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983|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4-12-30 19:30:3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重庆最早的外国和尚

 [复制链接]
明代对外交往频繁,中日两国僧人互访是当时的一大佳话。在荣昌采访时,记者无意间打听到,荣昌在明代就有日本僧人来此。日本僧人是什么身份?为什么来到荣昌?

■□青山绿水访奇僧

荣昌文管所所长甘勇介绍,日本僧人曾居住的寺庙名叫三奇寺,位于荣昌仁义镇,但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记者带着好奇而急切的心情从县城出发,颠簸两个小时后来到仁义镇,了解到的情况是:寺庙本就残破不堪,只剩一些残垣断壁,再加上三十多年前修建水库,其遗址已全部淹没在水下,无法得见。

在当地老乡的引领下,记者来到水库边。老乡姓陈,家住水库边,得知记者是来寻访古寺,咧嘴一笑:“没修水库前,这里确实有个叫不出名字的寺庙,但也只是一些断裂的墙壁而已,没有谁见过完好的样子。以前听老辈人说过有日本和尚住,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

■□残篇断简现端倪

在荣昌地方志办公室,记者仔细搜寻着《荣昌县志》里的每一行字。正在记者越来越失望的时刻,地方志办的工作人员突然一拍脑袋:“我们这里还有本光绪年间的县志,现在只剩一些残缺的篇章,或者对你有帮助。”

光绪版县志中果然有关于三奇寺的一些记载:三奇寺的地址在“县北五十里,前明万历日本僧建”,但有关寺庙建造的过程,文中并没提及。当地老人对三奇寺的印象只有一小截断墙和大块地基,当年寺庙的模样不得而知。

据《隋书·倭国传》载:“大业三年(607),其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贡,使者曰: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使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学。”这是有日本僧人到中国的最早文字记载。此后,由隋唐宋元明清,日本来华求佛法之留学僧络绎不绝,中国也不断有高僧东渡传法。明代有日本僧人来到中国,并不为奇。

有意思的是,荣昌县志里对日本僧人颇能吟诗有记载,并附有一首清人记录的诗:“日出扶桑是我家,顺风飘落到中华,眼前景致般般别,惟有寒梅一样花。”日本僧人平时除了吟诗,“或数日不语,或竟日不食,往见之终不与交一语,日久人亦撼见之者。”

最后,县志提到了寺名的来历,“昔人以山奇、水奇,僧亦奇,故名三奇寺”。

■□刷新重庆佛教交流史

荣昌县志还记载:日本僧人“十余年后飘然而去,其徒众所在踪迹已渺”。这日本僧人究竟是为何来到荣昌,他在日本的身份如何?

专家分析:在明朝,从日本到中国的僧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明初到永乐二年(1404年),两国实行勘合贸易前的入明求法僧。另外一类是中日勘合贸易中的遣明使僧。日本政府往往让僧人充任历届遣明正使、副使、居座、土官,或作他们的从僧。到荣昌的日本僧人估计属于这一类。

在明代,这些遣明使僧的登陆地点一般都是在宁波。重庆市博物馆研究员王玉老师分析:“荣昌的日本僧也应该是首先在宁波登陆,然后才一路来到地处内陆的重庆,至于他到此的具体目的,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无法得知。看起来,这个僧人在国内应该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否则是无法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县志中还提到这个僧人能吟诗,说明他的中文修养是相当不错的。在当时的日本,认识汉字的人大都是有身份有名望的,这个日本僧人符合以上的条件,可以证明他在日本国内的身份不低。”

据重庆佛教协会介绍,目前有记载最早来到重庆的外国和尚还是在清朝的时候,协会将对荣昌日本和尚及其三奇寺的记载进行研究。若记载属实,将刷新重庆佛教对外交流的历史,填补一段历史空白,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男人一辈子的营养之道 捡个话把子来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7 15:43, Processed in 8.361615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