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28|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地名文化地图》揭秘重庆38个区县地名来历

 [复制链接]
重庆时报
重庆地名文化地图
  垫江、涪陵、酉阳等地得名均与江水有关。今天重庆市辖的38个区县,也有超过一半的区县其名称均与水有关系。璧山、武隆、梁平、巫山、秀山等区县得名均与山有关……
  今天,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和重庆地理地图书店联合策划推出《重庆地名文化地图·区县篇》,让大家了解重庆各个区县名称的历史和文化。
  重庆地理地图书店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按照区县地名、同名街镇、生僻地名等对重庆的地名资源进行梳理和分类,策划推出成系列的《重庆地名文化地图》。市民可登录www.tianditucq.com,查看详细地图。

九龙坡区
传说中的九龙滩

  重庆地理地图书店店长张海彭介绍,九龙坡区的地名由来有着十分浓厚的神话色彩。
  相传很久以前,长江上游有一条作恶多瑞的青鱼精,所到之处,浊浪滔天、民不聊生。一天,正当青鱼精又在长江上兴风作浪时,勤劳勇敢的李氏兄弟冲入长江,同青鱼精大战三天三夜,终于铲除了这条恶魔,李氏九兄弟也化作九条巨龙腾空而去,留下九块大石如翘首之龙。人们为了纪念李氏兄弟,把此处取名为“九龙滩”,并在北岸的石壁上镌刻了“九龙滩古迹”五个大字。据史书记载,九龙滩早在明代就已出现并成为一个地名。抗战时期,这里先后建成九龙铺码头、九龙铺机场和九龙铺镇。至1955年,重庆市第四区改名为九龙坡区,并沿用至今。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巴哥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巴哥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巴哥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巴哥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巴哥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巴哥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给没病孩子吃药的 幼儿园才“有病” 重庆区县争推赏花游 50道“鲜花大餐”上桌
2# 四姑娘山
 楼主|巴哥 发表于: 2014-3-13 10:20: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北碚区
伸入嘉陵江中的巨石

  北碚濒临嘉陵江,有巨石伸入江中,古人称此现象为“碚”,又因在渝州重庆之北,故称北碚。

忠县
忠心可鉴巴曼子

  张海彭说,忠县之名始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所置之忠州。“至民国二年(1913年)改忠州为忠县至今。”
  相传东周末年,巴国发生内乱,巴国将军曼子求楚国出兵相助,并许以三座城池相谢。内乱平息后,巴曼子不忍国家割让城池,就自己把自己的头割下来交给楚王的使节,以向楚王赔罪致歉。楚王对其忠义非常感动,以上卿之礼埋葬了他的头,而巴国也以上卿之礼葬了他的身子。
  “忠州就是后人为纪念这位忠心耿耿的将军而置。”

巫山县
巫咸之山称巫山

  巫山县在战国时属楚国之巫郡,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在此置巫县。至隋开皇三年(583年)更名为巫山县至今。
  巫山县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以巫咸得名,传说中巫咸是上古时帝尧的医师,地位尊崇,死后被封在于这里,因此山称巫山,县以山为名遂称巫山县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县城对面的南陵山,形如“巫”字,故也称巫山。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巴哥 发表于: 2014-3-13 10:20:01|只看该作者
大足县
大丰大足大足川

  关于大足县名的来由,大致有四种说法:“大足川”、“丰足”、“巨人足迹”和“武周年号”。说“丰足”者,是说取大丰大足之吉祥意;说“巨人足迹”者,是说境内宝顶景区内的一大脚印,其长近两米,故曰大足;说“武周年号”者,则是公元701年武则天做皇室时的年号。
  “其实大足川才是大足县名的真正来源。”张海鹏说,大足川就是今天的濑溪河,是铜梁境内最大的河流,因沿河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生繁荣,大丰大足,故得其名。

永川区
“永”字三川称永川

  张海鹏说,据史籍记载,大历十一年置县时,有三条河汇流于县城附近,形如篆文“永”字,所以取名“永川”。也有人说是永川是因境内三条河流形如篆文“永”字,五座山脉分布呈“川”字形而得名。

长寿区
长寿山下长寿县

  长寿区在唐代之前属枳县。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今长寿区域内正式置乐温县。“因其地常温,禾稼早熟,民乐之”,故定名为乐温县。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九月,明玉珍将乐温县改名长寿县。以县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多长寿老人,因此得名。至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寿县,设立重庆市长寿区。
4# 金佛山
 楼主|巴哥 发表于: 2014-3-13 10:20:01|只看该作者
丰都县
平都山下丰民州

  丰都县最早在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分枳县地建县,因城靠平都山而命名为平都县。隋朝恭帝义宁二年(618年)改平都县为丰都县。明代朱元璋将丰都的“丰”字改为“酆”。1958年3月,周恩来总理建议改酆都县为丰都的丰。丰都县名,源于隋朝改名时,当时其治所位于平都山下的丰民洲,故取取丰民洲的“丰”和平都山的“都”命名为丰都县。

奉节县
“临大节而不可夺”

  公元前314年,秦灭巴国后置巴郡,并在今奉节县地置鱼复县,以后历经鱼复县、永安县、人复县等设置,至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改为奉节县并沿袭至今。当时为旌表三国蜀丞相诸葛亮,奉昭烈帝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故改名县为奉节。
  “关于奉节的得名,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奉节以前叫夔州,有个名叫许友的人曾在此为官,他拼命搜刮民财,却一毛不拨。一天他在厅堂发现了一个地道,进去发现了一盏万年灯,他想盗走这盏灯,却发现灯下飞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许友许友,无冤无仇,私开我墓,罚你上油。”落款是诸葛亮。吓得他连忙在全城换油,给孔明灯加油。奇怪的是这缸永远也添不满,后来将他夫人的梳妆油添上后才满了。因此后来夔州做官的人便不敢贪赃枉法,都能奉公守节,因此就叫“奉节”了。
  奉节还有一个美丽的别称“诗城”。历史上,有一万多首诗都写于奉节。特别是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杜甫的《登高》、刘禹锡的《竹枝词》等更是奉节诗文化的优秀代表。杜甫在奉节留居一年零九个月,共写了400多首诗,占他毕生诗作的三分之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8 13:22, Processed in 0.4212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