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65|回复: 0

[摄影吴强拍胡同37年:仍见膀爷侃大山,又听小贩唱吆喝

 [复制链接]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吴强拍胡同37年:仍见膀爷侃大山,又听小贩唱吆喝

  吴强经常整理图片库,看着记录下的北京胡同,惊喜之余满是自豪。胡同摄影需要时间,今天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照片,将来可能会成为时代的印记,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
  已过花甲之年的摄影师吴强拿着相机,背着双肩包,长衣长裤运动鞋,在胡同里对着灰砖墙、老槐树、老街坊按着快门,像一位来京逛胡同的游客,“您几位乘凉呐?这片儿胡同就咱三条古树多。”若不是一口地道的京腔,旁人大概看不出,她是名副其实的老北京人,自幼出生和生活在东城区北新桥扁担胡同;后来工作在王府井大街菜厂胡同;自1989年进入东城区宣传部,又扎根钱粮胡同,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一辈子都绕着胡同转悠”。
  今天(9月20日),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主题为《昔日朝阳门南小街》的吴强摄影作品展开展。随着4名工作人员将两卷由320张彩色照片、长达30米的卷轴打开,从东城区南小街附近赶来的老街坊们一下子围了上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时间拉回到18年前。
2019年8月2日,东城区朝阳南小街,67岁的胡同女摄影师吴强手拿南小街改造前的照片。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老街坊看照片忆往事
  “福江饺子馆儿,你还记着这儿吗,咱俩没结婚时候,有一年,三十儿前一天在这儿吃的。”一位先生拉着爱人回忆起往事,巨幅卷轴上,是2001年朝阳门南小街的街貌。听到馆子名儿,旁边一位老先生插话了,“这家我也常去,老板是一年轻小伙子,大高个儿,特能聊。现在不开了,那地方成了一个驴肉火烧店。”
  “这儿,这儿,这不我家那胡同儿吗,这报刊亭,孩子小时候我就跟这儿给他买画报,也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这我都要拍下来发给他。”“以前坐24路公交车上下班,天天打这儿过,但过去没工夫留意,现在这一看,那会儿街边还真是热闹。”街坊们围着卷轴你一言我一语闲聊,边看边用手机拍,之前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都曾因住过南小街熟悉起来。
2019年8月2日,东城区东四三条,67岁的胡同女摄影师吴强在进行创作。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博物馆室内展厅里,40幅照片展示了南小街附近拆迁之前居民们的生活风貌。2002年,侯佑兰和同事们在竹竿胡同的竹竿社区居委会办公室门口留下一张合影,她们身后是一排低矮的平房。2019年,照片上的几个人在新竹竿社区居委会门前相聚,同样的站位,相同的摄影师,一张珍贵的对比照片,侯佑兰湿了眼眶。“老照片什么时候拍的我已经不记得了,新照片里一位老姐妹已经来不了了,谢谢吴强老师这么有心,给我们留下记忆。”
  背着相机走街串巷
  吴强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19岁时进入双叶毛衣衬衫厂成为一名女工,一干就是13年。直到80年代初,身边有人玩儿起了照相机,她的世界才被彻底打开,走上了自学摄影的道路。1983年,吴强在《北京晚报》上发表第一幅作品后,受到鼓舞,成为了一名专职摄影师。
  1989年后,她调入东城区宣传部负责摄影工作,天天拿着相机串胡同、逛四合院,哪里有变化,何处要改造,没有她不知道的。
8月2日,东城区东四三条,67岁的胡同女摄影师吴强在进行创作时与一只猫不期而遇。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数以万张的老照片,记录了东城区30年来的变迁,从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日常生活,到基层政府日新月异的管理变革,吴强和她的照相机成为见证者。2007年,吴强退休,但背着相机串胡同的生活,并没有因此终止。
  冬天午后出门,夏天趁早上街,一辆电动自行车陪着她走街串巷,范围从过去的东城区扩大到二环内大部分地区。得信儿哪里要拆迁,她会起早贪黑连续去几天,记录下建筑和胡同最后的风貌,“一定要赶大清早儿,睡眼惺忪的居民排队上厕所,拎着缸子在院里刷牙。”
  几年后,同一区域改造完,她再去捕捉一幅新画面,或许还能遇到当时照片里的老街坊。
  “你这见天拿着相机拍胡同,老在这边转悠,还能拍出新东西吗?”这个问题,吴强被老街坊们问了很多次,但在她看来,一样的灰砖青瓦下,同一处院门口,上次去拍到的也许是老北京大爷,这回遇见的就是新北京青年。
  8月的北京闷热难耐,不过,居住在东城区东四三条胡同的人们能享受到难得的清凉,胡同自西向东二十几棵古槐树连绵成天然的“纳凉棚”。午觉后,街坊四邻们树下长凳一坐,喝茶聊天扇着蒲扇。
9月20日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主题为《昔日朝阳门南小街》的吴强摄影作品展开展。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新京报记者跟着吴强在胡同里边走边聊,院墙上一只优哉游哉的猫吸引了她的镜头。“您这儿拍什么呢?”一位身材高大的膀爷朝吴强打招呼,“就您对面儿那院儿,九爷府,清朝的王爷府。不过现在不对外开放了,您想看可以去恭亲王府逛逛。”
  “您几位乘凉呐?这片儿胡同就咱三条古树多。”吴强放下手中的相机和膀爷打着招呼。
  膀爷乐了,“嘿,可不是吗,看来您不是游客。”
  “你看那个老人”,话音刚落,她三步并两步地跟上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老人弓着腰双手背后托着背上背着的一个小姑娘,一只手上还拿着蒲扇,时不时地摇动拍在小姑娘的背上。为了捕捉到一个完整蒲扇画面,吴强矫健地跨上路边一米多高的花池台儿,拍下这祖孙俩在树荫下远去的背影。“这是多好的祖孙情照片,尤其老人给孩子扇扇子。”
竹竿社区居委会门前照相的女士们拿到了珍贵的照片。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镜头记录城市变迁
  随着城市发展,胡同越来越少,马路越来越宽。胡同里原来停放的自行车少了,汽车越来越多。老街坊们有的搬进了新楼房,更多的年轻人搬到了胡同里,其中有不少外国人。
  吴强用相机记录着,快递车、送餐车、豪华跑车,在胡同里交织相会;饭店里的服务员,蓝眼睛的文艺青年,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成了胡同的新租客;环卫工人坐台阶上将就一口午饭,热恋中的小情侣在角落忘情拥吻。
  有时候被拍摄者看到镜头后并不友好,怒斥一声“别拍了”、“拍什么拍”,吴强不争,自然离开,或者在对方要求下删除照片,“本来就是想最自然地记录,不强求。”
  不过多数人见到她还是乐呵呵的,似乎也习惯了有人捕捉他们的生活,老街坊们有时候要求看看她相机里的照片,讨要一两张,或者是不好意思地说,“这张太丑,删了吧”。
  今年3月,吴强在东四八条遇见一个用自行车拉着厨具餐具、针头线脑儿边走边吆喝的小商贩,黄昏下,路边一位老人瞧着这些杂货目不转睛。吴强按下快门,自己也感叹“串胡同这么多年,这一景儿真的是好久没有见到了。”
  吴强经常整理图片库,看着记录下的北京胡同,惊喜之余满是自豪。胡同摄影需要时间,今天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照片,将来可能会成为时代的印记,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以前拍胡同是我的工作,现在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只要身体状态良好,我会一直坚持拍下去。”
⊙记者:张静姝 编辑:李劼 校对:刘军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叽歪大佬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叽歪大佬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叽歪大佬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叽歪大佬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叽歪大佬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叽歪大佬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50多分钟搞掂!记者体验北京“一站式”代办验车上牌 山东烟台铁姆肯公司火灾现场有人跳窗?烟台网警:不属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5 09:54,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