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89|回复: 2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其他折戟沉沙铁未销:谈冷战时期中国的北方威胁

 [复制链接]
2015年末,俄远东赤塔空军基地换装了苏30SM战机。同时,俄军开始斥巨资修复远东的废弃空军基地,首先动工便是位于俄中边界地区的“草原”基地。这则消息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引起轰动,但如果时光倒退四十年,情况则可能完全不是这样。本期将谈谈冷战时期中国面对的北方威胁:在彻底走向对立前,中苏两国曾是关系密切的社会主义兄弟。在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苏联对新中国工业领域开展了156个援助项目。这一系列项目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基础。尽管在这前后涉及很多中苏政治恩怨,但“156项工程”的历史地位是不可否认的。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孟良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孟良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拿破仑远征,前驻俄大使提了个建议他不听,几个月后肠子都悔青了 去年全国平均27.5天有霾 同比减少10.5天
2# 四姑娘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8-2-12 00:34:2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然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1960年7月,苏联在一个月内撤回全部在华专家,中苏关系破裂。尽管中苏关系因赫鲁晓夫希望获得中国支持而于1960年11月刘少奇访苏而出现缓和,苏联还于1961年向中国出口米格21战机,但终在1962年因古巴导 弹危机中国未支持苏联而彻底决裂。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8-2-12 00:35:13|只看该作者
1969年,紧张的中苏关系一下从冰点爆至燃点,当年3月,中苏两国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了3次大规模武装冲突,苏方损失惨重。不久,苏军《红星报》便以不指名方式称,准备以强大核反击力量给“现代冒险家”以摧毁性打击。同年4月召开的中共九大也提出了“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口号。
4# 金佛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8-2-12 00:35:50|只看该作者
由于苏联的战争威胁,毛主席强调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备战思想,中国全面转入战备,许多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国民经济处于临战状态,大批工厂转移实行“山、散、洞”配置,北京等大城市开挖地下工事,与苏蒙接壤的三北地区严阵以待,整个国家沉浸到严防北方威胁的氛围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8-2-12 00:36:42|只看该作者
首先给中国带来直观威胁的,便是“珍宝岛”事件中缴获的T-62坦克。以其为代表的苏联装甲洪流,让中国意识到了自己的坦克和反坦克武器与假想敌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于是自1970年代初起展开了规模宏大的坦克和反坦克武器、战术的研究工作,打坦克成了当时中国国防的核心问题之一。
6# 青城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8-2-12 00:37:22|只看该作者
由于技术实力薄弱,仿制成了当时见效最快的手段,首先仿制的是苏联的RPG-7火箭筒。中国对RPG-7的仿制其实始于1960年代初,然而直到1969年珍宝岛冲突时解放军发现手中的56式火箭筒无法击毁苏联的T-62坦克后,受到刺激,才在当年4月于湖南湘潭生产出第一批,当时称“新40火”。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8-2-12 00:37:47|只看该作者
69式火箭筒其实是于1970年定型,1970 年代中期取得设计认证并开始在解放军中服役。射程是“老40”(56式火箭筒,中国版RPG-2)的3倍,其破甲威力(基型破甲 弹110mm/65°)足以击穿T62坦克车体前装甲(100mm/60°)。69式火箭筒在阿富汗战争时还曾输出给阿富汗游击队,与苏军交锋。
8#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8-2-12 00:38:24|只看该作者
1970-1980年代,“新40火”是我国生产、装备数量最多的步兵反坦克武器,总数达到近千万发(其中有部分数量出口援外),北疆装备到班(冷战期间我军北方步兵班编有两个40火小组作为核心),南国装备到连。连同之前退居二线的“老40火”,中国火箭筒达到了全军人手一具的水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8-2-12 00:39:10|只看该作者
而在反坦克导 弹方面,中国最早的反坦克导 弹是红箭-73,它是我国于1973年对从友好国家获得的苏联AT-3(9K11)“萨格尔”反坦克导 弹进行测绘研究后开发的仿制型号,1978年设计定型,射程高达3000米,破甲厚度400毫米。与此同时,它的重量只有13千克,远低于任何反坦克炮。
10#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8-2-12 00:39:41|只看该作者
刚刚解决了打T-62坦克的问题,1970年代苏军又装备了T-72坦克,万幸的是1980年代初罗马尼亚军事代表团访华时带来了一件意外的礼物──一辆当时罗军也才刚装备30辆的T-72M坦克!作为交换,中国向罗方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等离子喷涂工艺设备,可大幅延长坦克发动机部分部件寿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 14:46,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