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蜀猴|查看: 46950|回复: 57
[电商·网购

拼多多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CEO陈磊:将继续扎根农业

 [复制链接]
11#
 九爷 发表于: 2016-12-26 08:56:01|只看该作者

拼多多商城售问题油遭举报 调和油隐瞒成分含量有玄机

源自:《市场导报》
  调和油隐瞒成分含量有玄机
  拼多多商城售问题油遭举报
源自:陈彤/文

  导报记者 陈彤/文
  橄榄油、橄榄调和油,当两款产品放在一起时,许多人或许傻傻地分不清楚,两者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事实上,前者的成分百分百为橄榄油,后者则是将橄榄油同其他种类食用油相混合的产品。倘若后者掺入了低价的油,商家又刻意隐瞒其成分含量的话,那么消费者显然就当了“冤大头”。
  日前,《市场导报》维权中心就接到一起相关的举报,有读者对于拼多多商城(由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办的第三方移动社交电商平台)上一款品牌为“欧贝丽斯”的特级初榨橄榄调和油提出了质疑。

调和油有玄机
  这是一桶五升的食用油,外包装上醒目地标注着几个大字“欧贝丽斯”“特级初榨橄榄”。初看上去,让人直觉认为,这是纯正的、百分百的橄榄油。但细细再看,大号字样的后边,拖着小号的“调和油”字样。
  原来,这仅仅是种掺入了橄榄油成分的调和油。标签一侧,更小号的字样注明,这款产品是精选了菜籽油、花生油、橄榄油,并按照科学比例调配而成的。
  那么,这种调和油中,各种成分的比例又是多少呢?举报的读者告诉记者,他查遍了产品的外包装,都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导报记者经了解得知,菜籽油、花生油、橄榄油的市场价格相差悬殊,橄榄油的价格要远远高于菜籽油。这也就意味着,这几种油品的含量多少直接关系到该产品的“含金量”。
  “不公开各种油品的比例,这就给商家玩弄手法,糊弄消费者留出了空间!”
  举报的读者称,举个极端的事例,如果在一桶满满的菜籽油中,滴入一滴橄榄油,然后公然打上“橄榄调和油”的名头,那么消费者的权益无疑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生产厂家含糊应对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上述行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中作出了规定,“如果在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或含有一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
  那么,“欧贝丽斯”的包装配料表里,为何没有按照上述规定,标注各种成分的含量?这样的行为是否违法?
  导报记者根据包装上的信息,联系了生产厂家,这是位于江西南昌的一家油脂企业。然而,该公司人员表示并不清楚相关的要求。当记者特意提醒《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时,该人员含糊应对,并回避发问。记者进一步询问其身份时,该人员则拒绝透露,最后干脆挂下了电话。
  生产厂家躲避采访,那么销售商又会作何种解释?在拼多多商城上,该产品的销售商简单地标注为“尚源食品”。然而,记者多方查询发现,并不存在以“尚源食品”为名的企业。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导报记者随后联系了拼多多商城。根据举报者提出的诸多质疑,商城方面随即开展了调查并最终确认举报属实。

拼多多下架“问题油”
  拼多多商城此后给导报作出的回复指出,店铺名为“尚源食品专营店”的商家(后经查证系尚源阿胶制品公司)销售的“欧贝丽丝”特级初榨橄榄调和油的标注存在如下问题:
  1.标识不清。该产品的中文为“特级初榨橄榄调和油”,但是其英文翻译为“EXTRAVIRGINOliveOil”,将其翻译成了纯正的橄榄油。
  2.商品品名上明确写出“欧贝丽斯特级初榨橄榄调和油5L装”,但商品标签“特级初榨橄榄油”为大号字,“调和油”三个字换行小号字,可能会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误解,让人容易误以为是百分百纯正的橄榄油。
  3.欧贝丽斯调和油的配料表里,未按规定标注成品中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的配比与含量。
  拼多多平台相关人士告诉《市场导报》维权中心记者,他们已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责令商家“尚源食品专营店”在规定期限内,对其店铺销售的“欧贝丽斯特级初榨橄榄调和油”的标注做出整改,并对出现标签问题的商品作下架处理。
  拼多多方面还表示,对于平台上的其他店铺,也会加强监管力度,平台一定会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敦促存在问题的商家尽快整改,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损伤。
12#
 红英 发表于: 2017-5-2 01:35: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拼多多商业模式:入驻门槛低 商品和服务质量要求高

源自: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夏冰 每经编辑:卢祥勇

  成立不到两年、商品超过30万种、用户已超一亿、月GMV超过30亿元、2016年7月B轮融资1.1亿美元……创业1年就已经实现了订单数赶超唯品会,并能在阿里、京东、唯品会等巨头夹缝中获得生存空间,这家火箭一般蹿出来的公司就是拼团社交电商拼多多。
  然而,拼多多的快速成长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被认为利用平台的优势对商家收取相关的罚款和保证金形成资金池。对此,拼多多方面坚决否认,称“经得起最严格的审计”。

对商家入驻要求较低
  拼团类社交电商即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团,以更低的价格,拼团购买商品。资料显示,拼多多由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营,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孙沁,而其母公司是杭州埃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杭州埃米),注册资金100万元人民币。目前黄峥持有杭州埃米67%股份,孙沁持有27.5%股份。杭州埃米此前运营另一家社交电商拼好货。
  2016年7月,拼多多获得了来自高榕资本、新天域资本、腾讯等明星机构高达1.1亿美元的B轮投资;2016年9月份,拼好货、拼多多两家公司合并成为如今的新公司。
  黄峥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布的数据称,其创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平台用户数量超过1亿,日均订单则超过100万单。达到这一规模,唯品会用了超过4年时间,“拼好货、拼多多”用了1年多时间。
  “以拼多多为典型代表的移动社交拼团电商,其拼团的裂变模式用户增长迅速,抓住了用户购物价格敏感性的特点,创新的模式是值得肯定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姚建芳分析师对记者指出,拼多多近几年快速扩张,吸引大批的个人商户入驻,由于这部分商户中很多并不能提供高素质的服务,虽然平台制定假一赔十等规则,但审核环节的漏洞缺失、以及平台粗暴的处罚方式,造成了如今商家和平台间的“内乱”。
  事实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比其他电商模式发现,拼多多对于商家入驻的要求较低,比如个人店铺只需缴纳1万元的保证金,而且为了保证低价,拼多多的各种收费相对较低。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显示,拼多多在在“2016年全国核心零售电商用户满意度TOP25榜”排名靠后。报告显示,拼多多问题在于商家和消费者密集投诉。
  知名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对记者表示,“拼多多做起来全靠贪便宜的用户,但只靠便宜,后劲乏力,用户体验问题会很大。用户会养成贪便宜的习惯,想再升级往高价电商走很困难。平台对低价促销依赖,停不下来。如果是低客单价,就低毛利额,平台和商家赚钱,只能取其一。如果平台想赚钱,商家就赔钱。而商家是不可能赔钱陪着玩的,只能降低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牺牲用户。”
  在黄峥的眼中,拼多多是要打造电商版的Facebook。“拼多多把自己比作电商界的Facebook是非常不妥当的,社交只是形式,电商本质还是要比拼供应链和用户体验。”李成东认为,从全世界来看,只有用户体验好的电商才能持续发展,拼多多粗放式增长很快会遇到挑战。
  姚建芳也认为,如果商家的服务不佳将直接影响消费体验,“内忧外患”的情况如果不得到很好的解决,消费者不会买单,而商家如果赚不到钱,也将退出平台。
  “照目前拼多多的发展模式来看,其之后可能会形成聚合型的平台。比如现在,以网易考拉为代表的商户在拼多多上开店,这类商户的出现将会对拼多多的客户提升改善比较大,之后售假的问题则会慢慢淡化。之前平台上一些小的商户入驻、小的品牌代理商入驻多一些,而这部分商户质控及溢价能力会相对低一些。”易观国际分析师杨亚琼如是分析。

否认设资金池和打假牟利
  目前,拼多多部分入驻商家正因为涉嫌售假而被冻结了巨额货款。如果不能出具相关证据,将会被处罚。从拼多多的模式来看,事前以低标准招商,事后又以商家达不到平台的要求进行罚款,律师认为,其有以打假牟利的嫌疑。
  代表商家方的浙江润杭律师事务所齐李君律师表示,拼多多平台自行打假,并对涉假产品的所有销售额处以十倍的罚款明显有借打假牟利的嫌疑。拼多多平台在打假过程中既充当了运动者的角色,又充当了裁判者的角色,怎么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为了罚没商家的历史订单数额的十倍货款而疯狂地“打假”呢?拼多多平台将商家的罚款返还给了消费者的证据又在哪里?
  “从案例看,不可否认存在利用这种方式圈钱的现象,这是平台型电商的一种必然结果。很多O2O网站都存在这种结果,利用平台的优势对商家收取相关的罚款和保证金形成资金池,这实际上已经形成现在互联网创业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在我们国家的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尽管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种模式并不利于创业者、中小企业的发展。这种模式只能通过前期恶意的竞争形成独家的垄断,再利用垄断的优势争取超额的利润,这个结果必然是导致消费者、平台上的商家、平台方出现三输的结果。”知名电商行业律师、辽宁亚太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对记者指出。
  董毅智告诉记者,从严格意义上,这种电商资金池模式的监管,未来可能通过《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进行调整,相关的法律规定还没有明确,而且这种资金池业务类似于互联网金融,是否涉及证监会、银监会和央行以及相关的金融监管部门,这部分需要相关部门去协调。
  对此,拼多多方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平台没有拿一分钱罚款,都给了消费者。目前资金都托管在平安银行。”
  在拼多多看来,对商户的“罚款”这个概念在拼多多平台的协议和平台规则中的表述是“违约金”,“罚款”是商家的不规范说法。违约金的处理分成两类:1、侵害平台利益的违约金由平台享有。例如商家通过各种虚假交易、甚至利用非法刷单软件套取平台补贴的优惠券金额,严重侵害平台利益,此种情形下的违约金应当支付给平台。2、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违约金由消费者享有。例如商家销售假货、虚假发货、延迟发货、货不对版等情形下,违约金均全部补贴给利益受损的消费者。关于这一点,拼多多平台经得起最严格的审计。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牛涨 发表于: 2017-5-2 07:26:00|只看该作者

拼多多被指借打假牟利 冻结货款总额多达几千万

源自:每日经济新闻
  “打假”?拼多多被指冻结商家货款“假打”?律师称应公开基本的证据

  编者按

  【 以“社交电商”为卖点,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营的拼多多最近一年来发展迅猛,去年下半年还获得了腾讯的投资。和其他电商一样,拼多多一直受到假货问题的困扰,CEO黄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们三分之一员工都在打假”。有意思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近了解到多起拼多多和入驻平台商家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的案例,冲突的焦点也和打假有关,具体表现在“平台以涉假、虚假发货等各种理由对商家进行罚款、冻结货款、保证金”。中国裁判文书网信息显示,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多家企业已经就“服务合同纠纷”对拼多多提出民事诉讼(这些诉讼最后大多数已经撤诉)。

  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拼多多的商业模式中,商家入住的门槛比较低,很多都是个人店铺。为了保证低价,拼多多并没有和各家电商一样有很多的直通车之类收费项目,且入住拼多多的保证金和其他平台相比也明显偏低。事前以低标准招商,事后又以商家达不到平台的要求进行罚款,律师认为,拼多多有借打假牟利的嫌疑;拼多多则称,罚款均全部补贴给利益受损的消费者。】
⊙记者:夏冰 每经编辑:卢祥勇

  根据拼多多的平台规则,假如发现商家涉嫌销售假货,首先冻结商家货款提现,通知商家涉假,要求商家按照平台要求出具相关证据,商家不能按照平台要求提供的话,就按照该款产品的历史订单总额的10倍进行处罚。
  代表商家方的律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商家们被拼多多冻结的货款总额多达几千万,大部分是被拼多多平台认定为存在涉假情况,部分是因虚假发货和延迟发货。多位商家对记者表示,收到拼多多的商品涉假判定后,被要求提供证据进行申诉,而律师认为,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应该由拼多多方面提供证据。

案例一:一款口红“涉假”,罚12万
  来自广东的郑女士于2017年2月以“个人店铺卖家”形式入驻拼多多,入驻时只需缴纳1万元的保证金就取得店铺编号。运营不到两个月,郑女士就收到自称为拼多多商管人员的QQ好友添加申请。商管人员告诉她,其店铺一款产品涉假,平台已经对涉假的商品进行下架并冻结其所有的货款,要求郑女士立即按照所给的清单提供证据进行申诉。郑女士按照要求提供部分进货证明材料后,得到的回复是“没有用,并非品牌方的撤销函或者情况说明”。
  店铺经营期间没有收到任何顾客投诉,现在拼多多突然以店内一款韩国口红是假货,要按照平台规则处以该款产品历史销售订单总数额的十倍扣罚──12万元。当郑女士向拼多多客服索要售假证据时,被告知是通过拼多多品控中心的“神秘买家”而得出的,除非郑女士先行认罚,否则出示没有意义,如果不认,可以先按照处理流程提供证据进行申诉。
  “这不是明摆着诓人嘛!”郑女士对记者表示,现在在拼多多账户上的货款全部被冻结,快递公司的费用以及部分货款都等着结算,自己资金压力很大。

案例二:一款润唇膏“涉假”,商品全下架
  商家牛先生刚大学毕业,在拼多多平台上经营“美诚美妆精品店铺”。4月6日,牛先生店内一款商品ID1066132的曼秀雷敦润唇膏被拼多多平台认定为售假,在没有收到拼多多的任何通知情况下,该店铺被实施以店铺3级惩罚,宝贝全下架。
  牛先生认为纵使有一款产品可能涉假,拼多多也不应把其店内的全部产品下架,况且连个通知都没有。
  随后牛先生多方联系拼多多,对方表示假货结论系为神秘买家抽检得出,而后送检品牌方检测,结果是涉假商品,故做涉假判定。对方告诉他,如果核实确实是假货,根据平台规则,需要对相应消费者进行10倍违约金赔付,赔付完,店铺才可以恢复营业。
  拼多多表示,如果牛先生不接受平台的相关处罚,则需提交相关证明以供核实,包括但不限于正式进货凭证、完整授权链文件、相关发票等;平台需收到对应商品品牌方通过其官方或者公司邮箱发送至拼多多公司邮箱的撤销函和商品情况说明等。
  在与拼多多商管沟通过程中,牛先生反复要求拼多多方出示合法官方的、权威的检测报告,在沟通无望的情况下,牛先生放弃了拼多多的申诉流程,不得不委托律师来进行处理。

商家、拼多多各执一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拼多多方面核实上述商家是否涉嫌售假。拼多多回应称,上述郑女士商家“售卖的洗发水和口红均涉嫌售假。我司有品牌方邮件、短信证明。”
  在拼多多出示给记者的两张截图证据中,记者看到,并不能详尽地指出具体是郑女士店铺的哪款产品,以及哪个消费者何时何地购买的货品为假货,只是简单看到品牌方鉴定为假货的结论。
  拼多多方面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复道:平台商家因违规被限制提现的商家约万分之一,比例很低。2016年至今,拼多多验证的高风险商品覆盖近两百个品牌,其中查处假货千余个。拼多多不遗余力地打击假货,并且与品牌方建立联合打假合作。
  浙江润杭律师事务所齐李君律师代表商家方提出异议:“拼多多目前的证据根本不能说明任何问题。首先,假货结论不能仅根据几条短信和邮件来确认。这个结论至少是有权方出具的书面正规文件。其次,短信和邮件的内容也反映不出就是商家所售的商品。连是商家所售的哪一个订单号里的产品拼多多平台都不能出示,而通过冻结商家货款不准提现等方式胁迫商家认罚,也已经能够说明拼多多对自己打假程序和结果的不自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拼多多作为平台方是否可以直接通过冻结货款的方式来进行处罚,是一些商家不满的焦点所在。
  “如果是平台主动怀疑商家售假,平台应当先给出理由和一定的证据来证明,然后再由商家进行相应的申诉,即使在司法程序当中也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齐律师告诉记者,拼多多平台的打假规则颠覆了法律程序中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拼多多平台在商家上架新产品进行审核时并不审核产品的相关证据,在事后监管中却要求商家提供一系列严格要求的证据材料举证,否则处以十倍历史订单销售罚款,这些内容是否在招商时告知过商家?如果平台在事前以低标准招商、事后却又以商家达不到平台的高要求处以巨额罚款,让人不得不认为平台在挖空心思薅羊毛。
  对此,拼多多方面认为这些对商家实施的措施“均符合商家与平台之间的协议约定。”
  拼多多回应称,如发现商家售假等违反平台协议或规则行为的,拼多多会第一时间核实相关情况,并给商家一定的申诉时间,根据商家与平台签署的协议及法律赋予的正当权利对商家作出相应处理。包括并不限于提高保证金、冻结账户资金作为违约金等措施,该等措施均符合商家与平台之间的协议约定。
  对于举证环节的争议,浙江腾智律师事务所互联网及知识产权部副主任麻策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一般而言,售假行为包括销售侵犯商标权商品的行为以及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前者需要权利人(品牌方)来检验证实,后者亦需要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才能得出结论。而拼多多平台和商家之间形成的是网络服务合同,商家通过申请入驻行为来表明其同意拼多多制定的商城规则。
  “若该规则对售假行为的界定及处理流程有明确约定,法律一般予以尊重,但若规则没有明确时,则应参考民事诉讼关于‘谁主张谁举证’的的规则,由拼多多平台先行证明商家存在售假行为。在商家侵犯品牌方商标的情况下,因拼多多实际不接触或管理商家商品,故应当通过向商家进行样品购买的方式,固定案涉商品来源,并将样品交送品牌方出具针对样品的检测,以此达到证明目的。若拼多多仅仅依赖于品牌方的简单文字说明,就直接认定商家所有商品均为假货,实际上是扩大了售假认定范畴,实际上是对其优势地位的滥用。”麻策律师如是对记者分析。

律师称程序应该公开透明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齐律师表示,目前同郑女士、牛先生一样遭遇的商家加在一起被平台冻结的货款总额要多达几千万,他们大部分是被拼多多平台认定为存在涉假情况,部分是因虚假发货和延迟发货。
  齐律师告诉记者,在商家的委托下他们律师团队于4月18日下午前往拼多多上海总部了解具体情况。当齐律师一行当面要求出示商家涉假证据时,拼多多法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拒绝提供证据,如果仍有质疑的话,可以走法律程序。”
  “我们律师也非常支持电商平台打假,但打假不是假打,打假的程序应该公开透明,作为平台方你认定商家售假,至少要有基本的证据。”齐律师告诉记者,拼多多平台目前的打假方式非常简单、粗暴:首先冻结商家货款提现,通知商家涉假,要求商家按照平台要求出具相关证据,商家不能按照平台要求提供的话,那就按照该款产品的历史订单总额的十倍进行处罚。
  齐律师代表商家提出质疑,平台到底有没有真在打假?如果真在打假,为什么不向商家公开打假的证据,这样商家和平台都避免卷入司法程序,对双方都有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上述对涉假行为处以十倍惩罚外,拼多多的其他处罚规则还有诸如快递公司揽件后没有上传物流信息时,属于商家虚假发货,拼多多方面会按照当期订单的总数量乘以10元罚款;延时发货,按照每个订单3~11元罚款;卖家的回复率不行则罚款1000元一天。
  齐律师告诉记者,在他们接受的商家咨询中,这些罚款金额轻则几万块,重责十多万,甚至有的商家在拼多多后台上可提现的货款显示负数。
14#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7-7-13 07:26:00|只看该作者

社交电商拼多多的模式困局:低价带来流量 3成员工投入打假


  社交电商拼多多的模式困局 | 低价带来流量,1/3员工投入打假
  独创的社交电商模式让拼多多成为中国电商界的一匹黑马,但入驻零门槛、商品价格低带来的假货问题和罚款引发的商家的集体诉讼,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拼多多的商业模式。

源自:AI财经社(ID:Economic-Weekly)

⊙作者:陈芳

  编辑:祝同
  拼多多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从朋友圈的拼团转发、线下街头广告到如今的综艺冠名,甚至包括商家的集体诉讼。
  这是一家做C2B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成立于2015年。彼时,阿里巴巴和京东已经登陆美股,双方共同占据着电商市场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两大巨头的挤压下,电商领域的创业公司生存举步维艰,奢侈品电商、垂直电商、生鲜电商,无一例外均走向沉寂。
  然而,拼多多靠新型的电商模式迅速崛起:用户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软件发动亲友一起拼团,能以更低的价格拼团购买优质的商品。业内也将其看作是一种新的社交电商理念。
  凭借着社交电商的定位,靠用户发展用户的方式,拼多多的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平台上聚集的商家有几十万家,月交易额突破30亿元。业界评价它为电商行业的一匹黑马。
  拼多多的交易额屡屡刷新纪录。在同行眼中,拼多多是个创新者,也是值得学习的对象。
  然而,伴随着高速增长,用户以及商家对拼多多的投诉也与日俱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拼多多投诉量跃居行业第一,高达13.12%。买到假货的用户和被重罚的商家对拼多多的不满仍在发酵,不少商家甚至抱团诉讼。
  如今,这个新型电商平台似乎腹背受敌,面临着C端和B端的双重压力,这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拼多多的商业模式。

低门槛的双刃剑
  6月23日,拼多多上海总部迎来一批客人,良品铺子、王府井百货、罗莱家纺等公司的电商负责人,冒雨前来向拼多多学习取经。
  接待他们的是拼多多创始人黄峥。今年37岁的黄峥,曾在谷歌工作过,是一名连续创业者。在创办拼多多之前,他先后创办过手机电商、电商代运营和游戏公司。笑称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黄峥,希望把拼多多打造成一个腾讯和阿里巴巴的结合体,将游戏的思维运用到电商上。
  这也是拼多多获得外界关注的核心。不同于其他电商公司,拼多多在电商红海中找到一片蓝海,创立社交电商的新概念,用C2B拼团的模式,靠“拼着买更便宜”的策略,吸引用户,解决流量难题。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观察,在电商格局已经稳定的背景下,拼多多能夺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最重要的就是基于社交,用较低的价格吸引用户组团购买,让用户发展用户,解决流量难题。
  模式的独特让拼多多吸引来资本的关注。2016年7月,拼多多获得B轮1.1亿美元融资。作为拼多多的投资方,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告诉AI财经社,投资拼多多主要是因为它通过社交关系,裂变出巨大消费流量,在让利于用户的同时,减少商家的营销投入。
  在用户端,拼多多靠拼团低价买的方式,让老用户主动帮它带来新用户。在商家端,拼多多对看中拼多多社交流量的商家们,也大开方便之门,用较低的门槛吸引中小商家的入驻。
  多位商家告诉AI财经社,之所以选择在拼多多上开店,一是看中流量优势,第二是入驻门槛非常低,相当于零门槛。即便是没有货源优势,没有大规模资金优势的个人也可以开店。
  这与其他电商平台截然不同。据一位在多个电商平台经营服装类产品的商家介绍,只要交一两千元保证金,就可以在拼多多上开店,而其他平台的门槛要高得多。以京东举例说,第一步就要交3万元的保证金和1.2万元的服务费。
  拼多多上企业开的店的保证金大多是1000元,个人开的店为2000元,只有海淘、水果生鲜和美容类需要交1万元的保证金。
  多位商家透露,在拼多多开店之前,他们并没有货源优势,有的选择从其他电商平台上采购,有的是从线下批发市场采购。而在他们看来,拼多多是能够实现创业梦的跳板。
  拼多多后来之所以受到非议,核心原因也是出于此。它的商业模式无法回避这样一个内在逻辑:用户希望能用较低的价格购买优质商品;一些商家没有供应链优势,连基本的货源优势都没有,为保证在低价的基础上还能赚钱,只能降低产品和服务质量,这又损害用户体验。
  截至目前,一部分用户对拼多多的不满主要在于商品质量差、商家发货慢、售后服务差等方面。以水果举例说,多位用户反映,收到的水果已经烂掉,但是这些商家和平台却拒不担责。还有的用户收到的手机无法开机,或者收到的衣服不对称,退货后一直不退款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拼多多的百度贴吧已经成为部分用户的投诉集中地。
  在曹磊看来,拼多多的核心是用商品便宜来吸引用户拼团购买,因此入驻的商家只有保证售卖的产品价格低,才有优势。然而,售价低,商家的利润更低,为赚钱一些商家不得不以次充好,降低服务质量,最终投诉不断。
  一名卖水果的商家坦言:“拼多多上不少是价格战,我去年8月入驻的,卖的是猕猴桃,由于价格高,结果一单都没成交。”多位商家表示,拼多多的最大卖点是便宜,只有商品价格便宜,才能吸引用户,因此货源优势就显得特别重要。
  拼多多用“拼着买更便宜”吸引来用户,流量大又吸引来商家,但最终又因一些产品和部分商家服务质量差造成投诉不断,形成恶性循环。

“罚款”的逻辑
  一部分中小商家们因相中拼多多的流量高门槛低而选择加入,最终却因利益受损出局。
  徐涛,80后,河南人,曾在浙江温州工作11年,在耳濡目染下,他做起服装生意。2016年8月,从别人口中得知拼多多流量大后,他想这是一个机会。在拼多多上注册一家名为申尼帝尔旗舰店的店铺卖男装,从2016年8月到11月,店铺运营一直很正常,双11更是将交易额拉升至22万元,但噩梦在11月23日突然来临,让徐涛措手不及。
  这天,徐涛发现,被拼多多扣了1000元,20多万的交易款也被冻结,无法提现,一下子懵了。
  他的第一反应是赶紧找拼多多工作人员,对方说因为回复率低,必须罚款。他以为是双11的原因,没多想就认罚了,但后来几天被扣金额越来越大。11月28日,扣3606元,29日上升至1.29万元,30日扣1.07万元,截至12月20日不到一个月共扣5.76万元。


一位商家提供的罚款明细  看着被扣的金额越来越大,徐涛急了,开始找真正的原因,发现是因为拼多多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所售商品推荐到首页,交易量暴增造成的。徐涛说:“48小时没有发货一单罚3元,填上单号没有物流跟踪记录一单罚15元,申请缺货一单罚5元。”
  对于被扣的钱,一些商家不喜欢用拼多多的“扣”字,更喜欢用“罚”。而卖的越多,罚的越多,给出的理由普遍是延迟发货、虚假发货、缺货,这让中小商家们颇为无奈。
  做茶叶生意的苗女士今年6月初才开通拼多多商铺,已经感受到罚款的威力。“我做的不到半个月,罚的比赚的多。就算天天有生意,赚的钱也不够罚。”
  据苗女士介绍,店铺只要有10%的订单在24小时内没有发出或者没有物流信息,拼多多就会罚当天全部订单,并按照虚假发货来处罚,两天就罚她5000元,还冻结5万元货款。苗女士想不通的是,快递当天就发出,监控都有,拼多多怎么能因为快递公司的原因,做出这么大力度的处罚。
  据AI财经社了解,一些商家因物流原因被罚成千上万的都是小数,更有甚者被罚几十万。商家杨先生今年4月从朋友手中接下拼多多上一家卖男装的店铺,最终却被罚30多万元。
  杨先生颇为后悔,他原本以为拼多多的流量能变成真金白银,却不想几乎让他倾家荡产。“我报名参加活动时,拼多多一直没给上,时间久,我以为不会上,结果却闷声不响地推上首页。这之后订单量大,我们当地的快递公司配送量有限,一些货延迟,罚款就来。”
  在高峰期时,杨先生和几个同事们一天发1万单货,从早忙到晚,但由于物流信息没有跟上,这一天被拼多多以虚假发货为由罚10万元。“我又不是假货,只是物流更新迟,怎么能这么罚款?”
  徐涛想不明白为何没日没夜地苦干四个月,却换来一身债。而为要回5.76万元罚款,他已经奔走近7个月,仍然杳无音信。而户外用品卖家周先生,被罚30万元后,最近一个月在找拼多多协商,但也无果。
  罚款只是开始,对于商家们而言,最致命的是冻结货款,这相当于掐断现金流,让他们没有喘息的空间。
  货款被冻结后,徐涛为发货,当时想尽各种办法,刷爆信用卡,把亲戚朋友都借一遍,凑14万元,还找高利贷借7万元,然而投入的都被冻结。
  “对于我们这种中小卖家来说,资金被冻结,就相当于被掐中命门。”苗女士说。
  杨先生说,做生意最重要的是现金流要流转顺畅,如果货款被冻结,就相当于断资金链,“拼多多这是把一些商家往死路上逼。”当初他被冻结的货款高达140万元,为解冻,颇费一番周折。“说的是15天,可我花整整两个多月,才提现出来。”
  由于处罚力度大,一度让商家认为,拼多多是以此盈利,但拼多多表示,这是部分商家散布的谣言,拼多多每笔账都经得起审计,所扣的都是违约金,在剔除虚假订单后,全部赔付给用户。
  不过,对于怎么辨别哪些是虚假发货,哪些是刷单行为,拼多多并没有做过多解释,他们强调,拼多多的判定规则与其他平台一致。
  不管给出的理由是虚假发货、物流延迟还是售假,拼多多是希望通过整顿将能力不足的商家淘汰出局,让商家们“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希望通过此举让没有相对应服务能力的商家,再也不敢来拼多多平台经营,影响用户体验。
  但问题是,目前多数知名品牌已经入驻天猫和京东等渠道,拼多多怎样才能吸引来优质又愿意低价售卖的商家呢?更何况,目前已经有多家电商公司如卷皮、蘑菇街等开始采用拼多多的拼团模式。在此背景下,拼多多如何才能保证对用户和商家的长久吸引力。
  这个曾让人眼前一亮的商业模式,如今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百多块钱的LV
  事实上,正是因为假货难清,拼多多才选择用“重典治乱”,加大对违规商家的清理力度。
  张震直言,在商家和用户利益之间进行选择时,拼多多毫无疑问站在用户利益的立场上,当部分商家出现假伪劣商品的情况时,拼多多不会手软。
  自去年开始,信奉“不打假无未来”的拼多多,就将打假上升到战略层面,黄峥本人拿出三分之一的精力在打假上。此外,截至今年4月,拼多多700人的团队中也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打假。
  截至目前,拼多多的多个部门涉及打假业务,如商家管理、风控、平台治理等,并且这些部门仍在不断地招兵买马,原有的一层楼已经没有工位,如今准备再开一层。拼多多内部认为,在假货治理上,拼多多付出比京东、天猫高出10倍以上的精力。


商家制作的拼多多商品交易流程图  在外界看来,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打假,并且配备的人力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已经足以说明拼多多商品质量问题的严重性,但拼多多对此并不认同。
  拼多多相关人士向AI财经社解释称,这些员工大部分是用在抽检上,抽检的产品涉及全平台和所有店铺,是一个大工程。目前拼多多已与第三方知识产权和检测机构达成合作,会派出打假人员通过神秘买家购买、抽检、品牌方检验等流程,进行打假。
  拼多多解释说,去年以来,公司就在严厉打击售假、刷单套券、虚假发货、延迟发货等违规行为,这么做是为不让不法商家得逞,不让合法经营的商家吃亏,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利益受损商家也有一种说法是,罚款是拼多多的主要盈利模式。拼多多回应称,平台型电商盈利可以通过交易佣金、通道费、广告推广等各种模式。因为拼多多是社交电商,流量成本比较低,若未来收取推广费,这个费用也远低于其他类型电商,对中小型商家来说仍然非常划算。
  投资人张震的说法是,拼多多现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盈亏平衡,而且现金流早已为正,“我们没有对公司提出盈利预期的要求。”
  另外,在售假认定上,拼多多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接到用户投诉联系相关品牌方进行鉴定,二是品牌方直接提供证据认定。在虚假发货上,拼多多的判定逻辑与其他电商平台相似。
  而拼多多一旦认定商家存在售假、延迟发货、虚假发货等行为,会根据《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及平台协议,对违规商家进行处理,扣除相应的违约金,所扣的违约金将全部返还给消费者。
  其中,由于拼多多认定商家存在违规行为需要时间,这期间一些商家可能已经将交易款提现,因此在扣违约金的过程中,还出现过余额不够扣的情况。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平台不仅不会侵占一分违约金,如果商家的余额不足,我们平台还会额外贴钱补给消费者。”
  截至今年4月,拼多多清退的店铺有千余家。7月10日,AI财经社发现,仍有不少售价在一两百元的LV、香奈儿、爱马仕等奢侈品品牌的产品在售卖,涉及包、口红、香水等多个品类。
  而另一方面,拼多多的清理却招来商家的不满,“你们的保证金有退出来吗?”成为商家们之间问候的标准语。利益受损的商家们选择通过微信、QQ、贴吧、微博等多个渠道发声,亦有上百名商家已委托律师,准备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与拼多多的纠纷。
  一个现实的案例是,2016年4月,拼多多上名为“味尚优”的商家,因不满处罚,将拼多多告上法庭,希望要回25.36万元的货款,索赔6000元的经济损失,最终以和解收尾。
  如今,拼多多处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张震希望,拼多多能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对商家利益进行最大限度的保障。徐涛已经等不及了,每天信用卡的催还款信息已让他身心俱疲,他只想马上起诉拼多多,“不想再等了,也等不起了。”
  最近,与拼多多相关的两件事极为醒目:自称不缺流量的拼多多在百度上买了不少广告位;在7月9日播出的《极限挑战》中,拼多多成为特约赞助商。
  【此文为AI财经社原创,《财经天下》周刊出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红英 发表于: 2017-7-14 08:35:00|只看该作者

拼多多的模式困局:低价带来流量 100元能买“LV”

  独创的社交电商模式让拼多多成为中国电商界的一匹黑马,但入驻零门槛、商品价格低带来的假货问题和罚款引发的商家的集体诉讼,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拼多多的商业模式。
源自:AI财经社

⊙作者:陈芳 编辑:祝同

  拼多多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从朋友圈的拼团转发、线下街头广告到如今的综艺冠名,甚至包括商家的集体诉讼。
  这是一家做C2B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成立于2015年。彼时,阿里巴巴和京东已经登陆美股,双方共同占据着电商市场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两大巨头的挤压下,电商领域的创业公司生存举步维艰,奢侈品电商、垂直电商、生鲜电商,无一例外均走向沉寂。
  然而,拼多多靠新型的电商模式迅速崛起:用户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软件发动亲友一起拼团,能以更低的价格拼团购买优质的商品。业内也将其看作是一种新的社交电商理念。
  凭借着社交电商的定位,靠用户发展用户的方式,拼多多的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平台上聚集的商家有几十万家,月交易额突破30亿元。业界评价它为电商行业的一匹黑马。
  拼多多的交易额屡屡刷新纪录。在同行眼中,拼多多是个创新者,也是值得学习的对象。
  然而,伴随着高速增长,用户以及商家对拼多多的投诉也与日俱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拼多多投诉量跃居行业第一,高达13.12%。买到假货的用户和被重罚的商家对拼多多的不满仍在发酵,不少商家甚至抱团诉讼。
  如今,这个新型电商平台似乎腹背受敌,面临着C端和B端的双重压力,这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拼多多的商业模式。

低门槛的双刃剑
  6月23日,拼多多上海总部迎来一批客人,良品铺子、王府井百货、罗莱家纺等公司的电商负责人,冒雨前来向拼多多学习取经。
  接待他们的是拼多多创始人黄峥。今年37岁的黄峥,曾在谷歌工作过,是一名连续创业者。在创办拼多多之前,他先后创办过手机电商、电商代运营和游戏公司。笑称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黄峥,希望把拼多多打造成一个腾讯和阿里巴巴的结合体,将游戏的思维运用到电商上。
  这也是拼多多获得外界关注的核心。不同于其他电商公司,拼多多在电商红海中找到一片蓝海,创立社交电商的新概念,用C2B拼团的模式,靠“拼着买更便宜”的策略,吸引用户,解决流量难题。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观察,在电商格局已经稳定的背景下,拼多多能夺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最重要的就是基于社交,用较低的价格吸引用户组团购买,让用户发展用户,解决流量难题。
  模式的独特让拼多多吸引来资本的关注。2016年7月,拼多多获得B轮1.1亿美元融资。作为拼多多的投资方,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告诉AI财经社,投资拼多多主要是因为它通过社交关系,裂变出巨大消费流量,在让利于用户的同时,减少商家的营销投入。
  在用户端,拼多多靠拼团低价买的方式,让老用户主动帮它带来新用户。在商家端,拼多多对看中拼多多社交流量的商家们,也大开方便之门,用较低的门槛吸引中小商家的入驻。
  多位商家告诉AI财经社,之所以选择在拼多多上开店,一是看中流量优势,第二是入驻门槛非常低,相当于零门槛。即便是没有货源优势,没有大规模资金优势的个人也可以开店。
  这与其他电商平台截然不同。据一位在多个电商平台经营服装类产品的商家介绍,只要交一两千元保证金,就可以在拼多多上开店,而其他平台的门槛要高得多。以京东举例说,第一步就要交3万元的保证金和1.2万元的服务费。
  拼多多上企业开的店的保证金大多是1000元,个人开的店为2000元,只有海淘、水果生鲜和美容类需要交1万元的保证金。
  多位商家透露,在拼多多开店之前,他们并没有货源优势,有的选择从其他电商平台上采购,有的是从线下批发市场采购。而在他们看来,拼多多是能够实现创业梦的跳板。
  拼多多后来之所以受到非议,核心原因也是出于此。它的商业模式无法回避这样一个内在逻辑:用户希望能用较低的价格购买优质商品;一些商家没有供应链优势,连基本的货源优势都没有,为保证在低价的基础上还能赚钱,只能降低产品和服务质量,这又损害用户体验。
  截至目前,一部分用户对拼多多的不满主要在于商品质量差、商家发货慢、售后服务差等方面。以水果举例说,多位用户反映,收到的水果已经烂掉,但是这些商家和平台却拒不担责。还有的用户收到的手机无法开机,或者收到的衣服不对称,退货后一直不退款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拼多多的百度贴吧已经成为部分用户的投诉集中地。
  在曹磊看来,拼多多的核心是用商品便宜来吸引用户拼团购买,因此入驻的商家只有保证售卖的产品价格低,才有优势。然而,售价低,商家的利润更低,为赚钱一些商家不得不以次充好,降低服务质量,最终投诉不断。
  一名卖水果的商家坦言:“拼多多上不少是价格战,我去年8月入驻的,卖的是猕猴桃,由于价格高,结果一单都没成交。”多位商家表示,拼多多的最大卖点是便宜,只有商品价格便宜,才能吸引用户,因此货源优势就显得特别重要。
  拼多多用“拼着买更便宜”吸引来用户,流量大又吸引来商家,但最终又因一些产品和部分商家服务质量差造成投诉不断,形成恶性循环。

“罚款”的逻辑
  一部分中小商家们因相中拼多多的流量高门槛低而选择加入,最终却因利益受损出局。
  徐涛,80后,河南人,曾在浙江温州工作11年,在耳濡目染下,他做起服装生意。2016年8月,从别人口中得知拼多多流量大后,他想这是一个机会。在拼多多上注册一家名为申尼帝尔旗舰店的店铺卖男装,从2016年8月到11月,店铺运营一直很正常,双11更是将交易额拉升至22万元,但噩梦在11月23日突然来临,让徐涛措手不及。
  这天,徐涛发现,被拼多多扣了1000元,20多万的交易款也被冻结,无法提现,一下子懵了。
  他的第一反应是赶紧找拼多多工作人员,对方说因为回复率低,必须罚款。他以为是双11的原因,没多想就认罚了,但后来几天被扣金额越来越大。11月28日,扣3606元,29日上升至1.29万元,30日扣1.07万元,截至12月20日不到一个月共扣5.76万元。

一位商家提供的罚款明细
  看着被扣的金额越来越大,徐涛急了,开始找真正的原因,发现是因为拼多多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所售商品推荐到首页,交易量暴增造成的。徐涛说:“48小时没有发货一单罚3元,填上单号没有物流跟踪记录一单罚15元,申请缺货一单罚5元。”
  对于被扣的钱,一些商家不喜欢用拼多多的“扣”字,更喜欢用“罚”。而卖的越多,罚的越多,给出的理由普遍是延迟发货、虚假发货、缺货,这让中小商家们颇为无奈。
  做茶叶生意的苗女士今年6月初才开通拼多多商铺,已经感受到罚款的威力。“我做的不到半个月,罚的比赚的多。就算天天有生意,赚的钱也不够罚。”
  据苗女士介绍,店铺只要有10%的订单在24小时内没有发出或者没有物流信息,拼多多就会罚当天全部订单,并按照虚假发货来处罚,两天就罚她5000元,还冻结5万元货款。苗女士想不通的是,快递当天就发出,监控都有,拼多多怎么能因为快递公司的原因,做出这么大力度的处罚。
  据AI财经社了解,一些商家因物流原因被罚成千上万的都是小数,更有甚者被罚几十万。商家杨先生今年4月从朋友手中接下拼多多上一家卖男装的店铺,最终却被罚30多万元。
  杨先生颇为后悔,他原本以为拼多多的流量能变成真金白银,却不想几乎让他倾家荡产。“我报名参加活动时,拼多多一直没给上,时间久,我以为不会上,结果却闷声不响地推上首页。这之后订单量大,我们当地的快递公司配送量有限,一些货延迟,罚款就来。”
  在高峰期时,杨先生和几个同事们一天发1万单货,从早忙到晚,但由于物流信息没有跟上,这一天被拼多多以虚假发货为由罚10万元。“我又不是假货,只是物流更新迟,怎么能这么罚款?”
  徐涛想不明白为何没日没夜地苦干四个月,却换来一身债。而为要回5.76万元罚款,他已经奔走近7个月,仍然杳无音信。而户外用品卖家周先生,被罚30万元后,最近一个月在找拼多多协商,但也无果。
  罚款只是开始,对于商家们而言,最致命的是冻结货款,这相当于掐断现金流,让他们没有喘息的空间。
  货款被冻结后,徐涛为发货,当时想尽各种办法,刷爆信用卡,把亲戚朋友都借一遍,凑14万元,还找高利贷借7万元,然而投入的都被冻结。
  “对于我们这种中小卖家来说,资金被冻结,就相当于被掐中命门。”苗女士说。
  杨先生说,做生意最重要的是现金流要流转顺畅,如果货款被冻结,就相当于断资金链,“拼多多这是把一些商家往死路上逼。”当初他被冻结的货款高达140万元,为解冻,颇费一番周折。“说的是15天,可我花整整两个多月,才提现出来。”
  由于处罚力度大,一度让商家认为,拼多多是以此盈利,但拼多多表示,这是部分商家散布的谣言,拼多多每笔账都经得起审计,所扣的都是违约金,在剔除虚假订单后,全部赔付给用户。
  不过,对于怎么辨别哪些是虚假发货,哪些是刷单行为,拼多多并没有做过多解释,他们强调,拼多多的判定规则与其他平台一致。
  不管给出的理由是虚假发货、物流延迟还是售假,拼多多是希望通过整顿将能力不足的商家淘汰出局,让商家们“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希望通过此举让没有相对应服务能力的商家,再也不敢来拼多多平台经营,影响用户体验。
  但问题是,目前多数知名品牌已经入驻天猫和京东等渠道,拼多多怎样才能吸引来优质又愿意低价售卖的商家呢?更何况,目前已经有多家电商公司如卷皮、蘑菇街等开始采用拼多多的拼团模式。在此背景下,拼多多如何才能保证对用户和商家的长久吸引力。
  这个曾让人眼前一亮的商业模式,如今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百多块钱的LV
  事实上,正是因为假货难清,拼多多才选择用“重典治乱”,加大对违规商家的清理力度。
  张震直言,在商家和用户利益之间进行选择时,拼多多毫无疑问站在用户利益的立场上,当部分商家出现假伪劣商品的情况时,拼多多不会手软。
  自去年开始,信奉“不打假无未来”的拼多多,就将打假上升到战略层面,黄峥本人拿出三分之一的精力在打假上。此外,截至今年4月,拼多多700人的团队中也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打假。
  截至目前,拼多多的多个部门涉及打假业务,如商家管理、风控、平台治理等,并且这些部门仍在不断地招兵买马,原有的一层楼已经没有工位,如今准备再开一层。拼多多内部认为,在假货治理上,拼多多付出比京东、天猫高出10倍以上的精力。

商家制作的拼多多商品交易流程图
  在外界看来,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打假,并且配备的人力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已经足以说明拼多多商品质量问题的严重性,但拼多多对此并不认同。
  拼多多相关人士向AI财经社解释称,这些员工大部分是用在抽检上,抽检的产品涉及全平台和所有店铺,是一个大工程。目前拼多多已与第三方知识产权和检测机构达成合作,会派出打假人员通过神秘买家购买、抽检、品牌方检验等流程,进行打假。
  拼多多解释说,去年以来,公司就在严厉打击售假、刷单套券、虚假发货、延迟发货等违规行为,这么做是为不让不法商家得逞,不让合法经营的商家吃亏,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利益受损商家也有一种说法是,罚款是拼多多的主要盈利模式。拼多多回应称,平台型电商盈利可以通过交易佣金、通道费、广告推广等各种模式。因为拼多多是社交电商,流量成本比较低,若未来收取推广费,这个费用也远低于其他类型电商,对中小型商家来说仍然非常划算。
  投资人张震的说法是,拼多多现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盈亏平衡,而且现金流早已为正,“我们没有对公司提出盈利预期的要求。”
  另外,在售假认定上,拼多多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接到用户投诉联系相关品牌方进行鉴定,二是品牌方直接提供证据认定。在虚假发货上,拼多多的判定逻辑与其他电商平台相似。
  而拼多多一旦认定商家存在售假、延迟发货、虚假发货等行为,会根据《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及平台协议,对违规商家进行处理,扣除相应的违约金,所扣的违约金将全部返还给消费者。
  其中,由于拼多多认定商家存在违规行为需要时间,这期间一些商家可能已经将交易款提现,因此在扣违约金的过程中,还出现过余额不够扣的情况。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平台不仅不会侵占一分违约金,如果商家的余额不足,我们平台还会额外贴钱补给消费者。”
  截至今年4月,拼多多清退的店铺有千余家。7月10日,AI财经社发现,仍有不少售价在一两百元的LV、香奈儿、爱马仕等奢侈品品牌的产品在售卖,涉及包、口红、香水等多个品类。
  而另一方面,拼多多的清理却招来商家的不满,“你们的保证金有退出来吗?”成为商家们之间问候的标准语。利益受损的商家们选择通过微信、QQ、贴吧、微博等多个渠道发声,亦有上百名商家已委托律师,准备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与拼多多的纠纷。
  一个现实的案例是,2016年4月,拼多多上名为“味尚优”的商家,因不满处罚,将拼多多告上法庭,希望要回25.36万元的货款,索赔6000元的经济损失,最终以和解收尾。
  如今,拼多多处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张震希望,拼多多能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对商家利益进行最大限度的保障。徐涛已经等不及了,每天信用卡的催还款信息已让他身心俱疲,他只想马上起诉拼多多,“不想再等了,也等不起了。”
  最近,与拼多多相关的两件事极为醒目:自称不缺流量的拼多多在百度上买了不少广告位;在7月9日播出的《极限挑战》中,拼多多成为特约赞助商。
16#
 上官123 发表于: 2017-8-4 14:35:00|只看该作者

为揽客疯狂砸金,拼多多深陷投诉泥潭

源自:蓝鲸财经
  一边是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一边是漫天掩地的消费者投诉,在电商流量告急的当下,风头正旺的拼多多可谓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拼多多短短数年疯狂揽客过亿,眼看要成为后电商时代的一匹黑马,但盲目扩张与迅速规模化背后埋下的一路地 雷正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不断引爆。近日《消费者报道》发布《2017消费投诉榜》,拼多多成为消费者投诉重灾区,而另一方面,拼多多在供应端面临的危机同样不容小觑,不禁发问,拼多多模式还有可持续性吗?

  昔日黑马深陷投诉重灾区
  拼多多作为电商下半场崛起的黑马,打破流量红利消失的魔咒,以社交为核心切入电商红海,短短两年时间,聚集商家30多万,用户数近两亿,成为电商从业者眼中的一个现象。
  反观目前的电商海洋,巨头之外,生鲜电商、各类垂直电商都依然游走在生死的边缘,而唯独拼多多光环附身,在商业媒体的关注重点中,用户数、GMV、投资额永远是赋予企业光环的法杖。但这样的光环背后拼多多以另一种方式走向了舆论的风口,翻开微博、知乎等贴近消费者的社交媒体,投诉与吐槽成为拼多多无限风光背后另一面真实的写照。
  根据消费者投诉榜统计,“拼多多”被投诉的主要问题为产品质量差、物流慢、虚假营销宣传、商家虚假发货、拒绝退款、售后服务差等。而从消费者投诉的这些问题来看,几乎是涵盖了电商购物的每一个体验环节。同样,近日各大主流媒体关于拼多多品质问题再次搬向舆论头条,其中,有媒体集中曝光消费者对拼多多的投诉案例。
  此外根据知名大V互联网的那点事微博爆料,另一家拼购平台乐拼购的负责人也连发多条微博,就拼多多质量和服务问题发声。
  除了在商品质量存在的大量问题,货不对板,物流及售后也成为被消费者屡遭诟病的地方,因为拼团的模式,加上低利润,商家在物流配送环节“从简”也是情理之中。另一方面,对于生鲜品类来说,冷链一直都是一个最为头疼的是,但拼多多创始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拼多多采取快速的流通取代冷链的做法。那么要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这个物流要有多块呢?
  与此同时,在面临大量投诉的同时,还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售后问题,在消费者报道的统计中,大部分用户都表示拼多多售后服务差。
  被玩坏了的社交电商:疯狂砸广告自证模式伪命题?
  从消费者的反应不难看出,在消费升级浪潮之下,拼多多虽然迅速崛起,但其模式在规模化后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首先,拼多多能够在电商红海中夹缝求生快速生长,得益于其低价尾货模式。企业在拼多多上开店的保证金大部分是1000元,个人在拼多多上开店是2000元,只有海淘、水果生鲜和美容类需要交1万元的保证金。这样的低门槛,保证了拼多多商家数量的快速激增,但另一方面低价与低门槛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商品供应端的乱象。
  入驻的低门槛,放宽了商家的供应链把控能力,为了保证低价的同时又能赚钱,这些商家在商品的采购中,只能选择劣质产品,而拼多多处理这些乱象的方式大都是野蛮粗暴,比如处罚措施,有曝光的聊天记录显示,因商家触犯拼多多货不对板规则,五千多单的团单量,被罚款三十多万,根据该商家说法,每一单利润仅有几块钱。
  对此有微博大V表示:“拼多多不应该叫拼多多,应该叫罚多多才是哦!”该条微博的评论中,有用户称,有个学员做拼多多,钱没赚到,被罚了25万,直接倒闭!拼多多这样的平台,没有很好的供应链谨慎操作。对于商家来说,比巨额罚款更致命的是冻结货款,甚至交易款。有商家与业内人士质疑,罚款或才是拼多多的主要盈利模式。

  其次,拼多多能够快速崛起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拼团模式带来的社交属性,社交作为一个强关联的属性,社交链组成用户属性的高度重合,有着极强的转换率,再加上低价策略,在推广前期可能事半功倍,但供应端把控的缺失,将社交电商美好的未来无情断送,并进入一个死循环状态,随着投诉案例的增多与用户口碑的恶化,用户的加速流失也成为趋势。
  所以,从今年开始,拼多多便以广告轰炸的模式激活潜在用户,拼多多广告策略的转变与大手笔,不难看出,其社交属性的加速脱落,也意味着第一批用户流失量巨大。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大面积的投诉,拼多多凭借社交属性,完全不愁流量,不惜重金疯狂砸广告显然是没有必要的。
  靠社交也要精细化运营,拼购行业的序幕才刚拉开
  业内人士认为,拼多多成立仅有两年时间,其品类覆盖范围极广,而纵观电商行业的发展,品类的精细化运营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下是重要的破局方式,而拼多多是一锅炖的模式,这样短时间可能成效显著,但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综合来看,拼购模式是电商行业在与社交、支付场景等融合之后的趋势所在,这种融合所释放出来的红利,撑起了拼多多的快速崛起,但盲目扩张却为其埋下一路地 雷,对于整个拼购行业来说,也正是这样的盲目导致的乱象,严重影响消费体验,破坏市场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包括阿里、苏宁等传统电商巨头近来也开始发力拼购,这些传统的平台,本身有着巨大的流量,同时有着极强的供应链优势,这对于拼多多来说,将形成四面夹击之势,拼多多何以撑起未来,更重要的是革新自身的问题。
  对于拼购行业来说,随着网络社交关系链的日益成熟,社群化趋势明显,这也为电商挖掘新一轮的流量红利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数据显示,2014年内地社交电商规模达到960亿元,商户规模为916万户。到2020年,内地社交电商商户规模有望将达2400万户,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
  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景正在碎片化的社交场景中成型,那么这个行业该怎么健康的发展,万变不离其宗,零售的核心是服务于体验,这对于刚刚崛起的拼购市场来说,如何更好的在未来与传统电商巨头抢肉吃,服务于体验必然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上官123 发表于: 2017-8-15 13:35:00|只看该作者

拼多多黄峥圈商业版图 社交电商摩拳擦掌期降临?

源自:投资者报
原文标题:“拼多多”黄峥圈商业版图 社交电商摩拳擦掌期降临?

  与传统交易型电商先有需求再进行购物不同,社交电商是通过社交的方式主动刺激需求,从而发生购物行为
⊙记者:潘亦纯

  “1亿人都在用的购物App”,拼多多网上商城的广告随处可见。今年上半年,拼多多商城斥资数亿元,赞助当下火热的综艺节目《极限挑战》、《中国新歌声》等,这个此前一直较为低调的电商平台也获得了市场前所未有的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上线仅4个月,单日成交量就突破1000万,仅一年时间,月成交量就达到了10亿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相当于在特卖网站唯品会成立三四年后的成交量,而拼多多只用一年就走完了唯品会好几年的路。
  而黄峥正是拼多多的创始人兼CEO,此前黄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拼多多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在于其独特的社交电商模式,所谓的社交电商,简单可以理解为将关注、分享、讨论、互动等社交方式引入电商交易的形式,与传统交易型电商先有需求再进行购物不同,社交电商是通过社交的方式主动刺激需求,从而发生购物行为。
  目前,仅从数据层面来看,拼多多的社交电商模式发展确实非常迅速,不过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也不少,例如客户体验不如人意等,在拼多多商城官网贴吧中,就有不少消费者投诉购买的水果出现损坏、以及退货换货过程不够顺利等问题。
  近期,《投资者报》记者针对黄峥先生的创业经历、拼多多平台发展、未来规划等方面问题,致电致函拼多多公司,并得到了部分回复。

从谷歌辞职去创业
  名校毕业、曾在名企工作,基本成了如今创业者的一个标配。显然,拼多多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峥也符合上述标准。
  据公司方面提供的资料及公开资料显示,我们可以初步勾勒出黄峥的画像,生于1980年,1998年被保送至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主修计算机专业,2002年,黄峥申请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
  毕业后,他进入谷歌。在谷歌的第三个年头,黄峥和李开复被派往中国拓展业务,创办谷歌中国办公室。当时的谷歌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公司业务迅速扩张,并成功上市,“谷歌一上市,大家都赚钱了,我刚毕业两三年就实现财务自由。我想自己创业或许会做得更好,所以谷歌的股票都没有完全拿完,就出来创业了。”黄峥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2007年,黄峥辞去工作,开始走上自己创业之路。在创立拼多多之前,一向爱折腾的黄峥有过四轮的创业经历,涵盖了电商、电商代运营、游戏等领域。
  第一个创业项目是一家电商平台,主要是卖手机。为了做好这个网站,在谷歌最后一年的时间,每个周末他都去北京中关村、国美、苏宁做促销员,以深入了解市场。但真正创业还是比较艰辛的,“辛辛苦苦才做到网站盈利,赚的钱还没有我打工拿的工资高,所以到2010年时我就把第一个公司卖掉了。”黄峥说。
  随后,他创办了电商代运营公司乐其,主要给大品牌做淘宝代运营,虽然黄峥和团队此前并无快消品行业的经验,但因为团队素质较高,好几个人会讲英文,半年就接了几个大客户,慢慢实现了盈利,但大家都不太甘心一直做销售,“毕竟是个求人的活。”
  2013年,黄峥开始带领团队转战游戏行业,乐其一部分核心员工开始运营游戏,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方面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做了两三年,公司规模也有五六百人,财务状况也还不错。”

瞄准社交电商模式
  与大多数创业者创业赔钱不同,黄峥折腾的这几次创业项目让他赚了不少钱,但他总还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这一次,他瞄准了社交电商。
  在黄峥看来,社交网络正在迅速膨胀,微信这些社交工具耗掉了手机40%以上的电量,而淘宝耗掉手机的电量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几,但就整个线上交易来讲,淘宝占了绝大部分。黄峥进一步举例子表示,“这个场景就有点像在上海开了一个浦东新区,路和桥等基础设施都造好了,人也已经挪过去了,但是没有商场。”
  此前,黄峥及其团队有过电商代运营的经验,就社交而言,又做过游戏,2015年4月,第一款社交电商App拼好货上线了。
  拼好货以拼单为切入点,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邀请好友进行拼单,达到规定人数时,拼单就会生效。水果则是拼好货打入的第一个阵地,但起步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订单暴涨,发货遇到瓶颈。黄峥此前曾向媒体表示,拼好货渡过了一两次发不出货、爆仓、水果狂烂、退不了货,也退不了款的危险时刻。
  为解决仓储和物流的问题,黄峥从乐其抽调了100多人,拼命建仓,几个月后,拼好货的体系总算正常运转了。随后,拼好货发展迅速,2015年底,拼好货完成了千万美元的融资,投资方主要为高榕资本及IDG。
  那么有了拼好货之后,为什么还要再做个拼多多呢?2015年下半年,游戏公司的CEO找到黄峥,打算把拼单模式做成平台,由游戏公司自己单干,在一番纠结之后,黄峥表态支持这个决定,拼多多于2015年9月份正式上线。
  虽然做的都是拼单模式,但拼好货和拼多多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自营产品,自建供应链,后者则主要采取供应商入驻,使用第三方物流的运营模式。
  在黄峥看来,拼多多团队既做过电商,又做过游戏,对消费者深层次需求的理解确实比较透彻。“拼多多更重视软件产品的互动,把产品当成游戏运营,强调用户以什么方式第一次接触,互动,怎么做用户筛选,游戏跟电商公司有一个思路是有差别的,它不认为进来的所有用户都是他的,始终在试图寻找适合这个玩法的用户,他寻求的是玩法的迭代和更新。”黄峥此前曾对媒体表示。
  从随后拼多多、拼好货各自的发展情况来看,黄峥似乎更认同拼多多的发展模式。

“拼”是正确的一小步
  “乍眼一看,拼多多和唯品会、聚划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说像以前的团购,但是从当前的发展结果来讲,如果和原来一样为什么涨这么快?这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一定要比的话,聚划算是‘闪购’,唯品会做品牌限时特卖,而拼多多是一个常态购物App,没有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这种感觉。”黄峥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推动了拼多多的急速增长?黄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最初,我们只是在正确的方向上迈出了一小步,‘拼’这种形态就是一小步。”
  所谓的“拼”,更多强调了电商的社交属性,即社交+电商的模式。实际上,社交电商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例如网红通过直播卖衣服,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社交电商模式,但拼多多将社交电商做出了规模。相较于传统电商模式,社交电商由于从社交渠道引入流量,获取客户的成本更低。此外,由于新客户与老客户很可能是社交朋友,那么商品信息推送将更为准确,成交率也更高。
  不过《投资者报》记者发现,与刚开始单纯通过分享等拼单方式不同,现在拼多多的客户端已经可以直接在线拼单了,这是否说明拼多多正在弱化社交属性?一位接近拼多多的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拼多多的社交属性并没有弱化,拼单的方式依然吸引消费者将好东西分享给好友,或者是拼单所需人数较多的时候,为了成团,消费者也还会在好友圈里转发。但拼多多盘子做大了,不可能一直依靠熟人拼单,在线拼单、陌生人拼单的模式也得做。

仍面临诸多挑战
  今年上半年,一向低调的拼多多突然高调了起来,赞助了当下火热的综艺节目《极限挑战》、《中国新歌声》等,开始在企业品牌形象上下功夫。
  确实,在过去两年间,发展迅猛的拼多多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其他电商平台一样,拼多多也因为产品质量差、商家虚假发货、拒绝退款、售后服务较差等遭到消费者投诉。
  在《投资者报》采访的拼多多用户中,大多表示拼多多商城体验不如人意。对于网购消费者来说,商品质量、性价比及物流服务是关注的三大核心,但从这三个方面来看,拼多多能跟天猫、京东之类电商巨头拼的大约只有低价了,后续如何在商品质量、物流速度等方面有所提升,或许还需要运营团队考虑。
  此外,据媒体报道,还有不少入驻商家反映因快递信息更新慢等原因,遭到扣款、账户冻结等处罚,一些商户甚至被冻结上百万元资金,由于处罚力度大,一度让商家认为,罚款是拼多多的主要盈利模式。而拼多多相关负责人对《投资者报》记者回应称,“我们对于商家的处罚后续,所有假货、延迟发货等的违约金我们都一分不留地赔付给消费者用户了,这部分没有任何留在平台。”公司方面还表示,平台之所以惩罚存在问题的电商,主要还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没有服务能力的商家淘汰出局,提高用户体验。
  此外,拼多多团队还致力于打假,据黄峥介绍,拼多多700多人的团队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打假,黄峥本人也拿出三分之一的精力在打假上,但目前来看,平台依然存在一些售假现象。
  总体来看,拼多多未来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挑战,但黄峥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拼多多不追求单纯的规模,而要追求独特的定位和价值,追求国民富裕。
  “国民富裕是什么意思?我们的理想是希望像新加坡一样,是一个法治社会,所有的条文都是公开、透明的,纠纷解决的机制也是按照法治来的,这样做到法治之后我才退休。我们希望一方面消费者能够得到实惠,同时商户的平均GDP也要高过其他平台,长期来讲商户才会对拼多多有归属感。”黄峥表示。
  但是社交电商的未来出路究竟会在哪里?拼多多在这一轮高调现身之后,又将如何发展?这一切,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18#
 华美达 发表于: 2017-9-20 13:56:00|只看该作者

拼多多总部遭遇多名商家上门维权 疑似因其恶意扣款

源自:中国网
  拼多多总部遭遇多名商家上门维权
源自:财经网 作者:BiaNews

  9月18日消息,近日,疑似因拼多多恶意扣款,多名商家身穿印有“拼多多无良平台”等字的衣服,聚集拼多多上海总部维权。
  在场多位商家表示,平台给出的诸如售假、虚假交易等冻结资金的理由,并不被他们认可。
  据拼多多总部所在的物业某负责人表示,自拼多多半年前搬来这里,已经发生过两次商家聚集讨要货款的情况。
  拼多多于2015年9月上线,获得了腾讯、红杉资本等资方的投资,目前拼多多已有1亿用户,今年5月的交易额高达50亿。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上官123 发表于: 2017-9-21 08:35:00|只看该作者

拼多多总部遭遇多名商家上门维权 疑因恶意扣款

源自:BiaNews

  9月18日消息,近日,疑似因拼多多恶意扣款,多名商家身穿印有“拼多多无良平台”等字的衣服,聚集拼多多上海总部维权。
  在场多位商家表示,平台给出的诸如售假、虚假交易等冻结资金的理由,并不被他们认可。
  据拼多多总部所在的物业某负责人表示,自拼多多半年前搬来这里,已经发生过两次商家聚集讨要货款的情况。
  拼多多于2015年9月上线,获得了腾讯、红杉资本等资方的投资,目前拼多多已有1亿用户,今年5月的交易额高达50亿。

20#
 牛涨 发表于: 2018-5-3 09:23:00|只看该作者

拼多多乱象:米家新品U盘实际是“米家新品”出的U盘

源自:新浪财经综合
  拼多多低价狂奔:风险转嫁商家、物流
  商家进驻容易退出难?上游原材料、人工成本水涨船高,低价从何而来?
源自:南方都市报作者:孔学劭 田爱丽

  最近每天凌晨3点多,河南中牟县刁家乡的蒋中宝、陶凤英就得从被窝里爬起,赶到田地里。今年,这对夫妇种了8亩大蒜,其中早熟蒜有3亩,这两天已经成熟。蒋中宝说,这几亩地是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河南中牟县是我国大蒜之乡,每年销售量在10万吨以上,其中出口量一度占比高达1/3。4月25日,南都记者在刁家乡田间看到,类似蒋中宝这样的蒜农手持小铲在田间挪动,挖蒜、剪蒜秆、去蒜根、装袋,其中大都是中老年人。
  往年,12小时后,这些刚出土的鲜蒜,将会被贩子收走,在全国各个批发市场短暂集散后,送达超市、菜市场。蒋中宝、陶凤英家的收成都寄托在蒜贩子口中浮动的数字上。不过,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今年4月,国内大蒜批发均价下跌了59.11%,而国内最大的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的数据显示,日前鲜蒜的价格已经跌到8毛一斤。
  面对恶化的行情,以低价和拼单等营销模式在微信朋友圈中壮大的拼多多,似乎给了他们一条新的出路。4月25日,中牟大蒜2000亩的出口级优质大蒜在拼多多公益项目“一起拼农货”中,以5斤9.6元的价格上线。
  这个充斥着9.9元包邮商品的极具乡土气息的电商购物平台,近期和抖音一块成了千万流量级网红。在多份数据报告里,拼多多2017年的G MV规模已经仅次于手机淘宝和京东两大巨头,排名第三。这个平台甚至被业内解读为冲破广大价格敏感型用户圈层的破壁者。但另一方面,在消费者口口相传的社交渠道中,拼多多又与刷单、售假、质量差、山寨假货等铺天盖地的负面评价形影不离。
  互联网从来都不缺现象级产品,但从产品质量到商业模式在业内评价中都呈现两极分化的拼多多也实属罕见。拼多多,究竟是网红,还是“网骗”?

压缩到极限的成本:0.3-0.5元的利润
  15元包邮15个猕猴桃,当“五环内”消费者还在质疑争论这个产品价格真假的时候,他们的父母或许每天在微信群发的正是类似的这种拼团链接。这正是拼多多得以迅速崛起的法宝:以低价团购形式,用户自发地在微信拉人拼团,获取流量;用户自发在微信分享爆款引流商品,把更多在意价格的用户吸引过来。
  南都记者上线拼多多APP发现,该平台的价格确实惊人,9.9元包邮的T恤,7.8元包邮的2盒铁观音,9.8元的夏天空调凉被,6.9元的日本进口拖鞋,19.9元的英国进口时尚腕表赫然陈列在醒目位置。男装牛仔裤拼单价格普遍不超过30元,甚至最低的价格仅为19.9元全场包邮,而在淘宝APP上,搜索男装牛仔裤最低也需69元。
  在上游原材料、人工成本普遍水涨船高的当下,拼多多的低价从何而来?
  “通过拼单,如果能形成单品爆款,商品订单达到一定的规模,就能提高议价能力”,4月25日,在河南省中牟县,河南以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杰这样告诉南都记者。这意味着,爆款销售可以促进供应链集约化,从而降低各类仓储、物流成本。
  南都记者了解到,4月25日当天,24小时内,河南中牟县5斤9.6元的大蒜,最终完成了46943个订单,销售额55.7万元,销售大蒜33.64万斤。
  “大蒜的收购价每斤约1元左右,物流费3.5元,人工费4毛,包装费1.3元。”张银杰向南都透露。
  乍看之下,5斤9.6元的大蒜成本似乎超出了拼团销售价。对于这一疑问,张银杰在南都记者的追问下坦承,由于大量发货,这些大蒜的包装材料、包装尺寸较为稳定单一,更方便管理,在物流上往往可以得到优惠,物流和包装费用可以拿到协议价,“一单大蒜到最后还是有3毛到5毛的利润空间。”而南都记者了解获悉,蒋中宝、陶凤英这样的农户,今年每斤 大蒜的收购价比市价高出了0.15元。

经营风险转嫁物流:3.5元/单是快递发货成本
  “一单拼团价3.5元,包括商品价和快递费,这种单一般不赚钱,有的更是亏本贴钱,目的是为了把买主引流到自己的商店,让买主消费其他产品。”拼多多的一位商家近日告诉南都记者,在这些成本当中,快递费因地方而异,比如说深圳华强北,每天如果有50-100单,快递费可以谈到3-3.5元/单;而如果每天的订单量达到1000单以上,可以谈到2.6元~2.8元/单。“这种价格,大多数快递公司都可以谈得到,比如三通一达、百世汇通。”“拼多多也会把部分广告费作为物流补贴,奖励给部分商家。”物流专家徐勇告诉南都记者。
  不过,快递网点并不欢迎拼多多这样的订单。“3.5元是我们一单快递的发货成本价,这个根本赚不了钱,现在我们不接拼多多的单了。”越秀区一家中通快递的网点负责人向南都记者透露,对于这种不赚钱的单,快递商家也“基本不做售后,包裹丢了都不会有人跟进,也没人管”。
  根据国家邮政总局披露的数据,2017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00.6亿件,同比增长2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957.1亿元,同比增长24.7%。收入增速再度低于业务增速,这意味着,快递的件均收入继续逐年降低。
  南都记者查询资料发现,申通2013年到2015年的单件收入水平分别为3.34元、2.43元和2.92元;而圆通、中通2016年上市之初,每单收入分别是2.43元和2.06元,每单分别赚0.236元和0.415元。
  “近几年快递企业的成本不断上升,包括人工、面单原料、租金等成本都在上升,快递企业的日子很难过。在这个状态下,快递价格还一直下降,正是价格战恶性竞争导致的。”有物流业人士透露,2017年春节过后,中国快递瘫痪被大面积曝光,快递员不跑快递,都去送外卖了,特别是没有归属感的快递加盟企业,末端站点的不稳定性,成为了传统快递发展的软肋。
  “快递业粗放式的低价竞争亟待转型。事实上,快递领域单件的最低运营成本在2.5元左右,这意味着,快递业现在的低价竞争几乎逼近红线了。”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物流业人士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长期依靠低价快递支撑的网上商家,需要加快转型速度。
  有乳业品牌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就品牌来说,拼多多并不适合我们这种低毛利的产品,物流成本太高了。而且我们所有平台都是控价的,拼多多一味强调低价,并不适合我们这种已经形成品牌的企业,除非是新品的一次性促销。”

价格管控下的代价:商家产品质量堪忧
  “商家看中的是拼多多的流量,如果上架的商品成了爆款,商家在短期内能做大订单规模,争取到更大的议价能力。”一位拼多多商家向南都记者表示,与传统电商相比,拼多多的进入门槛不高,传统电商流量太贵,但如果不投钱做排名,订单量就很少;其次,传统电商平台比较成熟,除非投入大笔营销费用,否则也很难实现短爆发、大量订单、少SK U的模式。而拼多多在初始阶段,为吸引商家入驻,曾开出了“零保证金”、“零门槛”等条件。
  “拼多多的进入门槛不高,但在之后的运营过程中,隐性成本还是让人吃不消。”上述商家向南都记者透露,商家一般不会有太多的库存现货,但如果拼多多上架的商品突然成了爆款,库存就很容易不够,中小型的商家就会出现货不够发单的情况,这时就会受到拼多多平台的罚款。
  南都记者在拼多多商家后台规则中心发现了一系列的处罚条目与规则:售假、描述不符、服务不达标、延迟发货、虚假发货、欺诈发货等项目,均被列入处罚范围。比如,未在约定时间(48小时)内发货,或者超时没有揽件记录会判定为延迟发货,将处罚一张3元无门槛现金券(赔付给每个消费者)。
  “拼多多之所以要出这么严格的一个规则,是因为没有这样的时间窗口去做品牌治理。我们只能用一个相对比较激烈的方式,让好的(产品)更快地上去,让差的更快地淘汰。你既然伤害了消费者,就应该去赔付和补偿给消费者。”拼多多有关负责人达达这样向南都记者解释。
  但不少商家则认为,惩罚制度太苛刻,“利润才几毛钱,一个消费者一张3元的无门槛现金券,就相当于是一张订单的几倍利润。”更何况,“拼多多上的订单往往几百上千,很难一次性备足货。而物流环节,又是由第三方快递公司控制的,有些违规并不是商家主观造成的。”
  显然,拼多多的隐性成本超出了平台商家当初的预期,但即便要退出平台,退出门槛也较高,尤其是对于被罚款过的商家。“不仅所有订单要完成发货,并且30天内没有售后纠纷,平台才会退回押金,整个过程大概2-3月,很容易导致资金周转问题。”

在成本“悬崖边走路”:质量“掺水”消费者吃闷亏
  有拼多多内部员工告诉南都记者,拼多多对于价格管控很严格,更低的价格更容易拿到更高的流量。
  但是,“在如此低的毛利下,商家要遵守拼多多‘条件近乎苛刻’的管理规则而不受处罚,简直是在悬崖边走路,这需要相当成熟的运作模式和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一位零售业分析人士表示,但就目前来说,拼多多平台上的商家大部分是中小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并不具备这样的管理能力。
  那么,面对这么大的成本压力,拼多多的商家会怎么办?
  “牛仔裤少一些铆钉和皱褶就可以把价格压低很多,对于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而言,价格才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拼多多员工向南都记者透露。此外,也有商家表示,采购一些色牢度、甲醛的检测不达标的布料,也是降低成本的手段。
  对此,拼多多有关负责人达达告诉南都记者,拼多多的主要用户定位并不是用惯了高价高质产品的中高收入用户,而是那些平时逛京东天猫都有可能嫌贵,甚至不会使用网购的人。质量有保障这件事平台还可以控制,但质量高低的评价却受个人预期影响很大。“28包29块的纸巾与德宝相比自然是质量差,但与许多农村小商铺卖的粗糙产品相比却已经是物美价廉。质量有保障这件事平台还可以控制,但质量高低的评价却受个人预期影响很大。”
  不过,还有一部分商家选择了山寨、假冒伪劣、三无产品。南都记者发现,拼多多平台上一款3.3元的上好茶,无生产日期和生产厂家,虽然有Q S食品生产许可证,但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无法查到这串证书编号。
  还有一款拼购价9.9元的儿童纸尿裤,从包装到名称看起来都神似“帮宝适”(Pampers),但它的实际名称为“Paonmepors”。而“米家新品U盘”,实际上是品牌为“米家新品”出品的U盘。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2016年拼多多投诉量居行业第一,高达13.12%。而2017年,拼多多因质量差被投诉的事件并没有得到改善,解决率仅仅过半。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关于拼多多的投诉主要有两类:用户投诉其商品质量差、虚假宣传、假货、客服态度差等问题;平台的商家诉讼其恶意罚款、冻结货款。
  虽然拼多多规则上也说明消费者可以无理由退换,但南都记者了解到,由于退换的快递费需要消费者自理,9.9元的商品退货成本可能需要10多元,所以消费者往往选择“吃闷亏忍下”。
  拼多多以“两高一低(低价、高流量、高标准)的策略,将商家、快递公司、消费者吸引到平台上,但最终又将风险转嫁给了他们”。在上述商业分析人士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商业运作模式。
  一张大蒜订单在拼多多的成本
  拼团价 5斤9.6元
  收购价 1元左右/斤
  物流费用 3.5元/单
  快递报价:50单-100单/天,3-3.5元/单;1000单以上/天,可谈到2.6元~2.8元/单。
  人工费 0.4元
  快递包装费 1.3元
  利润 0.3元至0.5元
⊙记者:孔学劭 田爱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8 02:41,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