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忧忧我|查看: 203612|回复: 67
[纪实·新闻

视觉中国“活过来了”,整改期间市值蒸发近60亿

 [复制链接]
48#
 qyq163 发表于: 2019-4-12 10:46:00|只看该作者

视觉中国之后,全景网络、东方IC等网站也无法访问

源自:澎湃新闻
  继视觉中国、全景网络关闭网站之后,4月12日上午,东方IC网站(dfic.cn)也无法访问。
  当天早些时候,国家版权局官微发文称,“黑洞图片”版权问题引发关注。国家版权局重视图片版权保护,依法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各图片公司要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国家版权局将把图片版权保护纳入即将开展的“剑网2019”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图片市场版权秩序。
  4月11日,视觉中国因将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纳入自家图库,而引发关注。
47#
 妙娴 发表于: 2019-4-12 10:46:00|只看该作者

“黑洞”版权方直接打脸,视觉中国把全世界都得罪了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陶力 上海报道
  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因一张“黑洞”照片,视觉中国坠入了无底的深渊。这一次,它得罪了中国人民、祸害了股东和股民,还被欧洲南方天文台直接打脸。
  4月12日,针对视觉中国网站传播违法有害信息的情况,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连夜约谈网站负责人,责令该网站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彻底整改。同时,黑洞照片版权方更是指出与视觉中国没有任何关系,直接打脸。
  风暴之中,视觉中国股价开盘即跌停。

  欧洲南方天文台(The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以下简称ESO)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采访请求时明确表示,视觉中国的这种版权主张不合法,ESO从未,也不能将他们的图片版权转让给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且视觉中国从未就黑洞图片联系过ESO,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自称是视觉中国代表的人联系过ESO。
  新华社质疑了黑洞照片的版权归属问题,并提及视觉中国上国旗、国徽等照片的商用行为。人民日报则直言道,“没有人否认摄影作品有著作权。问题在于,著作权是否成立?平台有没有净化版权池?商业模式是否经得起推敲?”

为何视觉中国引起了众怒?
  可以说,它一方面打着维护版权的大旗,各种诉讼、索赔,唬人,以此获得商业利益。另一方面,又完全漠视著作权法、国际公约。如名人肖像、国旗、国徽的版权都被其“霸占”。
  甚至有很多网友发现,自己的私人照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都被上传到视觉中国网站上,变成了后者的版权所有图片。“我啥时候授权给你的,我怎么不知道?”有网友发现视觉中国收录了自己12张照片后,发出了愤怒的质疑。
  因此,这种乱象,监管部门该出手时就该出手,绝对不能手软。否则,只会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利益受到侵害。

视觉中国的版权从何而来?
  版权保护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是视觉中国能够找到商业模式,并走向资本市场的重要背景。
  视觉中国曾经披露,该公司自行研发完成了一套基于图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鹰眼”(图像互联网版权保护平台),包括自动全网爬虫、自动图像比对等能力,自动处理约200万张/天以上的数据,能够追踪到公司拥有图片在网络上的使用情况,并提供授权管理分析、在线侵权证据保全等版权保护服务。
  正是这套“鹰眼”系统,大大降低了获客成本,客户数量也大幅增长。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视觉中国的照片版权从何而来?尤其是一些历史老照片、名人肖像等,是不是说签约摄影师上传的,就全部拥有正规版权呢,也不见得。混乱的版权界限,也是其牟利的灰色空间。
  从网络上被曝光的照片来看,视觉中国将大量公共版权的图片,搬运到自家网站上,再在后面添上这么一句,“此图片是编辑图片,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客户代表。”
  这使得大多数人受到误导,误以为图片版权就是属于他们的。再加上“碰瓷式维权”的打击手段,让用图的人不得不交钱。除了一批真正拥有版权以外的照片,其他的收费照片,相当于他们在外面偷了别人家的菜,回来洗了一遍就拿出去卖。
  一旦被发现,视觉中国就会甩锅给签约作者,说图片是网友或摄影师上传。在视觉中国的道歉声明中,其将责任归咎于签约供稿人与审核不严,但是尚未说明其将如何处理签约供稿人,也未提供详细的整改措施。这明显利用了互联网的避风港原则,利用这个原则,变成自己的盈利模式。这样的道歉声明,也不能被谅解。
  21Tech查阅黑洞照片版权的所有者,欧洲南方天文台“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官网发现,网站上的版权说明明确表明,该网站内容遵守国际知识共享署名4.0协议(CC BY 4.0),只要有明确署名即可免费使用。
  国际知识共享署名4.0协议是一种公共版权许可协议,其允许分发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并且在署名版权所属者的基础上,允许使用者免费复制、散布、传播、改写作品。
  这意味着,黑洞照片的版权所有方,将照片的使用权开放给了全世界所有。而视觉中国又一次故技重施,想利用信息差,再来收割利益。
  如今,监管部门及时出手,充分说明,容忍它的存在,才是对版权最大的不尊重。

平台监管难辞其咎
  今天早晨,视觉中国公告称,“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约谈公司网站负责人,责令公司网站全面彻底整改,并在此期间暂时关闭网站。公司正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并配合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彻底整改,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提升内容审核的质量,坚决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截止目前,公司尚不能准确预计整改完成并恢复服务的时间,公司正在积极、认真履行整改工作,力争早日恢复服务。网站恢复服务的具体时间,公司将另行公告。”
  在此之前,该公司通过版权诉讼获益匪浅。
  21Tech了解到,一批自媒体因为图片版权问题,与视觉中国存在强烈的分歧。一名曾经被索赔5万元的自媒体人士大吐苦水,“事实上,我在选照片的时候,并不知道哪些是视觉中国拥有版权的。如果知道的话,当初肯定不会采用,也不至于一年多以后收到律师函。”
  经纬中国创始人张颖也指出,视觉中国漫天开价索要几十万人民币巨额赔偿,要挟企业签年度合同。上述两人的态度,其实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外界声音,维权—诉讼—和解—签约成为视觉中国的重要商业模式。
  财报显示,视觉中国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7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核心业务“视觉内容与服务”营收5.7亿元,同比增长34%,占比总营收的82%。
  商业图片版权索赔,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包括全景网络、东方IC等等,都因此获益。2018年,被全景网络告上法庭的自媒体至少有79家,一张照片要价至少1万。全景网络公司法务部门针对侵犯公司知识产权行为,进行维权诉讼产生收入,毛利率一度达到100%,最高增幅达到6166%。可以说,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生意。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在接受21Tech记者采访时认为,一般来说,企业的Logo作为企业的形象,视觉中国等平台是没有这张图片权利的;但是,如果一张照片中包含一个企业的Logo,并且这张照片已经被授权给视觉中国,那么才能说视觉中国是有这个照片的版权的。
  在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之所以,全景、视觉中国这些公司能够获得暴利,还顺利上市,很大原因是自媒体、企业主他们并不懂得版权的界限,最终导致这些版权代理无法无天。与此同时,搜索引擎对版权的保护不力,也难辞其咎。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2000万个,微博活跃用户超4亿,头条号超过100万个,这一庞大的创作群体,对图片的使用来源基本都是基于搜索,对图片来源不是十分清晰,创作者存在版权缺陷,也容易引来版权碰瓷的问题。

240家持股基金损失惨重
  中国版权图像素材2017年理论市场规模186亿,实际市场规模14.6亿,正版率仅8%。国内图片侵权普遍,64%摄影师经历过图片被盗用,其中28%为商业盗用。随着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中国版权视觉素材市场正版化率,持续提升且空间较大。
  而视觉中国万万没有想到,在天量资金解禁前夕,自己被“黑洞”吸了进去,可谓是No zuo no die的典型。2014年视觉中国上市,10名大股东曾承诺60个月内不转让股票,解禁日正是4月11日。这些股份占比55.39%,按当下的公司市值计算,将有价值108.65亿元的股票流入市场。
  此次解禁是五年前视觉中国借壳远东股份所定向增发的股份,当时定增发行价为5.28元/股,五年期间未实施过股份送转。公司最新股价25.2元,较定增价格已有超过400%的收益。
  从名单上来看,此次解禁涉及的股东有十位,分别是吴春红、廖道训、吴玉瑞、柴继军、姜海林、陈智华、袁闯、李学凌、高玮、梁世平,且这十位为一致行动人,为视觉中国实控人。其中,李学凌同时担任欢聚时代(YY)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对于视觉中国此次遭遇的风波,21Tech就此事采访李学凌,但是他并未回复微信。
  一批持股的基金,也将因此蒙受损失。21Tech梳理发现,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共240家基金持有视觉中国,持仓量总计1.32亿股,占流通A股42.49%。包括了交银施罗德、博时基金、华夏基金、华安基金等等。

(图片来源:证券之星)
  目前,视觉中国、全景网网站均已关闭等待整改,何时恢复还不得而知。
  今日,国家版权局发布声明:近日,“黑洞图片”版权问题引发关注。国家版权局重视图片版权保护,依法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各图片公司要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国家版权局将把图片版权保护纳入即将开展的“剑网2019”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图片市场版权秩序。
  视觉中国的故事告诉我们,互联网世界里。靠中间商赚暴利差价的商业模式,终究难以长久。
46#
 一对山 发表于: 2019-4-12 10:38:00|只看该作者

视觉中国风波背后:一年赚3亿每天打16起官司

源自:新浪新闻综合
原文标题:视觉中国风波背后:一年赚3亿每天打16起官司,高管入美加国籍

源自:财天作者 财经天下周刊


在维护图片版权的同时,视觉中国也引发了诸多争议,裁判文书收录网站Openlaw的数据显示,与视觉中国有关的法律诉讼,2018年全年共有2968起,2017年更是达到了5676起,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视觉中国就有15.6起官司要打。
  财经天下周刊(ID:cjtxzk)
  文|肖超
  编辑|鹿鸣
  视觉中国这次摊上事儿了。
  4月10日晚,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发布,引发广泛关注。但很快有网友发现,这张黑洞照片在视觉中国出现,对此,视觉中国称,此图由欧洲南方天文台提供,仅限于编辑类用途,使用请署名欧洲南方天文台,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但视觉中国的回应并没能打消网友们的疑虑,4月11日中午,共青团中央在官方微博上公开@视觉中国,并配上在视觉中国网站中的国旗、国徽图片,发问“国旗、国徽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随后,百度、凤凰、联想、海尔等公司纷纷在视觉中国影像官微下配图留言互动。视觉中国被推上风口浪尖。
  几个小时后,视觉中国发布致歉声明,表示相关图片由视觉中国签约供稿人提供,视觉中国作为平台方负有审核不严的责任,已对不合规图片做了下线处理。
  针对一系列事件,新华社也发表评论称,“打着版权保护幌子做起生意,怕是不太合理”。目前,视觉中国网站已无法打开。

每天15.6起官司,一张图索赔2万
  视觉中国创立于2000年6月,是一家视觉影像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官网资料显示,视觉中国现拥有超过2.7亿张图片、500万部视频、30万首音乐的版权,与超过1.7万名摄影师存在合作关系,且每日新增图片量超过2万张。
  但在维护图片版权的同时,视觉中国也引发了诸多争议,裁判文书收录网站Openlaw的数据显示,与视觉中国有关的法律诉讼,2018年全年共有2968起,2017年更是达到了5676起,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视觉中国就有15.6起官司要打。
  在这些诉讼中,涉及到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的占据了大多数,占到了66.4%,其次是侵权责任纠纷和不当得利纠纷。这其中,2017年4月,视觉中国曾将腾讯告上法庭,称其在微信企业账户及新浪官方微博中,未经许可使用了9张视觉中国拥有版权的图片,要求腾讯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18万元。
  对此,腾讯辩称,在其他网站上也有不同水印的涉案图片,不能证明视觉中国享有图片的著作权。但最终,法院还是判决腾讯赔偿视觉中国4万元。
  2018年7月,微博认证为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的张颖还曾在微博上怒怼视觉中国,称其从2016年开始,开发了新系统专门搜索未经授权使用它们图片的企业,而后要求几十万的天价赔偿,并要挟企业签年度合同。

管理层多是亲戚,两高管非中国国籍
  2014年4月,视觉中国借壳远东股份登陆深交所,2015年至201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为5.43亿元、7.35亿元、8.1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8亿元、2.15亿元、2.91亿元。
  其中,据其2017年年报显示,视觉中国的主营业务“视觉内容与服务”贡献营业收入5.84亿元,占总营收的71.7%,且毛利率达到68.9%。其次是软件信息服务,贡献总营收的17.2%,而广告创意服务和数字娱乐对总营收的贡献占比不足12%。
  2017年年报还显示,视觉中国的实控人为10名一致行动人,共持有公司55.39%的股份,十人分别为廖道训、吴玉瑞、吴春红、柴继军、姜海林、陈智华、袁闯、李学凌、高玮、梁世平。
  而视觉中国现任董事长廖杰为股东廖道训、吴玉瑞之子,总裁梁军为股东吴春红之女、梁世平之妹,并称“公司核心管理层均为控股股东或其直系亲属”。不仅如此,廖杰为加拿大国籍,梁军为美国国籍。
  上市5年中,除定向增发带来的股价变化外,视觉中国的股价整体比较平稳,截至2019年4月11日收盘,股价为28元/股,总市值达到196.2亿。
  视觉中国深夜道歉 天津网信办连夜约谈
45#
 honjehai 发表于: 2019-4-12 10:03:00|只看该作者

视觉中国跌停:交银施罗德损失1.3亿 博时损失4700万

源自:财经栏目
  4月12日消息,视觉中国版权纠纷,股票开盘跌停。数据显示,根据视觉中国2018三季报,交银施罗德旗下4只公募基金位居视觉中国前十大流通股东,博时基金旗下博时主题行业位居第五大流通股东,华泰柏瑞基金一专户产品位居第九大流通股东。
  wind数据显示,根据2018基金年报,交银施罗德旗下9只公募基金产品合计持有4656万股视觉中国股票,占流通股比例的15%。按今日跌停价计算,交银施罗德损失1.3亿元。
  博时基金旗下9只产品合计持有视觉中国1709万股股票,占流通股比例5.5%。按今日跌停价计算,博时基金损失4785万元。
  泓德基金9只公募基金持股1021万股,占流通股比例3.29%,今日损失2858万元。
  华夏基金、中欧、农银汇理持股均超500万股,今日分别损失1744万元、1643万元、1562万元。
  持股最多的10家公募基金公司,合计持股1.07亿股,占视觉中国流通股比例近35%,今日损失约3亿元。
  从持股占净值比例看,中融物联网主题混合超8.7%,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混合占7.46%,中融竞争优势股票占7.33%。
44#
 天雨ai2 发表于: 2019-4-12 09:53:00|只看该作者

视觉中国遇“黑洞”危机开盘跌停 248家基金持股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视觉中国遇“黑洞”危机开盘封死跌停 248家基金持股

  (记者:张妍頔)4月11日,一张题为“那个黑洞的图公众号别乱用,版权来自视觉中国“的图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4月11日下午15时许,共青团中央发布微博称“国旗、国徽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并@视觉中国影像,配图为IDVCG11388025138的国徽图片及IDVCG11388025187的五星红旗图片。
  事情迅速发酵,视觉中国微博公开道歉、关闭网站、被天津市网信办约谈,靠“版权”起家的视觉中国,此次身陷“版权”之争。
  4月12日,视觉中国开盘封死跌停,股价跌至25.20元/股,封单超40万手。视觉中国遭遇“黑天鹅”事件,受到冲击的不止视觉中国一家上市公司。

百亿限售股今日解禁
  2014年,视觉中国借壳远东股份在主板上市,2014年2月25日,廖道训、吴玉瑞、吴春红、柴继军、姜海林、陈智华、袁闯、李学凌、高玮、梁世平承诺所认购的远东股份的股票自上市之日起六十个月内不进行任何转让。承诺期限为2014年4月10日~2019年4月10日。
  也就是说,视觉中国的实际控制人前述十大股东构成的一致行动人所持有的3.88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55.39%)已经解禁,该部分资产按照4月11日收盘价28元/股计算,价值超百亿。

多家机构持仓
  视觉中国背后,多家机构持仓。据东方财富信息,前十大股东中,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银施罗德新生活力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视觉中国1337.69万股,持股比例为1.91%,为视觉中国第七大股东。常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常州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为第八位及第十位股东。
  在十大流动股东中,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银施罗德新生活力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博时主题行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LOF)是前期进入的股东,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银施罗德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银施罗德新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华泰柏瑞基金-上海银行-视觉中国特定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银施罗德阿尔法核心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是新进股东。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共计248家基金持有视觉中国股票,持仓股数为13183.32万股,占流通股比例的42.46%,占总股本的18.82%。
⊙记者:张妍頔 编辑:徐超 校对:卢茜

  视觉中国深夜道歉 天津网信办连夜约谈
43#
 郭成 发表于: 2019-4-12 09:45:50|只看该作者

谁能卖黑洞照片?视觉中国能,但你也能

源自:界面
源自:界面新闻

⊙作者:胡翌霖

  (本文作者胡翌霖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本文根据作者意愿按照CC-BY协议发布。)
  2019年4月10日,人类拍摄的第一张“黑洞”照片高调发布,引起世人关注。
  然而在国内,除了引发人们对黑洞的兴趣之外,这张照片还引爆了另一个话题,人们注意到,这张图片被一家叫“视觉中国”的网站收录了,还打上了版权信息──“版权所有:1995-2019视觉中国”。有好事者还在“视觉中国”发现了国旗、国徽等图片,也被宣传了版权,顿时舆论哗然,共青团中央都加入了声讨队伍。
  难道说他们真有底气持有黑洞照片的版权,不怕天文学家们来算账吗?
  那么,黑洞照片的版权究竟属于谁?我们如果想使用这张照片的话,究竟要找谁授权呢?

知识产权需要尊重
  首先,我们确实应当意识到,需要授权才能使用图片这件事情,其实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以往中国人版权意识匮乏,随便在网上搜索各种图片就可以插入到自己的网页或文章中,顶多是标注一个“图片来自网络”就称得上诚实认真了。而“视觉中国”这家公司就守株待兔,寻找各种未经授权使用版权图片的互联网公司打官司,赢得了不少赔偿,自然也就变得臭名昭著了。
  且不论“视觉中国”的具体手段是正当还是碰瓷,其大义倒是无可挑剔的──毕竟图片和文字一样,都是创作者的心血,不告而取的行为当然是不对的。
  就好比这次的黑洞照片,看起来模模糊糊不太起眼,但却是凝聚了全球多家顶尖科研机构整整两年的工作,动用了全球8座射电望远镜,其中最强大的一座造价就高达14亿美元。在这张照片背后凝聚了多少创意、汗水和资源呢?这样的一张照片,说价值连城都不为过。
  然而由于互联网的特性,再怎么珍贵的图片或文字,一旦上了网,那么就成了随便谁点点鼠标,2秒钟不到就可以纳为己用的东西。如果这种复制粘贴毫无约束,又怎能体现对创作者们应有的尊重呢?

视觉中国真能卖图,但你也能卖
  所以说,为了使用这张照片,如果必须要向天文学家们付钱,那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幸运的是,他们并不要求我们付钱,我们完全可以免费使用。
  那么难道是创作者们私下又给视觉中国授权,让他们代理该照片在中国的版权吗?显然不是这回事。事实上,黑洞的照片的创作者的的确确给视觉中国授权了,但并不是私下交易,而是完全公开的“交易”。事实上,创作者早已给包括你、我或视觉中国在内的所有可能的使用者们,发起了公开的交易,只要我们满足他的要求,就可以拥有使用这张图片,甚至从中赚钱的权利。
  也就是说,不仅视觉中国有权“卖”这张照片,你我都有权利用这张照片赚钱。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我们只要去照片的发布者,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网站上看一看就知道了。
  在照片页面中,网站贴心地准备好了各种格式各种尺寸的图片供你下载,并且提示你“使用方法”(Usage)。
  使用方法就是,只要你接受了CC-BY(知识共享—署名)协议,就可以非独家地,免费使用了!你甚至可以修改它,或者开一间收费小黑屋招揽观众,看一眼收80块钱,总之怎么都行,为所欲为!

自由开放的CC协议
  当然,为所欲为的前提是接受这个协议,那么这个CC协议究竟是什么呢?
  CC是Creative Commons的简称,这是一个2001年成立的非盈利组织,也是这一组织推行的许可证的名称,在中国大陆被翻译为“知识共享”,也有翻译为“创作共用”、“共享创意”等,感觉“创作共用”似乎更准确一些。CC协议不是一个协议,而是复数的一组协议(licenses),包括4种条件,组合起来一共有6种协议。
  4种条件是BY(署名)、NC(非商业性使用)、ND(禁止演绎)、SA(相同方式共享)。其中BY是必选项(不然就叫CC0,即放弃一切版权),SA与ND矛盾(SA是规定演绎的条件),所以组合起来就是6种可能性:BY;BY-SA;BY-ND;BY-NC;BY-NC-SA和BY-NC-ND。
  注意到黑洞照片的发布用的是其中最最宽松的一条,即只有署名(BY)这一项要求。也就是说,不限制商用、不限制演绎,没有附加条款。
  具体来说,在黑洞照片的页面中,表明了“Credit:EHT Collaboration”字样,而授权要求就是,你必须以清晰、可见的方式把相应图片的贡献者(credit)标记出来,另外如果你做了修改,则不能把修改也归功于原始的贡献者。也就是说,你只要标明了这张图片来自“EHT Collaboration”,如果修改过,则声明修改过,然后你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除了BY之外,SA(相同方式共享)也经常被使用,这就要求,如果你修改了原作品,或者基于原作品创造了新的作品,那么你仍然需要以同样的协议发布,就是说,如果你是通过CC-BY-SA协议获得改编权,那么你改编后的作品仍然要通过CC-BY-SA协议发布才行。但这张黑洞照片甚至没有使用SA条款,也就是说,我可以给它打个水印,然后收费授权该水印图片,或者禁止别人传播带水印的新图片。视觉中国当然可以这么做,你也可以这么做。

CC协议有什么好?
  可见CC-BY这个协议,非常接近于放弃版权,让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自己的作品。那么创作者又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大公无私”的协议呢?
  Creative Commons的宗旨和开源软件有点像,事实上,它也受到开源协议(如GNU的自由文档协议GFDL)的启发。比如维基百科就是用GFDL,之后逐渐兼容CC协议。
  CC协议的宗旨也与开源软件类似,无非是要鼓励知识的传播,激励共同创作。就好比维基百科这样伟大的作品,绝对不是某一个人或一小撮人能够完成的,事实上它也永远没有“完成”,而是随时接受全球网民的增补和修订。
  除了开源社区的程序员之外,学术界是最容易接受这种理念的。自近代以来,科学研究的爆发式增长,除了归功于科学内部的理论革命之外,也必须归功于滥觞于印刷时代的无数廉价和开放的著作、期刊所构建起来的“学术圈”的兴起。正是有赖于跨越学派、跨越地域的学术交流平台的出现,学术研究不再像古代那样只是少数天才或大师的零星火花,而是变成无数人前赴后继的共同事业。一个最普通的大学生,就有可能获得相关专业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并且有可能加入最新的研究工作,站在同行的肩膀上为人类知识添砖加瓦。
  学术研究就是这样一种永远不能“完成”的,随时向任何人的学习和修订开放的,“知识共享”平台。我们能够给黑洞拍照片也是这个道理,它本身就是全球各地无数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继、协同合作的产物,如果每个学者都像古代的工匠那样守着自己的“祖传秘方”,对自己的实验数据秘而不宣,那怎么可能做出这些惊人的成就呢?
  在互联网时代,许多文学、艺术领域的创作者,也开始接受CC协议及其开放、共享的理念。一方面,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下,文艺创作者想要让自己的作品广为流传变得越来越难,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些创作者不希望自己的心血埋没无闻,因此宁可放弃一定的版权,以换得自己作品更多的流传;另一方面,新媒体也在改变着传统的艺术形式,文艺作品的创造过程不再只能是在自家工作室关起门来埋头创作,也有可能在开放的、互动的环境下由许多人共同演绎一部作品。
  总之,CC协议推进了“知识共享”、“协同创作”的传统,也为互联网时代的创作方式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经过十余年的推广,CC协议在全球已经颇有影响,在谷歌或必应的搜索引擎中,搜索图片时可以专门加入CC的筛选项,更容易找到开放授权的图片。但遗憾的是,在国内,CC协议仍然是陌生事物,百度搜索中直到最近才加入了“版权”的标签,而多数网民对版权的理解停留于“收费”。如果第一张黑洞照片在普及天文学知识之外,也能刺激国人对版权问题有更多思考,那就太好了。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42#
 巴石一 发表于: 2019-4-12 09:25:58|只看该作者

视觉中国被关站整改 但图片版权的糊涂账仍是"黑洞"

源自:界面
源自:界面新闻

⊙记者:郑洁瑶

  4月12日对视觉中国(000681)的股东们来说,本来是值得庆祝的一天。
  根据计划,今日,视觉中国本将有3.88亿限售股上市流通,如果按照公司4月11日收盘股价28元来算,解禁市值约108亿元,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55.39%。此次解禁是五年前视觉中国借壳远东股份所定向增发的股份,当时定增发行价为5.28元/股,五年期间未实施过股份送转。这意味着,公司最新股价较定增价格已有超过400%的收益。
  然而,就在解禁前的关键节点,一张“黑洞”照片却让这家中国图片版权领域的公司迎来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商誉危机。
  4月10日晚,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在六地同时发布,一时间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随后有人发现,在视觉中国网站上,这张黑洞照片却被标注版权为视觉中国所有。视觉中国在图片说明中提到:“此图是编辑图片,如果用于商业用途,请致电或咨询客户代表。”
  很快,此事就被编成段子在各大自媒体群里流传,核心思想是提醒同行小心乱用图片被视觉中国上门维权。
  事件在短短的一天里迅速发酵,下午,共青团中央发博爆出在视觉中国里发现了标注了版权所有的国旗和国徽的图片。百度、凤凰网等公司也紧跟其上,发文称发现自家公司的商标也被视觉中国收录并打上水印。

  一时间,视觉中国陷入千夫所指的境地。4月11日下午,视觉中国紧急把黑洞照片的图片版权改为了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称自己通过合作方拿到了该图片的授权,且强调了该图只能用于编辑用途。但随着共青团中央等官博介入,影响愈加恶劣。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欧洲南方天文台回应称视觉中国的版权主张不合法,ESO从未,也不能将他们的图片版权转让给任何其他个人组织,且视觉中国从未就黑洞图片联系过ESO。
  4月11日晚间,天津市网信办连夜约谈视觉中国并责令视觉中国网站立即停止传输相关信息,采取措施消除恶劣影响。紧接着,视觉中国在微博发表致歉信称,将接受广大网民和媒体的监督批评,全面配合监管部门彻底积极整改。目前,视觉中国官网已经关闭。

版权归属的糊涂账
  除了国徽、国棋等不存在疑问的图形以外,类似黑洞、企业LOGO、明星活动图、公司高管肖像这类照片,视觉中国真的拥有它们的版权吗?
  针对黑洞的照片,视觉中国的创始人柴继军曾在朋友圈发表声明称,黑洞照片是视觉中国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的编辑类使用授权。该图片授权并非独家,且被要求只能用于编辑用途,未经许可,不能作为商业类使用。
  然而,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官网上,有条款明确表示,这张图遵守的是CC BY 4.0协议,该协议又称创意共享协议,即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的分发、传播、修改本创作,但需署名来源、不得用于商业用途,且不得增加额外限制。其中,不得增加额外限制指的是你不能增设任何法律限制或是技术限制,来限制他人进行本许可证已经允许的行为。而欧洲南方天文台回应称视觉中国的版权主张不合法,ESO从未,也不能将他们的图片版权转让给任何其他个人组织。
  显然,视觉中国是没有资格将此图用作商业用途和编辑用途分发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视觉中国离职员工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有的时候,为了促进内容传播,创作者在标明创意共享协议后仍给多家图库授权是很常见的事情。而那句“如果用于商业用途,请致电或咨询客户代表”是行业标准话术,“所有限制编辑用途的图片都会加上这一句话。”
  同时他也表示,这句话“用在这里确实非常不严谨。”而后面被爆出的国徽、商标等问题,则属于供稿人自行上传,但视觉中国作为平台存在审核不严的问题。
  针对企业LOGO和高管肖像图等照片的归属,他表示,图片的版权和图片内容的肖像权所有物权不能混为一谈。“比如说我参加一个百度的活动,拍了一张带有百度logo的照片,我是拥有这张照片的版权的,但我并不拥有这个logo的版权,也不拥有里面的人物肖像权。这种情况未经许可是不能用作商业用途的。一般视觉中国在这种图片旁边会注明仅限编辑。”
  界面新闻记者就此事也咨询了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他表示,国旗、国徽及其图案的使用有很多法定限制要求,不得用于商业目的是其中最重要的限制要求之一。因此,不具有独创性的含有国旗、国徽或其图案的图片,不满足作品的要求,不受著作权保护,也就不得据此收取费用。除此之外,涉及到企业商标或是有清晰人物肖像的图片,如果是用于新闻媒体的编辑图片,即使未获得人物肖像权或所有物权也是不存在侵权的,只要不涉嫌诽谤。但是,如若未征得同意即用于商业用途则明显涉嫌侵权。
  显然,视觉中国在图片审核和版权信息描述上存在很大问题,而那些未获得人物肖像权或所有物权的照片也不应该进入商业用途用于售卖,这一点视觉中国在上传环节也没有对签约摄影师提出明文要求。
  而且,通过网友爆出的图片来看,其客服人员对待版权问题也没有明确的认识,只要问询一概都以商业用途的话术受理。客服人员对外代表公司,从这里,至少说明视觉中国对于客服人员是缺乏培训的,以至于其连基本的法律常识都没有。

版权流氓还是维权骑士?
  4月11日下午,随着黑洞和国徽事件的不断发酵,还有部分自媒体发文批评视觉中国滥用维权,漫天要价。而此前就和视觉中国不对付的投资人张颖也发微博讽刺称:“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视觉中国的。”
  总的来说,在昨天的舆论发酵浪潮里,主流的声音主要有两种。
  一种声音认为视觉中国靠垄断图片上游的使用权,“勒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有版权图片的用户,或要求支付高价赔偿金,或要求与其签订合作协议,属“版权流氓”行为。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公司使用未经授权的图片,公开发布,能够获得利益,这本就是侵权。视觉中国依法维权、打击盗版,保护摄影师的著作权,对于推动社会版权发展是利好。
  就此,界面新闻采访了一位机构媒体的法务负责人,她表示,在国内,视觉中国属于图片版权领域的龙头,基本上垄断了海外媒体新闻图片的版权,“他们和getty、路透、法新都有合作,签约的供稿人也是行业里最多的。有点像图片超市,对于需求量大的机构媒体来说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但不得不说,对于部分个人自媒体和企业公众号来说,发文可能只是其兴趣或副业,为此和视觉中国签一个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年度合作,的确不太划算。此前,经纬中国的公众号就曾因此接到过视觉中国的律师函。
  开庭前夕,经纬中国的创始合伙人张颖还曾愤怒的发微博称视觉中国曾向其索取几十万人民币的天价赔偿,要挟企业签年度合同。

  对此,柴继军在接受刺猬公社采访时表示,2016年下半年,视觉中国的版权追踪系统“鹰眼”发现经纬创投的官方认证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使用视觉中国授权代理的图片,为建立长远合作,妥善解决经纬创投过往未经授权版权问题及未来图片需求,视觉中国提出14万元的一揽子建议年度合作方案,由于对方一直没有予以回应和解决,视觉中国不得不提出诉讼,开庭前一天,张颖发布了上述微博内容。
  他还解释称,视觉中国的模式核心是授权分成,而不是索赔维权。之所以会选择维权是因为站在版权人的角度,摄影师希望侵权者支付赔偿,而且无论是授权许可费和赔偿费,视觉中国都会根据协议分成约定分给对应的摄影师,每一个签约的摄影师都能在他的在线账单上看到哪些是授权分成,哪些是赔偿的分成。
  更重要的是,他还提到一个数据,称绝大多数客户都会在司法诉讼判决前与其达成和解,并成为长期合作客户。最终通过法庭诉讼生效判决的金额不超过0.1%。
  一位曾收到过视觉中国律师函的自媒体这样向界面新闻记者解读:“去年视觉中国打了至少30场官司,然后他2018半年报显示营业收入是4.8亿元,其中,视觉内容与服务是核心业务,贡献了82%的营收,这里头通过法庭诉讼生效判决的金额不超过0.1%,说明绝大多数都和解了。那他打这么多官司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本身动机就有问题?”
  动机是否不纯外人无法判断,不过仅凭这一点就把视觉中国打成行业里版权流氓的典型还为时尚早。
  上述机构媒体的法务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在维权流程上面,视觉中国其实做到了相对规范。“我们每年都会接到几个图片库的律师函,对比了就会发现,行业里更粗暴更流氓的图片库比比皆是。”
  据记者了解,这些“野路子”的图片库通常不会主动和企业沟通,而是会先拿出两三张图片起诉,再由法院找到企业,原因是图片公司的起诉成本也很高,如果一次性起诉所有侵权图片,单张价格到不了起诉一张时判赔的金额,所以图片公司一般先起诉一两张图侵权,判赔之后再按该价格要求私了其他侵权图片。
  有些时候拿来起诉的图片是非独家的,企业如果能拿出来和其他图片库签约授权的文件,这些公司还另有一手,即直接打包几百张图片进行起诉。企业如果要应诉,就必须要一张张和已签约版权方排查图片版权,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他们就是要消耗你的时间,逼着你私了,再和他们签长期的合作合同。相比较而言,视觉中国真的算好的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的图片版权行业确实是鱼龙混杂。媒体如果遭遇过类似的流氓维权确实会心生愤懑。但回过头来,这真的是视觉中国这一家公司的问题吗?至少,界面新闻采访的多位法律界人士都认可,其作为行业第一家图片版权商对推动社会各界重视版权,营造良好知识产权保护秩序提供的帮助。

侵权的边界
  换个角度来想,其实市面上会有这么多版权流氓和国内的图片用途方版权意识薄弱、维权成本高也有很大关系。
  上述视觉中国员工在采访时分享了一组数据:有机构曾经以一百多家媒体为样本做了个调查,结果显示有73%的媒体曾经或者正在因侵犯他人图片的著作权被起诉或被索赔。但同时,83%的媒体单位摄影记者拍摄的照片存在被他人侵权使用的情况,其中,77%的媒体并未进行维权。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焦阳也曾发文表示,“现在很多媒体人可能觉得百度上没有署名的图片都可以用,或者说标明来源和作者就不算侵权。但事实上,各种搜索引擎上的图片没有标明著作权人及相关信息不代表可以任意使用。只要著作权人掌握了证据,就可以起诉侵权方。此外,只要你没有经过著作人同意,即便注明了来源仍旧是侵权。而且,就算你只是转载了一篇文章,一旦转发的文章中存在侵权图片,你也还是要负责任。”
  从法理上来说,视觉中国的确存在审核不严等种种问题,但其代表摄影师依法维权却挑不出什么法律上的毛病,对于被维权的媒体或机构来说,它扮演的或许就是一个版权流氓的形象,但对摄影师群体来说,视觉中国毫无疑问是他们的维权骑士。
  我们在讨论一家版权公司是否是版权流氓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无论对方有哪些问题,侵权都不是无罪的。避风港原则不是万能的保护伞。即使是自媒体也同样应该提高专业性,把版权意识重视起来。
  那么,媒体在使用网络上的图片时到底该注意些什么?
  2008年至2012年期间,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三家报纸侵犯他人著作权的案件后,给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提出了五条建议,或许可供参考:
  一、健全制度规范,把关审核流程,建立、完善摄影图片使用和刊发的审核、备案制度;对由第三方提供的广告背景图片应该审核图片的来源、使用许可协议,坚决杜绝任意下载等非法使用行为,积极倡导知识产权正版化。
  二、坚持事先审查制度,将新闻版面、广告版面包括背景图片、插图、题头在内的图片使用全面纳入审查范围,使图片采编、审核、定稿、刊印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保证图片来源清晰、权利人身份明确。
  三、强化内部法务部门的审查职责,加强新闻、广告采编与法务部门对涉及版权事务的审核协调。
  四、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特别是著作权法律实务的教育培训,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版权保护法律意识,尽力避免因从业人员的不当行为给新闻媒体自身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健全事后补救机制,妥善解决矛盾纠纷。因版权问题引起的法律争议发生后,积极主动与权利人沟通,并在初步查明侵权事实后以和解的方式了结争议;对已经形成的诉讼,积极配合法院进行调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如果未来图片用途方的版权意识都能树立起来,那版权流氓们可钻的空子就越来越少,行业生态也会越来越健康。

※ 注释
  “避风港”原则是指在发生著作权侵权案件时,当ISP(网络服务提供商)只提供空间服务,并不制作网页内容,如果ISP被告知侵权,则有删除的义务,否则就被视为侵权。如果侵权内容既不在ISP的服务器上存储,又没有被告知哪些内容应该删除,则ISP不承担侵权责任。后来避风港原则也被应用在搜索引擎、网络存储等方面。但“避风港规则”也因此变成了搜索网站和分享网站的“安全港”,甚至演变成某些网站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挡箭牌──先侵权、等通知;不通知、不负责;你通知、我删除、我免责。
41#
 zhenshiyaya 发表于: 2019-4-12 09:25:58|只看该作者

版权保护变"欺诈"?视觉中国灰色产业链因黑洞现形

源自:全天候科技
原文标题:版权保护变高价“欺诈”?视觉中国灰色产业链因“黑洞”现形

  作者| 马程
  昨日,社交媒体上发起了一场谴责视觉中国的“总动员”。起因是有网友发现视觉中国网站上出现了4月10日公布的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并注明此图如用于商业用途需要付费购买版权。随后,视觉中国创始人柴继军发朋友圈表示,“黑洞”照片属于Event Horizon Telescope组织,视觉中国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编辑类使用授权,“如未经版权人授权,用于商业用途,将可能存在风险。”
  此后,据自媒体三表龙门阵查证,在“黑洞照片”的源头──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网上,可以下载TIF格式的高分辨率图片,同时ESO还对版权作出CC4.0协议,只要注明图片来源:EHT Collaboration,便可自由使用,无关商业或非商业。

  可以说,视觉中国此举是将属于公众领域图片用于商业用途。另有用户发现,视觉中国网站上还有包括国旗、国徽、领袖头像在内的付费图片。4月11日下午,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发问视觉中国:“国旗、国徽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
  对此,视觉中国官微发布了道歉声明,表示国旗国徽等不合规图片由签约供稿人提供,目前已经下线,并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持续性地加强审核,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而在共青团中央点名前,已经有包括海尔、苏宁、百度在内的多个企业官微发布微博,表示自己公司没有授权视觉中国使用相关图片,但也被标注了版权。
  另有不少企业、自媒体等跳出来指责视觉中国滥用版权索赔,“敲诈”牟利。
  事件经过一天的发酵,视觉中国网站在昨晚20点左右已经无法打开。截至发稿前,仍未恢复。
  11日凌晨,就网站中不合规图片问题,视觉中国通过官方微博表示:目前,公司已采取措施对不合规图片全部下线处理,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自愿关闭网站开展整改,进一步强化企业自律,强化制度建设,提升内容审核的质量,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4月11日晚,针对视觉中国网站传播违法有害信息的情况,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约谈网站负责人,责令该网站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彻底整改。
  对此,知识产权律师朱宝对全天候科技表示,维护版权本身并没有错,而使用“公有领域”图片作为商业用途,很难从法律层面追究。如果媒体人认定视觉中国的“敲诈”,为此前的版权赔偿感到“委屈”,唯一通过法律反诉视觉中国的途径,只有以“不正当经营”的名义,进行联合诉讼,但诉讼消耗物力财力,国内以往成功案例几乎没有。
  人民日报官微也在昨夜对此事评论:“视觉中国”下线国旗、国徽等不合规图片并致歉。怎样的图片能收费?探讨来得猝不及防却颇有意义。当版权保护成共识,没有人否认摄影作品有著作权。问题在于,著作权是否真成立?平台有没有净化版权池?商业模式是否经得起推敲?避免版权保护陷入“黑洞”,与提倡版权付费一样重要。随后配图还调侃称:“不敢配图”。


视觉中国的“惯用伎俩”
  视觉中国引发公愤,一方面是因为将大量“公有领域”的图片标位商业用途,另一方面是又用这些图片不断揪住“侵权者”不放,大量索赔,动辄每张图片索取过万的赔偿费用,并要求公司签订年度使用合同。
  例如在“黑洞”图片中,视觉中国不拥有对“黑洞”图像的完整索赔权,却滥用了这一权力,引发很多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媒体和企业就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对于已经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通过“知识共享”等宽松协议授权的作品,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况,都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遵守其它附带规定。
  知识产权律师赵树岭也对全天候科技提到,关于“黑洞”照片,视觉中国虽然获得了转授权,但无法用于商业途径。而对于后面议论的“国旗和国徽”图片,由于从正面、垂直角度拍摄,这个拍摄角度是唯一的,没有什么独创性,任何人拍摄出来的图片几乎都相同。图片不符合摄影作品的构成要件即独创性,所以根本没有版权。
  早在2018年7月,经纬中国创始人管理合伙人张颖就曾在微博上指责,视觉中国开发了“鹰眼”系统,通常一个小疏忽或者一张图片,不接受删除,而是漫天开价索要几十万人民币巨额赔偿,要挟企业签年度合同。
  他称,从该公司的收入角度来看,据说“战果颇丰”。“侵权确实不应该,但这种漫天要价的商业模式更不应该,现在还变成了这家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也是好笑了。”
  据强韵数据提供的信息显示,2013年至今,视觉中国及其子公司共涉诉讼1000多起,案由均为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或网络传播权纠纷。进入诉讼阶段,则多为视觉中国依赖美国数字媒体服务商Getty Images提供版权证据的案例,案件共涉赔偿约624万元。
  视觉中国曾披露,2017年,公司通过“鹰眼”系统发现的潜在客户数量较2016年同期增长超过84%,通过“鹰眼”新增年度协议客户数量较同期增长超过54%。
  鹰眼使视觉中国“巧妙”地将两项业务联系到一起──一方面通过采集图片以扩大图库,另一方面,又通过鹰眼监测到各种途径对图片的侵权行为,立刻发律师函,索赔。
  一位新媒体app创业团队的主编对全天候科技提到,公司曾经两次接到视觉中国的律师函,皆因为图片侵权。“一张是某企业的图片,一张是很常见的概念图,我们都认为应该是公共领域的图片。”但是,最后团队以接近售价10倍的赔付才达成和解,“因为如果视觉中国以侵权诉至苹果商店等应用商店,app将很快被下架。”
  这位主编也提到,在沟通过程中,视觉中国相关负责人还多次提到,可购买其年度服务。但公司最后没有答应。
  这一“产业链”的效果也直接反映在视觉中国的财报中。
  财报显示,2018年初至三季度公司合并层面营业收入7.01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20.97%,实现净利润2.20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35.31%。另外,视觉中国2015年~2017年营收分别为5.43亿元、7.35亿元、8.15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58亿元、2.15亿元、2.91亿元。
  诸多营收来源中,核心业务“视觉内容与服务”目前为公司贡献了80%的营收,2018年前三季度,这部分业务为视觉中国带来了5.73亿元营收,2.23亿元净利润。

  在业内看来,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正是用维护知识产权的幌子在获客和创收。
  一位知识产权领域专家提到,视觉中国、以及Getty Images这种版权图库,本只应该存在于专业用户市场,主要用户应该是广告公司、设计师和大的新闻媒体机构,而视觉中国最错误的问题就是,把一个并不大的B2B生意,人为地扩散到了大众用户市场,让普通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版权信息本来就很难溯源。
  “视觉中国并没有提供容错机制,而是以诉讼来做收入,过度追求利益,失去了互联网分享的精神。”他提到。

很难以“不正当竞争”定性
  在图片市场迅速扩张的视觉中国最早发迹于全球最大图库Getty Images,其前身photocome只是一家规模较小的图片网站,但通过与Getty Images建立合资公司,视觉中国由此获得了大量图片版权。
  2014年,视觉中国借壳远东股份在深圳交易所上市。目前,视觉中国两个核心的全资子公司一是华盖创意,另一个是汉华易美,二者都是Getty的代理商,分别在中国代理Getty创意类图片和编辑类图片(新闻图片)。
  在2018年半年报中,视觉中国概述成绩称,积极推进了全球化战略,成为了真正的“全球玩家”。在收购全球第三大图片库Corbis及国际知名的摄影社区500px后,视觉中国明确表述将“全面参与”全球摄影师网络平台的运营。
  彼时柴继军直接表示,“视觉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视觉内容互联网版权交易平台之一”。
  此前,在《证券时报》的一篇报道《“视觉中国”:王者还是贡臣》中提到,视觉中国和背后的Getty Images通过收购渔翁得利。而这对几家被收购的社区来说,而这对几家被收购的图片社区来说,原本有独特的定位和图片来源,但由于过渡商业化,影响了平台进一步发展。
  虽然引发诸多不满,但律师朱宝提到,这些谴责多停留在道德层面,很难从法律方面为视觉中国定性。比如,百度、海尔等公司指责视觉中国将公司的图片用于商业用途,“但他们这些图片已经进入公众领域,大众和视觉中国如何使用,公司本身已经很难追究。”
  同时,该律师提到,虽然视觉中国确实存在“垄断”、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可能性,但很难定性。如果新媒体要进行联合诉讼,“时间长,花费大,大多数公司会选择破财免灾”。
  也有摄影师谴责视觉中国将诉讼金额据为己有。一位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提到,“独家签约视觉中国的合同上有将知识产权事宜独家授权给视觉中国的条款,这基本锁死了大部分摄影师自行上诉的可能性。”律师朱宝提到,摄影师和视觉中国的纠纷,要依据合同进行。如果摄影师签约时已经将相关事宜转交,很可能拿不到相关赔偿。
  “若真正对簿公堂,视觉中国几乎场场必胜。”朱宝认为,放到20年前,中国几乎还没有针对肖像权、图片著作权的诉讼,大众知识产权意识淡薄。“这些图库平台出现,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摄影师维护版权,但在视觉中国的案例中,由于过于谋求利益,背离了平台的初衷。”
40#
 楼主|忧忧我 发表于: 2019-4-12 09:22:41|只看该作者

一张黑洞照片引发的“血案”:视觉中国犯众怒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文标题:一张黑洞照引发的“血案”:视觉中国犯众怒!深夜被约谈,目前已关站整改

  记  者丨杨清清、朱艺艺、陶力
  编  辑丨陈思、朱益民、张伟贤、黎雨桐
  部分内容综合自新榜、新浪微博、腾讯深网
  视觉中国网站因黑洞照片版权问题引发公众质疑,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昨天更是直接质问“国旗、国徽版权也是贵公司的?4月12日凌晨消息,据网信天津,4月11日,针对视觉中国网站传播违法有害信息的情况,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约谈网站负责人,责令该网站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彻底整改。
  天津网信方面表示,经查,视觉中国网站(域名为vcg.com)在其发布的多张图片中刊发敏感有害信息标注,引起网上大量转发,破坏网络生态,造成恶劣影响。上述行为违反了《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根据《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我办依法约谈该网站负责人,责令视觉中国网站立即停止传输相关信息,采取措施消除恶劣影响,并保存相关记录。要求其切实履行网站主体责任,从严处理相关责任人,全面清查历史存量信息,同时要求该网站加强内容审核管理和编辑人员教育培训,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图片来源/网信天津微信公众号
  视觉中国官方微博亦在12日凌晨致歉:目前,公司已采取措施对不合规图片全部下线处理,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自愿关闭网站开展整改,进一步强化企业自律,强化制度建设,提升内容审核的质量,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目前,视觉中国的网站已经打不开
  同时,视觉中国深交所发布早间公告称,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约谈公司网站负责人,责令公司网站全面彻底整改并在此期间暂时关闭网站。公司正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并配合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彻底整改,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提升内容审核的质量,坚决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4月11日,因对全球首张黑洞照片申明版权,视觉中国被推上风口浪尖。随后被网友扒出,视觉中国网站上存在大量国旗国徽等图片,亦归属于视觉中国版权,需要付费购买。
  先是昨天下午@共青团中央 的微博引起了网络热浪。
  昨日晚间,围绕相关现象,新华社、人民日报也分别点名视觉中国。新华社质疑了黑洞照片的版权归属问题,并提及视觉中国上国旗、国徽等照片的商用行为。人民日报则直言道,“没有人否认摄影作品有著作权。问题在于,著作权是否成立?平台有没有净化版权池?商业模式是否经得起推敲?”直指视觉中国核心商业模式问题。
  更为戏剧性的是,2014年视觉中国上市,10名大股东曾承诺60个月内不转让股票,解禁日正是4月11日。这些股份占比55.39%,按当下的公司市值计算,将有价值108.65亿元的股票流入市场。
  此次解禁是五年前(2014年)视觉中国借壳远东股份所定向增发的股份,当时定增发行价为5.28元/股,五年期间未实施过股份送转。
  视觉中国此次解禁涉及的股东有十位,分别是吴春红、廖道训、吴玉瑞、柴继军、姜海林、陈智华、袁闯、李学凌、高玮、梁世平,且这十位为一致行动人,为视觉中国实控人。其中李学凌为欢聚时代(YY)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图片来源/新华社

新华锐评:“视觉中国”,咋啥都是你的
  今日(12日),“视觉中国”因黑洞照片版权问题引发公众质疑,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更是直接质问“国旗、国徽版权也是贵公司的?”直指其版权不合理售卖问题。一个号称以版权保护见长的公司,却连国旗、国徽都明码标价,直至公众发现才匆忙纠正,究竟是疏忽大意还是视而不见?不能简单一句审核不严就搪塞过去。保护版权是社会共识,但不能为了利益滥用版权,以版权之名,图利益之实。对于此事,仅靠当事一方的自我反省是不够的,有关部门还要介入做进一步调查,给公众一个交代。
  这一系列发酵从何而起?
  这一系列的发酵源于那个黑洞。
  4月9日晚上21时,经过盛大预告,全球多家科学机构联手公布了首张黑洞照片。一时间,在微博、朋友圈、知乎等中国社交网络和媒体平台上,黑洞刷屏了。
  此时的视觉中国创始人柴继军,肯定没有想到,自己一手打造并于5年前成功借壳上市的公司,即将在12小时后遭遇一个巨大的舆论黑洞。
  是的,就在人类迎来首张黑洞照片之后一天,只需要再过一天,柴继军和他的视觉中国创业伙伴们,就可以把自己锁定5年之久的纸面资产变成一笔可流通可交易可提现的真正财富了。
  可是,黑洞就是这么神奇,却临门一脚,在这一天爆发,仿佛要让视觉中国再也无法借助“合法维权”的加速度逃出被告们的怒火。
  和每一次网络舆论事件相似,这次又是好事者从视觉中国网站上发现了槽点:一张网页截图显示,视觉中国将这张由科学机构公诸天下的图片作为一件可售卖商品挂在了自己的网站上,并注明“此图片是编辑图片”,警告使用者若想用于商业用途则需进一步接洽。
  由此引发的一波波的舆论浪潮。
  视觉中国道歉了,但是,道歉有用吗?这个问题,恐怕没那么容易回答。但是那些从证券市场杀来的声音则在热烈猜测明天解禁百亿市值的视觉中国会不会因为这一个降临在前夜的黑洞而陷入跌停?
  其实,从授权程序上来说,黑洞照片本来只不过是视觉中国每天新增海量版权资源中非常普通的一张。
  然而却给视觉中国带来非常不普通的影响。
  21君昨晚推送的文章刚刚,视觉中国道歉了!80%营收源于“维权”?近7年涉诉讼1000多起!给大家讲了视觉中国这家公司的盈利模式,这里再给大家截取部分内容来看看视觉中国这家公司:
  视觉中国八成营收源于“维权获客”?
  视觉中国创立于2000年6月,其核心业务板块为“视觉内容与服务”、“视觉社区”和“视觉数字娱乐”,同时拥有中国最大的视觉内容互联网版权交易平台。
  2014年,视觉中国借壳远东股份登陆A股。
  从业绩状况来看,视觉中国最近三年业绩稳步增长:
  2015年~2017年营收分别为5.43亿元、7.35亿元、8.15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58亿元、2.15亿元、2.91亿元。
  此外,最新披露的2018年三季报显示,其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两位数的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实现收入7.01亿元,同比增长20.97%;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35.31%。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为上市公司贡献 80%营收的核心业务“视觉内容与服务”,正是被众多企业质疑“钓鱼维权”的部分,其主要方法是“维权获客、维权创收”。
  2018年前三季度,这部分业务为视觉中国带来了5.73亿元营收,2.23亿元净利润。
  截至4月11日收盘,视觉中国的市值高达196亿元。
  报告分析称,受益于版权保护,行业和公司有望收益快速增长:
  中国版权图像素材2017年理论市场规模186亿,实际市场规模14.6亿,正版率仅8%。国内图片侵权普遍,Pixsy数据显示,64%摄影师经历过图片被盗用,其中28%为商业盗用。随着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中国版权视觉素材市场正版化率持续提升且空间较大。作为该行业龙头企业,有望受益快速增长。
  有网友戏称,视觉中国才是真正的黑洞概念股。

商业模式早已备受诟病
  上海证券报在2018年9月的报道《“视觉中国”,王者还是贡臣》一文中提到,接近视觉中国人士透露,视觉中国并不追求直接判决赔偿,主要是为了将维权变为销售,转被告为独家签约客户。
  视觉中国表示,大多客户会在诉讼判决前与其达成和解,成为长期合作客户,最终通过法庭诉讼生效判决的金额不超过0.1%。
  关于视觉中国商业模式的争议其实由来已久。经纬中国创始人张颖也在微博上吐槽称:“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视觉中国的。”
  去年7月,张颖就曾对视觉中国“勒索式”商业模式进行过质疑,张颖称:
  视觉中国漫天开价索要几十万人民币巨额赔偿,要挟企业签年度合同。他认为,从该公司收入角度来看,据说“战果颇丰”。“侵权确实不应该,但这种漫天要价的商业模式更不应该,现在还变成了这家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也是好笑了。”
  据腾讯深网,有数据显示,视觉中国及其子公司大量涉维权诉讼金额均未提供给相关摄影师,一位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对此表示,“独家签约视觉中国的合同上有将维权事宜独家授权给视觉中国的条款,这基本锁死了大部分摄影师自行维权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一些摄影师或企业机构并未授权给视觉中国的图片,他们也正在使用。根据此前上海证券报报道,有A股上市公司负责人称视觉中国图片库中与其相关照片皆“未获得人物肖像权或所有物权”,“而且存在违规商用行为,侵犯人物肖像权及所有物权。”“我们已经基本完成证据收集,即将起诉视觉中国侵权,要求其图片库立即删除全部侵权图片。”去年,该上市公司无意间发现,其多位高管及负责人的个人照片,其经营场所、厂区及工程机械设备的照片,大量出现在视觉中国网站与图片库中。

7年涉诉讼1000多起
  据强韵数据统计,2013年以来,视觉中国及其子公司共涉诉讼1000多起,案件涉及主体主要是华盖创意(北京)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和汉华易美(天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案由均为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或网络传播权纠纷。进入诉讼阶段,则多为视觉中国依赖Getty提供版权证据的案例,案件共涉赔偿约624万元。
  另外天眼查数据显示,视觉中国主体公司为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法律诉讼有135条。
天眼查查询结果
  其中,89条是因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而起诉他人或公司。视觉中国2018年半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4.8亿余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84%,其中“视觉内容与服务”为公司核心主业。
  视觉中国深夜道歉 天津网信办连夜约谈
39#
 qyq163 发表于: 2019-4-12 08:46:00|只看该作者

深击|被共青团点名 视觉中国陷入“黑洞”

源自:新浪科技
  △科技栏目 李楠
  北京时间4月10日21点,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曝光,一瞬之间,全网刷屏。十余个小时后,因为这张照片,以“视觉内容”为核心的互联网科技文创公司视觉中国再次刷屏。
  第一次刷屏关联的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惊喜、意外,第二次关联的,似乎主要是愤怒:黑洞照片进入视觉中国图库,原本“署名即可免费”的照片,被标注为不得商用。有网友向其他人提醒:“版权被视觉中国弄去了!你们小心点”。另有评论在形容视觉中国时用上了一个词“流氓”。
  自媒体“三表龙门阵”发文:“天下自媒体苦视觉中国久矣”。不过有意见的并不只是自媒体。共青团官微配上视觉中国图库中的国旗、国徽素材“@”视觉中国提问:“国旗、国徽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共青团微博之下,一众企业官微附上自家商标素材刷起评论,共同发出版权质问。
  伴随黑洞照片的火爆,视觉中国也陷入版权黑洞的争议声中。

黑洞引爆“黑洞”
  刚刚过去的4月10日,对天文学和物理学界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六场国际新闻发布会安排在这一天,聚焦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
  据公开报道,这张照片是在2017年4月由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项目(EHT)在全球使用8台望远镜进行为期5天观测,此后又借助近2年时间分析产生的重大科学成果,共有两百多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参与其中。

黑洞照片来源为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项目
  照片一经公布,举世瞩目。欧洲南方天文台网站标注黑洞照片归属为EHT,根据相关协议要求,只要标清来源,即可自由使用,无所谓商用与否。中科院院士武向平也表示,照片一旦发布,就是全世界可以使用,只要标注是哪里来的就可以。不过4月11日黑洞照片进入到视觉中国图库,相应标注则显示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图片来自网络流传截图
  视觉中国创始人柴继军表示,“黑洞”照片归属EHT,视觉中国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编辑类使用授权。该图片授权并非独家,其他媒体和图片机构也获得了授权。但是该图片根据版权人要求只能用于新闻编辑传播使用,未经许可,不能作为商业类使用。商业使用一般包括广告、促销等使用场景,视觉中国并未获得该图片商业用途的权利。如未经版权人授权,用于商业用途,将可能存在风险。
  视觉中国官方微博也发布了上述声明,不过有网友晒出截图显示,视觉中国官微曾表示黑洞照片需要购买后才可以使用。而在此前媒体采访中,视觉中国也向记者表示拥有版权,媒体报道使用需要先购买。

  相关消息流传开后,关于视觉中国的图片版权问题迅速发酵。11日下午三点,共青团中央发布配图博文提出质疑:“国旗、国徽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
  在共青团博文配图中可见,有国旗、国徽进入到视觉中国图片库,并标注“版权所有:1995-2019视觉中国”。其中国徽素材还标注了使用价格。共青团微博之下,南京苏宁、南孚电池、360清理大师、健力宝、茅台、海尔等一众企业官方账号也集体评论,或质疑或调侃视觉中国对其相关图片版权的授权情况。相关话题词#共青团中央 视觉中国#之后登顶微博热搜榜。

  共青团发博不到1小时,中国警察网也发布配图微博@视觉中国,指出“警徽与其团不得用于商标、商业广告”。由配图可见,警徽素材也在视觉中国图库中。

视觉中国“无处不在”
  视觉中国图片素材“包罗”之广,出乎意料。不过对一般网民来说,平常并不会与其发生纠纷,有问题的,是企业、媒体、自媒体等。
  在官方介绍中,视觉中国定位为以“视觉内容”为核心的互联网科技文创公司,2014年在A股上市。介绍提到:“一图胜万言”,视觉内容已经成为连接媒体、品牌以及消费者的传播媒介。优质内容已经成为互联网的稀缺资源。公司将“内容”与“科技”相结合,建立了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独特商业模式。
  具体模式如何?视觉中国在财报披露,公司与“版权视觉内容”的生产者签署代理协议,获得内容的分销权;使用者通过公司平台付费获得版权内容的使用授权,将内容广泛应用于网站、App、社会化媒体(微信/微博等)、报刊、出版、影视、广告创意、设计制作、社会化营销等各种场景;相应的内容生产者获得按协议约定的分成。

视觉中国核心商业模式
  根据视觉中国最近一次披露的财报数据,2018年初至第三季度期末,其公司合并层面营业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 20.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2亿元,同比增长 35.31%。其中占上市公司总收入 81.81% 的核心主业“视觉内容与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5.7亿元,同比增长 34.48%;核心主业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3亿元,同比增长 43.74%。
  核心业务贡献的净利润超过公司最终实现净利,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早先的2017年年报中,视觉中国还明确表示:公司拥有近乎垄断的全球优质视觉内容资源。
  视觉中国称,在2017年末,公司在线提供并每日更新来自于全球约30万名的签约供稿人以及240 余家专业版权内容机构的超过2亿张图片、1,000万条视频素材和35万首各种曲风的音乐或音效;同时为互联网平台、传媒、企业、广告营销公司、数百万的社交媒体等客户群体提供全方位的视觉内容与服务。
  在网友的直观反馈中,涉及图片素材使用,视觉中国很难避开。自媒体“三表龙门阵”发布文章直言“天下自媒体苦视觉中国久矣”。结合前述国徽、国旗事件,文章评论道“这里面或许体现了「视觉中国」的一个思路:管它呢,是图片,我就占个位,指不定哪天就能通过诉讼来牟利。”
  在三表文章下,还有网友反馈,视觉中国销售曾拿一批照片以维权为名要签年框,“结果其中很多明明都是我们付给摄影师稿费的专栏图片。更搞笑的是,其中一个作者跟我们说,根本就没把照片授权给他们过。”

三表龙门阵文章评论
  类似反馈并非孤立。在财报中,视觉中国提到了自己的企业愿景:“视觉无处不在,视觉服务中国”。由此次网络各方集体发声来看,视觉中国本身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做到了“无处不在”。

版权争议由来已久
  根据天眼查信息,视觉中国注册于1994年5月28日,如此计算,则这家公司即将迎来25周年生日。生日之前的声讨,应该不会在其预料之中。
  就网络上企业官微纷纷质疑视觉中国版权一事,△科技栏目咨询了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他表示,企业logo版权归创作者,也就是设计人员,但是企业一般会在委托或征集作品时约定,归委托方也就是企业所有,或转让给企业。视觉中国可能代理的是维权事宜,相关版权问题需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视觉中国牵涉多少有争议的版权问题,无法细纠。由黑洞照片,到共青团发声,再到企业“维权”,可以印证视觉版权的确存在严重问题。
  实际上海证券报于去年9月曾援引强韵数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视觉中国及其子公司共涉维权诉讼1000多起,平均每两天一场诉讼。在天眼查上,则记录了视觉中国自2016以来涉及的138起法律诉讼,其中多数案由涉及版权问题,如“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等。
  很明显的一点,对视觉中国版权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在此次事件爆发后,转发了共青团微博,并调侃“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视觉中国的”。而在去年年7月,张颖对视觉中国的抨击也曾引起外界热议。

经纬张颖调侃视觉中国
  张颖当时称,视觉中国开发了一个系统,有组织地大范围搜索未授权疏忽使用他们图片的各种企业,然后漫天开价的要求巨额赔偿,通常一个小疏忽一张图片也不接受删除,直接索取几十万人民币的天价赔偿,要挟企业签年度合同,并对这种商业模式冠以“勒索”二字。
  视觉中国创始人柴继军对刺猬公社做出了回应,据其描述,2016年下半年,视觉中国版权追踪系统发现经纬创投的官方认证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使用”其授权代理的图片,视觉中国提出14万元的一揽子建议年度合作方案,与张颖微博所述“索取几十万元人民币”严重不符。
  柴继军还表示,公司内部从来不说“盗版”,都叫“未经授权”。“站在版权人的角度,摄影师希望侵权者支付高额赔偿,但是视觉中国从行业的长期发展考虑,需要在当中要做一个balance。”他还回应了“钓鱼执法”的问题──
  “说视觉中国故意把图片放在网上,那是对图片行业生态不了解。这种说法对我们商誉是非常大的伤害。所有的内容创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广泛传播,而不是仅仅‘保护’起来,创作者获得合理的授权回报是合理也是合法的。”
  侵权理应赔偿,问题核心在于,视觉中国“维权”是否正当。

余波几时平息?
  创业黑马创始人牛文文对视觉中国事件做出评论,称这是“又一起忽视公众价值观的案例”。他指出:
  “对带有垄断性的公司而言,公众价值远大于用户价值、商业价值,一家长期无视公众情绪的垄断公司,实际上已是在危险中裸奔,可惜公司及创始人往往还自恃模式无敌科技创新甚至上面有人等等狭隘自大认知,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危机等闲视之。
  另外,大危机不会突然来临,如同大震之前小震不断,之前一定会零零星星一再发生几次不那么危险的危机。但糟糕的是,创始人往往会选择用危机公关的方式来压下这些小危机,而不去从根本上认真反思及面对。
  最后,垄断的天敌,不一定是跨行冒从来的新挑战者,而是公众情绪+公权力。在公权力面前,任何所谓的科技垄断、资本垄断,都是渣渣。”

  11日晚,视觉中国就国旗国徽、图片事件公开致歉,“经查该图片由视觉中国签约供稿人提供,视觉中国作为平台方负有审核不严的责任,为此深表歉意!我们已对不合规图片做了下线处理,并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持续性的加强审核,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4月11日晚,视觉中国官方忽然无法打开。

视觉中国4月11日股价走势
  另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伴随网络质疑,视觉中国股票在4月11日并受收到影响,股价报收于28元,上涨3.02%。公司市值为196.16亿元。不过据公开报道,4月12日视觉中国将有3.88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55.39%,以28元/股算,解禁市值逾百亿元。待开盘,或许出现震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7 01:51, Processed in 1.435202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