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96|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名人毛泽东专职摄影师吕厚民逝世 曾留下诸多珍贵瞬间

 [复制链接]
源自:观察者网
  著名摄影家吕厚民2015年3月9日凌晨在京去世,享年88岁。吕厚民是毛泽东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摄影师,1950年,21岁的他从北京电影制片厂调入中南海摄影科,直至1964年,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内一直负责为毛泽东拍照,也为与之相处时的周恩来、刘少奇等多位开国领袖留下了许多经典瞬间,这些照片如今都是珍贵的史料。
2011年4月,吕厚民在人民大会堂
  “当时拍摄的照片并不对外发表,而是作为重要的历史资料保存在新华社。”吕厚民说当时没有想太多,纯粹当做一个重要的任务来完成,而今回想,当时心无杂念,努力拍下自己眼睛见到的、心中理解的伟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记录,恰好给后人提供了关于那一段历史的最丰富直观的素材。
1958年,吕厚民手拿闪光灯、相机、挎包和毛主席握手
1961年,吕厚民与毛主席在庐山合影
  他镜头下的伟人形象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既有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领袖气魄,也有朴实亲切的父亲慈爱,还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领袖之间则也会寻常般的轻松互动。吕老说,毛主席很随意,不管是在藤椅上打赤膊休息或者抽烟,从来没有拒绝过拍照,也不会说拍完要给他看看之类,是怎样就是怎样,把主动权全部交给摄像师,他端起相机时也就无拘无束,越来越敏锐地捕捉到好画面。
  1953年,在中南海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第24次会议上,会议结束时,周恩来没有立刻离开会场,而是拿着文件来到毛主席身边,毛主席察觉后立马站起来,两人肩并肩站在一起,神态自然而亲密。凭着职业敏感,吕老及时抓拍了这一画面。这幅名为《毛泽东与周恩来》的照片在国内外媒体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后来还被制成大幅挂画,进入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
《毛泽东与周恩来》
  1961年至1964年间,吕厚民担任毛泽东的随身记者,他拍摄了大量广为人知的主席照片。而与那些会议、讲话中的历史瞬间相比,吕厚民更喜欢他拍摄主席日常生活中的照片。
  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深情的回忆起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情景:“我为毛主席拍照,他从来没说你哪个能拍,哪个不能拍,哪个能发表,哪个不能发表。包括游泳以后,他没穿背心,上来以后,在那儿晒太阳。我拿相机对着毛主席,他还笑咪咪地看着我。这说明毛主席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他非常信任你。所以在那个期间,虽然任务很重,但心情很舒畅。
1961年,毛主席在庐山游泳时的照片
  “我拍摄了许多毛主席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他老人家对孩子们和身边人都充满感情和关爱,平和近人。”
1953年,毛主席和李敏、李纳、毛远新在溜冰场上拍摄的一张照片
  在吕厚民的家里,还专门摆放着《毛主席在庐山》这张照片。
1961年毛主席在庐山
  “当时我国,正处于建国后最艰难的时期,持续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关系破裂。在这样的国内国际环境下,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毛主席的思想压力很大。这年夏天,我随毛主席来到庐山。上庐山后,老人家心情不很好,连续几天都没合眼,也没走出房门。一个晴朗的上午,在身边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毛主席停止办公,外出散步,他登上了含鄱口。在一个长条石凳边站定后,毛主席右手叉腰眺望着远方,一言不发。大约半个小时左右,他才在石凳上坐下,同英语翻译、秘书林克谈话。1961年夏天的这幅照片,把时代的背景、大自然的环境以及毛泽东当时的心境,都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以前没有摄影,只靠文字记录,历史人物以及事件、场景都是抽象的。有了照片,人们对历史对伟人的感受不光靠想象,它变得非常直观真实。”吕厚民心里,摄影是记录生活、记录人生、记录历史和世界。摄影师的价值绝对不只是“拍照片的”这样轻描淡写。
  2003年12月24日,摄影家吕厚民将在中国美术馆度过难忘的时刻。这一天,曾经担任毛主席随身记者的吕老将把自己半个多世纪拍摄的作品展现于人们眼前,题为:“伟人毛泽东·放眼看世界──吕厚民个人摄影作品展”。
  吕老的个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他自1950年至1964年在中南海工作期间为毛主席拍摄的工作、生活照片,其中部分照片是首次公开展出;第二部分是吕老在国内外抓取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佳作。
2004年12月24日,纪念毛泽东诞辰111周年吕厚民摄影展在京开幕,著名摄影家吕厚民陪同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右一)观看展览
  2014年,吕厚民作为摄影界的唯一代表,参加了习近平主席主持的文艺座谈会。谈起自己对于摄影的认识和感悟,吕厚民强调技术和认知缺一不可:“摄影是瞬间的艺术,需要多年的艺术修养的积累。真实的摄影照片反映真实的历史,也是明天的历史。不忽略转瞬即逝的历史时空,一靠好眼力,二看技术操作能力。好眼力,就是你的认知能力﹔技术能力就是对你的设备的熟练把握技能。技能和认知是统一的。我透过镜头去记录和观察毛主席,让我感悟了伟人的情操与风范,也影响了我的人生。”
1952年5月,毛主席接见志愿军文艺工作者。当时,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不久,毛主席心里很悲痛,这是毛主席很少有的悲伤的镜头
生活中的毛泽东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卫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大卫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黄花梨树被疯狂盗伐 藏家图暴利竟闻讯收购 澳男子发现2公斤重狗头金 价值65万元人民币
2# 四姑娘山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3-15 14:07: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毛泽东摄影师吕厚民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源自:新京报

  2015年3月15日上午,著名摄影家吕厚民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医院西门告别厅举行。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毛泽东嫡孙毛新宇手持白菊到场吊唁。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数百位文艺界、摄影界人士现场送别吕老。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数百位文艺界、摄影界人士向遗体鞠躬。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新京报快讯(记者:侯少卿 田铮)今天上午10点,曾任毛泽东专职摄影师的著名红色摄影家吕厚民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医院西门告别厅举行。毛泽东的嫡孙毛新宇、侄女毛小青,以及来自摄影界、文艺界的数百位吊唁者到场送别。
  仪式现场,吕厚民遗体静卧在花丛中,遗像旁摆放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中组部部长赵乐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敬献的花圈。
  2015年3月9日0时36分,87岁的吕厚民因病在北京逝世。吕老生前从事摄影工作60余年,曾专职为毛泽东担任摄影师12年,拍摄下的诸多珍贵影像,成为当时时代背景下国家领导人的经典形象。2014年10月15日,吕厚民作为摄影界唯一代表,参加了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文艺工作者座谈会。
  仪式现场,吕厚民生前挚友、著名摄影家朱宪民在追忆吕老时眼眶红润,他说,去年11月,吕老还与他一同在湖南拍摄,之后便生病入院。吕老一生执着摄影事业,几十年始终在第一线创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的品德和人格值得所有人学习。
原文标题:毛泽东摄影师吕厚民遗体告别仪式举行,毛新宇到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5-3-16 03:47:04|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专职摄影师去世 毛新宇到场送别

源自:新京报

  毛泽东嫡孙毛新宇手持白菊到场吊唁。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1958年,吕厚民手拿相机和毛泽东握手。
  (记者:田铮)昨日10点,曾任毛泽东专职摄影师的著名红色摄影家吕厚民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医院举行。吕厚民是毛泽东专职摄影师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毛泽东的嫡孙毛新宇、侄女毛小青,以及来自摄影界、文艺界的数百位吊唁者到场送别吕厚民。
  2015年3月9日0时36分,吕厚民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87岁。根据吕厚民生前遗愿,遗体将捐献给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医疗研究。

临终嘱托“不搞大型追悼会”
  家属遵循吕厚民“不搞大型追悼会、只需小小告别会”的临终嘱托,仪式现场布置简洁朴素。告别厅内,吕厚民遗体身着红色唐装,身盖党旗。
  接近10点时,毛泽东唯一的嫡孙毛新宇身穿黑色便服到达告别仪式现场,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手持白菊向吕厚民遗体告别。之后,其他送别者有序进入告别厅,依次向吕厚民遗体三鞠躬,慰问家属。

年逾八旬仍赴老矿区拍摄
  吕厚民生前挚友、著名摄影家朱宪民谈起老朋友时不禁眼眶湿润:“吕老最难能可贵的是,除跟随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拍照外,对日常新闻题材保持着高度的创作热情和好奇心,几十年一直保持着‘行走在路上’的激情。”
  朱宪民透露,去年11月,吕老还与他一同到湖南举办摄影展,之后到东江湖的老矿区拍摄,不承想这竟是最后一次一起拍照片。之后吕老便生病入院。吕老一生执着摄影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这种精神和人格值得所有人学习。
  一位前来为吕厚民送别的摄影爱好者将自己前几年在尼泊尔为其拍的照片带到告别仪式现场。照片中,精神矍铄的吕厚民和尼泊尔当地的孩子们在一起,还骑起自行车,脖子上挂着相机,面对镜头,笑得像个孩子。

■ 生平
“真实的摄影照片反映真实的历史”

  吕厚民出生于1928年9月9日,是黑龙江省依兰县人。1948年3月刚参加工作时,是一名小学教师,同年7月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次年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
  吕厚民生前曾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协会顾问。
  曾五次与毛泽东合影留念
  1950年1月,吕厚民接到通知到中南海工作,为第一代领导人拍摄工作生活照片。1961年至1964年,吕厚民专职在毛泽东身边做摄影记者。
  毛泽东形容吕厚民“短小精干”;在吕厚民印象中,毛泽东“和蔼可亲”,不喜欢摆拍,也从来没说过哪个能拍不能拍。工作期间,吕厚民曾五次与毛泽东合影留念。
  参加习近平主持的文艺座谈会
  2014年10月15日,吕厚民作为摄影界的唯一代表,参加了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
  吕厚民说:“真实的摄影照片反映真实的历史,也是明天的历史。不忽略转瞬即逝的历史时空,一靠好眼力,二看技术操作能力。好眼力,就是你的认知能力;技术能力就是你对设备的熟练把握技能。技能和认知是统一的。”
⊙记者:田铮 综合整理
原文标题:毛泽东专职摄影师去世 毛新宇送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16:34, Processed in 0.2184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