐恢复往日光泽,通过X射线成像处理,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纹饰,也渐渐清晰。其中铜匜内表面刻满了精美的纹饰,简单勾勒的人物图像,乍一看跟小猪佩奇的动画形象有着几分神似。
X射线下青铜纹饰酷似小猪佩奇
  墓主人是谁?年龄有多大?随着人骨鉴定的深入推进,拥有这些随葬品的墓主人被认定为一个35到40岁的成年女性。

修复青铜器 文物表面纹饰清晰
  在腰坑中,6件青铜器和2件彩绘木器运送到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进行保护和研究。“腰坑处于相对密闭的环境中,6件青铜器除一件甑破碎数块外,整体保存状况较好。”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助理馆员蒋璐蔓介绍说,铜缶、铜匜还具有金属光泽,但文物出土后环境骤变,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以保持其金属光泽,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老乡亲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老乡亲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成都男子酒后闹事甩椅子砸民警 涉嫌妨害公务罪被刑拘 13号冷空气全力进攻 成都最高气温将跌破20℃
2# 四姑娘山
 楼主|老乡亲 发表于: 2018-4-13 09:22: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铜匜(yí)
  和刚刚出土不同,在经过初步清理、修复之后,这些文物已经逐渐恢复了两千多年前的神韵。在清除掉器物表面附着的泥土后发现,铜匜内表面刻满了精美的纹饰,“由于大部分纹饰被锈蚀物掩盖,肉眼只能看到部分纹饰。”蒋璐蔓说
  使用X射线成像系统对铜匜进行X射线成像处理后,可更清晰的看到铜匜内表面所刻的纹饰。纹饰中包括了仙鹤、树、斟酒的人等,对于纹饰具体信息的解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然而,这些类似的纹饰,在湖南长沙楚墓中,也有出现过一些同款,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些器物上的文化交流因素。

还原古人制造技术 筛选青铜器保护方法
  目前,经过细致观察和X射线成像技术的辅助,可以确定铜鼎的器身由两块璧足范、一块底范和一块内范铸造而成;而铜鬲的器身由三块璧足范、一块底范和一块内范铸造而成;铜盆的耳和铜匜的环耳都是使用铆铸法铸成。在X射线图片中还可以看到铜鬲的底部因铸造时外范开裂,铜水渗出形成的不规则亮影,以及铸造时因排气不良而形成的缩孔。铜盆底部一圈一圈均匀分布着数个垫片,也反映了当时的铸造方法。
  “青铜器出土后由于环境的突变,若不进行保护处理会继续锈蚀,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蒋璐蔓告诉记者,青铜器的保护包括缓蚀、封护等步骤,不同合金成分、不同保存情况的器物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缓蚀、封护。现已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腰坑出土青铜器的合金成分进行了无损检测,发现不同器物间的合金成分差别很大,文保人员也将根据器物的合金成分、制作方法制作相应的模拟样品,使用不同的保护技术进行试验,以挑选出最适合每个器物的保护方法。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老乡亲 发表于: 2018-4-13 09:22:00|只看该作者
首次出现双连耳杯 精美漆床露出冰山一角
  去年四月,四五箱和淤泥混在一起的漆器残片,也被运送到了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在清理之前,谁也不知道这里面会有什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杨弢馆员介绍说,在陆续的清理过程中,具有蜀国特色的漆木床逐渐有了眉目,这些文物有与商业街船棺葬A型漆床形制、纹饰极为相似的漆床构件。
漆床构件
  据他介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为此成立了M154出土文物抢救性保护项目组,由中心主任肖嶙研究馆员牵头,其中出土饱水竹木漆器的现场保护和室内清理,依托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成都工作站具体实施。“出土饱水竹木漆器的脱水保护问题,一直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文物保护的难点问题之一。”杨弢说,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作为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的共建单位,在总结同行专家的经验基础上,对原有脱水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改进,反复试验,终于摸索出了目前为止最为成熟的出土饱水竹木漆器脱水保护技术。
  “有了这些经验,也让这次修复避免了盲人摸象。”据了解,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00年商业街船棺葬发掘开始,高度关注出土饱水竹木漆器的脱水保护,与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联合共建了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成都工作站,依托这一平台先后开展了商业街船棺葬出土棺木和竹木漆器保护修复、老官山汉墓出土简牍和竹木漆器保护修复等多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
  “M154墓的床比商业街船棺出土的床还要精美。”他介绍说,这些床具都是先雕刻花纹,然后再进行涂饰,不同于商业街船棺直接涂饰,工艺更加复杂。从目前的修复来看,这架床具约一米宽、两米长。
双连耳杯
  而在淤泥中清理出的耳杯,能够看到楚文化的影子,但也有蜀文化自成一体的创造风格。“它的两个‘耳朵’不是方的,更像人的耳朵。”在楚文化中,这些耳杯会用来在结婚时喝交杯酒,但在蜀文化中怎么使用,还是一个问号。杨弢指着一个双连耳杯介绍说,这样的耳杯还是国内首次出现,具体用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 金佛山
 楼主|老乡亲 发表于: 2018-4-13 09:22:00|只看该作者
墓主人或为高等级贵族 可能是一名女性
  文物修复人员在修复这些漆床时也发现,上面回首龙纹、凤纹等纹饰清晰可见,从这些高等级的漆木器来看,大家也一致认定,墓主人的身份一定不简单,至少会是当时古蜀国的高等级贵族。
  随后,记者从四川大学考古系人类考古学专家处了解到,M154墓船棺距今有两千多年了,现在能找到的墓主人骨骼仅有残留的几十片。
  这些信息对于推测墓主人身份、年龄,提供了线索。据专家介绍,从股骨、盆骨等特征来看,大家更倾向推测墓主人是女性,而从牙齿的磨损情况来看,应该是一个35到40岁的成年女性,身高在1米6左右。
⊙记者:宦小淮/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06:43,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