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417|回复: 9
#
跳转到指定楼层

[企业中国圣牧巨亏:上游承压 放弃部分牧场的有机认证

 [复制链接]
  中国圣牧有机奶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10月成立,创始人为蒙牛前财务总监兼执行董事姚同山。
  2014年7月,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上市。
  2016年,中国圣牧实现销售收入34.66亿元,同比增长11.8%;但由于原奶价格下滑,导致净利润同比下滑15%,为6.8亿元。
  2016年10月21日,伊利股份在停牌一个多月后,发布定增公告称,拟向5名特定投资者募集90亿元,斥资46亿元收购国内有机奶龙头企业中国圣牧37%的股权。
  2017年4月27日,国内最大的乳业企业伊利股份公告,由于股份买卖协议中的先决条件未全部达成,终止对中国圣牧有机奶业有限公司进行收购。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无奈的北中教师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无奈的北中教师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无奈的北中教师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无奈的北中教师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无奈的北中教师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无奈的北中教师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最新版签证领馆价格表出炉 莎车暴恐嫌犯:若妈妈知道肯定会哭死过去
9#
 钟云山 发表于: 2018-9-22 10:03: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国圣牧巨亏:上游承压 放弃部分牧场的有机认证

源自:中国经营报
  中国圣牧巨亏:上游承压 弃部分牧场有机认证
  孙吉正
  顾莹 以有机奶著称的中国圣牧有机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圣牧”,01432.HK)最终选择了妥协。
  9月12日,中国圣牧发布公告称,在本年度的有关认证届满后,公司将不再就部分牧场申请有机认证。而不认证的牧场,养殖和产奶不需要按照有机标准执行,可以帮助中国圣牧降低成本。
  放弃部分牧场的有机认证,是在中国圣牧上半年录得巨额亏损的背景下决定的。根据9月19日中国圣牧发布的2018上半年财报显示,截止到今年6月份,圣牧营收录得14亿元,同比增长21.5%;净利润亏损11.8亿元,同比减少1003%。
  “姚同山及部分高管退出管理层后,留给继任者一个非常大的‘烂摊子’,上游巨额成本使得圣牧连年亏损,在下游失去了姚同山亲力亲为的跑市场。由此,中国圣牧陷入了萎靡的状态,取消部分有机牧场只是圣牧‘二次创业’的第一步,未来圣牧需要变革的地方仍有很多。”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圣牧“妥协”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圣牧就一直在亏损的道路上挣扎。在2017财年,中国圣牧录得了8.24亿元的亏损,而在今年上半年更是录得11.8亿元的巨亏。最终,中国圣牧不得不在上游经营压力巨大的前提下,宣布放弃部分牧场的有机认证,以降低牧场的运营成本。
  中国圣牧方面称,在本年度的有关认证届满后,公司将不再就部分牧场申请有机认证。倘若未来出现有关市场需求,公司将可于6个月时间内通过申请有机认证并根据有关规则及准则将有关牧场转换为有机牧场。
  对于一直坚持有机牛奶生产的中国圣牧来说,这一做法无疑是来自经营层面的妥协。根据公告显示,中国圣牧的自有有机液态奶产品将继续通过有机牧场供应的原料奶进行生产,该认证变动将仅适用于销售至第三方的原奶业务。业内专家认为,此举极有可能不再对蒙牛、伊利等其他公司供应有机原料奶。
  随着整个上游产业进入寒冬期,奶源过剩成了所有大型牧场的主要问题,中国圣牧也未能幸免。“上游乳业整体表现不佳,共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国内原奶价格整体不高,而大型牧场是高成本、处于高位投入的模式,这就需要原奶价格处于高位,若价格不高,就会出现亏损;二是近年来,一些大型牧场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三是这些上游企业在下游业务延伸时,进展并不顺利。”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记者。
  而专注于有机牧场的中国圣牧,在成本方面的压力显得更为突出。
  据行业人士估计,有机牧场的成本普遍高于普通牧场成本20%~30%。虽然今年上半年,原奶价格整体仍旧疲软,中国圣牧上游到下游的重资产、高消耗仍旧使公司主体承担着巨大的成本压力。
  根据圣牧2018年中报显示,上游的有机原料奶的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21.1%。但有机原料奶毛利率从去年的43%缩水至21.6%,同比减少21.4%;而在下游虽然有机液态奶平均售卖较去年上升16%,但有机液态奶的销售量却比去年缩水43.6%,销售收入同比减少34.6%,中国圣牧的有机奶产业链最终成了圣牧上游业务的沉重负担。
  虽然圣牧的产品一直坚持有机液态奶,但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中国圣牧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有高端价值的有机奶卖成了“白菜价”,“一款有机奶的终端价格最终比普通的牛奶还便宜,就说明了其下游本身就出现了不小的问题”。
  姚同山作为中国圣牧的创始人,在创办圣牧之后一直身居市场一线,以求保证终端市场的稳定,虽然其敬业的态度值得敬佩,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圣牧在下游市场的短板,“老总亲力亲为去搞营销,本身就说明其营销体系不够成熟,依靠姚同山在行业的人脉和影响力支撑。”王丁棉说。
  在姚同山从圣牧功成身退之后,圣牧的下游已经很难有大的起色。“邵根伙作为农业出身的专家,擅长的是开源节流,将圣牧上游成本进一步压缩。目前来看,行业内无论是蒙牛还是伊利都不能帮圣牧消化如此大的有机奶产能,那么圣牧只能壮士断腕,收缩有机牧场的规模,以达到止损的目的。”王丁棉说。

从头再来?
  随着姚同山的退出,原本跟随姚同山创立中国圣牧的高层也都纷纷退出。据相关人士的透露,很多跟随姚同山的销售团队也选择了退出中国圣牧,留给邵根伙以及大北农系高管的是一个新的“摊子”。
  邵根伙接手之后,显然没有继承此前姚同山低价清仓的市场策略。根据中国圣牧财报显示,中国圣牧上半年的液态奶业务营收为4.8亿元,同比降低31.1%,液态奶业务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降幅较大,由2017年同期的60.5%下降至目前的34.3%。即便如此,根据中国圣牧的说法,液态奶的销售单价有明显上升。
  “圣牧在终端市场很明显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与高层的新旧交替有直接的联系,但是现在看来新的领导层还是着重解决上游高消耗、高成本的问题,下游的终端市场目前来看还无法顾及。”王丁棉向记者表示。
  纵观今年的原奶市场,虽然中国圣牧在财报中表示原奶价格仍旧低迷,但由于此前奶农和牧场杀牛倒奶的现象导致了国内整个奶牛存栏量整体降低,使得今年原奶价格出现了明显的回升。“这对于圣牧来说是利好的,但想依赖于原奶的略微上涨在短时间内完成止损还是较为困难。”宋亮说。
  在宋亮看来,此前中国圣牧的下游渠道本身就出现了逐年萎缩的状态,而目前中国圣牧在下游面临着整个渠道的重新再造,需要重新打造市场定位和重新规划整个产业布局。“问题在于,在原班人马出走后,新的领导层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任务,因而圣牧的扭亏很难短时间实现,还将承受亏损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圣牧一直希望能进军婴幼儿奶粉的市场,且根据相关人士透露,早在上市之初,姚同山等高层就有了进军奶粉市场的想法。此前,圣牧方面也向记者证实相关的工厂还在按计划建造当中,但截至目前仍旧没有投产的消息,根据记者了解,目前也只有少量成人奶粉投入市场。
  “姚同山在任时,通过资本手段打造了庞大规模的有机牧场生产基地,但并未考虑好各类因素,诸如将原奶喷粉应该是其建设之初就应该考虑的事情,而奶粉业务迟迟没有完全开展,也说明了其本身的产业构想并不完善,现在的圣牧只能靠大北农系的高管从头开始梳理,这对于圣牧来说,无疑是‘二次创业’了。”王丁棉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8#
 海风有咸味 发表于: 2018-9-4 06:03:01|只看该作者

中国圣牧陷入盈利谜局:净利亏损超10亿元 上游失守

源自:新浪财经综合
  中国圣牧陷入盈利谜局
  来源:北京商报
  上半年亏损10亿元,涉足乳业上下游全产业的中国圣牧有机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圣牧”),亏损额再创新高。中国圣牧近日发布的2018年中期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亏损10.67亿元,同比下降高达168.2%。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上游原料奶收购价持续低迷、奶牛养殖成本上升等,成为中国亏损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尽管近年来中国圣牧涉足下游液态奶业务寻找出路,但由于在品牌、渠道等方面缺乏经验,同样陷入销售困境。目前,中国圣牧正在面临下游不振、上游失守的难题,如何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成为中国圣牧亟待解决的难题。

净利亏损超10亿元
  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圣牧营收14亿元,同比增长21.5%,但净利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0.67亿元,同比下降168.2%。其中,原料奶销量32.94万吨,同比增长12%;液态奶营收则降低至4.8亿元,同比下降31.1%。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圣牧液态奶业务占集团总营收比重大幅下降,同比下滑近半。
  对于亏损原因,中国圣牧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主产区原奶价格同比下滑,上游奶价较为疲弱。受行业大环境影响,以及2018年以来对销售渠道、品牌推广、事业伙伴队伍的优化、调整与创新,此阶段工作全部完善仍需时间。
  据了解,2016年起,中国圣牧业绩便开始下滑。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圣牧营收31亿元,同比增长45.4%;净利润为8亿元,同比增长12.75%。2016年,中国圣牧净利润为6.8亿元,同比下滑15%;营收34.66亿元,同比增长11.8%;2017年,中国圣牧出现近八年来首次亏损,营利双降。其中,营收27.07亿元,同比下滑约20%;净利润亏损9.86亿元,降幅超200%,中国圣牧已陷入盈利困局。
  对此,中国圣牧公关总监刘磊表示,目前,中国圣牧经营不存在问题,亏损主要是处理前期问题所致,而非现阶段管理问题。“处理前期问题为计提应收账和生物资产减值方式的改变。”他说。中国圣牧2017年财报显示,中国圣牧对应收账款计提减值约7.4亿元,2016年应收账款减值仅为8551.2万元。

原奶价格走低上游失守
  事实上,除应收账款迟迟未能到位外,持续低迷的国内原奶收购价,也成为中国圣牧业绩逐年下滑的原因之一。
  2014年开始,我国上游原奶养殖业开始萎缩,曾出现奶价下行、收奶量下降、拒奶等现象。农业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进入2018年,原奶收购价格已连续8个月下跌。其中,8月第四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3.4元/公斤,这一数字已接近原奶价格历史低点。
  面对接近“冰点”的原奶收购价,中国圣牧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原料奶销量同比增长12%。这意味着,虽然销量提升,但盈利能力却在进一步恶化。值得一提的是,财报还显示,在中国圣牧原料奶销量中,由于受乳品行业供需关系等因素影响,部分有机原料奶以非有机原料奶的价格售予行业客户,导致有机原料奶对外销售单价降至2018年上半年的3310元/吨,同比下降21.1%。
  在原料奶盈利状况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圣牧液态奶业务的日子也不好过。据了解,2017年,中国圣牧自由品牌液态奶产品,曾在市场中处于全线打折状态。对此,中国圣牧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2017年由于市场影响,中国圣牧为缓解奶源过剩问题,曾打折销售旗下产品。但是,从2018年开始,公司调整战略结构,再未出现过促销打折现象。
  然而,中国圣牧的战略结构调整,并未使液态奶销量止跌。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圣牧自有品牌液态奶产品销售额为4.8亿元,同比下降31.1%。同时,液态奶业务占集团总营收比重也同比下滑近50%。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在液态奶领域,中国圣牧在品牌、渠道、团队等方面缺乏经验,并不擅长下游市场运作。此前,中国圣牧自有液态奶产品销量受阻后,只能通过打折的方式促销,最终陷入价格战的乱局,而一旦停止促销后又无法实现快速销售。“液态奶业务无疑是在透支中国圣牧的现金流。”他说。
  业内人士表示,涉足下游液态奶业务,曾被视为上游企业解决原料奶销售的主要途径。但是,这些企业的产品无法与伊利、蒙牛等大企业进行抗衡,导致液态奶品牌营收下降。

背靠巨头或为出路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圣牧面临的困境只是国内上游乳企的缩影。除中国圣牧外,现代牧业和西部牧业都在接受盈利能力的考问。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西部牧业净利润亏损4161.66万元,现代牧业净利润亏损1.4亿元。据了解,与中国圣牧一样,西部牧业和现代牧业也从上游奶牛养殖业务延伸至下游自由品牌液态奶业务,但效果并不理想。
  为走出业绩泥沼,现代牧业和西部牧业开始自寻出路。其中,现代牧业选择背靠蒙牛。2017年1月,蒙牛拟18.73亿港元收购现代牧业16.7%股权,持股增至39.9%;2017年6月,现代牧业与蒙牛签订供应加工协议,为现代牧业带来5亿元大单。同时,现代牧业将自有品牌液态奶销售全权交由蒙牛负责。现代牧业公布的2018年中期财报显示,虽然现代牧业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亏损面正在收窄。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亏损的西部牧业,为了止住亏损局面,选择出手旗下持有的16家全资及联营的奶牛、肉牛养殖公司股权。
  而中国圣牧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全面升级产品,树立圣牧品牌高端新形象,优化创新销售渠道,重点拓展高端商超等新业态渠道,全面整合优势资源,与天猫、京东、云集等平台以及中石油、星巴克、好利来、西贝等企业、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定制专属产品,拓展市场占有率。
  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未来中国圣牧亟须进行大规模的品牌规划和进一步建设提升来挽救业绩,同时通过降成本、扩品类和与下游乳企“抱团取暖”以及资本运作等方式,以尽快走出业绩泥潭。
  北京商报记者 刘洋 高春艳/文 张彬/制表
7#
 钟云山 发表于: 2018-8-30 08:23:01|只看该作者

上游养殖业深陷困境 中国圣牧预亏11亿元

源自:证券日报
  上游养殖业深陷困境 中国圣牧预亏11亿元

▲ 本报见习记者:余若晰
  原奶企业的低迷日子还在持续。
  从目前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的三家原奶企业来看,业绩表现都不太理想。其中,号称“全国最大的有机乳品有限公司”的中国圣牧在2018年上半年亏损金额达到11亿元。
  “上游乳业整体表现不佳,共有三方面原因促成:其一,国内原奶价格整体不高,而大型牧场是高成本、高投入的模式,这就需要原奶价格高,若价格不高,就会出现亏损;其二,近年来,一些大型牧场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其三,其三,这些上游企业在下游业务延伸时,进展并不顺利。”乳业专家宋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亏损成行业常态
  今年8月24日,中国圣牧发布盈利警告,2018年上半年,中国圣牧预计亏损11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达到184%。
  对于业绩的亏损,在此次盈利警告中,中国圣牧将业绩亏损主要归因于:应对原料奶的市场需求疲软,而控制奶牛数量,原料奶价格大幅下降,导致该公司生物资产公平值减销售费用的变动录得亏损约9亿元,同时导致该公司的毛利相对上年同期跌幅扩大;而受国内乳品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自有品牌液态奶产品的销量相对于上年同期亦下降;其次期间计提应收帐款及其他应收款减值拨备约5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是中国圣牧创立8年以来的首次亏损。具体营收为27.07亿元,同比下滑21.9%;净利润为-9.86亿元,同比下降244.8%。
  而对于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与2018年亏损时的原因类似,主要系原奶行业不景气、下游液态奶制品销售收入下滑、应收账款拨备增加。
  事实上,早在2016年,中国圣牧的业绩就有所下滑。资料显示,2016年,中国圣牧净利润为6.8亿元,同比下滑15%;营收为34.66亿元,同比增长11.8%。彼时,中国圣牧表示,净利润大幅降低主要是非有机奶牛生物资产公平值调整亏损且应收贸易款项拨备大幅增加所致。
  相比中国圣牧的巨亏,西部牧业因连续两年亏损,公司面临退市的风险。
  根据公司发布的2018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31亿元,同比减少2.67%;净利亏损4161.66万元,同比增加10.29%。由于公司2016年、2017年连续亏损,若2018年继续亏损则存在退市风险。
  不过,在西部牧业发出的第三季度业绩预告中,有明显的好转迹象。西部牧业预计2018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盈利2200万元至27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38%~133.6%,而其上年同期为-8035.26万元。
  对于业绩的预计,西部牧业表示,在2018年7月份,公司出手了持有的16家全资及联营的奶牛、肉牛养殖公司股权,对公司的经营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代牧业业绩回暖
  除了上述两家原奶乳企表现不佳之外,现代牧业的境遇则有所好转。
  8月27日晚间,现代牧业公布了2018年财年半年业绩。2018年上半年,现代牧业实现收入约为24.68亿元,和去年同期23.44亿元相比,增幅在5%以上;期内亏损1.43亿元,和2017年上半年亏损6.87亿元相比,大幅减亏5亿元左右。
  虽然未能扭亏为盈,但在多家原奶乳企中,现代牧业的表现已算合格。
  对此,现代牧业表示,2018年,是公司摆脱包袱开启新征程的第一年。上半年,公司业绩的全面复苏得益于核心运营指标的再攀新高,各运营数据实现了较稳健增长、核心指标开始好转,增产降本成效显著。但上游乳业运营环境依然严峻,尽管国际原料奶粉拍卖价格走出低谷温和上涨,但国内原奶销售价格因季节性原因仍相对疲软。预计下半年进入需求旺季后,原奶价格才会进入明显的上升轨道。随着原奶价格企稳,供求关系转向平衡,政府利好政策释放,行业会步入新的上升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牧业的好转,背后与蒙牛有着很大的关联。现代牧业表示,继续深化与蒙牛的合作,通过世界杯、电影赞助、活动冠名等方式重塑品牌。
  自2018年度二季度起,蒙牛与现代牧业合营的工厂将下游品牌奶品以成本加成方式售予蒙牛,现代牧业与蒙牛分享合营工厂的利润。根据公告内容,现代牧业83%的原奶销售予蒙牛。
  总体来看,上游养殖业面临的困难依然较大,如何脱困成为乳业人待解的难题。
  对此,宋亮表示,第一,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需要尽可能降低成本;第二,对于上游企业来说,需要加快下游自主产品的拓展,这个难度非常大。第三,牧业公司还是要考虑怎样去规模化发展,如何长期降低成本。最终,它们还是要与大型企业进行深入合作。“依照目前的原奶市场来看,我们判断2019年,国内的原奶价格可能会上涨,那么就会造成国内这些大型上游企业减亏,甚至可能扭亏为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 青城山
 华美达 发表于: 2018-4-10 09:43:00|只看该作者

现代牧业与中国圣牧亏损均超9亿 自有液奶品牌拖后腿

源自:新京报
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两大上游乳企巨亏 自有液奶品牌“拖后腿”
  乳企上市公司近期密集发布2017年财报,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的现代牧业和“中国最大有机乳品公司”的中国圣牧双双迎来巨额亏损。
  其中,现代牧业营收47.84亿元,同比减少1.6%;净利-9.75亿元,亏损扩大31.4%。中国圣牧营收27.07亿元,同比下降21.9%;净利-9.86亿元,同比下降244.8%。
  年报显示,除受国内原料奶价格低迷影响外,终端液奶产品收入的大幅下降是两家公司大幅亏损的主因。业内专家认为,上游乳企自己做终端产品投入巨大,在国内外高端产品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是一步“险棋”。在原料奶价格预期较为稳定的2018年,上游乳企可通过引入专业第三方来实现一些业务的精细化管理,以降低成本。

液奶产品拖累两大乳企业绩
  尽管国内原料奶价格低迷对现代牧业、中国圣牧2017年业绩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财报数据显示,曾被两家公司视为自产原料奶主要出口的液奶板块严重拖累了其整年业绩。
  2017年,现代牧业在将液奶产品交于蒙牛渠道的同时,终止了与其他分销商的合作,预期分销商结欠的10.695亿元应收账款或不能全数收回,由此确认减值亏损4.88亿元。与此同时,由于受销售数量及售价降低所致,现代牧业液奶产品收入6.65亿元,同比下降了55.06%。
  就圣牧而言,2017年由于在终端市场实施高端、高价值的“稳价”战略,同时加大对经销商、分销商扶持力度,其有机液奶产品销量下降约21.7%,整体液奶销售收入则由2016年的21.06亿元下降至14.28亿元,降幅达32.2%。由于液奶收入已占圣牧整体收入的52.7%,因此该业务板块对圣牧整体业绩的拖累作用也更加明显。
  新京报自今年春节以来走访市场发现,北京家乐福、永旺、永辉等几大商超难以见到现代牧业终端产品。对此,蒙牛方面4月5日回应新京报记者称,目前北京华联、物美已恢复供货。4月6日,新京报记者在北京房山美廉美店看到了现代牧业纯牛奶与常温酸奶产品,与蒙牛“堆头”分在不同区域放置。超市人员证实,目前现代牧业所有产品已由蒙牛渠道负责,促销人员也为同一人。
  而在北京房山家乐福店,圣牧不同规格有机纯牛奶的价格为49.8元/箱-78元/箱不等,与伊利金典、蒙牛特仑苏、三元“特选”等高端液奶产品售价相当。
  专注于乳业上游的杂志──荷斯坦杂志主编豆明认为,现代牧业、圣牧亏损一半以上是终端产品带来的。“牧场直接做终端没有问题,但要不要自己去做?现代牧业液奶交给蒙牛渠道是个利好,但我觉得圣牧自己投入做终端没想清楚。在国内企业加强、国外产品进入的情况下,圣牧可谓走了一步险棋。”

新股东接手却迎来首年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现代牧业与中国圣牧均发生了重大股权变更或管理层变化,这也是两家公司新股东接手后迎来的首年亏损。
  2017年初,蒙牛两次向现代牧业发起强制性现金要约,截至2017年底已持有现代牧业60.76%股份。此后,蒙牛对现代牧业进行了一系列“输血”,如在去年6月向现代牧业提供5亿元加工大单,同时负责其液奶产品销售;2017年12月,蒙牛还计划收购了现代牧业肥东、蚌埠两家液奶工厂的50%股权。在年报中,现代牧业将2017年形容为摆脱包袱、专注上游的一年,不过目前来看,蒙牛对其的“输血”效果还有待显现。
  针对现代牧业的未来规划,蒙牛方面4月5日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双方将逐步强化采购业务合作,重点包括巴氏奶在内的低温业务。2018年初,蒙牛巴氏奶产品“每日鲜语”上市,主要采取商超、订奶到户模式开拓华东、华南市场,“这些布局为现代牧业提供了品牌和渠道支撑,相信未来将有理想的营收及增长回报。”不过对于蒙牛与现代牧业产品如何区隔,蒙牛方面未明确回应。
  与现代牧业不同,中国圣牧2017年在奶牛养殖和液奶板块的收入均呈下降趋势,迎来8年来的首次亏损,同时也是邵根伙执掌圣牧的第一年。
  2016年1月,大北农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邵根伙控股的“Nong You”以每股2.2港元、总价33.55亿港元受让中国圣牧24%股权。此后,邵根伙分别于2017年6月、12月接替姚同山出任圣牧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职务,姚同山则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
  有观点认为,圣牧亏损与创始人姚同山卸任有关。对此,中国圣牧方面4月3日回应新京报记者称,邵根伙接任后圣牧大的战略方向没有改变,在营销策略上更注重产品销售和拓展。2018年,圣牧会针对全国不同区域进行策略调整,同时针对经济发达城市推出高端定制产品。
  对于2018年乳业上游整体趋势,荷斯坦杂志主编豆明认为原料奶价格会比较稳定,许多企业已采取措施,如在牧草种植等方面引入第三方服务,以提高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
  新京报记者 郭铁
5# 华蓥山
 华美达 发表于: 2018-4-2 10:03:01|只看该作者

中国圣牧创立8年首亏约10亿 自我造血难题待解

源自:长江商报
  中国圣牧创立8年首亏约10亿 自我“造血”难题待解
  大力发展上游透支公司现金流,原料奶供应能力和溢价能力大幅度降低

⊙记者:张璐

  近日,中国圣牧有机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圣牧”)(01432.HK)发布盈利警告,预计2017年亏损约10亿元。照此计算,中国圣牧2017年净利将同比下降247%。这是中国圣牧创立8年来的首次亏损。
  3月29日,长江商报记者多次致电中国圣牧集团董秘办公室,但都无人接听,截至发稿前发送的采访函也未收到相关回复。
  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圣牧此次出现亏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主要是受乳业上游企业低迷不振影响所致;二是境外的优质有机奶纷纷涌来,导致圣牧产品卖不上好价钱,失去竞争优势。”

业绩下滑去年有预兆
  3月23日,中国圣牧发布盈利警告,预期2017年亏损约10亿元。按此计算,中国圣牧2017年净利将同比下降247%,这也是中国圣牧创立8年来的首次亏损。
  年报数据显示,中国圣牧2014年~2016年的营收分别为21.32亿元、31.01亿元、34.67亿元,净利分别为7.11亿元、8.01亿元、6.81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圣牧是由蒙牛前财务总监姚同山于2009年10月创办的,在沙漠地区拥有有机奶源基地,是多家乳企有机奶源供应方。2014年在香港上市,当年的营收为21.32亿元人民币。
  对比过往,现在的圣牧却略显“疲惫”。实际上,业绩下滑在中国圣牧去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的财报中已有预兆。
  对于圣牧集团的巨亏,品牌营销专家路胜贞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牛奶市场全年性的原料奶需求下降,价格降低,压价使得圣牧的原料奶供应能力和溢价能力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圣牧的品牌产品盒装圣牧有机奶,上游生产成本要高于普通奶10%以上,在终端渠道却因为不断的低价促销折损了利润,降低了品牌的溢价能力。”

品牌产品没有保持住特色
  作为中国最大的有机乳品公司,中国圣牧曾一直钟情于上游业务,向生产企业出售原料奶。但进口奶的冲击以及原料奶价格的下跌,使得奶业上游企业日子并不好过。
  其实,上游行业低迷已是不争的事实。2014年3月后,我国上游原奶养殖业开始萎缩,出现奶价下行、收奶量下降等现象,不少企业因“扛不住”开始退出。
  面对严峻的行业态势,中国圣牧相关负责人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未来圣牧还将继续开发牧草种植与养牛规模,下游则会拓展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成人奶粉及低温品类。但是截至目前来看,其亏损是比较严重的。
  在路胜贞看来,“圣牧产品是可以摆脱对单纯的原料供应的市场波动影响的,但是它在品牌产品的概念制造上,没有保持住自己的特色,这是很大的一个缺陷。主要还是单纯地依靠了渠道驱动,过多地依赖了经销商的拉动,在品牌的塑造上不成功。原因应该是资本束缚所致,导致有机产品与一般的牛奶混为一谈,无法撑起高端市场。”

重资产包袱太重,发展上游却不能造血
  近日,长江商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有些小便利店或者小超市里面并没有圣牧品牌。可以看到,中国圣牧在渠道方面铺设得不广泛,普通便利店、小型商店的潜力还值得深挖。
  “圣牧同现代牧业、辉山乳业这些企业一样,都是重资产包袱太重,圣牧之前大力发展上游,但上游是不能造血的,反而需要企业不停地对其输血,于是圣牧向下游产品端发展。但从目前来看,下游的输血能力有限。”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说。
  在朱丹蓬看来,圣牧属于重资产运营的公司。“在当下乳业发展的阶段,这样的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它的资产偏重,头重脚轻。可以看到圣牧并不擅长下游市场的运作。因为圣牧在下游从品牌、渠道到团队都是非常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圣牧的业绩肯定是不好的,反而变成了上游在透支公司现金流。”
  宋清辉认为,未来圣牧亟需进行大规模的品牌规划和进一步建设提升来挽救业绩,同时通过降成本、扩品类和与下游乳企“抱团取暖”以及资本运作等方式,以尽快走出业绩泥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去哪里 发表于: 2018-3-26 08:43:02|只看该作者

中国圣牧:首次亏损、困局待解 在夹缝中求生

源自:北京商报

  首次亏损 中国圣牧夹缝求生
  乳业上游企业不振仍在持续。3月23日,中国圣牧有机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圣牧”)发布盈利警告,预期2017年亏损约10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247%。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圣牧创立八年来首次亏损。近年来,随着中国乳业的围墙逐渐撤掉,澳洲、欧洲牛奶潮水般涌来。外来冲击让圣牧引以为傲的有机奶失去优势;而国内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又让圣牧好奶好产品卖不上好价。

业绩不振
  对于业绩下滑,中国圣牧表示,预期集团将计提应收账款减值拨备约人民币6.5亿元;由于集团为应对原料奶市场需求疲软而控制奶牛数量;及原料奶价格普遍下降,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生物资产公平值减销售费用的变动录得重大亏损约人民币6亿元;2017年度,面对乳制品激烈的市场竞争,集团调整市场策略,自有品牌液态奶产品的销量和售价相对于上年均降幅较大,同时,原料奶的平均价格相对上年降幅亦较大。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以来,中国圣牧业绩就开始出现下滑。在2015年,中国圣牧营收为31亿元,同比增长45.4%;净利润为8亿元,同比增长12.75%。而在2016年,中国圣牧净利润出现下滑,去年净利润为6.8亿元,同比下滑15%;营收为34.66亿元,同比增长11.8%。彼时中国圣牧表示,净利润大幅降低主要是非有机奶牛生物资产公平值调整亏损且应收贸易款项拨备大幅增加所致。
  事实上,我国整体消费需求萎缩是国内原奶销售情况不好的主要原因,加之国外大包粉及原奶的进口冲击到相应市场,因此行业整体不振。
  此外,2017年12月底,中国圣牧发布的公告显示,姚同山离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职务,崔瑞成离任公司财务总监职务,委任邵根伙为公司代理首席执行官,委任王跃华为公司代理财务总监。中国圣牧表示,姚同山离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及崔瑞成离任财务总监将为公司及附属公司日后营运及财务管理提供新见解,姚同山与崔瑞成各自将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
  品牌营销专家路胜贞分析认为,中国圣牧的产品主要是原料奶的供应和圣牧全程有机奶两大品类。2017年的亏损在上半年就已经出现,原本是希望2017年下半年出现转机,但是在牛奶市场全年性的原料奶需求下降,价格降低,尤其蒙牛等原料奶大户的采购都有所降低、压价,圣牧的原料奶供应能力溢价能力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中国圣牧的品牌产品盒装圣牧有机奶,上游生产成本要高于普通奶10%以上,而在终端渠道却因为不断的低价促销,折损了利润,降低了品牌的溢价能力和消费者的远期预期。两个原因导致全线盈利能力下降。

上游泥潭
  上游行业低迷仍是不争的事实。2014年3月后,我国上游原奶养殖业开始萎缩,出现奶价下行、收奶量下降、拒奶等现象;2016年9月,收奶量及奶价恢复正常后,价格却再次下降,不少企业“扛不住”开始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圣牧业绩下滑是整个奶源型乳企的一个缩影。2015年,现代牧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2016年亏损7亿多元,2018年1月30日现代牧业发布盈利警告,2017年全年净利润亏损不少于人民币9亿元,现代牧业公告称主要是历史原因:下游品牌奶销售模式变化,造成应收账一次性减值近人民币5亿元;2017年平均原奶售价同比下降4%;蒙牛收购现代牧业时员工期权的一次性摊销。
  为走出业绩泥沼,各上游乳企也在自寻出路,主要分为降成本、扩品类和紧抱下游乳企三种模式。
  对此,现代牧业的办法是加强与下游乳企的合作。2017年6月16日,现代牧业与蒙牛签订了供应加工协议,此举为现代牧业带来5亿元大单。同时,现代牧业自有品牌液奶的销售将全权交由蒙牛负责,双方还于2017年7月11日推出了纯牛奶新品。
  原生态牧业也在寻求与下游乳企的合作。2017年5月12日与飞鹤乳业签订协议,到2019年12月31日前将优先安排向飞鹤提供原料奶,并预期向飞鹤长期持续提供。原生态牧业认为,此举将巩固客户的稳定性,确保集团原料奶的未来需求。
  路胜贞表示,其实,中国圣牧生产品牌产品是可以摆脱对单纯原料供应市场波动的影响,但是,它在品牌产品的概念制造上没有保持住自己的特色,这是很大的一个缺陷。主要还是单纯地依靠了渠道驱动,过多地依赖了经销商的拉动,在品牌的塑造上不成功。资本束缚所致,导致有机产品与一般的牛奶混为一谈,无法撑起高端市场。

困局待解
  其实,面对严峻的行业态势,各上游乳企也在纷纷自救,或降低成本减少销售压力,或与下游乳企紧密合作巩固销路,或扩充产品品类以消耗自有原料奶产能。对于产品品类未来的拓展,中国圣牧表示,会继续拓展产品品项,除了常温系列产品,还将陆续推出奶粉系列产品、低温系列产品。
  对于现代牧业与中国圣牧这样的上游企业来说,将产业链延伸到下游产品曾被视为解决其原料奶销售的主要路径。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养殖成本较高,两家巨头自有液奶品牌走的是高品质、高价格的高端路线,与目前国内市场需求并不一致,才是导致其液奶品牌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有机的产品确实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中国圣牧要加强下游市场的拓展,打造一些高精端的好产品。同时要进一步压缩成本,这不仅需要把牛头数控制住,还要加快沙漠改造,把自己的成本最终降下来。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原料奶售价走低主要由于进口奶源对国产奶产生了一定冲击,但中国原料奶质量不高,企业不愿使用国产奶也是原因之一。中国圣牧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原奶销售和下游产品销售的问题。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采取紧急措施,想办法破解奶牛养殖行业的困局;国家层面应该统一布局,对我国奶牛养殖行业和乳品加工企业做好科学规划,防止乳制品价格过快上涨、过快下跌;采取相关措施对进口原奶有所限制,对本国的奶牛养殖进行更多保护;对于本土奶牛养殖企业而言,要尽快推动自己的技术进步、降低成本。路胜贞表示,中国圣牧未来一定要加强品牌的投入和建设,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来实现。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高春艳/文 宋媛媛/制图
3# 峨眉山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8-1-3 05:56:00|只看该作者

邵根伙履新中国圣牧:造血难题待解 布局变现是关键

源自:法治周末
  中国圣牧造血难题待解
  “在某种意义上,创始人姚同山离任首席执行官意味着圣牧姚同山时代的告别,正式迎来了邵根伙时代。邵根伙接任代理首席执行官一职,可以看出他将正式参与圣牧的具体运营,圣牧的未来走向哪里也成为一个待解的谜题”

⊙记者:代秀辉

邵根伙是何许人也?
  如果翻看上市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北农”)的最新公告,我们得到的信息是,邵根伙是该公司的董事长。
  而如果我们再将视线移至乳业,可以发现邵根伙“董事长”的身份同样出现在上市企业中国圣牧有机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牧”)的身上。
  如今,这位身兼两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职务的显赫人物在乳业又向前迈了一步。
  2017年12月15日,圣牧发布公告称,姚同山离任圣牧首席执行官,由邵根伙接任代理首席执行官一职。
  与之相伴的是,圣牧的崔瑞城离任财务总监一职,替代者则由带有大北农“烙印”的王跃华接任。
  公告同时显示,姚同山和崔瑞成将继续担任圣牧的执行董事。
  “在某种意义上,创始人姚同山离任首席执行官意味着圣牧姚同山时代的告别,正式迎来了邵根伙时代。”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法治周末记者分析,“邵根伙接任代理首席执行官一职,可以看出他将正式参与圣牧的具体运营,圣牧的未来走向哪里也成为一个待解的谜题。”

姚同山的退 邵根伙的进
  实际上,圣牧换帅早有踪迹可寻。
  聊到圣牧,首先要提一下创始人姚同山。现年60岁的姚同山是圣牧的开山元老。2009年10月,姚同山一手创办了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牧高科“),并将公司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山开发区内。
  圣牧高科是圣牧的起点,现为圣牧全资子公司。
  与此同时,姚同山还独创了沙漠有机奶全产业链体系,并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便携圣牧高科敲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2014年7月,圣牧作为上市主体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继伊利、蒙牛之后第三家上市的乳品公司。
  不过,元老也有离去时。
  圣牧公告显示,2016年,姚同山与其他管理层开始减持手中的圣牧股票。
  2017年6月29日,姚同山离任圣牧董事长一职,保留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职位。
  2017年12月15日,姚同山离任圣牧首席执行官。
  姚同山在退,邵根伙则在进。
  邵根伙,今年52岁,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农学博士学位,1993年创办大北农,持有大北农42.4%的股权,身兼董事长兼总裁。大北农产业则贯通畜牧科技与服务、种植科技与服务、农业互联网三大领域。
  2016年,圣牧原控股股东World Shining向Nong You Co.,Ltd.出售了圣牧股份数目12.07亿股,即圣牧已发行股本总数的19%。至此,受让方Nong You Co.,Ltd成为了圣牧的第一大股东。
  而Nong You Co.,Ltd.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正是邵根伙。
  按照圣牧最新披露的信息,邵根伙目前持有北京智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股权,继而持有Nong You Co.,Ltd.的全部股权,邵根伙拥有或被视为拥有圣牧约20.48%的持股权权益。
  伴随着交易的完成,2016年9月23日,邵根伙被圣牧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
  2017年6月29日,邵根伙被圣牧委任为圣牧董事长。
  2017年12月15日,邵根伙被圣牧委任为代理首席执行官。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邵根伙的进入,圣牧在人事上也引入了与“大北农”相关的管理人才。
  2017年12月15日,与姚同山一同离任的还有崔瑞城。崔瑞城原担任圣牧财务总监一职,接替者则是王跃华。
  圣牧公告显示,加入本公司前,王跃华曾在大北农担任多个职位,其最后职位为大北农饲料产业高级副总裁兼财务总监。

圣牧两大业务板块都在下滑
  不过,在朱丹蓬等业内人士看来,作为新掌舵人的邵根伙对圣牧的现状却是不得不忧虑的。
  公开资料显示,圣牧旗下共有两大业务板块,即奶牛养殖业务、液态奶业务。
  圣牧尚未公布2017年全年财报,但如果从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圣牧的这两大业务板块实际都在下滑。
  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圣牧在奶牛养殖业务方面实现13.35亿元,较2016年的13.17亿元实现小幅增长。
  不过,在奶牛养殖业务方面,圣牧的原料奶销售实际多数属于“内部消化”,这一部分大概占了60.5%。
  所谓“内部消化”是指圣牧奶牛养殖业务中的原料奶用于内部液态奶业务的生产。
  也因此,如果我们仅从圣牧奶牛养殖业务实现外部销售收入来看,圣牧的原料奶销售实际在下滑。财报显示,圣牧奶牛养殖业务2017年上半年实现外部销售收入为4.5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8.49%。
  具体而言,在圣牧原料奶的外部销售中,圣牧主打的有机原料奶实现外部销售收入为2.3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20.34%;优质非有机原料奶实现外部销售收入为2.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6.35%。
  与此同时,下滑的还有圣牧的液态奶业务。
  财报显示,圣牧液态奶业务在2017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为6.97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下滑34.14%。
  这其中,在6.97亿元的液态奶业务销售收入里,圣牧的有机液态奶业务占了很大比重,为6.8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33.5%;此外,其高端非有机液态奶销售收入为0.09亿元,同比下滑61.33%。
  当然,下滑的并非仅有圣牧“销售收入”这一财务指标。
  圣牧的毛利率下降明显。财报显示,圣牧在2017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43.4%(抵消后),较上年同期的47.8%减少4.4个百分点;这其中,奶牛养殖业务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43.2%降为36.7%,液态奶业务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50.3%降为47.8%。
  此外,圣牧在2017年上半年共计实现毛利(抵消后)为5亿元,同比下滑35.32%。这其中,圣牧的奶牛养殖业务和液态奶业务分别实现毛利(抵消后)为1.67亿元、3.33亿元,同比下滑分别为30.71%、37.41%。

邵根伙将圣牧大船开往何方
  在朱丹蓬看来,圣牧属于重资产运营的公司。“在当下乳业发展的阶段,这样的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它的资产偏重,头重脚轻。”
  “圣牧这么多年一直想去改变,但是中国奶价持续下探,让它失去了盈利的能力和造血的功能。”朱丹蓬说,“圣牧也尝试在做品牌终端,意图全产业链实现下游为上游造血,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圣牧并不擅长下游市场的运作。因为,圣牧在下游从品牌、渠道、团队从都是非常欠缺的。在这种情况下,圣牧的业绩肯定是不好的,反而变成了上游在透支公司现金流。”
  那么,现状之下,具有农学博士、大北农背景的新掌舵人邵根伙能将圣牧带到何方?
  朱丹蓬认为,圣牧当下面临的其实是如何将市场红利变现的问题。
  “具有大北农背景的邵根伙加入圣牧,我想他也是看到了中国乳业在包括国家政策、消费者终端等方面存在的红利。目前,圣牧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去布局变现,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朱丹蓬说。
  在朱丹蓬看来,邵根伙需要为圣牧寻找一条新的路径,圣牧目前尚不具有变现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邵根伙掌舵后必然会有自己全新的一个模式,全新的做法和想法。如何能让他这种新的战略落地,姚同山的后退,组织架构上的调整只是一个开始。”
  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则指出,未来邵根伙和大北农与原中国圣牧人马的磨合程度,及对姚同山原发展思路与战略等的认同或修正问题,都是邵根伙未来需要考虑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 四姑娘山
 牛涨 发表于: 2017-9-13 00:26:00|只看该作者

圣牧陷价格困局如何自救 两大业务板块迎双降

源自:法治周末
  受原料奶价格普跌影响 自有液奶品牌市场定价失准
⊙记者:代秀辉


  “圣牧业绩的下滑背后是整个奶制品行业整体低迷的缩影,上半年整个奶制品市场需求减弱,而这影响了圣牧的销售”。
  “中国最大的有机乳品公司”──这是中国圣牧有机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牧”)在其官网对自身定位的介绍中向外界传递的信息。
  而如今,在赴港上市三年后,这家身背“中国有机牛奶第一股”光环的乳品企业却遭遇了经营业绩上的最严重的一次挫败。
  圣牧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其共计实现销售收入为11.52亿元,同比下滑28.7%。
  销售收入在下滑,圣牧的利润同样在下滑,并且更加严重。
  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圣牧溢利为1.31亿元,同比下滑75.4%;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0.06亿元,同比下滑98.4%。
  对于业绩出现如此巨大变动,圣牧在财报的字里行间中解释为“原料奶售价同比下滑”“自有品牌降价”“受归属于母公司的生物资产公平值减销售费用的变动产生较大亏损”等因素所致。
  然而,对于这样的解释,来自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似乎并不“买账”。
  东方财富网信息显示,在圣牧首次发布2017年上半年《盈利警告》时,其股价即逆市大跌11.35%。
  “圣牧业绩的下滑背后是整个奶制品行业整体低迷的缩影,上半年整个奶制品市场需求减弱,而这影响了圣牧的销售。”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张雷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两大业务板块迎双降
  是哪些业务板块拖了圣牧的后腿?
  公开资料显示,圣牧旗下共有两大业务板块,即奶牛养殖业务、液态奶业务。而如今,从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圣牧的这两大业务板块都在大幅下滑。
  财报显示,圣牧在奶牛养殖业务方面实现13.35亿元,较2016年的13.17亿元实现小幅增长。不过,在奶牛养殖业务方面,圣牧的原料奶销售实际多数属于内部消化,这一部分大概占了60.5%。
  所谓“内部消化”是指圣牧奶牛养殖业务中的原料奶用于内部液态奶业务的生产。
  也因此,如果仅从圣牧奶牛养殖业务实现外部销售收入来看,圣牧的原料奶销售实际并不良好。
  财报显示,圣牧奶牛养殖业务实现外部销售收入为4.5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8.49%。
  具体而言,在圣牧原料奶的外部销售中,圣牧主打的有机原料奶实现外部销售收入为2.3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20.34%;优质非有机原料奶实现外部销售收入为2.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6.35%。
  与此同时,下滑的还有圣牧的液态奶业务。
  财报显示,圣牧液态奶业务实现销售收入为6.97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下滑34.14%。
  在6.97亿元的液态奶业务销售收入里,圣牧的有机液态奶业务占了很大比重,为6.8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33.5%;此外,其高端非有机液态奶销售收入为0.09亿元,同比下滑61.33%。
  当然,下滑的并非仅有圣牧“销售收入”这一财务指标。圣牧的毛利、毛利率同样表现不佳。
  总体来看,圣牧在2017年上半年共计实现毛利(抵消后)为5亿元,同比下滑35.32%。这其中,圣牧的奶牛养殖业务和液态奶业务分别实现毛利(抵消后)为1.67亿元、3.33亿元,同比下滑分别为30.71%、37.41%。
  与此同时,圣牧的毛利率也下降明显。财报显示,圣牧在2017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43.4%(抵消后),较上年同期的47.8%减少4.4个百分点;这其中,奶牛养殖业务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43.2%降为36.7%,液态奶业务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50.3%降为47.8%。

原料奶售价下跌超10%
  “原料奶价格持续走低已成为圣牧业绩下降或亏损的最主要因素,而此轮原料价格走低与上游去产能趋势紧密相关。”谈到圣牧业绩下滑的原因,张雷说,“由于以往进口奶冲击以及。国内产能过剩,原料奶价格持续走低,成为其上半年业绩下降的最主要因素。”
  来自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区)的生鲜乳平均价格已经从今年1月的3.55元/公斤,下降至6月的3.42元/公斤。
  圣牧财报也印证了张雷的说法。
  整体来看,圣牧的原料奶在2017年上半年实现29.41万吨,这一数字比上年同期的27.83万吨增长了5.68%。
  可是,圣牧原料奶的售价却在大幅下跌,而这也直接造成了销售收入的下滑。
  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圣牧原料奶的平均售价为每吨4540元,较上年同期的每吨4732元下滑了4.06%。
  从上述数据来看,可能感觉圣牧的原料奶售价降幅并不太大。这是因为圣牧销量的58.53%原料奶在靠“内部消化”维持价格。
  如果我们从圣牧对外销售的结果来看,圣牧的原料奶售价下跌的更加明显。
  圣牧的原料奶分为有机原料奶和优质非有机原料奶两部分。财报显示,圣牧有机原料奶在2017年上半年外部销售平均售价为每吨4194元,较上年同期下跌10.37%;同时,圣牧优质非有机原料奶外部销售的平均售价为每吨3335元,较上年同期下跌11.82%。
  不过,除了行业大背景的影响因素,业内人士同时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圣牧在2017年的表现不佳也跟自身在液态奶业务上的策略有关。
  “由于养殖成本较高,圣牧自有液奶品牌走的是高品质、高价格的高端路线,与目前国内市场需求并不一致,这才是导致其液奶品牌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张雷坦言。
  财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圣牧的有机液态奶销量为7.09万吨,较上年同期下滑23.8%;平均售价也由上年同期的每吨1.11万元降为0.97万元,下滑12.8%。
  不过,对此,圣牧则称其在过去的半年一直是在“稳定价格,提升圣牧的品牌形象”。
  “2017年以来,面对国内乳品行业进一步加剧的竞争态势,圣牧提出‘提升品牌、稳定价格、深耕渠道、创新发展’的市场策略,在这一策略的指导下,今年1月至5月圣牧在终端市场上主动退出价格战,全面地稳定了价格,提升了圣牧的品牌形象。”圣牧称,“尽管在稳定价格维护品牌形象的过程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市场份额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品牌形象的提升对于圣牧品牌长远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如何自我拯救
  现状之下,一贯宣扬“有机品牌”的圣牧该如何自我拯救破局?
  “圣牧现在应该逐步加强调整经营策略,延长产业价值链,扩大知名度。”张雷建议。
  张雷举例,譬如圣牧可以开发牧草种植与养牛规模,下游则应拓展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成人奶粉及低温品类;积极开发奶酪、半浓缩奶制品、高端儿童乳制品等终端产品。
  “未来有机婴幼儿奶粉、奶酪有一定发展空间。在上游环节,圣牧可利用沙漠有机产业链优势开发多种种植和养殖产品。”张雷说。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向法治周末记者表达了相同的建议。
  “圣牧从根本上改变圣牧的经营结构,围绕沙漠有机农业展开,打造奶肉兼用型牛,发展高附加值的养殖产业。”宋亮说,“可以种植有机的蔬菜、水果,如蓝莓、沙棘、有机甜瓜等。”
  “从经营层面讲,中国圣牧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原奶销售和下游产品销售的问题。”中研普华研究员茹俊波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在原料奶的销售上,中国圣牧需要寻求大客户。”茹俊波说,“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圣牧五大客户合共占集团销售收入总额的49.5%,最大客户占集团总收入额的23.4%。五大供应商占集团总采购额的37.5%,最大供应商占集团总采购额的17.7%。”
1# 贡嘎山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7-4-29 17:26:00|只看该作者

伊利收购中国圣牧未通过反垄断审查?商务部:这个锅我不背

源自:商务部网站
  4月27日,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集团)董事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关于终止收购中国圣牧有机奶业有限公司股权暨公司股票复牌的公告》表示,“截至2017年4月21日,《股份买卖协议》项下的先决条件仍未全部获得满足,特别是尚未收到商务部反垄断局对就各买卖协议项下拟进行交易的经营者集中申报的批准。
  由于尚未收到商务部反垄断局就有关交易的经营者集中申报的批准,故此亦未达成就中国境外支付交易对价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登记批准之先决条件。因此各《股份买卖协议》已于2017年4月21日自动终止”。
  商务部反垄断局负责人就此表示,事实上,商务部已于4月13日做出反垄断审查决定,对伊利集团收购中国圣牧有机奶业有限公司股权案不予禁止,并已于4月14日通知伊利集团申报代理人领取《审查决定通知》,伊利集团申报代理人于4月25日签收该《审查决定通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7 08:07, Processed in 0.0624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