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午夜思|查看: 39186|回复: 25
[刑事犯

当街打老师案被告人常仁尧获刑一年半,今日递交上诉状申请改判

 [复制链接]
17#
 wsch1688688 发表于: 2019-6-12 20:22:19|只看该作者

“20年后打老师案”,该如何画上合理的句号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20年后打老师案”,该如何画上合理的句号

  希望在法律与舆论的辉映下,该案最终能形成双面启示:既对动辄诉诸暴力的做法形成警示,也推动“育人者不能充当暴力行为的策源地”成为共识。
  ▲“学生20年后打老师案”今日庭审。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6月12日上午,备受关注的“20年后拦路打老师”一案在河南栾川县法院开庭审理。
  据报道,当地检方的起诉书称,常某在公共场所出于报复动机,当众拦截、辱骂、殴打中学时的老师张某,并有意录制视频传播他人观看的行为,应当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建议在1年6个月到3年之间进行量刑。但考虑到其有“自动投案”“到案后如实供述罪行”等情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涉事法庭当天并未当庭宣判。从庭审现场看,被告人谈起过往经历数度流泪。
  随着一段“当街掌掴20年前老师”视频在网上热传,当年的学生和老师竟会以被告人和受害者的特殊身份,对簿公堂之上,这一幕无疑让人唏嘘。
  20年前被老师羞辱式体罚,20年后拦路打回去,这样的“快意恩仇”到底是“君子报仇”还是“行私刑”,在网上引发了诸多争议。毫无疑问,在道德层面,无论是昔日的教师体罚还是如今的学生施暴,都会接受师德与“尊师”伦理的审视。但在此事由私事变为“案”后,也必然要接受法律维度的评判。
  就该案而言,目前法律界人士说法并未完全“对表”。不少律师认为,常某的行为事出有因,是针对特定个人实施的报复行为,不符合寻衅滋事罪借故生非等主观要件,应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不构成犯罪。
  而当地检方的起诉书中,则考虑到了常某当街拦截殴打、辱骂老师对公序良俗的恶劣影响,还结合了他将视频在网上传播等情节。这也得到很多法律专业人士的认同。
  虽然在行为定性上有些出入,但法律层面的共识就是,常某挟私报复的行为是违法的,他也应该为自己的过失担责,在法律上付出代价。包括常某本人也表达了道歉、做出经济补偿等意愿,表示不管怎样打人不对,对于自己犯的错,如果法律判定自己有罪,他接受;如果法律判他无罪,他也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
  虽然最终结果如何,还有待法院给出公正判决,但各方态度也指向了一点:法治社会不会容忍以公然的暴力报复“私力救济”,即便是持有所谓的“正当理由”。
  值得正视的是,司法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惩罚。在司法机关的追诉和审判中,作为当事人,常某从刚开始的一意孤行到如今的幡然悔悟,多次表态称自己“冲动无脑”“非常懊悔”,“郑重公开道歉”;从拳脚相向、录视频传播,到如今“家属多次上门向当事老师道歉,辩护人当庭拿出两万元希望对张某进行经济补偿”……
  个中的种种变化,都彰显了法治的教化功能,也显示出法治的真谛:将私人纠纷置于法律的框架下解决,才是正义的应有打开方式。
  而在这堂“公共法治课”中受到教育的,还有围观的公众。经由这起焦点案件,在支持与反对的激烈争论中,私力救济、道德审判的法律边界愈加清晰可辨。
  对很多教师而言,该案也不无启示。此案在媒体曝光后,引来如此多的围观,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基础则在于,体罚的由头激起太多人的共情与痛感──在这新闻下面,很多网友都开启了“打捞童年阴影”模式,对小时候被体罚的控诉帖比比皆是。
  相信在法律与舆论的辉映下,该案最终也能形成双面启示:既对动辄诉诸暴力的做法形成警示,也能推动“育人者不能充当暴力行为的策源地”成为共识。
  期待随着法槌的一声落地,沸沸扬扬的“20年后当街反削老师”事件可以画上合理的句号。也只有秉持法治之精神、人本之理念,该诉诸法律的诉诸法律,才会有效定分止争、化解心结,类似不无极端的现象,才不会再次刺痛我们的视线。
⊙杨宜桐(学者)

  编辑:陈静 校对:何燕
16#
 卡罗门 发表于: 2019-6-12 16:3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男子20年后打老师案未宣判 记者复盘庭审过程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男子20年后打老师案未宣判 记者:复盘庭审过程

  6月12日,“男子当街殴打20年前班主任”案一审开庭。被告人常某在庭上多次情绪失控,承认打人不对,并向张老师以及其家人(未出庭)等道歉,希望给予张老师一定的经济赔偿。检方认定被告存在自首情节,但其拦截、辱骂恐吓、殴打原告,后又将视频传播给他人,扰乱社会秩序,涉嫌寻衅滋事,建议量刑1年6个月到3年之间。被告律师认为两人行为只是个人恩怨,且被告并非故意传播视频扩散影响,因此坚持无罪辩护。该案未当宣判。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蓝色的冰 发表于: 2019-6-12 15:38:00|只看该作者

“学生20年后打老师”案专家解读:不构成寻衅滋事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学生20年后打老师”案专家解读:不构成寻衅滋事

  6月12日,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人民法院第二审判庭将开庭审理“男子当街殴打20年前班主任”一案。此案去年年底曾在网上引起热议,律师今天将为被告常某尧做无罪辩护。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副主任邓学平向新京报记者介绍,他个人认为本案并不符合寻衅滋事罪构成要素。
14#
 晨风 发表于: 2019-6-12 15:38:00|只看该作者

河南男子20年后当街殴打老师案一审开庭 未当庭宣判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河南男子20年后当街殴打老师案一审开庭 未当庭宣判

  公诉机关认为,常仁尧的行为已构成寻衅滋事罪,依法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新京报快讯 据河南省栾川县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消息,2019年6月12日,栾川县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常仁尧寻衅滋事一案。栾川县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常仁尧及其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
  栾川县人民检察院指控,2018年7月份一天的下午,被告人常仁尧驾驶自己的黑色越野车与同村的潘某某外出钓鱼,当车行驶至S328省道栾川乡双堂村19号界碑附近时,遇见骑电动车经过的张某某(系常仁尧初二时的班主任,现任某中学老师)。常仁尧回想起上学时所受体罚,心生恼怒,在准备上前拦截时,将手机交给随行的潘某某录制视频。之后,常仁尧拦下张某某,对其辱骂、指责,扇其耳光,又朝其脸部猛击一拳,并将其电动车踏翻在地,朝其胸部、腹部击打两拳。后在围观群众劝说下,常仁尧住手。随后,常仁尧将录制视频传播他人观看,导致该视频在网上被广泛传播报道,严重影响张某某的工作、生活及家庭安宁,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公诉机关认为,常仁尧的行为已构成寻衅滋事罪,依法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庭审中,公诉机关出示了有关证据,被告人常仁尧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在法庭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常仁尧进行了最后陈述。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社会各界群众及被告人部分亲属等50余人旁听了庭审。
  庭审结束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编辑:彭启航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antibody 发表于: 2019-6-12 14:53:00|只看该作者

“学生20年后打老师”案开庭:检方认定常某有自首情节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学生20年后打老师”案开庭:检方认定常某有自首情节

  6月12日,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人民法院第二审判庭将开庭审理“男子当街殴打20年前班主任”一案,检方认定被告存在自首情节,但其拦截、辱骂恐吓、殴打他人,后又将视频传播给他人,扰乱社会秩序,已构成寻衅滋事罪,建议量刑1年6个月到3年之间。被告律师认为,两人行为只是个人恩怨,且被告并非故意传播视频扩散影响,因此坚持无罪辩护。目前,庭审正在辩论环节,控辩双方各自提出意见。庭审仍在继续。
12#
 零距离 发表于: 2019-6-12 11:40:46|只看该作者

河南学生20年后打老师案今开庭,被告律师将做无罪辩护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河南学生20年后打老师案今开庭,被告律师将做无罪辩护

  (记者:陈丽媛)今天上午9点,河南栾川“学生20年后打老师案”在栾川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被告常太(化名)的律师郭京朝告诉新京报记者,他认为虽然常太打老师不对,但此事只是一起治安案件,并未构成寻衅滋事,自己将在庭审中为常太做无罪辩护。
  2018年7月,32岁的常太和朋友一起去钓鱼时,在河南省栾川县栾川乡雷湾村变电站附近遇到自己当年的班主任张林(化名),便扇了其多个耳光。其间,常太多次问张林,“以前咋削我的,还记不记得?”
  此外,在打人前,常太让随行的朋友拍下了打老师的视频。之后,该视频被传到网上,并引发数亿次观看和转发。
  2018年12月16日,张林就此事报警。同时,张林所在学校向警方提交一份名为《对常某殴打侮辱我校教师的举报控告书》。控告书称,常太不仅对张林进行殴打,还蓄意拍摄视频,此事给张林的身心带来了严重伤害,也让教师群体心情沉重。
  2018年12月20日,警方以寻衅滋事罪将常太刑事拘留。
  日前,常太的妻子在网上发帖就丈夫打老师一事道歉。道歉信称,打老师不是早有预谋或者存心报复,而是时隔二十年后,偶然间遇见张老师,冲动之下动了手。
  常太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多次提及,自己之所以打张林,是因为自己学生时期曾被张林“体罚”。
  常太的代理律师郭京朝告诉新京报记者,常太的多名同学证实,当年常太上课睡觉,张林曾抓着其耳朵把他扯上讲台,之后将其塞到讲台下,再用脚踹常太的头。”
  “我不赞成他打老师,但是这个事就是个治安案件,够不上寻衅滋事。”郭京朝表示,自己将在庭审中为常太做无罪辩护。
⊙记者:陈丽媛 编辑:潘灿 校对:李世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1#
 噗鼾如雷 发表于: 2019-6-11 16:23:00|只看该作者

学生打老师案打人者妻子首出镜:他时常梦到被老师打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学生打老师案打人者妻子首出镜:他时常梦到被老师打

  河南栾川“学生20年后打老师”案将于6月12日开庭,打人者常某妻子11日首次出镜,并通过《紧急呼叫》向被打老师及全国教育工作者道歉,表示希望得到公平公正的判决。常某妻子称,常某经常做梦到初中时被老师殴打的场景,遭遇噩梦非常惊恐,此次钓鱼途中见到老师时,控制不住自己继而犯错。常某父亲认为,常某行为是错误,但并未构成犯罪。
10#
 无筝123 发表于: 2019-6-11 14:23:00|只看该作者

“学生20年后打老师”一案将开庭 打人者妻子发文致歉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学生20年后打老师”一案将开庭 打人者妻子发文致歉

  6月10日,河南洛阳“学生20年后打老师”案将于12日在栾川县法院开庭审理。打人者常某的律师认为,常某行为未达到法定的寻衅滋事罪的恶劣程度,届时将会作无罪辩护。6月10日晚,常某妻子发文向被打老师道歉。常某家人多次想与被打老师和解,均被拒。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戏游 发表于: 2019-6-10 20:38:00|只看该作者

河南“学生打老师”案12日开庭 律师:不构成刑罪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河南“学生打老师”案12日开庭 律师:不构成刑罪

  6月10日,记者从栾川县法院获悉,河南栾川“学生20年后打老师”案将于12日开庭。此前,打老师的常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捕。其辩护律师郭京朝称,已掌握常某中学时期遭老师体罚的证据,其20年后打老师事出有因,并非寻求刺激无端生事,不构成寻衅滋事犯罪,将做无罪辩护。对于常某打老师行为,郭京朝称,不值得任何同情和理解,但这仅是治安处罚范畴,常某也愿公开赔礼道歉,并给予经济补偿,望取得谅解。
8#
 锦泉 发表于: 2018-12-22 08:24:00|只看该作者

媒体评20年后反削老师:别让体罚埋下报复祸根

源自:新京报
20年后“反削”老师 别让体罚埋下报复祸根
  议论风生
  跳出个案看,那些喝彩声音,与其说是为本次风波中的“复仇”情结而喝彩,倒不如说是带入了个人经历的情感好恶。
  近日,一段“毕业后,他用耳光报答当年的老师”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引发网友关注。视频显示,洛阳市栾川县男子常某,将骑车的老师张某某拦在路边抽耳光,称因20年前上学时被该老师殴打,致心灵受伤。
  在流传的视频中,年轻男子常某向老师张某某的头部、脸部连续扇耳光,并破口大骂,羞辱意味相当明确。不过疑似打人男子16日晚在网上“解释”称,“家里没钱没权,被该老师欺负,多次把他踩在脚底下连踹十几脚并踹头”,舆论随之反转,不少人为打人者喝彩。
  校方表示,未接到过该老师殴打学生投诉,这一说法不能为当年的过度体罚证伪。当然换个角度来看,网上打人男子的“解释”,同样是单方面说辞,且信源不够权威。所谓“向所有老师道歉,但不包括他”,只能作为评判的间接依据。
  打人泄愤不对,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但如果只是就常识说常识,抽离当年的语境,对曾经可能被过度体罚的学生来说未必公平。只是二十年过去了,要厘清个中的细节是非,可能已难于登天。
  时隔二十年后“反削”,本质上还是师生关系扭曲的结果。跳出个案看,那些喝彩声音,与其说是为本次风波中的“复仇”情结而喝彩,倒不如说是带入了个人经历的情感好恶。比如很多网友都提到小时候遭遇老师粗暴对待,甚至变态体罚,现在被压抑的情绪找到了出口。
  老实说,我能够部分理解这种情绪。在小学作为优等生的我,和控诉的网友一样,同样遭遇过脸上被涂鸦之类有羞辱色彩的体罚,因为表现不佳,还曾被满身酒气的老师要求和同学互扇耳光,最终引来家长大闹学校。
  在广大的中国农村,我不确定类似的遭遇有多么普遍,但那些喝彩的声音,可以提供一个观察窗口。事实上,如果将时间设定在二十年前,在教育水平和教学手段低下的年代,去问一个农村孩子,他大概率也被体罚过,而体罚手段在今天看来可能相当粗鄙不堪。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流行的教育手段,可以用“不打不成器”来概括。家长将孩子送到老师手上时,往往会特意奉上此句叮嘱,那些不体罚孩子的老师,甚至还会被家长认定是对孩子不重视。至于尺度,全靠老师拿捏,在庞大的人口基数前提下,不乏体罚致死的极端个例。
  尽管在今天而言,老师该不该打学生,依旧存在争议,但教学手段告别野蛮,以更加文明且温情脉脉的方式进行,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教学理念的升级,正是基于体罚尤其是带有羞辱色彩的体罚,对学生的身心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后果,甚至烙下终身阴影。
  由于成长环境不同,“00后”、“10后”要更加叛逆;另一方面,今天的中国家长们,往往将孩子看得很金贵,老师得时刻提心吊胆,避免教学手段不当刺激学生。其实这未必是什么坏事,随着教育环境改善,过去那种管束手段单一、动不动就拳打脚踢的教学模式,早该抛弃了。而事实上,《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相关法律对于教师体罚、侮辱学生的行为早已明令禁止。
  回到个案来看,既要重申学生殴打报复老师的不当,也得看到,为打人者喝彩的声音背后,是体罚曾被奉为教学圭臬的粗鄙现实,以及由此带来的极具普遍性的师生矛盾。而曾经被打留有心理阴影的学生到底该如何化解内心的屈辱感,也是一个值得讨论和思考的话题。
⊙熊志(媒体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16:12, Processed in 2.589605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