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88|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蜀猴 发表于: 2016-8-17 08:22: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传统手艺土漆翻新 成都望江楼20多年来首次大维护

 [复制链接]
源自:华西都市报
此次20多年来首次大维护将持续到10月31日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这副悬挂于成都望江楼公园崇丽阁百余年,至今仍未寻到下联的“绝对”,吸引不少外地人前来观赏。不过,近段时间,乘兴而来的人,可能只有失望而归了──崇丽阁正在封闭维护。
  8月15日,记者从望江楼公园管理处了解到,7月29日~10月31日,崇丽阁,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望江楼,将进行维护及局部排危工程,这也是20多年来的首次大规模维护,上一次如此大规模的维护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望江楼使用的油漆也是被称作“国漆”的土漆。与现代的油漆相比,上土漆是典型的“慢工出细活”,上阵的都是老师傅。“这活儿太累,年轻人不愿干。”69岁的漆匠陈正发说。

大维护 望江楼封闭施工至10月31日
  15日,记者来到望江楼公园,但成都的地标──立于江边、朱柱碧瓦的崇丽阁却难寻踪影。原来,它的外侧已搭起脚手架,正在进行封闭维护。
  修建于清光绪十五年的崇丽阁,高近30米,楼阁造型独特、风格典雅,堪称成都古建筑中的翘楚。因为立于锦江边,成都人又将其称作“望江楼”。由于整个建筑都是木质结构,再加上长期日晒雨淋,望江楼墙面、地面的漆开始斑驳脱落,一些木头直接暴露在外。
  “就是考虑到美观以及保护文物,我们决定对其进行维护。”成都市望江楼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维护,将对整个建筑进行一次整体的漆面翻新,使其焕然一新。
  在施工现场,一楼的地面以及木栏杆都被木板包裹起来。“望江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施工前,我们也是专门向市园林部门进行申请,并咨询了市文物局的专家,尽可能地保护文物。”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此次维护工作从7月29日一直持续到10月31日,是2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维护,“2007年进行过一次局部维护,而像这样从内到外的整体翻新,上一次还是在九几年的时候,已经有20多年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蜀猴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蜀猴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蜀猴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蜀猴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蜀猴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蜀猴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媒体称释永信力挺王宝强:遇到困难别忘少林寺 肯德基滴滴主题快闪餐厅亮相成都 肯德基把滴滴快车开进店里了
2# 四姑娘山
 楼主|蜀猴 发表于: 2016-8-17 08:22: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老师傅 维修工人判断湿度全凭感觉
  15日下午两点,立秋后的成都,太阳依旧“毒辣”,气温近35℃,湿热难耐。这样的天气,望江楼里犹如“蒸笼”。3楼的一扇木门前,69岁的陈正发双手各拿一把灰刀,蘸一点深褐色的土漆,用力横竖一刷。
  “这个天气,最适合上漆。”豆大的汗珠从陈正发满是皱纹的脸上滴下,他毫不在意地用手臂一擦,继续干活。望江楼刷的是土漆,上漆是个技术活儿。首先,对空气湿度就有严格的要求。“湿度必须在65%以上,如果连续几天不下雨,空气一干燥,漆就不好上上去,所以,得趁着现在多干点。”
  陈正发是四川绵竹人,也是本次维护工队的领队,他从12岁起就跟着师傅学手艺,“虽然没读过好多书,但对于上漆这件事,我还是很自信的。”空气湿度是否达标,陈正发根本不用湿度计,“干了这么多年,我自己就是‘湿度计’了。”
  现场的十几个工人,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这活又脏有累,很多人还对土漆过敏,现在的年轻人,哪个还愿意学这个?”说话时,陈正发放慢了手里的速度,“不过,除了一些需要翻修的老建筑,需要这门手艺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蜀猴 发表于: 2016-8-17 08:22:00|只看该作者
考技术 生熟漆讲比例力道也不同
  虽然天气异常闷热,土漆的气味并不好闻,可老师傅们干起活来却不慌不忙。“这都是文物,哪能大意?况且,上漆本来就是精细活儿,每一步都是关键。”一旁正在上漆的孙恒钊缓缓说道。
  与现在的油漆相比,土漆很磨耐心。“上一层,打磨平了,再上一层,总共得上四层才行。像这扇门,上一层漆要一个多小时,还要打磨。打磨也是考技术、耗时间的,这一层没打磨光滑,下一次上漆就上不好,所以,每个步骤都很关键,大意不得。”孙恒钊说,每一层漆,生漆和熟漆的比例都是不同的,手的力道也不相同,“都是凭感觉。”
  今年66岁的孙恒钊,当漆匠已有50年。“2007年这里维修时就找了我的,这次我又来了。”说话时,孙恒钊的眉毛微微上挑,“文殊院、青城山的圆明宫,都是我上的漆。”
  从业50年,孙恒钊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工具越来越先进了。“最早我刚入行的时候,打磨用的是灯草,磨手得很,满手都刮起口口,后来用手砂,就好多了,现在又有打磨机,更方便了。”不过,孙恒钊还是最喜欢手砂,“用了几十年,用惯了,打磨机反而把握不好力道,而且,像这些镂空的地方,还得用手一点一点地磨。”
  随着土漆逐渐被遗忘,孙恒钊坦言,自己也越来越清闲,平时都在资中老家干农活。不过,他很乐意接上漆的活儿,“我们中国传统的技术,不能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4 07:06,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