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597|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4-12-30 19:21:3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重庆舞厅的世纪沧桑

 [复制链接]
这里是“大上海夜总会”舞厅,墙上挂着沪上风情的图片,中午的舞池空空荡荡。借助微弱的灯光,两三个身穿唐装的年轻男人正忙着把彩旗横拉在舞厅上方,经理阿杨在一旁指挥着:“慢一点,不要慌。”这一天是12月23日,娱乐业老板梦寐以求的圣诞平安夜前夕。 从清末民初到而今眼前的百余年间,尤其从1979年算起的近30年里,涌动于山城大街小巷的重庆人,这些曾被形容成“蓝蚂蚁”的中国人,其夜生活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崭新的娱乐方式正从头到脚洗涤着这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城市,区区二十几年已让重庆人感觉好像活了好几辈子。 从前,我们在舞厅屁颠屁颠追赶着港台过时的流行乐,今天,我们跟世界时尚趋势同步,量贩式的KTV歌城纷纷取代畸形消费时代的夜总会;从前,我们饥不择食在马路边甚至在不足10个平方米的客厅跳着“国标”,今天,KTV歌城的电脑装着最人性化的点歌系统,让你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从前,我们偷偷摸摸去舞厅谈恋爱耍朋友,今天,你即使在光天化日下与人接吻也没人干涉;从前,我们喜欢围着“出位”的老外看闹热,今天,老外揣着数码相机欣赏我们过圣诞…… 1945:陪都夜生活光怪陆离 被誉为文化大革命“地下文学”鼻祖的《一双绣花鞋》有段关于旧山城的描述:“夜,峦城市中区。一个光怪陆离的市面,乍看起来繁华似锦,歌舞升平。但是,衣裳褴褛的乞儿在七彩霓虹灯下乞讨;浓脂厚粉的野妓在靡靡音乐声中拉客;银元贩子在低声叫卖:‘闭眼,闭眼三年。’一个二十来岁容貌姣好、衣着入时的女郎,提着时髦的玻璃皮包横穿马路向对面的圆圆舞厅走去。突然,一辆黑色轿车迎面驶来,她猛地向后一退,‘滴!滴!滴!’身后喇叭又在狂叫,一辆美式吉普紧急刹车,但她已躲避不及,被吉普撞翻倒地。” “为什么要在情节里点出舞厅?因为圆圆舞厅是陪都夜生活的标志之一。”《一双绣花鞋》作者况浩文解释说,“圆圆舞厅在较场口打铜街街头,那时旁边有康宁药房,舞厅门里门外闪烁着绿色的霓虹灯。当年我是穷学生,只在经过时随便看了看,里面的生活对我来说是不敢妄想的奢侈。” 据史料记载,清末以前主城区的娱乐场地既不固定,又很简陋,且非常原始,有的以“三观”、“十八庙”等庵观寺院的万年台作为舞台;有的在帮会会堂、家族祠堂、公馆礼堂、客厅饭堂,或是在街头巷尾、茶房酒店,用桌凳、木板、布帏、篾席等临时筑棚搭台为娱乐场地。自民国初期开始,主城区娱乐场所逐渐衍变进化为“茶园”、“舞台”、“剧场”、“书场”、“曲艺场”、“游乐场”、“电影院”、“俱乐部”、“舞厅”,形成了完善的娱乐体系。 关于谁是主城区最早面向大众的娱乐场所,据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清末民初时,朝天观、张爷庙两处以木牌或竹牌为入场凭据,观众出钱购买牌子、入场看戏,进场后即收回牌子,与当时看“庙戏”、“会戏”差异不大;另一种说法是1913年在梅子坡(今民族路罗汉寺对面)模仿上海风格修建的“翠芳茶园”。该场地有三楼一堂,分男宾席、女宾席、包厢席,座间有糖果、瓜子和茶水等零食出售,堂倌有“飞帕子”特技表演,还有为观众送热面巾擦脸等有偿服务。 之后主城区又陆续新办了“群仙茶园”(今磁器街)、“悦和茶园”(今五一路)、“瀛环大舞台”(今新华路)、“东舞台”(今西三街)等场所。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伴随抗战的爆发重庆主城区人口猛增,“一园”、“章华”、“又新”、“国泰”等戏院新建崛起,“东舞台”、“翠芳茶园”被市场淘汰。 “尤其是在抗战后期,随着达官贵人的需求和大量美军来到山城,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舞厅的兴起,重庆主城区尤以圆圆舞厅以及民族路皇后舞厅为代表。”况浩文说。根据史料,除民族路附近的白宫、皇后舞厅始建于30年代外,分布于解放碑周边的圆圆舞厅、胜利大厦、扬子江舞厅、国际俱乐部、南国音乐厅等10余家歌舞厅均建于1945年左右,在解放初期被淘汰。 “听老人们说,比起现在,当年最豪华的皇后舞厅也简陋许多,地上是瓜米石再撒滑石粉,舞台两边是被称为‘洋琴鬼’的乐手,浓妆艳抹的舞小姐闲坐里头,音乐总是能从门缝里传到大街。” 况浩文解放后在西南局公安部任职,那时是位追求进步的青年,“不过,无论当时年轻人追求进步与否,舞厅里传出的音乐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夜上海》、《假正经》、《真善美》。那时的歌词半文半白,带点苦闷的时代烙印。”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只见她,笑脸迎,谁知她内心苦闷,夜生活都为了衣食住行。酒不醉人人自醉,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况浩文轻轻哼了起来。 1979:文化宫开起周末舞会 1979年,跳舞热从封闭的首都首先蔓延开来,北京女青年纷纷涌入涉外舞厅,抱着外国男人准确踩着舞步,据说25年来第一代涉外婚姻就在此时播下了种子。其实,重庆人在跳舞这方面觉悟挺早,几乎与北京同步。 很多史料上都记载着这样一笔:“80年代初,重庆市出现了第一家营业性舞厅──抗建堂舞厅。”对此提法,重庆爱乐合唱团团长唐泽民是不赞同的,“1979年年底,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搞起了文化宫周末交谊舞会,这才是重庆第一,甚至可能是全国第一。” 1979年,唐泽民是文化宫文艺科科长。“在我们办舞会之前,从解放初算起重庆还没有公开营业性的舞会。70年代后期,才从禁锢中释放出来的重庆人对跳舞简直疯狂了!他们不论场合在哪里都跳,马路边、公园里都行;不管有没有乐队,只要有人吹口琴或笛子就跳;也不管地面是否平整,只要是块空地就跳。看在眼里,我想,闸门打开了,洪水就再也止不住了。” 他认为,当时文化宫办舞会有着先天的优势,“文艺科下面有一支年轻的工人管弦乐队。更重要的是,宫里有几位老职工是当年皇后舞厅的小号手、萨克斯手,解放后他们进入文化宫,长期赋闲收门票。他们是办舞会最宝贵的财富。” 经过短暂筹备,唐泽民将老乐手调到管弦乐队,在业余时间指导队员的演奏技巧与节奏。当年12月他向文化宫打了报告,请求开办“文化宫周末交谊舞会”,不过参与者要求是工会会员,且必须凭工会会员证购票,场地就设在篮球场下的大厅,“那个地方空了多年,不到七百平方米。我想虽然是针对工会会员,但还是要搞点有偿服务,起码可以收回水电成本,舞会内部票价就定为两角五。” 文化宫很快就同意了这份报告,舞会在1979年的岁末开张了,仅容纳500多人的场地,每天都是上千人涌入,火爆的景况让组织者完全始料不及。就在忙得焦头烂额之际,文化宫受到了公安机关的警告:“现在全国都没有营业性舞厅,你们为什么要搞?” 只举办了四五场的周末舞会被终止了,1000多元的营业款也被没收。唐泽民有点心灰意冷,但从此组建的队伍却没有解散,有时参加一些非营业性的演出。由于没卖票,公安机关也不再干涉。1980年4月20日他结婚,只办了20座宴席,全市文艺界宾客却闻风而来600多人,“很多人我不认识,他们也不是为了吃喜酒,全是冲着那天晚上的舞会去的”。 1984年初秋,唐泽民带团到成都参加四川省第二届职工文艺调演。期间偶尔去文化宫公园,他惊讶地发现公园溜冰场被改成了露天舞厅,组织者已经公开卖票几个月,里面人潮汹涌。回到重庆后他马上又打报告,请示将红星亭旁的第二会议室改建成室内舞厅。同年11月13日,重庆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营业性舞厅──“文化宫音乐厅”诞生了,门票票价1元,里面不卖酒精饮料,只提供汽水。 “当时我们的管弦乐队是重庆最棒的,舞厅地面光滑平整,跳舞前还要洒滑石粉。门票基本在一刻钟内就卖完,票贩子经常把票炒到5元。”唐泽民说,“记得在1988年,舞厅一年就为文化宫上缴了30多万的利润。”1990年,他离开重庆到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不再担任“文化宫音乐厅”经理。 12月24日晚,唐泽民指挥的爱乐乐团将投入到南岸“平安夜合唱音乐会”。面对人事全非的场地,看到零星的日益老化的舞客,听到从音箱飘出来的音乐,每天排练回家都要经过舞厅的唐泽民有些许感慨,“如果那支乐队还在舞厅就好了”。 2004:谁是娱乐之王? 上世纪80年代的重庆,汹涌澎湃的跳舞热造就了一系列舞厅的诞生。继“文化宫音乐厅”之后,从1985年开始,市中区范围的抗建堂、海员、财贸、食品、金竹宫、小洞天等数十家舞厅雨后春笋般出头露面。今年夏天,建立于1987年元月的老牌舞厅“小洞天”(后改名为“波尔多夜总会”)被阿杨接手经营。 阿杨叫杨卫东,生于1967年8月8日,重庆朝天门“红港海战”激烈的那天。他常对朋友调侃道,“没准我就是炮弹蹦出来的”。虽然名字还带着文化大革命的遗风流韵,但他现在的生意在当年的标准却是制造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 “80年代起我在舞厅当歌手,嗓子坏了后一直在夜总会搞管理,7月接手后我把‘波尔多’改成了‘大上海’。”在小洞天酒楼楼上,阿杨布置人手将夜总会打扮得花枝招展,他很有信心让这座一度萧条的夜总会起死回生。 “改革开放后,重庆娱乐业基本经历了四个阶段: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有歌手演唱港台歌曲,并以跳探戈、华尔兹等交际舞的舞厅一枝独秀;90年代初期,从日本传来的卡拉OK开始时兴,其特点是无表演,纯粹是自娱自乐,重庆宾馆黄楼是第一家;从1994年到1997年,有大量表演、崇尚畸形高消费的夜总会流行,那是个一掷千金的时代,侨王、芝加哥、印象王朝是当年代表。”对娱乐业的过去阿杨如数家珍,“用句俗话,那年头解放碑的夜总会比公厕还多。最后一个阶段从1998年到现在,固定人群在青少年的‘迪吧’与平民化消费的KTV歌城、改良后的综合性夜总会、酒廊平分秋色。” 市文化局市场处长期管理娱乐场所的李先生说,“娱乐业实行的就是丛林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尤其是90年代后期开始,从上海传到重庆的KTV歌城模式极大冲击了盲目高消费的夜总会,歌城实行的是量贩式经营,酒水饮料一律超市价,在包房唱歌又不受干扰,迎合了社会大众的娱乐消费观,在此影响下夜总会也向综合性娱乐场所转变,有迪吧、水吧、酒吧和KTV,消费水准也变得平易近人。而一度被视为奢侈享受的娱乐消费也开始回归理性,消费者理性选择、理性消费的时代到了。” 记者:隆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处决中将程泽润 邱笑秋: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将中国彩墨画推向世界
2# 四姑娘山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4-12-30 20:49:5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圆圆舞厅我知道在哪里!现在那个房子还在,没有拆迁改造,就在打铜街朝天门派出所的正对面。什么较场口打铜街,一个东来一个西,相距怕有两公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5 18:21, Processed in 0.234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