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老磨|查看: 8407|回复: 44
[影视

环球:望存纳税问题从业者把范冰冰案看成最后通牒

 [复制链接]
15#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7-3-3 09:56:00|只看该作者

明星片酬涨得比房价快:一二线演员片酬去年涨250%


  明星片酬涨得比房价还快 一二线演员片酬去年上涨250%

▲ 天府早报记者周琴
  IP剧无疑是近几年来最热门的概念。如电视剧《法医秦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均是热门IP,吸引众多人的目光。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各大视频网站的大IP网剧几乎全军覆没。在IP降温的同时,明星的片酬却只增不减。
  日前,被称为国内电视剧行业风向标的“2017SMG制播年会”在上海揭幕,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公布了触目惊心的数字,“仅在2016年,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近250%……”这是什么概念?王磊卿直言,2016年明星片酬比房价还涨得快。

部分IP大剧中片酬占制作成本的75%
  近年来,关于明星天价片酬的新闻屡见不鲜。但天价片酬背后,并没有出现更多的类似《芈月传》、《琅琊榜》、《伪装者》这样的好片,反而让不念台词的数字小姐、倒膜演员、替身拍戏、抠图事件等事件不断出现。
  在SMG制播年会上,王磊卿公布了触目惊心的数字,“仅在2016年,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近250%,在一些更为倚重流量偶像的IP大剧中,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的占比甚至升至75%。”这是什么概念?王磊卿直言,2016年明星片酬比房价还涨得快。
  演员高片酬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电视剧的天价被不断刷新。王磊卿说,在高片酬的压力下,国剧制作成本大幅度攀升,目前有电视剧售价已经高达600万元/集,某网剧售价已经高达1200万元/集。
  演员的高片酬却并未带来精品,相反,2016年的爆款电视剧鲜少出现。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郑维东介绍称,衡量一部剧或一个综艺节目是否优秀的业内“硬指标”是收视率,去年收视率破2的剧目仅《芈月传》和《亲爱的翻译官》。

大牌演员“绑架”电视剧制作?好演员接戏并非因为片酬
  “现在,如果没找到合适的演员,对项目启动有非常大的影响。”会上,观达影视的周丹首先触碰了这一电视圈内的“敏感点”。主持人白一骢身兼编剧和制作人双重身份,对此深有同感。他透露,现在若邀请某些演员,除支付高昂的片酬外,还需要让其团队参与到制作中,然而演员背后的团队专业水准参差不齐,很有可能影响到电视剧的品质。
  说到这里,嘉行传媒的制作人赵若尧有些坐不住了。赵若尧表示,之所以会这么做,“更多是出于保护艺人的心态以及对项目的热爱和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同样是经纪人转型制作人,赵丽颖的经纪人黄斌同样愿意为演员发声:“真正的好演员在这一年并没有拿到高片酬,我觉得好演员都不是因为片酬而接戏,他们考虑的东西比你想象的多得多。”

数据
  演员
  2016年,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近250%
  在一些更为倚重流量偶像的IP大剧中,明星片酬在制作成本中的占比甚至升至75%
  倚重流量偶像的IP大剧,制作成本不断升高,花钱较多的IP古装大戏,成本过亿已经是常态,而2016年这样的大剧成本在2亿元~4亿元。
  若按平均成本3亿元计算,在片酬比例最疯狂的大剧中,演员能拿走的片酬将超过2亿元。
  买片
  2016年东方卫视采购的2017年的电视剧中,电视台单集最高价格已经超过600万元,网络版权价格已经突破1000万元。
  现在有一部网剧的采购价格达到了1200万元/集。

不跟风唱衰IP剧提升改编团队才是重中之重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各大视频网站的大IP网剧几乎全军覆没。面对 “药效失灵”的IP,业界大佬们又如何看待呢?
  慈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马中骏正是IP热的受益者之一,他感叹,“IP热的时候大家都在追,一系列的‘扑街’后,大家又都一致看衰,这些观点都有点极端。”他认为,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所谓的IP都是不能改编或是改不好的“冒牌货”,想要练就真正的爆款IP,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编创团队。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用“IP不用太嗨,但是也不用唱衰”为这一话题作总结,他认为在市场的检验下,没有IP剧、原创剧的差异,只有好剧、烂剧的分别。很多IP剧粗制滥造并不是IP本身的问题,创作者是否用心才是影视化改编的核心。
源自:天府早报
14#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7-1-7 00:4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广电总局:进一步研究措施遏制明星天价片酬

源自: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
  2017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总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按照中央和中宣部部署,牢牢把握“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忠实履行48字职责使命,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着力加强精品力作创作生产,着力推动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着力抓好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着力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撸起袖子加油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关键词1时代强音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为党的十九大营造浓厚的思想舆论氛围。
  一要做亮主题主线宣传,营造舆论强势。继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深入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宣传,系统宣传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突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主题,突出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这条主线、统筹做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统筹做好建军9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等宣传报道,精心组织做好党的十九大会前、会中、会后各阶段宣传报道。要完善重大宣传报道一体化统筹机制,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同频共振,内宣与外宣共同发力,让主流舆论和正面声音形成合力、深入人心。要强化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头条”建设,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
  二要实施精品工程,做优献礼作品。集中力量抓好迎接党的十九大重大主题创作,要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确保按时推出一批主旋律标志性作品。以实施“五个一”精品工程为抓手(即1本图书、1部电影、1部电视剧、1部纪录片、1部动画片),因地制宜抓谋划、强落实,推动资源要素向创作源头倾斜、向优质原创项目倾斜、向优质团队倾斜,推出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适于多媒体传播的精品力作。总局要加强指导服务,加强检查考核,把出精品作为资源配置、资金扶持、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要加强重要宣传期调控,开展精品展示、展销、展播、展映活动,营造喜迎党的十九大的浓厚文化氛围。
  三要突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把握好“时度效”。要严格审核把关,筑牢安全防线,深入开展迎接党的十九大净化舆论环境专项整治、“扫黄打非”集中整治、全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大检查等行动,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
  关键词2 提升服务
  创新思路举措,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资源整合。积极研究推动基层农村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资源共享、渠道互通、统筹分配,探索公共服务产品联合制作、“打包”传播、综合服务的有效方式。统筹有线、无线、卫星覆盖,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移动化接收,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功能完备的新型服务体系。鼓励各地探索推进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加快利用卫星、有线网络等手段提升服务水平。
  二是完善长效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农家(职工)书屋、公共阅报栏(屏)、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等公共文化设施的经常性维护管理作出了规定,各地要认真研究,争取投入保障,确保落实到位。要加强各级运行维护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严格的运行管理和监督考核制度。要积极运用市场机制,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办法,吸引全社会参与全民阅读、农村电影放映服务。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决策部署。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政策、项目和资金倾斜力度,改善基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发展条件,努力保障特殊和困难群体基本文化权益。
  关键词3 融合新突破
  深化一体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取得新突破。
  一是强化深度融合的高度自觉。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把深度融合作为关系行业生存发展的战略工程,在思想认识上再深化,在资源配置上再倾斜,在工作推进上再抓紧,在方法举措上再创新,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深度融合。
  二是突破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要加快流程再造,着力打造融媒体服务、智慧化传播的新型主流媒体。要打通制作生产环节,推进制作流程一体化、资源共享便捷化,实现内容产品融媒化;打通传播分发环节,构建支撑业务运营、媒体服务的集成播控平台,推进内容的碎片化集成、亮点化索取、最优化组合,实现传播分发融媒化,满足需求应用个性化;打通内部管理环节,创新运行管理机制,一体化配置资源。中央和省级媒体要走在前、先突破,实现化学反应,取得融合一体化的实质飞跃。
  三是夯实融合发展的技术支撑。要着眼于加快广播电视智慧化发展,推进省级地市级广播电视台高清制播能力建设、“融合云”平台建设和全国有线电视互联互通平台建设、移动多媒体交互广播电视网建设,推进有线无线卫星传输网络互联互通和智能协同覆盖,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广电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现代传播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国省级以上广播电视台基本建立“融合云”平台,地市级以上广播电视基本实现高清化,县级广播电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要着眼于加快新闻出版转型升级,继续推动出版单位数字化改造和技术变革,积极推进新闻出版业大数据中心、知识资源服务中心、出版发行数据服务中心、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引导数字印刷、智慧印厂等发展。要强化自主创新,重点加强交互融合传输覆盖网、智能媒体网关、移动多媒体等关键技术和标准研发应用,加强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等标准的应用推广,通过技术进步融通媒体介质。
  关键词4 以改革促发展
  加大改革力度,激发事业产业发展活力。
  一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深入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优化资源配置,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优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结构等,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解决频道频率、报刊发展中的同质化、低效率等问题,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二是抓好重点改革任务。加快推动已转制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健全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稳妥推进试点探索,重点做好网络出版、网络视听节目领域特殊管理股试点,适时开展国有控股上市出版传媒企业股权激励试点。
  三是加快推进资源整合、业务聚合。要以创新融合的理念、发展共赢的思路,改变传统运营模式,冲破固有利益藩篱,打破层级和区域限制。鼓励支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传媒集团。要认真落实中宣部、财政部、总局意见,加大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工作力度,协同推进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和全国性业务开展,确保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果。要顺应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着力打造产业集群,指导推进数字出版、影视产业等基地(园区)建设,促进优质资源聚集、人才聚集、科技聚集,努力打造产业发展的高地。
  关键词5 国际传播力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切实增强对外传播实效。
  一是配合重大国家外交行动,打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外交新亮点。围绕党和国家领导人高访和主场外交,精心策划图书展销和影视节展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牵头落实好“中俄媒体交流年”各项任务,着力办好亚洲媒体峰会和亚广联大会,巩固提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国际影响力。
  二是提高国际表达能力,增强中国话语影响力。要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以丰富的信息资讯、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向国际社会宣传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展示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良好形象。要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增强国际报道的新闻性、针对性、唯一性,提高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要加快国际一流媒体建设步伐,强化本土化制作传播。
  三是以重点工程项目为支撑,完善国际传播网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深入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丝路书香等工程。深化中非影视合作工程非洲全覆盖,推进实施“非洲1万个村落收看卫星电视”项目。策划实施周边友邻传播工程,逐步形成立体化周边传播格局。开展中国影视剧品牌国际提升行动,精心组织境外十大品牌中国电影节,稳步推进“中国电影·普天同映”海外布局,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对象国开办“电视中国剧场”,加强“中国联合展台”组织策划。要打造中国图书品牌,建好用好走出去基础书目库,建立报刊走出去项目库,进一步完善中国图书品牌生产推广机制。
  四是加强统筹协调,增强走出去合力。要坚持内外统筹、政企统筹,完善政府主导、多主体参与、市场运作的走出去工作机制。要拓展渠道,推动我国企业与海外主流企业建立稳定的内容生产战略合作关系、深入挖掘合作资源,鼓励通过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在外办出版社、开店建厂、合拍影视剧、合作出版图书,更好开拓国际市场。
  关键词6 管理创新
  强化阵地意识,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落实导向全覆盖要求,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管理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治理相结合,整治低俗等不良风气和倾向。以强化电视上星频道结构化管理措施为手段,加强综艺娱乐类节目管理和宏观调控。加强对重点报刊使用网络低俗语言的监测、监督和检查,专项治理新闻报道“标题党”问题。扎实开展扫黄打非“清源”“净网”“护苗”“秋风”“固边”专项行动。保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高压态势,加大报刊和广播电视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力度。加强印刷复制发行市场监管,加大对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网上书店等重点领域治理力度。加强版权治理与工作体系建设,综合运用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管理等手段,加大新闻作品与影视领域版权保护力度。坚持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着力解决片面强调收视率、收听率、上座率、点击率、排行榜、发行量等问题;进一步研究遏制明星“天价片酬”的有效措施,优化影视作品制作成本结构,促进影视业健康发展。
  二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提高各项工作的法治化水平。要以宣传贯彻《电影产业促进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契机,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有效实施。加快推进《著作权法》《电影管理条例》《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等制修订工作,积极推动和支持地方立法。深入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强化省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属地管理职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设计,落实主管主办单位管理责任。领导干部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三是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提升监测监管能力。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加快建立健全集“制度规范、运行机制、技术标准、研判分析、及时处置”于一体的现代化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平台。按照“统一标准、分级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在中央和省级探索建设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节目监测监管云平台。推进网络出版监管系统工程二期、“扫黄打非”大数据监管和技术装备保障工程建设,建立全国报刊年检信息化系统,推动网络文学作品数字内容标识试点应用。
  关键词7 强化党的领导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打造一支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队伍。
  一是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强化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对党绝对忠诚,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知行合一、学做结合上见到新成效。发挥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作用,完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培训常态化机制。
  二是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高标准严要求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党内监督。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充分运用和拓展专项巡视成果,聚焦“六项纪律”,用好“四种形态”,正风肃纪、惩治腐败,维护良好政治生态。
  三是按照“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20字好干部标准,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根本政治要求和最重要的政治标准,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导向作为首要条件,做到讲政治、强党性、敢担当、勇创新、严律己。认真做好干部梯队建设与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
  四是坚持严在日常,巩固深化作风建设。坚持不懈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反对“四风”,继续严控行业展会、电视晚会、评比达标表彰授牌。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高尚情操和道德修为,树立良好行风。
  五是以实施人才工程为抓手,加强人才培养使用。推进“行业领军人才工程”,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十三五”期间每年从工作一线遴选、培养一批工作业绩突出、创新能力较强的青年骨干;实施“名人名品工程”,培养优秀编辑、记者、编剧、导演、播音员主持人等业务骨干,助推精品力作。大力培养复合型融媒体人才,推进数字出版千人培养计划。加大一线业务骨干和老少边贫地区等基层人才培训力度。完善用人政策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
源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17年1月4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忘伤 发表于: 2016-12-12 21:26:01|只看该作者

明星天价片酬是乱象?有四位资深制片人可不这么想

源自:界面

《如懿传》两主演片酬1.5亿元遭批
  
⊙作者:赵婧、陈昌业

  演员片酬奇高已经成了行业共识,在央视新闻频道8月26日的一段长达16分钟的报道里,从披露《如懿传》两位男女主角1.5亿的片酬开始,对整个影视行业的天价片酬进行了火力强劲的批评,并归结为由于片酬高企,导致制作经费被压缩,进而造成了影视作品质量糟糕的行业乱象。
  央视打响了第一枪之后,接下来舆论几乎掀起了一轮讨伐明星高片酬的热潮。每经网9月3日刊发了标题为《明星片酬有多高?半数上市公司一年赚的钱,赶不上范冰冰一年收入!》的报道,相似的还有人民日报9月29日刊发了标题为《明星片酬高得离谱折射了什么?》,北青网11月13日刊发了标题为《内地片酬到底有多高?台明星听完后感叹:我们像乞丐》……

  很多大导演、大监制也不再只是对片酬重负颇有微词,而是公开批评,香港金像奖前主席、资深电影人吴思远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大部分的电影已经片酬超过一半(的制作费),(达到了)百分之五十,有些甚至百分之六十、七十,那变得制作的资源就少了。”《杨门女将》的监制汪天云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到:“我觉得片酬现在是过高了,就像房地产一样,这个泡沫你是压不下去的。”中国传媒大学的曾庆瑞教授更是直言:“大量制作费被占用,制作质量就很难保证!”
  对于片酬高的抨击,其实由来已久,比如,2013年,导演陆川就对媒体表示,拍摄《王的盛宴》时,筹拍成本超过了1亿元,而其中演员片酬就占到了整个投资的一半,“演员片酬是非常可怕的,现在好像一个演员一个人拿走一两千万,已经是很常见的事情了。如果真的用全明星,真的是用不起,(因为他们)是有可能一下子拿走三分之一的制作成本。”
  这么一个“愈演愈烈”的事情,既然舆论批评了那么久,也未见“收敛”,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跟香港金牌监制、《无间道》制片人庄澄、《中国式关系》的制片人马珂、《心花路放》制片人王易冰、《绣春刀》制片人王东辉聊了聊,想听听实际操盘手们到底对此明星高片酬是否同样的忍不了呢?

“演员永远是一种稀缺资源”
  “演员永远是一种稀缺资源。”王易冰在接受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采访时一语道破“玄机”。
  演员可以自己决定价格吗?当然可以,但也不完全可以。
  价格代表了一种供需关系,演员片酬即是一个演员的供需矛盾的反映。无论在好莱坞还是中国,一线明星的票房号召力或是收视率的撬动能力都是制片方所渴望的,但一线演员的数量有限,全年的工作时长也有限,因此供不应求是普遍现象。价高者自然是因为需求太过旺盛。
  光景映画的董事长黄炜哲此前在接受壹娱观察的专访时就认为,他在片酬过高的背后看到的是国内演员过少的问题,且看不出来未来五年、十年会有好转的迹象,“演员多,能演戏的演员多,片酬自然就会降下来。香港和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之所以可以源源不绝有好的作品创作出来,是因为有源源不绝好的演员出来,但是大陆拥有的更多的是明星而不是演员。以中国电影市场这个体量,导演、编剧和演员的储量都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总裁助理、万达影视副总经理郑剑锋也曾指出,国内电影市场发展越来越大,每年要拍将近700部电影,演员是供不应求的,“这一点,跟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影坛比较类似,当时的名演员就‘四大天王’之类的那么几个,每个公司都来抢,演员片酬自然水涨船高。”在他看来,好莱坞的片酬机制比较合理,一是因为他们有各种行业协会和标准,第二就是因为他们有大量合格的演员,与年产电影数量相匹配,“他们不是只有‘小鲜肉’,而是什么类型的演员都有,大叔大婶照样能拍电影。”
  此外,王易冰还告诉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实际上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在明星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需求是有多么的旺盛,甚至是有多么的疯狂,而这或许也是高片酬竟能成真的重要原因。

  “演员会有自己的判断,碰到喜欢的、愿意的项目是不会漫天要价的。不排除某些耸人听闻的价钱是不小心报高了,因为演员有时不想接戏,就喊了一个特别高的价,想把这个戏推掉,但对方给了,就只能接下来。”
解决之道:行政或是立法干预有用吗?
  有很多“有识之士”对高片酬一直都积极地在出谋划策,早在三年前,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就曾发出倡议,抵制一味攀比片酬的不良风气,几十位演员参加了这个倡议。然而三年过去了,结果呢?
  比倡议更有约束力的当然就是法律手段。《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二审时,便有多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呼吁治理天价片酬,比如,他们想到的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片酬在制作费用中占比的上限等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曾参与该法案的修订讨论,他认为,如果将这一内容写进法律,但在执行时却无法兑现,将影响法律本身的权威性。“究竟多高的片酬是合理的?很难判断。遏制天价片酬的主体是谁,是政府?是市场?还是法律?也很难确定。”他透露,最后大家还是呼吁,应该尽快建立良好的市场体系。
  于是我们看到,今年11月7日通过并颁布的《电影产业促进法》中,最终并未如个别常委会委员所愿对明星片酬进行法律约束做出明确规定。
  在舆论猛轰演员高片酬的那段时间,还有传言称行业监管部门将通过演员打分制从电视剧采购端解决演员片酬过高的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男女一号需达到足够分数,主演的剧方才可在省级以上卫视播出。根据演员近几年电视剧在央视与卫视播放量,以及获奖比如金鹰奖飞天奖来进行打分,演员新拍摄电视剧才能上央视与卫视,分数不达标新剧不能上央视与卫视播放。
  王东辉对打分制这个奇思妙想非常不以为然,认为除了做出打分行为的主体无法明确界定外,打分这一行为本身的主观性较强,因此大家对打分结果的公认度也不会高,“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系统性的调整,电视剧、电影内容制作的质量提高自然会‘制造’出新的有质量的演员,新的演员能够不断地走出来,好的有质量的演员才会越来越多,行业对演员的选择性才会越来越多,价格自然会降低。”

《绣春刀》制片人王东辉  事实上,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明星演员的高片酬现象是市场行为,应由市场自行调节。《东北一家人》的导演英宁在央视采访中说:“就市场在(调节),让它去决定吧!我们不要在乎这个事。”
  王易冰、马珂以及王东辉在接受壹娱观察专访时也均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认为片酬过高是市场供需关系造成的,是市场杠杆调节出来的结果,因此,最终的结局也有赖于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有专家对片酬在总预算的占比过高心急如焚,深怕因为片酬太高压缩了制片预算导致粗制滥造,王易冰认为这个问题“无法一刀切”,片子类型不一样,片酬在预算中的占比也不一样。
  “如果我要拍一个情景喜剧的话,那就是片酬会占比很大,因为别的不花钱,没有什么好花钱的地方,就是几个人在那说,一个摄影棚里面搭好一个景,然后演员就在那说啊说啊;但如果我拍一个《阿凡达》,那一定是制作费的占比很大,所以我是觉得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最后他还说道:“我觉得所谓片酬这个问题就交给市场吧,因为片酬高其实是一个挺市场化的现象,这是一个自然的供求关系造成的,它也不是说谁人为的,没有哪个制片方会自愿当冤大头。”
  说起《让子弹飞》这部当年集齐葛优、姜文和周润发三大影帝的电影制作的片酬时,马珂虽坦言“当时有压力”,但是他坚定地认为,“选角色这个事情,合适是第一位的,我们一定要遵从这个原则,演员必须特别契合某个角色。”关于片酬问题,他表示,“是供需关系的问题,其实存在即合理,没有什么正不正常,它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等哪天不合理了,它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明星会自降片酬吗?有方法
  明星会自降片酬吗?这还是一个供求的关系问题,如果当明星是需求方,而项目是供给方的时候,价格决定的是需求方是否能够获得供给方的项目。
  张艺谋、冯小刚拍电影,你听过他们抱怨巩俐、陈道明、范冰冰片酬高吗?马丁 斯科塞斯、斯皮尔伯格拍好莱坞电影,抱怨过莱昂纳多、汤姆 汉克斯、汤姆 克鲁斯片酬高吗?

网传好莱坞明星的片酬单  好莱坞大导演伍迪·艾伦对拍摄预算极为的吝啬也是出了名的,他只付给演员组一个薪酬总数,无论选上谁来任主角都再不加钱了,然而凯特·布兰切特还是毫不犹豫就接受了这位好莱坞著名“吝啬鬼”的低片酬条件,出演了《蓝色茉莉》,并如愿以偿“封后”成功,获得了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无独有偶,2014年的奥斯卡影帝马修·麦康纳也是一位把工作重点放在事业上,而不是单纯盯着金钱的男星。他演出《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的患艾滋病的瘾君子,开拍前定下的片酬只有20万。可是麦康纳凭个人的号召力,不仅让《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一片收入了2600万,还为自己在奥斯卡艺术功勋簿上争得了一席之地,赢得了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当好莱坞新人乔纳·希尔参加《华尔街之狼》一片的选角竞争时,可以说是全力投入,一心要与马丁·斯科塞斯合作,而且力争能够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同台。为此,他同意只拿6万薪酬(税前)就参加表演。尽管希尔的报酬不到桑德拉·布洛克一部影片的1/1100。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此番他获得的奥斯卡最佳配角提名,令他前途光明一片。
  事实上,国内演员也有自降片酬的例子。《北平无战事》制片人刘和平透露,刘烨参演《北平无战事》时完全没有提价格,其经纪人表态愿意收制片方给出的任意心理价位。孙俪在接演《芈月传》时,恰逢“一剧两星”的新规出台,加上孙俪和导演此前一直是好友,而且《甄嬛传》也让孙俪走上了演艺颠峰,所以她一直很期待与导演合作,也就自愿降低薪酬。
  庄澄在接受壹娱观察(微信ID:yiyuguancha)专访时表示,过高片酬的现象不会持续很久,因为这样根本没法拍,而在片酬之外采取分红制度则是比较好、比较理想的做法,越来越多的重头演员会转向要求幕后分成,或者直接担任制作人参与制作,也是一种获得回报的方式。当然,这样的“价格”结构其实需要的是演员对你作品的信心,相信大家能够一起期待作品未来的良好收益,如果明星也明知一个项目烂片或烂剧无疑,也就自然不会接受分红的价格结构,而是更倾向于预付片酬,报价高也自然难免。
  马珂告诉壹娱观察,“剧本好、主创好,片酬自然不会过高。剧本一般、创作一般,得靠演员来卖,那自然就是高片酬。”

左起:姜文、马珂  片酬/价格就是供需关系博弈的结果,片方跟明星交换的是时间,对明星而言成本的概念其实是机会成本──如果不接你的戏,我能挣到多少钱或是多少名。那么,当片酬不具备竞争力的时候,其实就看你能给明星其他的“收益”是什么?能否参赛、角逐各大国际电影节获奖,能否令自己的事业上一个大台阶,比如闯荡海外或是重塑演员形象而非只是一个明星符号。
  片酬高只是行业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现象,被一个现象遮蔽对行业内在机理的思考只会让行业更加迷失。演员供给不足,剧本、导演等优质创作元素不能满足一线明星的创作需求,这些问题才是平抑明星片酬的根本手段,任何非市场手段企图干预价格都是非理性、非市场化的。
  行业升级,首先从思考问题的方法开始。
源自:壹娱观察

原文标题:明星天价片酬是乱象?有四位资深制片人可不这么想
12#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6-9-13 10:56:00|只看该作者

明星片酬为何高到逆天?业内人士道惊人真相

源自:央视财经频道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央视财经
  影视行业站上风口,热钱涌入后,明星片酬也水涨船高。明星“天价”片酬成为影视行业热议的话题。以周迅为例,2014年拍摄《红高粱》时,开价3000万元已震惊娱乐圈,但在今年拍摄的《如懿传》中,片酬已惊人过亿元。8月底,广电总局发出通报,其中就包括“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等问题”。

  影视明星的片酬历来是热门的话题。美国《福布斯》公布的2015至2016年全球女星收入排行榜中,范冰冰以1700万美元,约合1.1亿元,名列第5,成为惟一入选的华人女星。这是范冰冰连续第二年登榜。

  在涵盖娱乐、体育、文化、传媒等领域的2015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上,收入前100名中演员占了绝大多数,他们年收入均达上千万元,像范冰冰、成龙、黄晓明、孙俪、赵薇等一线明星更是年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明星个人的投资经营性收入。明星片酬节节攀升本来是市场行为,但其中存在着炒作的虚假成分,对电影生产未必有利。

  上海电影观众:明星片酬占大部分,给编剧、剧本、制作肯定相应就会小很多,电影质量会有影响。但是,如果好的演员去演电影,片酬高是正常的,但不是所有的演员都应该片酬高。
  上海电影观众:就像这一次十大影星的排名连范冰冰都排到前五,我觉得同样前四好莱坞明星,他们拍出来电影各方面的质量还是比范冰冰的质量稍微高一点,因为范冰冰主打很多片子我觉得没有很多耳熟能详,拍出来的质量有一点点质疑。

上海电影观众:请明星就是冲粉丝比较多,如果不是他的粉丝,也不可能选择看这个电影。  上海电影观众:如果把预算大部分都花在明星上面,肯定在制作上面就没有那么好。但是,外国电影市场可能他们的演员片酬也很高,但是他们的专业素养也很高。但相反国内这些小鲜肉就差一些,电影表演技巧上。

  不少观众认为,目前的明星天价片酬的现象反映了优秀演员的稀缺和粉丝经济的推波助澜。由于一些资本的热捧,使得剧本质量有待考究,于是靠明星的颜值来挑大梁,逐渐成为行业的一股风气,继而影响到了电影质量。

  比高集团总裁 印钢:我们国内最高演员真正能拿出来有多少部影片,不要说能够影响到全世界了,像汤姆?克鲁斯这样的,我们有成龙电影这等级的演员,他不光可以影响到中国的观众,他还影响到全世界的观众,他们的片酬才有多少。你看现在演一两部影片的演员甚至可以拿到和接近成龙的水平,甚至在某一部影片上比好莱坞一线演员的水平还高。你看我们的很多出品,现在想到的不是影片的质量怎么样,更多的是想到我们上市公司股票的价值市盈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1#
 九爷 发表于: 2016-9-9 08:56:00|只看该作者

中国明星片酬全球罕见:已高达影视剧制作成本70%

源自:每日经济新闻
  全球罕见:明星片酬高达国内影视剧制作成本70%
  每经影视记者 丁舟洋
  一经央视点名,媒体发酵,“明星天价”片酬这个说了好多年的老问题,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演一部戏挣别人几辈子的钱”种种说法,挑动着大众的神经。
  明星天价片酬是怎么来的?带来什么影响?又如何破解?资深影视投资人、制作人、影评人谭飞近日接受了每经影视记者专访,他向记者分析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明星天价片酬时失灵的原因。

十多年前,国内演员总片酬占比不足10%
  回忆起十多年前的光影岁月,导演蒋钦民说:“当时我导演的《天上的恋人》,制作成本不过200万元,演员的总片酬不到10%。”而该片的主演是董洁、刘烨、陶虹、冯恩鹤。在《天上的恋人》前,刘烨已凭借电影《蓝宇》夺得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荣誉;陶虹因《春光灿烂猪八戒》已家喻户晓;董洁也在春晚中崭露头角。彼时,这几个主角可谓当红花旦和小生。
  “正因为演员片酬对《天上的恋人》不构成任何压力,我们的片子才有那样的精力,去跋山涉水、非常仔细地完成每一个镜头。我一直很纳闷,我们在责怪演员片酬过高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自问,这部戏演员片酬过半了,这是一部怎样的戏?”
  2000年初到今天,中国影视行业开始走向市场化改革,一下子开放的市场、一窝蜂涌入的资本和跟不上趟的行业监管布局,自由蓬勃、高速发展的市场也同样带来混乱与危险。
  一步步,明星片酬之高到了让人难以承受的地步。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告诉每经影视记者,一些明星价格高得让人不敢去找他们。但如果找些不知名的演员呢,影院经理看到没明星,给排片量就少,甚至根本不排。电视台看到没明星也不买电视剧的播出版权。所以只能花重金找明星,压缩其他部分的制作成本,电影的效果又不好,剧本质量一退再退,造成恶性循环。
  资深编剧余飞对每经影视记者说起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怪现象”:“有些演员因为不想接一部戏,报出了完全不可想象的天价,结果对方同意了。这种光怪陆离的见闻,在近年来的中国影视圈里多的是。”
  “一部投资1.5亿元的影视剧,大牌明星片酬就拿走1亿元。”余飞表示,“这肯定对产业不利,钱全部被明星拿走了,剧组的其他几百个人的工作,都没他一个人重要。而且他是不是值得那么多?他一部戏拿的钱,很多老百姓几辈子都拿不到。”

资本炒作,1000万的点击量吹成1个亿
  “如果真是国宝级的,甚至‘球宝级’的演员明星,观众就是认可他、喜欢他,那他片酬高是可以理解的。”余飞认为,但如果这个人只是因为某个偶然原因爆火,就给他一个亿片酬,就不一定合理。
  在尚不成熟的中国影视市场中,明星的“价格”并不能完全反映其价值。
  “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明星的片酬可能是资本在其中包装、炒作出来的。”余飞分析,尤其是网络小说翻拍剧、在“粉丝经济”盛行的当下,不懂影视制作又求快投快收的跨界资本,在投资电影时唯数据是从。
  主演背后有多少粉丝?一部网络小说有多少阅读量?一系列这样的数据成为投资标准。于是,资本就有动力合力把数据的泡沫吹大。“本来他演的戏点击量只有1000万,非要给他炒作成1个亿。那就可以拿出去要价,哄抬演员片酬。这种方式我们要特别警惕。”
  “不用做出努力就成为顶级的大明星,这种方式,说白了是欺骗观众、欺骗社会来获取利润的方式。”余飞说,这不光对影视行业有不良影响,对社会也会有不良影响。“那小孩会觉得,当明星多爽啊,只要长得好看,什么都不用干了,或者整个容、拜个干爹、找人一包装就火了。不好好干具体工作,轻视其他行业的工作。对整个社会风气不利。”所以对于真正有实力、有价值的演员,高片酬是可以的,那种靠包装带来的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高片酬现象需要遏制。
  业内人士们一致认为,当明星片酬占制片总成本高达三分之二时,就已经违背了影视制作规律,最后出来的必然不是一个好的作品。
  谢晋研究者石川,回忆大师谢晋镜头下年轻演员们从作品中获得的历练。“以前谢晋的电影,那些年轻演员要提前两三个月到拍摄场景去体验生活。如果演农村题材的戏,就要学种地。现在这种拍法,一个主演进一个电影剧组的时间可能才20、30天,他连台词都不会念呢,谈何融入角色、锤炼演技。”

日本,再大牌的明星片酬占比也不超30%
  明星片酬在一部影视作品中占比50%以上的情况在中国屡见不鲜,而放眼美国、日本、韩国等影视行业,如此高的片酬比例却几乎不可能。
  好莱坞是如何做到的?其明星片酬的比例,不是只靠市场调节做到的。
  石川坦言,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很多东西很难用行政命令来管。一定要有法律的监管,还要有行业管理。“行业管理一个最基本的手段就是我们说的同行公议。好莱坞的演员、制片人、编剧等群体,背后都有一个强势的协会。当明星成本高到不行的时候,好莱坞的制片人协会会去跟演员工会协商。演员和产业,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大家一定要就利于行业发展的利益达成共赢。”
  对于有着中日合拍片经验的蒋钦民而言,日本演员对行业的“共识、共感”效应让他印象深刻。“十年前,日本经济不景气,演员片酬自降半价。此后几年,都维持半价。我的电影《初到东京》(拍摄于2011年),女主角是日本国宝级的女演员倍赏千惠子。虽然是老演员,但她的市场认可度很大,她的广告代言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她的电影片酬过了一亿日元(600万元人民币),到了我这部片子,半价。就因为经济不那么发达了,他们有共感作用,号召大家自降片酬。包括木村拓哉这样的国际巨星,当时也是降了半价的。”
  据蒋钦民了解,日本影视行业现况里,明星占一部影视作品中的制作总成本不超过30%。
  “我们当然可以通过制片人协会来制定行业公约限制明星片酬,但我觉得从效果来说,形式大于内容。你不肯出这个价钱,肯出这个价钱的多的是,你怎么惩罚他呀?这个公约,只能是从意识、和观念的层面对大家进行一个提醒,但没有强制性。”石川说。
  作为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余飞也觉得编剧协会对演员的制约力非常有限。“过去经常有这种情况,协会开会时商量好的,不用某个有劣迹的演员。结果会议一结束,一出门就几个人都分别给该演员打电话说加钱请他。”
  目前,被称为“中国电影第一法”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启动草案十多年以来,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入二审阶段。
10#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6-9-9 08:56:00|只看该作者

谁是天价片酬之幕后推手:视频网站与电视台掐价买片子

源自:每日经济新闻
  破解天价片酬之幕后推手  视频网站、电视台“掐价”买片子……
  每经影视记者 丁舟洋

趋之若鹜的市场
  明星片酬与制片成本之间的矛盾早已有之。
  搜索关键词,近五年以来,几乎每年影视投资人谭飞都会出来谈明星高价片酬之事。从拿工资的国营电影制片厂演员,到进入商业时代的中国影视娱乐业明星,娱乐圈艺人片酬飞速增长。
  2012年年初,业界爆发一次集体吐槽。麦特文化娱乐传媒公司总裁陈砺志发微博称,“去年(2011年)初,某女艺人2万元一集,今年已经是30万元一集。去年15万元一集的男艺人,今年是50万元一集。还有一位报出70万元一集的男艺人。至于电影,已经突然发慒般报价,80万元的迅速报到300万元,而一两年前120万元的,已经喊出600万元的价来。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尚未良性发展,都已恶性膨胀,等待洗牌!”
  陈砺志的感慨引发一片赞同。当时谭飞也回应道:“该洗(牌)了,再不洗,就得洗洗睡了。”
  如今再转头看当时让业界表示不能承受的片酬一集30万元,对比今年一个明星一集电视剧百万元的片酬量级,谭飞说“那时的‘天价’,放现在是‘地价’。”
  “明星‘天价’片酬这般不可思议的增长,也是市场给的。”谭飞对每经影视记者表示,他与记者谈起李安在上海电影节时的言论,电影市场确实离不开大明星。李安也觉得,有的明星看到这个脸就有戏、观众就喜欢他。这就是老天爷赏口饭吃,不服不行。一线明星是稀缺资源,供小于求,市场自然趋之若鹜。
  而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砸钱买版权”“买剧像买房”的情况愈演愈烈。平台之间拼版权,影视剧为了更容易卖出去而拼明星,拼成恶性竞争。“大量视频网站开始天价买片子,一部电视剧又能卖电视台、又能卖视频网站,平台买版权就认明星,明星的片酬就越来越往上抬。”谭飞称。
  尤其是在真人秀综艺节目的推波助澜下,明星片酬一涨再涨。

解决供需矛盾是根源
  “所以天价片酬最主要是因为市场供需矛盾尖锐和热钱太多。”谭飞总结道,“如果我们明星像韩国那样多,明星片酬也没那么高。这反映了我们的造星机制不够发达、娱乐工业不够发达。韩国明星多,而且明星更新频率特别快,前年流行金秀贤,去年流行李敏镐,今年流行宋仲基。此外,韩国演员酬劳在制作成本的比例中比较健康,不会为了给大明星钱而忽略制作。”
  据谭飞介绍,韩国影视剧制作成本中花在明星上的钱占30%之内,而中国影视剧中常有总投资额的50%~80%都用于明星片酬的情况,这种比例在全世界都算畸高的。“一度港产片,也追逐大明星,在明星上砸很多钱,制作上花很少的钱。后来港产片就衰落了。这就说明,涸泽而渔迟早水也会死掉。必须尊重艺术规律,现在的高片酬显然是不合理的。不是说明星演员没有价值,但价值必须是科学的。”
  回顾明星天价片酬的一步步演变,谭飞认为,其实在早期明星还只是苗头的时候,大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当年主管部门就意识到,平台采取一些自律,经纪公司做一些改变。明星天价是可以刹住的。
  事到如今,行政命令也不是解决市场问题的办法。在谭飞看来,必须几方一起发力,主管方和制作公司、播出机构包括演员,召开听证会,形成合力。如果在未充分讨论与形成共识前出台一刀切的政策,则很难起到实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6-9-9 08:07:01|只看该作者

媒体:59.8%受访者赞成限制明星“天价片酬”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59.8%受访者赞成限制明星“天价片酬”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认为:高片酬归根结底是因为好演员这种优质市场资源供给不足。同时,影视行业热钱太多,对短缺的优质资源会采取一种抢购行为,最后谁能得到好演员就是看价格。
  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发布了《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强调要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8日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进行二审,加强对票房收入的监管和对虚报瞒报票房收入行为的处罚,并规定影院国产片最低放映时长。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34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7%的受访者觉得当下明星的片酬高,59.8%的受访者支持限制明星“天价片酬”。61.2%的受访者认为高片酬是影视行业投资急功近利、赚快钱所致,67.0%的受访者认为明星片酬应该跟演技挂钩,57.3%的受访者建议规范明星的片酬签约规则。

93.7%受访者觉得当下明星片酬高
  调查显示,93.7%的受访者觉得当下明星的片酬高,其中,63.6%的受访者认为非常高,觉得“不太高”和“不高”的比例分别仅为3.0%和0.2%。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副教授杜庆春表示,一个作品在市场上的品牌价值和号召力在没有其他依赖因素下,就只能依靠明星。虽然明星也不能保证票房,但至少是一个明显的“招牌”。“如果制片人有吸引力,或者有优质的视效、导演、故事,明星的权重就会下降,但是其他权重过弱的话,明星的权重就会增强,要价就高。”
  调查中,51.0%的受访者喜欢看“明星剧”,38.1%的受访者觉得一般,6.4%的受访者不太喜欢,4.6%的受访者不喜欢。
  北京某高校大二学生卢瑶嘉是一个偶像剧爱好者,但是近来感觉有些审美疲劳。“高颜值小鲜肉确实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如果演技长期‘不在线’,再加上‘脑残’的剧情,想追也追不下去。”卢瑶嘉说,现在有新偶像剧推出的话她会先看两集测评一下,不好看就果断放弃。“观众不会只看几个演员秀身材秀颜值。”
  杜庆春表示,当下一些明星拿了高片酬但是表演质量跟不上,对自己的艺术要求偏低,有的还只给剧组很短的时间,甚至同一时间跨剧组拍戏。“明星拿到报酬后是不是好好演戏,需要职业自律。”
  调查显示,59.8%的受访者支持限制明星“天价片酬”,其中,34.5%的受访者非常支持,19.6%的受访者一般,12.6%的受访者不太支持,8.0%的受访者不支持。
  高片酬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61.2%的受访者认为是投资急功近利、赚快钱所致,55.9%的受访者认为跟影视行业处于野蛮生长的非理性发展时期有关,42.4%的受访者认为只用明星作为评价指标容易造成高片酬,33.2%的受访者认为是粉丝经济过度发展导致,32.6%的受访者认为好剧少、观众只看脸,27.4%的受访者归因于视频网站加入购片争夺战,推高电视剧价格,25.0%的受访者认为是因为好演员太少,20.1%的受访者认为是广告商、电视台倒逼,19.5%的受访者认为是保底发行制度倒逼造成,11.6%的受访者认为观众欣赏水平有待提高。
  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认为:高片酬归根结底是因为好演员这种优质市场资源供给不足。“现在电视、真人秀、电影,对演员的需求量太大了,同时,这两年演员到了一个换代的转折时期。一线的女演员都奔40岁了,男演员也是一样,能接班的演员不多,所以这拨儿演员身价就越来越高。”
  石川指出,影视行业热钱太多,对短缺的优质资源会抢购,“最后谁能得到好演员就是看价格”。
  石川认为,经纪人制度的落后也是导致演员身价虚高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各行各业经纪人体制已经有长足发展,但是演艺经纪行业比较落后。演艺经纪人应该给演员做职业规划。适合什么戏路,外形气质跟哪些产品相符,怎样长远发展,都应该有一个规划,这些是演艺经纪人该考虑的问题,但是大部分都没有做到,给演员接戏的时候不看剧本、角色,只考虑跟谁配戏、谁更大牌、谁给的片酬高。”

限制“天价片酬”57.3%受访者建议规范明星的片酬签约规则
  调查中,67.0%的受访者认为明星片酬应该跟演技挂钩,60.4%的受访者认为作品质量很重要。此外,对于明星片酬,受访者认为还应考虑社会贡献(48.4%)、票房和收视率(39.2%)、人气(38.0%)、资历(34.9%)、颜值(22.0%)等。
  卢瑶嘉觉得,明星片酬应该用演技来说话,一些小鲜肉参演的影视剧,一个表情从头演到尾,如果这样还拿高片酬的话观众肯定不满意。“一些制片方只看到这些小鲜肉在社交媒体上带来的话题度,不关注电视剧本身的质量,播出效果肯定也不会好。”
  限制“天价片酬”,57.3%的受访者建议规范明星的片酬签约规则,47.5%的受访者认为制作方要大胆起用新人,43.7%的受访者建议规定演员片酬占制作费用30%以内,38.5%的受访者提出行业协会要制定行业自律公约,31.1%的受访者建议改革现行的影视剧制作模式。
  “我国行政管理手段太单一,跟不上市场发展现状。”石川指出,国外管理手段较多,有立法的层面,有行业管理的层面。导演、制片人、演员都有行业工会,形成行业内自我管理、调节机制。
  石川认为,遏制高片酬,主要还是依靠市场的调节。“片酬高,但是作品卖得不好,过一段时间片酬肯定就下来了。”此外,他认为须赶快培养新人,如果成名的年轻人更多,对高片酬的情况也是一种遏制。“以前的大导演都启用新演员,为行业输送新面孔。现在是因为创作质量太低,只能找明星,因为只有明星才能把片子的不足掩盖过去。所以只要片子好,应该大胆启用新人。”
  杜庆春表示,影视行业生产的是视听产品,如果只靠演员的脸、形象卖钱,那高片酬是没办法改变的。但是构成一个好的影视作品的因素很多,比如电影《阿凡达》,演员没办法去要高片酬,因为有其他权重的提升。一个产品在市场上对消费者产生的直接冲击力不够,明星片酬就高。到底是为什么买这张电影票,观众心里是清楚的,因此影视作品需要提升其他方面。此外,能不能保证演员用心去表演,给足表演时间,需要有一个好的演艺氛围。
8#
 九爷 发表于: 2016-9-7 05:56:00|只看该作者

近六成影视公司半年净利不及明星收入 天价片酬成行业毒瘤

源自:证券日报
  明星天价片酬成行业“毒瘤”近六成影视类上市公司半年净利不及明星收入
⊙作者:见习记者:谢若琳

  中报再解读
  8月底,广电总局党组在中纪委网站上发布了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并提出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
  一直以来,影视公司都是外表光鲜,在明星天价片酬的“压榨”下,影视公司赚钱艰难。有业内人士指出,一对一线明星夫妻,年收入通常都能超过2亿元。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14家影视公司净利润(扣非后)总额约为25亿元,其中,近六成影视公司净利润不足1亿元,赚钱能力远不及旗下明星夫妻。

上半年文化类公司
总收入818.39亿元

  Wind数据显示,根据申万二级行业分类,2016年上半年,41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18.39亿元,同比增长16.05%;实现净利润101.99亿元,同比增长6.01%;值得一提的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41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仅为86.77亿元。
  从净利润(扣非后)排名来看,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中,净利润排名前10位的公司分别为:中南传媒、万达院线、东方明珠、凤凰传媒、中文传媒、江苏有线、皖新传媒、光线传媒、长江传媒、歌华有线。
  不过,仔细留意不难发现,在文化传媒top10中,大部分是平面媒体类的公司,以影视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只有万达院线和光线传媒。
  “一直以来影视公司都是外表光鲜,实际赚钱很难。”一位券商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美国好莱坞相比,中国影视行业起步整整晚了近百年。一起步就跟国际接轨,在一些方面就会引起水土不服。比如,我们的票房比不过美国,明星薪酬却跟美国差不多。
  今年2月份,《证券日报》曾发表《上市公司豪赌国产电视剧 业内人士称:为明星打工》。当时,麒麟影业总裁庞洪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一线明星价格太高,全组人几乎都在为演员打工,可是不用明星又不行。不得不承认,比起口碑来说,观众更认明星。”

近六成影视类上市公司净利润
不及旗下明星夫妻

  实际上,从财务数据层面,更能看出影视公司的窘迫。根据wind数据申万三级行业分类,2016年上半年,14家影视动漫类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8.8亿元,同比增长42.67%;实现净利润31.8亿元,同比增长24.52;扣非后,净利润总额仅剩24.46亿元。其中,8家上市公司净利润不足1亿元,占比约为57%。
  与影视公司相比,明星薪酬堪称天价。上述分析师表示,“按照行业目前价格来看,一对一线明星夫妻同时工作,轻轻松松可以达到年薪2亿元以上。”也就是说,近六成影视公司净利润“拼不过”旗下明星薪酬,赚钱能力堪忧。
  那么,明星到底有多能赚?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在电视剧方面,周迅、霍建华拍摄《如懿传》片酬过亿元;Angelbaby拍《孤芳不自赏》、孙俪拍《芈月传》的片酬也超过了5000万元;赵薇拍《虎妈猫爸》、范冰冰拍《武媚娘传奇》的打包价也在数千万元。
  “不过,近两年,综艺节目成为明星新宠,”一位不愿具名的制片人表示,真人秀不仅能在短时间提高人气,而且不需要什么演技就能拿到高片酬,其中某一线影星单季报价便超过6000万元,咖位较小的明星报价也达到了2000万元以上。

广电总局发布明星”限薪令“
能否限得住天价薪酬?

  2014年,周迅拍摄《红高粱》,叫价3000万元震惊娱乐圈。当时,就有传言“明星限薪”。庞洪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当时,一些制片人觉得不堪重负,甚至联名上书,希望限制干预明星天价薪酬,但是未能如愿。”
  随后,影视行业站上风口,热钱涌入后,明星片酬也水涨船高,影视公司开始利用资本热钱,缓解明星价码的负担。
  今年以来,对于影视行业种种乱象,政策层面也加大治理力度。继“限孩令”、“限真令”后,“限薪令”如期而至。
  广电总局表示:“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其中,要求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订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就‘注重影视作品思想价值和审美导向,优化影视制作成本结构’制订倡议书,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完善备案立项环节审核要求,及时制止片方盲目炒作明星、粉丝、网红的行为。
  业内人士更担心的是,一纸“限薪令”真能限得住明星薪酬么?
  根据媒体报道,目前广电总局正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制定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或将以《倡议书》等形式先行出现,同时,落实整改的一系列细则也在制定当中。
  不过,规定细则何时落实,如何落实,能否落实,仍然有待考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九爷 发表于: 2016-9-4 06:56:00|只看该作者

谁在推动明星天价片酬:制片人成金融高手 上市套取收益

源自:经济观察报
  制片人都成了金融高手:谁在推动明星的天价片酬
  张斐斐
  过去的一周,文娱明星们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但并不是因为又有大制作上映,而是一系列针对他们及整个行业的“紧箍咒”。
  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发布了《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强调要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8日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进行二审,加强对票房收入的监管和对虚报瞒报票房收入行为的处罚,并规定影院国产片最低放映时长。随之,官媒也展开强力宣传,一个频繁被引用的数据是──在美国和韩国,演员片酬仅占制作成本的10%到30%之间,但中国演员的片酬往往超过制作成本的50%。
  这是继今年7月,深交所发布《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1号──上市公司从事广播电影电视业务》的指南之后,又一次明确的政策信号。事实上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证监会就严格控制影视文化类公司的高估值和高利润承诺,否决或问询了暴风集团、唐德影视等多家上市公司高价收购明星公司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乐视网收购乐视影业一案仍未获得批准。
  一个大背景是,近年来中国文娱市场的投资热潮持续发酵,来自金融、房地产、电商等外部热钱纷纷涌入。今年6月上海电影节上,有几十家新影业公司成立,宣布新片片单数量多达200部以上。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纵使有国产电影保护月的优先政策,今年暑期国产电影却迎来了票房和口碑的双失利。艺恩智库数据显示,2016年暑期档中75部国产电影的总票房仅为46.83亿元,较去年同期缩水31.30亿元。有专家称,国产电影已呈现产能过剩的隐忧。
  显然,丰沛的资本并不能解决国产电影“烂片云集”的问题,反而引发了明星片酬过高、IP资本化不规范等市场乱相。中国的影视市场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上游的内容制作方,各位名导、名演员纷纷自立门户,或成立公司工作室,或通过入股制作公司,待上市后实现资本变现;下游院线已进入重资本的并购时代,几大玩家的版图战争进行正酣;作为门槛要求相对较低的环节,发行板块涌入了大量热钱,对于保底发行制度的滥用导致了暑期档的溃败。
  在目前的环境之下,明星的高片酬自然容易成为一个被攻击的箭靶,一些虚高的案例也应予以规范。但也应意识到,明星高片酬并非电影市场乱的因,而是果。明星资本化动作过程中的不规范,热钱滥用保底发行才是明星片酬过高的真正推手。只有秉持市场自由的原则,遏制应该遏制的,才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制作人都成了金融高手
  今夏,影视资本市场依然火热。仅8月,就有中国电影、上海电影和幸福蓝海等三家公司上市,接连的涨停板挑动了投资者的神经,超越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唐德影视等成为市场新贵。
  在幸福蓝海的股东列表里,吴秀波的名字赫然在列。据IPO招股书,吴秀波持有约465.75万股,占发行前总股本的2%,成本为4503.83万元,按照9月2日收盘价每股50.14元计算,在不到一个月间内,就获得近1.886亿元的增值。当然,如果按融资成本计算,吴秀波仅可说是搭上了这波明星资本化的末班车,张艺谋、范冰冰、赵薇等大IP早已借其他影视公司的上市先机身价暴增。
  最近,华谊兄弟的王中磊表示,“最焦虑的是制作人都成了金融高手”。从华谊开始,中国的艺人和导演们也越来越有商业头脑,都希望能借助资本市场把自己的价值放大并提前兑现。
  在明星IP被上市公司资本化的有利杠杆及投资者对娱乐的长期看好之下,一出片酬增长的“双簧”也已经唱响。
  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近期撰文指出,高手们的玩法是:明星和导演成立公司或者入股影视公司,把个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远超过正常经纪公司分成比例)转变为公司的收入。这部分额外的收入几乎可以直接转化为利润,利润在资本市场上又立即被市盈率倍数放大,然后卖给A股公司或投资人,在这个过程中艺人卖掉自己的全部或部分股份,获取到了巨额收益。
  “对影视公司来说,本来的成本不仅不再是成本,而是变成了收入,这一进一出,亏的转为盈利,盈利的变成赚疯。对这些大牌艺人或者导演来说,付出了一两年的劳动拿回了六到十年的钱,虽然后面还会有一些绑定的义务,但那些都是未来,眼前的利益先装进兜再说。玩儿得更生猛的,甚至可以如法炮制同时和不止一家公司合作,也从不止一个地方拿到市盈率的倍数。”王冉写道。
  在这个移花接木的过程当中,市场当中开始了击鼓传花的游戏,上市变现成为了很多明星实现财富增值的人生机遇,片酬成为了给市场讲故事的素材和提高公司利润的工具。而隐患是,如果整个市场信心不足,传媒股票的投资热情下降,明星的融资成本是否能渡过股权的锁定期的难关。

保底发行之功过
  近日,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路透社专访时表示,目前正在涌向火热的电影市场投资者“太多”。由于制作领域的长周期、高专业,以及院线的重资本,大部分热钱更亲睐能够实现迅速资本周转,而门槛较较低的发行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影市场的发行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逐步从华谊、中影、博纳等老牌厂商变成了原属外部却资本充沛的新玩家。而在数年之后,原来只是试水的“保底发行”制度也逐渐成为了常规配置。
  所谓保底发行,就是一家或几家发行公司,先出资给制片方获得该片的发行权。如果最终票房超出合同的保底额度,再从票房分成。这一制度的本意是使得制作方,特别是中小的独立制作方获得较为稳定的先期回报,从而促进影视产业链的专业分工与优势互补。但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由于IP的稀缺性与发行方的激烈竞争,保底发行制度的天枰已经严重地倾斜至制作方,一些投资巨大的大项目也开始“保底发行”。极端的案例是,影片在还未上映前,就可获得来自发行方的不菲利润,可以说风险与收益极不相配。
  在这一规则下,发行方如何评估对一部影片的价值,从而树立保底信心,就显得标准缺失,“大明星、大制作、大班底”似乎成为了重要的衡量尺度,而发行方对于明星这一指标的依赖程度,显然大于剧本质量或是前后期的制作班底。在一个失衡的天秤上,明星的筹码再次被放大。发行方只有看到大明星,才敢投入更多的营销费用与发行资源。而事实上,很多明星的累积并没有造成影片质量的提升。今年夏天的保底片几乎都遭遇了票房的滑铁卢。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目前中国影视市场正处于新旧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交替的“混沌时期”,明星高片酬只是各种乱相的表现形式而已。回顾其他热门行业的非理性发展过程,这种野蛮成长,良莠混乱的局面并不鲜见──资本的春药、扭曲的机制和浮躁的氛围都使得这些领域最终或昙花一现或盈利困难。作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的代表,文娱内容领域也只有吸取前人教训,踏实向前,才能实现真正有序、健康、持续的发展。
6# 青城山
 九爷 发表于: 2016-9-1 07:56:00|只看该作者

明星天价片酬背后:制片方叫苦不迭 报价已过亿

源自:第一财经日报

2016年7月14日,浙江省金华市,电视剧《孙中山》拍摄现场 视觉中国图
  是什么催生了明星天价片酬
⊙记者:乐琰 何天骄

  [“影视产业近年来高速发展,推动了演员等价格快速上涨,同时,我们缺乏一个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如果一方面价格上涨了,另一方面却没有公平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价格乱象就会出现。”  [近日,电视剧《如懿传》的制作方开出1.5亿元的天价聘请男女主角引发舆论热议,天价片酬现象在电影行业同样存在。在“不差钱”的中国电影市场,影星片酬不断刷出新高度,动辄数千万的酬劳让不少导演和制片方叫苦不迭。  [就在三年前,当时最大的电视剧《甄嬛传》一集售价大概也就30万,同级别的剧在去年价格涨了10倍,顶级的剧今年涨了30倍。这背后很大的原因是成本上涨,而演员成本上涨居首。  [根据业内不完全统计,天价片酬之下,制片方预算的50%~80%甚至更多都集中砸在几位知名演员身上,而只有小部分预算是给予幕后团队的,包括非常重要的编剧和后期制作等。
  一个真人秀节目动辄上千万元的明星出场费,一线明星拍摄一部电影的片酬几千万元是“基本款”。这几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影视明星天价片酬、电影票房造假等问题在引发舆论热议。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分组审议电影产业促进法时,有建议指出,应通过税收等方式让明星“天价片酬”回归理性,让资金更多投向剧本创作等环节,以提升电影质量。对于票房造假现象,也有建议提出应加大处罚力度,建立行业“黑名单”。
  不过,对于天价片酬的管理真的这么简单吗?当一个剧组将大部分预算都砸在某几个一线演员身上时,其幕后制作团队的薪酬就少得可怜了,且必然会被迫压缩其他成本支出,导致很多“雷剧”的产生,已然成为一个行业难题。

野蛮生长的片酬
  近日,电视剧《如懿传》的制作方开出1.5亿元的天价聘请男女主角引发舆论热议,天价片酬现象在电影行业同样存在。在“不差钱”的中国电影市场,影星片酬不断刷出新高度,动辄数千万的酬劳让不少导演和制片方叫苦不迭。
  腾讯视频版权合作部总经理韩志杰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就在三年前,当时最大的电视剧《甄嬛传》一集售价大概也就30万,同级别的剧在去年价格涨了10倍,顶级的剧今年涨了30倍。这背后很大的原因是成本上涨,而演员成本上涨首当其冲。
  慈文影视董事长、总裁马中骏向记者表示,近年来,演员的价格确实普遍上涨,报价三四千万的演员大有人在,这个数字在前两年就算是见顶了,然而现在更高的已经过亿了。当然,导演、IP(知识产权)等方面也有上涨,其中不乏一些并不是很知名的演员,也跟着报很高的价格,普遍引起了行业的成本上涨。对于这样的情况,下游需要理性看待。
  “影视产业近年来高速发展,推动了演员等价格快速上涨,同时,我们缺乏一个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如果一方面价格上涨了,另一方面却没有公平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价格乱象就会出现。”打造出《如懿传》、《虎妈猫爸》的金牌制片人黄澜表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个演员最初可能是几万元片酬,但随着知名度的上升,其身价可以在短短数月或一年内上涨到数百万元,如果一夜爆红则会更高。行业目前缺乏一个靠谱的演员价值评估体系,很多价码都是经纪公司自己喊出来的,若投资方不愿意给,该知名演员就不会参与演出。一些制片方有时候为了获得一个具有号召力的演员会不惜天价邀请其出演。在娱乐圈,演员的圈内等级分得很清楚,一线、二线或是小花旦等,同等级别的演员之间会互相参考价格,一旦有一个演员拍电影的价码从800万元涨到1000万元,则同等级别的演员也会同样水涨船高。

幕后制作难提升
  很多预算还不仅仅砸在演员本身上,其所带来的相关人员也都要由制片方承担费用。曾经有一位靠家庭伦理剧走红的二线花旦女演员,一个人进剧组就带来了6个工作人员,其出行费用都要制片方支付,即便小到一罐汽水都需要剧组报销。
  一些颇有名气的演员拍摄电视剧,一集的价格高达几十万元的也比比皆是,一部长度30集~40集的电视剧,光是砸在知名演员身上的费用就可能占到总成本的一半甚至2/3。
  根据业内不完全统计,天价片酬之下,制片方预算的50%~80%甚至更多都集中砸在几位知名演员身上,而只有小部分预算是给予幕后团队的,包括非常重要的编剧和后期制作等。而一部影视作品是否成功,其最基础的核心在于好的剧本,若剧本不佳则再好的演员也“回天无力”。可惜,过多预算给予知名演员后,真正需要着力打造的编剧和后期团队获得的薪水很低,这也造成很多编剧或改行或随意编写剧本,而一些特效制作也因预算吃紧而降低操作要求,导致“雷剧”和“五毛特效”作品层出不穷。
  本报记者通过对爱奇艺和迪士尼等方面的采访了解到,海外很多制作团队都明白一部影视作品的核心基础是剧本以及围绕剧本所展开的幕后制作,迪士尼的剧本要经过无数次修改,管理流程极其严格,也给予编剧很大的尊重和相应的酬劳。在韩国,很多编剧被尊称为作家,即便是宋仲基这样的韩国一线演员,其面对编剧也非常谦虚。而不少美国电影公司更是愿意将更多预算投入到后期特效制作上,有时候会为了一个皮毛或光影效果斥巨资开发软件。相对而言,他们并没有把最大比例的预算集中投在几个演员身上。
  例如韩国演员宋仲基出演电视剧《太阳的后裔》的片酬远远低于国内一些知名度不如他的演员,其为韩国旅游形象所做的一些代言,甚至是没有酬劳的。

堵与疏
  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分组审议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时,不少人建议限制明星“天价片酬”。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孙宝树认为,目前国内当红演员的片酬占到电影制作成本的50%甚至更多,大大超出国际标准。应制定片酬管理制度,控制演员的人工成本,以保障电影质量,“电影制作成本过分向演员尤其是明星演员倾斜,势必会严重影响电影制作中编剧、布景、配音等相关制作环节的经费,导致电影空有明星阵容,而在故事情节、拍摄水平等方面的质量日益下降。因此,建议在本法中制定电影片酬管理的有关办法,规范电影市场片酬行为,合理控制电影制作的人工成本,以保障电影制作的质量和水平。”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平提出,应该通过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方式限制明星片酬。“现实中演员很少甚至从来不缴所得税,经纪人同制片方商谈片酬从来都是税后收入。首先,应该对演员片酬纳税问题严格规定,制片方替演员纳税不合理也不合法。第二,建议一线影星片酬不得超过电影制作成本的20%或30%,一旦超过就应该大幅增加税收。”
  韩志杰表示,虽然目前明星片酬上涨很大程度上还是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一线明星稀缺导致的,这给上游内容制作产业提出一个要求,需要大胆起用新人,承担起为行业培养新人的责任,而不是一味为了避免风险,大把烧钱任用一线明星。此外,观众也需要提高审美水平,不能一味追求一线明星的影视作品,而要对作品本身的艺术品位有一定鉴赏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4 03:33,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