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878|回复: 15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官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5G基站部署需1.2至1.5万亿

 [复制链接]
  李毅中,男,汉族,1945年3月生,山西大同人,198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炼制系炼油工程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通江河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通江河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通江河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通江河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通江河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通江河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喝茶偶拍 石林即景05-07-04
16#
 要有信仰 发表于: 2019-12-18 11:26: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李毅中:5G全国覆盖还需要六七年时间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李毅中:5G全国覆盖还需要六七年时间
⊙记者:陆一夫 陈维城 编辑:赵泽 孙勇 校对:杨许丽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记者:陆一夫 陈维城)12月18日,新京报举办主题为“中国经济的定力与潜力”的“看2020财经峰会”,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围绕“工业科技的发展潜力”发表主旨演讲。
  李毅中表示,多年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有不少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他建议在产学研后面加一个“用”字,要在“用”字上狠下功夫。
  他还强调了基础研发的重要性,建议组织国家、行业、企业多层次科技攻关。李毅中透露,规划到2020年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要达到15家,2025年40家。

产学研用要在“用”上狠下功夫
  李毅中在演讲中提到,多年以来,我国实行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有不少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关键的零部件、元器件大量依赖进口,自给率只有1/3。
  李毅中指出,导致这种状况的一个原因是科技成果转化始终是薄弱环节。因此,他建议,产学研用相结合,要在“用”上狠下功夫,“研发的目的全在于用,只有‘用’了,才算真正进入了市场,创新成果要转化为产业行动。”
  他还认为,在产学研用相结合上,用户要自始至终参与研发、设计、制造和营销全过程,这样不仅带来市场信息,特别带来了用户的体验,还因为用户自始至终参加研发全过程,和研发单位就建立了感情,相信它,愿意用它的产品,就为首(台)套使用和产品推广创造了有力条件。这也与互联网背景下提出来的“跨界融合”“众创众包”“互联网+”或“互联网思维”是一致的。
  他还认为,在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的产业链中,设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设计不仅把科技成果落地、物化了,还饱含着设计者的创新、创意和创造,从研发数据变成工艺包,从方案设计到详细设计,从建造、制造到投入使用,实践着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今年国内将有18万个5G基站完成部署
  李毅中表示,近二十年来,我国的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创新和应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这是从2G到5G发展这么快最宝贵的经验。
  如今,5G已经成为各国竞相追逐的热点,但如何使这一最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呢?李毅中认为,首先是5G技术的产业化,要做两件事情:
  一是建5G网络,大概要建600万个5G基站,花1.2万亿~1.5万亿,用六七年时间。今年国内将有18万个5G基站完成部署,北京市内重点区域将全面覆盖5G网络,全国有40+个试点城市、城区覆盖,全国覆盖还需要六七年时间。
  二是5G终端,最典型的是5G手机,现在许多5G手机已经开始上市了,明年会更好、更便宜(5G终端)。提升信息产业服务能力是一个手段,更重要的目的是要抓好5G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用户,特别是工业和制造业跨界融合,可以开发出更多的应用场景,取得经验以后,在行业、在全国进行推广,进而提高整个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水平。

大规模集成电路步履艰辛,还要再加力
  在基础研发方面,李毅中表示,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基础研发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性,提出要加大对基础研发的投入。我国研发投入去年占GDP的2.19%,绝对量是2万亿人民币,仅次于美国。但用在基础科研的投入只有5.5%,发达国家是15%~20%,基础研发投入太少。
  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卡脖子”,让我们经受“锁喉之痛”,为了显凸加强基础研发,工信部提出一个口号“振芯筑魂”。
  他提到,我国从2006-2020年第一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共16项,后来又加了1项航海发动机。这17项是举全国之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02项大规模集成电路步履艰辛。在集成电路四个环节中,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制造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我们还要再加力。我们在国家层面设立了集成电路基金2000亿元。
  据了解,现在国家正在制定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下一轮重大科技专项正在制定。如人工智能、量子通讯。

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攻关薄弱,必须加强
  李毅中表示,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攻关薄弱,必须加强。现在国家和相关部委已经关注到这一薄弱环节。据悉,现在全国已经成立了11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还有2个正在组建,如集成电路、信息光电子、智能传感器、印刷及柔性显示,这就是电信制造行业的共性技术,靠企业抓不行。
  规划到2020年全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要达到15家,2025年40家。如果有40家,基本覆盖了一些重点行业的共性技术攻关,这是很大的举措。
  李毅中指出,大中型企业应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自己的研发中心,现在中小企业应该依托社会公共服务平台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他以华为为例说道,华为发展5G有底气,因为掌握了5G专利世界总数的1/4。我们国家掌握了30.3%,其中主要是华为。华为长期重视科技基础研发,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前四年是9.8%,去年是14.5%,这个比例与国际同行的美国思科、微软在同一水平线上,而且它的绝对量在世界排行第五位,每年120亿美元。华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清魂二畔 发表于: 2019-11-23 15:08:00|只看该作者

从跟随前进到强势发展──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谈河北工业设计

源自:河北省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从跟随前进到强势发展──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谈河北工业设计
⊙记者:李代姣

  “河北省工业设计近几年后来居上,从跟随前进逐步进入自我强势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成果。”在11月21日举办的“设计力赋能未来之城”主旨演讲活动中,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谈到河北工业设计近年来的发展,发出由衷赞叹。
  李毅中在介绍发展工业设计的必要性时说,提高工业增长值不能主要依靠量的扩张,而要靠产品的质量、品种、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而工业设计因其投入少、周期短、回报高、风险小的优势,是制造业价值链中最具有增值潜力的有效和便捷的环节,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
  李毅中表示,目前,河北已建立了较完善的政策体系,提出工业设计五年专项规划,采取系列支持工业设计的政策措施,建立专项基金,支持创新成果转化,各地市都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并认真落实。同时,以工业设计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为龙头,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全省有石家庄、秦皇岛、雄安三个重点集聚区,各市都建立了具有特色的工业设计创新中心,聚集国内外人才,形成工业设计推动力。
  “河北工业设计周和工业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取得良好成效,优选了100家制造企业和100项设计产品,树立了典范。创新中心与制造企业精准对接合作,‘设计+制造’已经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在发展工业设计方面,河北已经探索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推广。”李毅中说。
14#
 天涯蓝天 发表于: 2018-8-13 01:06:00|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举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天涯蓝天 发表于: 2018-8-13 00:26:00|只看该作者

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怎么样抓好数字经济?

李毅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

  8月11日消息,8月10-12日,世界科技创新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包括Kip Thorne、Thomas J.Sargent、Michael Levitt、朱棣文在内的20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曹春晓、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陈刚等诸多中外顶级学者专家应邀出席,共同打造史无前例的中国最高级别智慧盛宴,探讨全球科技创新成果、描绘未来中国科技创新蓝图。
  通过前两天的论坛我们分别聆听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国内权威专家、知名企业家他们对科技与创新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在世界大变局当中我们应该如何来接受挑战,如何来迎接机遇。

以下是演讲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企业家、各位朋友,首先祝贺《财经》杂志主办的世界科技创新论坛成功举办!论坛要我做个发言。论坛的内容很广泛,智慧、未来,有各路顶尖的专家发表真知灼见。我想就数字经济、数字工业,准备了两个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讲得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第一个问题,是数字经济怎么来规划、指导,及其统筹推进,讲讲我们国家的现状。第二个问题,重点说说存在什么问题,找找差距。

一:发展数字经济要加强规划指导,积极统筹推进
  数字经济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生的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它是我们新时代、新经济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格局下,我国的数字经济这几年蓬勃发展,推动着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首先我们学习领会一下总书记对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指示。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阐述了发展数字经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他指出,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扩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他号令我们必须敏锐地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推动信息化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支持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他还告诉我们,要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的建设,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的转变,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我引了这么几句话,学习总书记的指示,我体会到有四点认识:
  第一个体会,就是数字经济它是一个全球的发展趋势,更是我们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一个国家的战略。所以必须抓住这个机遇,要长远谋划、统筹推进。
  第二个体会,就是说怎么样抓好数字经济,这个路径是什么,就是要抓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这两个技术融合以后,它就会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有的是属于生产力范畴的,有的是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
  第三个机会,关键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这个必须打破,要自主创新矢志不渝的科技攻关,实现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尤其最近大家体会更深刻。
  第四,我们搞数字经济目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就是促进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更高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这应该是发展数字经济最主要的目标,所以学习引领总书记的指示我有这么四点指示。
  这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有很多,有积极推进“互联网+”、促进大数据发展、《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等等。
  我还要说一下“中国制造2025”,特朗普对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百般的挑剔,我们还是要讲“中国制造2025”它的主线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它的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通过智能制造这个关键点来推进建设制造强国。
  那么,以上这些决策部署是从国家层面,对我们发展数字经济、数字工业提供了顶层设计,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实现的路径。至于各地、各行业在国家的顶层设计的基础之上,发展数字经济、数字工业,这几年确实取得了成绩,积累了经验。我们调研,各个地方政府普遍重视发展数字经济,一个抓了统筹规划,一个抓了外部环境的建设,创造好的条件。
  从实际出发,每个省的情况不一样,方式方法也不一样,但是都在强力推进。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渗透融合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我们把由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经济增长的那一部分,我们叫做数字经济、增长的那一块叫做数字经济。
  因此提出一个概念,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我觉得这个比较科学。我们经济增长中多少是数字经济起的作用呢?提出这个贡献率的概念比较科学。这几年大幅度提升,并且使更多的领域、更多的行业,它信息化的程度在逐步的提高,取得了成效。首先是在商贸、物流、金融、社会管理等服务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与工业制造业深度融合,我认为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撑。难度更大,因为它的行业太多、专业性太强。但是这几年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总结了三个方面的成效,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1、信息产业为数字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装备的保障。这几年我们搞宽带中国,加强网络建设,有一组数据,到今年的上半年,宽带是什么概念呢?20兆已经普及了,93%的普及率。50兆以上80.5%,这是比较高水平的宽带。其中100兆以上的占了53.3%,这个数字前几年是不敢设想的,没想到这么快。光纤入户率达到86.7%,这是固定宽带。我们看看移动宽带已经现在普及率达到了86.3%,网络提出降费,大家很关心,总理也很重视。大概今年上半年移动流量的平均资费比去年年底下降了46.2%,我在工信部我了解这块,但是网友还是不太满意,觉得我没降反而增加了,因为你的流量用大了,你一上网就忘了时间了,你的总量大了。单位流量的资费确实下降46.2%。发展智能终端,智能终端最典型的是智能手机,现在我们手里拿的基本都是智能手机,这是前几年想不到的那种快。建设数据库、计算中心等基础设施,推进超级计算机,天河、神威,特别是北斗导航,这个大家体会很深,非常的方便。这些成绩是我们的信息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设备保障,信息产业包括哪些行业呢?一个是电信设备制造业,不是所有的电子制造业,是电信设备的制造业、通讯业、软件业和互联网产业,这四块加起来,去年的增加值7万亿,全国的GDP是82.7万亿,其中7万亿是信息产业,占了8%。这个比例不低。
  2。是我们企业发挥了发展数字经济的主体作用,我们的制造业企业以智能化为中心,各具行业特点搞技术改造、搞升级,比如生活资料的制造企业它和市场关联很密切,所以用大数据市场细分,开发产品,创造品牌。典型的像红领、海尔,另一类企业是生产资料的制造企业,他们已经有比较好的技术装备,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丰富数据的采集、分析、应用,由自动化3.0,或者正在向4.0智能化迈进。那么只有智能化才能实现精准制造。
  我们说互联网企业,刚才说了一开始在商贸领域、服务领域、金融领域,社会管理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积累了经验。我注意到这几年他们转而去关注工业制造业的跨界融合,我到阿里云去调研,他们告诉我他们在2016年7月出台了一个BT工业系统,依靠算法和网络的优势与企业结合,反过来去指导企业通过数据的分析、计算,提出改进意见,手里已经有十几个案例,都很成功。如今众包、众创的研发设计,众投、众筹的智慧运用,网络化的制造,个性化的规模制定,以及服务型的制造,这五个方面可以说在我们的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已经普及了。大家都在采用,这是第二个成绩。
  3、成绩我列了一个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标志性指标大幅度提升。比如“中国制造2025”,有三个两化融合的重要指标,哪三个的呢?第一个是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率,就是说我们研发设计用数字化工具的普及率,在2013年是52%,今年上半年是67.4%,提高的比例不低。第二个指标,同期关键工序的数控率,由27%提高到47.8%,还有一个就是宽带普及率,刚才我说了他们已经是超过了原定2020年的指标,其中像过往从37%提到80.5%,而且它的质量高,是50兆以上的,移动宽带从32%提到86%,已经超过了2020年的目标。还有一个指标是“制造业万名工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的数量”,简称机器人强度,在2013年一万名工人有23台机器人,现在50台,接近了世界平均水平。还有一个指标,全国每万人口,基数是14亿人,每万人口拥有的发明专利数,在2013年是4.02件,去年是9.8件,翻了一倍多。而发明专利60%是我们的企业,是在我们企业里,所以这几个指标可以说明这几年工业制造业的数字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当然我们更多的要看到问题,第二个说说问题,我们怎么样研究和破解。
  第一个问题,是大数据产业的支撑能力不够,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刚才列举了我们信息产业取得的成效。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产业结构处于中低端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两个“没有根本改变”,我说得还比较客气。尤其是近来,我不展开了,大家越来越感到我们确实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差距。讲成绩是正能量,找差距、找问题,去克服、去解决,也是正能量,这个不能说找差距、找问题就怎么样了,我觉得业内人士更要看到我们的问题。比如,我们在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数据处理分析,可视化呈现等各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就举一个数字,高端专用芯片95%靠进口,掌握在人家手里。所以要加快大规模集成电路、5G、智能传感和控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公关,进一步提升发展数字经济的技术支撑,海量数据蕴藏着规律和逻辑,关键是你要把它挖掘出来,要整理、分析、应用,这样数据资源才能变成财富。因此,只有和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结合应用,并且运用相应的智能终端,大数据才能成为有用的工具。这是第一个差距。
  第二个问题,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不足,应用的深度不够,需要引导和支持。不少工业企业对使用数字技术提高本行业、本企业的效率,促进转型的了解还不够,我们讲了成绩,还要讲问题。加上一些名词概念层出不穷,也不够准确,弄得一些企业摸不着头脑,带来很多的困惑。一些工业企业对大数据技术掌握的不深,数据挖掘加工不够,应用的路径还不清楚,所以在那里观望,止步不前。而且大数据企业他们对工业领域的需求理解不深,这也不能责怪,隔行如隔山。因此缺乏面向行业的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所以建议要加强对数字化转型典型的交流推广,有很多典型,你要推广他的经验,引导我们的工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开发应用方案。大数据对工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能不能发挥?关键取决于是不是大数据和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问题相结合,不结合它起不了作用,只有结合才能够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当然行业不同,重点难点也不同,因为工业行业,大行业41个,中行业191个,小企业525个,每个行业不一样,所以一定要一个一个行业的认真剖析。
  第三个问题,需要处理好提高效率和保障就业的关系,企业普遍采用的智能控制,采用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所以机器换脑、机器换人,显著的提高了劳动生产力,这个太明显,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就业发现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大数据的专业人才缺乏,尤其缺少复合型人才,刚才我说的既有大数据的理论知识,又懂得工业规律,这样的复合人才太少了。也需要兼具行业知识和数字的新型产业工人,对我们工人的要求也不一样了。另外一方面也会减少用工岗位,带来下岗失业的问题。4月份我接待了一个法国数字工业的代表团,他介绍了一个数字,法国就业指导委员会测算,法国到2025年因为数字化会减少300万个工作岗位,大概占法国就业岗位的10%,他说了他们测算了中国将要减少多少?这个数字我不敢说,如果算的话,这个数字太大了。所以要做好复合人才培养和再就业培训,鼓励企业和高校合作培养复合人才,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再学习,尤其对下岗工人的再培训,让他们再就业。我们也有好的典型,比如我去调研浙江省,这几年通过机器换人,减了200万个工人。但是通过社会消化吸收,保持了稳定。这个200万我算了一下,大概是二三产就业人员的6%,这个数字还是真实的。再比如到贵阳高新区,这几年发展高新区一个是数字经济本身的岗位,一个是为数字经济服务的岗位,加起来增加了4.2万人的就业岗位,所以他们的经验值得总结。
  最后一个问题是安全的问题,比如个别大数据服务商,私自采用和使用企业或者个人数据,没有经过授权,这个曝光不少。所以企业和个人的数据安全得不到保障,还有一些企业担心数据丢失,所以不愿意把数字交给阿里巴巴,所以也限制了数字的使用效果。还有我国工业控制系统,现在大量的计算机,互联网,这样由于管理不善或者是黑客供给,牵一发而动全身,弄不好计算机失灵,这个影响太大了。
  另外,数据的高度集中,我们关起门来讲话,数据高度集中这也带来了风险丢失,会造成国家安全,所以数字安全的问题怎么办呢?要开发应用防护技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第一,是明确主体责权,你这个数字的采集应用范围和方式要界定在一定范围内,不能随意的去使用。
  第二,是要研究我们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在新情况下怎么来保障,要研究防护技术,查找漏洞。工信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告诉我,他们打算用三年的时间打造一个互联网平台,让十几万个工业骨干企业都能够上网,能够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然后能够补漏治理。
  第三,是要健全网络安全的法规,制定细则方法和司法解释,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戒。
  耽误大家时间了。谢谢大家!
12#
 去哪里 发表于: 2017-9-29 02:56:00|只看该作者

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轨道交通同样面临个性化要求

源自:每日经济新闻
  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轨道交通装备同样面临个性化要求
⊙记者:翟敏 每经编辑:文多

  在9月28日举行的2017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峰会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我国轨道交通是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的典范,已成为国家新名片。同时,按照国家铁路网中长期规划,轨道交通将会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在李毅中看来,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战略,如今轨道交通已成为国家新名片,而且内需也在带动着产业在国内的高速发展。李毅中认为,随着需求不断拉动,“十三五”期间我国轨道交通将会迎来新一轮发展。
  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上,由于大、中、小城市的需求不一样,对轨道交通装备也提出多样化、个性化要求。李毅中表示,除了高铁动车组外,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单轨、磁悬浮、城市快轨等方面也均面临旺盛需求。加上检修、运维服务等,轨道交通市场存在巨大空间。
  但与此同时,李毅中也指出了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短板和差距。关键零部件、元器件,比如轴承、专用齿轮尚依赖进口。他指出,在信号系统、智能控制、转向调技术、悬浮技术等方面仍需努力,进一步提高装备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中有一定的占有率。
  “成都市是一个典范。”在峰会上,李毅中还盛赞了举办地。他表示,《成都制造2025规划》把轨道交通产业列为五大突出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而位于新都区颇具特色的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正在形成之中。“希望成都市扬长避短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促进工业的健康发展。”李毅中表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1#
 去哪里 发表于: 2017-3-9 09:26:00|只看该作者

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东南沿海不能再建火电厂

源自:每日经济新闻
  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煤电去产能释放积极信号东南沿海不能再建火电厂

  每经记者独家专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

  每经记者 李彪 全国两会现场
  每经编辑:姚茂敦
  去产能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
  2016年,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去产能,全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17年,在继续削减钢铁、煤炭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煤电产能的削减目标,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
  如何淘汰煤电产能?如何在去产能过程中保障用电安全?同时,去年在钢铁去产能过程中爆出的“地条钢”问题,又该如何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对此,《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独家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

火电行业布局、结构均存问题
  NBD:在钢铁、煤炭的去产能基础上,今年将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了煤电产能上,对此,您怎么看待这一变化呢?
  李毅中:在去产能方面,我们国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甚至严重过剩,是比较普遍的问题。过去国务院的文件里面就点了几个行业,其中包括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造船业、新能源的设备制造,风电、光伏、电池等。
  去年抓钢铁、煤炭两个重点行业的产能过剩,但是,并不是没有提到的行业就没有产能过剩的问题,关键是抓住重点,抓住对国民经济影响大的行业,其他的行业更多是要依靠市场机制优胜劣汰,靠行业自律,大家常说的电视行业,从显像管电视到液晶电视,竞争很残酷,政府并没有过多地去干预,而是靠市场淘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说了电力行业,实际上过去其产能过剩问题也存在,十几年前就一直在做关闭小火电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发展火电方面,在经济上行的时候矛盾不是太突出,甚至因为缺电的问题,电力项目上了不少。现在经济下行,电力过剩的状况显得比较明显,最典型的就是开工小时数,火电机组一年正常开工5000小时,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时候可能时间更长,都是满负荷或者是超负荷运行,后来降到了4500小时,现在4000小时都不到。这说明火电行业是明显产能过剩,不仅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进一步造成了环境污染。
  NBD: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这个规模如何呢?
  李毅中: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煤电产能,而且有具体的数据:5000万千瓦以上,包括已建的、在建的、拟建的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的数据说小也不小,说大也不大,因为我国整个火电装机容量接近10亿千瓦,5000万千瓦大概占到5%,但是,这是一个很积极的信号。
  当前的火电行业,除了总量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外,布局、结构也存在问题,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包括长三角、珠三角,未来不能再建火电厂,现在的火电厂该关的要关,该停的要停。这些地区的电力供应保障的话,可以从西部、从产煤大省调电,也可以从中西部调清洁能源发电,还有西南地区的水电,然后通过超高压输送,把电力送到东部发达地区,这样改变原来北煤南运的状况,运煤变成空中送电,实现全国范围的合理布局,也可以减少中西部的弃风、弃水、弃光的现象。
  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布局上,把削减火电产能过剩提到议程上,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是非常及时的。

钢铁去产能先取缔“地条钢”
  NBD:去年在削减钢铁产能方面,因为市场价格上涨,出现了“地条钢”的问题,应该如何看待价格对去产能工作的影响呢?
  李毅中:市场价格的变化,会给去产能带来一定的不利效应,去年钢铁价格回升,这里面有去产能带来的效果,也有投资拉动带来的效果,市场是经常变化的,不能因为市场的变化,而动摇了我们去产能的决心。
  2016年钢铁价格的回升是一种恢复性的,钢铁价格指数100左右,是1994年4月份的价格,已经相隔了22年,在2015年底,钢铁价格指数是56,大约只有22年前的一半,是很不正常的。经过去年各方面的努力和各种因素影响,钢铁的价格指数回升了,钢铁行业虽然扭亏,但是主营业务收入的利润率很低,所以不要因为市场的变化动摇去产能的决心,根本上产能是严重过剩的。
  去产能重点是落后产能,去年在钢铁去产能的时候发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地条钢,后来查全国的“地条钢”规模有1亿吨左右,今年钢铁去产能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把“地条钢”取缔。
  NBD:在去产能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就业、税收等问题,可能会影响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应该如何看待和破解这一问题呢?
  李毅中:在去产能的过程中,这些问题都需要妥善处理,包括下岗职工安排、资产的处置、银行账务的处置以及影响当地的经济、财政收入等,但是,这都是应该付出的代价。而且从根本上讲,依靠落后产能、严重污染、浪费资源获得的GDP,也是不能容忍的,更是不能持续的。
  同时,要从根本上、长远地来看问题,不能受市场因素的干扰,市场肯定是波动的,可以根据市场来确定产量,但是,产能落后的、非法的、不符合节能环保、质量安全,肯定要退出市场,至于“僵死企业”,更应该作为市场出清的重点。
  在火电去产能方面,像钢铁、煤炭去产能一样,需要政府来组织,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会有具体的方案。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火电产能,而且有具体的数据:5000万千瓦以上。5000万千瓦的数据说小也不小,说大也不大,但这是一个很积极的信号。

▲ 从根本上讲,依靠落后产能、严重污染、浪费资源获得的GDP,也是不能容忍的,更是不能持续的。
10#
 牛涨 发表于: 2017-3-8 07:56:00|只看该作者

李毅中:国际油价有望稳定至50或60美元左右

源自:中国证券网
  (记者:刘夏村)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美国能源回归战略,对于国内油气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好的机会。他表示,国际油价大致分为三类,成本最低的是沙特等国家,其次是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家,中国和美国属于第三类,成本大致是50美元左右。美国油气开发回归本土,国际油价以后有望稳定至50或60美元左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忘伤 发表于: 2016-10-14 14:56:00|只看该作者

李毅中谈数控化:软件是我们的 硬件基本是国外的

源自:新浪财经其他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  “2016浙商·财经国际论坛”于10月14日在杭州举行。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毅中:大家知道当今国际经济结构正在深度调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振兴制造业作为重点之一,习总书记最近强调要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 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发展智能制造,加快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我结合这几年的实践,围绕我国智能制造实现路径谈两个问题。一是说说中国智造2025年 和互联网+怎么结合,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怎么推进智能制造。
  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中期实现工业化,比我们早了七八十年,我们是在 2020年才基本实现工业化,从国情出发,分析一下我们和德国、美国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德国工业4.0提出工业智能化这个新概念,德国的优势是高度 发达的制造业,因此它更重视实体经济,更重视生产性的智能化,这是德国的特点。工业4.0简单的说就是通过物联网把制造业的物理单元联结在一起,同时进一 步和传感器、通讯设施、控制系统组合起来,这样制造业物理单元的机器就智能化了,从而将人、机器、物料、法规和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构建智能工厂,这是德国工业4.0的内涵。通过互联网把上下游的产业和相关的利益方联系起来,形成完善的信息网络供应链和销售网,也催生了很多新的业态,众包、协同等等。德国的优势和特点在于更重视实体经济,重视生产线智能化。
  美国有技术、资源、金融和网络的优势,但是它的弱项是忽视了实体经济,因此提出要再 工业化,但这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它更重视工业互联网,通过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各种社会资源的潜能,实现共享经济,在国际它有科技的优势,网络的优势,他在千里之外,万里之外,可以知道工厂的运行状况,进而控制国际制造业的制高点。我理解这两个发达国家有它们的特点。
  它们两个国家很整齐,向4.0在迈进,我们在精心谋划4.0的同时,还要着力打造3.0,甚至不得不去补2.0的欠账,这是我们的国情,可以不客气的讲,中国现在有全世界最先进的行业,也有最落后的行业,所以才要淘汰落后,要去产能,这是我们的国情。
  同时我们也有优势,一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工业化、城镇化还没有完成,有巨大的需求。劳动者的素质比较高,另外特别还有雄厚的资金积累,无论外币还是本 币,这些是其他国家不具备的,甚至是发达国家不具备的。中国制造2025兼收德国和美国的之长,提出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提出改革的谋划。中国制造 2025概括将就是三句话,主线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而互联网+是重要的实现路径。
  要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注 重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今天科勒总统在,回忆一下中德双方最近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合作有良好的开局,在汽车、光伏、工程机械、电力设备、轨道交通,节能环保领域已经开始了合作,还在辽宁的沈阳,广东的揭阳已经建了一些园区,企业的合作已经有示范项目。浙江省前不久组织了50多家上市公司到德国去交流对接智能制造,下一步中德双方从企业层面行业层面要推到更高层次的合作,共同研讨智能制造工业4.0的参考模型和标准体系。
  再看看互联网+的内涵 是什么,一般来讲互联网+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用新型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去改造优化提升现有的产业,一个是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思维去创造新的业态,新的模式。这里要注意完成这两个任务显然是两个手段,一个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一个是互联网平台,人们往往只说互联网,这是不够全面的,不要忘记还有新一代的新型 技术,新一代新型技术和互联网有密切的联系,它不完全等同,新一代新型技术除了互联网之外,更多是指新一代无线通讯,4G,5G,高端电子制造,智能控 制,云计算,大数据等等,而且不断发展,比如量子通讯,把这些新技术切入到应用到集成到相关的行业各个环节,推进智能化和数字化,而且显著的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它的附加值。
  如今互联网已经实现了广覆盖,渗透到了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在服务领域先行一步,取得明显成效。比如电子商务、物 流、互联网金融等等。在实现工业化的历史阶段中,互联网+制造业应该说具有更重要的位置,因为我们还没有工业化,我们2020年才基本工业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三五”规划中都强调要深入推进中国智造+互联网,多年以来,工业行业企业推进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这两个IT的一些结合。这两个技术运行结合取得明显成效,我们怎么来推进中国智造+互联网:一方面把这两个IT技术密切深度融合,另外一方面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工业的跨界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难度更大,任务更重,我不是对别的行业有什么偏见,实事求是讲,工业、制造业门类很多,技术更复杂,所以执行起来难度更大,具体包含了几个实质性的内容,发展协同创新和研发设计,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的水平,开展网络式社会化的协同制造,推进个性化的规模定制,实现制造业向服务型转化,具体讲有五个内容。
  下面再说一说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行动,要着力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服务化,刚才我说五个方面的内容,时间关系只说一说智能化和服务化。科学发展制造业智能化,怎么去切入,把它怎么具体化,怎么去操作,有五个切入点:
  1、数字化的研发设计,进一步推行仿真模拟、三维描述,高速运算,大数据等信息工具,我国的研发设计这个行业使用数字化工具比例占了52%,也不算低,到2025年要提到84%,这是一个切入点,研发设计。
  2、电子信息技术切入到产品里面去,提高了质量功能和附加值,创新品种,创优品牌,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材料。现在这三个自给力,关键的元器件,关键的零部件和关键的材料,自给力只有20%,80%需要进口,举个例子比如说芯片,基础芯片,甚至是更多,甚至是全部要依赖外国,所以这个问题很严重,就要提高我们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和关键新材料的自给力,到2025年提到70%。
  3、制造设备的数控化,高打数控机床,机器人,机器打印,精准制造,关键工具的数控率目前27%,到2025年提到64%,我到许多制造工厂去看过,数控化开展的不错,但是仔细一看,软件是我们的,硬件基本上是德国的,是意大利的,是瑞典的,所以这方面的差距很大。
  4、制造过程的智能控制,制造业生产线要进一步,现在属于是自动化,要提到智能化要上一个档次,就自动化来说目前我们全国统计生产性的自动化54%,一半,不仅要提高它的比例,要提高它的档次提高智能化,这样才能够本质安全,柔性制造。
  5、企业内部建一套新的制造服务流程,你原来那些规程,标准、设计、作业,制造安全、能耗物耗环保那些制度已经过时,不适合智能工厂不适合智能空间,要重新制定,这样我们制造工厂才能变成智能工厂。
  这五个切入点制造业服务化,打造社会化、网络化供应链的销售网,如何进行制造业的规划?
  第一、树立用户至上,用户全过程参与研发设计制造营销,这也是德国4.0的理念,要实现个性化定制,众包众创,众筹,新的商业模式,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第二、运用工业互联网发展远程故障诊断,在线维护等产品的售后服务和增值服务,产品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直到报废回收。
  第三、发展现代物流,智能仓储电子商务降低流动成本,扩大市场占有。我们的流动成本和GDP的比16.5%,国际水平是8%,我们是人家的两倍,所以物流怎么降成本,通过制造业的服务化。
  第四、提供科研咨询,工业设计,信息软件、节能环保跟社会服务,为用户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只要从四个方面推进制造业服务化。
  二、要完成供给侧结构性任务,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和供给侧结构性改变有什么关系。工业是改革的主战场,十三五要打几个攻坚战,推进智能制造融合在攻 坚任务之中,首先说一说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修复、增添功能,让传统产业更多迈向先进制造,规模以上的企业经过60多年的积累,总资产超过一百万亿人民 币,这个量很大,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长期积淀结构性矛盾,加上经济下行的压力,困难加重,动力减弱,怎么办?要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技术改造是内涵为主的发展方式,国际国内都有成熟的经验,概括的讲五个特点:技术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
  据工信部统 计的2009到2015年技术改造大数据,有两个指标:一个叫增量资本产出率,就是你当年增长一元的GDP需要几元的增量资本,技术改造经过七年大数据的 计算是2.4倍,而全部的固定资产投资6.5倍,你说哪个效率高,肯定技术改造效率高。再一个指标销售利润率,这个比较简单,技术改造项目销售利润率 10%,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的利润率5.56%,今年上半年不过5.6%,差了一倍,所以加快技术改造需要企业、政府、社会共同努力,企业 有经验,但是没有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技术改造新水准,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空间,用信息化重塑业务流程和组织构架,创建创新生产营销的新机制新模式,推进传统产业逐步的迈向先进制造。
  上个世纪中期工业化前后,发达国家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例少则50%,多则69%,谁是69%,美 国,而我们是41%,有差距,各省市都很重视,情况各异,最低的只有13%,最多65%,浙江属于比较高,沿海几个省技术改造占工业投资比例都是60%到 65%,到宁波调研是70%,因此沿海各个省工业下行压力下经济比较稳定,看了1到8月份的数据,全国的工业增加值增幅是6%,而我们江苏、山东、广东、河南、浙江,这五个省的工业增加值占了全国的一半,它们增加值的增速都在7%和7%以上,浙江工业增长值是在6.9接近7%,在全国排行第五。
  二是积极培育、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促进新旧动能的转换和接替。这几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幅始终比工业的增加值增幅快五个百分点,1 到8月份依然这个规律,高技术产业投资的增幅始终比工业投资增幅高10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目前在整个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太低,去年是11.8%,今年1到 8月份是12.2%,增加了一点,所以新动能的增长不足以弥补旧功能的衰减,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很多,智能制造是共同的基点,首先必须着重掌握需要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的技术,不客气讲,我们需要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大约只掌握了一半,那一半我们不掌握,不掌握的这一半花钱买不来,就是德国的好朋友也不一定卖给你,你靠市场也换不来,只有我们自主创新,好在国家十七项重大科技专项“十三五”都要取得突破。
  第二、合理规划,各地不要什么都搞,要差别化发展。
  第三要依托现有的工业体系,不要另起炉灶,现有的工业体系提供装备、人才。我很赞赏阿里巴巴,他和上汽合作生产无人驾驶汽车,很快各有优势,如果大家都去搞也可以,也不反对,但恐怕就没有这么高的效率,没有这么高的水平,要走很多弯路。
  第四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服务和支撑。各地的情况不同,发展新兴产业状况也是差异化。刚才我讲全国高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现在是12.2%,每个 省不一样,最少的5%,最多那个省市一级是45%,上海。单个市最高的市是深圳市65%,差异这么大。总的来说沿海发达地区比较高,而且要成为全国或者区域制造智能制造的中心,前不久我看报道宁波发表了它要建成全国区域性智能制造中心,各个省去十三五都从本地实情出发,都把智能制造作为重点,这样形成以新 兴产业为主导,以先进指皁为基础,打造我们新的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就是刚才赵书记讲的第一信,新产业。
  落实供给侧攻坚任务五大任务,注 重做好补短板这个加法。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某种意义上讲全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产本主要是做减法,补短板主要做好加法因此更具有特殊意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行业地区和不同的领域差别都很大,所以行业和企业都要和国际同行对标达标。我们搞了很多年,要找准全流程的瓶颈和短板,通过创新改造消 除瓶颈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企业行业的经济指标。
  这里重点说说质量,美国、德国、日本实施质量兴国,改变制造业形象,在工业2.0阶段基 本就解决,就连韩国也是在上个世纪末度过这一关,这样说不是说没有问题,你德国大众、日本丰田,韩国的三星不也出问题了,不是说没有问题,但是他们这一关已经过了,而我们面对的问题产品,假冒伪劣,山寨版,知识产权缺乏保护等突出问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平等品牌差距盛大,更好补好补短。这就要采用新技术、新标准,新材料,新设备,说到底智能制造是质量升级物质技术基础,只有智能化数字化才能够精准制造,极致制造,你的产品品质质量才能提高,无论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都要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现在国务院号召开展双品行动,主要指消费品,消费品要不断的开发个性化,多样化,优质绿色健康时尚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日益增长和提高的需求和期望。这也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之一。
  谢谢!
8#
 忘伤 发表于: 2016-9-24 13:56:00|只看该作者

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工业投资不能过低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

  9月24日消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华通讯社指导,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工信部国际技术合作中心、华制智能主办,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16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全球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年会以“智能制造体系构建和实施路径”为主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中国制造2025要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推进实现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要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推进实现智能制造。有效投资能拉动内需,提升供给,为智能制造提供投资保障。
  以下为实录:
  李毅中: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各位德国朋友。新华社举办这次论坛主题选的非常务实,智能制造体系构建和实施的路径。习总书记在4月份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有这么一段话。要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入融合这篇大文章,发展智能制造,加快从工业大国向强国的迈进。我学习领会总书记的指示,结合近年来的实践,我就探索智能制造实施路径谈几点体会,准备了三个问题。一个问题说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第二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智能制造的关系。最后是投入实现制造的有效路径。先说第一个问题。
  中国制造2025要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推进实现智能制造。大家知道德国和美国在金融危机以后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各具特色,结合我们国家的国情,我们要并蓄兼收,实现中国制造2025。大多数发达国家在上世纪的中叶实现了工业化。要从我们的国情出发,分析研究我们和德国、美国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什么不同。首先德国工业4.0首先提出了工业智能化的概念。我理解德国的朋友们,他们更重视实体经济的提升,更加重视生产智能化。从前面讲不仅通过互联网把制造业的物理单元联系在一起。进一步组合起来。使物理单元聚合了智能。从而在企业内部把人和机器和物料,和法规以及生产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了智能工厂。从企业外部看,互联网把上下游的行业以及用户互联互通,形成了众包研发设计,协同网络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所以,我理解德国工业4.0特点更重视实体经济,更重视生产智能化。
  从美国来说,它有技术资源网络,更重视发展工业互联网。在国内可以充分发挥各类社会资源潜能,实现共产经济。在国际上美国发挥它的科技和网络的优势。进而控制国际制造业的制高点。所以我们学习德国、美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
  我们国家是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工业2.0、3.0、4.0并存,这和德国美国不同。他们比较齐整,向4.0迈进。我们是并存。不客气地讲,中国有全世界最先进的行业,但是也有最落后的行业。我们在精心谋划4.0的同时,也要补短板。
  中国制造2025家喻户晓。概括起来讲,主线是什么呢?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而互联网+是一个重要的行动路径。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互联网+这个行动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制造+互联网”在当今有什么重要的战略意义?一般地讲,互联网+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去改造提升优化被+的产业。第二个任务就是用互联网的理念思维创造新模式和形态。整合社会资源,策划行业发展的未来。需要注意的是完成这两个任务,显然用了两个手段。一个手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一个手段是互联网平台。这两者不完全等同,不完全是一回事。新一代信息技术除了互联网技术以外,更多是新一代无线工具,3G、4G、5G,高端电影制造,数字化制造控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不断创新。比如说量子通讯等等。这是新技术把它切入到应用到相关的行业的的各个环节。就会显著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业的效率。当今互联网已经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在实现工业化的历史阶段,互联网+制造业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今年政府的报告和十三五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中国制造加互联网。多年以来工业行业企业推进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两个IT的融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座的企业家都有深刻的体会。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怎么推进?一是进一步推进这两个IT技术深度融合。第二个要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工业的跨接融合。从某种程度上讲,互联网+制造业我认为难度更大,任务更重。比如说对其他行业有什么偏见,工业制造业它门类更多,技术更复杂一些。具体包含几个实际的内容。比如协同创新研发设计、数字化智能化的水平、开展网络社会协同制造,推行个性化规模定植,以及实现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等等。
  那么下面我们就说一说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要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和服务化。这个智能化是很广泛的概念。具体到智能制造有哪些切入点。我体会有五个切入点。
  第一是数字化研发设计,进一步推进仿真模拟、三维描述、高速运算、大数据信息工具,数字化使用率目前推进,我国在研发设计行业,大概是52%。到2025年要提高到84%。
  第二个切入点,把电子信息技术嵌入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功能和附加值,创新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材料自给率由20%提高到70%。
  第三个切入点是制造设备数控化,数控机床、机器人、3D打印等。目前关键工序数控率只有27%,而且到企业看,大部分设备还是德国的、意大利的等等。那么到2025年我们提高到64%,不仅是软件,更多是数控机床、机器人要普及。
  第四个切入点是制造过程智能控制。制造业生产线我们现在在自动化3.0的水平。统计一下平均54%的生产线实现了智能控制。
  第五个切入点企业内部建造新的流程。
  推荐制造业服务化,支撑智能制造,带动生产性服务业。
  第一、用户至上,实现个性化订制,众包众创众投。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第二、用工业互联网发展监测维护、售后服务,实现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服务。
  第三、发展现代物流、智能仓储、电子商务、降低成本、扩展市场。
  第四、提供科技咨询、工业设计、信息软件、节能环保等社会服务,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下面讲一讲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的大局中推进智能制造。推进智能制造融合在供给侧改革攻坚任务之中。首先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修复增添功能,迈向先进制造。我们国家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总资产已经超过100万亿人民币。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特别在压力下,传统产业更加困难。怎么办?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技术改造是内涵发展方式,还有技术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我介绍一下工信部统计的2009年到2015年的一个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的规矩。大体上中央财政提供1个亿技术改造资金,能拉动社会投资20亿。这20亿投产以后,可以新增产值30亿,新增利润3.1个亿,这是一组非常宝贵的大数据。根据这个数据测算一个概念,叫增量资本产出率,增加单位GDP,需要多少增量资本?我们算一下技术改造是2.4倍。但是近几年全国全部固定资产增量资本产出倍数是多少呢?要6.5倍。所以技术改造的效益是非常高的。
  再比如销售利润刚才的数据说明,技术改造的销售利润率10%,而全国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去年是5.57%,今年上半年是5.6%。那么加快技术改造需要企业政府共同努力。我们企业这方面有经验,但是有新的技术来提升技术改造的新水准,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用信息化重塑业务流程和组织构架、创新营销新机制。
  发达国家上世纪中期工业化前后,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例50%到69%,美国最高是69%,我们现在在工业化前后,大概只有41%。
  各地普遍重视技术改造,但是不同地区差别很大。技术改造的投入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我统计了31个省区市,最少是13%。多的60%以上。一般讲沿海发达省份投资比例比较高,中西部也有好的,比如四川是65%。上海市不仅过去重视技术改造,在十三五规划中安排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65%。
  到2020年,改造以后上海市的传统产业的增加值占上海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5%。非常值得称赞。
  说一说发展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促进新旧功能加快接续转换。这几年高技术产业增幅快5个百分点。投资增幅比工业投资增幅8到10个百分点。所以高技术产业发展很快。问题是高技术产业目前在整个工业增加值比例很低,只有12.1%。这就是说新动能的增长不足以弥补旧动能的衰减。所以要更加积极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产业的基点应该是智能制造。首先必须着重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协同攻关。我们现在发展战略产业,我们掌握的核心不客气讲,只有掌握了一半,另外一半花钱买不来。只能是自主创新。我们国家十七项重大科技专项十三五都取得了突破。第二要合理规划。不要什么都搞,要从环境、市场出发,尤其要差别化发展。第三要依托现有的工业企业,我们现在的工业体系,可以为新兴产业提供技术装备和人才市场。比如搞无人驾驶汽车,我很赞赏阿里巴巴和上汽的合作。第四要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服务的支撑,构建完善的供应链和销售网。各地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性很高,但是差异很大。目前高技术产业占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31个省市,最少是5%。我也不知道哪个省。多的到65%。总的看沿海发达地区比重比较高,上海是高技术产业占工业45%,江苏40.1%,山东37%,广东27.2%。单个的城市深圳市最高65%。
  我研究了各个省的十三五的规划,都从本地事情出发,把推进智能制造作为重点。以新兴产业的先导,形成产业的新体系,河北省也不是一个发达的省份,但是他抓住了京津冀发达的契机。在十三五要布局一大批工程项目,到2020年河北省的高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翻一倍,达到25%以上。
  落实供给侧改革攻坚五大任务,要注重做好补短板这个加法。三去一降一补,其中补短版主要是做加法,作为特殊。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突出。找准平均的短板,通过技术创新,补齐短板,提升企业行业的经济技术指标。这里美国、德国、日本实施质量兴国,在工业2.0到3.0的阶段解决了。韩国上个世纪末也渡过了这一关。
  而我们面对着问题产品、假冒伪劣,山寨版差距更大,更要补课补短。福布斯近期公布了2016年全球价值品牌百强企业中美国占了52家,遗憾我国没有一家。我们很惭愧。怎么样提高质量?要有新理念、新标准、新材料、新设备,智能制造是质量升级的物质技术基础。
  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
  有效投资能拉动内需,提升供给,为智能制造提供投资保障。
  我们不要误解,认为投资是需求,供给侧不需要投资,不是这个概念。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机、绿色制造、技术改造工程,完成这四项任务,都要有有效投资。我们总结是经验,在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多年以来,投资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各种原因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产能过剩,投资效率低下,产业失衡,债务过重等等。近几年中央深度重视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投资的增幅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25%到30%回落到9%。投资增幅8%、9%不算低,投资结构日趋合理。上半年全部投资理念二产占39.4%,其中工业是38.6%,三产占57.7%,投资占比与二产、三产相当。在细分一下,在工业投资中,双高行业投资不但不上升,还下降了,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是迅速增长。
  所以继续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调整结构、化解固疾。
  投资总量过大,投资率居高不下,去年全国投资是55.19万亿,GDP是67.8万元,占81.5%。投资率是投资形成的资本总额,与当年GDP的比值是全世界通用。我们在1981年33%,去年上升到45%以上。这么高的投资率,我和发改委的同志讨论,中国的国情可以支撑。无论发达国家看看工业化前后,当今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45%以上甚至更高的投资率太高了。第二个由此造成了财务风险加大,各种版本有不同的解释。高速建设,潜伏着财务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是不争的事实。
  第三投资效率越来越低。增量资产产出率由1979年到1996年的2.6倍猛升2015年的7.5倍,固定资产交付率由十五、十一五74%~79%降为55%。
  所以投资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
  近年来投资在调整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工业投资降幅过快,出现新的不平衡。今年上半年全国投资增长9%,到八月份低了一点,8.1%。我认为不低,这么一比投资增幅是GDP增幅的3.4倍。这样再过几年,我们的总投资高于GDP。但是工业投资增长少了一点,只有4.2,制造也只有3.3%。最新数据工业只有2.9%,制造业只有2.8%。分别远低于同期的工业增加值。
  我国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撑。工业稳则经济稳,尤其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国由大变强,克服经济的压力,实现稳增长,都需要稳定强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应该到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幅是21%。但是基础设施回收期长,现金流产生的弱,所以也不能过分超前。第二是民营资本投资意愿不强。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只增长2.8%,1到8月份只增长2.1%。民间投资占比由65.1%降为61.5%。这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工业、制造业更为典型,民间投资只增长2.9%、2.5%,工业总投资占比是79%和制造业占86%。这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要解决不想投、不能投、不敢投、不知道往哪里投的问题,最根本要打破垄断,进一步向民营资本开放,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接触民营企业家的担忧。
  各地情况分化,差异中存在一些问题。31个省市投资和GDP的比全国是81.5%,低于略高于70%的有上海、北京、广东、辽宁、浙江、黑龙江、江苏、天津、山东。他们的投资和他们的GDP的比从25.4%到75.2%,最少是上海25.4%。其中北京、辽宁、黑龙江经济陷入困境,这三个省市另当别论,其他省都是发达地区,这些发达地区是全国制造业中心,他们的十三五规划都写到成为全国区域的智能制造中心,要起到带动支撑辐射示范的作用。
  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我建议有一定的投资率,在总投资中,工业投资不能过低。
  另外一种情况是青海、甘肃、西藏、宁夏、新疆、安徽、山西、贵州、江西、陕西十个省他们的投资与GDP的比超过100%,最高130%。这些地区大多数属于欠发达地区,加大强度是可以理解,是顺理成章的。但投资超过GDP总要有极限。更何况这样会使地方财政雪上加霜。建议各地要深入调研分析投资现状,从实际出发,因地施策,投向传统产业改造,投向生产服务业。我们要更加重视实体经济,借鉴国际先进国家的经验,他们走过的历史。从我国工业化实现看,在2020年实现工业化前后,各地投资率可以有较大的差异。但工业投资占比应该和工业在当地的GDP五中的占比相当,不能太低。工业投资中,技术改造的投资不应低于50%。要注重实现智能制造必须得投资保障。要控制总量、合理增长、规避风险。真正发挥有效投资的重要作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3 00:00, Processed in 0.811201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