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全蜀明哥|查看: 14842|回复: 29
[方言文学

[长篇]皇城残晖

 [复制链接]
21#
 金融花 发表于: 2005-5-6 22:57:20|只看该作者
阅。
22#
 楼主|全蜀明哥 发表于: 2005-5-19 06:02:3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农历的辛亥年十月十一号这天,成都城里面的皇城内外完全是浸泡在一片喳闹声之中。仅皇城坝头中中间间的那块空坝子就扎满数不清的人脑壳,就好象掉在地底下的泥巴红糖坨坨,粘粘洼洼、汤里汤水的得闷了一大坝黑蚂蚁儿,密密麻麻、水泻不通。市民们从城内西面八方,大街小巷涌向皇城。
  这些人白眉白眼跑来搞啥子的呢?这不消说,赶闹热来的。啥子闹热这么起劲?当然是难逢难遇碰到起的希罕场合啰。听说往日皇城端礼门城头的清朝大龙旗要倒下来,新的大汉政府的白飘子要插上去,这种的改朝换代庆典活动是咋个也不会少了爱瞅闹热,喜凑场合的成都人份。东西辕门口的上两根大栀杆的原来飘着两幅大清龙旗,己在早晨就换成白绸赶制的大汉军政府旗帜。那新旗子上的大圆圈中,醒目的镌绣着红彤彤的隶书“汉”字,“汉”字周边围了十八个小红圆圈,据说代表着原来大清国现己自治的各地版图省府。皇城南边,从红照壁起至三桥一带,路都闸断了。街上人头攒动,皂旗林立,横幅飘然,锣鼓喧腾,人海如潮。犹如赶场逛集,却又比城内任何一个场集还闹热得多。遇到这种情况,住在附近周边的住户和店铺是嘴都笑不拢了,赶紧烧了几锅锅儿热水,兑上红白茶,把土巴碗摞起一大叠,摊开木板,摆在街沿边叫卖起来。
  早先的成都人就养成了喜欢看希奇凑热闹的特有习性,就是哪个恶作剧,吐泡啖在地上,几个人围到起,都要扯很大一阵子的地皮子风,网倒一饼饼的过路人。何况这回是涉及改朝换代的大典,凑热闹的就更不比往常了。今天这个希罕场合和热闹阵仗,没有那个人肯甘于落后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抹下往天的身份到皇城坝来打逗凑,皇城团转周围,到处都是人堆堆,打涌堂,宛如一个冒烟烟地大蒸笼。
  鸡公刚叫了五遍,钟万福就起了个大早,在灶房喝了碗酽米汤,就匆匆准备出行了。今天,他特意换了件篮绸长衫穿在身上,将那帖子慎重的揣进胸坎内衫兜袋怀里,十分苏气的迈出门坎。走到街上,本欲想唤个轿夫,哪晓得附近竞然连抬轿子的鬼影儿都没碰上一个。心里不禁诧异道:“吔!咋个今天轿夫些跑那去了?”正好,平常街上担水的王六一也风扯扯的从门前跑过,便招呼道:“六娃子,跑啥子?大清早的你龟儿子不担水挣钱,疯了嗦?去街那头帮我喊个轿子过来!”
  王六一笑呵呵地回道:“钟大爷,今天哪还有轿子哦?都去皇城瞅闹热了。听说到了那边,就是甩脚板劲都挤不上潮,哎!钟大爷!你也要去索?那我只能去帮你早点去占个位置哈!”
  钟万福厌恶地皱了皱头皮:“这改朝换代的事与挑水的何干,怎么这些二不挂五的人也来凑热闹?真是少见多怪!”
  小南街到皇城的直线路程并不大远,也就两三里路,但若真是搬脚劲的话,却硬是要走好一阵子。缺了代步的轿子对钟万福来说确实很不利索,他雄起劲头,足足甩了一个钟头的火腿,才一跩一跩的穿过君平街和陕西街两条街,走到了直通皇城的三桥正街南桥头。很少在青石板走路的钟老爷,这回可尝了点苦头了。才走几截路,两只脚骭就给绑了块沙袋,沉吊吊的,步子越走越慢,胯就象被麻糖粘住似的,甩不开步子。皮塌嘴歪的钟老爷头回遇到这种场合,气喘嘘嘘的张嘴直哈气,喉咙管中的酸嗝儿一股一股直往上冒。一身的臭汗把背心打得焦湿巴湿的,把身上的肉巴得焦紧,难逢难遇甩火腿的钟万福,真是有点来不起了。正在这时,三桥正街的“呤啸楼”茶楼上,有人高声召呼他:“是万福老兄吗?希客!希客!上来喝点茶!”钟万福望起颈项一看,原来是魏华阳在楼上窗边伸出一个脑壳来。
  钟万福正想找地方歇口气,一见有熟人在茶楼上,便抬动腿脚上了茶楼的楼梯。今天的“呤啸楼”较往些天热闹得多,可谓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楼内穿上穿下的茶客特别多,把所有的茶座位子都占得扑秋闷限的。
  魏华阳见钟万福上了楼,连忙腾了一个位子给他:“万福兄,吃早饭伙食没有?你今天咋个想起拌脚步劲哦?你看,你看,人都整变形了!搞快些过来坐到起喝口茶!”
  “哎哟,弄死我了!我默倒今天起了个大早,那晓得吃完早饭后出来,街上连个轿子都喊不到了,只好展脚劲了,唉!”。钟万福一屁般瘫座在竹椅上,端起茶倌刚冲的盖碗茶,顾不得滚烫,吹开浮在面上尚未泡开的茶叶子,紧紧的咂了两口。
  茶桌周围坐的都是钟万福平常在南门桥头边静竹轩茶馆喝过的一帮帮茶客些。今天这一帮茶客拢到呤啸楼来,无非图了个“近水楼台好得月”,挨到皇城边边冲壳子,以便于借景抒情。往些天,吟啸楼的茶座算是贵的,因而显得清静,做生意是很少来,偶而几个雅士闲客吟诗凑对子,才显岀这茶楼的身份来。茶楼的建筑别致,高出周边砖瓦平房一大截,加之门前两窝白果树,总有鹤立鸡群的样子。茶楼装潢很有点讲宄脱俗,重檐式灰瓦,飞檐高挑。添黑光亮的匾额横吊在临街楼面上,黑底白字“吟啸楼”十分显眼。楼中的几根楠木园柱,直矗楼顶,衬托出茶楼宽绰和高贵,临街的窗户雕图镂花,则是添了一层雅趣在里面。楼底堂内是上等青石砖铺地,清一色的偷油婆色茶椅茶桌,摆放得规规矩矩。楼上中间摆了一个说书艺的方桌和高凳,团转四周茶座如众星拱月一般把这桌子紧紧围住。茶楼请的说书人在市面上很有来头,这就是远近有名的毛铁嘴。无论啥子坊间传说的诸如英雄豪杰的仗侠行义、才子佳人的风花雪月、神仙志怪的奇门异术、家户人间的民俗风情等等这些,只要从这毛铁嘴的口中唱出,就吊住了听客的昧口。故而毛铁嘴成了说书中的名角,很多有钱人家逢年过节都争到用重金礼请他逗兴。久而久之毛铁嘴竞很少在茶肆馆楼现相了。若不是茶楼老板和毛铁嘴有过患难交情,尽管是在“呤啸楼”这种高雅堂子说书,也不见得能随便请得动他。毛铁嘴是每月上旬末日来“呤啸楼”说一趟,今天算是钟万福赶到起了。魏华阳他们这边茶座场子扯得很开,因为是华阳县衙署的凌大师爷作请。这凌大师爷在华阳县衙署里主理讼案,仗势着给周道台大人关系拿得过勾,平常间并不把人怎么放在眼里,在衙署里崩老资格,脾气怪得有盐有味,歪号凌老拐。大前几天他的儿子凌清从东洋回来,为了显示洋盘,专门拣了这个日子约请几个熟人喝茶。显然,魏华阳是吃爬片茶的,但却是现场的活跃分子。他起身把钟万福介绍给旁边的几个生脸庞儿茶客:
  “我来分绍一下子。左边这位是贡院里头尊经书院的李学监,那位胖哥是这团转有名的袍哥大爷匡大把子,挨到起坐是是西华门大丰典当铺的胡掌柜,这位才来就是刚才我给大家摆的咋天发了红运的钟万福钟大爷!”一阵作揖打拱和相互谦让奉承,茶客们才重新落了坐。
  老茶客学道街印书堂的张掌柜言道:“呵!听说钟老板今盘,捡了个冷宝,捞了个庆典嘉宾位置,恭喜!恭喜!等一哈会儿,你老兄真的还要到致公堂台前就坐是嘛?”
  钟万福寒喧回道:“惭愧!哪哩哦?我是缺牙巴咬蚤子──碰端了。列位老兄为何都坐在这儿吃茶,不进皇城里面去看热闹?”说完后还专门把揣在胸坎里的帖子掐了掐。
  看到钟万福露出眉飞色舞的神态,曾大把子搧着纸扇不屑一顾的说:“有咋子看头,没得我们袍哥的同志军兄弟伙拼命,他龟儿子浦矮矮那捡得到这个妑秧儿嘛,真是猫搬甄子替狗干好事!开啥子庆典会嘛,还不是那几爷子搞起耍的,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有人在这种盛大场合发杂音,钟万福真是吃惊不小,他用手捂住嘴,用蚊子般的声音触拢魏华阳的耳朵道:“吔!这儿的堂子咋个有点野哦,这个胖子是干啥子的罗,咋一开腔就冒酸水哟?得不得犯事哦?”
  魏华阳先是一楞,也有点紧张:“曾大爷,你老人家棍棒舞得转,但官场可能就掸不懂了!俗话说得好,人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哦,现今是那邦秀才们掌政呀!”
  “我不虚他们!未必要你还要我给他们下矮桩是不是?是嘛,我们那里兄弟伙提到脑壳给满鞑子拼命,结果坐江山时就没我们这些人的份,你们说气不气人嘛?”
  魏华阳言不由衷地:“咋会嘛!曾大爷说的在理,不过这么闹热的场合,假兵被别个军政府的奸细捡到靶子了,弄得祸事来神起,就不划算了!反正大清的尤旗是倒了。我的意思是管他庆典不庆典,瞅一瞅总行哂?革命成功了嘛!沾喜气还是说得过去的。几位朋友都是见过大市面的,这种场合我们大家还是应该去看他们咋个表演的。”
  贯于官场逢源的魏华阳,虽然摸不透曾大把子的火盆,但揉包包散却是特长。他抄起手周袖头揉了揉眼角,把话头岔转到皇城上来:“本来嘛时局这东西我们平头百姓就掸球不懂,我看还是叫毛铁嘴来段评书,讲讲皇城的来头!”众人连声附和:“对对对,要得,听毛铁嘴摆了皇城的龙门阵。”
  说起皇城,钟万福长这大了,还不晓得皇城的来龙去脉,连是咋个生起的,都二懂二懂的。于是,钟万福也跟着茶客们一齐附合道:“对头!随便哪个坐江山,未必还会把皇城车来转一圈,坐江山还离得开皇城吗?”
  坐在台中间的毛铁嘴本来对时局就不上心,他就晓得靠嘴钳子吃钱。如今见大家都想候到要听皇城的来历,便将木板往桌一拍
  “叭!”大喊说道:“列位看官,小生今天就专门来一段《皇城坝演义》!”
  钟万福口中喃喃地说:“羞愧!羞愧!这皇城嘛!我倒是早先在这儿喝茶望到过。不过,话又说转来,那是皇帝住的地方,平常人谁可去得喃?”
  “哎呀!钟兄,你莫在要装广广开黄腔啰!啥子皇帝住的地方哦,那里好久住过皇帝老倌嘛?不要走神,专心毛铁嘴说皇城。”
  毛铁嘴呷口茶,清了清嗓子,卖着关子担心道:
  “不过,列位看官,这皇城里边的事说起来嘛,够得摆一阵子了。慢哈会儿我讲起来了可能刹不住口口,担搁了大家参加庆典的好事,咋个脱得了手哦?”
  钟万福的味口已被吊了起来,迫不及待的说:“帖子上说庆典要在十点过才开始,现在还差两个多钟头,你先生就先抖的东西出来,塞塞我们的耳朵嘛!”
  毛铁嘴:“好嘛!那我就摆点这皇城咋个生起来的龙门阵。早先成都很有些人都只默倒这个皇城就是三国刘备的宫殿。其实呀这些与的刘皇叔是沾不了边边,说穿了都是那些人编起花蓝来乱扯靶子的。那儿年生的刘备的蜀汉宫殿在城北文殊院周围,诸葛孔明的丞相府还在正府街上。要不哪叫”正府“街喃?真正正统的皇城在两晋和隋唐时候存在过。不过,现在连宫殿的瓦片角角,早已也找不到风风了。”
  “现今我们大家晓得的这个皇城,倒是后来才有点和皇帝挨上边。相传唐玄宗皇帝因笼爱胖美人杨贵妃,不理朝政,引发”安史之乱“。唐玄宗从长安城避乱,走到了我们成都地界歇气,曾经短时间驻扎过这个旧址,城北远郊的天回镇就是明证。但是,唐明皇到底在哪哈儿歇过,谁也没搞清楚,反正史家们是没有留下可考证的记录。到了五代的前后蜀时期,这个踏踏才正儿八经修筑过大殿地基,便是后蜀皇帝孟昶的皇家宫殿池苑所在。那个时候,有个叫孟昶偏安皇帝和花蕊夫人就住在这里。在座夫子们都读过《花间集》里头的诗词章句哇?那真亏花蕊夫人哦,简直把皇宫的景致写绝了。”
  这时,坐在台下左边位置上的凌师爷按捺不住了,将水烟黄铜烟杆嘴从口中扒出,吐了一泡酽啖,忍不住道:“哎!哎!各位,毛嘴子摆的这段皇城来历,还真是那么一回事。记得那儿年生跟到先师读书时,有本毛文锡《前蜀纪事》,那上面专门讲到了孟昶和花蕊夫人的记载。孟昶的皇宫建造很是漂亮。皇宫的旮旮角角都修成金灿灿的。书上形容的是风楼龙阁,画栋雕栋;宣华苑囿,玉树琼技;摩诃池水,碧波千里。皇家富贵,气象万千,这可是成都府最繁华富丽的时代了。哎!张书堆!你龟儿是老搞书的,我总没有开黄腔散?”
  “是的,是的。凌老爷子讲的不错。我那儿还有扬雄、左思两位大家写的《蜀都赋》、以及后来的《岁华记丽谱》、《蜀中广记》、天启《成都府志》、嘉庆《四川通志》,都是古代先人们写的,那些书中大都讲到了皇城这个地方,各位有兴致,隔几天我叫学徒送上门来。”被唤着“张书堆”的印古堂老板趁机兜售起他的古旧书籍了。
  毛铁嘴见堂子角角头有人抢了嘴,很不安逸,便故意收住话语来,眇了这边桌子的几爷子一眼,不紧不慢地只是品茶。旁边几桌的茶客不安意了,一个武行打头的大汉首先冒了火,他大声武气扯起喉咙给张书堆打燃火:“狗日的鸡下巴儿吃多逑了,再接嘴老子们整你娃的肉!球经不懂,担挑粪桶嘛!”
  魏华阳一见对方凶神恶煞的样子,晓得是个抄扁挂的舵爷,赶紧园场:“那位大爷消消气,我们这边这个兄弟不懂规矩,扰了你老的雅兴,得罪得罪!”
  李学监也埋怨张书堆:“你龟儿子就是整钱不分场合,三句话离不开本行,说到说到就拐到你们书摊摊儿去了,想钱想疯了嗉?你那堆烂书片片儿,老子早就背得烂熟了。”
  张书堆插嘴挨了个球头子后,那敢顶嘴,生害怕血喷到身上,赶紧起身向对门打拱作揖,算是道了歉。
  台上,毛铁嘴一看有人扎场子,也不好意思再昆了。“叭”木几敲得脆响,继续展开嘴劲说唱。堂子头鸦雀无声,只有他那尖细的声调,怱高匆低,抑扬顿锉:“书归正传,且说自从从北宋灭后蜀以后,皇城的宫殿就一坨一坨的遭到毁坏,以至到了后蜀时,御苑也荒芜凄凉,荆棘丛生,成为狐免出没之地。所有的后蜀宫殿均毁于战火。北宋战火平息以后,益卅府的知卅张泳在孟氏宫殿旧址上重修公署衙门,作为成都府治所。此后,历宋元两代没有大兴土木,这片土地一直仅仅是成都官府衙门治世的最重要的场合所在而已。”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
 楼主|全蜀明哥 发表于: 2005-5-19 06:03:27|只看该作者
  “唉!”台下一片叹息之声。
  “列位,真正要说起这团转地方叫皇城的话,还是应该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当时他将成都分封给十一子朱椿作藩王属地后,才由蜀王府演变过来的。明末山大王张献忠杀入成都后,将其据为大西王府,暴施逆政,又有献忠屠蜀之说,以后这片建筑群再遭兵火之毁灭啊。但庆幸的是,皇城其宫城正门和宫殿部分基址仍一直保存着,这片沾有皇气的王宫旧址,成为历代皇朝宫殿硕果仅存的一点孑遗。”
  众茶客齐声问道:“那么早先的明蜀王府,又是啥子景象呢?”
  毛铁嘴吞咽了一口口水,顺手从窗口望皇城坝一指,口若悬河的演唱道:
  “大家顺我指的方向看哈,那明朝的蜀王府就修在这一片坝坝周围上。坐北朝南,地基全用砖石砌建,非常坚固。南边最远处是一座石砌照壁,照壁通体赤墙金字,所以称红照壁。绕过照壁,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书”忠孝贤良“四个大示,穿过牌坊,是一条笔直的右铺甬道,道旁植有苍松翠柏,两旁各有民居二区,其间有四条东西向的街道分隔,这四条大道临甬道一端的街口,各树牌坊一座,东南称”盖懋厥德“,东北称”水慎终誉“,西南为”江汉干宗“,西北为”井参拱极“。
  在甬道北端,东西两边各蹲着一座威武生动的巨大石狮子,石狮外侧,各有一座汉白玉华表,石狮和华表体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不可侵犯,这是历代皇宫前必备的礼仪建筑。石狮子身后,一道河水自西逶迤流来,在宫城萧墙前改为西东流向,成为宫城的第一道护城河,这就是金水河。金水河上,并列架有汉白玉石拱桥三座,桥各有三孔,称”三桥九孔“,它同北京天安门前的石桥一样,也叫金水桥,只不过比皇宫的低一等,只有三座,而北京的有五座,桥各五孔。过石桥,便是宫城外垣萧墙,萧墙为砖墙,高一丈五尺,周长九里,萧墙南大门之外,也有一座高大的牌坊,与南端照壁内的牌坊遥遥相对,这就是在中国数量最大,最为常见的礼仪建筑棂星门。”
  一拔原民楼下的楼梯过道口尖起耳朵听壁角的茶客,不禁齐声赞叹道:“嗬哟!精彩!原来皇城坝还有这么多的缘故索?光牌坊就好几个,我长这么大岁数,头一次听得这么透彻,还真是寡闻了!”
  “你们几个听巴片的,有啥资格开腔?”这回钟万福发杂音了。
  毛铁嘴用幺指醮了点盖碗中的茶水,在土漆的茶桌上,画出老皇城的简图。边画边解说:“明朝的皇城是咋个生起的喃?列位莫急,容我细细道来:蜀王府社稷坛以西有个旗纛庙,内藏皇帝赐予蜀王的旗纛。宗庙以东为架库,内藏蜀王出行时各种礼仪用具。驾库有井一眼,取名”菊井“,四周遍种菊花,每临金秋时节,黄花满眼,清香四溢,被誉为”菊井秋香“,是当时成都八景之一。宗庙和社稷坛两侧萧墙之上,各开辕门一座,称东华门和西华门。越过宗庙和社稷坛,便是蜀王府的宫墙,宫墙以青石砌垒。宫墙高三丈九尺,周围五里,南北垣长各五百四十米,东西垣各长六百六十米。四周蓄水为壕,世人称为”御河“,河道规则成长方形。宫墙四面各设一门,北门叫广智门,西门叫遵义门,东门叫体仁门,南面宫门是宫城正门,它同明代所有亲王的正门一样,都称端礼门。端礼之意,在于告诫诸王要恪遵朝廷礼制法度,不可有越礼的行为。端礼门是一座高大的城楼,楼前”御河“上,并排架有三孔汉白玉拱桥三座,通向城楼的三座大门。与北京紫禁城的天安门相同。端礼门内的石甬道两边,是两排厢房,又叫直房或朝房。地方官吏或其他臣民拜谒蜀王,均在此等候,厢房两侧,是鼓楼和钟楼。甬道正北,是黄色琉璃瓦盖顶的承运门,门楼上有三座六弱红漆大门,进入大门是一座青砖铺地的宽阔院落,两边是称为左右庑的廊房,正面便是蜀王宫中的正殿承运殿。殿前是一片东西宽约七十余米的平台,俗称丹墀,从甬道尽头上七级石阶,便来到台上,平台用磨光的青石铺地,右摆着镏金香炉,大鼎、仙鹤,三面围以汉白玉栏板,云龙柱头,雕刻精美。从丹墀再上三级汉白玉石阶,就到了承运殿前檐之外,前檐有七尺深,斗拱,飞檐,彩绘承尘,四根合抱不拢的朱漆大柱并列殿前,支撑着飞檐。柱上悬挂着皇帝老倌御赐的对联,对联朱漆描金,周围装饰云龙图案,对联工整、词澡华丽。大殿雄伟壮丽,每逢重大节日蜀王照例在这里接地方官员的朝贺,各种重要庆典,也在这里举行。承运殿后面,是一座圆形建筑,称”圆殿“,殿后是存心殿。这三座宫殿由南而北处在一条轴心线上,又建筑在同一片台基之上,与四周的廊庑、偏殿、顺门等同组成一座规则巨大、气势宏伟的宫殿院落。如此样式、格局,显然是仿照北京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而建的。它与北京三大殿一样,是宫中最宏伟、神圣的地方。
  蜀王府宫殿的格局,是按照宫前”左祖右社“,宫内”前朝后寝“的典型传统而设置的。东西两侧还有众多偏殿和屋宇,东面有东府,东府之南有”斋寝“,是蜀王每有祭祀大典前离戒的地方西面是西府,为蜀王世子受册封后居住的地方。这些建筑之间都用廊庑或围墙分隔,形成一个个院落,整齐有序地排到在宫中,隔墙之间,成为一条条东西或南北的永巷。存心殿北一带高墙的正中,是一座高大的宫门,为蜀王后工程正门。进入正门,就是王府的”后寝“部分,蜀王和后妃在此居住。后宫殿宇,鳞次五座,其中的南第一重殿,当是蜀王后宫正寝。寝宫之后是王府王园,花园以故摩诃池残存水面为池,池水澄清,楼阁玲珑,奇花怪巨点缀其间,风景美不胜收。蜀王自朱椿以下,当年蜀王嫡传子孙共袭封八世十一王。历代蜀王之子众多,分别袭封为华阳、崇宁、崇庆、永川、黔江、内江、德阳、石泉、汶川、隆昌、富顺等郡王。这些王府皆建于成都城中。其中大部分王府都错居于蜀王府萧墙内外,像群星捧月一般,拱卫着蜀王府。”
  “明皇城毁坏时间是在明末。那时山大王张献忠从湖北率部攻入成都后,以蜀王府为皇宫,在此称”大西王“,张献忠被清兵追杀时逃出成都,焚毁了蜀王府,兵败于城北凤凰山。后平西王吴三桂叛乱,以云贵川为据点,我们成都府又遭清军猛烈围剿,成都城池重陷战火,人亡城毁。”
  “精彩!巴适!这龙门阵讲得硬是有学问!”
  经他这一说,堂子头的茶客议论纷纷,叹吁不已。一个二个围起堆堆,似乎已身临其境,伸目结舌,茫茫然如坠烟云之中。
  “精彩!巴适!毛大爷的龙门阵硬是洗耳朵!”叹息声、赞誉声交织一起,茶客们个个情绪涌动,跃跃欲试。恨不得变作一只苍蝇马上飞进皇城里,看个究竟。“珰珰”挂在茶楼的挂钟响了几声。
  这时,楼下街面传来欢呼声:“搞快些,龙门要打开了!”
  顿时,呤啸茶楼乱作一团,茶客们纷纷离坐,一窝蜂纷纷奔向皇城。
  “哎!列位,下面的更精彩!”毛铁嘴一看场子要散了,赶紧招呼道。
  此时茶客们兴致发生转移,竞独留下毛铁嘴一人在堂子中间瓜兮兮神起。
24#
 金融花 发表于: 2005-5-22 19:30:29|只看该作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5#
 兰若 发表于: 2005-7-20 15:30:53|只看该作者
尽管读着很累,不过我还是把他读完了,写得不错。
26#
 楼主|全蜀明哥 发表于: 2005-9-1 02:14:28|只看该作者
  午时,几个剪掉长辫的兵卒拉开栅栏口的栅栏木门,人流顿时象捅了马蜂窝般从栅栏口挤入皇城坝前,直扑端礼门。面对庄穆的皇城,人群中响起一阵阵嘘吁惊叹声,他们所见到的皇城,已被几堵隔墙分成了几大块,早先格局有致的环境已经变化得今非昔比了。这座皇城是自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后开始兴修,虽仍然是依照原已成废墟的蜀王府旧址而建。建筑以御河为界,重新修耸,但规模也大不如从前,况且功能也并非是皇城,而是用于科举及第的贡院。贡院修建耗费是巨大的,历时四年而成,其规模保持了明式建筑风格,颇具皇家楼阁遗风,承继了雄伟恢弘的气势。重修的端礼门城楼仍仿建于北京的天安门格局,故又叫小天安门。城楼为二重殿宇式建筑,顶层楼殿很宽敞,园乃梁边的四周窗花以横格木条为衬,可凭窗眺望城南郊野外的田原景色;二殿则是敞阔宽广,与城墙垛口相望。天安门前流淌着横贯东西城的金河,金河上为三道石桥,是城内最大的桥梁,每桥有三个桥洞,三桥心的两边有一对高大石狮子,巍峙挺立。因为是在原蜀王府旧址建的,所以市民仍称其为“皇城”。旧蜀王府的“承天殿”早已改成了“明远楼”,原来的“奉先殿”位置也改建为“致公堂”,为省督衙门府。早先明远楼到致公堂间,原有的数十排贡生考舍业己撤掉,取而代之的是开阔的砖面广场。虽然尚有部分房舍得以保留,但在光绪年后大多被改为讲堂和教工宿舍。贡院四周尚筑有城墙,城南的天安门开有三门,正门居中,旁门居左右,俗称城门洞子。城东为东华门,城西为西华门,城北为厚载门又叫“后子门”。皇城南边的大片敞地是原明蜀王端礼门外宗庙和山川社稷坛所在地,原址已废,现今称为皇城坝。皇城坝建有石牌坊三座,向南一座牌坊,上有“为国求贤”四个大字,左右分立蹲着两尊威风凛凛石狮子,左右边坊刻有“会昌”、“建福”字样。向东和向西的位置还有两座稍小的牌坊,分别刻着“腾蛟”和“起凤”几个大字。贡院正门即为原明蜀王府端礼门城楼,品排着三个大圆门洞,俗称皇城洞子,门洞旁边有两道很窄的石梯,直接通往城门楼。中洞高悬匾额的门额上写有金灿灿的“天开文运”四字,正门之北的威森建筑为龙门,分为三道大门。据说早先每隔三年,各县府谋取功名的秀才们就赴省城赶考。到了三进乡试时候,贡院的主考、监临、提调官吏便集中在此处,面时提着考篮的考贡生的秀才们进行三次点名。门北为明远楼,明远楼是皇城中的最主要建筑之一,为三重殿宇式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巍峨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修建颇精,楼窗皆装玻璃,极为明净,大殿堂内金碧辉煌,摆放在正厅石基上的紫香擅木案几和官椅,雕工精细,神圣威严。引得众人纷纷近前仰慕,以为这就是往日皇爷们的金鸾宝殿,其时是原来贡院主考官的办公案位。楼北的致公堂,就建在蜀王府主殿承运殿的殿基之上,这是一座工坚料实的大殿,气象雄伟,堂前楼后的空地,皆铺以青砖,其间嵌以红彩天花,可谓富丽堂皇,是这次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大会的主集会之所。堂前有石柱牌坊,四周由青石砌至成花台。此坊建于干隆四年,镶金边漆制匾额上书有“旁求俊义”烫金大字。牌坊正中檐下有长方形竖写木匾,上书“御书”二字,表明其下“旁求俊义”四字系清干隆皇帝弘历亲笔所写,字后刻有干隆皇城四首诗,诗意是勉励臣民读书做官。堂西为大厨房,其北为弥封所。堂北为清白堂,再北为严肃堂,最北为文昌宫,供奉“文曲星”──文昌帝君塑像,宫内主神文昌帝君的两侧,立有“天聋”、“地哑”两位童子像。左边是一辽阔的草场大坝,右边是八角林。文昌宫北为界墙,墙上雕有有狐仙洞故事。在光绪以前,致公堂前有东西号舍数千个,可供全省士子应试答卷之用。经历次增修扩建,至同治年间,贡院房舍达一万三干九百三十五间。1901年清帝光绪宣布推行新政,废除科学旧制,扩崇“兴学育人”的西人教育,大力兴办西式学堂。皇城贡院的西周房舍已被分割几大块,被改为诸如政法学堂、四川通省高等中西式学堂的校舍和讲堂了。主要建筑都被府衙挤占为公所,原先在皮房街上的韦驮堂也被作为警察局派出所。就规模而言,辉煌不在。市民此时所见的贡院己是凤鳞毛角,况且现存的贡院基址仅占明代蜀王府旧基的大部分。
  庆典活动设在致公堂。大汉四川军政府在致公堂摆开阵势,大堂中央横摆几条案桌和几把太师椅,算是主席台。一队新军的兵弁昂着头立于主席两旁。新任大都督浦殿俊一身戎装,满面红光,严然如父母官,踌躇满志,旁边是副大都督罗纶和朱宏澜,后座是一班新任要员,侧边还有几个穿着西装革履的高鼻子洋子。庆典仪式是新式的,先司仪唱颂来宾。经过肃立、吹号、鸣枪、放炮、升旗,鞠礼等简略仪式。赵尔丰没到现场,但会上却散发了赵尔丰所发表文告《宣示四川地方自治文》。由新任大都督浦殿俊宣告四川独立自治,四川大汉军政府即日正式成立:“大汉四川独立军政府之宗旨,基于世界之公理,人道之主义,组织共和宪法,以巩固我大汉联邦之帝国而与世往极,所当与吾川七千万人子子孙孙共守之。”随之司仪唱道:
  “庆典活动到此结束,散会!”
  大部分与会的市民还在打梦觉,恍兮惚兮地吊起下巴哈等着,原以为改朝换代该有好闹热的阵势,没想到竞草草地散了会。弄得一个二个悬吊吊的半天回不了神,有的市民议论道:
  “吔,庆典咋个这么松活哦!当真话是灯草烧鸡母,光熏表皮不过心嗦?这么重要的场合都水成这个样子,一泡尿都没屙完就煞角了,太逑憋脱了嘛!”
  “新官上任三把柴火,都在撵时貌,追风尾巴。这帮秀才推的是新政,讲的是效率讪。哪象你们屋头那个老裹脚,又臭又长不说,还扯巾巾挂柳柳的,沃蛆嗦?”
  “哎,我听半天就没弄醒活,啥子叫立宪革命哦?”
  “咋个除了那几个我们保过的秀才老爷换了身官皮,其它高上坐的还是原来府衙头的那拔人呢?”
  “是有点烫!原先攻城的民军咋没请上去呢?这个江山搁得平呀?”
  “成者为王,败者寇。江山谁都想做,哪个争到了,哪个关火。搁不平又咋个?”
  “悬火,我不信那拨民军流了血,甘愿收刀捡卦?听说武昌、重庆的军政府就是革命党人掌火,起事的新军里头好多是革命党人,他们和会党撩得很紧,担心话服不下这口气哦!”
  “我听各省党人都在喊独立,未必大清版图冒了这么多大汉军政府出来,紫禁城的御林军不喷啖?”
  “御林军的兵器都是苗子、刀片片,管得了铲铲!铁子子打在身上起洞洞,又不是针撩起来唠事,可能拼不过端炮头的新军!”
  “对头!关健是新军闹不闹事,看他们给那边扎起。”
  “先头听那边人说,军政府喊大家去都要绞毛根儿,走去绞根儿!”
  “啥子!慌啥子!你龟儿子的有点假老炼哈,觉醒得快咧!才和我们一起挤进来瞅热闹,尖起耳朵听了点风风儿,就绷奶奶大要绞毛根儿了嗦?当真话不要老祖宗了。”
  “咹?还要绞毛根儿嗦?”
  “咋个不绞呢?你娃没看见那台上的几爷子,个个颈项后面都是毛刷子!”
  “反正龙旗倒了,看这行势,大清翻不起来了。只要二天我们汉人遇到起那些旗人不再请安磕头,我就拥护他坐江山。立宪党和革命党谁是谁非,我才懒得管球得他哪个当朝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7#
 邓章应 发表于: 2005-10-19 17:49:16|只看该作者
老赵,请接到来。不要让我们颈颈望痛了嘛
28#
 伊国华 发表于: 2006-3-30 16:56:15|只看该作者
“巴实”得不得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9#
 张世光 发表于: 2009-1-7 18:49:43|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世光 于 2009-1-8 19:55 编辑:
  “母猫到了菜花儿开的时候,不发情叫春找男猫还找啥子嘛?”



全蜀明哥 发表于 2005-3-27 23:22

“母猫”改为“女猫”较妥。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的祖辈都说“女猫儿、男猫儿”。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收起理由
leikang + 10谢谢点评

查看全部评分

30#
 张世光 发表于: 2009-1-8 19:50:30|只看该作者
明哥的这篇小说写得太巴适了,敝人喜欢得很。它让我又想到了劼人先生的方言巨著《激流三部曲》。祝您成功,盼早日付梓。

23楼中的“经他这一说,堂子头的茶客议论纷纷,叹吁不已。一个二个围起堆堆,似乎已身临其境,伸目结舌,茫茫然如坠烟云之中。”一段

其中的“伸目结舌”应是成语“瞠目结舌”,“伸”在成都方言里读作 cen1,与“瞠”同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06:24,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