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029|回复: 6

[2014年作家二月河:与王岐山没有私交工作场合见过面

 [复制链接]
源自:北京青年报
原文标题:中央纪委邀二月河聊反腐

  7月的第一个星期三,作家二月河的家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访者向他请教的问题不仅涉及他擅长的历史文化领域,还有时下颇受关注的反腐话题。
  前来采访的是中央纪委网站的工作人员。这位曾就“高薪养廉”话题和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有过交流的知名作家,身着格子衬衫和家居拖鞋,坐在自家院落里,向来访者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
  昨日,这个访谈在中央纪委网站作为“聆听大家”系列专题的开篇之作正式推出。

读遍二十四史 反腐力度没有现在强
  “我在几个场合一直对干部这样讲:腐败不会导致速亡,历史上没有这个效应,但腐败能导致必亡。”二月河结合满军入关的事例阐述,“12万人打400万人,却如入无人之境。为什么,因为你腐败了,400万人也就是一堆臭肉,不腐败,12万人也能变成一把剁肉的刀。”
  二月河坦言,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当前的反腐力度在历史上确实是空前的,过去没有遇到过这种问题。“我们党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没有像现在这么强的。这种力度绝对是不见史册的,但反过来说,腐败程度也是严重的。”

纵览历史 能借鉴什么反腐经验?
  纵览历史,有什么治理腐败的措施或制度值得我们借鉴?
  二月河提起了雍正的密折制度。这种制度是官员向中央和雍正反映情况,他们不一定光说负面的问题,还可以讲琐事,作为中央掌握情况的一种材料。“要了解情况,领导干部需要交一些基层朋友。这些基层朋友给你反映的情况也不一定大,就是把真实的情况反映给你,作为制定政策时的一种参考。”二月河说,“像这么一种党与群众的联系可能会使中央进一步耳清目明,再加上互联网,人民通过网络跟领导进行相对直接的沟通,这些对有效监督都有所裨益。”

寄语官员多读书“好好过日子”
  二月河说,现在有些干部,包括老师、学生都不怎么读书。还是要提倡读书,读原著。同时,需要编写一些书作为教科书,比如写焦裕禄以及海瑞等清廉为民典型的书。这些讲官德的书,要成为公务员考试的内容
  以前讲完课,一些地方请二月河题字,他就题了个“好好过日子”。后来,他们又让二月河题字,于是他又加了两句,“好好读书,好好读报,好好过日子”。
  “作为一个官员要守住底线,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安分守己地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也是对社会做了一生的贡献。”二月河说。
  本版文/本报记者 桂田田 实习记者:史鑫鑫
  记者连线

二月河:我与王岐山“没有私交”
  “这次采访是南阳市纪委的一个朋友和我说的,他们通知我有这个事儿,我就在家里接受采访了。”二月河向北青报记者介绍,这次采访分两天进行,事先双方并没有就采访问题进行过沟通。
  对于当前主抓反腐工作的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二月河评价说,“我对他印象很好,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做事非常认真。”他特意强调,“我们没有私交,只是在工作场合见过面”。
  和王岐山见过三次面,“第一次是非典前一年,当时他是海南省委书记,曾经邀请我过去,征求我对海南文化发展的意见和看法;第二次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我是文化界列席代表,我们两个在走廊上碰到了,就简单聊了两句;第三次就是今年的人代会,我所在的河南团接到通知给领导做汇报,知道是王岐山书记来参加河南团讨论,所以我准备的是和反腐相关的内容。”

☆ 相关资讯
都有谁成中央纪委的座上宾?
学者对谈 问诊反腐大局

  7月1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视频访谈节目“反腐三人谈”,首次邀请学者做客在线访谈。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一同做客在线访谈。
  “形式上的创新是中央纪委主要领导的创意。”高波向北青报记者披露,该栏目大约于今年5月开始筹划,“由于操作的思路比较新,尺度较大,面对的是网民,我们会先想出哪些问题会引起网民吐槽。”
  金灿荣告诉北青报记者,三人的对话在轻松的氛围下完成,并没有刻意设计脚本,三位嘉宾也直到节目录制当天下午才正式碰面。
  高波介绍,由于话题的主要导向是“腐败是古今中外的难题”,所以在对谈嘉宾的选择上必须是“行家”。“我一直从事廉政问题研究;金老师是国际问题专家,从国际视角谈反腐;谢老师是研究党史的专家。我们三人把国内国外的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谈,对我的定位要求不是一个纯粹的提问机器,要调控节奏引导走向又不能跳出来。”

廉政漫画 借“反讽”揭腐败
  此前,中纪委网站摘发部分网友留言,并和浙江省桐乡市纪委组织合作,面向全国征集漫画作品,晒出八类党员干部“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
  浙江省桐乡市文联副秘书长王慧玲参与过之前的漫画创作,她向北青报记者介绍,漫画的创作周期大致只有3天左右的时间。桐乡市纪委教育调研室主任濮春海介绍,近期围绕着“起底培训中心里的奢靡现象”话题,桐乡市纪委开始了新一轮的作品征集。“这次我们征集了28幅作品,共有12位画家参与创作,其中桐乡本地的有6位。”。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小姑凉可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小姑凉可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小姑凉可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小姑凉可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小姑凉可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新疆被拐少年:7岁被骗到东莞 每天要偷够1万 工人回收学校旧桌椅不愿搬直接从4楼扔下
2# 四姑娘山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7-23 15:27:0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作家二月河:王岐山在我眼里是反腐英雄

源自:环球人物杂志
2014年5月22日,二月河在河南家中接受本刊专访

2014年3月7日,王岐山(中间发言者)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

  哪一类人群总能受到最火爆的关注?官员。
  哪一类话题总能引发最强烈的震动?腐败。
  哪一种声音总能得到最强烈的支持?反腐。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官员的升迁与落马,政绩与败绩都能引发旷日持久的街谈巷议。今时今日,没什么比中国政府的反腐风暴更令世人瞩目。去年以来,一连串高官的落马,不断引发“下一个会是谁”的猜测。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与作家二月河围绕反腐展开的对话,让很多人联想起二月河小说中那些古代官场的内容。透过历史之镜,或许能对中国当下的反腐和吏治做出更加清晰的判断。2014年5月底,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赴河南专访了作家二月河,试图在与他的对话中,找到鉴往知来的连接点。

数年反腐的突破
“王岐山在我眼里是英雄”

  2014年3月7日,王岐山参加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二月河回忆说,当时,自己从历史角度谈了反腐倡廉的问题。对于当前的反腐力度,他用了“蛟龙愤怒、鱼鳖惊慌、春雷震撼、四野震动”这一连串词语来形容。
  当时,二月河对王岐山说:“《二十四史》我读完了。说实话,没有哪一个时期有我们今天的反腐力度,这恢复了老百姓对于党中央反腐倡廉的信心。我写的书里有雍正的反腐内容,我对历史上的反腐有一些认识,我们可以借鉴历史经验,把古今清廉之士的故事编成教科书。”王岐山则用“知音”作为回应:“二月河的意思我听懂了,因为我了解他,比他了解我多。他写的‘帝王系列’我认真看了。看了他的书,就能读懂他。知音是什么,知音是通过听音乐就能听懂作曲人想要表达什么。”
  环球人物杂志:王岐山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二月河:他在我眼里是反腐英雄。我们没太多私人交往,但他在反腐倡廉这方面给人民留下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和意志;从历史到现实的宏观角度上,我看到了反腐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这可以说是压在我们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身上很重的问题。这样的事情,不是两三年、两三个人就能做到的,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他也是个坦率的人。我在两会上说,第一次见王书记时,我不知道后来王书记的官会做得这么大。全场一下子笑了,王岐山同志也打趣地问我:“没想到我做那么大?在你二月河笔下,我这个官又算什么呢?”
  环球人物杂志:你第一次见王岐山是什么时候?
  二月河:是他在海南当省委书记的时候。当时他专门和我联系,向我询问海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他很儒雅,历史知识丰富,很重视文化工作,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见面是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我是列席代表。那天在走廊上遇到刘源(刘少奇之子),正握手寒暄,王岐山同志从旁边过来,刘源就拉上我,要把我介绍给他。王岐山同志说:“我们很熟悉,不用介绍了。”
  第三次就是这次两会。他们通知我发言,说王岐山同志来,问我发言的题目,我说当然是谈反腐倡廉。他们问我有没有讲话稿,我说我从来没有拿过讲话稿。历史上的事情,反腐败的事情,还有对社会问题的认识,都是我平常思索的东西,拿出来探讨,不需要准备。所以我就直接到会上讲了,向王岐山同志提了一些我个人对反腐败问题的看法。

“反腐是件很累的事情”
  环球人物杂志:你对王岐山提到了雍正的反腐,雍正有哪些手段值得今天借鉴?
  二月河:雍正有四个重要的改革措施,都是和反腐相关的。第一个是摊丁入亩。过去不管是有地的还是要饭的,都要按人头向国家缴纳公共设施资源的使用费。但赤贫阶层没有钱可以上交。于是雍正把这种税摊到地上,你有多少亩地就交多少,没有地就不交。
  第二个是官绅一体纳粮。过去当了官就不用纳税,一些平民为了避税,就用口头契约的方式把自己家的地算进官员的地里去。结果往往到了官员的第二代、第三代,就不承认口头契约,形成恶性土地兼并。雍正取消了官员的免税特权,实行官绅一体纳粮。
  第三个是火耗归公。过去从地方运送银子到中央,是从县到市到省再到京城,一级级汇总。基层考虑到银子在路上搬来卸去,会有损耗,出发时就多装一点。运送银子的人返回后,把车缝、船缝扫一扫,两三年下来,收集的碎银子就能炼出十万两,官员管这个叫“火耗”。有了它,官员都不需要去贪污。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从这里来的。雍正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国家已经给各级政府发放了路费,便推行“火耗归公”的改革。
  第四个是密折制度。这不是告密,而是官员之间互相监督。什么都可以向雍正汇报,但不入档案。如果很多人都反映某个人不好,雍正就采取行政手段,隐去汇报者的名字,拿着这些材料质问当事人,当事人必须如实交代,不说就交到部里,公事公办。这实际上是中央选择了一些地方干部,与之保持密切沟通,从而对整个干部队伍的情况有充分了解。这对今天是有意义的。现在有些干部能带病提拔,就是因为之前没有了解。如果设置一个手机短信小组,把号码提供给有限的一部分监督人员,供大家反映官员的情况,这种反映不负刑事责任,也不作为档案入库,只作为参考,就能让中央及时了解问题,不至于酿成带病提拔之类的错误。
  但是,这些措施都是很累人的。摊丁入亩,需要花大量的精力统计人口和土地;官绅一体纳粮,需要清查官员的土地财产;火耗归公,要一级一级计算耗费掉的银两到底有多少;密折制度,要一本本去看,看完再一个个去质问、去核实、去分析。这都是非常累的工作,反腐就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环球人物杂志:雍正这些反腐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月河:正面的作用,当然是遏制了腐败,整肃了吏治。但负面作用,尤其是对他自己的负面作用也有。他的密折制度是在整谁呢?放到现在来说,就是各省的省委书记,各市的市委书记,等等。这个改革一出,把天下所有的一把手都得罪了。我们今天有报纸、有杂志,通过媒体报道,人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做了之后对谁好、对谁不好,一目了然。而在那个时代,话语权掌握在官员手上,他们本身是知识分子,还可以养一批知识分子。这些人挨整之后,就组织人写东西,说雍正不是个好东西。而在雍正的反腐工作中受益的赤贫阶层,可能连字也不会写。所以雍正的反腐曾经长期得不到正面评价。
  环球人物杂志:又累,又没有好名声,反腐看起来就是一项费力又不讨好的工作。
  二月河:对,但这项工作对国家至关重要。雍正这个人的性格也许不好,他寡趣、刻薄、说话尖利,让人很难跟他愉快地共事,但他对国家是鞠躬尽瘁的。吏治需要以身作则,雍正首先做到了勤政。现在发现的雍正手稿已经有2000万字了。你们试试,不说用毛笔,就是用签字笔,13年写 2000万字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写书13年,只写了500多万字。雍正还要召开会议、视察工作、进行国务活动。他实际上是个工作狂。同时,他也做到了廉政,自己没有小辫子给人抓,生活起居、衣食住行非常简单。所以说,反腐者自身的表率作用很重要。

“现在腐败分子的反抗力度是空前的”
  环球人物杂志:和历史上相比,我国当前的腐败问题有什么特点?
  二月河:我们现在面临的这种腐败,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我想,这里面有一个原因,就是“文化杂交”。这几十年来,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兴盛,在和平地“杂交”,我们拥有“文化杂交”的优势,但“杂交”有时候也会出现劣质品种。封建文化的残余依然存在,旧式官场的那一套仍然风行;西方文化的负面内容也进来了,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开始滋生。彼此结合,产生了腐朽的新品种──所有文化的负面因素他都吸收了,当然会变成腐败分子。
  我们现在的反腐力度,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十八大之前打下来的“老虎”就有陈希同、陈良宇、胡长清等,十八大以后揪出的贪官无论从人数还是级别上,都呈现出更大的力度。历史上,乾隆前期有“六大案”,后期有“七大案”,但是涉及到国家级干部、省部级干部的,寥寥无几。有的高级别官员贪污了,乾隆爱惜他的才华,就把他放了。而今天,我们绝不会因为他是“能吏”就原谅他贪污,足见当前反腐力度之强。
  环球人物杂志:但是反腐的形势依然严峻,不断有“老虎”出现。
  二月河:现在腐败分子的反抗力度,在中国历史上同样是空前的。我看到过资料,说成克杰在临终的时候,跟看守所的人员一一握手,感谢他们为他服务;胡长清在死刑书上签字时,脸色平静得像刚睡醒一样。贪官死到临头还有这样的心理素质,史上少见。现在,国家在“拍蝇打虎”,底下的不少贪官就闻风而动,有的紧急处理房产,有的悄悄转移财产,各出花招,试图逃避。
  究竟怎么处理这些腐败的“新品种”,我想,除了严峻刑罚之外,还需要别的措施。从长远看,需要有整个社会反特权意识的觉醒和身体力行。我了解到,现在小学生都懂得竞选班干部的好处,可以管理别人,可以从老师那里享受不同待遇,于是他们小小年纪就知道贿选,买冰淇淋、买小玩具送给同学。更小一点的幼儿园孩子,都会和阿姨说“我爸在某某公司工作,你需要什么和我讲”,都知道利益交换了。这些现象非常危险。当特权意识渗透到孩子身上时,下一代、再下一代能不出贪官吗?
  环球人物杂志:你连续用了三个“空前”形容现在的反腐局势。这种局面是中国独有的吗?
  二月河:不是。腐败问题跟意识形态没有关系,跟人性有关系。很多腐败分子被双规了写检查,就说“我是放羊出身、放牛出身。党把我培养成一个高级干部,但是我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受拜金主义的影响,成了人民的罪人”。放羊的、放牛的就不贪钱吗?还有些人说西方国家怎么清廉,可实际上西方国家照样有腐败。封建社会有腐败,资本主义社会有腐败,社会主义社会一样有腐败。归根到底,腐败问题是全人类共有的问题。
  环球人物杂志:你觉得西方制度在腐败治理方面是否值得借鉴?
  二月河:近代以来,有人尝试用“西药”治理贪腐顽疾,但是我不认为西方制度能约束中国政治文化。中国有中国的特点,不可能照搬西方。相应的制度,还得靠我们自己来建立。
  我跟王岐山同志说过一个例子:满洲人入关的时候8.5万人,加上吴三桂在山海关的3.5万驻军,一共不过12万。而汉族方面,仅李自成的铁骑部队就有100多万,加上南明唐王逃到福建称帝时手中的200多万人马,以及散落全国的汉族武装力量,总数能超过400万。可最后,13万人打败了400万人。与满人相比,汉人的制度不先进吗?当然先进。只能说,如果你腐败,先进制度下的400万人也是一堆臭肉;不腐败,落后制度下的13万人也能变成一把剁肉的刀。

“经济、文化强大不是原谅腐败的理由”
  环球人物杂志:从历史上看,特别严厉的反腐手段会不会引发政局动荡?
  二月河:不会。历史上,反腐从未停止过,但我从未发现哪一个朝代或团体因为反腐而亡。当然,这里面应该有节有度。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承受度。你得正确处理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矛盾,不能把人吓死,或激化了矛盾。即使是内部矛盾,处理不好也可能会激化,和社会主调不协调。这一点,还是要由主政者把握。
  环球人物杂志:但现在,已经有“官不聊生”的抱怨,有人要求社会对官员宽容一点。
  二月河:对官员的宽容恰恰正是腐败滋生的重要原因!我们看看宋代,那是对官员最宽容的年代。赵匡胤通过非法途径当了皇帝,想得到官员的欢心,一方面杯酒释兵权,一方面又安抚讨好大家,许以高度的文化享受和物质享受,让官员安心地在下面做事,这就惯出了官员享乐的毛病。而且,宋代还有个非常糟糕的国策,叫“誓不杀大臣”,实际上是给官员腐败提供了肆无忌惮的温床。
  如此行事,结果显而易见:西夏、契丹、辽、金,谁想来打一下就打一下,宋朝根本无力抵抗;宋朝对契丹人称臣,皇帝对外自称干儿子;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抓去当了俘虏;抵抗金兵的岳飞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杀……一系列的腐败,最终断送了整个国家,甚至对后世的局面造成深远的影响。
  环球人物杂志:但宋代有繁华的经济、灿烂的文化。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到底腐败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有多大?是否会起到决定作用?
  二月河:经济水平高也好,文化程度高也好,都不代表你强大。整个社会都腐败,经济再好、文化再好又能怎样?宋代是经济大国、文化大国,是世界历史上文化程度最高的朝代之一,但也是政治腐败、社会生活腐朽的朝代之一。今天,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能说宋代的中国是个强国吧?
  现在,很多人在跟我交流反腐问题时,都会把经济文化和治理腐败混在一起说。但我认为,对经济实力不能迷信,对文化实力也不能迷信。不能因为宋代有了宋词,就原谅这个政权的腐败。就像不能因为唐代有了唐诗,就忽视它的藩镇割据问题一样。难道安禄山造反也是合理的?对政治的腐败,不能拿经济的繁荣、文化的灿烂这些事去抵消。一个政权如果不能维护国家完整,不能维护民族团结,不能下狠心治理腐败问题,其他方面再强大,都不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因为腐败就像是社会的糖尿病,它是一个富贵病,隐蔽性很强,不会直接导致社会死亡,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会成为社会的一大顽疾,使国家变得极其脆弱,最后很容易引起并发症,不堪一击,无从抢救。如果不把腐败的血糖降下来,不管你是什么制度,不管你有多高的GDP,多大的文化体积,都会轰然倒塌,彻底完蛋。
  环球人物杂志:那你觉得治理贪腐的根本方式是什么?
  二月河:我们的反腐制度,不仅要包括监管和刑罚,还要包括思想意识的净化。腐败,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贞观年间,一年才处决犯人29个,何等之少,但腐败照样得到抑制。现在,我们一个省每年因贪污处分的人都不止这个数。从这个角度看,不能迷信严刑,不能迷信重典。治理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思想的力量。目前,中国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严重缺失,传统文化中对权力的迷信、对权威的崇拜却根深蒂固,做事首先想到的是行贿受贿、旁门左道。
  我有一次去马来西亚,当地首富的秘书告诉我,老板用人的第一条是看孝不孝顺,不孝顺不用。我们现在提拔官员考量过这些吗?学校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不会提到这些,官员、企业家在教育部下时也不会讲这些。现在的大学教育都是讲怎样出人头地、一步步升迁,却没有最基本的人生教育,这会让人们不择手段地谋求权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7-23 15:27:02|只看该作者
千年难治的顽疾
五花八门的手段

  回顾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腐败是封建时代一个无法根治的毒瘤。而最普遍、最熟练运用这种敛财、枉法工具的,还是掌握着大小权力的官吏们。
  中国历史上几个著名的贪官,无一例外都是权臣。东汉外戚梁冀,专断朝政近20年,被迫自杀后,其家产没收、变卖所得相当于东汉政府一年租税收入的一半。南宋宁宗时的右丞相陈自强以卖官鬻(音同裕)爵闻名,但凡有人来求官,他都派人先谈好价钱。地方官呈送到京城的公文封函上,如果没有注明“某物多少一起献上”,他根本不打开。
  到了明清时期,官员腐败已成常态。据历史作家张宏杰统计,朱元璋刚坐稳天下,腐败就开始蔓延:刑部尚书(相当于部长)收受罪犯贿赂,指示属下把罪犯放走,用死囚代替罪犯坐牢;宝钞提举司(相当于印钞厂负责人)和户部官员勾结,印了700万锭纸币,自己私藏了143万锭;兵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借抓捕逃亡军人的机会,收受军人家属贿赂22万锭……那些远离朱元璋视线的地方官员,胡作非为的程度更加惊人:苏州知府陈宁为了完成征收农业税的任务,把抗税户抓起来,用烧红的烙铁烙,得了个外号叫“陈烙铁”;浙江农民交纳的农业税比国家规定的数额多出45%,全部落入地方官的腰包,农民交不起税,他们就上房揭瓦,赶牲口……
  贪腐的手段五花八门,贪腐的官员也像麦子,割了一茬又一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到了清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会被大小官吏奉为做官的原则,会出现和珅那样“集古今之大成”的巨贪了。

朱元璋的酷刑
  为了保证官僚系统的正常运转,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没有放松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管──商代会对腐败官员处以墨刑;春秋战国时期,有了专门负责监管腐败的官吏;秦代刑罚更严,受贿一个铜钱就要在脸上刺字;汉代有了官员回避制度,汉武帝还对知情不报的官吏实行连坐;至唐代,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唐太宗出巡,刺史赵元楷因大肆铺张接驾,被太宗怒斥是学隋炀帝的亡国习气,活活被吓死了;宋代文人地位较高,依祖训不得诛杀,但官吏贪赃仍被定为不赦之罪……
  最严酷的刑罚出现在朱元璋时期。二月河说:“朱元璋是赤贫出身,要饭起家,长期处于社会最底层,对官吏腐败的仇恨程度已经到了‘变态地步’。他在全国各地培养专门的剥皮手、设立剥皮井,规定官员贪污到60两,就要被剥皮,然后倒吊起来,在剥皮井里面风干,以警示世人。”
  朱元璋的反腐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几桩大案,死者数万人。再往后,甚至到了无日不杀人的地步。有些衙门的官吏快被杀光了,朱元璋不得不让一些有罪官吏先戴着刑具回衙门办公。当时的一些刑罚,光听名字就让人不寒而栗:挑筋、挑膝盖、断手、抽肠、枭首、凌迟……可各种酷刑用尽,贪腐案的卷宗照样堆积如山。朱元璋临终前只能感叹:“早上杀掉一批,晚上又来一批,如之奈何。”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在中国的封建专制政体下,官贪政腐的顽疾不可能得到根治,这是封建专制统治难以克服的弊端。当政治权力笼罩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腐败的机会遍地都是。

百年治贪的得失
  因为《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这3部作品,二月河被称为“帝王作家”。他写这3个帝王,至少有一半的篇幅在写吏治、写治贪、写反腐。几百万字写下来,二月河发现,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人整肃贪污的出发点有公有私,态度有宽有严,结果也就有得有失。

康熙的困惑
  在清代,要做个清官是极难的。康熙早期曾经狠抓吏治,“察吏以安民”“大臣法则小臣廉”等观念在吏治实践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在《康熙大帝》第二卷中,二月河用专门的章节描述了“治贪官圣君矫如龙”的精彩情节:隆冬时节,微服私访的康熙来到永定河大堤上,遇到一名官员不顾众人反对,逼迫民夫们踏着冰冷的江水挖河堤。在场众人中,唯有固安县令杨么挺身而出,为民请命。在一旁观察许久的康熙忍不住拍手叫好,却引来这名官员及随从预备暴力相向。情急之下,康熙命身边陪同人员将这名恶徒当场打死,并公开身份,对杨么大加赞赏。一番作为,让河滩上欢声雷动,众人齐声高叫:“万岁圣明!”
  然而,嫉恶如仇的康熙始终没有对贪官采用重刑,且越到后期越讲究宽仁:“治国宜宽,宽则得众,倘若吹毛求疵,则无人可用,天下岂有完人?”在这种思想下,贪腐现象在康熙晚年愈演愈烈。
  官场小说作家王跃文认为,面对登峰造极的贪腐行为,康熙皇帝已不大相信有纯粹的清官存在了。一次,康熙与大臣们谈到当时几个著名的廉吏,把每个人都质疑了一番:曾任湖南巡抚的赵申乔,因为把全省官员参了个遍,被康熙怀疑“怎么别人都贪,就你干净”;另一位清官张伯行喜欢刻书,而当时刻一部书要花费千金,康熙怀疑这些钱来源不正……
  既然认为天下不可能有真正的清官,康熙的治吏力度逐渐缩小,最后到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的程度,对封疆大吏更是能忍就忍。曾任江宁织造的曹雪芹祖父曹寅,向康熙反映地方官吏的贪腐行为,建议进行改革,康熙却表示:“银钱无多,何苦积害。”
  宽纵之下,再完备的法典也形同虚设。王跃文曾总结:依清初朝廷规定,官员不得同商户往来,凡向富户借银一千两者论斩。但事实上,这规定从来都没有做到过。清代京官外放,必须送银子给在京的老同僚们,方便日后有事得到关照,这份礼叫“别敬”;冬天来了,还得给京官送银子,叫“炭敬”;夏天来了,也得给京官送银子,叫“冰敬”。“三敬”之外还有寿礼、灯节、妆敬等诸多名目。清代京官比较穷,外任时拿不出银子送“别敬”,就得向钱庄或富户借贷。借钱出去做官,等做了官,哪有不连本带息捞回来的道理?
  积重难返之下,晚年的康熙认定,官员的贪污意识不可能彻底清除,腐败问题也不可能得到根治。二月河认为,这其中有一定的正确性:“贪婪是人的本性,贪腐是社会病,控制一下才能好一点。从这个层面来说,没有根治腐败的手段。所以得不停地治吏。”

雍正的养廉银
  在康熙、雍正、乾隆中间,雍正是抓吏治最严、也最有成效的一个。“雍正出台的四大制度,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密折监督,都遏制了官场的腐败风气。大小官吏的利益因此受损严重,他们的怨气很大。为了有所弥补,雍正又出台了官员的养廉银制度,实际上就是现在说的高薪养廉。”不过,二月河并不认同这一制度。他认为,和前几项改革相反,养廉银对反腐根本没起到什么作用。
  “我和王岐山同志也谈到这个问题:高薪不能养廉。宋代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历史上,宋代的官员工资最高,官员收入是汉代的6倍、清代的10倍,但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高薪养出了什么呢?养出了文恬武嬉!文官爱钱,武官怕死。工资高了嘛,谁都不愿意为国家吃点苦、干点事,更别说为国家捐躯了。最后把政治军事搞得一团糟。
  “我看到过一个资料,包拯的收入折合人民币大约是650万元。650万元只养出一个清廉的包公,更多的是养出高俅、秦桧之徒,养出一帮逼着人们上梁山的贪官污吏。
  “现在,普通公务员工作稳定,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收入足以养家糊口。所以,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几千人竞争一个名额的事情时有发生。如果再追求高薪养廉,公务员队伍会变成什么情况?他们本来就有很多隐性收入、软收入、灰色收入,如果国家还用高薪去迎合那些蝇营狗苟、追名逐利的人,人们对这个职业的追逐将更疯狂,会花更大代价去走后门、贿赂官员。何况工资再高,也无法与贪污受贿的数额相提并论。对于贪欲无穷的人来说,给多高的薪水都是不够的。”

乾隆的权术
  到了乾隆那儿,反腐逐渐成为帝王权术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控制臣子,乾隆有时甚至故意让官员腐败──没有污点的人不能用,当脑后的小辫子被皇帝抓在手里,臣下只能俯首贴耳、唯命是从。这样的情况下,乾隆的所谓治贪,常常只是出于威慑的目的,并不动真格。在《乾隆皇帝》的后半部分,二月河花费大量笔墨,写和珅发迹、发狂的过程。乾隆的庇护、和珅的贪婪无度,通过他的笔触跃然纸上。
  乾隆后期治贪的原则是“常流水,不断线”。平均一两年办一个相当于省部级的督抚,再办一批“县处级”官吏,而且,追究时不能查得太严,有松有紧,紧的时候要从重、从快、从严,松的时候要从轻、从慢、从宽,“只拉弓,不放箭”。
  乾隆这种把反腐当做权术的态度,严重影响了肃贪的效果。历史作家张宏杰曾总结过,乾隆中后期的吏治腐败呈现出3大特点:一是涉案数额变大,案件增多。官员贪污数额从数万到数十万两白银不等。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仅一个贵州知州刘标,就侵蚀公款24万两白银。
  二是腐败官员向高层发展,且数量越来越多。从州府到省级大员,最后到首席军机大臣,各级无一幸免。乾隆在位的后20多年间,省部级高官被处理者达20多人。乾隆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不过十之二三。”
  三是“窝案”“串案”迅速增多,腐败呈集团化公开化趋势。官员们对腐败不仅习以为常,而且不以为耻。权力寻租明码标价,所有人心照不宣。在这种环境下,清官反而没有立足之地,不行贿受贿、不懂潜规则,在官场根本无法生存。不贪污纳贿,就无法建立和操纵关系网,更谈不上建功立业。一定范围内的贪渎,不但是社会所默许的,而且是必须的。“腐而不败”,成了做官的最高境界。偶有败露,常会导致一省官僚体系瘫痪。从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到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朝廷一连查出5起贪污大案,涉案人员众多,“办一案,牵一串;查一个,带一窝”。
  到了乾隆晚年,一方面,他几下江南,穷奢极欲,等于带头腐败。另一方面,人口激增、经济总量膨胀、贸易顺差等盛世表象,也为腐败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一切已积重难返。
  正因如此,二月河把自己的3部作品命名为“落霞三部曲”。在他看来,由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开创的康乾盛世,支撑起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时期。尽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达到封建社会的又一个顶峰,但腐败暴露出这个王朝真正的走向。“当我们看着太阳落山时,满天的彩霞绚丽、迷人,但它们不能持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 金佛山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4-11-25 03:27:00|只看该作者

二月河:作家讲反腐是想要官员好好过日子

源自:新闻晨报

  二月河
  “写官场就是为了告诉别人,究竟当官是为了什么。前呼后拥、光耀门庭,不是最高的收入。体现自我价值,才是最高境界。”
  “为什么让领导“好好过日子”?就是不是自己的钱不能要,不能欺负人,要能忍受,不要捞非分的钱,这是我做小官的爹娘从小对我的教育。”
⊙记者:言莹 河南南阳报道

  自从上了中纪委的“聆听大家”访谈,作家二月河的生活又忙碌了起来。
  如今,他每天都会接到很多通电话,不是政府部门请他参加反腐会议,就是记者来电请他谈谈反腐。这对于一个曾经中风过,又受着糖尿病拖累的老人来说,负担有点儿大。
  “我是个作家,我不是反腐专家。”他坐在自家的书房里,强调说。
  在二月河看起来,作家的本分还是立言,讲反腐,说穿了是想要官员“好好过日子”。有一次,二月河去山西参加廉政活动,当地官员请他题字,他就题了“好好过日子”五个字。“但是很多非常聪明,非常了得的人,就是不懂这五个字。要是懂得这五个字,何至于进去啊?”
  晨报记者插了句话,“他们也许不仅想好好过日子,还想过好日子吧。”
  二月河把眼睛一瞪:“过好日子,也不用一亿藏在家里啊,要那么多钱干吗?”

■ 在河南南阳的平常日子
  我谈的都是我自己的见识
  我感觉我谈的都是很一般的东西
  11月15日周六上午,河南南阳市刮起大风。卧龙区政府大院儿铁门紧锁,旁边的小门口坐着两名哨兵。
  晨报记者自报家门,并表示要找二月河老师。保安给二月河拨通了个电话,然后示意:“来,登记一下。”登记本是一本泛黄的小簿子,上面显示二月河的访客最多。
  在区政府大院儿里,隐藏着一个小小的院落。外面是窄巷、砖墙、爬山虎,里面是小楼、水池、藤萝架。一楼书房兼会客室,挺大,只是略显凌乱,几乎没有任何装修。一切都透出上世纪80年代的气息,这就是作家二月河的家。
  老伴带路进屋,二月河端坐在书房内的椅子上,穿着黑底红龙纹的薄袄子,托着一缸茶,准备就绪。
  现在的二月河已经不写作了。当年“落霞系列”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还剩10万字,他就构想写“陨雨系列”,讲第二次鸦 片战争,东西方文明碰撞,“我们的文明失败了,碰得粉碎,犹如‘陨雨’般壮观坠落”。
  不料突然中风,“陨雨系列”就此作罢。
  现在萦绕着二月河的,都是社会工作──人大代表、党代表的调研视察,很丰富;作为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他还会和大学生们沟通。
  但是中纪委的“聆听大家”访谈又把他推到风口浪尖。他似乎又回到了写《乾隆皇帝》的日子里──写乾隆的那段日子,他患上了脑血栓和糖尿病,络绎不绝的记者、访客也让他应接不暇。还经常有人找他谈反腐,每周最少有两三个邀约,但他参加的不到十分之一。“我身体状态实在是不太好,那些机关单位的事儿力不能及,我也出不了远门,离得太远。”
  “还有像你这样的记者,很执着,《南方人物周刊》也很执着,找了我四五次,推不过去,就让他们来了。”二月河说话喘息声很重,肺也不好。
  “我的年纪大了,身体不行,眼睛也看不清了。”二月河说就像马拉松有终点线,自己快到终点了。“而且我感觉我谈的都是很一般的东西,都是我自己的见识。我不是历史学家,反腐专家,我就是普通民众、作家。”

回忆与王岐山的反腐对话
  所谓“高薪养廉”主张,并未得到历史经验支持,建议从机制上解决问题。
  这样一位封笔的老人,缘何会成为“反腐名人”?这要从二月河和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打过的三次交道说起。
  2002-2003年,王岐山任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时,专门和二月河取得了联系,询问河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并邀请二月河前往海南参加文化建设发展的会议,给出出主意。
  “他很儒雅,历史知识丰富,很重视文化工作,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二月河回忆说。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期间,二月河是列席代表。会议间隙,二月河在走廊上遇到刘源(刘少奇之子),两人正握手寒暄,王岐山从旁经过,刘源就拉上二月河,向王岐山介绍。“当时王岐山笑着说,我们很熟悉,不用介绍啦。”这是两人的第二次会面。
  今年3月7日,王岐山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当时,人大代表二月河做了审议发言,从历史角度谈了反腐倡廉的问题。
  “河南代表团前一天晚上通知我,王岐山要来这个团参加讨论,让我准备发言。既然他来,我不说反腐说什么?他就是管这个的。我眼睛不好,也没有准备讲稿。第二天会上,我排在六七个发言人后面。每人规定10分钟的发言时间,结果前面的人都超时了,我心想可能轮不上我了,总算饶了我。可省委书记说,下面,别的同志都不用发言,就请二月河说说。我就谈了关于反腐的一席话。”二月河说。
  当时二月河讲了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当前的反腐力度,他用了“蛟龙愤怒、鱼鳖惊慌、春雷震撼、四野震动”16个字形容,并称遍观《二十四史》,当下的反腐力度是最大的。“《二十四史》我读完了。说实话,没有哪一个时期有我们今天的反腐力度大,这恢复了老百姓对于党中央反腐倡廉的信心。”二月河举了朱元璋的例子,贪官要剥皮,还特设了剥皮手、剥皮厅,刑罚是历史上力度最大的,但关注层面仅仅是官员层面而已,老百姓不关注这事儿。“现在呢,谁落马了,马上成为话题。官员高度紧张,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
  二月河还说,所谓“高薪养廉”的主张,并未得到历史经验的支持,建议从机制上解决问题。“宋代官员的工资是汉代官员的10倍,是清代官员的6倍,但他们是最腐败的。”
  “我写的书里有雍正的反腐内容,我对历史上的反腐有一些认识,因此我建议我们可以借鉴历史经验,把古今清廉之士的故事编成教科书,让诸葛亮、海瑞、包公、焦裕禄这些廉洁奉公的历史人物,成为天下官员的楷模。”
  王岐山则用“知音”作为回应:“二月河的意思我听懂了,因为我了解他,比他了解我多。他写的‘帝王系列’我认真看了。看了他的书,就能读懂他。知音是什么,知音是通过听音乐就能听懂作曲人想要表达什么。”王岐山表示,反腐败要一年一年地坚持,把反腐倡廉一抓到底。
  在代表团审议时,二月河还说“第一次见王书记时,我不知道后来王书记的官会做得这么大。”全场一下子笑了,王岐山也打趣地问二月河:“没想到我做那么大?在你二月河笔下,我这个官又算什么呢?”

■ 成为“反腐作家”的日子
  因反腐论述,又红了一把
  要让官员对人民的事业有敬畏感,对自己的工作有担当。
  今年7月份,一群人扛着摄像机,来到河南南阳这个爬满青藤的安静院落。他们是中纪委的,请二月河作为嘉宾参加“聆听大家”系列访谈,这也是“聆听大家”的开门之作。
  “为什么会找到你?”记者问。
  “中纪委没说,但我猜,是和我人代会上的发言有关。”
  于是,长久没有作品问世的作家二月河,因为其对反腐败的论述,又在公众视野里红了一把。
  其实二月河讲反腐还是有一套的,比如他讲“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面”,这句话说得很对,但是笼子的钥匙在谁那?钥匙要放在人民群众的手里面。如果权力关在笼子里,钥匙还在官员手里,那等于没用,笼子的钥匙要放在舆论监督和人民的手中,让反腐败更为公开更为透明。这就是要让官员对人民的事业有敬畏感,对自己的工作有担当。要让他们有一种意识,民生即是天心,如果民生搞不好,天怒人怨,那还能做得下去吗?这样他就会格外小心。
  “在人民监督方面,我们党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通过新技术、互联网这种手段,比如通过我们中央纪委的网站实施监督,民众的介入度是空前的。过去不可能有这么多渠道,顶多就是写写信,现在很方便就可以把自己的意愿反映出来。可以说,这是我们中央顺应民意,也可以说是老百姓利用科技手段创造出来的这么一个结果。”
  二月河拿历史上的反腐制度放在当下讲,“雍正的时候有密折制度。这种制度是官员向雍正反映情况,他们不一定光说负面的问题,还可以讲琐事,比如那个地方天气如何,收成如何,官员出了什么笑话,他都要给雍正汇报。如今,要了解情况,领导干部需要交一些基层朋友。这些基层朋友给你反映的问题也不一定大,就是把真实的情况反映给你,作为制定政策时候的一种参考。像这么一种党与群众的联系可能会使中央进一步耳清目明,再加上互联网,人民通过网络跟领导进行相对直接的沟通,这些对有效监督都有所裨益。”

把腐败问题比做糖尿病
  腐败不会导致速亡,但腐败能导致必亡。
  “在中纪委的访谈后,很多网友吐槽作家反腐是纸上谈兵,调子唱得太高,你怎么看?”记者问他。
  二月河乐了,“网上谁会没有负面消息,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作家的见识也不见得全面,有些负面的消息可能是对的。这是正常的现象,人在观察事物的角度、思考深度、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有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意见。我有,我相信后边访谈的作家也有。这是言论、思想开放的社会现象,是个好事情。都千篇一律赞同,那就不对喽。”
  他说,说他调子高,主要就是那句“现在的反腐力度读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我觉得是这样的,一是从我们的中央对反腐的重视程度,对腐败的决心之大,中国历史上没有。二是广大人民群众,全体老百姓关注程度,上到高官显贵下达普通民众,对于中央的反腐表示强烈的关注,这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三是对于腐败分子的震动程度也是历史上没有的,不能用用刑、杀人多来衡量。说我调子高的人里面,没有专业历史学家。如果有专业历史学家,我可以跟他们切磋一下。一般的人,我想都是朋友,有不同意见很正常,应该说是友善的。”
  记者又问,继他之后,冯骥才、陈忠实又先后走进中纪委的访谈室,似乎是他开了“作家反腐”的先河。“作家与反腐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为什么要把那么多作家请过去谈反腐?”
  二月河搓着双手,“好多人都来问过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得问中纪委。”隔了一会儿,他又说了一句,“我想,因为作家关注的社会层面多,观察、学习要比其他行业深刻,所以能谈吧。”
  二月河还把腐败问题比做糖尿病。“我在几个场合一直对干部这样讲:腐败不会导致速亡,历史上没有这个效应,但腐败能导致必亡。满军入关的时候,只有8万5千兵力,吴三桂在山海关的驻军是3万5千人,合在一起就是12万人。汉族的兵力是多少呢,李自成的铁骑部队有100多万,加起来汉族的武装力量在400万人以上。可是12万人打400万人,却如入无人之境。为什么,因为你腐败了,400万人也就是一堆臭肉,不腐败,12万人也能变成一把剁肉的刀。崇祯皇帝最后是什么样子呢?只能跑到景山自杀了。这些历史的细节真切地告诉我们,腐败与每个人都有关联。不是说某人因为腐败被抓去了才有关联,那只是在来早与来迟之间的差别。到了某一天,腐败蔓延至全社会,‘社会糖尿病'的并发症整个发作,你说你往哪里逃?毛泽东同志讲过,崇祯不是个坏皇帝,可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他又有什么办法呢?所以说到了那一天,大家知道的时候已经为时晚矣。人清醒是需要条件的。很多人清醒是在大祸临头时,在东窗事发时,在接受调查时。到那时清醒还有什么意思,错误已经铸成。”二月河说。

■ 不想当官的日子
  相比反腐,更愿探讨如何为官
  人生基本的诉求得到满足,不需要通过做官解决问题。
  在访谈过程中,二月河反复强调自己不是反腐专家。只是在二月河身上,可以看到浓浓的传统文人的气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都有很强烈的“立言”的使命感。而二月河即使在封笔许多年之后,仍以病羸之躯,出来讲反腐,分明是对这个时代仍有强烈的责任感。
  而且,相比反腐,他更愿意探讨的,是应该如何为官。
  “说老实话,过去我想当官。我父母都是共产党小官,我想当个比他们大的官。”二月河的父母是中共山西省昔阳县武委会主任和妇联主席。“小时候父亲对我说,学薛仁贵,顿餐斗米,为国家出力卖命。我觉得这种教育是正能量吧,挣自己的功名。”
  但二月河最终没有当官,而是专注于记述清朝的官场、政治。“写书是写书,人生经历是人生经历。没入仕途是因为个人经历不允许,而写官场小说,是在学历史的过程中,运用这些历史知识,对中国历史政治,谈自己的一些感受,通过一些艺术手段加工,写官场制度和社会制度。我不会光写官场,也写战场,也写普通民众生活。但写书无法回避官场,为什么要回避,当胆小鬼?应该如实把中国政治情况如实告诉民众。”
  但写着写着写出了名,反倒是有机会实现小时候的抱负。2001年,河南省委组织部曾想请二月河出任文联常务副主席,他一口回绝:“我要享受副厅级待遇干啥?你那兜里揣着的名单里,不知有多少人想争这个位置。我反正不争。如果我去了,文联只会多一个领导,却少了一个作家二月河。”
  从科级直接升到厅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拒绝的。“一个人一个思路。”二月河说,“我在40多岁时就在心里暗暗立誓,不做官。因为我觉得没有意义了,这年纪,不能像薛仁贵一样为国家出力,做不出名堂。但写书能写点什么出来。我有工资、稿费,当官什么意思呢?能有车、有房,受到社会的尊重?我写了书,社会尊重我有了,出去虽然没车,谁请我去都会有车来接我,你看我的房子,也够住了,要那么大干什么,晚上睡觉躺下2平方米最多了。我的房子是政府的,我每月交房租给它,我自己没房子。人生基本的诉求得到满足,不需要通过做官解决问题。”二月河觉得一个人就应该承载自己承载得了的东西,就像现在他坚决不肯承受这“反腐专家”的盛名。

严格区分书中官场和现实官场
  雍正谈到,当官不廉根本就是个罪人。
  二月河严格把书里的官场和现实中的官场区分开来。“中国的官场,在封建体制内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结构,这个结构有落后、黑暗的东西,也有值得借鉴的经验。比如弹劾制度,早就形成了很严密的体制机制。同时,这种官场政治,也体现了文化的灿烂,非常璀璨、迷人。我试图通过写我的书,把文化和文明的、社会和人生的,各方面的利弊尽可能展现。”
  最最重要的,写官场是为了能告诉别人,究竟当官是为了什么。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的《夜叉国》中谈到“什么是官”,答道“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这话我和一个军长说过,你出来前呼后拥,不是爹妈给的,是官位给你带来的,你怎么把这个东西不算你的收入呢。拥有这样的地位,父母因为你是省长感到光荣,同学、朋友夸夸其谈,这难道不是你的收入?”二月河说。
  “当然,前呼后拥、光耀门庭,这还不是最高的收入。为了体现自我价值,才是最高境界。像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死可以啊,换来在青史上留名。我当官,我的父母、朋友、同学引以自豪,这是当官的最高收入。拿吃、拿穿是最低档的收入。”二月河说。
  他想了想又说,“当然,讲这个,可能又有人说我调子太高。那讲个调子低一点的:当官不贪,是最基本的底线。雍正谈到,当官不廉根本就是个罪人,是有没有资格做个正常人的问题。”

“好好过日子”,寄语领导干部
  真正懂得好好过日子,纪委找你干什么?
  七八年前,一次在山西讲完课,一些地方领导请二月河题字,他就题了五个字:“好好过日子”。今年7月,中纪委访谈时,中纪委请他题字,又是“好好过日子”这五个字,寄语领导干部。
  “为什么我给领导干部题这五个字?就是不是自己的钱不能要,不能欺负人,要能忍受,不要捞非分的钱,这是我做小官的爹娘从小对我的教育。官员们要是最基本的道理懂了,就不贪了。所以我说中国现在是在最基础的教育上出了问题。真正懂得好好过日子,不养情妇,不折腾女人,不捞不该捞的钱,纪委找你干什么?找你谈什么?就像我在人代会上跟王岐山说的,非要到东窗事发时,大祸临头时,宣布双规时,到那时候清醒有什么意思呢?”这个时候二月河,眼神有些凌厉。
  采访结束后,一个细节让记者难忘,二月河的书桌桌布满是墨迹,毛笔、墨汁、颜料、砚台占了一半的地儿,房间一旁的沙发会客区,正对面墙上挂着一幅字“访客诸友,君子之交如水,秀才人情似纸,吾性淡泊远市,不耐尘嚣,友客莫说人事,更宜宦途黜深者,请免开尊口。”只要访客来了一坐下,这幅字就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5-3-3 16:07:00|只看该作者

二月河:历史上没有因反腐而颠覆的政权

源自:中国新闻网

  二月河
  中新社北京3月3日消息,题:二月河:历史上没有因反腐而颠覆的政权
⊙记者:石岩

  “作为一名文化人、作家,我读过二十四史。没有发现哪个朝代因为反腐而导致政权颠覆的。”3日上午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全国人大代表二月河如是说。
  身为作家,二月河近年来高度关注反腐。对于这轮始于中共十八大的反腐行动,二月河不吝溢美之词。而他有关建立弹劾制度、让官员相互揭发的言论经由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始终认为,目前的反腐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二月河说,“反腐不仅有利于党执政地位的巩固,更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近期以来,中国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对此,一些人担忧,反腐会对经济构成进一步的负面影响。对此,二月河并不认同。
  “一些人对于反腐的认识有待加强。”二月河说,“我认为,反腐影响经济的说法,从逻辑上说不通。”
  二月河认为,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反腐可以提供更加公平、透明的环境,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是相反。
  “难道我们为了发展经济,就能容忍腐败的存在吗?!”二月河挥舞着右手,有些激动地说,“这种想法是短视、不可取的!”
  对于国际社会有关中国对腐败官员的惩治“治标不治本”的言论,二月河也不认同。
  “没有雷霆一击、震撼四野之势,哪来对腐败分子的压力。”二月河说,“‘先治标再治本’、进而‘标本兼治’的思路,适合中国当前形势与发展阶段。”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日前提出“四个全面”,其中就包括从严治党。有舆论分析,这意味着对党内腐败的“标本兼治”将全面纳入战略规划。
  “我不管他们外国人怎么看,他们不在中国,不了解形势。我也不管那些腐败官员是怎么想的。”二月河说,“反腐顺应了民声,老百姓举双手赞同,这才是第一位的。”
  种种迹象表明,反腐仍将深入推进。2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吕新华一句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也得到了二月河的“举双手赞同”。
  “这是一种向人民做出的保证。”二月河说,“就是说,不管你过去有多大的功劳,作过怎样的贡献,都不能成为你腐败或者回避惩罚的理由。”
  二月河同时指出,在反腐继续保持高压态势的当前,应对相关举措予以细化,同时建立反腐的长效机制,这样“才能持久”。
  “我注意到,中央正在向这方面努力。”二月河说,“比如中纪委开始重点整顿‘灯下黑’问题,同时,反腐倡廉长效机制也已着手建立,这些进步都是显而易见的。” ●
原文标题:二月河:历史上没有因反腐而颠覆的政权)
6# 青城山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3-5 17:07:00|只看该作者

二月河谈为官三种境界

源自:新华网
  全国人大代表、作家二月河5日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把做官和国家民族利益联系起来,像文天祥等人是第一境界;把做官做出的贡献和自己家族的荣耀联系起来,这是做官的第二种境界;第三种境界是洁身自好、能对得起政府发的工资。”(赵文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wsch1688688 发表于: 2018-12-15 12:38:00|只看该作者

作家二月河去世 曾称王岐山在我眼里是反腐英雄

源自:新浪新闻综合
原文标题:作家二月河去世,和王岐山是知音,“他在我眼里是英雄!”

源自:环球人物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今天凌晨,著名作家二月河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在河南省南阳市的市委大院里,隐藏着一个小小的院落。外面是窄巷、砖墙、爬山虎,里面是小楼、水池、藤萝架。一楼会客的房间很大,只是略显凌乱,几乎没有任何装修。一切都透出上世纪80年代的气息。
  这是著名作家二月河的家。2014年5月末,《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前去采访时,正赶上他的哮喘病犯了。采访开始前,二月河喝下妻子递给他的一碗药汤。但除了沙哑粗重的声音外,他并不像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

书虫子
  二月河的哮喘病是在山西大同落下的。那时他是个工程兵,名字还叫做凌解放。从这个名字可以追溯到枪林弹雨的1945年。
  那年11月3日,中共山西省昔阳县委正在开会,有人进来报告说,县武委会主任凌尔文和妇联主席马翠兰得了个儿子。大家欢欣鼓舞,给这个新生的婴儿起了个颇有特色的名字:凌解放。
  名字的寓意在接下来的4年里果然实现了。随着战事的变化,凌解放跟着父母辗转河南各地。解放军占领南阳后,凌尔文和马翠兰分别留任邓县武装部政委和法院副院长。
  父母工作很忙,儿时的凌解放常被独自留在家里,或寄宿亲友、同学家。他不受拘束的性格从小就表现得很明显──上课从来都坐不住,字写得缺胳膊少腿,放了学就跑到河边摸鱼抓螃蟹。不过,他对看小说很有耐心,大部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都读完了。那时他并没打算当个作家,只是幻想着有一天能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机会确实来了。1968年,在被红卫兵连续抄了3次家后,高中毕业的凌解放参军去了山西太原,成了一名工程兵。他脑子里装着“将军梦”,干的却是打坑道、挖煤窑的工作,天天在地洞里钻来钻去。
  1968年,凌解放跟着部队到达大同时,当地已经开始下雪。“煤井下面是恒温,不管冬天夏天都是16度,但井上很冷,零下二三十度是很正常的。也就是说,井上井下温差能达到四五十度。我那时年轻,不懂得保养,在井下累出一身汗,打着赤膊在风筒里吹凉,穿上潮湿的棉衣回到井上,又冻得直打哆嗦。”二月河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说,自己就这样得了气管炎。年轻时,他一度以为已经痊愈,没想到年老了,病又找回来了。以前写书时,咳得厉害了甚至会吐血。
在军营时的二月河。
  对抽烟的喜好,也是在大同养成的。煤井下面很危险,晚上坐在煤井下休息时,听到煤柱子被压得咯吱乱响,很吓人。“大家商量着,觉得应该有一个和生命同步消耗的东西,开始从每个月6块钱的津贴里拿出钱来买烟抽。”
  尽管条件艰苦,但凌解放没忘了看书。半夜里,他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毛主席著作。地上的报纸,甚至一片台历,他也要捡起来看看。就这样,他被调到团里当了通讯员,负责办黑板报,一篇通讯还上了《解放军报》。部队换防辽宁时,为轻装和“破四旧”,要把书全烧了。凌解放偷偷从火堆里扒出《辞海》《莱蒙托夫诗选》。后来,他干脆到驻地农村找书。《二十四史》成为他的日常读物。好不容易借到一本《聊斋志异》,因为别人追着要,他连夜抄了半本。

帝王传
  1978年,凌解放转业回到南阳市委宣传部当了干事。当每天的工作变成打开水、拿报纸、接电话、喝茶看报,他又坐不住了,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研究一直热爱的《红楼梦》。
  1980年,他将得意之作《史湘云是“禄蠹(音同度,意为蛀虫)”吗?》寄到有关刊物,却石沉大海。一气之下,他把稿子寄给红学专家冯其庸。冯其庸看过文章后,很赏识这个年轻人,鼓励他用这种风格写小说。凌解放就此开始文学创作,但最初几部作品都被退稿。直到1982年,已是中国红学会会员的凌解放到上海参加研讨会,听到有学者感叹没有文学作品表现康熙的文治武功,37岁的他当即表态:“我来写!”
  经过两年的准备,1984年,二月河走上了“帝王小说”写作之路。“刚开始写《康熙大帝》时,我们全家住在29平方米的房子里。我把所有资料捆成一捆放在床下,在地上铺张报纸,匍匐着钻到床底下,一点一点地查资料。”他回忆说,因为自幼对冰雪消融时的黄河印象很深,《康熙大帝》第一部定稿时,自己便以“二月河”作为笔名。
  《红楼梦》对二月河写作的影响很大。初中后期和整个高中时期,他曾将《红楼梦》读了五六遍,之后又陆续读了10来遍。写“帝王系列”时,考虑到书中的时代和《红楼梦》产生的时代差不多,二月河觉得语言特色也应该跟着红楼梦走。书写出来,很多人以为二月河是清代人。
  1988年,4卷共160多万字的《康熙大帝》完稿。第一卷《夺宫》出版后引起轰动,香港、台湾相继推出繁体竖排版。1989年,《康熙大帝》获河南省优秀图书奖。1990年至1992年,二月河又创作了《雍正皇帝》3卷共140多万字。1998年,根据此书改编的电视剧在央视播出,引起全国热议。1994年至1996年,二月河写完了《乾隆皇帝》前3卷共130余万字。康雍乾三朝的历史,在他的笔下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政治长卷。
二月河作品《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历史观
  随著作品影响力的不断增加,争议声也不绝于耳。其中一种说法是,二月河在为封建帝王树碑立传。
  “第一本书出来后的第二个月,就有报纸用了一整版篇幅,以通栏标题《二月河的唯皇史观》对我进行批评。这在当时是作为很严肃的政治问题提出来的。”二月河有点紧张,就给冯其庸写了封信,说不知这件事是否有什么背景。冯其庸写了一幅字寄给他:“浊浪排空君莫怕,老夫看惯海潮生。”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们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来写作的,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只要作品里有地主,就一定是坏蛋。人们现在衡量我的作品,有时还是会沿用这样的模式:康熙是人民的敌人,是反动阶级,你为什么要歌颂?”
  二月河告诉记者,自己判定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主要看3点:第一,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没有贡献。“我不管你什么出身,做出贡献的我就歌颂,反之就批判。”第二,在发展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有没有贡献。“不管什么出身,在当时的条件下能想办法让老百姓生活得好一点,我认为就是好人。反之我都觉得不是好人。”第三,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发明创造等方面有没有贡献。“蔡伦、郑和是宦官,毕昇是平民,司马迁是残疾人,黄道婆是道士……不管什么出身,只要在历史上做过好事的,我就歌颂。”在二月河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
  “不同时期的观点不是恒定的。抗战时期就不讲成分,只要抗战就是好人,成分再好但成了汉奸也要照打不误。土改的时候,要把土地分给农民,让农民有地种、有饭吃,本身就是很大的进步,如果这个时候你反对,也是错误的。”对于批评,二月河很少反驳,而是希望人们在慢慢的认知过程中进行选择,可以维持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和平地探讨。“我觉得,现在的社会是个多元体,允许你说话,也得允许别人说话。大家都能把话讲出来才是一个和谐社会。”

王岐山的“知音”
环球人物独家专访二月河↓↓

  当二月河回忆起2014年3月7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会议,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当时,自己是从历史角度谈了反腐倡廉的问题。”
  在会议上,二月河对王岐山说:“《二十四史》我读完了。说实话,没有哪一个时期有我们今天的反腐力度,这恢复了老百姓对于党中央反腐倡廉的信心。我写的书里有雍正的反腐内容,我对历史上的反腐有一些认识,我们可以借鉴历史经验,把古今清廉之士的故事编成教科书。”王岐山则用“知音”作为回应:“二月河的意思我听懂了,因为我了解他,比他了解我多。他写的‘帝王系列’我认真看了。看了他的书,就能读懂他。知音是什么,知音是通过听音乐就能听懂作曲人想要表达什么。”
  “我和王岐山同志也谈到这个问题:高薪不能养廉。宋代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历史上,宋代的官员工资最高,官员收入是汉代的6倍、清代的10倍,但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朝代。高薪养出了什么呢?养出了文恬武嬉!文官爱钱,武官怕死。工资高了嘛,谁都不愿意为国家吃点苦、干点事,更别说为国家捐躯了。最后把政治军事搞得一团糟。”
  “我看到过一个资料,包拯的收入折合人民币大约是650万元。650万元只养出一个清廉的包公,更多的是养出高俅、秦桧之徒,养出一帮逼着人们上梁山的贪官污吏。”
  “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几千人竞争一个名额的事情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就是普通公务员工作稳定,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收入足以养家糊口。如果再追求高薪养廉,公务员队伍会变成什么情况?如果国家还用高薪去迎合那些蝇营狗苟、追名逐利的人,他们对这个职业的追逐将更疯狂,会花更大代价去走后门、贿赂官员。何况工资再高,也无法与贪污受贿的数额相提并论。对于贪欲无穷的人来说,给多高的薪水都是不够的。”
  二月河对《环球人物》记者说:“王岐山在我眼里是反腐英雄。我们没太多私人交往,但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央反腐倡廉的决心和意志;从历史到现实的宏观角度上,我看到了反腐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这可以说是压在我们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身上很重的问题。这样的事情,不是两三年、两三个人就能做到的,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环球人物》记者 尹洁 王乐然

  作家二月河去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19:33, Processed in 2.418004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