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81|回复: 0

[2020年2020西泠春拍:康乾盛世时期的佛教发展及造像艺术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收藏
  历史发展到清朝,中国出现了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该时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多年。此间,中国社会稳定繁荣,佛教思想及佛教艺术领域也有一定的发展。
  有清一代,清朝各帝都推崇佛教,有些皇帝还精研佛学,如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帝,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的儒、释、道三家文化采取了三教一家,圆融一体的对待,坚持三教平等政策,期间各帝王尊佛礼佛,广修庙宇,重视佛学经典,这对佛教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对藏传佛教的影响尤为重大。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一个皇帝,8岁继承皇位,在位共61年。他也是一位与佛家有渊源的皇帝,一生参礼名山宝刹、亲善沙门佛子,为佛教寺宇题写之匾额诗联遍布北国江南,自称是无量寿佛的化身。在他统治时期,还委派建造了各种佛陀的大型铜鎏金造像。
  康熙皇帝接触佛教,最早应当是受到了祖母孝庄皇太后的影响,这也是之后为其祖母祝寿或祭奠而大量铸造佛像的原因之一。如今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座铜鎏金四手观世音菩萨造像,便是康熙帝为了纪念刚去世的孝庄皇后所铸。
  据记载,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宫廷设立“中正殿念经处”制作佛像,首开清代宫廷造像之先河。从造像实物看,康熙宫廷造像较有特点,前搭飘带,眼睛狭长,嘴巴较短,体胎厚重,且莲花座刻度深厚,纹饰自然凸起。风格非常统一,艺术特征鲜明而突出。
  此次西泠印社2020春季拍卖会上便有一件典型的康熙时期的铜鎏金金刚总持坐像。
  清康熙·铜鎏金金刚总持坐像
  这尊金刚总持躯体壮硕,肌肉劲健,体态优美舒展,造型大气完美,充分表现了金刚持在藏传佛教中的至尊地位和悲智双圆的宗教特质,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非凡的艺术美感。整体品相保持完美,金水保存较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康乾盛世中的造像艺术精品。
  康熙时期不但在铸造金铜造像的艺术和工艺方面达到了一个巅峰,在木胎以及夹纻工艺方面也有不小的成就。此次拍卖会上即有一件康熙时期的夹纻无量寿佛。原配套的夹纻无量寿佛存世量极少,今年西泠春拍的这尊整套夹纻无量寿佛堪称此工艺的典范之作。
  清康熙·夹纻无量寿佛坐像
  夹纻亦作“夹纾”、“挟”、“干漆夹”,即古书中所称“内脱法”,为佛造像技法之一,此像雕工拿捏有度,刻画传神入骨,造型典雅而优美,将无量寿佛的神态刻画的沉静殊胜,又不失佛家之法度庄严,慈悲亲切之感油然而生,反映出清康熙宫廷造像的高超工艺。
  在康雍乾三代帝王中,乾隆皇帝对于藏传佛教的信仰达到了巅峰,他对佛教的态度更为理性,更为执着,从个人行为和国家行为去实践着他的崇佛信念,对佛教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更大。目前紫禁城共存有65处藏传佛教殿堂,绝大部分均为乾隆时所建造、改建或修葺。
  乾隆执政期间对佛教影响最大的当属六品佛楼的修建和完善。从乾隆二十二年至四十七年间(1758-1783),清宫先后修建和装修的六品佛楼达八处之多,紫禁城内有四座:建福宫花园内的慧曜楼、中正殿后淡远楼、慈宁宫花园内的宝相楼、宁寿宫花园内的梵华楼;长春园一座:含经堂西梵香楼;承德避暑山庄有三座:珠源寺中的众香楼、普陀宗乘寺大红台西群楼、须弥福寿寺妙高庄严西群楼。“六品佛楼”其实是清宫档案中对诸类佛楼的称呼,它的正式名称是“妙吉祥大宝楼”。它体现了乾隆帝对于藏传佛教格鲁派修行总体思想的理解,并通过具像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目前,只有紫禁城里梵华楼中的绝大部分佛像、唐卡和佛塔,甚至法器保存至今,其它七座基本上物去楼空或者已成废墟。
  此次西泠拍场上有一组典型乾隆造办处的炉瓶盒三事。
  清乾隆·宫廷造办处铜鎏金斑铜纹炉瓶盒三件
  这组炉瓶盒三事,端庄富贵,以精铜铸造,錾刻鎏金,经数百年来包浆自然,光润可鉴,应为清代宫廷所制。古代宫廷造器之法度乃非精铜不铸器,非佳器不鎏金,足见此套拍品之贵,并且成套保存,品相完好,更加难得,实乃收藏之佳器。
  同时还有一件能够代表乾隆时期铜鎏金造像巅峰的作品──铜鎏金十一面观音立像。
  清乾隆·铜鎏金十一面观音立像
  观音立像造型优美、生动传神,不论是观音慈悲祥和的表情,还是狮子英勇威猛的雄姿,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其工艺复杂、精妙入微,背光上的卷草纹和宝座狮子身上的鬃毛皆以彩色颜料渲染。背光和宝坐上许多精细的花纹应是以刀斧一一錾刻出来的,绝非一次性浇铸可得,其费工费时,非比寻常。此外菩萨身上、背光和宝座上镶嵌的各色宝石,更显高贵华美。其精湛的工艺,给人无与伦比的审美感受,这都显示出其具有非同一般的出身。背光下方有海水江牙纹,寓意江山一统、万年永固,进一步说明了其与宫廷皇室的密切关系。
  佛教造像作为宗教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是了解佛教文化发展历程的重要载体。造像艺术是佛经教义的呈现和信徒美好的愿景,它的魅力不但体现在极高的艺术价值,极深的历史内涵,同时也成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寄托。
  宫廷造像当属明清两朝最为典型,明代宫廷造像始于永乐时期,只延续到宣德时期。到了清朝,宫廷造像的繁荣主要集中在康熙、乾隆时期,于是明清的金铜佛像也就构成了今天中国佛像收藏市场的主体。尤其是康乾盛世时期的清代宫廷金铜佛像成为众多藏家追捧的对象。

▲ 2020西泠春拍 华藏宝相·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清康熙·铜凤纹四方炉
  17×10.5×8.5cm?重︰1630g

▲ 2020西泠春拍 华藏宝相·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清康熙·铜鎏金宗喀巴坐像
  高:21.5cm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千牛花露露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千牛花露露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千牛花露露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千牛花露露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千牛花露露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千牛花露露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北京城建牵手特区建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 世界羽联:受疫情影响取消中国公开赛等四项比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07:00,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