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0661|回复: 1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张建 发表于: 2004-11-1 19:53:4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军人健在最年长女红军王定国逝世 享年107岁

 [复制链接]
  王定国(1913.2.4~2020.6.9,属牛①),四川省营山县人。久经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同志夫人、老红军。
  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三过雪山草地的艰苦两万五千里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机要秘书,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是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王定国是迄今仍健在的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为数不多的女红军之一。2016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候选人。2017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现场观众和海内外亿万华人一起给王定国过了她105岁的生日。
  2020年6月9日,王定国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107岁。

1937年 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甘肃省  n27BAIvm.jpg  保存到相册
1937年 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甘肃省,前排左起:王大成、王定国、刘英、谢觉哉、徐梦秋、彭加伦、王富贵,后排左起:赵元德、蔡光播、贺子珍、钟赤兵、蔡树潘、蔡元德、朱良才、XXX

1950年 北京,谢觉哉、王定国夫妇合影  DtJ8epEL.jpg  保存到相册
1950年 北京大四眼井,谢觉哉、王定国夫妇和孩子们合影留念  1a58ADQa.jpg  保存到相册
1958年3月1日 北京龙藏寺,谢觉哉、王定国夫妇与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zJJ4WfFa.jpg  保存到相册
1960年 幼儿师范学校·长沙市·湖南省,前排左起:姜国仁、徐乾、谢觉哉、徐特立、王定国合影  9OEDDVlz.jpg  保存到相册
1961年6月30日 北京,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谢觉哉  KBdkJVKH.jpg  保存到相册
1961年 北京,王定国(左二)与谢觉哉(右三)、徐特立(右一)、吴玉章(右二)在董必武(左四)家中留影  d6BWRSwZ.jpg  保存到相册
1962年 北京  EvLJy9kt.jpg  保存到相册
1962年 北京,王定国(左二)陪同朱德(右二)、宋庆龄(右一)、董必武(右三)、沈钧儒(右三)在机场迎接刘少奇同志出访归来

1964年 北京,谢觉哉、王定国夫妇和孩子们合影留念  Dzmzisfb.jpg  保存到相册
1965年 北京,谢觉哉和王定国、吴玉章接见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学员合影  cZsO872l.jpg  保存到相册
范景新『王平上将的夫人。王平,1907年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任中共晋察冀省委军事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离任前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王定国两位老红军相聚一堂
地点:418房间·四川宾馆·锦江区·成都市
时间:2004-11-1 16:39:10


年过91岁的女红军王定国发出豪言:“明年我要回来重走长征路!
地点:418房间·四川宾馆·锦江区·成都市
时间:2004-11-1 16:41:36


2004-11-01 16:44:01  yH6PcMze.jpg  保存到相册
王定国:“我这样的身板,走雪山还没问题嘛。
地点:418房间·四川宾馆·锦江区·成都市
时间:2004-11-01 16:44:01


雷康和王定国交谈,并赠送照片给王老
地点:418房间·四川宾馆·锦江区·成都市
时间:2004-11-01 21:31:10


雷康和王定国合影
地点:418房间·四川宾馆·锦江区·成都市
时间:2004-11-1 21:34:32


※ 注释
  ① 雷康注:关于其生日有多个版本,因为她本人对其生日的说法就是糊涂的,2004-11-01日夜,在四川宾馆的418房间采访王老时,就同她本人、及其幺儿谢亚旭咨询过,谢亚旭说身份证是:1913-2-4;她说她属狗(1910年),又说是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这正好是1913-2-4日,可查询“1900~2100两百年日历”。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张建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张建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张建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张建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张建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张建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蝶恋花·立冬寄远 图集:香港美食之旅
2# 四姑娘山
 罗松涛 发表于: 2004-11-1 19:59:1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人物生平

一:人物履历
  王定国,1913年生。四川营山人。
  15岁被卖作童养媳。
  1932年参加了王维舟的川东游击队。
  1933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县苏维埃政权内务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营长。
  1934年1月被选派到位于巴中的川陕省苏维埃学校学习。
  1934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曾任中共营山县委妇女部部长、县苏维埃政府内务委员会主席。参加了长征。后参加西路军前进剧团。
  1935年调到省委领导的新剧团(后改为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文工团)工作,随剧团三过雪山草地。
  1936年底随红西路军西征,在甘肃永昌地区被马步芳部队俘虏。在狱中展开对敌斗争和营救红军战俘工作,曾成功掩护红军女将领张琴秋。
  1936年底随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征战甘肃河西走廊,在永昌不幸被俘,厉尽磨难和艰辛后,在党组织的营救下脱险,后被送到党中央设在兰州的八路军办事处,并留在办事处工作。
  1937年秋逃离虎口,到达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经彭加伦介绍,毛泽东批准,和“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同志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结婚。在延安时期王定国先后担任边区政府机关党支部书记、行政秘书、延安市妇联主任。
  1937年后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管理科科长。
  1946年后,任延安市妇联主任、中央法制委员会党支部书记。
  建国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和谢觉哉秘书等职。她还是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离休后的王定国积极投入社会活动,1984年参与创建了中国文物学会,任副会长。
  1987年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1990年任中国干部教育协会常务副主席。之后任司法部顾问、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2009年9月,被评为双百人物之一,现任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名誉院长。
  百岁老人王定国在80年革命历程中,长征不止,达观人生,乐于奉献,力行和谐。她曾与伍修权同志一起,跑遍河西走廊,救助西路军流散人员;迹遍布中国;她曾在94岁高龄时重走长征路,探望还健在的老战友和房东乡亲。
  2016年6月支持建立南开大学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中心,王定国身上有着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徐特立、吴玉章五位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国情怀,可以说,她是延安五老思想伟大践行者,中共党员干部风向标。王定国还致力于把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中心)打造成为中国共产党未来发展的一座风向标,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培养优秀人才。

二:童养媳
  1913年冬天,王定国出生在四川营山县安化乡一间四面透风的房子里。
  20世纪20年代末的四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定国家没有田地,没有房子。唯一的栖身之所,是一个借别人的一面山墙搭起的茅棚。妹妹活活饿死了,因为没钱安葬病逝的父亲,三岁半的二弟被卖掉,换回四块做棺材的木板和两升麻豌豆。
  王定国不得不早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还在六七岁的时候,她就到卖担担面的面食馆推磨挣钱。说是推磨,实际上是把磨上的横棍捆在肚子上,用整个身子推着磨盘转,同时也防止困倦了摔倒。因为推磨一般是在晚上,从天黑推到月照东墙。
  父亲死后,15岁的王定国被送到一户姓李的人家当媳妇。嫁人、生子,这是绝大多数山里妹子的命运轨迹。而王定国不同,她幸运地认识了杨克明、张静波等一批地下党。那时,川东地下党来到营山秘密发动群众、组织农会。王定国的两个舅舅常常带一些朋友来王定国家里开会。那个简陋的家成了农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而负责放哨的王定国和母亲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只知道他们是好人。舅舅的朋友中,“杨布客”是王定国最熟悉的一位。以卖布做掩护的地下党员杨克明给王定国讲了不少外面的新鲜事儿:山那边小孩子上学不要钱,重庆的女娃儿不包脚等等。这些事让王定国听起来心里发痒,恨不得跑出去看看。在杨克明的鼓励下,王定国剪了长发,放开了刚裹不久的双足,就这样王定国迈出了妇女解放的第一步。后来,舅舅和朋友们凑了40多块银元,终于结束了王定国和李家的婚姻关系。

三:红四军战士
  获得自由的王定国,配合农民协会四处宣传放脚、剪发、男女平等三件事,让妇女劝男人不吸鸦 片,动员妇女参加农民协会。1933年10月,许世友率红九军解放营山,王定国参加了红军。西路军战斗中,任红5军政治部主任的杨克明,同军长董振堂和3000将士一起,战死于高台一役。杨、董二人的头颅,被敌人砍下邀功。1983年,到高台烈士陵园凭吊良师益友的王定国挥毫写下:“烈士陵园物候新,巍峨遗像见成仁。将军虽死山河在,留取丹心照后人。”
  1935年,中央红军北上抗日,随军的剧团里有一个身材瘦小的女红军,负责服装、化妆、演出杂务工作,她就是王定国。早在参加红军之前就入了党,还担负过地方革命负责人的王定国,由于平时就爱唱爱跳,被抽调到剧团来做宣传工作。今天,王老是这样讲述她的宣传队的:“山高路险,道不好走,剧团走前面,当拉拉队,大家看了唱歌、跳舞,忘了疲劳和艰苦,就走得快了。”她至今还记得当年的歌、庆祝苏维埃发展的歌、骂卖国贼的京剧二簧调等等,“金沙江流水响叮当,常胜的红军来渡江……”一首《渡金沙江胜利歌》还唱得声情并茂。她说跳舞是李伯钊教的,比如《八月桂花舞》。长征路是异常艰苦的,剧团、宣传队要比别人多走了几乎一倍的长征路。部队行军时,剧团必要在队伍前头赶路;休息时,演员们还得回过头来进行慰问演出,从队头一直演到队尾。有人说:举世无双的中国长征,红军是靠一双脚板走了两万五千里的,那么,宣传队员可能要走更多的路程了。
  红四方面军的很多仗打得很惨烈,王老记得:“百丈关战斗,当时敌人把路全都堵住了,不让我们走,牺牲了很多人。剧团的人也参战,我们枪很少,大家都背着乐器赶路,手里有扁担之类的棍棒。也不是空手打仗,用棍棍棒棒打,有时候敌人不是正规军,是土豪的队伍,他们也没有什么枪。他们听国民党的指挥,不让我们过,拦着我们,我们就和他们打,冲开一条血路。”
  现在,人们都知道长征是艰苦卓绝的,女同志吃的苦比男同志更多。王老说:“那时都不知道苦了,有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冲出一条路,无路可退。我们想的,就是打开一条路,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和其他部队会合。男女没有什么区别,打仗时不是说女的留下男的打,而是大家一起打。”但是,她承认:“过草地很艰苦,仗打得也很苦。草地没有路,敌人多,我们人少,我们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打,打得好就赢了,打得不好,人就没了。可是,打了胜仗以后,剧团要去慰问我们的战士,我们去唱唱歌,跳跳舞,欢迎归来的战士,他们就不想战斗的事了,忘记战斗的苦了。”
  王定国随剧团经过毛儿盖来到卓克基,为过雪山做准备。就是在这里,王老与谢觉哉偶然相遇,后来结成了终身伴侣。仓德山是红军战士们翻越的第四座雪山。在那之前,战士们已经翻过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雪山上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上山时,还是阳光明媚,爬到半山腰就云遮雾罩,寒气袭人。等爬到山顶时,气温更是急转直下。爬上来时刚出了一身大汗,紧接着被冷风一吹,顿觉腰背冰凉。战士们的双手被冻得僵直,几乎抓不住木棍,耳朵也仿佛是要被冻掉一般。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王定国和剧团的战友们仍然坚持着为同志们鼓劲,他们用自己的歌声和呼喊唤起同志们的斗志。
  过若尔盖草地时,王定国的体重仅有50多斤。说起那段经历,王老笑着说:“要是胖的话,哪里过得来啊!踩到泥潭里就要陷下了。”是的,在过草地时,有多少战友就在身边陷进了沼泽,没能再爬出来。过草地时,最可怕的还是饥饿。绵延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红军战士们没有充备的口粮供给,能够果腹的仅仅只有野菜和草根。但是,即便是野菜和草根也不可能支撑那么多的队伍一次次地采集,更何况有的“野菜”和“草根”是有毒的,长征的途中,就有许多战士因为误食了有毒的“野菜”,而永远地留在了草地中。
  长征路上,王定国一直非常幸运,她熬过了饥饿,躲过了敌人的子弹,走过了随时可能吞噬人生命的草地。但是就在1936年,她的身上留下了永久性的创伤。当时,他们要翻越的雪山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在雪山顶上,她的一根脚趾永远留在了那里。近年来,有人采访王老,问到她长征期间“丢”了个脚趾,她是这样轻描淡写地说的:“在雪山上,晚上睡着了。人多被子少,盖不着,脚冻僵了。一摸,就断了,冻掉了嘛!”作为一个年轻的红军女战士,她没有为自己的这根脚趾掉一滴眼泪。问她伤心不伤心,她回答说:“没什么伤心的,死活都说不准了,伤心?又不是我一个人,那么多的人,伤心什么?我们是穿着单衣服,一边走一边嘴里嚼着辣椒翻过雪山的。”我们总说革命者的情怀,王老以极平常的语气所说的往事,是不是最感人的情怀呢?
  虽然,长征的道路是异常的艰苦和曲折,但是,王老记得更多的是艰苦中的快乐。她以轻松的口吻,说起和毛泽东主席过草地的往事:那时,毛主席和战士们一起行军,也不骑马,徒步前行,还一路用浓重的湘潭口音给大家鼓劲儿。主席爱抽烟,长征途中没烟叶,小战士们就主动帮毛主席一个小忙:“我们是在同一条路上啊。他一路要抽烟,没的抽啊!我们就找没有毒的树叶子,采下来,背在背上晾干,然后给毛主席,他弄弄就抽。”毛主席一路上抽着战士们为他卷的树叶香烟,和战士们说笑着,主席的乐观也同样感染了王定国,让她更加坚定地战胜这艰险的征途。

四:谢老结姻缘
  兰州重逢谢觉哉结为伴侣;整理谢老遗着500万字。同谢老结婚时,王定国还是文盲;几十年刻苦自学终于大器晚成。获救的王定国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庇护所,也遇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谢觉哉。实际上,他们并不是第一次见面。王定国的原名叫王乙香,19l3年2月4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的一个佃户家庭。困苦的生活迫使她早早地挑起了重担,六七岁的她,就要到卖担担面的面食馆推磨挣钱。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王家也难逃噩运。由于没有粮食,她的妹妹被活活饿死了,父亲也因过重的压力病故了。无奈的母亲卖掉了乙香三岁半的二弟,才安葬了乙香的父亲。为了活下来,只好把乙香给了邻村的李家当童养媳。川东地下党中心县委委员杨克明以布客身份来山区开展工作。乙香简陋的家,成了农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她从退婚、剪长发、解放小脚开始了闹翻身、求解放的征途。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迎接红四方面军许世友部进驻营山,先后任县苏维埃政权内务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营长。1935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王定国所在的四方面军与中央机关纵队一起住在雪山下的藏族寨子卓克基,两个方面军都在为过雪山做准备。有一天,王定国和剧社的几个战友正在山坡下休息,一位留着胡子的老同志拿着一包衣服向王定国走来。“胡子”微笑着对王定国说:“小同志,请你帮帮忙,要过雪山了,请帮我把两件单衣合起来装上羊毛,缝成一件‘羊毛衣’。”她当时并不知道这个人就是后来被毛主席和党中央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同志。谢觉哉比毛泽东还年长十几岁,在长沙第一师范小学曾和毛泽东同为教员。谢老古文底子好,深得毛泽东敬佩,视为老师,并在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天王定国送去缝好衣服的时候,“胡子”老同志远远地招呼她,还特地嘱咐她要多准备一些辣椒,过雪山时可以御寒。
  1936年12月5日,剧社奉命慰问从古浪突围出来的红九军,不料与马步芳部队遭遇。敌人以为找到了红九军的军部,飞机、大炮都用上了。苦战中,剧社弹尽粮绝,伤亡惨重。敌人扑来,身材单薄的王定国举着刺刀向敌人冲去……终因寡不敌众,剧社余下的30多人被敌人抓住了。“白天,不见太阳;夜晚,不见月亮。房阴森森,人孤零零,只有豺狼把牢房。”多年后回忆起被俘的境况,王定国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幸运的是,一贯疯狂屠杀、活埋红军战俘的马步芳,认为“剧社有用,留着不杀”。强迫红军战士为他们唱歌跳舞,并且提出扩大剧社。
  趁剧社扩大的机会,王定国和战友们把一些没有暴露身份的红军女干部掩护进剧社,张琴秋就是其中的一位。西征中,张琴秋任西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是敌人悬赏一千大洋捉拿的红军将领。被俘后,她化名苟秀英,装成烧火做饭的炊事员。得知这个重要情况,王定国同战友们商量,以剧社都是小孩不会做饭为名,提出让“苟秀英”来剧社当炊事员。敌人没有发现破绽,张琴秋顺利来到剧社掩护了身份,躲过了一劫。张琴秋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女副部长,王老尊她是“没有军衔的女将军”。
  据王老回忆,除了一位党文秀烈士以外,剧社的团员后来都被组织上营救出来了。党文秀牺牲得很冤枉。有一天晚上,白崇禧来青海视察,国民党组织了一个欢迎晚会,要剧团演节目。党文秀跳舞时不小心把鞋子甩到桌子上,打掉了茶杯,敌人以为是甩来的手榴弹,吓的白崇禧都跑掉了。敌人把党文秀给枪杀了。
  后来组织上派来一个叫张文彬的来联系营救,又在兰州成立八路军办事处,大家亲切地称作“八办”。有几千人被送回到八路军。王定国获救后就积极参加“八办”的工作,经她手救出许多同志,也是在八办遇到了谢觉哉。担任兰州“八办”党代表的谢觉哉,通过来接关系的人了解了被俘人员的情况。在他的日记中就有这样的记录:“张掖有地下党,支部里有个女委员叫王定国。”等见了面,谢觉哉认出:这个王定国就是在长征途中替自己缝过“羊毛衣”的姑娘。而王定国觉得眼前这位长征中的最年长者不仅是位德高望重的上级领导,一位将自己从敌人魔掌中解救出来的救命恩人,更是一位可以生死相托、胜过兄长的亲人。缝“羊毛衣”的棉线,成了结连理的红线。回忆起和谢觉哉的结合,王老只说“同志们关心,组织上安排。”一个是长征途中年龄第二大、学富五车的革命家,一个是没有文化、风华正茂的红军女战士,能成为紧紧相依的革命伴侣,还有赖于时任“八办”处长的彭加伦。彭加伦为“八办”留住了这个干练的女干部,还以谢觉哉日夜奔波操劳,身边也需要一位好帮手为由,劝说王定国留在谢老身边。1937年10月,两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就在兰州“八办”简陋狭小的平房里,幸福地结成了一个革命家庭。从此,从兰州、延安到北京,王定国几乎一直在谢觉哉身边工作。
  直到1971年6月15日,谢觉哉与世长辞。王定国为失去良师、战友、丈夫而痛不欲生。1978年,即谢老去世7年之后,按照胡耀邦“你最主要的任务是将谢老的遗着收集整理发表,这将是对党的重大贡献”的要求,王定国开始清理谢老留下的手稿、日记。作为谢老的终生伴侣,王老得天独厚地有了学文化的机会。这使得她在谢老走后的6年里,先后整理、撰写、出版了《谢觉哉传》、《谢觉哉书信集》、《谢觉哉日记》、《谢觉哉评传》、《谢觉哉文集》等多部历史文献时游刃有余。能把谢觉哉一生心血的结晶奉献给党和国家,王定国感到莫大的欣慰。
  1978年开始的6年里,王定国先后整理、出版了《谢觉哉传》、《谢觉哉日记》、《谢觉哉诗集》、《谢觉哉文集》等近500万字。

五:革命家
  这个红色家庭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孩子们都很争气,有的还得了国际大奖。小儿子亚旭是母亲的贴身秘书。翻开一本老照片集,一张四个孩子一溜排开的照片,中间的就是著名导演谢飞。
  王定国酷爱书画。客厅、书房和储藏室里,放满了几十年来创作的书画作品上千幅。她最爱画的是梅花。花瓣是画上去的,枝干则是用嘴巴吹出来的,“吹画”梅花栩栩如生。她最爱写的字是“红军万岁”。
  实际上,王定国一天也没有正规上过学。第一次走进学校大门,是在70年前。1934年1月,王定国和区苏维埃政府的16名女同志被送到巴中苏维埃学校学习,要求学员能记住、能讲,最后要进行实习演讲才算通过考试。大多数人都不识字,只能用脑子硬记下来。考试的时候她向全班宣讲土地法,还得了第二名!
  真正用“学文化”触动王定国的,是谢老。谢老就每天挤出时间教她识字、学文化。从无数平仄有致的诗句到自传《后乐先忧斯世事》的出版,从别有韵味的“王体”书法到一树一木皆可入景的水墨画,王定国几十年如一日的自学,让人看到坚持的力量。
  夕阳未必逊晨曦。晚年的王定国是一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她参与发起的“中国老年文物学会”,促成了《国家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她倡导成立的“山海关长城研究会”,组织有关电视台拍摄了许多专题电视片,促进了对长城的宣传、保护;她还积极投入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活动,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六:关注西部开发
  谢老走了,王老离休了,但她那双走过长征路的双脚,并没有停歇。1983年,王定国重访甘肃,了解到一批滞留在甘肃、青海的西路军被俘和失散人员生活困难。她认为,当年西路军失败的责任及后果,不能由这些无辜的战友承担,而且,这些人都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现在不解决,后人不了解这段历史,更难以解决。于是,她和伍修权一起,自费跑遍河西走廊,越乌鞘岭,跨湟水河,顶戈壁烈日,迎祁连朔风,为的是一项几十年前没能完成的任务──营救西路军流散人员。她曾与陈云夫人于若木等同志,发起挽救失足青少年活动,足迹遍布中国;她曾在76岁高龄时重返草地,在川北22个县考察,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她曾在92岁高龄时重走长征路,探望还健在的老战友和房东乡亲……她真是个闲不住的革命老人,她的人生新长征正在愉快地进行着!
  2003年,老人的小儿子谢亚旭就向母亲提起:为了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想让母亲“重走长征路”。这个建议令王定国非常高兴,对怎样重走长征路,王老自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看看红军遗址,看看健在战友,看看老区百姓”。在儿女们的一致支持下。2004年6月,王老到达四川省天全县,这是她重走长征路的第一站。在瞻仰天全红军烈士陵园时,王定国听说县里雇了顶滑竿要抬她上山,生气了,她大喊:“我是红军啊,我自己能上去!”在高海拔的二郎山、在泸定县的大渡河边,面对湍急的河水和摇晃的铁索桥,九旬的王定国老人推开上前搀扶的人,只身在100多米的桥上走了个来回。这哪像一位92岁高龄,负过战伤,30年前又做过大手术的老人?
  晚年的王老是一名公认的著名社会活动家。1984年以来,她参与筹备成立了中国文物学会,并担任副会长,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织有关电视台拍摄了许多专题电视片,促进了对长城的宣传、保护;参与筹备成立了中国干部教育协会,担任常务副主席;她还和于若木一起积极投入挽救失足青少年的活动。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很多机构邀请王定国外出参加各种活动,家人怕老人太累谢绝了,但只要被她知道了,总要批评大家,说:“人家请的是老红军,不是我个人,没理由不去的。”
  年过九旬的王老,在改革开放后的祖国各地走走看看,她把关注的重心特别放在了西部大开发上。
  新年前的一个晚上,王定国的家中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韩国前总理李寿成先生。在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市友好法人俱乐部特邀理事梁华京先生等人的陪同下,李寿成先生慕名专程访问了住在北四环的革命老人王定国。原来,出于对西部大开发的关注,当她听说老战友梁隆泰和赖贤夫妇之六子梁华京,向韩国政要推荐中国科学家张令玉教授在高品质高产量农产品食品安全和生命科学以及有机农业科学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从而使张教授的成果获得“蒋英实国际科学文化奖”大奖时,非常高兴,饶有兴趣地听取了梁华京的汇报,并特意在家中接待了韩国前总理李寿成等贵宾。
  从国事要职退下来的李寿成先生,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现为韩国新乡村运动中央会会长、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特别顾问。两位同样关心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活动家相见,有许多共同语言。王定国老人盛赞李寿成先生为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做出的贡献,当场签赠自己的书画集给了李寿成先生。熟悉汉文化的李寿成先生,钦佩王老永葆青春的精神,李寿成先生主动来到书画案桌前,特意欣然提笔为王定国书写了“健康长寿”四个大字,又签上“韩国前总理李寿成”。李先生在中国从来没有签过“前总理李寿成”的字,这次是专门为王定国老人而书写的,并委托蒋英实纪念事业会执行会长李万峻先生,把以梁华京为封面人物的《真好人》杂志回赠给了王定国老人,还详细介绍了《真好人》是韩国主流媒体,杂志全文转载了《北京日报》的文章《梁华京:名誉馆员的荣誉》,目的是表彰梁华京先生对韩中两国民间科技文化交流,促进两国乃至世界农村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王老与李寿成的会面,在韩国社会引起不小反响。日前,韩国前国会统一外交通商委员会委员长、韩中民间团体交流联合会会长金元雄来京。王定国老人在梁华京等晚辈陪同下,又一次应邀欣然出席欢聚,并兴致勃勃地参加了由中国文物学会理事刘欣编著的《清代皇宫珍藏品──中韩交流版(辽海出版社)》首发式。中韩双方人士都盛赞年过九旬的王老精神饱满,反应灵活。大家一起赏读了王老的书画作品。
  2009年来到了,我们祝愿96岁的红军老战士王定国老妈妈心情愉快,健康长寿!
  96年的人生中创造了无数奇迹:1933年参加红军,长征途中敌人的弹片击断了她的腿骨,她坚强地迎来革命的胜利;从文盲女到革命家──14岁参加革命后,刻苦学习,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女到著书立传,成为今天很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书法绘画集一身──70岁开始练习书法和绘画,丹青追忆红军岁月、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癌症老人──75岁,癌症切除手术在她身上留下30多厘米的疤痕,依然欢乐;她曾在92岁高龄时重走长征路,探望还健在的老战友和房东乡亲……
  2009年新年到来之际,我们满怀崇敬来到老人身边,听她讲述跟随毛主席在长征途中的往事,一起感悟这位传奇老人身上永葆的革命青春。

七:人物逝世
  2020年6月9日上午11点06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同志夫人、老红军、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顾问王定国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107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周进 发表于: 2004-11-1 20:32:54|只看该作者

家庭成员

  丈夫:谢觉哉,生前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子女:王定国与谢觉哉共生育有七个子女。
  长女谢宏,已经去世,生前是国家财政部一位处长;
  长子谢飘,离休前供职于国家外贸部;
  二子谢飞,著名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三子谢列,离休前在国家远洋局工作;
  四子谢云,离休前在解放军总参部工作;
  二女谢亚霞,在德国从事医学工作;
  五子谢亚旭,供职于国务院事务管理局。
4# 金佛山
 蜀虎 发表于: 2004-11-4 02:27:15|只看该作者

红军老战士:王定国(1913-2-4~)

  女,属牛「站长注:关于其生日有多个版本,因为她本人对其生日的说法就是糊涂的,我在2004-11-01日夜,在四川宾馆的418房间就同她本人、及其幺儿谢亚旭咨询过,谢亚旭说身份证是:1913-2-4;她说她属狗(1910年),又说是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这正好是1913-2-4日,可查询“1900~2100两百年日历”」,四川省营山县人。谢觉哉同志的夫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延安大学学员,著名社会活动家。曾任陕甘宁边区机关党支部书记,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她是红四方面军向西北发展时的苏维埃内务委员,因张国焘的分裂,她和她所在的部队三过雪山草地,她是毛泽东主席亲书请柬邀请参加毛岸英婚宴并参观喜屋的唯一的女客……
  走进王定国的书屋,犹如进入书画巨匠的写作间。一张古朴的大书案显眼地置于房间正中,靠墙并立的几组书柜前,挂满老人应邀而书的新作。满屋唯一的点缀是案角一株友人刚赠的富贵芭蕉,那淡淡的红色使室内稍添闹意。
  年事虽高,王定国仍然热心于公益事业,眼下,她还担任着中国干部管理学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顾问等几十个社会职务,每天的活动日程都安排得很满。她的幺儿谢亚旭介绍说,母亲每天的运动量非常大,走来走去,写写画画,收拾屋子,洗洗衣服,还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还洗衣服?”我惊讶。“一切都靠自己。”王定国手中未停伏案挥洒的毛笔在旁插话。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繁忙的社会工作余暇王定国还写作、出版了《后乐先忧斯世事》等近百万字的书、日记与新体诗。这些作品,对于像她这样一位文盲出身、靠自学写作的老红军战士,意味着怎样的顽强毅力啊!
  谈到养生,这位老红军战士谦逊地摇摇手:“我没什么好谈的,还是写写谢老(谢觉哉)吧,他同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被尊为‘延安五老’。‘五老’的养生方法各有千秋,就谢老而言,他青年时常常患病,屡药不愈。后来所以能精力旺盛地投入到工作中,与他坚持《长寿十诀》有关:
  1.食事:暴饮暴食固宜慎之,强进小食亦非所宜;必十分咀嚼而后下咽;宜有定时,切忌暴食;宜取富于养分者;脂肪宜适度食之;每日不可食同一副食物;食后勿即就寝;不可饮生水。
  2.运动:每日于空气清新处行适度运动;食前食后须游之;无运动之暇者,出外以步行代之。
  3.清洁:身体、衣服、居室均宜清洁;沐浴及冷水摩擦,但沐浴之初,须与体温相等;空腹及满腹之时,不可入浴。

  4.新陈代谢;每朝入厕一次,务养成习惯;运动之后须去汗液,或入浴,或以布浸冷水而拂拭全身,但须俟汗干后行之。
  5.睡眠:起卧须有定时;早眠早起;不可密闭寝室;寝室不可留猫犬及其它宠物!
  6.衣服:衣服狭隘带缠紧密,有妨生理作用;衬衣宜常洗涤;卧具须时曝日光之中,以除病菌。
  7.呼吸:晨起出外呼吸新鲜空气;每日宜行深呼吸数次;呼吸均须用鼻不用口。
  8.皮肤:皮肤务使强壮;冷水摩擦、泅水击剑等;出外当注意寒暑之剧变;去厚衣之习惯;睡眠时虽盛夏不可裸腹。
  9.神经系统:食后不即用脑;业务须适度变换之,如午前读书、午后做事;凡烦闷、忧愁、悲哀、忿怒、喜悦、激烈感动,均宜慎之。
  10.精神:当勤厌惰,宜成习惯;不急于成功,又不喧噪;心中经常满足,勿生不平之念。
  今天,《长寿十诀》仍是一种有益的养生之道,我也正是按此道而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林达月 发表于: 2004-11-4 14:44:26|只看该作者
四川现在的老红军活着的没有几个了吧?听一个老八路的儿子说,全国活着的八路只有几千人了.他们都是活着的历史文物.
6# 青城山
 子夜 发表于: 2004-11-7 11:56:11|只看该作者

人物轶事

  王定国同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内务部机要科长兼部党组秘书。1959年调入最高人民法院,先后任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司法行政处副处长。1964年调入全国政协,任谢觉哉同志秘书。1977年遵照胡耀邦“您最主要的任务是将谢老的遗着收集整理发表,这将是对党的重大贡献”的要求,全国政协成立了“谢觉哉文集办公室”(曾三任组长)王定国同志为副组长。相继整理出版了《谢觉哉传》、《谢觉哉日记》、《谢觉哉书信集》、《谢觉哉文集》。

一:二十岁妇女独立营营长女扮男装
  十几岁的时候,我被卖做童养媳,不到三个月,我就从那家跑出来了。跑出来以后我就回家了,家里有当地下党的,叫杨克明,他以卖布为名,从事地下活动,人们叫他“杨布客”。当时,我把裹脚布拆了,辫子剪了,因为留着辫子被人抓住就跑不掉了。
  1932年,我跟着王维舟的川东游击队走南闯北。他有一个侄子叫王波,当时在91师,要我跟着他们走,我就跟着他们打游击去了。
  1933年12月,营山县委在消水河地区召开党代表大会期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记得那天晚上,县苏维埃组织部领导找到我,宣布我为中共正式党员,无候补期。他们和我谈了话,鼓励我在今后的斗争中要更加坚强。入党令我心绪万千,心情激动,我感到自己终于有了依靠,有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当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给红军做鞋。不久县党委组织成立了妇女独立营,主要任务是抬担架、送弹药,也要抓紧进行军事训练,准备打仗,我担任了营长。
  1934年1月,我们独立营在五块石打了一仗之后,剩下的100多人有一部分编入了川陕妇女独立团,一部份分到了红九军、红四军、红三十一军。我和营山县区乡苏维埃的16名妇女干部被送到巴中苏维埃学校学习。
  由于我的成绩优秀,后来到巴中保卫局工作,到妇女连当二排长。妇女连主要任务是看押犯人、配合主力红军打仗、保卫机关。女战士参加早晚巡逻,活跃在山间峡谷,清剿土匪。我们还女扮男装,随同正规部队作战,打起仗来,不准说话、喊叫,怕敌人发现我们是女的。

二:长征文艺战士三次爬雪山过草地
  1935年中央红军北上抗日,我在长征路上进了剧团。一路上,我三次爬雪山过草地,跟战友们比别人多走了几乎一倍的长征路。
  因为我平时爱唱爱跳,组织上就将我调到剧团工作。初到剧团感到什么都很新鲜,但真正上台参加文艺演出,还是没有经历过的。当时剧团大部分同志都和我一样,是从农村出来的,谁也没有接触过文艺,都是凭一股子革命热情。
  我负责化妆、道具之类的工作,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我记得是用墨汁画眉毛,用买的红纸等当作口红。服装更简单,穿什么就是什么。很多衣服是从地主家里拿来的,演地主的时候,就穿上他们的衣服。演老百姓的时候就穿老百姓的衣服。当时很困难,没有什么东西,用来化妆的东西非常少。
  我们当时的演出主要是啦啦队的形式,我们唱歌、跳舞,为部队鼓劲、加油。演出最多的就是《八月桂花遍地开》这个舞蹈,走到哪儿都跳。
  为了演出,我们必须先跑到前面等部队上来,给前面的战士表演完后,又要往后跑,给后面的部队演出。演出完之后,又要再往前走,准备下一次演出。我们还必须到各个部队演出,必须在各个部队之间来回穿梭。因此,剧团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很多歌曲,都是一个旋律,然后根据红军的战斗情况改成不同的词。
  对战士来说,剧团给他们送来的不仅仅是一场文艺演出,而是送来了一颗颗火热的心。在面对生死相接的紧要关头,战士们需要沉着的思考,也需要欢快的歌声。在特殊的战斗环境中,越艰苦,越需要文艺战士用歌、用舞、用戏剧等等形式鼓舞人们克敌制胜的勇气。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的中央机关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在懋功会合,在庆祝红一、红四两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联欢大会上,王老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刘伯承等中央领导人。
  1936年1月中旬,剧团翻过夹金山到大炮山慰问红五军三十七团,那里人烟稀少,野兽很多,经过艰苦行军,走了整整两天两夜才赶到大炮山脚下的牦牛村。三十七团指战员听说我们冒着风雪,长途跋涉来前沿阵地演出,高兴极了,提前为战友做饭、烧水,并派人前往迎接。演出时,风像刀子一样刮着战士们的脸,而脸部肌肉冻僵了,手脚冻麻了,可这喧闹的锣鼓声却温暖了每个战士的心。
  演员登场前,冻得浑身发抖,可一上场就什么都忘记了,那惟妙惟肖、绘声绘色的表演,拨动着每个战士的心弦。演出结束,剧团战士向指战员们告别时,好多战士激动得哭了。

三:西路军时两次腿部中枪
  1936年大会师后,几个方面军的战友们在一起大联欢,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我们剧团就忙得不可开交,举行晚会,演出节目,热闹了好一阵。没有多久,中央军委命令下来了,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红四方面军的九军、三十军、五军在陈昌浩、徐向前率领下西渡黄河,剧团也随部队行动。渡河点是在甘肃省靖远县河包口。为造船搭浮桥把会宁县住房的门板都快取光了,剧团的同志一人背一块。部队过河后开始向北发展。这时河东形势变化,敌人大举进攻河东,部队被迫取消了“宁夏战役计划”。
  11月,中央军委命令已过河的部队组建为西路军,向河西走廊行进,就是西征,接通由新疆至苏联的联系通道。我们剧团也就称之为“红西路军前进剧团。”过河后,剧团跟总部行动。
  战斗中,我右腿被流弹击伤,剧团从士门到凉州时,我右腿又挨一枪,腿完全麻木了,天冷血流出来也冻成了冰,也不知道痛,包扎了一下照样行军。
  走到了永昌又同总部会合,徐向前、陈昌浩都到了。我是排长,晚上还得查岗查哨,发现有个战士该换班却没人来接班,我便叫他回去,自己替战士放哨。但我腿伤未愈,只好坐着放哨,刚好徐向前也出来查哨,看见我坐着,便问:“你这个同志,怎么坐着放哨?”我告诉他我的腿受伤了。他又问,“腿受伤,你怎么出来站岗呢”,我说“是来查哨,发现一个战士该换班,却没人来接,我就替他们站了”。徐向前听了,忙叫来另外的战士换下我。他既是表扬,又是责备的声音,至今仍然回响在我的耳边。
  那时,缺衣少药,主要是用盐水洗伤口,抹点凡士林,好在天冷伤口没有溃烂,只是小脚趾烂掉了半截,也无所谓。虽然伤了骨头但没有打穿,我把脚趾骨断端用棉花包得厚厚的,碰不着骨头,就这样继续行军打仗……

四:晚年寄情书画
  在王定国的居室里,四周挂满了她写的书法作品和画的画,书桌上铺开了宣纸和摆放着文房四宝。王老是从70岁时开始学习书法和绘画的,每天30分钟至1小时,常年不断。而今她的书法技艺大有长进,前来索字的人不少,王老总是一一予以满足。谈到练书法的好处时,王老说:宋朝诗人陆游很喜欢书法,在鉴赏林和靖作品时说: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把书法当药和粮食,足以证明书法对人身心健康之功效。“练书法时,必须排除杂念,凝神静气,物我皆忘,通过科学的指法、臂法、腕法、身法有机地将点画输送到字的结构中。书写状态会激活大脑神经细胞,使全身气血通融,手臂和腰部的肌肉得到扭转和锻炼,达到强身健体之功效。”她:“我国不少书画家都很长寿,齐白石、黄宾虹、何香凝、章士钊均享寿90岁以上,百岁以上的则有朱屺瞻、苏局仙、孙墨佛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杨正保 发表于: 2005-7-5 22:50:13|只看该作者

重走长征路──记95岁的老红军战士王定国

源自:中国医药报
⊙作者:赵笑梅

  2004年6月,94岁高龄的老红军战士、著名社会活动家王定国到达四川省天全县,这是她重走长征路的第一站。之后,她又多次重回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作为亲历长征、最终到达延安并迄今健在的女性,她的这次传奇之旅仅仅是个人对历史、对生命追溯性的体验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门拜访了她。

红军情结:成就热心肠的社会活动家
  走进北京亚运村附近王老的家,工作人员小杨告诉记者,老人中午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四川·宣汉发展红色旅游恳谈会”,一直到两点钟才休息。“今年是红军长征70周年,最近很多机构邀请奶奶外出参加各种活动,一个星期总有两三次睡不了午觉。因为一去参加活动她常常兴奋得睡不着觉,所以很多活动都被我们谢绝了。但只要被她知道了,总要批评我们,说人家请的是老红军,不是我个人,没理由不去的。所以只要身体无大碍,我们不得不让她去。”
  “我在网上搜索有关王老的信息,发现她的名字总是和各种社会活动联系在一起。很难想像她这样的高龄老人还如此繁忙。”记者说。“奶奶一直非常忙,每年有四五个月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经常忙得不能按时吃饭、睡觉。”就在和记者聊天的过程中,小杨又接了几个邀请王老参加活动的电话,还有从外地赶来的几个人等着拜见王老。“每天有什么人来访,有什么事情,奶奶都要让我记在本子上,生怕我瞒着她谢绝什么人、什么事。”小杨一边记录一边无奈地说。
  记者开玩笑说:“怪不得我联系采访被你拒绝了好几次!”“我们实在没办法,毕竟她95岁了。要是由着她的意愿,她不会拒绝任何人,非累垮不可。”小杨说,“大家都知道奶奶的红军情结使她成为一个谁都可以找的‘热心肠’。”上世纪80年代后,经常有素不相识的西路红军女战士找她解决问题。经她过问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人能叫出名字的就有十多人。为这些人,她亲自到甘肃、青海等地了解情况,向中央写报告不断反映,最终促使有关部门从根本上为西路军被俘及离散人员讨回了公道,使他们能安享晚年。“奶奶一生为许多人做过好事,看到被帮助的人脸上露出笑容是她最大的欣慰。她常说,能被他人、被社会所需要,是她存在的价值。熟悉她的人都说,她真是名副其实的‘社会活动家’。”
  王定国: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革命家谢觉哉的夫人。1931年参加革命,红军长征时随部队3次过草地,为掩护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做出过重要贡献。12年前,辞去全国政协委员的职务后,只保留了司法部顾问、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顾问、中国文物协会副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等职。
  晚年生活:高兴就好见到腰板硬朗,精神抖擞的王老,记者赶忙上前握住老人的手,不等记者开口,王老便问:“等好久了?”王老的话让记者觉得特别亲切。
  客厅的四壁挂满了王老的书法、绘画作品及国家领导人和各界知名人士的题词、留影。茶几上是王老新近出版的一本装帧精美的绘画作品集,里面是一只只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猫狗,一个个身着民族服饰的妙龄少女,一幅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山水。早就听说王老作为“中华寿星完美荣誉奖”的获得者,其书法绘画作品很受好评,亲眼所见之后,心中不禁叹服:一位老红军竟能有如此功夫!
  “您现在还每天画画吗?”记者问。
  “事情太多了,不能保证每天都画,只能有时间画一画。”
  “您可以跟专业画家媲美啊。”记者由衷地说。
  “我是半路出家,没有正式拜过师,纯粹是瞎画,找点事干心里就不慌了。画了几十年了,没什么进步。这几年精力不够了,水平也退步了。”王老直摇头。
  “您这么大年纪,能坚持动笔就已经不容易了。”
  “画画和写字只是喜欢而已,能不能搞出名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高兴就好。”
  小杨介绍说,写字和画画也是王老社会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王老非常喜欢动笔,没事就要润润笔。去年重阳节中国老龄协会、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举办的“中华寿星风采”摄影展,94岁高龄的王老题写了“劲展寿星风采”的寄语。与会的一些书画界人士都说,王老的笔和从前一样充满智慧和灵气,一点儿不显苍老。
  “儿孙们有您这么健康的老人真是福气。”记者说。
  “能让大家高兴我也很高兴。我一个老红军,很多国事活动都来接我参加,还图什么呢?每天看看新闻、听听广播,天气好时出去走走。既然笑着愁着都是过,为什么不让自己的晚年在微笑中度过?”王老脸上的皱纹似乎舒展了许多。
  “对待子孙,奶奶的态度是‘一概不操心’。奶奶的七个子女除了三子谢飞是著名导演之外,其他人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她从不为子孙的事到处活动。”小杨似乎在替子孙们发表意见。
  对此,王老的解释是:“国家是一只鼎,家庭也是一只鼎,鼎就是炒勺,好不好,看您怎么炒。经营家庭很不容易,年轻人应该自己安排生活,我着什么急?高兴就好!”
  “知足常乐是奶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什么房子、工资待遇一概不问,组织上安排什么就是什么。她常对子女说:房宽不如心宽,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小杨说到最后也开心地笑了。
  耄耋老人:激情重燃长征路小杨介绍说,去年王老在医院体检时,内脏器官没有发现任何病变,血压、血脂、血糖都没有大问题。医生开玩笑说,“王老是90岁的年龄,70岁的身体,想赚她点儿医药费都很难。”
  记者很难把身体状态如此好的老人和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人生磨难联系在一起:24岁,草地“咬”掉了她一个脚趾头;25岁,敌人的弹片击断了她的腿骨;72岁,一起意外车祸使她脊椎受伤;75岁,癌症切除手术在她身上留下30多厘米的疤痕……94岁,耄耋老人抱着“我的身体我有数”的信念要重走长征路。
  王老对怎样重走长征路有自己的打算,那就是:“看看红军遗址,看看健在的战友,看看老区百姓。”
  2004年6月13日,在四川省天全县,王老和两位当年的儿童团员一起回忆那段艰苦的日子。6月15日,她们从天全出发,颠簸3个小时翻越了海拔3000多米的二郎山,到达泸定县。在大渡河边,面对湍急的河水和摇晃的铁索桥,王老推开上前搀扶的人,只身在100多米的桥上走了个来回。10月21日,在四川省巴中市,王老重温了作为红四方面军女战士开始长征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记忆。2005年4月15日,王老又踏上西去的征程,在甘肃定西、会宁、通渭回首那些挥之不去的往事。
  “这么一个不同凡响的举动一定经过了周密的策划吧?”记者问。
  “重走长征路,没有详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走完走不完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高兴就好。”王老语气平和地说。
  跟王老告别时,记者婉拒了老人“留下吃晚饭”的一份热情。在电梯口,老人握住记者的手说:“有空再来玩啊。”
  多么可敬可亲可爱的老红军啊!感慨感动之余,记者顿悟了这位老人健康长寿的秘诀,原来就是她自己总结的:“对生命要积极进攻,不能消极防御,对生活就该难得糊涂,不违背自然。”
8#
 龙爪塔 发表于: 2005-7-8 22:10:31|只看该作者
王定国,谢老夫人,营山人。传闻前几年因为参加社会活动问题受到了中央的批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红叶 发表于: 2015-11-17 15:32:00|只看该作者

《向东找太阳──寻访西路军最后的女战士》签售会西安举行

  长篇报告文学《向东找太阳──寻访西路军最后的女战士》作者张春燕,11月14日下午在西安高新大都荟签名售书。签售会由西安高新大都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共同主办。


  《向东找太阳──寻访西路军最后的女战士》是兰州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张春燕历时近5年时间,悉心采访、潜心笔耕,先后多次深入青海、甘肃、陕西、北京,采访了李文英、刘汉润、陈慧芳、牟炳贞、何元秀、吴清香、王定国等七位西路军健在的女战士创作而成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叙述了主人公作为红军西路军女战士的征战经历、西路军失败后70多年间她们及其战友、她们的家人经历的风风雨雨和人生磨难,再现了红军西路军女战士可歌可泣、悲壮惨烈的英雄事迹,讴歌了她们光荣的革命生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曲催人泪下的关于西路军女战士的生命绝唱。该书2013年被列入全军军事文学作品重点扶持项目,并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14年7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10#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7-1-29 11:40:48|只看该作者

春晚上全国为她庆生 曾用麻将策反国民党高官

源自:中国青年网
原文标题:春晚上全国人民为她庆生!曾用麻将策反国民党高官

王定国105岁生日,2017年春晚现场图  i6Ey-fxzyxnu9489559.jpg  保存到相册

  刚刚,在中央电视台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现场观众和海内外亿万华人一起给一位老人过了她105岁的生日。
  她就是中国健在年龄最长的女红军──王定国。

王定国书法,2017年春晚现场图  UzW6-fxzyxnu9489565.jpg  保存到相册

  “长征路上敌人的弹片打断过她的腿骨,长征路上因为严寒冷冻掉了脚趾,她都没有流过一滴眼泪。”

面对她,面对这位百岁红军老战士,如同面对一部中国革命史、民族奋斗史  pmlf-fxzyxnu9489571.jpg  保存到相册

  王定国,“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生于1913年,是健在的年龄最大的女红军。她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9月,被评为双百人物之一。
  “我清楚地记得在漆黑的夜晚,在蜿蜒曲折的路上,我们点燃了火把,长长的队伍像火龙一样,把天地照得通红……我一直在寻找这生命的火种。”王定国这样回忆。
  这是一个忠贞追随者的人生写照。

王定国书法作品  3YgF-fxzzkkk6795587.jpg  保存到相册

我们是唱着歌走完长征的
  1935年,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被编入红四方面军总部政治部文工团的王定国,也随军踏上了征途。
  曾经有一篇报告文学,名为《九趾红军》,故事主人公的原型,就是王定国。在给自己的孩子们讲述长征的故事时,王定国对这一段经历说得很轻松:天太冷了,脚冻僵了,用手一摸,脚指头就掉了。也不疼,也没有流血,因为你还得走啊,不能停,于是就继续跟着队伍走了。
  “我母亲的长征路,是唱着歌走完的。”王定国的七儿子、70有余的谢亚旭老人说。“母亲给我们这些孩子讲长征的时候,总是讲,加入红军,走了长征,她并不觉得苦。因为在加入红军之前,她更苦。”
  加入红军之前,王定国是四川安化乡的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儿,7岁就开始干活养家糊口,15岁被卖做童养媳。
  18岁那年,许世友率红九军解放营山。王定国带着同乡400余名妇女去迎接红军,之后集体参加了红军,成立了红军中赫赫有名的妇女独立营,18岁的王定国任营长。1933年,王定国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加入红军,我母亲没有感觉苦,她感觉到了解放。有饭大家一起吃,没饭大家一块饿,咱们是平等的。”谢亚旭说。

“从今天开始,我来教你打麻将。”  j_u_-fxzyxmt1437485.jpg  保存到相册

用麻将把国民党高官打成共产党
  1937年,周恩来在去苏联的路上途经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顺便去看望了“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和夫人王定国。
  谢亚旭回忆说:“见到我母亲时,周恩来就跟我母亲说,你现在是谢老的夫人,你将会跟国民党那些高官的太太们打交道。”周恩来认为,王定国应该有一项技能,便于她去开展工作,把我们党的政策、统战方针和宗旨告诉他们。
  于是周恩来亲自教王定国打麻将。
  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王定国通过打麻将把时任国民党甘肃省主席贺耀祖和他的夫人倪裴君“打”成了共产党。贺耀祖在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交通部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地方政协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1961年7月16日在北京病逝。

重走长征路 助老区人民致富
  上世纪80年代初,王定国回家乡营山县看望。在老家,王定国找到了当年的玩伴。聊天中,玩伴对王定国说了一个愿望:“听说县城里一到晚上有个灯,一拉,屋子里就亮,我想去看看。”那时的四川大山里依然用着油灯,不知电为何物。
  王定国从此决定,要用自己的余生重走长征路,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这一走,就走到了100岁。
  在102岁之前,王定国每年都要走出北京,走进长征沿线的老区群众家里调研,把自己的见闻写成报告呈给中央,为老区发展奔走呼吁。对她而言,只要走得动,长征就依然在路上。

只要走得动,长征就依然在路上  AL1E-fxzzkkk6795589.jpg  保存到相册

  从18岁到105岁,王定国整整走了87年。
  说起为什么要跟着共产党走长征,王定国的答案和当年一样简单而明确:只有共产党,才能救妇女。既然共产党要长征,要走很多很多的路,那么我就一直跟着走下去!
  百多年风雨,从黑暗到光明;两世纪奋斗,唯初心从未变。
  让我们永远收藏这份老人带给我们的感动,新的春天,永远向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4 20:20,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