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93|回复: 0

[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作品展开幕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收藏
  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指导,吉林艺术学院、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主办,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科研产业处、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作品展”暨“新时代全国高校数字雕塑探索与创新研讨会于12月22日在吉林艺术学院举行。
开幕现场
  参加本次开幕式的嘉宾有吉林艺术学院副校长王俊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伟、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殷晓峰、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雕塑》杂志主编朱尚熹、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唐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谭勋、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教研室主任郭继峰、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张仲夏、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韦扬锋、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副院长、城市与环境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田勇、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李烜峰、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马天羽、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主任、教授李惠东、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罗瑾、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刘强、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刘春尧、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公共艺术中心主任宿志鹏、艺术家周长勇、上海极臻三维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馆长王蕾、北京大道融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EO朱小钧、长春市规划局雕塑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金兴国、长春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馆长王展、(原)长春雕塑艺术馆馆长金润民、项目负责人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麒钧。
开幕式由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刘兆武主持
  国家艺术基金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项目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培养时代亟需的,应用科技手段结合艺术理念,同时满足3D科技雕塑当前和长远发展需要的具有跨媒介创作能力的高端艺术人才为目标,通过社会报名和专家推荐等报名方法,项目组从百余名报名人员中遴选出来自江西、辽宁、北京、天津、广东、山东、黑龙江、吉林等地高校、艺术院团的青年艺术家、教师30名,以“科技、艺术相结合”为设课原则,配备了雕塑专业、工业设计、新媒体艺术交互、美术理论相关专业教师。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相互借鉴并加以实践成为本项目的教学特色。
吉林艺术学院副校长王俊杰致开幕辞
  吉林艺术学院副校长王俊杰进行了开幕致辞,他讲到艺术高校作为院体式的教学单位,是国家文化机构组成部分中最为重要的,同时也是社会整体审美方向、甚至是一定文化范式内意识形态的引领者。将3D科技与写实雕塑艺术融合一方面保持了对传统学术脉络严谨性的传承;另一方面又引发了更多关于未来的学术走向以及教学重心的思考和探讨。本次承办3D科技与写实雕塑人才培养项目,以学院为基础原点,通过各位老师与学员们的共同努力获得丰硕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诠释了革新的意义、创新的力量和崭新的面貌。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伟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伟讲到3D科技与写实雕塑人才培养计划恰到好处的将科技、艺术、教育结合为一体,从文化与科教的角度,以科技发展改变教学理念做出了良好的范式。他认为3D科技所带来的学术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其本身的技术优势,而是通过3D科技背后所呈现的针对新时代、新技术所创作的拥有独立思考价值的艺术作品,并通过这一体系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语言逻辑。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吴丹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吴丹宣读来自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丁杰的贺信。丁杰在信中表达了对此次活动成功举办的祝贺并预祝活动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他还提到:“科技并不是此次人才培养计划的终极目的,3D技术也不仅仅是手段和方法,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类似3D科技与写实雕塑人才培养计划这样真切、实际的学术活动,用科技为艺术提供支持,用艺术给予科技人文关怀,用科研的方式、学术的态度去实现艺术与科技共生的新格局。”
国家艺术基金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麒钧致辞
  国家艺术基金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麒钧讲到此次培训的教学进程与成果的诸多方面得到了业界的共识和肯定,它用当代的方式传承了传统写实造型艺术的精神性与本质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发了许多对当代与未来发展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思考,它还充分利用3D科技的优势,探索出许多传统技法所不能实现的艺术语言。另外,此次培训在一定范畴内成为了一种范式,为兄弟专业或学术机构提供了完整的教学参考。在培训过程中碰撞出了许多经验之外的学术问题和技术问题,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展览缘起于3D科技写实雕塑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从年7月10日正式开班,经过60天的集中培训以及90天的研究创作,取得了十分珍贵的学术成果和教学经验,本次展览共展出师生作品45组,全面呈现了本次培训的成果。
展览现场
  科技与艺术总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产生诸多的交互作用,数字科技的普众性和先锋性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的语汇结构。数字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并不仅仅是技术意义上的实验品,而是一种具有完整艺术语言体系的观念表达。这一具有完整逻辑关系的创作方法更具时代意义和文化作用,用艺术的人文性让科技承载更多元的文化内涵,用新思维去创造更深远的艺术边界,参透创新的本质与未来的方向。
部分参展作品
  当天下午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校数字雕塑探索与创新研讨会”,来自全国20余所高等艺术院校、科研机构的43位专家学者汇聚吉林艺术学院,就数字雕塑的发展态势以及未来动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以此为契机,搭设交流平台、分享经验、共同发展。
研讨会现场
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唐尧
  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批评家、策展人唐尧主持此次研讨会,此次会议分成三个板块,第一块内容是关于雕塑系成立数字工作室的一个宝贵的经验交流,第二块内容是关于数字创作的一些方法论的交流,第三块内容是关于数字艺术在社会的应用方面的情况介绍。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韩文华《数字雕塑科研平台建设 以吉林艺术学院为例》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韩文华先生以吉林艺术学院省级工程中心3D艺术工程研究中心为例就数字雕塑科研平台建设发表了演讲,韩院长讲到建设科研平台不仅仅是促进国家级地域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优化地方科研研究的布局需要,还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建设科研平台过程中还曾举办“爱握手”公益活动,一共给40名残疾儿童开发了专属的3D打印假肢,践行了为医疗康复进行一种社会服务。最后韩院长表示接下来他们将规划在新的一届学生到学校来报考的时候,搞一届五年制的数字雕塑方向,设计新的教学大纲,在保持传统雕塑训练、材料实验以及公共艺术的课程模块的同时增加软件学习和实践,并以数字采集技术代替传统的翻制,培养一批新的数字雕塑人才,从而选拔一批学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讲到用3D技术是不是只是用简单的,用数据的获取,或者用软件去模仿自然?他认为这可能只是一个基础训练的部分,当新的技术出现时,更重要的是,不光是掌握技术软件的运用,还要重新构建新的创作逻辑思维,尤其在院校里这更应该强调。
中央美院教授、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伟
  中央美院教授、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伟讲到,数字技术在高校的教学里,特别是艺术院校里,不能丢了艺术院校的属性,不能放弃教育体系里的自主的逻辑,教育逻辑必须要努力研究好。我们把科技,或者数字当作传统造型,或者传统视觉的技术支撑在造型的拓展上,在多样的表达上,在审美突破上、思维创新上,这个技术的应用可能会使我们有更新的东西。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教研室主任郭继锋《数字的异化》
  西安美术学院郭继锋老师回顾了中国数字雕塑发展的简单历程和脉络。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雕塑》杂志主编朱尚熹《数字雕塑写生的相关话题》
  四川美术学院 教授、《雕塑》杂志主编朱尚熹,作为中国雕塑界做数字雕塑最年长的前辈,他表示要坚守雕塑最本体的东西,数字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通过数字科技雕塑拥有了更便捷的一些方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王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王寅结合自己的创作谈了三个问题,第一是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数字化创作思维;第二是在数字化的语境里面应当如何去重新解读或者看待雕塑已有的一些概念;第三是数字技术为雕塑带来了很多影响,作为雕塑家应该如何去运用它,以及如何去面对它。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麒钧《来自逻辑的世界,寻找灵感的世界》
  吉林艺术学院的雕塑系系主任王麒钧老师的演讲深入到了数字雕塑的语言特征研究及数字性语言表达方式的具体环节,他分享了参数化技术有助于具有数字逻辑美学特征的雕塑语言呈现和由逻辑主导的算法介入雕塑创作的应用等几方面的内容。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三维教研室教师张盛《3D数字雕塑的特征》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三维教研室主任张盛讲了3D数字雕塑的特征。跟大家分享了他在数字雕塑做的一些研究,他从事这块多年,通过试验寻找一些数字金属用到雕塑创作的时的可能性,寻找这个可能性,更多是在看雕塑的未来。
艺术家周长勇《雕塑之于数字为先》
  艺术家周长勇分享了把当代创作的方式和数字手段相结合的案例,他通过数字手段做出的造型完美地表达了他想要表达的艺术观念。
  上海极臻三维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蕾女士、四川美术学院跨媒介工作室的张增增、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副院长田勇、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印洪、天津美术学院教师汤耀胜、北京大道融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CEO朱小均等人也相继发表了演讲。
上海极臻三维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馆长王蕾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跨媒介工作室教师张增增《无形之形》
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董明光《数字艺术的理解和运用》
李惠东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主任、教授
罗瑾 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马天羽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
谭勋 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汤耀胜 天津美术学院教师
田勇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副院长、城市与环境艺术研究院 副院长
韦扬锋 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
宿志鹏 中科院建筑设计网研究院公共艺术中心主任
殷小烽 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印洪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刘兆武作研讨会总结
  最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刘兆武作了总结发言,数字科技结合艺术创新是当今一个世界性的论题,同时对中国新时代的美术创新、人才培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以新技术孕育新形式的美术作品,实现全新的思想表达和信息传递方式,不仅拓展了艺术的边界,更具有新时代文化艺术传承和创新的意义。
  吉艺作为具备实践经验的高端学术力量,思考并实践着在科技创新与艺术人文之间搭建有效的途径,开创高效范式,用艺术的人文性让科技承载更多元的文化内涵,用新思维去创造更深远的艺术边界,参透创新的本质与未来的方向。
  据悉,展览从2018年12月22日持续至2019年1月3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千牛花露露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千牛花露露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千牛花露露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千牛花露露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千牛花露露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千牛花露露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昭昭物象──中外艺术家提名展开幕 缅甸艰难的和平路:三次“彬龙会议”回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3 18:04,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