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77|回复: 7
#
跳转到指定楼层

[科学家湿地生态学家刘兴土逝世,共和国今年已痛别11位院士

 [复制链接]
  刘兴土(1936.9.10~2021.5.6),出生于马来西亚马六甲,籍贯福建省永春县,湿地生态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湿地环境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刘兴土于1959年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6年至1972年担任四平师范学院农学系系主任;197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工作;1986年至199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所长;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长期从事中国湿地生态与东北区域农业研究。
  2021年5月6日,刘兴土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享年85岁。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和硕贝勒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和硕贝勒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和硕贝勒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和硕贝勒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和硕贝勒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和硕贝勒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达近10年最大 外媒支招:高温时如何安全戴口罩
7#
 楼主|和硕贝勒 发表于: 2021-5-7 12:14:5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湿地生态学家刘兴土逝世,共和国今年已痛别11位院士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湿地生态学家刘兴土逝世,共和国今年已痛别11位院士

  今年以来,共和国已痛别11位两院院士。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方面获悉,湿地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5月6日在长春逝世,享年85岁。
  公开资料显示,刘兴土,1936年9月10日出生于马来西亚马六甲,男,汉族,福建省永春县人,湿地生态学专家,中共党员。他于1959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后又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进修。他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所长,后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湿地环境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兴土于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澎湃新闻注意到,今年以来,共和国已痛别11位两院院士:
  1月28日,中科院院士王绶琯因病辞世,享年98岁。王绶琯是中国天文学界的泰斗,我国射电天文的奠基人,曾任北京天文台台长。
  2月5日,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沈忠厚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沈忠厚是我国著名的油气井工程技术专家、水射流专家、教育家,油气井工程学科奠基人。
  2月7日,中科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程镕时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3月2日,中科院院士、数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周毓麟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周毓麟是我国核武器设计中数学研究工作早期的主要组织者和开拓者之一,为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月12日,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周又元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3月22日,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3月26日,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3月27日,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谢毓元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3月31日,工程院院士、经济学家及管理学家李京文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4月28日,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学家与空间技术专家闵桂荣在北京逝世。
  5月6日,工程院院士、湿地生态学家刘兴土在长春逝世,享年85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 青城山
 楼主|和硕贝勒 发表于: 2021-5-7 12:13:38|只看该作者

湿地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逝世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湿地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方面获悉,湿地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5月6日逝世,享年85岁。
  公开资料显示,刘兴土,1936年9月10日出生于马来西亚马六甲,男,汉族,福建省永春县人,湿地生态学专家,中共党员。他于1959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后又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进修。他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所长,后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湿地环境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兴土于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兴土长期从事中国湿地生态与东北区域农业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他参加和主持了国务院科教组下达的三江平原沼泽荒地考察。“六五”至“九五”期间,连续在东北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开展农业自然资源调查、沼泽湿地生态工程建设和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并在“九五”期间担任项目攻关专家组组长。90年代,他主持中国科学院特别支持项目“中国沼泽湿地调查与分类研究”;担任国家林业局主持的全国第一次湿地调查专家委员会主任,在技术培训、建立分类系统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兴土作为第一完成人和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与自然科学一、二等奖7项。主编《三江平原自然环境变化与生态保育》《中国主要湿地区湿地保护与生态工程建设》《东北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研究》等专著9部,参编《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专著15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60多篇。先后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全国地理科学成就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奖。
5# 华蓥山
 楼主|和硕贝勒 发表于: 2020-11-24 17:35:57|只看该作者

东师桃李 | 刘兴土院士──执着坚守中国湿地与东北区域农业研究

源自:东北师范大学
原文标题:东师桃李 | 刘兴土院士──执着坚守中国湿地与东北区域农业研究

  编者按:春秋易序、薪火相传。东北师大自1946年建校以来,历经栉风沐雨,伴随新中国一同成长七十余载,培养了一大批名留典则的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一大批治国兴业的杏坛赤子、科技精英、人民公仆和商海俊杰,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间书写着东师精神和“四实品格”。党委宣传部和校友工作办公室联合开辟“东师桃李”专栏,推介优秀校友的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坚毅担当,以飨共勉。

刘兴土 中国工程院院士  093606x9bzhtbcnbh9zlln.jpg  保存到相册

  东北师范大学1955级地理系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72年调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先后主编9部专著,参编专著15部,独立和合作发表论文160多篇。作为第一完成人和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三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与自然科学一、二等奖7项。

一:不惧艰辛,矢志创新
  自1972年调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开始,刘兴土就开始从事沼泽湿地和东北区域农业研究。他参加了国务院科教组和农业部下达的三江平原沼泽与沼泽化荒地的调查任务,在全区22个县(市)和52个大型国有农场逐县逐场实地调査了相关沼泽湿地分布、面积、类型与特征,获得了大量一手数据,并担任完达山以南区域的考察队长,编制了系列报告、规划及图件。
  70年代末,为了推进自然湿地的保护,刘兴土为黑龙江省调査和规划了三江平原第一个沼泽自然保护区(洪河自然保护区),已是目前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际重要湿地。刘兴土还曾和同事共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沼泽湿地生态站──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站,进一步推进了我国沼泽湿地研究由考察步入定位研究阶段。如今,该站己成为我国野外生态观测网络的重要台站。
  多年来,刘兴土将自己的心血尽数倾注在湿地生态保护上,在他担任国家林业局主持的全国第一次湿地调查专家委员会主任期间,在技术培训、建立分类系统、成果汇总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1998年,应国家环保局和农业部的邀请,他作为专家组组长主持审查利用日本政府2亿美元贷款进行三江平原农业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停止开垦湿地的建议被采纳。2004年之后,为保护重要湿地,刘兴土曾主持编制大庆湿地保护规划和鄱阳湖湿地保护规划。2018年7月6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一一“湿地修复与全球生态安全论坛”主题论坛上,刘兴土阐述了贵州的生态环境对长江经济带和珠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性。

二:笔耕不辍,硕果累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兴土凭借着一种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的性格,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不求名利,默默耕耘,勇攀科学技术高峰。1982年,受外经贸部委托,他作为我国唯一代表出席联合国泥炭能源利用会议。1983年,基于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研究积累,刘兴土作为执笔人之一出版了《三江平原沼泽》专著,这是我国最大沼泽区的综合研究著作,首次系统阐明了三江平原沼泽生态系统的成因、类型、演化、特征及环境功能,至今仍被广泛应用,意义深远。1985年~1987年,为国家环保局组织编写的《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一书撰写了“中国沼泽和海涂的保护”,这是我国最早的保护沼泽之作。他承担的“七五”攻关课题一一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农业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与课题组一起首创和实施了沼泽湿地稻-苇-鱼生态农业工程模式,经济价值高。1988年,他向国家提交了三江平原缩小开荒规模的建议报告,建议由原计划开荒1000万亩缩小为500万亩,被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所采用,起到了保护自然沼泽湿地的重要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科学院特别支持项目“中国湖沼系统调查与分类”中,刘兴土担任沼泽湿地项目的总负责人,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全国各区域沼泽的补充调查,并提供了沼泽的分类方案。1994年,作为组委会主席,在我国首次主持召开了“湿地与泥炭地利用”国际会议。同年,在林业部主持召开的中国湿地保护研讨会上,作了“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研究若干建议”的大会报告。1995年,担任中科院湿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在组织中科院各有关研究所从事湿地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是中科院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主要执笔人。在农业研究的基础上,刘兴土于1998年主笔了“将东北地区建成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和绿色农业基地建议报告”,得到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赞许和应用。2004年,他主编了《东北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研究》一书。
  在“六五”至“十五”期间,连续20多年,刘兴土都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主持农业自然资源复査、区域治理方案、中低产田改造和沼泽湿地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等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并在“九五”期间担任该区科技攻关的专家组组长。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守护湿地环境的科研第一线上,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古稀之年,坚守一线
  虽已年逾古稀,刘兴土仍然坚持工作在中国湿地与东北区域农业研究第一线。他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题“松嫩平原退化盐碱湿地复合经济产业示范”、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东北地区粮食核心产区建设”、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咨询项目“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若干战略问题”、“东北黑土地生态保护与地力提升工程”、“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及其应对战略研究”等多个项目。由于课题研究任务重,每年都至少有半年以上时间要在野外考察和调查,直到2015年,古稀之年的刘兴土还到新疆北疆海拔3200m的阿尔泰山区考察和采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实现着自己的科研梦想。
  在湿地科学理论研究方面,刘兴土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一“沼泽地甲烷排放量及其变化规律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始从事天然沼泽甲烷排放系统观测研究的单位。他还承担了973计划“围填海活动对滨海湿地影响及生态修复”相关课题、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新疆北疆地区泥炭沼泽湿地资源调查”、“吉林省西部退化湿地生态修复”、“中国湿地保护和生态工程建设”等多项湿地研究课题。并基于多年的研究成果,主编和参编了数十万字系列专著,均对区域自然环境变化和湿地生态进行了专章论述,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以往的荣誉和成果没有羁绊住刘兴土前进的步伐,虽然在曾经的科研生涯中有过艰难,品尝过苦涩,但更多的是体验过快乐。虽已满头白发,但他对科研、对湿地的热爱始终没有变,于是带着一份执着再次上路,为建设美丽中国继续播洒汗水。


封面图|张文杰
编辑:薛元彪
指导教师 | 谭海洪
审核 | 吕春宇
源自:党委宣传部、校友工作办公室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楼主|和硕贝勒 发表于: 2020-8-19 09:26:00|只看该作者

人物争议

涉嫌学术抄袭
  中国青年报在2009年初接到读者来信,反映有6位教授联名投诉中国工程院院士涉嫌“抄袭剽窃等学术道德问题”。经该报了解,6位联名举报人中,69岁的孙广友教授是年龄最小的一位,他与刘兴土长期在同一地理所工作,是该所退休回聘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实际上,6位联名举报人中,有5位同在东北地理所工作,现均已退休。其中,80多岁高龄的黄锡畴先生是中国著名自然地理学家,第一届“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得主。而75岁的裘善文研究员,在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研究等领域有较深造诣,取得过包括国家八五科技进步奖在内的诸多奖项,是国务院特殊津贴领取者。除东北地理所的老同事之外,另一位举报者,是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著名草原生态学专家──李建东先生。“大家之所以联名举报,一是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因为我们都是受害者;二是为了维护科学道德,与学术腐败作斗争;三是为了维护院士荣誉称号,作为中国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院士必须‘德艺双馨’,在学术界起到表率作用。”几位教授说。

  刘兴土院士回应
  中国青年报记者对刘兴土院士进行了采访。采访报道如下:
  虽然事务缠身,但当记者提出要向他本人了解情况时,刘院士还是欣然应允。2月4日(注:2009年),在东北地理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马福安的陪同下,刘院士在单位接待了记者,就相关举报作出回应。
  首先,刘兴土院士强调,被举报的4本书都属于他主编或编著的书,并非他自己“著”的书,而且投诉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由其他作者执笔撰写的。
  “如果落款‘著’,书中应基本上是自己的成果,起码要以自己的成果为主。而‘编’书,可应用各方面材料按章节系统地编,可以自己写,也可以找别人写。作为编或编著的书,引用其他专业的研究成果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不可能所有专业都由你一个人搞,一本书可能牵涉好多专业,引用是不可避免的。”刘院士告诉记者,他迄今共出了18部书,其中主编8部,参编10部。
  刘院士认为,对于“编或编著”的书,在引用前人成果时,如果是文字部分,只要列出参考文献和页码,便不构成抄袭;如果是表格和数字,要在引用处注明资料出处。
  “《松嫩平原退化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一书第一章,引用李建东教授部分表格时,在表下方没有注明出处,不符合出版要求,是错误的。”刘院士坦言。
  “这部分内容由易某执笔撰写,他在章后列出了参考文献,同时在该节文字叙述中也曾提到郑慧莹、李建东,自以为已经说明清楚,向主编交稿时便没有说明这些情况。”刘先生解释,该章共有6节,他本人写了两节,第二作者马学慧写了3节,因易某只写了1节,故易某署名该章第三作者。
  “该书没有对外销售,在赠送出去20多本后,李建东教授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立即请执笔人向其道歉,并把其余470多本书补贴了标注。我们还计划把已赠出的书也追回来补贴标注。”刘兴土先生翻开他手中的书,让记者看上面补贴的标注。
  “虽然我不是执笔人,但作为主编,我负有疏忽之责。事后,我曾给李建东教授所在高校的党委书记打电话说,如果李教授有时间,我亲自去拜访一下,表示一下歉意,但这位书记一直没有给我回话。”
  就《三江平原自然环境变化与生态保育》引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治理规划水文地质报告》一事,刘先生回复,书中确实引用了该报告的,因该报告共307页,未出版,故按要求在书中加了脚注。
  刘院士告诉记者,该书对其他专业成果的引用,主要集中在前两章。两章中,对未正式出版的内部报告,加了脚注;对已出版的书或文章,列入了章后参考文献表。
  “这是符合出版要求的,出版社审稿时也未提出过不符合要求的意见,并不存在侵权问题。”刘先生说。
  谈到夏玉梅与颜秋兰的内部报告被剽窃的投诉,刘院士表示,书中这部分内容由马学慧执笔,马学慧参加了该课题的野外调查、勘探、采样及报告的编写工作,同为课题组成员,报告作者名单中包括马学慧。“因该报告为课题组的集体成果,按照我所关于资料共享的规章制度,课题组成员是可以引用的。”刘先生说。
  至于“黄锡畴著名的沼泽发育多模式理论被剽窃”问题,刘院士解释,其书《东北湿地》“沼泽发育模式”部分,主要参考的是马学慧、牛××编著的中国地理丛书《中国的沼泽》,“因为该书对沼泽发育模式写得比较详细”。
  他补充说:“另外,马学慧关于发育模式的有关论述,发表于1982年6月出版的《地理科学》2卷2期,而黄锡畴先生的文章稍晚,发表于同年9月出版的《地理科学》2卷3期。由于这两篇文章写得都很简单,所以《东北湿地》主要参考了《中国的沼泽》,并在分析中增加了许多实例,且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中国的沼泽》。”
  提到“在集体著作《三江平原沼泽》前言中加上”最后,由刘兴土同志统稿“字样”一事,刘兴土显得一肚子委屈。他说:“该书是分章分部分写的,先分章统稿,后由我进行统稿,做文字修改和图表编排等。最后,根据出版社责编的意见,我又进行了一次修改。我确实做了统稿工作,在书稿最终送交出版社前,沼泽室也有部分同志看到了这个前言,因此不能说我是‘背着集体私自加上的’。”
  “就举报人所投诉的各种问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都曾做过调查,我也就此递交过完整的说明材料。我认为工程院最后的结论是实事求是的。”刘兴土院士说。
3# 峨眉山
 楼主|和硕贝勒 发表于: 2020-8-18 14:15:57|只看该作者

人物评价

  刘兴土是中国湿地学科具有突出成就的学术带头人。首创了沼泽湿地稻—苇—鱼复合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开辟了沼泽的定位生态研究,完成低湿农田治理、区域生态保育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项重大成果。(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评)

  刘兴土长期从事环境变化与农业合理开发等区域开发机理研究,在中国湿地生态与东北区域农业生态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中国湿地保护与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福州新闻网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 四姑娘山
 楼主|和硕贝勒 发表于: 2020-7-18 14:55:59|只看该作者

人物成就

一:科研成就
  刘兴土于20世纪70年代初,参加和主持了国务院科教组下达的三江平原沼泽荒地考察。“六五”至“九五”期间,他连续在东北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开展农业自然资源调查、沼泽湿地生态工程建设和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并在“九五”期间担任项目攻关专家组组长。20世纪90年代,他主持中国科学院特别支持项目“中国沼泽湿地调查与分类研究”;他担任国家林业局主持的全国第一次湿地调查专家委员会主任,在技术培训、建立分类系统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7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刘兴土主编《三江平原自然环境变化与生态保育》《中国主要湿地区湿地保护与生态工程建设》《东北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研究》等专著9部,参编《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专著15部,在中国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60多篇。
出版日期名称作者出版社
2002《三江平原自然环境变化与生态保肓》刘兴土,马学慧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12《东北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研究》刘兴土,何岩,邓伟等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东北湿地》刘兴土等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12《沼泽学概论》刘兴土,邓伟,刘景双编著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05《国土生态安全、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与空间格局研究 第2卷》石玉林,于贵瑞,王浩,刘兴土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10《中国主要湿地区湿地保护与生态工程建设》刘兴土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9.02《泥炭工程学》孟宪民,刘兴土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 承担项目
项目时间项目名称,担任职务项目来源
1972年至1990年中国沼泽研究,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项目
1983年至1985年三江平原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与合理开发研究,负责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1986年至1990年三江平原沼泽地综合开发试验示范,负责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1991年至1995年松嫩—三江平原农业结构、功能与水土调控技术研究,负责人国家攻关项目
1998年至1999年吉林省西部生态建设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负责人吉林省攻关项目
东北地区粮食核心产区建设与可持续增粮战略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专题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农业气候资源评价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专题
鄱阳湖湿地保护规划江西省政府项目
吉林省西部退化湿地修复与合理利用模式研究吉林省科技厅项目
大庆市湿地保护规划及退化湿地修复工程国家林业局和大庆市林业局项目
松嫩-三江平原中低产田水土调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研究科技部课题

  3.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7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刘兴土作为第一完成人和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与自然科学一、二等奖7项。
获奖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
1987年三江平原农业自然资源复查及合理开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0年中国沼泽研究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1年三江平原沼泽综合开发试验示范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5年三江平原区域综合治理研究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三江平原区域综合治理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4年东北商品粮基地可持续发展综合技术平台构建与示范吉林省科学技术奖
2004年松嫩-三江平原中低产田治理和区域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二:个人荣誉表彰
时间荣誉表彰授予单位
1984年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
1986年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政府
1988年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人事部
1989年全国优秀归侨知识分子
1991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8年首批省管优秀专家吉林省委、省政府
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第五届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奖

三:社会兼职
时间担任职务
1988年01月至1995年01月中国地理学会理事
1988年01月至1995年01月吉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1990年01月至中国科学院农研委、国土与环境专家委 委员
1992年01月至2001年01月吉林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
2000年04月至2002年04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专家顾问
1# 贡嘎山
 楼主|和硕贝勒 发表于: 2020-7-13 08:06:00|只看该作者

人物生平

  1936年09月10日,刘兴土出生于马来西亚马六甲,籍贯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
  1952年04月至1954年06月,担任华东军区司令部气象干部学校教师。
  1954年10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4年07月至1955年08月,担任北京气象专科学校(长春气象学校)教师。
  1955年09月至1959年07月,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
  1959年09月至1965年12月,担任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室主任。
  1966年01月至1972年05月,担任四平师范学院农学系系主任。
  1972年06月至1986年08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室主任。
  1986年09月至1994年1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1994年11月至2002年0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2002年0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5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土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享年85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6 06:41, Processed in 4.352407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