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94|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妮爱 发表于: 2016-4-21 11:15:0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评论·观点任其自由不是对“问题少年”的保护

 [复制链接]
  保护绝不是放任犯罪的挡箭牌。在复杂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如果法律不能因时、因势作相应调整,而又疏于建设配套机制,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保护,效果就适得其反。

  ──────────────────────────

  一段时间以来,未成年人参与的恶性治安事件层出不穷。最近的堪称令人震撼的一起发生在浙江嘉兴,4月初,40多个少年为“争风吃醋”械 斗,16岁的少年龙龙在这场同龄少年的群殴中被乱棍打死。事后,因涉嫌聚众斗殴罪,10名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犯罪嫌疑人被刑拘,6名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 涉案人经教育后责令家长领回严加管教,其他参与斗殴人员,警方还在抓捕。
  对这样的未成年人犯罪事件,很容易勾勒出如下脸谱──他们大多是留守或随迁未成年人,自小缺乏健全的家庭教育,他们无法融入城市的现代生 活,又不再有乡村田园式的淳朴敦厚。与城市里的同龄人相比,他们对未来并没有太多的期许。如果一切顺利,他们或许可以继承父辈的事业,成为第二代、第三代 农民工,或者做一些小本买卖,如果运气不佳、自己又不够努力,他们也有可能成为“无所事事的游荡者”。
  这样分析“问题少年”成长背景的方式,难免失于偏颇。戴着有色眼镜研究他们、窥视他们、批判他们,进而抱怨社会的不公与残酷,总归是容易 的。在成年人眼里,这些少年既是迷失的弱者,又是暴戾的罪人,其间夹杂着城乡壁垒、教育不公等各种共同的社会情绪。但是,撇开这些善意而略显矫情的分析,最急迫的问题常常被有意地忽视:悲剧发生之后,现有的犯罪惩处与预防机制是否能发挥效用?
  嘉兴械斗事件发生后,当地派出所负责人称:“有好几个孩子,从8岁到18岁,进进出出派出所,就跟回家一样。”在法律面前,这些孩子就像沙 子,兜住了又眼睁睁地看到他们溜走了。未成年人减免刑事责任的规定,曾被视为对未成年人的一种保护,可是对这些派出所都无奈的孩子来说,法律制裁的缺失又 何尝不是一种消极怠慢?期待他们的家长严加管束常常是一种奢望,而学校教育介入能力有限,甚至付之阙如。
  我国的《刑法》虽然已经多次修改,目前仍保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等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 列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一章,坚持“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但是,在“惩罚为辅”成为了 司法机构贯彻的普遍原则的情况下,所谓的“教育、感化、挽救”又究竟有多少实质行动?产生了多大的效果呢?
  保护绝不是放任犯罪的挡箭牌。在复杂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如果法律不能因时、因势作相应调整,而又疏于建设配套机制,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的 保护,效果就适得其反。对接受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罪犯,尚且有管教所等机构进行“改造”,然而对更多依法免于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而言,强有力的“挽救”措 施就好像碰到了不能沾染的禁区。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甚至没有建立起针对未成年人的最基本的社区教育体系。
  对于那些已经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会有多大实质意义作为的未成年人,社会力量和司法力量必须毫不犹豫地及时介入。一方面要在立法理念上有所体现,审视长期实施的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措施,是否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监狱与自由之间不应该有断层和鸿沟,社会力量应承担起填补“中间地带”的责任,这也包括政府拨付人力和财力,让社区机构承担起“教育、感化、挽救”的实质性工作。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妮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妮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妮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妮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妮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妮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北京:重大突发事件24小时内应开发布会 别再拿孩子健康做“污染试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4 23:28, Processed in 2.480404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