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4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18年惟心转境|俞晓夫:艺术最好少折腾要静下心来搞

 [复制链接]
  人生不长,需要懂点艺术,关注020,持续接收好文章
  主办单位:深圳市罗湖区文化体育局
  承办单位:罗湖美术馆、深圳意象美术馆
  协会单位:深圳市美术家协会、罗湖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策 展 人:金峰
  展览时间:2018年11月30日──12月16日
  开幕时间:2018年11月30日下午14:30
  展览地址:深圳市罗湖区南极路6号罗湖美术馆主展厅
  序言:惟心转境
⊙作者:子罕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凡物之所遇,必造于境,此谓心随境转则不自在,心能转境则无处不自在。。。。……然观三夫子之画,若其无处不自在者乎!善哉善哉!此是所谓惟心转境者也。。。。……
  俞晓夫,195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常州。197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1988年赴英国留学。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刚泰集团艺术总监,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尘埃-八百里秦川
  布面油画
  210×180cm
  2011年

这才是俞晓夫
⊙作者:詹皓

  5月份好天气的时候,虹桥文化馆的画室内,俞晓夫正在新作《爱因斯坦在上海》跟前,看看,想想,画画,为了这幅历史画,俞晓夫将闷头创作直到8月份交稿,按照他自己的说法,画这种大画,人需要“摒牢”。
  司马迁
  俞晓夫 曹刚 孙玉宏
  布面丙烯
  270×530cm
  2016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我要画醒世的历史画
  看俞晓夫的历史画,总感觉有些不同,这不同,一方面是因为他有惯用的色彩组合、用笔方式、人物排列,老远一看,就是俞晓夫的;另一方面,他画历史画,虽然也参照历史图片资料,但看后就化在了心里,人物场景经过了他自己的理解过滤、深度体会,进而阐发在画面上。也就是说,历史画里有俞晓夫对于历史的深刻领会,经他的笔画出来,就特别了起来。
  大先生鲁迅在海上之一
  布面油画
  200×140cm
  2008年
  谈起这张创作中的《爱因斯坦在上海》,俞晓夫说,我尽量进入到当时社会的真实里面去。画面背景是十里洋场南京路,时间是1922年,俞晓夫说,那个时候的上海,洋人占优势,但国人也不是满目疮痍的,爱因斯坦给人崇高感,理想主义一点无妨,但对于中国的当时,我理解,正处于“情窦初开”的状态,新事物源源不断地进来,邮局、红绿灯、煤油灯、汽车、电车,一个现代城市的轮廓正在初具规模。那时的中国人还在一种不太确定的“万国”的状态中,爱因斯坦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还是“奢侈品”。因此,画面安排中,爱因斯坦坐在黄包车上,旁边洋人、国人参杂,中国化的东西如鸟笼、黄包车等和南京路上的万国建筑、各色洋人以及马车等形成一种既冲突又“和谐”的画面组合。
  战国争雄
  俞晓夫 章德明 曹刚
  布面油画
  270×530cm
  2016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俞晓夫说,爱因斯坦具有普世哲学思想,他看了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后,马上以他的影响力向联合国写信,要求援助中国。他的到来,对于当时中国,如果隐喻的话,相当于混沌社会中的醒世剂。
  “而我画历史画,一定选择人文价值高的,要回到那个时代,依靠人文底蕴和对当时社会的价值判断进行创作,尽量从人的角度思考。历史画是有功能性的,但我会用醒世的方式画。文化是画家自己的感受,是一种得体,从他对画面的整体把握中能看得出来。”
  辛亥革命之宋教仁遇刺
  布面油画
  180×260cm
  2012年

画家是知识分子,要有高度
  俞晓夫不是画历史画的“专家”,但他的创作生涯跟历史画却特别有缘,二三十年来,他就先后画过《轻轻地敲门》、《司马迁回故里》、《大先生鲁迅》、《嘎达梅林》、《尘埃》、《宋教仁》、《中共二大会址》等历史大作。
辛亥革命之宋教仁遇刺(局部)
辛亥革命之宋教仁遇刺(局部)
  俞晓夫自谓“(这些画)拿出来都是可以看看,可以上排行榜的。”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因为“我的画都是心声,我认为画家就必须是知识分子,要有思想高度。”
  尘埃-风萧萧兮易水寒
  布面油画
  180×210cm
  2011年
  比如在历史三联画《尘埃》的第一幅《风萧萧兮易水寒》中,表现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去赴难的场面,俞晓夫却将樊於期献出自己的首级着重表现在画中,表达他对历史人物的敬意和倾服,而其他赵国的权贵们,却被他处理得很卑琐,当然他也不脸谱化,让他们都还在人的原本状态。在《尘埃》的另一幅《离离原上草》中,俞晓夫没有表现战争,却表现了近似战场的围猎景象,铁血而凄美。最绝的是画面中,他把自己也穿越了进去,跌落在古草原上,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迷茫。旁边还加上一些现代的东西如汽车等,俞晓夫说,我就是要给历史增加点兴奋剂。
  尘埃-离离原上草
  布面油画
  180×200cm×2
  2011年
  俞晓夫特别善于人文思考,从历史到现实,他能谈出许多独到的见解,旁人觉得这些见解不拿出来可惜,但俞晓夫并不介意,他有的是才华,并不需要文字或其他方式来证明自己。“老天爷给你的东西就这些,你要的多了,其他的就收走了。”

我实在是毫不介意这些
  有些看不懂的人往往会质疑俞晓夫,认为这样任意拼接、组合、穿越甚至有点无厘头的表现方式还是历史画吗?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俞晓夫 孙化一 孙玉宏
  布面油画
  270×480cm
  2016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俞晓夫回答说,这已经不是历史画了,但我实在是毫不介意这些。我完全有能力去表达历史画的所有要素,只是我常常在应该专注的时候,突然会感到乏味,于是就抽身出来去了另处。
  俞晓夫表示,不管是哪路神仙发起历史画创作,我只是加盟而绝非被引领,因为我自有那荡气回肠的历史见解。历史画都是心声,无论什么年代,一方面我注重气节,崇尚古往今来的伟人,尤其是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在内心深处我又是个欧洲中心主义者,讲求知识分子的特立独行,对现实世界始终保持关照的态度。
  大先生鲁迅在海上之二
  布面油画
  200×140cm
  2008年
  对于现今的历史画创作,俞晓夫的体会是,尽量不要被时代和现实诱惑、糟蹋,要学会拒绝一些东西,“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画自己想画的。”

我喜欢大写意的默写
  俞晓夫历史画的创作理念里自有一种潇洒,这和他构图笔触的潇洒如出一辙,他多年来已经形成一种不依赖照片、模特的创作方法,他很少画草图、小稿,但他会认真写生,熟熟手,翻看资料、图册,寻找状态,然后翻身上马,直接在大画布上挥洒。
  巴黎艺术大逃亡之卢浮宫
  布面油画
  198×138cm
  2008年
  这种方式,他称之为“大写意”或者“默写”。俞晓夫说,这是坚持了20多年的习惯,一开始这样画时,效果还不太好,但是画面却生动、很活,有画家自主的东西,不断成熟进步之后,慢慢就可以了。所以“默写”是建筑在长期基本功训练上的。
  有着天马行空般思维的俞晓夫常常会因为走得太前面而被人质疑,但他的确是“实在毫不介意这些”,在想象中,他一个人骑了匹高头大马远远地走在了大部队的前面,而这个想象中的画面,也许不久后就会穿越到某一幅历史画中。
  这才是俞晓夫。
  从纽约带回来的朋友
  布面丙烯
  200×200cm
  2014年

俞晓夫艺术感言
  我喜欢把经典的文化大餐切一段下来嚼一嚼,品一品,重新组装一下,因此是组合式的。同时也强调民族性,我知道要找到一个有民族性的东西是很难的,但这是中国艺术家必须要过的坎。如果没有这一点,人家最多会说这是一个比较有天分的画家,但在历史层面没有太大的作为,这是很可怜的。把当代人和古代人组合在一起,是一种冒险。我把汉朝司马迁移进现代生活中,让他占有很大的比重;再如,画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厮杀场面,让他们打得很厉害。难度很大,我努力去做了。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告诉人们要有一种责任感,如霍去病死在路上时年纪很轻,很多人扛着他在荒原上行走非常悲壮,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的东西。我这么多年真诚地面对自己,老老实实坚持自己的东西,形成了一种风格。
  大先生鲁迅在海上之三
  布面油画
  140×200cm
  2008年
  我的创作,如梦游一般灵动。老朋友戏称我的画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我认为说得形象,但还要补充,我同时又是很理智、很周密的。我作画没有草图、色彩小稿这一步骤,而是挑一个心情好的日子直接上画布。当然也要热身,比如先画习作写生,熟熟手;或者东翻西翻,主要是翻摄影画册,希望在里面能够找到可供提示的东西,譬如光影、气氛、质感、人物或动物在灵动状态下的一种神情和结构。这样想想翻翻看看几天,其间顺便在画布上做做颜色底子,等到稍干后便开始我梦游一般的工作。这时我往往画得飞快,但都是行色匆匆不做肯定,涂改得也非常厉害,像是个建筑工地,凹凸不平,烽烟四起,但我喜欢这个局面,一直到我找到所需要的感觉为止。
  南非开普敦港速写
  布面丙烯
  50×60cm
  2013年
  有时会搁笔休息几天,其间虽然不画,但若即若离,心里绕着画转圈,让自己静一静,宏观地审视自己的画面会不会出现“麻烦”,能不能克服。大约一周后,开始第二阶段工作,首先是色彩调整,着眼点放在平衡和协调上;接下去是清理战场,也就是取舍,我会忍痛送走一个个“爱将”。总体来说,我是讲究用笔的。我以为好的用笔都是自然流露,兴致所至。我喜欢抒发,自然就流畅;我喜欢随意,自然就天趣;我喜欢豪放,自然就爽快;我喜欢内敛,自然就收得住。我以为在一个画面里,好的用笔不必笔笔皆拾,只要能够“下酒”,有点菜也就够了。
  纽约写生之一
  布面丙烯
  60×50cm
  2014年
  艺术,要静下心来搞。所以,有时直面庞大的西方现代艺术会感到有点瞎起劲。前卫艺术在外国是自然形成,在中国是输入。中国习惯一面倒,过去倒向前苏联,现在是倒向美国,说明自己拿不出东西只能听凭摆布。其实,美国人摆的那个龙门阵──现代艺术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全靠霸气撑着。我劝大家好自为之,说实在的中国底子还很薄,人的素质还欠缺不少,最好少折腾,静下心来搞艺术。
  新疆写生作品1
  布面丙烯
  80×60cm
  2015年
  新疆写生作品2
  布面丙烯
  80×60cm
  2015年
  新疆写生作品3
  布面丙烯
  80×60cm
  2015年
  美国之行系列之八
  布面丙烯
  60×60cm
  2014年
  美国之行系列之二
  布面丙烯
  36×45cm
  2014年
  美国之行系列之九
  布面丙烯
  45×36cm
  2014年
  美国之行系列之六
  布面丙烯
  45×36cm
  2014年
  美国之行系列之七
  布面丙烯
  60×60cm
  2014年
  美国之行系列之三
  布面丙烯
  45×60cm
  2014年
  美国之行系列之十
  布面丙烯
  100×75cm
  2014年
  美国之行系列之十一
  布面丙烯
  100×75cm
  2014年
  美国之行系列之四
  布面丙烯
  45×36cm
  2014年
  美国之行系列之五
  布面丙烯
  120×90cm
  2014年
  美国之行系列之一
  布面丙烯
  45×36cm
  2014年
  《美国之行系列作品二》之一
  布面丙烯
  100×150cm
  2014年
  《美国之行系列作品二》之二
  布面丙烯
  100×150cm
  2014年
  《美国之行系列作品二》之三
  布面丙烯
  100×150cm
  2014年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水晶猪猪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水晶猪猪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水晶猪猪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水晶猪猪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水晶猪猪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水晶猪猪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贾跃亭和许家印是怎么谈崩的?仲裁文书还原交锋细节 张培成:保持孩子一样的感觉,珍惜一起画画的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4 23:42, Processed in 0.234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