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251|回复: 6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乡村·农业中江手工挂面年产值达2亿元 县长李霞:要把中江面端上世界餐桌

 [复制链接]
  中江挂面(又称为中江空心面)是四川省传统的地方面食小吃。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外驰名的特产食品,面条细如头发丝,洁白空心,光滑柔韧,风味独特。在四川省中江县众多的土特产品中,中江的“银丝挂面”,由于独特的工艺,符合营养科学的原料搭配,受到食者的欢迎。2010年,中江挂面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11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中江挂面”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陈光友:中江手工空心挂面传人
  据《中江县志》记载,中江手工空心挂面发源于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外驰名的特产食品。中江手工空心挂面细如发丝,洁白空心,光滑柔韧,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风味独特,回锅如新。面体因经多次发酵而有微孔,故有“茎直中通”之说。中江手工空心挂面有蛋清面、蛋黄面、朱砂面、翡翠面等多个品种,并以其独特风味赢得天下美食家的高度赞誉。但因制作空心挂面的工艺极其复杂及年代久远,制作工艺濒临失传
  陈光友是中江手工空心挂面传人,他制作的挂面色香味俱佳……(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俊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俊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俊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俊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俊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俊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民工 杨展攻占蒲江
2# 四姑娘山
 dypfb 发表于: 2006-8-21 08:37:5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曾几何时,去中江,一友送中江挂面一箱,细如丝且中空,惊其工艺,原来如斯,确属不易。
看图后如同亲临,谢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王俊 发表于: 2006-8-21 17:03:38|只看该作者
就是了,很多东西的制作过程都极为不易呀.
4# 金佛山
 锦泉 发表于: 2018-8-14 08:54:00|只看该作者

中江手工挂面年产值达2亿元 县长李霞:要把中江面端上世界餐桌

源自:封面新闻
做了千年的中江手工挂面年产值已达2亿元

中江县县长李霞:要把中江挂面端上世界餐桌
  8月10日一早,在中江县杰兴镇觉慧村罗大姐家的厨房里,中江县长李霞戴上围裙,抄起长筷,煮一碗正宗的中江挂面。
  在李霞面前的灶台上,摆着一大一小两口锅,大锅烧水,小锅熬汤,还有一个盛着猪油的不锈钢盆。提前煎好的几个鸡蛋,也盛在盘子中待用。
  “中江挂面细如发丝白如雪,而且中间是空心的,煮面汤要宽,最好用鸡汤、鱼汤或煎蛋汤。”李霞说,要说煮面,她可是行家,“一般人不会煮,煮出来总觉得咸”。
  面煮好了,李霞端起碗,盛了几勺高汤,捞起两筷子面。“再放上一点猪油、煎蛋和青菜,最后撒点葱花,一碗美味的中江挂面就做成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锦泉 发表于: 2018-8-14 08:54:00|只看该作者
  “菜叶也有讲究,最好是豌豆尖儿,用开水过一遍,不要太久,否则颜色不鲜亮。”再看碗中的面,根根分离,这也是中江挂面的一大特色,不论在锅里还是在碗里,“都不会坨掉”。
  一个面团,在挂面匠人的巧手中,经过大小90道工序,变成白如雪、细如发丝、中空的面条,这种神奇的蜕变,已经在四川省中江县上演了千年。如今,中江县正将这道本地特产打造成一张城市名片,中江县长李霞也亲自为中江挂面代言。她希望,通过这张名片,让更多人知道和喜欢中江挂面,把中江挂面端上世界的餐桌。

传承千年做好一碗面 挂面村出名
  中江县觉慧村只有40余户人家,但90%都是挂面户,这也使得这个小村庄成为当地有名的挂面村。
  今年53岁的罗大姐,是个挂面大户。“做挂面是个辛苦活,遇到好天时,就要熬更宵夜地做。”罗大姐说。
  制作中江挂面,需要18道大工序,72道小工序,做完全套工序需要16个小时。而由这大小90道工序构成的手工挂面工艺,已经传承了上千年。
6# 青城山
 锦泉 发表于: 2018-8-14 08:54:00|只看该作者
  中江县县长李霞介绍,据历史考证,中江挂面发源于宋代,到了明朝初年,做挂面的手艺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中江挂面也开始行销各地,到清道光年间,中江挂面达到全盛时期。“中江烧酒中江面,一路招牌到北京”,甚至走进皇宫大内,说的就是鼎盛时期的中江挂面。
  如今,中江挂面已经成为中江县一张靓丽的名片。2007年,中江挂面成功申报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又顺利注册手工挂面原产地证明商标,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中江挂面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擦亮挂面品牌 将面端上世界餐桌
  在李霞看来,仅仅注册商标还远远不够。挂面户单打独斗,“各做各的”,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眼下,中江县正通过“传承人+农户+公司”的模式,统一原料、统一配方、统一技术,将中江手工挂面推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在这一模式主导下,中江挂面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产品结构也更加丰富,销售渠道也越来越宽。目前,中江挂面现已售往国内29个省市,还远销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港澳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李霞介绍,下一步,中江县将投入8000万元,把杰兴镇觉慧村打造成中国挂面村,实现“产业+旅游”的新模式,让世界走进中江,看中江挂面,做中江挂面,吃一碗中江挂面。
  “今年,《中江挂面》纪录片荣获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十佳推荐影片’,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深度挖掘中江挂面的历史文化,加大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力度,力争2019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中江挂面走向世界。”李霞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锦泉 发表于: 2018-8-14 08:54:00|只看该作者
助力精准扶贫 人均收入上万元
  罗大姐的儿子也是个挂面匠,他从小就跟父亲学会了做挂面。不过,作为“80后”,他比父辈更善于运用新的技术和手段营销自家的挂面。
  前两年,陈亮就在网上开起了店,并注册了商标。不仅如此,他还用视频以及网络直播向消费者展示挂面制作的全过程,讲述中江挂面背后的故事,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可。“去年一年,靠挂面收入5万元。”陈亮说。
  实际上,挂面已经成为中江县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目前,中江全县有挂面生产户1000余户,挂面生产合作社1个,专业营销户13户,年产量300万公斤,年产值近2亿元。
  “中江挂面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李霞说。同样在觉慧手工挂面生产合作社,贫困户刘永义一家通过生产挂面,今年人均收入可达10000元,实现脱贫。
  李霞表示,下一步,中江县动员更多的贫困户加入到挂面制作上来,让他们学到技术,通过双手走上富裕之路。
封面新闻记者 唐金龙 董兴生/摄影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16:35, Processed in 7.488013 second(s), 33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