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8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6-7-8 09:45: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增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我国民族院校大学生整体层次多、个体差异大,民族成分多、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高,在校生中有宗教信仰的学生相对较多,思想政治教育在对象、内容上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工作情况更复杂,难度也更大。如何准确认识当前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突出问题导向,坚持靶向治疗,增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课题。

一: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2009年,国家民委、教育部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民族院校要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要警惕和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民族院校的渗透。民族院校普遍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立德树人、优化顶层设计、实行高位推动、完善全员育人、丰富形式内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逐步健全
  经过多年的实践,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第一,领导机制进一步完善。各民族院校普遍建立了由学校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业的委员会,定期召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专题研讨会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全局来统筹规划、深入推进。第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各民族院校普遍设立了专职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整合团委、招生就业、武装保卫、后勤管理等部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教育管理、服务保障的全过程,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第三,育人合力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发展成为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导师、心理健康教师、兼职学生工作者等多支力量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体系。党政干部、专任教师等通过担任指导教师、班导师等平台深度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不断丰富
  民族院校积极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并重,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一方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统领,着力提升各民族大学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通过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开设专题讲座、举办文体活动、开展社会实践等形式,将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创新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梦”主题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等,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围绕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具有民族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把《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为必修课,系统讲授党的民族政策,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开展法制和安全纪律教育,积极应对“三股势力”渗透的威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开展文明修身工程,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加强不同年级、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突出朋辈教育等等。
  (三)各民族大学生整体上表现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民族院校大学生整体上表现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各族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坚定捍卫者。各族学生政治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特别是在“3·14”事件、“7·5”事件等涉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坚决同分裂势力划清界限。在民族院校的学习生活中,各民族学生普遍实行混合编班、混合寝居,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各民族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学习生活、共同成长进步,有效促进了交往交流交融。
  同时也要看到,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教育对象和内容特殊性的把握有待加强,二是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三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相对滞后,四是民族文化的育人功能发挥不足。
  二、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传教育力度
  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既要讲授民族团结的一般知识,夯实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又要讲授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精神,提高教育的时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组织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课堂工作,要确保有教材、有课时、有效果。学生工作部门要组织开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班级、进支部、进寝室、进社团、进实践、进网络”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
  二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民族院校要进一步构建嵌入式教育管理格局,继续完善混合编班、混合寝室的工作思路,积极搭建有利于各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工作的平台。通过师生“一帮一”、“一对一”等制度设计和工作机制,改变“大水漫灌式”的教育方式,多进行“滴灌”,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推心置腹的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增进各族学生感情,夯实共同团结进步的思想根基,在助力学生成才成长的同时增进了各族师生的交往交流交融。
  (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一是构建以入学教育为主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抓好入学教育阶段的民族团结教育,上好“民族团结教育第一课”。加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建设,结合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语言等选修课程,构建起完整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通过开展学术讲座、举办少数民族文化展览等形式,不断丰富和创新实践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增强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二是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学习生活各方面。将民族团结教育与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着力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困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将民族团结教育与资助育人相结合,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让少数民族学生切身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政策关怀。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依托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与民族地区的感情。在校内举办民族风俗风情展示、民族知识竞赛以及民族艺术展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到基层去、到民族地区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民族地区,服务奉献社会。
  三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到科研创新的各领域,着力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确保民族团结教育有声有色、见人见物。通过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设立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月等方式,大力开展民族法律法规、民族政策的教育宣传,整合校园文化活动,突出民族团结教育功能,健全民族团结教育的常态和长效机制。要综合运用书报、网络等宣传和普及民族政策法规、民族团结知识,用好QQ群、微信公众账号等新兴网络工具,增强与各民族大学生的互动,增强宣传效果。
  (三)改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首先,坚持尊重信仰自由与严格行为管理并重。要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不能对宗教信仰或是有宗教信仰的学生持有偏见。要坚决落实教育与宗教分离的原则,杜绝校园内宗教行为。对待各民族学生,无论是否有宗教信仰,都要坚持“一本手册管到底”,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对学生的行为加以规范,准确区分学生的宗教相关行为与日常的生活行为,根据行为的性质做判断,依法依规开展教育管理。
  其次,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宗教。学校要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对宗教的认识。特别要加强抵制“三股势力”渗透、抵制极端宗教思想的教育宣传,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理性对待宗教,保证自身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严格对校内举办讲座、论坛等活动的审批,加强校园网络监管,严防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扩散。
  再次,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技能培训。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样,也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和方法,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研究和探索。要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相关的理论研究,通过开展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创新研究,增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动性;要加强培训,使教育管理者掌握开展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工作的科学性。
  最后,促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前移下移。一方面,要加强对尚无宗教信仰学生的教育引导,在学生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心理疏导等基础性工作,缓解学生在就业、人际交往等现实问题中的巨大压力。通过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加强对大学生信教心理的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性,探索加大心理健康的教育宣传等主动的工作模式。
  (四)丰富民族文化教育
  第一,推进民族文化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注重结合各民族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文化特征,把“三个离不开”思想、“五个认同”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有效融入民族文化课程中。将民族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并融入到文学、艺术、经济、建筑、设计、计算机等相关领域,实现学生人文精神和专业能力的同步提升。将民族文化、民族工艺传承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了解彼此的民族文化,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第二,加强文化活动载体建设。推进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影视作品、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切实加强文化活动载体建设,进一步营造以民族团结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开展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校训、家训育人活动,培养民族院校大学生特有的精神品质。
  第三,提高教育管理者的文化素养。大力弘扬优秀的师德师风,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培训,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专题报告、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对学生工作者队伍进行阶段性和周期性的培训。通过选派学生工作者到民族地区实践、挂职锻炼等形式,使他们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切实增强运用民族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金陵刻经处与近现代佛教义学 借力“一带一路” 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9 07:57,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