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我半蜀人|查看: 4703|回复: 11
[名人

张学良西安事变遗嘱曝光 主要涉及财产分配

 [复制链接1熊猫
11#
 大卫 发表于: 2015-5-4 14:31:02|只看该作者

揭秘张学良珍贵文物去向:交由美国人保管

源自:大众网
  作为一位“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张学良为什么把一生的珍贵文物托付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保存?本文揭开了其中的曲折经过。

哥大:文物的最后收获之地
  晚年,张学良和夫人对他们在一生中最艰难情况下保存下来的遗产归宿,曾有过几种方案。最先张学良曾准备将所有收藏文物,都交给他和赵一荻多年至友、台北士林凯歌教堂的牧师、1964年他们受洗和结婚的见证人周联华先生。因为周牧师不仅在台湾是知名基督教牧师,同时也是位资深教育家。张学良知道周联华是台湾东海大学的董事长,如果将上述文物交给周联华牧师办的东海大学收藏管理,无疑是可以信赖的。同时,也不必因为一些有政治倾向的文电信札,是否会遭到收藏者的拒绝而感到担心。周联华必然可以与这对老夫妇进行更加妥善的商议后,按照张学良夫妇的意愿接收和管理这些珍藏品。
  但是,张学良却坚持不把自己多年来在国民党监视下保护的珍藏文物留在台湾。尽管他在1990年已经有了自由,然而,张学良始终不想将台湾作为自己人生的最后归宿。除了岛上潮湿的气候让他生厌之外,还有心理上难以言喻的障碍,阻碍着他把重要文物都留在台湾。
  这时,为他做口述历史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采访人员不失时机地建议张学良:可否将上述文物,连同他所做的历史口述资料一起,都交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加以珍藏。这无疑是个大胆的建议。此前,虽然韦慕庭教授(美国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编者注)在采访人员前往台湾之前,曾经委婉地谈起过在收录张氏历史口述资料的同时,也注意收集与之相关的文物(包括照片和信函等等),但是,那时采访人员还不敢有此奢想。现在,当他们发现张学良夫妇为偌大一批珍藏文物,迟迟寻找不到妥善归宿而备感踌躇的时候,这才提出了上述建议。这使陷入困境的张学良眼睛为之一亮。
  当时,台湾党史馆、国史馆等机关虽然在这时候也把眼睛盯在张学良身上,并且不时透过一些和张学良关系密切的人,从中做些游说工作。然而,台湾企图收藏张学良文物的人均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因为张学良对台湾情治机关、党史馆等单位没有好感。在“两蒋”统治台湾几十年中,带给张学良的都是并不良好的印象。尤其是蒋介石严厉限制张学良人身自由的那段时日,张学良真正体会到幽禁生涯的艰难和困苦。如今张学良一旦有了人身自由,并且身边允许有美国人和他交谈历史,这个机会对他而言就是千载难逢的。何况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当时的张学良眼里,又是数十年关注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高等学府。该校早在他之前,就曾经对国民党的其他高层政治人物,如李宗仁、顾维钧、胡适等人保存过丰富的口述资料,而他深知如果把他的文物文稿送给这所学校,对他本身无疑有一种引为自豪的安全感。

文物:封存到2002年才能面世
  张学良漫长的人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他子承父业后的东三省易帜;第二乐章是张少帅出师中原,以兵调停蒋冯阎大战;第三乐章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而现在由赵一荻一手操持的张学良文稿移交事宜,就是对张学良进行人生后事的最后安排──口述历史与移交文物史料,无疑就是张氏人生的第四乐章。
  “哥大”采访小组感到这些都是最为珍贵的文物,可以与张学良进行四年多的历史口述形成对应的两种历史文献。口述的历史可以整理成文字传世,而照片、日记则为更加生动具体的历史镜头。张学良每向采访小组成员出示一幅历史照片,都会为他们讲述一段史书上没有记载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可以作为史实留存千古的。采访小组成员深切地感到:他们将负有神圣的整理义务。而这种艰难的整理则是一个更加深沉的历史回顾,一个更加繁重的担子落在了他们身上。一张张照片、一页页文稿、一册册笔记,都清晰明确地将张学良在若干年前的历史风云凝缩进小小的方寸之地。特别是张学良自己管理的一只小铁箱子,里面珍藏的东西更是难得的历史档案。
  但是,令采访小组成员感到为难的是:如果张学良将这些现在保存在台湾的文物,运往美国去,会不会引起台湾当局的反对和舆论界的非议。可是,张学良却果断地对采访小组成员的上述顾虑明确作出了解答,张学良说:“在美国哥大之前,任何单位也不曾有人为此事和我进行过接触和探讨,包括台湾许多院校和研究机构。所以,捐献给美国哥大图书馆保护是最好的选择。”当哥伦比亚大学得知张学良有捐赠珍藏文物的意愿以后,以韦慕庭和罗福教授为首的“哥大”图书馆表示可以接受捐献者的任何合理要求,根本不存在拒绝接收某些有明显亲共色彩文物的尴尬事情。接下来的就是有关捐赠文物的细节问题,一位采访小组的成员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的全权代表,带着草签的捐赠文本从纽约飞到台北来,并同意了张学良的要求:将所捐文物一直封存到2002年才面世。

装箱:文物悄悄运往美国
  就在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紧锣密鼓地筹划这批文稿如何启运离台的时候,此消息不知从何渠道悄然外泄了。不久,就有一位和张学良相熟的友人,前往荣民总医院,探望正在那里治病的张学良。此人是代表台湾国民党的某一机构前来,交谈之中委婉地提到了张学良将把他的一批文稿,交给美国一所大学进行保管的问题。张学良对此虽然有些吃惊,可也早在他预见之中。张学良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了,他说:“现在,我不能一女两聘,再说,如果你们想收藏,为什么不早说呢?现在我已经答应给了人家,不能再给你们!”
  就这样,张学良想把一批文稿交给美国人替他收藏的消息,就渐渐地在台湾传开了。为了不使筹划多时的文稿移美一事节外生枝,张学良和夫人忽然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那就是从他们居住了几十年的北投“朴园”搬往台北天母一幢租来的公寓中。张学良搬出北投后,大批文物移往天母公寓。那里是个非常拥挤的小天地,而偌大的北投“朴园”则成了一座空荡荡的废园。哥大的工作小组仍然不舍昼夜地工作,大量文物急需装箱待发。
  1993年冬天,张学良和赵一荻终于永远地告别了他们生活三十多年的台湾,飞往美国夏威夷做永久的定居。也就在这时候,张学良将自己多年收藏的万余册图书悉数捐赠给周联华牧师主办的东海大学图书馆后,将其他重要文物,如手札、信函、字画、照片、日记等,都在等人整理装箱后,悄悄运往美国纽约。
  (摘自《张学良身后十大谜团》作家出版社出版)
源自:解放日报
12#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5-17 15:27:0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张学良西安事变遗嘱曝光 主要涉及财产分配

源自:法制晚报

  这是张学良的英文遗嘱三页文件中的第一页。在遗嘱中,张学良要按照比例分割财产、有价证券和现金并指定纽约两位律师执行遗嘱

  张学良罕见的英语电影新闻纪录片胶片,至今仍能播放。在纪录片中,张学良痛斥日军侵略中国,纪录片还航拍了北京城
  法制晚报讯(文/记者 蒋桂佳)张学良的英文遗嘱、英语演讲胶片,赵一荻的亲笔信……昨天,张学良随从、飞行员、西安事变的亲历者海岚里昂的藏品再次现身嘉德春拍,张少帅的大批罕见私家藏品露面。
  专家告诉《法制晚报》记者,张学良的遗嘱为首次亮相,对研究西安事变以及张学良生平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藏品数千件文件照片 见证张家兴衰
  前天,记者在嘉德拍卖行的预展现场看到这批“里昂所藏张学良私人物品”,这些物品连同1941年跟随里昂一起漂洋过海前往美国的四个大箱子一起回归。拍卖行将这些物品放在大厅内单独预展。
  这些物品种类异常丰富,包括了中国航空公司照片、蒋介石照片、宋氏三姐妹照片、宋美龄亲笔英文信件、张学良家藏照片、机密文件以及淞沪会战照片、民国时期风景照片、里昂为斯诺修改的《西行漫记》西安事变章节修改稿等等。
  其中数千件张学良家族照片、文件资料最引人关注。
  记者在展出的照片和资料中可以找到皇姑屯事件事后调查照片、张学良在北京“抗日”纪录片、里昂在西安事变之夜的现场日记等。此外,张学良被关押在浙江奉化时候的现场照片、赵一荻给张学良的私密信件也在其中。

解密被扣押后 少帅立下遗嘱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扣押在浙江奉化,里昂成为张家的密使,也成为赵一荻及张学良幼子的保镖,一大批张学良私人物品被里昂保留,其中包括一张张学良1937年的英文遗嘱。
  遗嘱为英文打印版,共计3页,保存非常完好。遗嘱写着:本人张学良、于凤至、赵鸾翔(即赵一荻),愿意制定、发布并声明以下法律条文作为我的最后遗嘱,用以处理本 人在美国的财产,包括纽约的有价证券和现金。本人愿意按照纽约州的法律,依照此文件中指定的内容处置以上财产。
  遗嘱称将按照比例分配财产,并指定纽约两名律师作为遗嘱执行人,处理张学良在纽约银行的有价证券和现款。但是记者发现,遗嘱最终未手写签名。
  拍卖行研究专家介绍,1936年底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曾于陪同蒋介石回南京的途中,临时手书了遗嘱。此件当为1937年张学良被判刑羁押之后委托授权草拟的一份非常正式的遗嘱,只等最终签字。
  “历史价值非常高,这是今年非常重要的发现。”张学良史学家、辽宁省张氏帅府博物馆研究室主任赵菊梅看到拍卖图录后,连用“非常重要”形容这些文件、照片。
  赵菊梅介绍,这是目前首次发现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立下的遗嘱,在哥伦比亚大学张学良口述史中,张学良从未说过自己写遗嘱,遗嘱说明张学良被羁押后,可能做了“被处死”这样最坏的打算。因此,不管遗嘱有没有最终真正签字,都对研究张学良当时的心态变化有非常好的研究价值。

罕见抗日英文演讲 东北口音略重
  “日本无情地占领了中国的土地,摧毁了十几亿的财产,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兄弟姐妹……”除了张学良遗嘱之外,张学良的罕见英文“抗日”视频也同样受到市民关注。
  在纪录片中,张学良一身戎装,用“东北口音英语”作演讲,仅30岁冒头的少帅留着胡子,演讲略显羞涩,时而停顿,甚至有些结巴。
  里昂的注释写着,这是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张学良为Fox新闻电影制作公司拍摄的“抗日”宣传纪录片,以对抗日本在国际上的侵华宣传。
  纪录片中航拍了北京故宫紫禁城、颐和园、长城风景,张少帅训练军队,与夫人于凤至及全家出行的短片,在看儿子打网球的时候,张少帅露出难得的笑容。
  赵菊梅考证,张学良在少年时曾经到基督教青年会学习英文,口语没有问题,可能面对镜头还有些紧张。
  张学良被称为不抵抗将军,为什么会有这样强硬的演讲?
  赵菊梅表示,纪录片应该拍摄于1932年。史料证明,918事变后,张学良错判了形势,他以为只是日军挑衅,不会大规模侵略,总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丢了东北。
  张学良退回关内后,态度自然转变,这为以后张学良想借西安事变打回东北提供了一些佐证资料。
  此次的藏品都是美国人里昂所有的。他是一名飞行员、记者,为了追随一名女明星来到中国。1934年,张学良买回两架飞机,里昂成为机械师,后来成为张学良专机飞行员和随从。
  1936年12月12日,里昂亲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里昂成为张学良与家庭、蒋介石之间的联络人,多次前往奉化。他也成为张学良家信赖的朋友。
  同时,里昂还是一名摄影师,成为美联社的战地记者,用镜头记录了淞沪会战。他还曾拍下大量蒋介石、宋氏三姐妹的照片。
  2013年,他的藏品现身美国拍卖行分割拍卖,部分藏品被中国商人拍下并运回到中国。
⊙记者:蒋桂佳
原文标题:张学良西安事变遗嘱曝光 为尚未签字的正式遗嘱 主要涉及财产分配 是研究西安事变和少帅生平重要佐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01:14,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