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050|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魏明生 发表于: 2006-12-6 00:16:0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转帖]船棺出土 它是王室墓葬?

 [复制链接]
3日下午,蒲江盐井沟开发区安置小区建筑工地发现距今近3000年的战国船棺葬!直径1.5米的楠木船棺赫然在目,让人震撼。考古人员在代表蜀文化的船棺旁还发现了罕见的带着浓郁楚文化特征的铜壶、铜敦。市考古队专家刘雨茂告诉记者,该船棺档次很高,对研究蜀文化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据悉,昨日,考古人员对船棺周围淤泥进行清理,今日将对其“开棺定论”。
  棺木长7米 初步推断是王族墓葬

  昨日记者赶到蒲江盐井沟开发区安置小区建筑工地。在围墙一角,深5米、长约20米的土坑里“横躺”着一个发黑的船棺,它的其中一段深埋在土里。走近仔细一看,棺木厚重而结实,直径约1.5米,棺身露出的部分长约5米。船棺分为上下两部分,两块棺木间经过了特殊加工密封。

  据市考古队专家刘雨茂介绍,这是古蜀国典型的战国时期船棺葬,采用上好的整块楠木作为材料,白石膏泥封固。据他初步推断,这个棺木的长度在7米以上,规格很高,可能是个古蜀王国王族的墓葬。

  船棺旁惊现 楚文化战国时期酒器

  昨日在发掘时,在船棺旁意外地发现了两个铜器:铜壶、铜敦。只见直径25厘米的铜壶盖上有三个如龙头一般别致的把手,盖子的表面精细地雕刻着异样的花纹,似文字、又似图腾。但让人遗憾的是,铜敦已经被破坏,成为碎片。刘雨茂告诉记者,通过船棺上的盗洞和在其旁边发现的器物,可以判断这个船棺已经被盗墓者“光顾”过。“不过这铜壶、铜敦还是很有价值:它们是楚文化的战国时期的铜制酒器!”船棺是蜀文化的典型丧葬方式,为何会出现湖北地区的器物?他解释说,这说明当时蜀国对外交流已经很频繁,“蜀道难”并没有阻止蜀国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

  今日将开棺 解开主人迁移蒲江之谜

  据介绍,从1998年9月,蒲江县鹤山镇飞龙村西侧的小河边,有一船棺被河水冲出,暴露在外。此后,蒲江就相继发现了7个战国船棺,前日发现的该船棺是第8个。“可以肯定地说,蒲江有船棺群的存在。”刘雨茂分析说,蒲江地区发现的船棺与成都的商业街船棺属于同一时期。它们应该是同一族人的墓葬,有着紧密联系。它们为何会出现在蒲江?它们的主人为何从成都迁移过来?这些答案将等待第8个船棺的开启。目前,对蒲江盐井沟开发区进一步的勘探工作,正在进行。

(转自四川新闻网)

  棺木长7米 初步推断是王族墓葬

  昨日记者赶到蒲江盐井沟开发区安置小区建筑工地。在围墙一角,深5米、长约20米的土坑里“横躺”着一个发黑的船棺,它的其中一段深埋在土里。走近仔细一看,棺木厚重而结实,直径约1.5米,棺身露出的部分长约5米。船棺分为上下两部分,两块棺木间经过了特殊加工密封。

  据市考古队专家刘雨茂介绍,这是古蜀国典型的战国时期船棺葬,采用上好的整块楠木作为材料,白石膏泥封固。据他初步推断,这个棺木的长度在7米以上,规格很高,可能是个古蜀王国王族的墓葬。

  船棺旁惊现 楚文化战国时期酒器

  昨日在发掘时,在船棺旁意外地发现了两个铜器:铜壶、铜敦。只见直径25厘米的铜壶盖上有三个如龙头一般别致的把手,盖子的表面精细地雕刻着异样的花纹,似文字、又似图腾。但让人遗憾的是,铜敦已经被破坏,成为碎片。刘雨茂告诉记者,通过船棺上的盗洞和在其旁边发现的器物,可以判断这个船棺已经被盗墓者“光顾”过。“不过这铜壶、铜敦还是很有价值:它们是楚文化的战国时期的铜制酒器!”船棺是蜀文化的典型丧葬方式,为何会出现湖北地区的器物?他解释说,这说明当时蜀国对外交流已经很频繁,“蜀道难”并没有阻止蜀国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

  今日将开棺 解开主人迁移蒲江之谜

  据介绍,从1998年9月,蒲江县鹤山镇飞龙村西侧的小河边,有一船棺被河水冲出,暴露在外。此后,蒲江就相继发现了7个战国船棺,前日发现的该船棺是第8个。“可以肯定地说,蒲江有船棺群的存在。”刘雨茂分析说,蒲江地区发现的船棺与成都的商业街船棺属于同一时期。它们应该是同一族人的墓葬,有着紧密联系。它们为何会出现在蒲江?它们的主人为何从成都迁移过来?这些答案将等待第8个船棺的开启。目前,对蒲江盐井沟开发区进一步的勘探工作,正在进行。

(转自四川新闻网)

  棺木长7米 初步推断是王族墓葬

  昨日记者赶到蒲江盐井沟开发区安置小区建筑工地。在围墙一角,深5米、长约20米的土坑里“横躺”着一个发黑的船棺,它的其中一段深埋在土里。走近仔细一看,棺木厚重而结实,直径约1.5米,棺身露出的部分长约5米。船棺分为上下两部分,两块棺木间经过了特殊加工密封。

  据市考古队专家刘雨茂介绍,这是古蜀国典型的战国时期船棺葬,采用上好的整块楠木作为材料,白石膏泥封固。据他初步推断,这个棺木的长度在7米以上,规格很高,可能是个古蜀王国王族的墓葬。

  船棺旁惊现 楚文化战国时期酒器

  昨日在发掘时,在船棺旁意外地发现了两个铜器:铜壶、铜敦。只见直径25厘米的铜壶盖上有三个如龙头一般别致的把手,盖子的表面精细地雕刻着异样的花纹,似文字、又似图腾。但让人遗憾的是,铜敦已经被破坏,成为碎片。刘雨茂告诉记者,通过船棺上的盗洞和在其旁边发现的器物,可以判断这个船棺已经被盗墓者“光顾”过。“不过这铜壶、铜敦还是很有价值:它们是楚文化的战国时期的铜制酒器!”船棺是蜀文化的典型丧葬方式,为何会出现湖北地区的器物?他解释说,这说明当时蜀国对外交流已经很频繁,“蜀道难”并没有阻止蜀国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

  今日将开棺 解开主人迁移蒲江之谜

  据介绍,从1998年9月,蒲江县鹤山镇飞龙村西侧的小河边,有一船棺被河水冲出,暴露在外。此后,蒲江就相继发现了7个战国船棺,前日发现的该船棺是第8个。“可以肯定地说,蒲江有船棺群的存在。”刘雨茂分析说,蒲江地区发现的船棺与成都的商业街船棺属于同一时期。它们应该是同一族人的墓葬,有着紧密联系。它们为何会出现在蒲江?它们的主人为何从成都迁移过来?这些答案将等待第8个船棺的开启。目前,对蒲江盐井沟开发区进一步的勘探工作,正在进行。

(转自四川新闻网)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魏明生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魏明生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魏明生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魏明生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魏明生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魏明生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从上善若水看现代企业管理 周耀伍:春夏秋冬九寨沟
2# 四姑娘山
 何晓 发表于: 2006-12-9 16:08:2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期待专家的结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2 05:55,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