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王晓东|查看: 19561|回复: 66
[自然-气象

国庆草原行之一:夜宿川主寺

 [复制链接3熊猫
61#
 忠孝节义 发表于: 2005-7-25 13:48:16|只看该作者
我想卖还没地方去捞哈,只有岷江河才有,我还不只有张起嘴,等到吃哈!
62#
 河曲马 发表于: 2005-8-5 21:45:3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老大,晓东先生是不是旧年和我们一起在三星堆参观那位老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3#
 楼主|王晓东 发表于: 2004-12-19 22:44:33|只看该作者

阿坝草原行之卓克基官寨

  从松岗直波碉楼返回马尔康,已是10月6日上午10点,翻越鹧鸪山顶的公路因交通事故尚未通车,鹧鸪山隧道虽然收费试通车,但放行速度极慢,隧道口已堵塞了数公路长的车辆,于是我们决定先去城郊的卓克基土司官寨看看。告别阿坝州联通的朋友后,车儿便溯河向刷马路口方向奔去。

  卓克基官寨是中国清代土司衙门建筑,在马尔康县东9公里的卓克基乡西索村,地处海拔约2700米的高原。始建于清干隆年间。卓克基土司系清干隆十三年(1748)第一次“大小金川之役”后为清政府所封,是川西有名的“理番四土”之一。现存建筑系1912年索观赢继承卓克基土司职位时所建。1935年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翻过夹金山、梦笔山两座大雪山后,经过此官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曾在老官寨居住一周。

  卓克基官寨也称土司衙门,既是一座居住、官署和防御相结合的少数民族现代官寨建筑,又具有一定的革命史迹价值。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前是嘉绒藏族土司权势、权力的象征,是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灿明珠,也是著名作家阿来《尘埃落定》诞生地。

  来到卓克基乡的三岔路口,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山上的官寨,而是规模很大很有特色的西索民居。卓克基乡这个依山临水的西索民居,远近闻名,是嘉绒藏族最具特色的寨子。整个寨子鳞次节比,错落有致,从高处望去,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

  顾不得旅途的劳累,大家下车后就在停车场边,对着河对岸的民居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拍摄。当时视线还可以,只是没有阳光。一通尽兴的猛拍后,我们又相互在此留影纪念,然后过桥进入寨子。铺着青石板的小路,把西索民居的各家各户紧密连为一体。高耸的石碉石壁、飘动的五彩经幡、屋顶窗台堆放的盆栽鲜花,嘉绒藏族同胞的热情好客,使我们感觉仿佛进入了古朴的神秘之国。

  其后,沿着核桃树下的石板小路,来到半山腰的卓克基土司官寨,这是一座石砌五层藏式民居和一座石砌五层碉楼组成的庞大建筑。主体建筑为典型的山地藏族民居建筑式样,平面为方形,坐东北朝西南,面宽38.84米,通深35.25米,共5层,高19.05米。毛石和片石筑成的外墙方正厚重,内围廊形成封闭式天井,回廊用圆形木柱承载各层楼地面的木梁,上铺木楼板。屋顶为三角形桁架,上覆小青瓦。第5层主要是用来了望。碉楼位于主楼的西北面,距主楼3米,平面正方形,底宽8米,向上收分为方锥台体,高约21米,内分5层。外显箭窗,无门。3、5两层只能用跳板与主楼相通。

  棱磨河畔的这座卓克基官寨,被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我们围着寨子转拍了一圈后来到大门前,两位当地人在此收费,但不是门票钱,而是导游讲解费。门框上贴一红纸告示:5人以下交10元,10人以上20元。嘿嘿,我们6位摄哥加上贺师傅共7人,正好不在交费群体之例。没想到端着相机往里走时,还是被拦下交了10元才得以进入寨内。

  负责给我们讲解的藏族少年扎西,操着比较流利的四川话给我们介绍:一九三五年六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途经卓克基官寨,毛泽东及中央机关曾在官寨停留休整。一九五二年五月,参加少数民族“五一”观礼团的卓克基第十七代土司索观瀛,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毛泽东主席对他说:“红军长征时,我曾在你家住过一段时间,还看完你收藏的一部《三国演义》。”

  遗憾的是官寨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翻修,院坝内不仅有高耸的卷扬机升降方架,而且随处都堆放着木板、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里面珍藏的文物都已暂时运到马尔康去了,只有大门二楼上临河那边的平台上,有几位藏族青年出租藏装拍照。我们只能一边听扎西介绍,一边等待着光线拍摄一些资料照片。

  卓克基官寨占地总面积一千四百平方米,为一“口”字形建筑,正面为双层平顶建筑,中间是一个天井院落,左右各为五层,后为四层,每层楼都有木质回廊相连接,据说共有各种用房500间。一层一边曾是佣人、杂工的住室、厨房,另一边是马厩。二层专门是用作接待官商的迎宾厅和客房,正面二层顶部为平顶,用于沐浴阳光、观赏外景。三层左右为土司和家眷的厨房、书房和贵客房。

  跟着小扎西一层一层地往上走,慢慢拍。他说,后面三层、四层是一个大经堂,为僧侣的住房和厨房。据史料记载:卓克基官寨的房间都由能工巧匠用木材精心雕制镶嵌,家具家什镶金嵌银,金银珠宝光芒四射,就像一个珠宝商店。佛堂神殿更是壮观精美,有金制佛像、铜制镀金佛像及金银制成的佛教法器。当年墙壁上的佛教壁画栩栩如生,可惜的是历经几十年的风雨和历史变故,内部装饰及壁画已荡然无存,留存下来的文物目前全都暂居州府,我们此次无缘参观领略。

  有资料显示,卓克基官寨在一九三六年红军离开北上后,被当时反对红军的土司、贵族放火烧毁,以此嫁祸红军。现在的官寨是一九三七年索观瀛土司花了三年多时间,在官寨原有的基础上重建而成的。从松岗直波石碉、马尔康近郊藏寨到这规模宏大的土司官寨,短短半天时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象,是一个完全由泥土和石片垒筑而成的神奇的建筑世界。

  在岷江和大渡河流域的高山峡谷地带,垒石为室是藏羌少数民族延续了两千多年建筑手法,它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简单的泥土和石片垒筑起雄伟壮观,坚固异常石屋建筑,它的高大令人惊叹,它的坚固令人难以想象。从那些默默无语的石墙上,我们看到的是时光与智慧留下的烙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严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在人与人之间不断的争斗中,这些石屋建筑从单纯的居住功能演变成居住与防御双重功能,又逐渐演变发展为更加坚固的防御体系和更适宜人类居住生活的天地。这不能不说是阿坝藏羌先民们,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创造的奇迹。它犹如一艘融会着民族智慧的大船,乘风破浪,从远古走来,给我们以无尽的遐想。


阿坝草原行之卓克基官寨  XvBO7N1v.jpg  保存到相册
阿坝草原行之卓克基官寨  wnKR8feH.jpg  保存到相册
阿坝草原行之卓克基官寨  RLyGqMHy.jpg  保存到相册
阿坝草原行之卓克基官寨  GXj7yLgA.jpg  保存到相册
阿坝草原行之卓克基官寨  trQ7HRaT.jpg  保存到相册

64#
 long4978 发表于: 2004-12-19 22:59:26|只看该作者
没去顺道看看

不过看起来似乎给羌寨差不多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5#
 楼主|王晓东 发表于: 2004-12-19 23:41:52|只看该作者
里面现今空空的,还在维修中~~~~~~~~~~
66#
 周进 发表于: 2004-12-20 18:18:33|只看该作者
呵呵,就说东方大哥怎么这么久没来,原来撰文去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7#
 long4978 发表于: 2004-12-20 18:39:20|只看该作者
难得看到东方大哥出现,

呵呵

一出现就带给大家好东东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9 06:36,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