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何晓|查看: 6357|回复: 29

有没有朋友看了《草房山》?

 [复制链接]
21#
 胡晓慧 发表于: 2004-9-27 10:07:29|只看该作者
那本书已经丢失,其中有一篇是写到了《白蛇传》中的小青的,我尤其喜欢;当然还有写繁漪等等形象的。但好像不是序言,而是一系列论文的集子。云飞先生的文字我自读高中时就喜欢的从散文到论文,拿到的都看。

还以为是老学究了,没想到居然在此一赌尊容。

马平老师的小说,我也是可以耐心一字字读的。因为我喜欢他的风格。〈草〉这本书我读了,觉得空灵,同时感到沉重。也许是心有戚戚,却无法言传。至于深意,我能感受到。不知云飞先生要从哪里说起呢?我会等到你的作品出来。
22#
 胡晓慧 发表于: 2004-9-27 10:22:0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云飞先生能不能把你的书全部罗列出来一下?我总之是到处见到你的名字,能拿到的也必看。散文也好,论文也好。那本书我丢失了,书名也忘了。里尔克我还存有。

马平大哥的小说风格,对我的胃口。但是我理论修养还不足,无法成文。等到你的出来看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
 冉云飞 发表于: 2004-9-27 10:30:36|只看该作者
呵呵,那是不是妹妹记错了,还是我的文章选入的与大家一起的集子(承各位选家看得起,入选的集子较多,所以很多我连书名都记不得,有的甚至不通知我,没有样书,没有稿费,令我愤恨),我没论过白蛇传呢,不敢掠美。

不过,论及女生的文章我是写过很多篇的,自己还算满意。
24#
 胡晓慧 发表于: 2004-9-27 16:42:52|只看该作者
文学作品不是用来较量的武器,它仅仅是奥林匹克无尽传递中的一程火炬。

孙建军老师说的好极了。 哲学化和诗意化的──你对这部作品的定位我是赞同的。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5#
 胡晓慧 发表于: 2004-9-27 16:52:49|只看该作者
云飞兄说是就是。我很同情你的“有名无实”的发表。想不到你也会对此没有办法可想,只有“愤恨”。你有书卖给我吗?我可以买。好好向你学习,进步会快一些的。
26#
 冉云飞 发表于: 2004-9-29 22:05:04|只看该作者
呵呵,谢川媚MM,在下手中全无拙著的存本了,若以后再找到有,送你一本。多谢关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7#
 胡晓慧 发表于: 2004-10-12 11:16:30|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希望我也有自己写的书来送给你。你会不会要看呢,也许还是个问题呢。不过我可以送你喜欢的书。
28#
 楼主|何晓 发表于: 2005-2-10 21:34:26|只看该作者
与大地和解的乡村中国2004-09-20 08:32:16 来源:南方都市报 《草房山》,马平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版,23.00元。  推荐二:《草房山》  文学叙事  □谢有顺(本报书评人)  面对当下小说中近乎泛滥的都市符号丛林──酒吧、舞厅、高级写字楼、咖啡、爵士乐等,我常常会有一个幻觉:中国人似乎整天都在喝咖啡、逛商场或者失恋,仿佛一个奢华的时代已经来临。即便偶尔有人写到乡村,也大多是诗意或美化它,把它当做精神的世外桃源来向往,但事实上呢,中国的多数人还在乡村的版图上为基本的生存挣扎。今天,谁来关注这些辛酸的现实?谁愿意来书写这些渺小的人群?  我不是题材决定论者,但面对消费文化在当下小说出版中无往不利,面对作家们共同臣服于一种单一的都市情爱经验,我的确开始忧虑:现在的作家,或许正在失去面对完整世界的发言能力──他们的写作,都过分用力在一个得以通行于消费和市场的小小区域,而关于这个世界的更大的真实,却被彻底地忽略或遗忘。如果用哈贝马斯的话说,这种对生活的简化和改写,其实是把生活世界变成了新的“殖民地”。他在《沟通行动的理论》一书中,特别提到当代社会的理性化发展,已把生活的片面扩大,侵占了生活的其他部分。比如,金钱和权力只是生活的片面,但它的过度膨胀,却把整个生活世界都变成了它的殖民地。同样,当都市情爱经验在文学叙事中一统天下的时候,也是把整个中国都变成了它的“殖民地”。真正的乡村,已经很难找到它该有的位置。  面对这种状况,重述一个作家的责任、视野和宽广是必要的。惟有这些,才能使作家拒绝认同片面生活对整个生活世界的“殖民”,才能重建生活的整体关怀。因此,当我拿到马平的长篇小说《草房山》时,很快就读完了它,我是那么迫切地想知道,一个当代青年作家笔下的乡村中国究竟是怎样的。  《草房山》叙述了几十年来中国乡村的变迁。尤其是民族解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政治事件中的乡村,那些活动在其中的人们,他们的表现、他们的斗争智慧甚至他们的梦想,既是意味深长的历史细节,也是丰富复杂的个人生活史。马平笔下那个叫李安乐的乡村梦想家,以一个农民式的狡猾、丑陋和智慧,周旋于土地、情欲、仇恨和斗争之中,他在现实中经历着最为普通的生活,但在一次又一次的梦幻里,却实现了一般人所无法享受的快意恩仇。在以李安乐这个人物为中心的七里堡的书写中,马平对乡村中国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这是一个混杂着欢乐和苦难、善良和污秽、生命与死亡、美好与丑陋、淳朴与狭隘的世界。  这个判断,充分说出了乡村中国的复杂性。而为了使这个复杂性得到更好的呈现,马平巧妙地应用了梦这个假想形式,从而使自己的虚构和想象能得以在叙事里长驱直入,并任意抵达乡村世界的每一个兴奋点。所以,《草房山》的叙事是灿烂而丰盈的,它所埋下的每个故事线条的另一端,总是牵扯着一段令人颤栗而悲怆的人物命运──马平似乎在不断地提醒我们,这是一个充满污秽和血的中国,因为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善良生命的伤害;同时,这也是一个欢乐的中国,因为大地总是会及时地消解一切怨恨和苦难。  这正是《草房山》的意义所在:马平不仅写出了当代社会人与人、人与历史、人与土地之间积怨太深的悲剧景象,还写出了人与人、人与历史、人与土地之间的最终和解。这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话题。几乎每个上了点年纪的中国人,因为历史的造化,都会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不断地和人、和历史产生冲突,轻则闹得灰头土脸,重则闹得家破人亡,等到事过境迁之后才发现,每个人都和历史(时间)、和别人的世界(空间)之间积怨太深,已经到了难以化解的地步。这个时候,大地的力量就显示出来了,她以她的宽广、沉静和坚韧,日夜平息着人类的愤怒和不安,并用她的博大不断地教育人类:无论是谁,无论你带着何种记忆和仇恨生活,最终,都要在她面前归于无有──这是真正的平等,因为一切都本于尘土,而又归于尘土。  和解就在这一刻发生了。李安乐和乔银山之间,余维湘和吕梅纨之间,王二喜和陆凤珍之间,甚至老古和瞎眼女人之间,还有,人与历史之间,这些对峙的关系,最终都走向了和解。还有什么比这更动人的景象呢?当太阳重新升起,当大地显露出她坚实的胸膛,一切的苦难、仇恨、幸福和欢乐都将消逝,因为所有的人,有一天都将沉睡于大地之中,永不再醒来。  马平在想象里目击了这一切,并用《草房山》为这一切作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9#
 楼主|何晓 发表于: 2005-2-10 21:36:50|只看该作者
爱笑的人和不笑的《草房山》
  已经想不起了,是怎么认识马平的。我是个注意细节的人,马平我们在一年里总要见上几面,但回忆过目不忘的细节,没有。我注意到,马平在朋友面前的特点是笑,年轻的笑,友好的笑,不知疲倦的笑,外加一点插科打诨。这是没有特点的特点,我们出门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人,初次见面,笑容可掬,热情客气,为了打破初识的尴尬,故意说一点趣闻趣事。这是好人的一种,朋友的一种,但无法成为你小说中的人物,因为他是“大众”。以我写小说的经验,塑造一个“大众性情”的人物,比写整篇小说还难。  记不得具体时月了,好像是去年的夏天,也许是秋天,马平第一次出现我家楼下。几分钟后,我上楼时手上捧着他给我的一个厚信封,里面装的就是《草房山》的前身,当时的书名叫《红色睡眠》。我用了两个晚间看了,心里涌生了诸多拂不掉的阴影和梦境,仿佛看见了一个日久弥新的传说,一团血肉模糊的生命。经常说文如其人,其实从实际情况看,“不如其人”的文远多于“如其人”的文。马平的《草房山》,使“不如其人之文”的浩荡队伍又加增了新员。和马平本人相比,这部小说具有鲜明的“不笑”特点,即使有笑,也不再是友好的笑,而是苦笑,傻笑,嘲笑,假笑,皮笑,冷笑,毒笑,不可思议的笑,无可奈何的笑,发人深省的笑……一个人或一部作品,笑到这般地步,那你就不得不要记住他(它)了,因为他显然不再是人,而是鬼,是怪,是墙角的一尾蛇,是深夜破窗而入的狐狸精。我为小说本身和马平本人之间的距离而满足,而愉快。  我一再说过,现在的小说翻开就是白生生的大腿、胸脯,人们把私底下的愿望、行为当作宣言和日常,当街摆弄,大肆炫耀,而且脸不变色心不跳。用身体写作,写身体,写身体的欲望、动作、声音,有了高嘲就喊,天亮以后就分手,天不亮就分手,不想上床……接踵而至,纷至沓来,飞沙走石,铺天盖地。小说写到这份上,已不是作践,而是作恶。马平显然不想跟人造恶,他想跟人作斗争,他让我们回过头去,看一场场荒诞的“红色睡眠”,看一只只空荡荡的胃,看一个个死去活来的梦。李安乐,一个梦里生梦里死的农民,一个半人半仙的稻草人,一个穿针引线的皮影人。这个人塑造了我们难忘的过去,道出了我们的恐惧,我们的爱,我们的恨,我们土地的深度,我们天空的高度。这个人有酒气,有酩态,疯疯癫癫,跌跌撞撞但也有血有肉,有真有假,有是有非。  我喜欢这个人物,他连通了一种真实,一段历史,一个警示。我相信,这才是文学的真正意义所在:不是激活我们的精子,而是激活我们的精神。  □麦家
30#
 楼主|何晓 发表于: 2005-2-24 18:36:22|只看该作者
你拽,我认不得马老师,惭愧一个──好久介绍一哈哈,要得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6 18:33,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