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812|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书评四百年前的中国公共知识分子

 [复制链接]
  6.黄钟毁弃
  东林书院在江苏无锡城东南,原为北宋杨时(1053-1135年)讲学之所,后即在该地建书院。杨时人称龟山先生,故东林书院亦称龟山书院。元朝至正年间,废为僧庐。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无锡人顾宪成(1550—1612年)与其弟顾允成,在当时常州知府、无锡知县等地方官的支持下,重新修复,邀约同志讲学其中,形成著名的“东林学派”。顾宪成辞世后,高攀龙(1562-1626年)、叶茂才相继主其事。
  柳贻征曾在《江苏书院志初稿》中说:“合宋元明清四代江苏书院衡之,盖无有过于东林书院者矣。”这说明在江苏历朝众多书院中,名声之大,影响之广者,莫过于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之的所以著名,它是当时江南一个重要学术中心,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书院的讲会活动源于南宋,至明朝逐渐制度化,而东林书院则是典范。高攀龙亲订《东林会约》,约定东林书院的讲会定期举行,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各三日,推选一人为主持;讲会之日,必举行隆重的仪式;讲学内容主要为《四书》,讲授时,与会者“各虚怀以听”,讲授结束,相互讨论,会间还相互歌诗唱和。此外,关于讲会组织的其它一些方面,如通知、稽察、茶点、午餐等,也都作了具体规定。一切尽将书生的理想中读书模式化为实践而美仑美奂。
  如:“会日,久坐之后,宜歌诗一、二章,以为荡涤凝滞,开发性灵之助。须互相倡和,反复涵咏,每章至数遍,庶几心口融洽,神明自通,有深长之味也。”
  动静交养,其乐融融。
  又如:“各郡各县同志临会,午饭四位一席,二荤二素;晚饭荤素共六色,酒数行。第三日之吃,每席加果四色,汤点一道,攒盒一具,亦四位一席,酒不拘,意泱而止。”
  荤素相间,连饭菜都如此清雅。
  再如:“同志会集,宜省繁文,以求实益,故揖止班揖,会散亦不交拜。惟主会者,遇远客至,即以一公帖迎谒。客至会所,亦止共受一帖。其同会中有从未相识,欲拜者,止于会所,各以单帖通名,庶不至疲敝精神,反生厌苦。其有不可已者,俟会毕行之。”
  繁褥之礼,素令人生厌,一般儒者尤甚。而东林书院的作出如此可操作性的《东林会约》,让人不由啧啧称赞!东林党人这种清雅学风为世人称道。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代著名东林书院里的对联,作者顾复初。
  然而,这副对联让东林书院名震天下!
  东林书院最著名处是在学术上主张切中时弊,讽议朝廷,裁量人物。这在今天可以看作:此是中国士子以公众知识分子的身份对社会问题的直接介入。不幸的是这种介入时空为专制时代地点在中国,因而这样的介入结果最终是溅血的。在今天看来,这种密切关注社会政治,自觉将讲学活动与政治关联在一起做法是典型社会公众知识分子作派──令人喟叹不已的是:在400年前他们就这样的做了。
  对联的撰写者顾宪成以为:“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明史,顾宪成传》)强调讲学不能脱离“世道”。因此,东林书院的在讲习之余,抨击权贵,以舆论力量给予朝廷施加压力。对于东林书院的声音“庙堂亦有畏忌”(《明儒学案。东林学案》)。因而东林学院的清议活动,在当时是有巨大社会号召力的,使许多有识之士慕名而来。《明史,顾宪成传》:“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向附,学舍至不能容”。甚至一部分在职官员,如吏部尚书赵南星等人,也与他们“遥相应和”。天启五年,终于遭到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迫害,书院被禁毁,许多东林党人,如高攀龙、杨涟、左光斗、魏中大、周顺昌、黄尊素、李应升等横遭迫害致死。
  这些属于黄钟大吕的名字在当时激荡整个朝野。在今天看来应当属于公共知识分子的优秀之列。他们以指拨眦,目光如炬;疾风劲草,脊梁中国!
  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必须有独立的精神和原创能力。他必须为追求观念而追求观念。知识分子必须是他所在的社会之批评者,也是现有价值的反对者。这是对知识分子的现代界定。回顾东林党人的言行,可以算作他们那一时代的社会良心所在。直面世道,大义凛然,刚毅坚强,奋不顾身。为中国学人士子之千古楷模。后来清代桐城派领袖方苞的那篇《左忠毅公逸事》便是明证。
  东林书院既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无论在明朝,还是在中国古代书院发史上,都具有特殊的地位。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对联至今仍刻在书院旧址的石柱上。
  ──摘自拙文《中国书院的千载氤氲》

四百年前的中国公共知识分子
四百年前的中国公共知识分子  DYoPj6r7.jpg  保存到相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纸帆船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纸帆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扬州梦痕:马头墙(配图散文) 鹅公岩大桥夜色
2# 四姑娘山
 楼主|纸帆船 发表于: 2005-9-30 12:01:5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转帖]

知识分子更需要悲剧。”如下逝者的命运,都是朱学勤先生这句话最好的注脚。“真正的知识分子都是悲剧命运的承担者……他们要提前预言一个时代的真理,就必须承受时代落差造成的悲剧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时代需要悲剧,知识分子更需要悲剧。”如下逝者的命运,都是朱学勤先生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但知识分子的悲剧不是无益的,这个世界在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受苦中一天天好转,后来者应该向先驱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1 14:29,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