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75|回复: 8
1# 贡嘎山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7-21 10:06:01|显示全部楼层

红会回应捐海南棉被:根据灾区上报需求提供

源自:南方都市报
  新华社电 超强台风“威马逊”过境之后,琼粤桂三省区数十万受灾群众在高温炎热、水电中断的情况下等待应急救助。而此时运往灾区的物资中,赫然出现了红十字会调拨的几千条棉被和夹克衫。三伏天里往气温超过30℃的南方灾区送棉被,不知该发“囧”的是谁?
  广东省红十字会昨日上午向新华社记者证实,红十字会总会已调拨存储在广州备灾中心的2000床棉被运往台风灾区,估计昨日下半夜到达湛江、茂名、阳江。红十字会心系灾区积极救灾,其迅速反应值得嘉许,但却把宝贵的人力、财力和运力用错了地方。新华社记者在救灾一线看到,此时的海南、广东、广西灾区正值三伏酷暑,受灾市县普遍达到35℃高温。湛江市徐闻县重灾区的海安、龙塘、前山等镇政府干部向新华社记者表示:因水电中断,灾区现在急需供水;安置点里的群众需要凉席、毛巾被,但棉被肯定是用不上的。
  几千床棉被驰骋千里送到灾区,还要再接收、分发,且不说占用了宝贵的运输车辆与救灾人手,如真的分发到受灾群众手中,群众恐怕会“囧”得哭笑不得:领到这盖着太热、扔了可惜的棉被,该如何是好?留着数月之后冬季之用,恐怕还要占地方,增加诸多麻烦。
  广东省红十字会有关人员解释称,救灾物资的需求是由灾区工作人员层层上报的。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此并不认同:一些被大水冲垮房屋的群众,可能真的需要棉被过冬用,但那也是灾后重建所需。当务之急是应急救灾。灾区此刻迫切需要的是凉席、饮用水、粮食、急救防疫药品等。
  灾区民众需要救助,更需要能体其冷暖,用专业的方式做专业的事情。有关部门应当用足够的专业能力判断灾区在应急救灾、过渡安置和灾后重建不同阶段的需要,优先将紧急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这样,才能避免“夏送棉被”之“囧”。

回应
广东省红十字会:
送棉被是为了灾后所需

  昨日,广东省红十字会表示,红十字会总会给广东的赈灾物资中确实包含了棉被,但也有其他家庭应急包,棉被是为了灾民以后的需求送的。
  省红十字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2000床棉被昨日从广州发出,目的地是湛江等受灾地区,具体给灾区送什么是由红十字会总会决定的。他强调,除了棉被以外,总会还从福建调来很多家庭应急包,也一起送往广东受灾区。
  “这些应急包包括牙刷牙膏、短袖短裤、方便面、大米等应急物品,能暂时满足一个家庭几天的生活需求。”这名工作人员解释,棉被应该是为了灾后灾民的需求而送的,“我们也是尽自己所能,把手边有的、灾民今后能用上的物资都送过去”。
原文标题:酷暑救灾送棉被“囧”了谁?)
2# 四姑娘山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7-21 12:06:01|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红十字总会:部分灾区已经用上棉被

源自:法制晚报
  遭台风影响,琼粤桂三省区数十万群众受灾,红十字会总会日前调拨2000床棉被运往灾区引起争议。今天上午,中国红十字总会回应,棉被会准时送到各个灾区,不会受到舆论的影响。海南等一些地方的灾区民众已经开始使用上了棉被。

翁田镇灾民:深夜会发冷需要被子
  另据南海网7月20日,记者走访了文昌翁田镇明叶村下属的龙舌村、内六村、大崀村,不少村民反映,由于房屋大量倒塌,衣物来不及收拾,很多人身上还 穿着18日落跑时的衣服。“那天淋了很多雨,就着衣服过了一夜,第二天道路都还没通,就在政府安排的安置点待着,现在身上的衣服还没换过。”龙舌村48岁 的村民韩梅英告诉记者,除了人,台风把一切都带走了,眼下不知道日子该怎么继续过。
  内六村的廖金梅也表示,由于逃跑匆忙,很多应急物品都没带,全家人衣服都没换过,到了夜里温度下降,没有被子入睡的他们实在觉得寒冷。“因为昨晚没有盖被子,孩子都发烧了,我们真的非常需要大家来帮忙。”
  “就算年轻人一席一单便可度过,很多露宿的老人孩子确实是需要棉被来或铺或盖的。这是朴素的生活常识。”有网友如是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7-22 09:07:00|显示全部楼层

党报解释救灾总有棉被:救灾物资须通用经济方便

源自:人民日报
  “威马逊”重创海南、广东、广西,在各方驰援中,“三伏天往南方灾区送棉被”引起质疑浪潮。红十字会总会出面解释后,理解渐多。有人也注意到:往灾区送棉被已成救灾常见做法;广东红十字会仓库里常备棉被,而不是毛毯和凉席。为什么总是棉被?救灾物资储备什么、不储备什么,有什么讲究?

储备救灾物资的标准是什么?
通用性强、基础、经济、方便,是储备救灾物资的主要考量

  每个国家都会根据自己的财力和救灾能力,来确定救灾物资的储备标准。“从国际上看,一般来讲政府储备的物资为常备基础品,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帐篷、棉被。”具备丰富救灾经验的蓝天救援队队长远山介绍,“救灾储备是为了应急,所以必须强调基础、通用、经济、方便。”
  民政部21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各级民政部门按保障受灾群众“有安全住所、有饭吃、有衣穿、有洁净水喝”的要求储备救灾物资。民政部主要存储生产周期长、通用性较强的物资,目前包括帐篷类、被服类、装具类3大类14个品种,涵盖帐篷、棉衣被、睡袋、折叠床、场地照明灯等,其中帐篷根据不同的需要,又分单棉两类以及不同大小类型。
  各地主要存储保质期相对较短、符合当地灾害特点的物资,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灾害特点不断扩充品种。如内蒙古自治区储备有蒙古包,南方多个省市储备了毛巾被和夹克衫,多数基层民政部门通过协议储备等形式保障灾后物资的应急供应。
  中国红十字总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杨绪生表示,目前红会的备灾物资主要是棉衣、棉被、夹克衫、家庭包、单帐篷、棉帐篷等。红十字会的物资储备除了根据自己以往的救灾经验,也根据民政部门整理的救灾需求来确定。
  在被服类用品中,之所以优先储备棉被,而不是褥子、毛毯、凉席等是有充分考虑的。红会购买救灾物资的款项,主要是每五年国家下发的备灾救灾彩票公益金,每年大约5000万元。在购买时,红会首先要全面涵盖受灾群众衣食住行几个方面,保障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不低于受灾群众平时生活标准的前提下,每个种类都会储备最经济实惠、功能最多、使用最方便的物品。棉被就是此类物资。

储备布局、调运管理什么样?
  调配救灾物资,一般是根据受灾需要、救灾经验或当地申请。我国在18城市设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红会在全国设有六大备灾救灾中心
  救灾物资是如何调配的?全国的救灾物资储备布局怎样?
  民政部介绍,我国在储备布局上,按照“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的基本要求,在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合肥、福州、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昆明、拉萨、渭南、兰州、格尔木、乌鲁木齐、喀什等18个城市设立了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和多数多灾易灾的县都设立了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全国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基本形成。
  在储备调运管理方面,各级民政部门和财政、交通、军队等建立起协同配合机制。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灾害发生后,受灾省一般先动用本省救灾储备物资,在本省储备物资全部使用仍然不足的情况下,可申请调拨中央救灾储备物资给予支持。此外,发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后,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捐赠也为政府物资储备提供了有效补充。
  与此类似,红会方面调配救灾物资,一般也是根据受灾需要、救灾经验或当地申请。
  杨绪生介绍,按照政府采购办法采购后,红十字总会根据往年灾情发生和救灾情况,将物资发放给区域备灾救灾中心、各省仓库。另外,总会、各省红会还可接收企业、个人捐赠款物。这几年,救灾家庭包一般由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红会组织捐赠。
  红会在全国各地已设有六大区域备灾救灾中心,绝大部分省份有自己的备灾救灾仓库,还有一些地市、县也有仓库。灾情发生后,总会根据灾害性质、发生时间、当地红会的需求来发放物资,保障基本需求,特殊化的需求按照花费高低的顺序利用社会捐款来满足。红会制定了灾情发生后四级响应预案,四级响应时发放20万~50万元的物资,三级为50万~100万元,二级为100万~200万元,一级为200万元以上。灾害发生地一级一级上报灾情需求,24小时内需发出首期报告。一般用报表报告,紧急情况下可用电话上报。比如此次“威马逊”台风灾害,海南、广东用电话紧急上报需求,广西则上报了报表,但这两天海南、广东的报表已补齐上报。

如何兼顾差异化需求?
民政部正在制定《国家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规划》

  远山表示,每次救灾和具体的需求不免有一定差距。“灾难不会提前打招呼,各个地区的气候、习惯等等都不一样。”棉被是常规救灾储备,但有的受灾地区还需要凉席,这种差异化需求能否更好兼顾?
  民政部21日表示,总体上,我国初步建立起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较好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从近年的救灾实践看,与现阶段救灾需要和群众期待相比,救灾物资储备不足、方式单一、品种不够丰富、布局不够合理、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同时,市场在救灾物资储备中发挥的作用还比较薄弱,全社会参与减灾救灾的认识和协同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救灾物资储备的发展,民政部目前正在制定《国家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规划》。希望通过规划的制定实施,进一步健全救灾物资管理相应政策法规,按照“适度储备、有效预防”的原则,科学测算储备物资的品种和规模,明确中央和地方的分级储备数量,建成覆盖全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全国救灾物资储备布局,构建多元参与储备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立上下协同、标准统一、覆盖全国的物资储备网络管理平台,不断提高灾害应急救助水平,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瑛认为,在如何更好地满足各地的差异化需要上,还得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努力。她呼吁广大社会组织应该更多参与救灾和应急响应。

国外如何进行救灾储备?
不少国家会提前和大型超市和物流公司签协议,家庭应急包针对具体需求

  国外如何进行防灾储备?远山介绍说:“除了帐篷、棉被等常备应急物资,不少国家会提前和大型超市和物流公司签协议,有情况时就会按照协议第一时间备货。一旦发生救援,就会第一时间准备好物资并装箱,然后送到机场。比如日本几乎每个公司都有小型防灾仓库,根据实力储备一周到一个月的水和食物及其它物资,并且定期更换。各个家庭中也会存有紧急应急包,内含收音机、压缩干粮、水等物资。”
  远山认为,家庭应急包的形式非常好,可以按照当地的情况和自己的需求进行储备。例如寒带地区就多准备保暖防风的物资,热带地区准备凉席、防雨物资等,水灾多发的地区就要有简易救生衣,关键时刻能够救命。
  据远山介绍,红十字国际联合会总结出来ERU(应急救援单元)模式,包括应急供水供电、应急赈灾物流、应急医疗、大本营服务四个模块。其中的供水模块可以达到一天供水5万人的能力,医疗模块可以满足上万人的医疗需求。
  (王沛参与采写)
原文标题:救灾,为什么总有棉被?(深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8 12:28,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