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9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贵州侗寨的美育实践,因何能入选世界遗产教育推荐案例

 [复制链接]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贵州侗寨的美育实践,因何能入选世界遗产教育推荐案例

  鳞次栉比的穿斗式民居、寨中心高耸的鼓楼、沿溪布局的风雨桥、汩汩的古井、穿着侗服的妇女、闲时对歌的村民……贵州大利侗寨至今保留着鲜明的侗族风情,是一块与现代都市截然不同的民族文化保留地。这里的风景和故事,被禾邻社的绘本团队壹勺画入绘本《找金鸡》出版,并以此为契机在当地儿童中开展美育活动。
  近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建顺利落下帷幕。在国际案例分享环节,禾邻社区艺术促进社提报的“儿童遗产教育的多维度探索──以贵州大利侗寨为例”入选10个国际优秀推荐案例。

绘本《找金鸡》:描绘鲜活的大利侗寨
  大利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镇。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大利侗寨坐落于山谷中,利洞溪穿村而过,侗族传统干阑式民居、花桥、鼓楼、粮仓等沿河分布,2006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找金鸡》的故事就诞生于此。2016年下半年,禾邻社的绘本团队来到大利侗寨采风、做文化研究,经历了两三年的时间,打磨出了这本精美的小书。
《找金鸡》内页
《找金鸡》里的风雨桥
  故事的灵感来源于画家李清月和创作团队其他成员在侗寨里采风的真实经历。一个小女孩家的大公鸡丢了,来找李清月他们帮忙。两个作者就跟着村里一群小朋友去满村子地“找金鸡”。
  大家找遍了整个村子,也没找到那只大公鸡。直到晚上,小女孩又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大家,“公鸡找到了!”
  原来,公鸡一直躲在鸡圈最里面,并没出过门。
  这段有趣的经历给了创作团队灵感。他们把这段找公鸡的真实故事,和前期搜集到的大利侗寨的各种故事和传说融合起来,创作出了《找金鸡》。
  在《找金鸡》的画面中,侗族蓝染和刺绣的元素也随处可见。作者笔下的侗寨里到处有晾晒的蓝染布。那只华美的金鸡,层层叠叠的羽毛深蓝浅蓝交替,尾巴的笔触也像是刺绣的触感。
大利侗寨项目
  大利侗寨的典型建筑也进入画中。绘本中的侗寨真实还原了大利侗寨。寨子里有一条溪水穿过,串起侗寨的风雨桥、鼓楼和民居,连门匾上的字都一模一样。
  2019年《找金鸡》由接力出版社出版之后,项目团队向大利村小的孩子们捐赠了绘本,并在贵阳、榕江县、凯里市等地儿童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得到当地儿童、学校、文化界的欢迎。同时,绘本在全国发售,荣获中国原创“图话书”排行榜图文关系奖、第五届爱丽丝绘本奖原创类·匠心国韵奖,入选2020年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中国原创插画展等。
艺术家带着绘本回到大利“找金鸡”

遗产教育:从美育出发了解文化
  “大利侗寨的小朋友看到绘本特别开心。他们会指着书里面的画面说,这就是我家,这就是我们村子。”项目负责人卢璐对孩子们的反应印象深刻,看到自己日常的生活场景和民族文化出现在绘本上,每个人都特别开心、骄傲。
  “这是我们追求的东西。这本书乍一看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但是看着看着又有非常强的熟悉感,有很强烈的文化元素在里面。当孩子们能够非常骄傲地发现,这是我们自己的审美,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这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的时候,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的达成。”
  禾邻社在大利侗寨的教育实践以原创绘本为切入点,以美育为接入口,联合遗产领域专业人士、教育者、艺术家、本地文化人、民间艺人等,为当地及其他地区的儿童持续提供丰富的课程和活动,连接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场景。儿童在生活体验中学习成长,而成人则在成为教育者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成长,使遗产教育融于代际传承的自然流动中,成年人与儿童教学相长。
  2020年秋季学期,禾邻社的美育团队在榕江县教育局、乐施会北京办事处的支持下,将《找金鸡》转化为美育视频课程,并配套其他主题的美育视频课,在榕江县栽麻乡的4所村小入校试点,支持17名美育老师开展课程,覆盖36个班级,服务学生1260人。2021年暑假,在第一学年表现优秀的6名榕江教师作为种子教师参与了禾邻美育全国优秀教师培训,和其他地区的老师共同学习、相互交流。
项目点学生创作
  2021学年,美育课程将从栽麻镇4所试点学校向全县推广。同时,种子老师将通过共创营与社区内外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合作,进一步利用本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美育课程。这些课程将通过9月上线的禾邻美育网络,汇入全国自然文化遗产课程资源库,榕江的教育者和全国的教育者通过网络平台形成资源共享、持续交流学习的社群。
  乡村小学美育老师缺乏。卢璐印象中,4所试点小学里,除了镇上的中心校,村小很少有专职的美育老师。其他课程老师听到要开展美育课程,也有畏难情绪,觉得自己不会画画,更上不来美育课。
  “我们把课程做好,给孩子们放一些视频课。同时,也提供给老师很多教研资料。”从提供视频课开始,禾邻社逐渐引导乡村小学的老师学习、成长,他们希望在三到五年的时间里,让这些老师们从不了解美育,到真正认识到美育对孩子们成长的作用,从能独当一面教授孩子美育课程,到独立在本土文化和美育教育中建立更深刻的联系。
  卢璐介绍,这几十节美育课程中,描绘大利侗寨遗产文化的绘本《找金鸡》只占6个课时。她把这次尝试形容为外来力量的“松土”,他们希望,这些当地学校的“种子老师”可以在本土文化探索这条路上走得更深更远,“《找金鸡》再怎么挖掘,也只是挖出了当地文化的冰山一角,其实更丰满的东西不是我们能完成的。我们培育好当地的老师,就会慢慢后撤,让他们去做更多本土化的发展。我们的最终的目标是想要去挖掘出本地自身的文化和教育的力量。”
  “任何的文化都是跟人相关联。对于孩子来讲,所谓文化和艺术启蒙,一定和周遭的环境相关。”谈及从美育出发做遗产教育的初心,卢璐说,对于启蒙教育阶段的孩子,美术是最直观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而他们做绘本和美育课程的核心,就是把遗产、非遗、习俗等等这些文化内容,重新放回到日常生活和环境中去,让孩子无距离地去接触,去探寻文化事物背后的意义,“比如蓝染,真正有价值的是了解蓝染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发生,什么样的文化影响了它,它又适应了什么样的生活需求,这一审美背后的价值观是什么样的。”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西河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西河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西河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西河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西河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西河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张家界市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活动轨迹公布 快讯!美国务院发言人:美国大使馆所有人员已从使馆官邸撤离,转至喀布尔机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0 18:28,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