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西蜀教师|查看: 19108|回复: 84
[官员

郭树清: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仍须提高

 [复制链接]
75#
 嗨哟嗨哟 发表于: 2018-3-27 16:28:00|只看该作者

郭树清出任央行党委书记 央行现“双首长”制

源自:中国经济网
原文标题:郭树清出任央行党委书记 央行现“双首长”制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7日消息,央行网站昨天公布消息,现任中国银保监会主任郭树清兼任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这就意味着,在国务院部委中,央行也出现了“双首长”制。
  “双首长”制一般是指党组书记(党委书记)、部长分别由不同领导担任,目前在国务院部委中有多个部门实行“双首长”制。
  据了解,在26个国务院组成部门中,外交部(部长王毅、党委书记张业遂)、司法部(部长傅政华、党组书记袁曙宏)、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部长李小鹏)、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部长王玉普)和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郭树清、行长易纲)均为“双首长”制。
  此外,作为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的国务院国资委也长期实行“双首长”制,目前党委书记为郝鹏,肖亚庆担任主任。
  实行“双首长”制的还有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张茅任局长、毕井泉任党组书记。目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已调整隶属关系不再明确级别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也都实行“双首长”制。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历史上实行过“双首长”制的国务院部门还有科技部、海关总署、原国家广电总局、原国务院法制办等。
  郭树清,1956年8月出生,汉族,内蒙古察右后旗人,法学博士。
  1988年9月任国家计委经研中心综合组副组长(副司级)。
  1993年4月起先后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综合规划和试点司司长、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
  1996年2月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兼机关党委副书记。
  1998年3月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副书记。
  1998年7月任贵州省副省长。
  2001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5年3月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
  2011年10月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2013年3月任山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2013年6月任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
  2017年2月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2018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副行长,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共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74#
 你不在 发表于: 2018-3-26 21:0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郭树清兼任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图/简历)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还有新职位:兼任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

  备受市场关注的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的人选正式出炉:现年61岁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
  澎湃新闻获悉,3月26日下午,央行内部召开会议,正式宣布由易纲担任央行行长、党委副书记,郭树清担任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从内部分工看,易纲负责央行的全面工作,郭树清负责党委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领导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副行长协助行长工作。
  这一人事安排并不寻常。过往,央行的党委书记与行长往往均由一人担任,刚刚退休的周小川就担任央行党委书记、行长超过15年。
  分析指出,这一人事安排,是为配合正在进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需要。目前,中国金融监管格局已经从原来的“一行三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升级为“一委一行两会”(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
  3月13日上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炉,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统一监管银行业和保险业。与此同时,此次改革方案还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
  3月21日下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召开干部大会。中组部有关负责人宣布了中央关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班子成员任职的决定,党委书记郭树清,党委委员王兆星、陈文辉、黄洪、曹宇、周亮、梁涛、祝树民、李欣然出席会议。
  同时,去年成立的、旨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央行,“这也意味着央行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随着郭树清和易纲正式履新,央行的领导班子还包括:三位央行副行长为52岁的陈雨露、55岁的潘功胜和54岁的范一飞,中央纪委驻中国人民银行纪检组组长是51岁的徐加爱,行长助理为2016年12月履新的刘国强。

郭树清简历
  郭树清,男,汉族,1956年8月生,内蒙古察右后旗人。1974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2月南开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1985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列系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88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列系科学社会主义专业法学博士毕业。
  曾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红格尔公社插队。研究生毕业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助理研究员;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综合组副组长(副司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综合规划和试点司司长、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兼机关党委副书记,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党组成员兼机关党委副书记;贵州省副省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央汇金公司董事长;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山东省委副书记,山东省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2017年2月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
  2018年3月任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简历来源:人民网)
  两会后人事调整|丁薛祥兼任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书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3#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8-1-20 10:56:01|只看该作者

郭树清铁腕治乱 喊话“遏制房地产泡沫”

源自:华夏时报
  郭树清铁腕治乱 喊话“遏制房地产泡沫”
⊙记者:肖君秀 深圳报道

  金融治乱攻坚战继续进行,强力去杠杆还在路上,开年金融监管文件“四箭连发”,严监再次加码。
  1月17日,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指出,需要着力降低企业负债率,抑制居民部门杠杆率;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继续拆解影子银行;清理规范金融控股公司,有序处置高风险银行业机构;深入整治各种违规金融行为,坚决打击各种非法集资活动;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倾向,主动配合地方政府整顿隐性债务。
  “银行要以业绩为导向,寻求资产效率最大化,追求业务创新与发展,难免存在监管真空引发套利,出现不规范行为。”一位国有银行管理人士认为,金融乱象主要是行业发展太快。金融乱象这几年究竟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形成“灰犀牛”和“黑天鹅”的隐患,威胁金融系统性安全?

资金暗度陈仓
  “连续10年靠货币、投资拉动经济,所以10年下来问题累积较严重,无论投资与GDP、货币与GDP的比值都在2016年创下历史新高。”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现在是急需要解决的时候了。
  10年下来,到底增加了多少货币呢?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预计到2017年年底,我国M2余额约为170万亿元。10年前的2007年末,我国M2余额才40.34万亿元,也就是10年时间M2余额增加超过3倍,年均增长达15.5%。
  为什么货币会如此快速地增长呢?这与上一轮经济危机、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有关,为此货币一步步增长起来。姜超这样描述,2009年之前全国企业部门一年的新增总融资不到两万亿,2009年4万亿刺激后变成了7万亿,2012年变成10万亿,企业举债投资启动了经济第一轮反弹;2011年经济又开始下滑,这一次是政府举债,标的是信托贷款,2012年增速还只有18%,2013年到100%,表外信托贷款加码了基建投资,但这一轮经济反弹持续也只有两年;2013年政府发现债务出现问题,开始整顿地方政府债务,2014年之后经济重新开始下滑;2016年、2017年是居民部门出来举债,支撑了经济反弹,但居民杠杆增速过快引发新的风险。
  10年过去回头来看,货币大增已经形成了堰塞湖,企业杠杆居于全球各国前列,政府和居民杠杆也快速增长,金融风险横亘在前。
  银行资产占金融业八成,在此期间为了高效使用资金以产生更高收入,各家银行与监管玩起猫鼠游戏,挥动资产腾挪“魔法棒”,想方设法派生更多的资金出来。比如2010年宏观调控信贷增量得到控制,但银行创新了同业投资继续派生M2;2013年管制了同业投资,委外投资逐渐兴起;2015年、2016年房地产开始加快发展,银行信贷向房贷倾斜,房价不断上涨;2016年末启动了金融去杠杆,2017年金融监管风暴来临……
  银行不断创新派生M2,推高企业、政府、居民杠杆,同时为了规避监管、使收益最大化,银行资金还暗度陈仓“出表”,表外业务风生水起。
  “整个金融体系风险已偷偷放大,搞不好会出系统性风险的大事。”王剑称。

掐住痛点整治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的风险,防止明斯基时刻,难题摆在监管层面前。
  首先货币增速要控制住,M2再也不能延续过去两位数增长了。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5.57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3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7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
  央行参事盛松成认为,社融与M2增速背离主要原因是金融去杠杆的作用,一是金融去杠杆导致银行体系投向非银金融机构的资金减少,2017年9月末,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同比增长10.9%,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年末下降46.3个和39.4个百分点。二是金融去杠杆导致表外融资渠道减少,货币创造的途径压缩,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银行理财从2016年底的29万亿元下降到2017年6月末的28.4万亿元,同比增速从24%下降到8%。这导致非银机构存款同比减少,企业融资来源减少、存款下降,M2增速相应下滑。三是金融部门在去杠杆,实体部门相对不明显,社会融资规模能够稳中有升。
  金融监管部门又是如何拆弹呢?2018年新年金融业监管文件“四箭齐发”,对委托贷款、债券业务、同业风险暴露、同业负债进行了详细监管规定。
  “三三四十”检查监管升级,银监会处罚力度达至史上最高峰,2017年银监系统做出行政处罚决定3452件,罚没金额总计29.32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547名,270名相关责任人被限制或取消从业资格、任职资格。
  郭树清称,金融管理部门从同业、理财、表外业务三个领域入手,开展了多个专项治理和综合治理。银行业资金脱实向虚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金融系统的杠杆率持续降低,有100多家银行主动缩表。
72#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4-26 21:08:00|只看该作者

郭树清:如果银行业搞得一塌糊涂 我就辞职

源自:金陵晚报

  郭树清。资料图
  “如果银行业搞得一塌糊涂,我作为银监会主席,我就要辞职。这就是领导责任。”4月21日银监会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称,要“下猛药”整治金融乱象。

治理金融乱象
  近年来,银行业各类风险传染共生,银监会目前的判断是:“金融乱象与案件风险暴露相互交织,总体风险形势仍然复杂严峻。”银监会官网披露,会议要求,要大力治理金融乱象,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严格开展自查和检查、注重问题整改等。其中,如对于票据等重大案件要举一反三,通过技术、法律、管理等手段堵塞漏洞,坚决遏制违法违规案件高发势头。
  具体而言,银监会从3月末部署开展“三违反”(45号文,违反金融法律、违反监管规则、违反内部规章)、“三套利”(46号文,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四不当”(53号文,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力度空前。

强化股东监管
  与会人士透露,郭树清要求,各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市场乱象的严重性,实事求是反映问题,决不能敷衍了事走过场。“有什么排查什么,查实什么整治什么,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会上,郭树清指出,“股东监管不规范已经成为当前银行业风险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整个金融界的(风险)”,因此要强化股东监管,弥补这块监管短板。
  对此,银监会表示,要强化股东资质审查、关联关系审查和资金来源审查,加强股东准入监管。强化对股东行为的持续监管,严禁不当干预经营决策,严禁通过关联交易获取不当利益。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全面梳理主要股东及关联方情况,掌握其重大变化,强化股东授信审查,防止套取银行资金。

下猛药强问责
  与会人士称郭树清反复强调要“强问责”,“对于查处的问题,要严肃处理责任人和责任机构,尤其是情节恶劣的机构和责任人,要下猛药,充分发挥警示效应。”他解释“检查和惩罚都不是目的,关键是通过市场乱象规范和整改,促进银行治理健全,强化依法依规基础,消除金融监管盲区,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郭树清强调,监管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谁,但是对于违反党纪政纪的要移交处理,对违反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的依照内部(规章)处理,违反行业监管法规的依规处理,对涉及违法犯罪的送司法机关。“现在总体上是,犯罪的说没犯罪,违纪的说没违纪,违规的算没违规。这对我们党和国家,对机构、员工不负责任。” 财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1#
 台北人 发表于: 2017-4-24 19:26:00|只看该作者

郭树清:房地产相关贷款已超过总信贷的三分之一

源自:证券时报
  郭树清:房地产相关贷款已超过总信贷的三分之一
  证券时报网04月24日消息
  据财新消息,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期披露,房地产相关贷款(含以房地产作为抵押、担保)的占比已经超过了(总贷款)的1/3,个别银行的地产相关贷款占比甚至超过了50%,潜在风险比较大。按目前银行业的总贷款在110万亿元左右推算,房地产相关贷款规模在36万亿元。
  银监会数据显示,目前银行业的总贷款在110万亿元左右,由此可推算房地产相关贷款规模在36万亿元。此前,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团队也测算,2016年国内银行对房地产的总敞口可能在54万亿~72万亿元,相当于银行总资产的24%~31%,这包括表外融资的部分。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70#
 华美达 发表于: 2017-4-22 15:26:00|只看该作者

银行间划拳令记熟了没? 郭树清称不出成效绝不罢手

源自:一财网
  银行间专用划拳令熟记了没? 郭树清称不出成效绝不罢手
  银监会近期的监管风暴引来段子手出没,一套“银行间专用划拳令”成为银行业内监管强压之下的“调味剂”。
  “两加强啊,三套利啊,三违反啊,四不当啊,七号文啊,十风险啊,双十禁啊,回头看啊,再回头啊。”4月21日,“划拳令”内容再加码。
  “不出成效,绝不罢手,”近日,银监会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电视电话)会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部署银监会重点工作时表示。
  “银行业各类风险传染共生的特征更加突出,传统领域信用违约与流动性风险叠加共振,非传统领域风险可能波及多个市场和环节,部分重点风险涉及面广、影响大,外部冲击风险极易向银行体系传导,金融乱象与案件风险暴露相互交织,”对于当前银行业风险点,银监会称“总体风险形势仍然复杂严峻”。
  今年“强监管、强问责”的银监工作已经定调,郭树清在上任近两个月时间,第一财经了解到的近十份监管文件,直指银行业市场乱象,全面防控银行业风险。这些监管文件基本细化到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业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自查,监管风暴会进一步落到实处。

防控六大风险、大力整治乱象
  防控金融风险是今年国家的重点工作,银监会部署了六大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交叉金融业务、理财和代销业务、互金与信息科技风险以及外部冲击风险。
  如何来防范这六大领域的风险?银监会在前述会议上也解锁了风险防控的正确“姿势”:
  一是加强信用风险管控,切实摸清风险底数,客观反映不良贷款状况,坚决纠正掩盖不良贷款的行为。合理控制房地产融资业务增速,有效防范集中度风险,严禁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严格落实新预算法。
  二是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将交叉金融业务等纳入流动性风险监测范围,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合理控制期限错配水平。
  三是规范交叉金融业务,落实穿透原则,根据基础资产性质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不得对新开展的同业投资业务实施多层嵌套。
  四是规范理财和代销业务,规范销售行为,充分披露产品信息和揭示风险,严格落实“双录”要求,做到“买者自负”,切实打破“刚性兑付”。
  五是加强互联网金融与信息科技风险防控,持续推进网络借贷平台(P2P)风险专项整治,做好清理整顿工作的同时,加强商业银行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
  六是加强外部冲击风险防控,提升外汇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跨境并表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国别风险准备金计提充足,有效防控海外合规风险。
  这里面可以看到,交叉金融业务与银行理财、代销业务风险已经“升级”为银监会单独列项的风险领域,也意味着监管已经具有紧迫性。
  就在近日,民生银行30亿银行“飞单”顶风案发,或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飞单”。而交叉金融业务涉及的资管业务“一行三会”也在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
  除了这六大重点领域风险防控部署,银监会今年以来提及最多的还是对金融乱象的治理。
  从郭树清“牛栏里关猫”论,到“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整治,再到银监会5号文《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已经可以看出银监会对金融乱象的治理决心,并且治理也落实到银行的各项具体业务上。
  “全面排查,列出清单,逐一整改。”这是银监会对银行治理金融乱象的具体要求。银监会也要求严格开展自查和检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开展全系统自查及“上对下”抽查,对于查出的问题,严肃处理责任人和责任机构,充分发挥警示作用。
  同时,在部署治理金融乱象时,银监会也特别点名“票据”等重大案件的遏制。2016年银行票据案频发,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6)》,报告指出,2016年票据类案件的涉案资金已经超过了100亿元。
  “如对于票据等重大案件要举一反三,通过技术、法律、管理等手段堵塞漏洞,坚决遏制违法违规案件高发势头。”银监会称。

不出成效绝不罢手
  “今年银行不好过,各种检查、处罚。”此前一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监管明显加强,压力山大。银行的“不好过”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在前述会议上,郭树清强调“不出成效,绝不罢手”。
  原话是这样的,“银监会系统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干部职工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思进取、接地气、抓落实、敢担当,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一环扣一环,一步一个脚印,不出成效,绝不罢手,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以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健发展。”
  这也意味着,银行在这一轮监管风暴中,银行对于“法不责众”不能再心存幻想。一季度银监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处罚力度已经能够说明问题:2017年一季度,银监会系统作出行政处罚485件,罚没金额合计1.9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97名,其中,取消19人的高管任职资格,禁止11人从事银行业工作。
  监管趋严,从银监会一季度披露的数据来看,已经小有成效。例如,监管重点监管的银行同业、理财等业务已经有所收缩。
  3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余额分别为21.7万亿元和30.3万亿元,比年初分别下降1.4万亿元和1.9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和12.6%。
  同期,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9.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58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4.8个百分点。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余额4.9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资金的比重为15.4%,比2013年高峰时期大幅下降20.6个百分点。
  房地产调控效果在信贷端亦有所体现。一季度住房按揭贷款增量占比为26.2%,比去年全年下降13个百分点。
  银监会数据显示,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4933亿元,同比增长4.6%。不良贷款增速放缓,3月末,不良贷款余额1.5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73亿元,同比少增50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4%,比去年同期下降0.0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损失抵补能力比较充足,3月末,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2.8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78.8%。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9#
 去哪里 发表于: 2017-4-18 07:26:00|只看该作者

郭树清掀监管风暴 银行同业人士:坐等监管那一刀

源自:第一财经日报
  郭树清掀“监管风暴”银行同业人士:坐等“那一刀”

  周艾琳

  [广东银监局日前已经将“三套利”自查表下发到辖内银行。要求尽量在本周二就提交自查问卷,且表示最快周三就可能“进场检查”

  [截至2月28日,共有403家银行宣布了2017年发行14.6万亿元同业存单的计划,较2016年的总发行额增长12.4%。
  郭树清履新银监会主席近1个月,银监会文件七连发,这把“监管之火”烧得整个银行业和资管圈惴惴不安。
  “上星期行内感觉特别动荡。”一家大型城商行同业部资产端投资人员陈池(化名)对第一财经记者感叹。一众券商研究员也纷纷抱怨──写稿的速度都赶不上发文的速度。
  尤其是《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6号文)和《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46号文)中,有大量表述剑指同业业务。前者明确指出,“督促同业存单增速较快、同业存单占同业负债比例较高的银行,合理控制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规模”;后者则列出至少五种现象,对部分同业业务冠以“监管套利”和“同业空转套利”的两顶帽子。
  “行里都在等着监管层对于同业存单下发正式监管指令,此前盛传同业存单可能会被纳入同业负债考核。”陈池对记者表示。同业负债在银行总负债中的占比不得超过33%,而同业存单并不构成同业负债,尚不受监管。
  整治风暴或许即将登场。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从多家广东地区银行机构获悉,广东银监局日前已经将“三套利”自查表下发到辖内银行。问卷涉及各类套利操作,内容之全,让一名银行相关业务人士惊呼“简直是混业经营操作指引”。
  某银行对接此项工作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银监局要求尽量在本周二就提交自查问卷,且表示最快周三就可能“进场检查”。

就等同存监管的“那一刀”
  之所以同业存单被盯上,存在诸多原因。首当其冲的就是,去年四季度由去杠杆进程导致的债市巨震,暴露了“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这一“串联电路”的风险。
  银行近年来放量发行同业理财,而同业理财等于把表内的钱转到表外,中小银行通过发同业存单借钱来买同业理财,资金转到表外后再对接委外,委外再加杠杆。金融脆弱性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持续累积了差不多两年时间。去年年末,银行理财冲规模、保规模的压力尤其大,加之债市动荡,银行理财年末收益大部分出现倒挂。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期限错配风险以及可能产生的流动性风险值得担忧。穆迪分析称,2016年发行的此类工具中,70%期限不超过6个月,因此实际上同业存单仍属于短期融资,与银行投资的久期较长的资产端形成了期限错配问题。
  “尽管同业存单使银行能够实现负债管理工具的多元化,但银行的期限错配和资金链断裂风险却因此上升,原因是许多银行利用对信心敏感的短期资金支持贷款和应收款项类投资等流动性较弱的资产。”穆迪分析师万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拉存款不占优势的中小银行其实是同业存单放量的主力军。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28日,共有403家银行宣布了2017年发行14.6万亿元同业存单的计划,较2016年的总发行额增长12.4%。
  陈池告诉记者,今年1月以来,同业存单余额一路增长,同时利率也一路走高并随后维持高位,整体形成“量价齐升”。3月以来新发行的所有债券中,同业存单占了一半以上,发行利率还在一路上扬,3月下旬各期限已经普遍超4.5%,甚至向5%逼近。
  在她看来,这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应对3月末的季度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补充流动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继命”──资产端不断加杠杆后,部分中小银行负债资产久期错配高达24倍(1个月对两年)。在此情况下,不断地滚动发行同业存单就是“续命”之需。
  “虽然知道很可能同业存单会被监管,但在4月初短暂的‘量价齐跌’后,银行又开始放量发行,赌的可能是未来监管会‘新老划断’,因此先要‘续命’。”陈池告诉记者。
  据此前天风测算,对于中小型银行而言,纳入同业存单后总负债中同业负债占比在25.8%左右,距政策上限相对更近。
  从第一财经记者获得的前述下发到机构的自查问卷来看,内容与46号文基本一致,涉及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三部分。其中,监管套利自查内容包括规避信用风险、资本充足、流动性风险等多项监管指标套利,以及违反宏观调控、风险管理、利用不正当竞争套利等规避监管政策违规套利内容的自查。空转套利自查则包括涉及信贷、票据、理财、同业业务的空转自查内容。同业空转包括同业资金空转和同业存单空转。

也别将同存“妖魔化”
  不过,陈池以及众多同业人士仍然认为,同业存单放量导致的问题是现象而非本质,存在被各界“妖魔化”的迹象。
  陈池解释称,“其实发行同业存单融入的资金是一个资金池的概念,并不是大部分都投资所谓的同业理财。”她表示,例如信托池、ABS、资管公司集合产品、股权质押、收益凭证等都是投资标的。
  而利率高企的同业存单会否对债券的买盘造成较大挤出效应?
  的确有不少非银机构债券投资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提及,在利率上升、信用风险抬头的大环境下,几乎大家都对购债持观望态度,购买同业存单动辄近5%的利率基本可以满足预期收益,何必去买债呢?但也有同业人士表示:“就对债市的挤占而言,可以去查查数据,有多少同业存单的买盘是来自于部分原来准备买债券的?但是发行银行卖了同业存单后募集的资金也有一部分买债券,两相抵消后不会出入太多吧。”
  此外,就同业存单将债券的一级发行利率推高,导致企业发不出债,只能去银行拿成本更高的贷款的说法,该人士认为,“经济不是最好,需求相对低迷,那些央企大户为什么还要发债融资,募集资金是不是拿去买银行理财套利?”该人士也提及,AAA评级的企业获得银行一年期贷款的利率都达4.5%,资质并不那么好的企业怎么还能以低于4%的水平发债?
  不论如何,同业存单如今迅速扩容到7.5万亿的存量规模,自有其合理性。陈池对记者表示,相对于线下的同业拆放,线上的同业存单是更加标准化的产品,而标准化也是未来的大趋势。
  此外,她也表示,同业存单流动性不断提升,避免了提前支取风险,更可作为质押回购标的。同时,由于同业存单是银行发行的,其信用风险较企业信用债更可靠,在信用风险频发的环境下,存单比短融更受欢迎。2016年下半年,同业存单被纳入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的质押品范围之内,也助长了各界的购买热情。

金融去杠杆向企业端传导
  同业人士认为,同业存单问题其实并不在于其本身,背后存在为人所忽略的本质因素。
  说到银行用发同业存单的钱去购买同业理财,这在美国并不存在。所谓的理财产品其实在美国并非银行所有,银行仅是一个分销渠道,赚取的仅是销售费,也不可能对产品进行刚性兑付;而在中国,银行同时也做资管业务,却不受证监会和基金业协会监管,银监会也无法穿透到底层资产,同时理财产品很难打破隐性刚兑。
  最本质的问题可能仍出在实体经济。“银行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收益,尤其是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同时,实体经济仍不景气,债券违约率上升,因此银行贷款谨慎,除了房贷,如今对国企和中小民营企业放贷收紧,所以银行投资机会比较少,要在表外寻求更多投资机会。”陈池表示。
  在她看来,金融去杠杆的效力已经在向实体企业传导,一季度债券发行的“腰斩”就是典型。“年初的债券发行量明显下降,金融去杠杆开始传导到企业端。由于去年整体利率低,债券发行利率也很低,导致现在企业也不愿提价,最后因为价格谈不拢,导致一季度发行量几乎对半砍。”陈池对记者表示。而今年去杠杆、抑泡沫、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成了主基调。
  不过,就实体经济而言,去杠杆的路似乎还更远。同济大学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得主钟宁桦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大型上市国企加杠杆、众多非上市私营企业去杠杆或难获融资的现象突出。我国经济高杠杆是一个突出的结构性问题,金融资源错配的问题加剧了其严峻程度。这其实与“同业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金融不支持实体”的现象也密切相关。
  (记者:夏心愉对本文亦有贡献)
68#
 台北人 发表于: 2017-4-16 10:56:00|只看该作者

郭树清掀起银行业乱象整治大幕 这不是风是风暴

源自:华夏时报
  银行业乱象整治大幕开启,郭树清非常使命
  华夏时报记者 张夏楠北京报道
  郭树清重返金融系统后,银行业乱象整治就进入了非常时刻。
  从4月7日到4月12日,银监会在3个工作日内接连发布了3份文件:《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 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
  同时,《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银行业“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等多个专项治理文件也在近日下达各银行业机构。
  由此,由银监会组织的2017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拉开序幕。距离郭树清正式就职银监会主席尚不足两个月,政令密集发布,强监管的高压态势已然来临。

“有什么,排查什么”
  早在1月10日召开的2017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明确提出“针对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开展专项治理”,以及“开展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的‘三套利’专项治理”。
  这一具体工作开展交在了2月底才上任的郭树清的手上。
  3月2日,郭树清首次以银监会主席身份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时也曾表态“要治理市场乱象,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的专项治理,重点整治违规开展关联交易、花样翻新的利益输送、重大经营管理信息隐瞒不报、违法违规代持银行股份等不良行为,充分发挥监管处罚的震慑作用”。
  此次整治所涉及的范围之大,《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示了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债券投资业务、同业业务、银行理财和代销业务、房地产领域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外部冲击风险及其他风险十大风险类型。
  而此次整治的思路是将市场上存在的金融乱象一一列举,由银行业机构一一对照自查,并集中整改,业务范围包括2016年末有余额的各类业务。“三套利”要求机构在6月12日前报送机构自查报告,并在11月30日前完成问题的整改和问责;“四不当”要求在7月15日前报送自查报告。
  按照银监会现场检查局巡视员王朝弟在4月7日发布会上的说法,金融机构“有什么,排查什么;排查出什么,整治什么;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同时要列出问题清单,自查自纠,落实自身的管理责任。对于违反本机构内部规章制度的,按规章去办;违反监管规定的,按规定去办;涉及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处置。
  总体来看,“三套利”整治提出了对于交叉性金融产品,以“资金来源于谁,谁就要承担管理责任,出了风险就要追究谁的责任”为基本原则。资金来源于自身的资产管理计划,则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切实承担起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不能将项目调查、风险审查、投后检查等自身风险管理职责转交给“通道机构”。
  同时,相关文件中对各项自查业务指标均分类列举。
  如规避监管套利分为监管指标套利和监管政策违规套利两种,前者又被分为规避信用风险指标、资本充足率指标、流动性风险指标及其他类指标4大类;其中,规避信用风险指标一类又包含“是否存在通过各类资管计划(包括券商、基金、信托、保险、期货等)违规转让等方式实现不良资产非洁净出表或虚假出表,人为调节监管指标”等5项。
  另外,空转套利划分为信贷空转、理财空转、票据空转、同业空转;关联套利包括违规向关联方授信、转移资产或提供其他服务,违反或规避并表管理规定等。

一天开25张罚单
  “部分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层层嵌套,底层资产看不见底,最终流向无人知晓。这种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监管制度缺失,就是所谓‘牛栏里关猫’,没有完善的监管制度,银行业经营必然引发严重的风险暴露。”在3月2日的发布会上,郭树清这样评价。
  2017年银监会的5个工作重点方向分别是重服务、防风险、补短板、治乱象、强协调;其中,补短板就是要根据银行业务和风险的新变化、新现象和新特征,及时更新监管规制,填补法规空白。
  《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 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的出台正是以此为背景。通知除针对监管工作流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强化要求,还提出了按照“问题导向”、“急用先行”、“协调配套”的原则研究制定包括《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修订)、《交叉金融产品风险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修订)、《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信息披露指引》等26项“弥补银行业监管制度短板工作项目”。
  除了填空白,现有制度的执行力度也在加码。
  “今年将是强监管的一年,也是强问责的一年。”在4月7日的发布会上,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曾这样表示。根据郭树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的说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要“敢于亮剑、敢于碰硬,勇于‘揭盖子’、‘打板子’”。然而,4月14日,有消息称杨家才疑被带走。
  据银监会披露,在2016年共有63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受到处罚,罚没入库金额2.7亿元,处罚责任人442名;而仅在今年的一季度,银监会系统就做出行政处罚485件,罚没金额合计1.9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97名。
  4月10日,银监会公开了在3月29日这一天内做出的25份行政处罚信息,有17家银行业机构受到了处罚,处罚事由包括针对票据违规操作、掩盖不良、规避监管、乱收费用、滥用通道、违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
  “银监会成立以来,严查违法违规经营一直是整个监管工作的重心。”王朝弟表态,今年现场检查的重点之一就是要通过严查监管套利,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回归主业,“挤掉不应该有的水分,把该去的链条去掉”,“这是我们解决跨市场、跨机构、跨区域,即所谓产品交叉的有效措施。”

不是风,是风暴
  对于此次整治所带来的影响,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大部分内容都未超出原有的监管框架。
  海通证券宏观债券研究员姜超认为,此次自查范围涉及多项银行近年来普遍存在的套利和规避监管行为,而对同业存单和同业套利的监管是“三套利”整治的重点,涉及理财业务并没有特别超过预期的内容。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也称,对市场而言,文件中涉及的内容基本上在前期的监管文件中有所指示,该文件更多是对原有文件执行情况彻查的一个指导性纲领,“银行和非银已经有所收敛,部分银行违规会受到影响,对市场更多是情绪上的打击,实际的影响有限”。
  不过也有信托公司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有些确实是之前监管的重申,但此次执行应该比较严厉,对业务会有影响。”
  所谓“执行严厉”,或许可以从内容交叉设计的自查指标看出一二,以涉及较多的同业业务为例,“三套利”整治中除“同业空转”的专门内容外,其它分类下也有近十余项自查指标涉及同业业务;“四不当”中同业业务与理财业务、信托业务同作为“不当交易”重点检查内容,包括同业投资、同业融资、监管指标执行、内部管理列举了14项自查指标。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利差收窄。为了增厚盈利,银行近年来规模大幅扩张,通过同业套利、绕道监管等方式来配置高收益资产。2013年银行表内外大量增配非标,2015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输血股市,而2015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存单大量发行,银行同业套利再度卷土重来,而地产各类融资高增,增加了系统性风险。”姜超表示,针对同业业务的整治是“防风险、去杠杆”思路的进一步强化。
  他认为此次整治如果严格执行,将造成同业理财规模大幅缩减、并促使中小行为了缩表而抛售资产。
  而国泰君安银行研究团队认为,监管部门针对监管套利的监管工作将会在排查摸底、掌握数据的基础上,逐步开始清理整顿。最终结果必然是银行对外资产投放的难度加大,或成本提高。
  “原先规避了监管,节省了一笔监管成本,或降低了放款难度。今后以合乎监管的方式重新发放,成本必然是更高的,这其实也是为了实现金融去杠杆的目标。”国泰君安银行研究团队分析表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7#
 华美达 发表于: 2017-4-15 10:56:00|只看该作者

郭树清两周7道监管令重压 银行会老老实实回归传统业务吗

源自:澎湃新闻
  在郭树清两周七道监管令面前,银行会老老实实回归传统业务吗
⊙作者:见习记者:蒋梦莹

  进入“郭氏掌门”时代的银监会近日密集发文,两周之内发了7个监管文件。其中《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6号文)、《关于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46号文)、《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53号文)的重点指向了同业业务,而46号文更是直接剑指同业套利和同业扩张,涉及银行理财、存单和委外等业务。
  自郭树清2月24日履新银监会主席以来不到两个月时间,就给银行业刮来强力监管旋风。观其言、听其行,郭树清履新以来一共三次公开发言露面,郭树清表示,当前银行业存在“脱实向虚”、服务实体经济不利、房地产的风险等问题,而“郭氏治理思想”很明确,要对理财业务进行约束,及时研究制定理财产品和资管产品管理办法,引导理财产品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严控期限错配和杠杆投资。
  强监管意在让银行回归本源,老老实实做传统业务。那些吃惯了“套利”“创新”甜头的金融机构,会因此悬崖勒马吗?

中小银行最“受伤”
  银行利差收窄,为了增厚盈利,银行近年大幅扩张规模,其中中小银行由于规模扩张和利润增长的压力,过于依赖同业渠道做大同业负债,扩张同业资产。
  某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这两个文件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穿透嵌套,摸清底层资产,中小银行的风险偏好较国有大行要高出很多,对底层资产的风险承受程度较高。
  据海通证券,自2016年下半年,城商行、农商行成为同业存单发行的增量主力,目前占据了同业存单90%以上的发行份额,大行发行占比显著降低。
  53号文要求银行自查同业业务,针对资产端,商业银行要自查,如果将所持有的同业存单计入同业融出资金余额,是否超过银行一级资本的50%;针对负债端,商业银行需自查,若将发行的同业存单计入同业融入资金余额,是否超过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
  同业存单是否纳入同业负债,目前标准不一,各家银行在核算时,具有一定弹性。如果同业存单纳入,一些银行同业负债将承受压力。如果严格按照不超过三分之一的比例考核,部分过于依赖同业负债的银行,利润将会受到很大冲击。
  以上市农商行江阴银行(002827.SZ)为例,据其2016年报显示,江阴银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同业存单余额较2015年年末余额增长367.4%,A股市场上另一个新晋农商行常熟银行(601128.SH)发行同业存单和二级资本债年度增幅达133.97%。此外,据年报数据测算,常熟银行无论将同业存单纳入资产或负债皆大幅超过53号文指定的比例。
  据穆迪报告,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募集资金的11 家城商行和农商行在2015年的平均资产增速为25.1%,远高于其内部资本生成的步伐,当前的趋势也反映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减弱。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平均资产回报率分别从2015年底的0.98%和1.11%降至2016年底的0.88%和1.01%。虽然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产持续增长,2016年底的平均增速分别为25%和17%,但由于盈利能力的下降已经开始削弱其产生内部资本以维持较高资产增速的能力,其资本需求继续上升。目前有13 家银行递交了国内上市申请,意味着这个趋势将在2017年持续上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向澎湃新闻表示,这次“监管旋风”对比较激进的中小银行影响较大,尤其是靠同业存单来扩充资产规模那些中小银行,将对通过将同业存单腾挪到表外非保本理财来获取中间收入增长的发展模式形成较大制约。

“穿透性”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同业存单套利盛行,中小银行凭此大规模扩张资产负债表,通过发行同业存单,购买同业理财或委外债券投资的方式获取利差。天风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指出,这样的业务模式将成为今年的整治重点。
  上述业内人士透露,监管实际上从去年就开始逐步收紧,各类通道业务、委外拉资金都很难做。前两年通过将同业存单腾挪至表外对接非保本理财获取中间收入是同业部门的主要利润来源,现在很多业务都做不了。
  当前的金融链条错综繁复,金融资产经过层层包装,某从事同业业务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穿透监管的难度很大,我们自己时常都不知道经手业务的底层资产是什么。”
  46号文明确同业“空转”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同业存放、卖出回购等方式吸收同业资金,对接投资理财产品、资管计划等,放大杠杆、赚取利差;通过同业投资等渠道充当他行资金管理“通道”,赚取费用而不承担风险兜底责任;通过同业绕道,虚增资产负债规模、少记资本、掩盖风险等现象;通过大量发布同业存单,自发自购、同业存单互换等方式进行同业理财投资、委外投资、债市投资,导致期限错配,加剧流动性风险隐患;延长资金链条,使得资金空转套利,脱实向虚。
  曾刚表示,今年监管的风向意味着银行要回归本源,老老实实做传统业务,回归常态化,否则套利模式业务的风险将逐步显现。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指出,同业“空转”导致委外链条中出现同业链条,银行通过发存单或同业存款等同业资金买同业理财或进行委外展开债券投资,使各类资管产品金融工具交互复杂,加大市场的流动性风险。监管层要去链条,去杠杆也会给市场足够的缓冲垫,大概率不会采取下猛药突然刺激的方式。
  澎湃新闻从数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新近出台的文件还是很笼统,接下来应该还会出台进一步的实施细则。

  以下为银监会近期密集发布的7个文件:
  4月12日《关于如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7号文)
  4月10日《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6号文)
  4月7日《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4号文)
  4月7日《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政治工作的通知》(5号文)
  4月6日《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53号文)
  3月29日《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46号文)
  3月28日《关于开展银行业“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政治工作的通知》(45号文)
66#
 华美达 发表于: 2017-4-13 10:26:00|只看该作者

郭树清掀监管风暴 防银行沦为股东提款机

源自:第一财经日报
  银监会补监管短板 防银行沦为股东提款机

  李静瑕

  [强化风险源头遏制,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监管是7号文的一项重要内容

  银监会“监管风暴”再出新举措。4月12日,银监会下发《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银监发﹝2017﹞7号,下称“7号文”),要求针对银行业目前存在的突出风险,补充完善股东管理、交叉金融产品、理财业务等监管制度。
  7号文共分强化监管制度建设、强化风险源头遏制、强化非现场和现场监管、强化信息披露监管、强化监管处罚和强化责任追究六个部分。其中,强化风险源头遏制,包括加强股东准入、研究制定统一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管理规则,股东行为监管以及股权管理,是重点之一。
  同时,研究制定26项重点规制,分为制定类、推进类和研究类。表外业务风险、金融机构股东、交叉金融产品风险、网贷信息披露、理财业务等监管办法已经在制定当中,有望尽快出台。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7号文出台背景称,针对监管制度和实践中存在的缺陷,提升监管有效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
  在3月2日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曾提出,要及时弥补监管短板,排查监管制度漏洞,完善监管规则。
  “所谓‘牛栏里关猫’,没有完善的监管制度,银行业经营必然引发严重的风险暴露。”郭树清称。
  7号文正是对上述提议的落地。

加强股东准入监管
  强化风险源头遏制,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监管是7号文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股东的监管,郭树清此前也表示,要开展违法违规代持银行股份等不良行为专项整治。
  7号文要求,监管部门应强化准入监管,穿透识别实际控制人、最终受益所有权人,并审查其资质。加强关联关系审查,防止通过委托他人代持股权、关联方与一致行动人联合持股等方式规避股东资格审查的行为。加强资金来源审查,确保入股资金为投资人自有资金,来源合法合规。
  2016年民营银行设立进入常态化,设立速度加快。对于民营银行的股东准入监管,是银监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股东资质等亦是监管所担心的问题。
  郭树清曾表示,民营资本进入金融市场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也有一个特别要注意的风险,“千万不能办成一个民营资本少数人或者少数资本控制银行,变成自己的提款机,进行关联交易。吸收公众存款用于自己特殊目的的投资,风险就会非常大。”
  “研究制定统一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管理规则,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资格、参控股机构数量等监管要求。”这是7号文对加强股东准入监管时提出的要求。在弥补银行业监管制度短板工作项目“制定类”的项目中,《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管理办法》位列前三。

股权转让统一纳入审查
  除了股东准入,银行股东的行为监管和股权管理也是重要议题。银监会要求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股权转让行为,将通过一二级市场、境内外市场开展的股权转让统一纳入审查范围。
  此前市场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案例,则是安邦多次累计动用几百亿元资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民生银行股份,根据民生银行2016年年报数据,安邦通过安邦人寿、安邦保险、安邦保险等相关产品持股民生银行股份比例达到15.54%。此前“两会”上,银监会副主席曹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安邦在民生银行的股东资格正在审核中。到目前,安邦的股东资格仍未有定论。
  此外,7号文要求从严监管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行为,确保其依法合规行使控制权,严禁不正当干预经营决策,严禁通过关联交易获取不正当利益。对严重违规的股东,要依法责令其转让股权或限制其股东权利。
  加强股权管理方面,银监会要求银行全面梳理主要股东及关联方情况,掌握其重大变化,对超过规定比例的股权转让应及时报监管部门审查或备案,及时披露主要股东的股权质押融资信息。
  同时,也要探索实施股权集中托管,提高股权管理规范性,严格关联交易管理,强化对股东授信的风险审查,防止套取银行资金。

弥补理财资管同业监管短板
  此外,就市场关注的理财、资管、业务等方面,7号文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理财、资管等方面,7号文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规范的金融产品信息披露制度,严格区分公募与私募、批发与零售、自营与代客等业务类型,明确信息披露标准和规范。要以消费者是否能充分理解产品作为信息披露充分性的衡量标准,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不得隐瞒风险,不得误导消费者。
  在同业业务方面,银监会要求提升现场检查针对性,对于同业融资依存度高、同业存单增速快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重点检查期限错配情况及流动性管理有效性。对于同业投资业务占比高的机构,要重点检查是否落实穿透管理、是否充足计提拨备和资本。对于理财业务规模较大的机构,要重点检查“三单”要求落实情况、对消费者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的充分性。
  同时,要求同业融资占比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披露期限匹配和流动性风险信息。同业投资业务占比高的机构,应披露投资产品的类型、基础资产性质等信息。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1 05:09,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