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本地性普世性方向多元与比拼 影片《建党伟业》中参加中共“一大”有两个外国人: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后者是马林的助手和翻译。但2006年卡尔图诺娃在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中央档案馆找到尼科尔斯基的档案,在《远东问题》2006年第4期上发表的《尼科尔斯基--中共一大参加者》一文中说:尼科尔斯基在1921年就进入了远东共和国革命人民军参谋部情报部服役,已经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苏俄情报特工。马林不是一个平庸的人。看他 1924年由维金斯基接替被召回,1927年他因不同意苏共扩大肃反而脱离荷共,1929年组建革命社会党担任书记,后又离开第四国际,转而同英国独立工党和西班牙马克思主义联合工人党结盟。1933年马林在狱中当选为荷兰下议院成员,此后一直利用此身份领导荷兰工人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荷兰,马林随即解散自己的政党,转而组织抗击德国侵略的游击战。1942年马林和战友被纳粹德国抓获,在集中营英勇就义。马林在中国只三年,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他并不想完全推行俄国红色的社会主义,而是还想把自己祖国荷兰共产主义者的经验带到中国。 1921年7月中共一大马林指导在上海建党,要解决的难题很多,“重庆组织”就是一件大事。这之前在北京,马林曾希望李大钊帮助请张澜和吴玉章参加上海会议,马林回上海也让李达、李汉俊给“重庆组织”发出过邀请信,但他们没有来,反而邀请马林在会后再到北京,与李大钊一起来研究他们的去留。上海建党的谜很多,学者们只能依据现有的档案文献资料和新材料的发现,进行的分析和推测。如马林为何没参加一大最后一天的南湖会议?有说解放后从原来上海法租界工部局致荷兰驻上海总领事馆的信件和荷兰外交部的档案中,发现荷兰人马林一到上海,立即受到租界当局的严密监视、跟踪,以致“一大”会址被密探侦破。 但马林斗争经验丰富,当被告知外人闯入会场之后,马林立刻宣布会议中止。各自分散行动后不到10分钟,一群法国巡捕和中国侦探包围了李汉俊的家,并对在场的李汉俊及陈公博分别进行盘问。而“一大”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开会,有说是李达的爱人王会悟的建议,以游湖为名租一条游船在湖上继续开会。因为王会悟的娘家在嘉兴,情况熟悉。但还有说是中共早期“跨党党员”邵力子的建议,他说即使不是“一大”代表也要跟着到南湖去,也要设法在掩护中发挥特殊作用。但上世纪60年代初,邵力子写的《党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一文,对于自己未能出席中共“一大”的说法是:“1921年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开会,我因不能离开《民国日报》未参加”。然而早在1933年在嘉兴游南湖时,邵力子向他的学生朱仲华透露过,到嘉兴南湖开会是他的建议。但邵力子去世前为何都不愿提及,直到去世并等到改革开放之后,才由朱仲华向外界表露? 事情的复杂,“重庆组织”和《重庆报告》也许类似直到邵力子去世并等到改革开放之后,才由朱仲华向外界表露一样,也是直到1982年人民出版社才内部印行中央档案馆编译出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档案资料》第一版,其中收入的《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到1983年才第一次公开在《四川党史研究》1983年第9期,发表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何盛明的《关于<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的探索意见》一文,从党史角度作学术研究。这种复杂性和难言之隐,也许类似上海建党后才十几年,这个重要的大会连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当年的代表,竟然没有一人记得一大开会的具体日子。他们每个人回忆的日子各异,最后,只得由毛泽东与董必武商量后,把党的生日定为 7 月 1 日 ,与实际的日子竟然相差了 22 天。 再说陈独秀和李大钊无法出席中共一大,或因公务繁忙;或是对共产国际代表包办一大有意见,借口工作离不开拒绝出席;或陈独秀等不认为一大是党的成立大会,自然就不会重视;或陈独秀缺席一大是出于安全考虑,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洋军阀政府分庭抗礼,广东省政府主席陈炯明的邀请陈独秀到广州出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在广东陈独秀的活动有合法的外衣,不担心巡捕的骚扰,离开广东到上海,就有被巡捕逮捕的危险性,1921年 10 月 4 日陈独秀在回到上海一个月后遭法国巡捕房逮捕,经过马林出面活动结果才以罚款了事。但这些说法都有前后矛盾,或自相矛盾的地方。 例如说是出于安全考虑,广州既然安全,陈独秀又在那儿,马林何不就推迟一点时间考验在广州召开一大建党?事情不是这样,1921年6月马林在北京与李大钊接头证实有“重庆组织”这回事,深感中国统一建党的时机已经成熟。李大钊还向马林提供了“重庆组织”要求加入共产国际,写有《重庆报告》等情况,更感时间不能再拖延。这与维金斯基(吴廷康)1920年3月在中国了解到“重庆组织”还有进展。其实就在维金斯基带有“重庆组织”消息回俄国后,列宁就在考虑帮助中国建党,为什么没有再派维金斯基到中国去,就是列宁知道建党不难,难在统一才是大问题。俄国红色的社会主义开辟了全世界庶民胜利的新纪元,但这种胜利是由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之间的斗争解决的,这是意外吗? 1921月8月14日马林在北京作出《重庆报告》能代转莫斯科,但“重庆组织”必须自行解散的建议,是非常正确的。马林说服“重庆组织”也非他的一时之功。马林在与李大钊和张澜的交谈中,真是功夫到家。他开头只说历史上他祖国的荷兰殖民者,如何侵占过中国宝岛台湾。原来荷兰是西班牙的属地,尼德兰革命后摆脱西班牙的统治而独立,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其发展迅猛,仅拥有商船1.6万艘就超过同期英、法等国的才有的1000余艘。荷兰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先后战胜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1601年荷兰人第一次到达广州要求通商,被明政府所拒。1604年侵占澎湖,被明政府驱逐。1622年荷兰舰进犯澳门,被中国军队击败。 认识明朝创建的历史,成为一部分荷兰人的兴趣。如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军,在未取得战胜元朝军队之前,元末的这几支大的农民起义军之间,就展开相互残杀。这是本质吗?荷兰侵占台湾始于1624年。1642年荷兰兵舰打败西班牙,台湾为荷兰所独占。荷兰殖民统治者对台湾的掠夺,并为侵略大陆消灭打击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的武装,也影响到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1662年2月1日在郑军的强大攻势面前,荷军赤嵌城正式向郑成功投降,才结束长达38年之久的荷兰统治,郑成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这马林也清楚。 马林与李大钊和张澜的交谈,是先跟他们一起回顾这段历史,李大钊和张澜还以为是要帮助他们激发爱国的热情,后来发现马林是在瞄准主题,讲的类似系统中的势力,可决定本地性和普世性成败中的分裂与合作,如中国的“重庆组织”不解散,将走向何处?唯物辩证讲物质,存在只是它的一个事实,这只类似本土性地域性。它依存的背景时空,才是普遍性世界性的。类比论文的完成,发明的诞生,很重要;但论文能不能发表,这要由编辑人员的欣赏;发表后能否被社会重视,这要看社会的需求和反映。发明创造、专利也一样。这就是背景也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