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3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4-6-22 07:45: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张伟权:土家族梯玛文化的内涵及生态环境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张伟权
  一个民族的生存环境不同,创造的文化也就有差异,凭借这种特有的文化,他们又结成各个社会聚合体──民族;同一民族的成员凭借其特有文化,去征服、改造和利用其生存环境,维系该民族的延续。生存于湘西北部酉水流域的土家族先民们创造了诸多文化,各文化因子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独立着,每个文化因子的产生消失都有其必然因素,梯玛文化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土家族文化。
  土家人凭着特有的灵性、灵气,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梯玛有两个概念,一个概念是做法事的人,如果说梯玛姓彭或姓尚,人们就称他为“彭梯玛”或“尚梯玛”;另一个概念就是梯玛所做的法事。比如说“他家里在做梯玛”,就是此意。梯玛属于巫文化的范畴,集土家族历史、宗教、文学、音乐、舞蹈、医药为一体,被誉为土家族的百科全书。新中国成立前,几乎在湘西北的土家农村都存在着梯玛,尤其在湖南龙山、保靖、永顺、古丈、桑植流传较广,成为这些地区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梯玛的传承主要靠口传面授,家传与师传相结合。传授梯玛的人一般都有惊人的表演才能和记忆力,他们有的虽然一字不识,却能背诵许多长篇的梯玛词,因而拥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历史上的土家族地区虽然地处中华大地的腹地,但是高山绵亘、沟壑纵横的自然环境阻碍了土家人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土家族对世界的认知也就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在土家人看来,天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真、善、美的。“天上”的东西总比人间的要好些,也要丰富些,凡是人间缺少的东西都可以从“天上”取来进行弥补。“天”是什么?什么是“天人合一”?关于这一点,有关专家说得十分精辟:“在不同民族不同时期里,情况还是大有不同。有的时候有的地区,天的范围更大一些,人之外都是天”,“一切学问都是天人之学。因为,一切学问无不源于人的感受和需要,而人,不能离开环境即自然和社会而存在;所谓学问,正是如此生存着的人对如此生存着和如何生存下去的方方面面的表白和回答。而环境,由于它是人之生存的第一条件,从而这样那样地被人尊称为此种彼种用语的‘天’;某些时候,人们相信环境之上或之外还有此种彼种超环境的力量,更崇之为这样那样理解着的‘天’。人正是如此生存着的,一切学问正是在这样状况下形成的,所以可以说,一切学问都是天人之学”。土家族心目中的梯玛就是具有这一学问的人。因为梯玛不仅能与鬼神通话,而且在做法事时,还有一种超人的力量“上天”去祈求福祉再赐给人间。这符合“巫术是人企图借助自己行为去影响自然过程的手段,而宗教则表现为人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的论断。
  此外,土家族在生产、生活中还要进行很多的仪式活动。这些仪式成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进行这些仪式的时候,也少不了梯玛做主持人。土家族又称这些仪式的主持梯玛为掌坛师。比如,土家族在每年正月表演“摆手舞”和演出“茅谷斯”(一种土家族原始戏剧)时,就要梯玛主持。土家族在表演“大摆手舞”时,梯玛要在8部大神位前,敬神和唱土家族的史诗《摆手歌》,《摆手歌》就是颂神。通过梯玛的敬神和颂神,土家人祈望能得到风调雨顺的年景并获得好收成。
  虽然,梯玛有着自己的生存空间,但是梯玛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目前,在整个800万土家人中,真正能做梯玛法事活动的不到10人。为了让梯玛文化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是为梯玛文化创造适当的生存环境,加强对梯玛的保护力度。要让土家族人认识到梯玛是一种珍贵的民族文化,鼓励开展梯玛活动,最大限度地恢复梯玛的社会功能,让梯玛成为土家族地区的一种不间断的民族文化活动。
  二是努力挖掘梯玛文化,包括梯玛唱词、梯玛舞蹈、梯玛特殊技能、梯玛牛角号的吹奏(目前已无能完整地吹奏梯玛牛角号的人)、梯玛仪式等,把梯玛文化以一种完整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坚持用土家语演唱梯玛歌词,尽量恢复梯玛文化的原貌。地方文化部门和一些学术研究机构要组织人力物力,对梯玛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搜集整理梯玛资料,建立梯玛数据库,用摄影、录音等先进工具,对梯玛的资料进行拍摄和录制,让梯玛得以永久保存。
  三是培养梯玛人才,使梯玛后继有人。要对现有的梯玛进行人文关怀,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给现有的从事梯玛活动的人以一定的经济补偿,要他们衣食无忧,让他们安心地进行梯玛传承。
  四是相关部门成立梯玛文化调查组,对现有的梯玛进行调查,并制定一些保护性的措施。要召开专门的梯玛学术研讨会,组织编写梯玛专著和梯玛研究论文,还可以在各种媒体上对梯玛进行正面宣传,多形式、多渠道地介绍梯玛,让外界了解土家族的梯玛文化,让梯玛走出濒于消亡的局面。

@ 联系方式
  湖北三峡大学武陵民族研究院)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中国国民性偏失与中国现代化 民族区域自治:从理论、法制到实践的良性互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15:52,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