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9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大卫 发表于: 2016-10-23 12:31:00|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16年艺术应该如何介入并引领城市建设?顶级学者来解答

 [复制链接]
论坛与会人员大合影
  2016年10月22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首届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国际高峰论坛”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开启。此次论坛特邀荷兰著名艺术家大黄鸭之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英国皇家艺术学副院长纳仁·巴菲尔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名誉教授傅柯林,韩国艺术学者崔泰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冰,知名建筑师朱锫等20余位卓有建树的顶尖专家学者出席。通过主题演讲、学术讨论、专题研讨会等活动,围绕艺术如何介入和引领“城市创新”展开深入探讨,以高端学术交流产生的智慧成果,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打造一场兼顾艺术、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国际型学术峰会。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本届论坛总顾问范迪安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创新学院的院长王中主持
  此次的总顾问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这个论坛是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中国城市建设新的热潮中召开的。并且他从两方面入手,阐述了论坛的主题“艺术引领城市创新”的同时表示:“公共艺术就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公共机构对于艺术的支持,由此公共艺术也就带来了关于艺术与社会知识、艺术与社会接受、艺术与社会管理之间许多新的话题。还有同样深刻的是,公共艺术这个领域的发展更多的引发了社会在探讨艺术的公共性这方面的话题,我想这就不仅仅是一个中国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世界的话题。”
前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致辞
  而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先生认为开展公共艺术论坛是恰逢其时,这将改变公共艺术一直以来的陪衬身份,并且他从几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公共艺术的不足:“长期以来中国的城市是缺乏为大众服务的公共艺术,群众少有公共艺术的美学体验,群众的文化权益和审美要求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满足,反映在城市建设上就是我们有物质空间,但是缺乏文化内涵,我们有场所但是没有精神,缺乏场所精神。缺乏正确价值导向表现形式有趋同。不耐看、粗鄙又缺乏规划和指导。有的城市按兵不动,公共空间一片空白,有的则过度雕刻,有贪大的嫌疑。包括有些借艺术之名行赚钱之事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论坛现场

中国文化世界表达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着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它是在艺术价值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创造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表现,是彰显城市文化最直观、最突显的载体。公共艺术可培育在地的文化创新力、文化自觉生长力,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彰显城市文化品格、提升城市美誉度、满足人民群众艺术审美和创新需求。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是一种精神投射下的社会行为,它的有效发展不仅仅是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品的简单建设,也不以物质形态为最终目的,而是强调艺术的引领性与生长性,通过公共艺术的发展建设合理有效的城市文化建设机制,合理的开发城市文化资源,构建人文活动空间体系,彰显城市独有的品牌和魅力,从而在建立美丽中国的过程中促进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评估督察组执行组长陈喆先生
  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评估督察组执行组长陈喆先生在致辞中分享了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的报告上,他所谈的三句话:第一句叫文化认同是基础;第二句叫经贸合作是纽带;第三句叫政治互信是目标。同时他认为文化的认同在这个基础之上把公共艺术也要用“一带一路”的战略落地,让中国当代先进的文化能够留存在我们世界的记忆中。他总结说这叫“中国文化世界表达”。

艺术城市通州愿景
  当下,位于通州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正成为国际上最令人瞩目的城市创新焦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和标准,规划、设计、建设好北京城市副中心。本次论坛召开前夕,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于10月14日刚刚与通州区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将围绕副中心规划设计、城乡关系再造、共建艺术设计创新基地等方面深入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工作。论坛的适时召开,将中央美术学院文化艺术理想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相结合,积极援请国内外顶级学者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撑,交流与探讨全球各地在城市设计与公共艺术理论、管理、设计和教育等领域的前沿成果,探讨当前公共艺术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效收集和比较研究国内特别是国际上领先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经验,以其学术性强、信息量大、参与度高的特点,必将有效推动中央美术学院全面投入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以探索一条“艺术引领城市创新”的崭新的城市发展道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发言
  而在《艺术城市通州愿景》的演讲题目中,杨保军表示,过去我们更多关注城市的功能和形式,将来要转向重视人文和生活,从形式主义、功能主义转向人文主义。“一个城市设计大家曾经说过,城市应该是这样一个地方,当我走在街道上我就知道我应该做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做人。”
  他引述相关研究指出,国际上可以称为艺术城市的不多,因为这需要具备五方面条件:城市环境要有高度艺术性,具备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培养条件和教育基础,文化创意市场资源比较优越,文化水准相对比较高,市民的文化消费水平达到一定层次。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北京都是条件比较突出的,因而通州很有希望被打造为一个艺术城市。同时他建议,将通州定位为艺术城市。以通州为例,倡导一种文化导向的城市发展思路,作为新时期中国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新标杆。

公共艺术的互动性
台湾著名艺术家吴玛悧发言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跨领域艺术研究所所长吴玛莉女士则在专题演讲《以公共艺术为方法的翻转校园行动》中以近日台北第一女中学所完成的公共艺术项目作为案例,探讨背后的操作理念,分享了透过艺术介入公共领域的实践所产生的效益。她通过公共/艺术的反思、新类型公共艺术、X Green翻转校园行动等四个部分切入演讲主题并指出,公共艺术不仅可以扮演城市化妆师的角色,更可以是引动变革的火车头。
大黄鸭之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发言
  大黄鸭之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应邀出席论坛,他在演讲中介绍了自己的几个作品的创作理念和创作中发生的趣事,并强调了公共艺术要与观众有互动性。演讲结束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创新学院的院长王中说“其实我们今天的城市恰恰丧失了很多的愉悦感,而弗洛伦泰因·霍夫曼给我们带来了愉悦感,他使我们城市具有活力,这个价值是直指我们内心的”。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艺术家徐冰发言
  而在《公共艺术的尴尬性》演讲中,徐冰认为尴尬性是因为很多公共艺术不好看也缺少放置的理由却都带有着一种强迫性,所以这对周边的居民是残酷的。“视觉的强迫性充斥在一个城市化进程中的每一个生活之地。而这些艺术垃圾对人造成的影响并不比空气污染小。”他表示在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的今天,无边的发展,概念难于界定。我们可以认为世界上的每一台电脑、手机所连接起来的无处不在的密网,就可以成为公共艺术。这与实体放置性的、传统概念的公共艺术有本质区别,但前者的“公共性”却远远大于后者。
伦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副院长纳仁·巴菲尔德发言
  在《创新与国际化推动城市发展》主题演讲中,纳仁·巴菲尔德表示艺术与设计类高校传统的教育和引领作用,近年来已转变成为政策制定者角色,相关人士和公众已认识到创意教育在文化、社会和经济等各领域创新的影响,这对于21世纪超大城市的发展尤为重要。且随着全球国际化、城市化和数字化发展,人们相互依存性越来越高,我们看到,创意产业价值不断增加,引领和促进合作创新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公共空间、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产生新的认识,在许多情况下,人们的参与越来越容易。
伦敦大学巴特利特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名誉教授傅柯林先生接受新浪当代采访
  来自伦敦大学巴特利特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名誉教授傅柯林先生带来了演讲《激怒的城市》,在演讲中他提出了12个关键词和12个关键的图像,分别是:复杂、机遇、事件、政治性、分散化、去中心化、小说、情感、感官、单一性、科技、全局性的自然。他表示:“这12个趋势,是我们今后艺术家可能面临的需要解决的方向,并且这12个方面都会对世界的变化做出更为根本或者更为基础的贡献。”

拒绝因袭性城市化范式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李凤禹先生
  目前,城市发展迫切需要找到其自身超越既往因袭性城市化范式的思想蓝图、价值准则与操作工具。在这片想象力的处女地上,广义公共艺术的介入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城市创新”发展起到重要的规划及引领作用。公共艺术不仅可以标示城市的精神高地、浇铸城市的文化魂魄,更能够以其超越狭隘功利主义的充沛创造力与浩瀚视野,为中国的“城市创新”提供内部驱动力和外部引导力。
著名的建筑师朱锫先生
  著名的建筑师朱锫先生的主题演讲《自然的态度》则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以及探索当代建筑与特定的地域文化中得到启示。并且在演讲中他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例为大家讲了传统,气候之间的内在同源。他说:“自然包括抽象很容易跟当代结合。还有建筑的复杂性、完整性,我在这里谈到更多是建筑的空无性和它的不完整性,实际上恰恰可能是建筑很重要的一个观念。”
著名建筑师、当代艺术家朱小地接受新浪当代采访
  同时朱小地表示:“从内心深处开始的建筑才能真正打动观众,由此创造了人与建筑对话的可能。建筑如同一个时空的公共艺术装置,蕴藏着无尽的能量。必须时刻注意保持设计的纯粹性,杜绝一切装饰的动机,放弃建筑形式的简单操纵,为观众情绪的释放提供条件。也许,建筑真正的美丽多彩就是让建筑自己讲话。”

用艺术修复城市生态
中国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行政总裁柏志高发言
  而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的行政总裁柏志高先生则以西九龙文化区的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做为范例阐述了艺术应该如何介入和引应城市建设。
韩国著名批评家、策展人崔泰晚发言
  同时韩国独立大学教授崔泰晚进行了两个方向的演讲,一个是《韩国文化与艺术提升法案》,第二是《韩国公共艺术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论首尔被擦壁画》。他表示希望借此机会,能列出这些问题,并就未来城市的底层公共艺术应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给出建议。
浙江大学生态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总工程师朱仁民先生接受新浪当代频道采访
  作为压轴演讲的浙江大学生态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总工程师朱仁民先生用幽默诙谐的表达开展了《“艺术、生态、经济”用艺术修复城市生态实践漫谈》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他用自己创导的《人类生态修复学》中“心灵生态、自然生态、艺术生态”理论拯救城市生态,并耗时三十余年,独立投入公益资金逾五千多万,修复了城市中近千亿工程量投入的荒岛、荒沙、黄河、运河、裸崖等被人类破坏过的最荒蛮的地貌,取得了艺术、生态、经济、就业率同步和谐发展的成功案例,同时也创造了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崭新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家社会责任的思考。
  据悉本次论坛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担任总顾问,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担任总策划,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共同承办。论坛聚焦“艺术引领城市创新”,主动回应中国城市化进程所呼唤的普遍主题。论坛从2016年10月22日持续至2016年10月23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卫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大卫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二胎孕妇路上生娃掉裤裆 医生用嘴吸羊水 2016人民公园菊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6 16:32,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