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8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河南5大考古新发现:洛阳北魏古墓或是帝陵

 [复制链接]
大河网  : 梁宁
神垕瓷炉出土的明代白地黑花瓷罐
汉函谷关部分出土瓦当
洛阳衡山路北魏大墓文官俑俑首
  昨日,2013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在郑州揭晓,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第八次发掘、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汉魏洛阳城宫城四号建筑遗址、洛阳衡山路北魏大墓、禹州神垕建业钧都新天地钧窑址五项考古发掘项目入选。
  “河南省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和《华夏考古》杂志承办,至今已举办6届。经过专家组的认真评审,从10个入围项目中评出2013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孙新民介绍,此次入选的五项考古项目,涵盖了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600多年前的明代时期,时间跨度大;其中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已是第八次发掘,禹州神垕建业钧都新天地钧窑址也是第四次挖掘,但都有全新的发现,具备较高的考古价值。

1 贾湖遗址又有新发现
  贾湖遗址是目前发掘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的裴李岗时期文化遗址,在新石器时期考古中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为配合舞阳贾湖遗址发掘30周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3年9月至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进行了第八次考古发掘。
  此次发掘出土了丰富的遗物,收获颇丰,除了前七次发掘中出现过的骨笛、骨叉形器、龟甲等,还有很多新的重要发现。其中,在发掘区的西北部,考古队伍首次发现了1200多枚随葬绿松石串饰,暗示了当时可能在墓葬等级和分区上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分化;此外,遗址内出土的制作精美的象牙雕板,其“中”字形制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极为罕见。这些发现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对贾湖文化的认识,也为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和社会结构的探讨提供了新的资料。

2 汉函谷关城貌初现
  汉函谷关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东,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作为洛阳八关之首,汉函谷关一直是洛阳盆地周边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围绕着申遗工作的要求,汉函谷关遗址调查和发掘正式启动。
  此次发掘的汉函谷关遗址是一处东西狭长的小型城邑,城墙、道路和建筑遗址等要素均已发现,关城布局基本明晰。其中,关城卡在峡谷之中,关城东墙与南北山上的夯土长墙相连接,达到了军事防御和控制交通的目的。关城中部的古道路东西向贯穿关城,是唯一的通关道路;遗址南部、皂涧河北岸是当时主要的生活区。
  汉函谷关遗址的考古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据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介绍,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对关隘的研究工作一直非常匮乏,并且集中在边关,而这次对地位重要的内关进行系统的考古工作却是第一次。此次发现,为秦汉关隘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也为函谷关遗址的保护和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3 汉魏洛阳城找到“太极殿”
  作为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的国都,汉魏洛阳城的都城史长达540年以上,是我国所有都城遗址中,历代定都总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遗址。而据史料记载,城内的“太极殿”,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建中立极”的大型宫室,对后世都城的建筑形制、设计规划影响达千年之久。
  2011年7月起,结合国家大遗址保护的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汉魏洛阳城再一次进行了全面的勘探、发掘。这一次,在宫城内中部偏西北处,北距河南省孟津县平乐镇金村约1公里的地方,发现一缓坡台地,台地中心高,四周略低,高差约3米,考古专家将其命名为汉魏洛阳城四号建筑遗址。
  经过勘探发现,四号建筑遗址与南侧的宫城三号建筑、二号建筑以及宫城南门阊阖门位于同一建筑轴线上,是已知该轴线上的建筑规模与体量最大的一座建筑,为宫城内的中心建筑,即文献记载中的“太极殿”,其东侧的附属建筑应为文献记载的“太极东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队长钱国祥告诉记者,对四号建筑遗址的发掘,使得汉魏洛阳城太极殿的位置、范围、布局、保存状况等信息逐渐丰富起来,其中所蕴含的设计思想,所确立的宫室制度,对于汉魏洛阳城遗址的研究乃至于中国古代都城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4 洛阳衡山路北魏大墓可能是帝陵
  2012年7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洛阳市衡山路北端发现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古代墓葬。经过大量的考古发掘工作后,根据墓葬形制和规模,工作人员推断这座大墓为帝陵级别,并初步推测其墓主人为北魏节闵帝元恭。
  衡山路北魏大墓位于洛阳涧西区红山乡张岭村东南,这一区域历史上就是北魏陵区。考古专家们认为,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北魏时期的墓葬一般远远小于这座墓葬,与这座大墓体量相当的,只有帝陵级别的墓葬。
  而从出土文物看,由于该墓葬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盗掘,墓葬出土的遗物较少且均已残损,有陶器、青瓷器、铜器、金币以及石质建筑构件等,另外还有武士俑、镇墓兽、牛车等残块。其中出土的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拜占庭帝国时期)金币来看,其铸造时间为公元491到518年,表明这座墓葬的年代不会早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前。
  那么,这座墓葬的主人到底是谁?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墓葬内并未发现文字性文物,历史材料也没有关于此处有其他北魏帝陵的记载,墓主人的身份确定变得比较困难。但是,从历史资料来看,北魏迁洛之后死于洛阳的皇帝有6位,其中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这四座帝陵的位置已经相对明确。另外还有长广王元晔、节闵帝元恭葬处不明。元晔在位时间不足4个月,后在洛阳被孝武帝赐死,不可能再建造如此墓葬,只有元恭有此可能。

5 神垕发现明代瓷窑
  禹州是我国著名的钧瓷之乡,而位于禹州市西南30公里的神垕镇,依托其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又成为禹州地区最重要的制瓷中心。有史料记载,自唐代以来,神垕镇就逐步兴盛,宋金时发展成为中国北方制瓷中心之一。2013年3月,在对神垕镇进行商业开发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古代窑址的迹象,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遂开展了抢救性发掘。
  此次发掘,发现了一批金、元、明时期瓷窑遗址,以及同时期的大量瓷片及各类器物,总数约数万枚,其中可复原器物800余件。这些窑址数量多、形制大、密度大,更为难得的是,大量时代确切的明代窑炉,以及数量众多的明代白地黑花瓷,还是在河南古瓷窑址考古中首次发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孙新民介绍说,近年来神垕宋金元时期的窑址考古屡有收获,但明代瓷窑还尚未发现。此次明代窑炉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延续了宋、金、元、明的时代序列,丰富了研究内涵。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跟我走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跟我走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跟我走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跟我走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跟我走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跟我走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2013重庆“五大天气事件”出炉 早春最令人印象深刻 今年首次浮尘来袭四川8城污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16:55,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