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子澄|查看: 8498|回复: 21
[历史学

葛剑雄任王者荣耀学术顾问引热议,华师大教授:很好的尝试

 [复制链接]
15#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5-3-9 20:07:01|只看该作者

葛剑雄:应恢复发展中职教育 提供全额奖学金

源自:央视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葛剑雄建议国家恢复和发展中等专科和职业学校,如普通师范、幼儿师范、护士学校等各类职业学校,实行免费或全额奖学金,与义务制教育对接,使毕业生合理分流,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中级人才。(央视记者冀成海)
14#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5-3-7 11:47: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葛剑雄:刚进电梯就被请出来 说是为部长留的

源自:成都商报
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议现场  U12008P1T1D31579469F23DT20150307112854.jpg  保存到相册

  【葛剑雄炮轰教育界别违反八项规定】刚刚,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议上,政协常委葛剑雄举例说,今天坐电梯时,刚进电梯就被请了出来,说这是为部长留的。教育部长袁贵仁听了开怀大笑。主持会议的北师大校长钟秉林忙解释说,我是被预留电梯的,我都不知道,而且我走的是楼梯。全场哄堂大笑。记者蓝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5-3-2 05:47:02|只看该作者

政协常委葛剑雄:根本不赞成沪浙高考改革方案

源自:南方都市报
⊙记者:蒋伊晋 葛倩 实习生:姚欣欣白小豆 发自北京

  高校照样有干净的学术殿堂。不要抹黑高校,不要过分强调高校的特殊。
  宪法和政协章程是我发言和提建议两条不能超越的底线。
  ── 葛剑雄

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C FP供图  116806577.jpg  保存到相册

  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葛剑雄因为在两会上敢于直言而获名“葛大炮”。
  昨天下午,抵京参加2015年两会的葛剑雄接受南都记者专访,直言浙沪高考改革的弊端,以及在复旦任职期间叫板教育部长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他说,因为我的发言始终有两条“不能超越的底线”,所以“我对我的言论绝对自信”。

“高考外语考两次让学生压力更大”
  :今年浙沪开始实施新的高考改革,对于此轮高考改革,你满意吗?它能解决当前中国千军万马勇闯独木桥的局面吗?
  :我根本就不赞成这个高考改革方案。中国高考的矛盾不是在考试本身,是在整个社会给高考造成的压力。现在中国大学毛录取率只有40%,但是却没有引导好另外60%人员的分流,所有的学生还是涌向高考这条道路。
  但我们的义务教育并不是培养所有人上大学,这是做不到的。所以应该鼓励适当的分流,把另外60%人员往普通劳动者的目标培养。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做好这样的引导,学生、家长、社会观念没有改变,造成大家都要往高考一条路上走,在这种压力下高考随便怎么改革都是改不好的。

  :这次的改革方案对学生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这次高考改革的具体方法,也没有深入调查,不符合中国实际。比如说外语考两次,这样让学生压力更大。在高考巨大压力下,没有人会考了第一次以后就觉得满意了,比如我考了99分,我为什么不再考一次,去拿100分呢?就算自己不考,还有来自家长、老师的压力,实际上把考一次变成考两次,学生压力更大了。
  还有,让学生选择考试科目的结果就导致有些课今后在中学开不了。比如不考地理以后,地理课在中学就没人选了,就没法开了。而有人明明喜欢历史,但是他觉得历史考试比较难,就选了政治。为考试而考试,在这个导向下高考是不可能改变的。对学生的发展只有不好的影响,绝对没有好的影响。
  我一开始就说了,我绝对不赞成这样的改革,而且没有好好经过调查研究,并没有确切的有说服力的数据。

“南科大模式不可复制”
  :南方科技大学自授学位的学生今年很多被国外知名高校录取。你如何看待这种教育模式?高校自授学位在当前中国能行得通或者说普遍推广吗?
  :南科大问题,我早就说过,让它试,但是它是没有可复制性的,不要急于把它的经验就变成普遍性。

  :让它试,但是没有办法普遍推开,试的意义何在?
  :复制推开,这个模式不是中国的所有学校都能够做到的。举个例子,现在这个学校有那么多经费,中国其它学校能做得到吗?他可以100万元请个教授,其它学校能做到吗?另外还有一个,朱校长以及他的声望他的能力大家都相信的,那么今后随便来个什么王校长、李校长,他也要办个学校,要你教育部马上承认,行吗?所以南方科大是个特例。
  在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的特例是可以存在的。
  所以目前情况下,我认为南方科大是一种比较超前的办学经验,但在目前没有推广价值,没有可复制性的。

  :未来呢?
  :未来要看中国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的条件。

不要以贪腐抹黑高校
  :十八大以来大量高校官员落马,其中招生和基建是腐败主要原因。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这个很简单,有权力不受监督就会腐败,有经济利益,制度不健全还不受监督就要腐败,无论是高校还是其他地方。那么学校里面哪些地方最能够有权有资本?就是招生,还有基建,他们主要是有权。

  :以前大家传统观念中的高校象牙塔,纯净学术殿堂,还存在吗?
  :高校照样有干净的学术殿堂。那些高校贪污腐败的人中有哪个是真正的教授啊?院士教授绝大多数是很好的,所以不要抹黑高校,不要过分强调高校的特殊。老实说,今天真正利用学术来腐败的,或者纯粹是教授腐败的很少。
  另一方面,大家要实事求是地讲,就是人民大学出了招生腐败,难道这个学校真的都普遍腐败吗?也不能这么说,现在往往这样以偏概全,这是错的。

“我对我的言论绝对自信”
  :媒体有种说法,因为你的敢言,大家都称你“葛大炮”,对于这个称号,你怎么看?叫板教育部长时,你还是复旦图书馆馆长,当时就没有后顾之忧吗?
  :这个我一点都没有。
  第一,我相信那些政府的官员、我批评的对象他们有基本的素质,比如我到现在都没有发现教育部的官员、袁部长对我不利。
  第二,我的言论和提的建议有两条不能超越的底线,首先是宪法,凡是宪法规定的,这个你不能去反对的。其次我是政协委员,那么要符合政协的章程,在这两个前提下面,我对我的言论绝对自信。
  比如我认为现在高考改革方向找错了,是希望我们教育办得更好。

  :大家很关心你这两年的近况,方便透露吗?
  :我一直是学校研究所的教授,就算是在图书馆担任馆长期间,我也照样在招博士生、在做科研、在上课。现在呢,无非也就是这方面时间多一点。
12#
 红叶 发表于: 2014-4-30 10:32:00|只看该作者

葛剑雄谈读书:24小时书店别追求形式

原文标题:葛剑雄谈读书:应变成一座城市追求的风尚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昨天在汉谈读书
  “读书最可贵之处在于无目的”


  你是为了什么而读书?24小时不打烊书店有无存在的必要?昨天,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市政协开讲软实力和中国梦。讲座结束后,这位复旦大学图书馆前馆长分享了他的读书观点。

24小时书店别追求形式
  4月8日晚,北京三联书店试行24小时营业,一时间引起广泛关注。它是否是实体书店扭转形势的有效途径?昨天,葛剑雄表达了他的观点。
  “读书风气的形成并不依靠书店的24小时营业。”葛剑雄认为,引导人们读书不能靠夜间营业吸引读者,而是正常的生活节奏,不必刻意在深夜前往书店看书,应该自然而然地发生。因此,营造读书氛围也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形式。

读书可贵之处在于无目的
  你读书是为了求知还是研究?阅读时,人们往往有着自己的目的。葛剑雄却认为,读书最可贵之处正在于它的无目的。“当读书没有特定的目标,把它作为一种人生乐趣时,这才是一座城市追求的风尚。”葛剑雄回答道。
  很多人宁愿花几百块吃顿饭也不会用这些钱买书、进剧院,葛剑雄以此说明,读书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化的行为,读书风气需要从小培养,家教和社会影响都起着重要作用。一座城市的读书风气需要引导,但并没有固定模式,葛剑雄特别提到,不应去追求人均看了多少书、图书排行榜等指标,而应该关注人们真正需要什么,想读什么。

把传统文化变成文化产品
  前段时间,“都教授”在上海见面会的门票从800元、1000元炒到了两三万,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主人公吃的、穿的、用的都成为国内年轻人追逐的时尚。这一过程,韩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在无形中得到了传播,形成软实力。
  葛剑雄说,我们拥有文化资源,却不知如何应用,没有把文化变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如花木兰的故事,经好莱坞改编后,变成外国人易于接受的传播内容而获得成功。因此,把文化作为软实力扩大影响时,应首先考虑对方能否接受,可以抛却“高大上”,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将更加深入人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1#
 又亮又热 发表于: 2013-7-5 17:31:01|只看该作者

葛剑雄详述去职原因 称从不后悔与教育部较真


  2012年3月7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分组讨论。葛剑雄突然站起来质问教育部长袁贵仁考研英语泄题一事。IC供图
  记者李昶伟 发自北京 历史地理学者、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请辞一事引发各方关注。尽管复旦大学6月10日在官方微博上正式回应,恳请葛剑雄留任复旦图书馆馆长一职,但葛剑雄表示,自己的态度不变,不能因为自己影响了复旦大学的工作。对于外界猜测其辞职与教育部压力有关,葛剑雄表示,他也从来不后悔和教育部“较真”。

突然辞职与教育部压力有关?
  6月8日深夜,葛剑雄在其微博发布辞职声明,“我自2007年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本拟在2015年满70岁前辞职,此前已告校领导。近承教育部领导关怀,明确表明我的年龄已不宜继续任职。为避免给本馆本校造成更大损失,我已于日前向校方递交辞呈。”
  做了六年全国政协常委的葛剑雄因在两会上的直言而有“葛大炮”之称。2012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长袁贵仁出席教育界委员讨论。会上葛剑雄在没有事先安排发言的情况下,突然站起来大声要求教育部就2012年考研英语漏题事件道歉。袁贵仁发言时就此问题作出回应。葛剑雄的辞职声明中特别提到的“教育部领导关怀”,让网友猜测去职一事与教育部有关。

葛剑雄微博发公开说明解释原因
  6月11日凌晨,葛剑雄在微博上发表《关于我辞去图书馆一职的情况说明》,详细解释去职原因。2007年初,葛剑雄接受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的任命并于次年任“教育部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图工委)副主任之职。今年图工委换届,教育部以新提名的主任、副主任“原则上”不得超过60岁为由否决了对葛剑雄的提名。“如果让我继续当新一届副主任,学校会不便在届中任命新馆长……因此我决定立即辞职。”
  南都记者了解到,图工委是在教育部领导下的非常设学术机构,组织开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按惯例,北大图书馆馆长担任该委员会主任,复旦等校的图书馆馆长任副主任,五年一次换届。

回应“恋栈说”:馆长之职并不能提高待遇
  葛剑雄在“说明”中透露,去年他已向校方提出,将在年满70岁(2015年12月)前辞职,请提前准备继任人选。“所以,这次请辞其实只是将既定计划稍为提前了一点点而已。”而即便辞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一职,他也不会离开学术岗位,会继续担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的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并继续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府参事等社会工作。
  回应一些评论认为葛剑雄辞职一举实为“恋栈”之说,葛剑雄表示,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自己并未增加任何的工资待遇,这个猜测没有道理。
  而针对请辞风波与教育部干涉有关的猜测,葛剑雄向媒体表示,这个问题不应该由自己回答,而应该问教育部。他从来不后悔和教育部“较真”,“我当时的行为只是作为一个政协委员‘尽了心尽了力’。”(原标题 [葛剑雄:从不后悔与教育部“较真”])
10#
 金达莱 发表于: 2013-7-4 11:31:00|只看该作者

复旦大学请葛剑雄留任图书馆馆长


  复旦大学请葛剑雄留任图书馆馆长
  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周兵就公开在微博上评论这一事件,“他(葛剑雄)有以退为进恋栈不去微博计,你有欺上瞒下敷衍粉饰宣传部。”

■ 在教育部领导下的“高校图工委”新一届成员名单中,原为副主任的葛剑雄没有入围
  高剑平 早报资料
  葛剑雄
  1978年10月~1981年11月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生,1983年在职获博士学位,1981年12月留校工作,1985年任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1993年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2007年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1999年~2007年兼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3月至今任图书馆馆长。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历史地理专业)、校务委员、学术规范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图工委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常委。(资料来源:复旦大学官网)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一职可能面临的人员变动,在过去两天引起了全国媒体和网民的关注和猜测,只因为现在的馆长是有“葛大炮”一称的葛剑雄。
  6月8日深夜,正在宁波的葛剑雄通过新浪微博发布个人辞职声明。而就在昨天,复旦大学也通过新浪微博表示,校方已经“请葛先生留任图书馆馆长”。正在浙江讲学的葛剑雄今天回到上海。

请辞馆长被解读为“教育部压力”
  6月8日深夜,葛剑雄在其微博发布辞职声明,“我自2007年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本拟在2015年满70岁前辞职,此前已告校领导。近承教育部领导关怀,明确表明我的年龄已不宜继续任职。为避免给本馆本校造成更大损失,我已于日前向校方递交辞呈。”通过网络向复旦大学校方请辞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一职后,葛剑雄在微博上与网友互动时表示,在卸任馆长一职后,他还将继续在复旦大学史地所任教,继续带博士生。史地所教授周振鹤向早报记者介绍,葛教授目前是学校的特聘教授、博导,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葛剑雄教授在这一声明中特别提到所谓“教育部领导关怀”,不免让外界猜测辞职行为与教育部的压力有关。因为这几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葛剑雄经常因公共事务炮轰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在全国两会上也积极提出民众关心的政协提案,去年两会期间葛剑雄曾直接“插话”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要求教育部对2012年全国考研湖南泄题事件作出答复,向全体考生道歉。
  但这里“近承教育部领导关怀”到底是什么意思?由于葛剑雄教授平时不用手机,媒体很难联系到正在浙江讲学的他。之前在接受上海媒体采访时,他简短地解释了何为“关怀”。葛剑雄透露,教育部下属有个“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高校图工委”)。该委员会每年定期举办学术活动。按惯例,北大图书馆馆长担任该委员会主任,复旦等几所名校的图书馆馆长任副主任;每隔五年,委员会任命一次主任、副主任。不久前,一份有关葛剑雄继续担任“高校图工委”副主任的文件呈送教育部,有关领导批复后明确,葛剑雄年龄已大,不再适宜担任该委员会副主任一职。葛剑雄说,“高校图工委”是学术组织,副主任并非行政职务,没有报酬,不应该存在“年龄限制”;他曾在该委员会负责几个图书情报大项目,离任后将无权过问项目建设。葛剑雄认为,此次复旦无缘“高校图工委”,是学校的损失,希望复旦任命新馆长,重新获得“高校图工委”副主任一职。
  早报记者昨天从“高校图工委”官方网站上看到,“高校图工委”是在教育部领导下对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事业进行咨询、研究、协调和业务指导的专家组织。在“高校图工委”官方网站上还有今年8月1日将召开的教育部第四届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的预通知,并附上了新一届委员会成员名单,在名单中确实没有复旦大学和葛剑雄的名字。这一通知的签署时间是6月6日,6月8日请辞的葛剑雄教授显然没有收到会议通知。
  但早报记者还了解到,“高校图工委”其实是一个全国高校图书馆的行业组织,只是向教育部备案,其在教育部的重要性并不大。该委员会主要由北京大学带头组织,所以在官网上,这个委员会留的联系方式都在北京大学。

复旦官方微博发文挽留
  葛剑雄教授6月8日晚提出辞职,仅隔一天,复旦大学校方昨天就做出正式回应,复旦大学通过微博挽留葛剑雄教授继续担任馆长一职,“据了解,葛剑雄教授近日向学校提出辞去图书馆馆长。图书馆馆长是大学重要学术岗位,复旦一向选请学问深湛、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担此重任。先生自被学校任命为图书馆馆长以来,工作卓有成效,深得师生赞誉。学校已请葛先生留任图书馆馆长,相信他一定能继续领导好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复旦大学宣传部昨天向早报记者表示,这一声明代表了目前校方的官方态度。不过这也表明,在葛剑雄教授请辞馆长一职后,校方领导已经跟葛剑雄教授有了初步沟通。
  早报记者从复旦大学校方有关人士了解到,直到葛剑雄教授通过网络发布辞职声明,校方领导才知晓这件事情,也表示很惊讶。相关人士向早报记者表示,在此之前,校方领导既不知道葛剑雄被要求不再担任“高校图工委”副主任一职,也不知道葛剑雄教授欲不再担任馆长职位,更不知道所谓教育部压力来自何处。

辞职行为是“反应过度”?
  1945年出生在上海的葛剑雄还有两年就将满70岁,他从1981年12月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1985年葛剑雄任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1996年任史地所所长,一直到2007年3月离开所长一职,开始出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并兼在史地所任教指导博士生。此外,葛剑雄教授已经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六年,目前还是全国政协常委。
  作为已故著名学者谭其骧的学生,葛剑雄的学术研究主要在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著有《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普天之下:统一分裂与中国政治》、《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中国移民史》(一、二卷)等几十部。在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期间,葛剑雄对图书馆的服务和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他经常以馆长之职,在微博上收集复旦学生对图书馆服务的意见,并以最快速度落实。
  在每年的两会上,葛剑雄教授也一直是积极的参政议政者,并成为媒体关注的政协委员。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上,葛剑雄大胆提出应对离任国家领导人的待遇作出明确规定;在去年的全国政协上,葛剑雄要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为研究生入学考试泄密事件道歉,葛剑雄教授这几年也在政协上获得“葛大炮”一称。
  葛剑雄的辞职微博发布后,众多网友表达了留恋之情。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的张宏杰连发4条微博并写道:“复旦三年,我亲身感受到图书馆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服务品质不断提升。葛老师每天都要浏览网上的每条读者建议,一条条监督落实,从书架布局,到每个座位的插座位置,他都亲自操心。”“葛老师是全国政协常委,有人说可以享受‘副部级待遇’,但是他没有秘书,没有公车,没有司机,年近七十每天好几十公里自己开车往返,整个复旦大学图书馆在他管理下也没有一辆公车。外国著名大学图书馆馆长来访,葛老师带他们吃十元一份的学校食堂。葛老师说,这是国际惯例,是正常的做法。”
  不过就算在复旦大学校内,也有对葛剑雄辞职一事发出的不同声音,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周兵就公开在微博上评论这一事件,“他(葛剑雄)有以退为进恋栈不去微博计,你有欺上瞒下敷衍粉饰宣传部。”葛剑雄身边不少朋友也认为,葛剑雄对不再担任“高校图工委”副主任一职,反应有点过度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金达莱 发表于: 2013-7-4 10:31:01|只看该作者

葛剑雄请辞复旦图书馆馆长 校方请其留任

葛剑雄(配图来自网络)  U4289P112T3D484054F48DT20130610113620.jpg  保存到相册

  近日,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请辞复旦图书馆馆长一职,称“近承教育部领导关怀,明确表明我的年龄已不宜继续任职。为避免给本馆本校造成更大损失,我已于日前向校方递交辞呈。”今日上午,复旦大学官方账号发微博称学校已请葛剑雄留任图书馆馆长,并“相信他一定能继续领导好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发展。”
  6月8日,葛剑雄发微博表示:“我自2007年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本拟在2015年满70岁前辞职,此前已告校领导。近承教育部领导关怀,明确表明我的年龄已不宜继续任职。为避免给本馆本校造成更大损失,我已于日前向校方递交辞呈。”他还在回复网友时称,“其实2007年我辞去(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后就不该再当馆长,因为当今的所长、馆长都是‘正处级’的行政位置。校领导讲求实用,我也对图书馆情有独钟,才犯了超龄的规。幸而教育部领导坚持原则,使我与校方都有了纠正的机会。”之前新民网有报道称,复旦大学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确认了葛剑雄准备离职的消息,但后续情况尚不得而知。
  今日上午10点24分,复旦大学官方账号发微博表示学校已请葛剑雄留任校图书馆馆长一职,称“图书馆馆长是大学重要学术岗位,复旦一向选请学问深湛、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担此重任。”并表示葛剑雄“自被学校任命为图书馆馆长以来,工作卓有成效,深得师生赞誉。学校已请葛先生留任图书馆馆长,相信他一定能继续领导好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发展。”
  去年两会期间,身为全国政协常委的葛剑雄曾在参与教育界别讨论时,在没有安排的情况下,要求教育部就2012年全国考研泄题一事作出答复,并向全体考生道歉。尽管葛剑雄复旦图书馆馆长一职去留未定,上海市政协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葛剑雄目前全国政协常委的身份没有变化,“我们也非常关心他的这件事情,但他平时不用手机,目前也无法联系上。”(文/邱琪)
8#
 风来来过 发表于: 2013-7-1 10:36:05|只看该作者

葛剑雄:请辞复旦图书馆馆长与批教育部无关

源自:潇湘晨报
⊙记者:陈文嘉上海报道


  葛剑雄,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15日出生于浙江湖州。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现为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
  2007年之后,葛剑雄频繁参加社会活动,进行公共话题讨论,收获了“葛大炮”称号。
  2013年6月8日,葛剑雄在新浪微博上发文称,“我自07年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本拟在2015年满70岁前辞职,此前已告校领导。近承教育部领导关怀,明确表明我的年龄已不宜继续任职。为避免给本馆本校造成更大损失,我已于日前向校方递交辞呈。”
  6年前,葛剑雄辞掉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主任一职。现在,67岁的他,即将辞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他说,教育部考虑到他的“年龄”问题,也认为他不宜担任此职。
  葛剑雄主动请辞馆长引发网络热议,更多网友愿意将此与他去年两会期间,起立询问教育部长袁贵仁考研泄题一事联系起来。
  但葛剑雄说他历来反对这种联系,“没有证据的话,不要把不同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同时这件事也与先前其他的事没有关系。

关于辞职
“与去年‘炮轰’教育部没有联系”

  :你请辞图书馆馆长的背后,是否跟国家对图书馆的管理方式有关?
  :国家对图书馆馆长人选是统一管理的,管理者对学校的人员构成情况,不可能都了解。即使都了解,各单位的具体情况也都不同。所以到最后,唯一的办法就是一刀切:比年龄。
  此外,学校可以对图书馆馆长人选实行自主管理。比如学校希望我当馆长,因为它至少知道我能正常工作,年龄不成问题。但是全国而言,就会有一个问题:就是你说他68岁能够正常工作,那么别人69岁他也能够做完,其他人70岁也可以正常工作,就有可能出现这么个情况:明明他已经不适合了,但他“为了学校”,仍然也来“争”。教育部就很难具体把握。

  :大家似乎愿意将你请辞一事跟先前直言教育部查处考研泄题案件联系起来。
  :对于这件事,我希望大家:第一,不要把它特殊化,第二,有些事我历来反对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你要批评教育部,你可以从该批评的地方去批评,但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要把不同的事情放在一起。我本人从来没有说过这件事与先前其他事情有关,我也认为这件事与先前其他的事没有关系。
  我讲教育部领导对我的关心,这个话我有证据是可以提供的,因为他们是认识我知道我的,他们也是在考虑了以后,才定下这个年龄的界限。既然如此,我应该体会到我这个年龄,即使在学校是合适的,但在全国来讲已经不合适了。所以我就要辞掉。
  我在微博里面说得很清楚,这是我计划之中的事情,不过有了这个事以后,我把它提前实现了。因为原来我是准备在70岁前必须要辞掉。我们上一任的馆长,也是70岁以前辞掉的。另外,我也考虑,图书馆馆长现在还是一个行政职务,是正处级。根据国家规定,担任正处级职务的人,60岁的情况是一定要退的。我也不能太特殊,我已经延迟了那么多年了。
  有关图书馆的事我就说到这里了,具体的事就不谈了。

关于任职
“馆长与政协常委都有意义,无法比较”

  :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你最看重哪一个职衔?
  :这个问题曾经也有人问过我,好像必然是有次序似的。我认为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你既然接受了这件事你应该把它做好,不能够厚此薄彼,也不能够根据时间分配上来确定重要或不重要。
  从时间的分配上,当然我应该给做学术更多时间,学术是我的基础,也是我进行其他活动的根基。但从具体的做法上来看,我不得不在其他事务上做得多一点,比如图书馆,平时我要注意图书馆本身的运作,要注意微博上同学们对我有什么要求,邮件里又有什么意见。有人说,你犯得着做这些琐碎的事情吗?我说,我既然做了馆长,我就要管,因为我答应,图书馆我是负全责的。跟有的学生相比,以年纪而言,可以是他们的父亲、爷爷,我当教授的时候,他们有可能还没出生,但是作为图书馆馆长,他们就是我的服务对象。
  关于政协,我提的提案能够办成,也是很有意义的。这些很难比较。

  :有些媒体希望你讲你喜欢做学术?
  :是的。做学术同样也是权利与义务相等的。如果自己觉得精力顾不过来,不适合了,那么就应该辞掉其中一部分,包括学术。如果我在从事这方面的精力不行了,那我肯定会明确宣布退出学术界。不能说你年纪大、资历老,你就霸在那里不动了。
  这几年我已经离开研究所了,我就不再申请任何项目,不再报任何奖项。除非有的项目是人家一定要找我来做,我又推不了。

  :担任图书馆馆长这几年,有没有什么遗憾之处?
  :最大的遗憾是新馆没有建成。复旦的主校区资源特别紧张,很多事情都没法做,物理空间已经到了极点了。
  其他方面,我算是尽了力,可堪自 慰的是,我们也基本上听不到对图书馆有什么负面的评论了。特别是原来意见很大的文科教授,现在都对服务基本满意了。
  另外有些尽管是小事,但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比如当初我当馆长以后,我就提出图书馆的洗手间应该多放些卫生纸与洗手液,这是文明的环境,也要保证读者有水喝,热水与凉水都能同时供应。

关于两会
“今年我提的提案,应该都立案了”

  :近两年来全国“两会”,你提出了善待清退教师、优待抗日老兵、设立边疆节,以及制定离任国家领导人的礼仪规定,明确退休官员的待遇并对外公开等提案,目前这些提案的具体状况如何?
  :一般在下一次“两会”之前,总会有处理结果。在此之前,提案审查委员会要审查你的提案,看是否能够立案。提案委员会对凡是不能立案的都会通知你。今年我提的提案,目前没有收到过任何不能予以立案的通知,据我的理解就是都立案了。如果立案了,你可以建议哪个单位来承办这个提案。有的提案涉及面比较广,我们不知道该由哪个单位承办,提案审查委员会就会指定由哪个单位来承办。

  :有没有现在已经向你反馈的提案?
  :今年第一个跟我反馈的提案是建议国家语言标准的提案。其他的提案还没有结果。
  现在我们的语言文字比较乱。根据以往、国外的经验,我建议应该设立若干个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单位,让它们作为语言文字的规范来示范,文字的用法以它们为准。这个单位可以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或者央视的某一个节目,国家成立专家委员会,盯住这些单位,有错就改。
  我认为只有做规范单位,才能够起到作用,因为国家的标准是强制性的。单位的压力是大一点,所以需要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可以实行任期制,可以和中国语文协会结合起来,不会增加国家的成本。

  :以往,你的哪些提案最终得到了实施?
  :有的提案,当初有人不同意,但最后也还是采纳了。比如2009年的节假日高速免费,最初不同意,但过了两年后,政策就开始实施了。我还提出设立国家旅游日的试点,现在也已经实施了,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了。我还提出对义务教育,国家应该颁布一个最低标准。作为具体的建议还没有被国家采纳,但义务教育工作已经作为教育部工作的重点来做了。我曾经提出的关于义务教育均衡的问题,最终被建议作为上一届政协的优秀提案。

关于放炮
“我跟教育部长并无矛盾,不存在‘放炮’一说”

  :媒体称你是“葛大炮”,你觉得发嘴炮是最佳的问政方式吗?
  :这个我认为有很多是媒体的误解。去年问教育部长的事儿,我已经说明了,但媒体就是不肯纠正。
  当天并不是我临时起来要问他,我们三个组各自准备发言,一共有9个人的发言,然后自由发言。当初不止一个委员提到这个考研泄题的事情,他们就推我上去自由发言。每个人有三分钟的自由发言。
  结果到了发言的时候,前面9个人发言完了,主持讨论的人,不知是不是忘了,他马上说,现在请领导讲话,这时我就站起来,我说等一等,我还要发言。这是政协委员正常地行使他的发言权,谈不上“质询”。
  我们的发言也有前提,就是如果这件事查下来,教育部有责任的话,应该向全体考生道歉。
  但大家往往忽略这个前提,把道歉的主体,由教育部变成教育部长,我当然知道不一定都是教育部长管这个事,我为什么一定要问教育部长呢,我是问教育部。媒体把道歉的主体由教育部变成教育部长,就变成了我直接冲着教育部长去了。
  其实我跟他个人并无矛盾,而且论公,他是我的上司;论私,他是我的朋友。这本是一个正常的事,所以不存在“大炮”的问题。媒体对两会的报道,不应该是谁的声音响,谁讲话多,谁就是“大炮”。

  :考研泄题案的最终处理结果是什么?
  :今年开两会时,教育部来了个司长,他也跟我说,这件事的调查结果是,这事儿是湘潭考试办的一个科长做的。后来,科长本人被判刑。到目前为止,公安部也没发现此事跟教育部的人员有什么关系。
  现在查明,这个舞弊案的整个源头,就是这份试卷,没有其他源头。对此我专门开了新闻发布会,大概有8家媒体来了,但大家没有像当初报道的那样热情了。后来有人通过微博私信跟我说,肯定不止这一个源头。我说你要有证据啊。还有人在网上跟我讲,我们同学里抄袭的有很多人,那么我就问他,你愿意做证人吗?
  教育部的司长跟我感叹,他说我们也异常痛恨这批人,但是真正要处理的时候又找不到相应的法律。

关于公知
“知识分子应具有批判精神,但不能走极端”

  :有人说你是公共知识分子,你同意吗?
  :“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词本来是褒义词,但是现在成了贬义了,我觉得不应该。
  公共知识分子本身就应该有一定的标准,不是自己说是就是,也不应该是别人说你是你就是,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定义。
  我其实不希望被称作公共知识分子。如果称我为知识分子,那么请你掌握你的标准。
  在“公共知识分子”群体中,有一小部分人是很极端的,甚至有点民粹主义,还有的人是两面派,口是心非。我反对那种极端的,以简单一句话、一个行为来划分思想派别,自己贴标签、相互贴标签的情形。

  :你眼中的公共知识分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公共知识分子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等的,你若要做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成为公众人物,就应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权和私利。
  公共知识分子也应该是个负责任的形象,一旦发表了某个观点,就应该对你的观点负责。
  我举个例子,当初国家大剧院建造的时候,有个专家委员会论证其可行性,专家委员会最终通过论证(认为可以建造),但通过了之后,有很多反对意见。
  有一个科学家,他是专家委员会的主任,他表示反对意见。我认为这就不应该,因为既然你担任专家委员会的主任,你就必须对这个投票结果负责,即使你投了反对票,你也没有权利反对最后的结果。所有投票人都必须接受这个结果,除非你发现投票过程中有弊病。“公共知识分子”就缺少这样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关于责任,我到北京开两会期间,说自己是公共产品,在这期间,我不拒绝任何媒体的采访邀请,只要我有时间,你甚至不要征求我的意见,所以最晚的采访是在凌晨3点钟进行的。

  :你说公共知识分子缺乏凭借自己良知来发挥作用的空间,这种空间是指什么?
  :比如人家微博上经常给我传一些内容要我转发,我不敢转发,为什么呢?我没有鉴别你这个事实真相的能力,也没有这个渠道。在这种情况下,我给你转发,万一你是谣言,我就传播谣言了。这不能根据简单逻辑去判断。有一些话,我认为应该可以说的,却被屏蔽掉了,那我又该如何发挥我的作用呢?

  :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应如何体现,又该注意些什么?
  :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对不良现象的不能容忍,揭露黑暗,这是正常的社会所需要的。
  在这种前提下,知识分子不能走极端,要保持底线。政府也要容许他过一点头,对走极端的知识分子,只要他不违反法律,今天批评你,他可能弄错了,你要说明真相,知识分子也应该接受教训,但一般情况下他说错了,并不是不应该追究,而是追究了之后就会影响其他人的积极性,此时应该可以网开一面。
  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批判的群体、社会的良心,作为一个扒粪者,是指群体而言,不能扩大到每一个人。每一个人还是有分工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12-27 14:16:15|只看该作者

葛剑雄对“十博士”纪年的精彩点评

  以下是《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时评,作者葛剑雄系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虽然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然而却写得很到位,愿与大家分享之。

今日中国该如何纪年
  近日有十位名校博士生联名发表抵制圣诞节的宣言,对其主张如何评价,应作何反应,媒体和网上已有各种声音,我没有什么新的或特别不同的意见,无需赘言。我要说的是这份宣言结尾的纪年,原文是:
  丙戌年己亥月辛巳日
  西历二○○六年十二月十八日

  十位博士生采用这样的纪年方法,自然在于证明他们充分尊重中国的传统干支纪年,但又考虑到公众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所以又特意注明“西历”。不过,问题也正出在这里。
  即使根据中国传统,用干支纪年,一般也不必用干支纪月,纪日,因为就是在公历尚未通用的清朝,写上丙戌年某月某日就可以了。就是文人雅士,大概也没有多少人能记住月、日的干支,免不了还得翻翻黄历才能明白。
  如果一定要复古,十位博士生又复得不够彻底。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读过《离骚》,有没有读过《资治通鉴》?中国还有更早的太岁纪年,天干、地支都有相应的岁阳和岁名。采用这种方法,丙戌年己亥月辛巳日就应记成“柔兆掩茂(年)屠维大渊献(月)重光大荒落(日)”。或许博士生们或其中某位博士生是知道这种写法的,他们大概也会意识到,如果这样写出来,绝大多数人会感到莫名其妙,所以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可见复古也得有个分寸,不是越古越好,越雅越强。
  博士生们提倡爱国,我完全赞成。但须知爱国不是一句空话,应该从守法做起。在中国,用什么方法纪年可是一件大事。以往皇帝登基后,立即要颁布新的年号,一般从下一年开始就得使用新年号了。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宣布采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临时宪法,其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纪年”。也就是说,从1949年10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法定纪年是公历。博士生们在个人活动中采用什么纪年,完全有他们的自由,旁人不必干涉,但向公众发表一个正式的宣言,难道不应该遵守国家法令?至少应该将公历纪年放在前面才是!
  至于将公历称为“西历”,也是不妥当的。本来,在1949年后,中国大陆都称“公历”,“西历”或“西元”流行于港台海外,改革开放以来大陆使用渐多。但既然国家曾明确立法,以公历为纪年,那么原来的“西历”或“西元”已经成为中国通用的“公历”或“公元”了。如果严格守法,就必须称为公元,连称公历都嫌不够正规,何况称为“西历”!
  当然,这也怪不得博士生们,因为连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人有时也不知道,在纪年问题上应该遵守国家法令。十几年前,一位领导在发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会上公然鼓吹以黄帝纪年,声称现在采用公历纪年“乏味”。他大概从来没有想到,你个人完全可以感到“乏味”,但作为领导,你的公开、正式言论必须遵守《宪法》和相关的法令,岂能根据个人好恶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我这样说并非吹毛求疵,而是希望博士生们更全面地了解传统和现实,以便使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更加准确。
6# 青城山
 楼主|子澄 发表于: 2004-9-16 19:39:02|只看该作者
已经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举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7 00:30,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