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2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4-6-25 10:45: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民族文学比较研究勃兴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 明海英
  导语: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与综合研究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朝戈金认为,既要注意到每个民族文学发展的个性,又要注意到民族文学发展的共性。由此进行学术史的反思和总结,或可搭建出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学现象和规律的理论构架。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陆续发表有关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宣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已成为普遍共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引起更多国际学者关注,成为与周边国家交往和交流的重要园地和桥梁。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等,正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需要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迈上新的台阶。
  “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每个1,都是重要的”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了全面的民族普查和民族确认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表示,这在确立各民族的政治地位、明确各少数民族成员民族身份的同时,也促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和研究事业纳入了国家文化发展和学术事业的规划之中。“少数民族文学”这一概念形成并广为使用,以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随之建立起来。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经历了少数民族文学专题性研究、各民族文学综合性史论、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多民族文学研究四个阶段。”大连民族学院教授李晓峰介绍说。在各民族文学资料的收集、整理、翻译、出版等方面,学者们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教授赵志忠表示,我国先后出版的几十部各族文学史和文学概况,不但填补了许多少数民族历史上没有自己文学史的空白,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中国文学史。不过,他也提到,少数民族文学中神话、英雄史诗、叙事诗等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而对各民族作家群体的研究,对现当代有成就作家的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赵志忠认为,“加强微观研究,是把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引向深入的关键。”
  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属于二级学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分语族)”。很多学者认为,这可能阻碍了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为了突出中国文学的多元整体意义,一段时间以来,诸多学者呼吁用“多民族文学”的表述来涵盖和超越“少数民族文学”。也有学者提出“大文学史观”和“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建议凝聚汉民族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在空间意义上打通中国文学。
  在研究方法上,少数民族文学除了基本的文学、文艺学方法外,还需要民族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和艺术学等学科视角。对此,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徐新建表示,可以将口传、书写及物象、仪式、身体等所有表述形态视为一体的、活态的整体文学观。
  朝戈金表示,“55个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每个1,都是重要的。上述这些论断的提出和讨论,对我们推进少数民族文学的理论建设大有帮助。”
  文学突变研究带来学术新增长点
  由于自然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各民族文学的发展存在很大差异。朝戈金对记者说,有些民族迄今为止还没有本民族文字,其文学传统主要以史诗、歌谣、神话、戏剧等形式为主,靠口头传播。口头文学还是记录一些民族的起源、谱系和重大事件的历史教科书,发挥着综合的社会文化功能。朝戈金表示,这些特点要求研究者除具备基本文学素养外,还需要天文地理、宗教信仰、民俗活动、文学艺术、旋律舞蹈等诸多知识储备。
  不少少数民族文学本世纪以来才产生第一代书面文学作家,出现了从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学的突变。朝戈金表示,文学从口头阶段进入书面阶段,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也给学术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文学进化过程中,从口头到书面的突变是怎样产生的?这种突变需要哪些内部和外部条件?会给该民族的文学面貌带来怎样的影响?”朝戈金认为,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回答,将填补文学学科中的若干学术盲点,同时引带出一系列学术新增长点。他强调说,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失去了近距离观察文学突变及其各类形态的条件,而这正是我国文学研究独有的宝贵资源。
  搭建各民族文学认知的理论构架
  大数据为提升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提供了机遇。很多少数民族文学叙事由旋律、舞蹈、形体动作共同完成,朝戈金表示,未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有赖于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更好地记录民间文化的真实过程,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扎实科学的资料准备。比如,研究者可以记录现场唱编的情景、歌手间的互动等。
  当前,民族文学相互关系研究是新的学科热点之一。为深化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赵志忠认为,除推进各少数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外,还需要开展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我国文学与周边国家及其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
  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与综合研究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朝戈金认为,既要注意到每个民族文学发展的个性,又要注意到民族文学发展的共性。由此进行学术史的反思和总结,或可搭建出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学现象和规律的理论构架。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民间信仰研究的价值、成就与未来趋向 深化对土司制度的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0 08:52,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