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我本流浪人|查看: 9709|回复: 26
[纪实·新闻

沙漠蝗入侵我国几率极小,4月将在云南组织演练

 [复制链接]
17#
 活在匣子 发表于: 2020-2-19 11:55:15|只看该作者

中国发生过800多次蝗灾 这是宋朝灭蝗最狠一招!

源自:新浪新闻综合
原文标题:中国历史上发生过800多次大规模蝗灾,这是宋朝灭蝗最狠一招!

源自:瞭望智库

  蝗虫分布范围广泛,全世界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多种。
  蝗灾在古代中国并不罕见,从夏商时代开始,中国就有蝗灾的记载。在近代以前中国的2000多年里,大规模蝗灾甚至平均3年发生一次。
  面对如此频繁的蝗灾,宋朝是怎么做的呢?
⊙作者:陈忠海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蝗至矣!京畿一带损失惨重

  公元1016年,北宋大中祥符九年,这一年年初,各地时不时传来发生蝗灾的消息。
  蝗灾在古代中国并不罕见,从夏商时代开始,中国就有蝗灾的记载。据《中国飞蝗生物学》一书统计,在近代以前中国的2000多年里,“大规模的蝗灾达到804次,平均3年发生一次”。
  蝗灾对农业危害极大,这次灾情就相当严重,京畿一带损失尤为惨重,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京中蝗蝻颇多,闻城西隅有田家粟止数亩,睹蝗至相顾而泣。”


  不仅帝都周围遭了灾,连遥远的青州都未能幸免。
  小小的昆虫,能制造出多大灾难?
  有个名叫孔武仲的人在一篇杂记中还原了1074年蝗灾现场,我们可以体会一下:
  “熙宁甲寅秋七月,余将还江南。系舟于长芦之川,登高而望。见群飞而至者,若烟若澜,若大军之尘,自西而东,前后十余里,相属不绝。
  野夫奔走相告曰:蝗至矣!
  余曰:蝗至如何?
  曰:食我之田,啮我之桑,使我终岁无褐无粮。”
  还有张师正在《括异志》中所描述的:
  “熙宁甲寅、乙卯岁,天下蝗旱,至父子相啖者,真禽兽之不若也。悲夫!”
  蝗灾接下来就是粮灾。于是,和抗灾救灾事宜相关的指令一项项地传达下来,向各郡县发出警示(以畿内蝗,下诏戒郡县)──
  *停止京城的施工项目杂役(停京城工役);
  *下令江淮发运司留下本要上供的粮食以备饥荒(令江、淮发运司留上供米五十万以备饥年);

※ 注释
  发运司,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置江淮水陆发运司于开封,掌江、淮漕运事宜。设发运使、发运副使、发运判官。
  *旱灾、蝗灾、涝灾发作,各地应勤于农耕,暂停施工项目(诏以旱蝗得雨,宜务稼省事及罢诸营造);
  *京城禁止娱乐活动一个月(诏京城禁乐一月);
  *取消秋季举行的一切宴会(罢秋宴);
  等等。

2
享受祭祀,被神化的虫子

  众所周知,蝗虫就是俗称的蚂蚱,分布范围广泛,全世界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多种,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分布尤多,主要分为飞蝗和土蝗,造成蝗灾的多属后者。
  单个的蝗虫并不可怕,之所以酿成灾难,是因为它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大学者朱熹这样注释《诗经·螽斯》:
  “螽斯,蝗属,长而青,长角长股,能以股相切作声,一生九十九子。”
  如此生命力、繁殖能力和强大的破坏力使人们对它心存敬畏,当时流行这样一种观点──蝗灾是上天降下来的惩罚,另外还有一种神秘的说法在宋朝广泛流行,就是化身说。


  之一:虾化蝗虫说
  有人觉得虾的外形与蝗虫有些相似,早在汉代,就有虾化蝗虫的说法,《东观汉记》记载“蝗虫飞入海,化为鱼虾”。
  到了宋朝,这个观念更流行,宋人彭乘《墨客挥犀》、祝穆《事文类聚》、李昉等人《太平御览》中,都有蝗虫与虾互相“化身”的记载。
  之二:鱼化蝗虫说
  战国时期,道家著作《列子》提出“鱼卵之为虫”的观点,之后任昉《述异记》认为“江中鱼化为蝗而食五谷”,《类书集成》中有“鱼螺变为虫蝗,故以属鱼孽”。
  宋朝人也普遍相信这个说法,“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在其作品《跋遮曲》中就说“前年大旱河草黄,草中鱼子化飞蝗”。
  之三:戾气化蝗虫说
  “戾气”,与疠气、疫毒、毒气等接近,指的是有害气体。
  一些古人相信“干戈之后,必有螟蝗”。东汉班固在《汉书·五行志》提出战争造成了蝗灾。这种观点在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如《太平广记》中记载,“蝗之为孽也,盖沴气所生”;宋朝大臣胡铨认为“旱蝗之患,实兵戈怨毒之余所由作也”;罗大经认为“蝗灾每见于大兵之后,或云乃战死之士冤魂所化”。
  小小的虫子被人为地神化了,顺着这个逻辑,人们竟然开始用祭神的办法来解决蝗灾!
  宋朝时有专门的祭“蝗神”活动,据《宋会要》记载:
  “庆历四年六月,天下螟蝗颇为民物之害,乞京师内外并修祭酺。”

3
磕头不管用,还得靠科学

  祭祀只能稍微安抚人心,要消灭蝗灾,靠的还是好办法。宋朝人想出了各种消灭蝗虫、预防蝗灾的手段。


  其一,火焚蝗虫。
  消灭蝗虫的最直接办法是捕打,但这种办法不利于对付大规模袭来的蝗虫群,于是人们发明了用火焚烧的办法,这招对蝗虫的虫卵和幼虫最有效。
  蝗虫的幼虫称蝗蝻,还没有长翅膀,依靠咬食植物叶茎活命,在其密集处放火焚烧可收到良好效果。
  1017年3月,“开封府及京东、陕西、江、淮、两浙、荆湖路百三十州军,并言二月后蝗蝻食苗。诏遣使臣与本县官吏焚捕”。
  其二,培养和保护蝗虫的天敌。
  1016年这场蝗灾发生后,大臣李士衡上奏说:“河北螟虫多不入田亩,村野间有蚁食之。又蝗飞空中,有身首断而殒者,有自溃其腹,有小虫食之者。”
  这些蝗虫败给的是自己的天敌──鸟类、鸲鹆、蛙、蟋蟀、蛾甚至寄生小虫等都能“食蝗”,或让蝗虫繁殖速度减慢。
  宋朝颁布过许多“禁捕蛙令”就是出于保护蝗虫克星的目的,防止蝗灾。
  其三,多植蝗虫不喜的作物。
  除了上述天敌,宋人发现,蝗虫不喜欢接近麻类以及各种豆类植物。1016年蝗灾发生后,宋真宗曾对宰相王旦说:“诸路使臣言,飞蝗多不食豆苗。”
  王旦回答:“前月蝗飞度河北,乡民方备焚扑,连夕西北劲风,由是不及远自澶以北少害稼者。今麻、豆坚实,不复为虑矣。”人们有意识地多种这类作物以对付蝗虫。
  其四,早收庄稼饿蝗虫。
  人们逐渐摸索出一个规律:蝗灾最严重的时候往往正逢庄稼正成熟之时。因此,与其等到庄稼完全成熟喂了蝗虫,不如提前收割。
  所以,一旦人们预判可能发生大规模蝗灾,即便庄稼还没有完全熟透也提前进行收割。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曾下诏:“闻河北飞蝗极盛,渐已南来,速令开封府界提举司、京东西路转运司遣官督捕,仍告谕州县收获先熟禾稼。”

4
捉虫换粮法,最厉害一招

  灭蝗灾,当然离不开“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为调动更多百姓参与治蝗灭蝗,宋朝推行了一种制度──“以蝗易粟法”。
  针对无法高飞的蝗卵、蝗蝻,只要进行捕杀,就可以凭借“战果”到官府处按比较兑换成粮食或钱。


  宋仁宗时规定:“去岁飞蝗所至遗种,恐春夏滋长。其令民掘蝗子,每一升给菽米五斗。”诏诸路募民掘蝗子,一升给二十钱。”
  这项制度越来越细化,毕竟不同的地方和季节获取“蝗子”的难度不一样,于是制度上有了区分。宋神宗时规定:“有蝗处委县令佐亲部夫打扑。如地里广阔,分差通判、职官、监司提举。仍募人得蝻五升或蝗一斗,给细色谷一升;蝗种一升,给粗色谷二升。”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大家都到庄稼地里捕杀“蝗子”,毁坏庄稼怎么办?这一点,制度也有考虑。比如,宋神宗时规定:“即因穿掘打扑损苗种者,除其税,仍计价,官给地主钱谷,毋过一顷。”
  此举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广大百姓的积极性,成为灭蝗行动中最厉害的一招。
  很多人会有疑问:不少昆虫都可以吃,蝗虫能不能吃呢?能不能用吃的办法解决蝗灾?
  不错,蝗虫是可以吃的。宋朝诗人章甫有一首《分蝗食》,就写到吃蝗虫的事:
  “田园政尔无多子,连岁旱荒饥欲死。
  今年何幸风雨时,岂意蝗虫乃如此。
  麦秋飞从淮北过,遗子满野何其多。
  扑灭焚瘗能几何,羽翼已长如飞蛾。
  天公生尔为民害,尔如不食焉逃罪。
  老夫寒饿悲恼缠,分而食之天或怜。”
  当然,大多数古人不认为吃蝗虫能解决蝗灾,原因很简单──蝗虫又不是粮食,偶尔吃几只尝尝新鲜还可以,整天吃谁受得了?
  因此,用科学的方法将蝗虫消灭才是正道。
  4000亿蝗虫来袭
16#
 多少天 发表于: 2020-2-18 07:46: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一天吃掉百万人口粮 铺天盖地的蝗虫离中国有多远

源自:新浪新闻综合
原文标题:一天最快能飞150公里,吃掉百万人口粮,铺天盖地的蝗虫离中国有多远?该怎么灭?

源自:瞭望智库

  2月11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向全球预警,要求全球高度戒备正在肆虐的蝗灾,如蝗灾进一步扩大,千万人将因此面临饥荒的威胁。
  有报道称,本次蝗灾始于也门,此后一部分跨海进入东非,一部分到达亚洲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距中国仅一步之遥。目前,非洲、中东和南亚次大陆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紧急状态。
  这次蝗灾到底有多严重?是如何发生的?中国会受影响吗?
  文 | 谢芳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蝗虫漫天

  早在2019年的6月,也门等地就出现了大量蝗虫,对当地农业造成严重危害。有关部门号召民众捕捉蝗虫食用,以减少蝗虫,同时弥补食物的短缺,但收效甚微。粮农组织因此发出蝗灾警告。

2019年6月24日,也门萨那,当地人晾晒蝗虫以备食用。成年蝗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约占干重的62%。图源:新华网
  蝗虫随风迁徙,一天之内最快可以移动150公里。2019年12月份左右,蝗虫在东非出现,到今年2月,包括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南苏丹、苏丹、乌干达在内的国家,都开始遭受严重的蝗虫威胁,数万公顷农田被摧毁。
  对于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部分地区来说,这次的蝗虫灾害是25年未遇的。而随着蝗虫的涌入,肯尼亚则面临着70年未遇的蝗虫威胁。三国先后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2020年1月12日,一名埃塞俄比亚女孩试图驱逐在农场里飞行的沙漠蝗虫。图源:朱利亚·帕拉维奇尼(Giulia Paravicini)|路透社
  据肯尼亚地方当局表示,其东北部出现一个长60公里,宽40公里的蝗虫群。一般情况下,1平方公里的蝗虫群,可包含4000万到8000万只蝗虫,而每只蝗虫都可以吃下相当于自己体重的食物,一天之内可以吃掉3.5万人的口粮,所以蝗虫群所过之处,颗粒无存。
  粮农组织首席蝗虫专家基思·克雷斯曼(Keith Cressman)在考察完索马里东北部后,形容蝗虫:就像“一块移动的黑黄物质相间的地毯”,每一只都以相同的方式运动,并且密集地堆积在一起,以至于看不到它们下面的地面。

遮天蔽日的蝗虫。图源:本·柯蒂斯|美联社
  农田被啃食干净后,紧随其后的就是饥荒。粮农组织在此前警告说,这些蝗虫的“规模空前,破坏力巨大”,可能使数百万人没有食物。而联合国最新的数据显示,估计已有2400万人面临粮食短缺问题,仅在埃塞俄比亚,就有800万人需要粮食援助。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蝗灾爆发之前,东非地区就有2000万人因战乱、周期性干旱和洪灾等原因,面临着粮食短缺的威胁。
  据联合国估计,目前受灾最严重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肯尼亚三国,蝗虫数量已达到3600亿只,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打击、控制,到6月份将会增长500倍,并覆盖至少30个国家。正如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此前强调的,非洲的蝗灾已经属于“国际层面”,需要国际捐助者们的支持。[注:屈冬玉于2019年6月23日当选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第9位总干事,成为该组织历史上首位中国籍总干事。]
  蝗灾不仅对粮食作物危害极大,还可能影响航空安全。
  1月底,一架埃塞俄比亚客机遇到了大群蝗虫。数量庞大的蝗虫,撞上了挡风玻璃,被吸入飞机引擎,严重影响了驾驶舱窗户的视野,最终飞机在两次尝试降落未果后,转飞到了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幸运的是,这架飞机在经过彻底的检查和清洁后,没有发现损坏。机上的乘客随后也被转运到达了目的地。

被蝗虫撞击后的飞机。图源:Standard Digital
  除了往西飞到非洲,蝗虫向东还飞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
  1月31日,巴基斯坦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其上次发生严重蝗灾是在1993年,但这次显然更糟糕,此前一些没有发现过蝗虫的地区也出现了蝗虫踪迹。总理伊姆兰·汗(Imran Khan)已经批准了一项国家行动计划,预计用73亿卢比(折合人民币约7.1亿元)的资金来克服这场危机。
  2月,蝗虫开始侵袭印度拉贾斯坦和古吉拉特两邦,37万公顷农田被扫荡,造成上百亿卢比的经济损失。
  目前来看,蝗虫不会攻击人或动物,也没有证据表明其携带着可能危害人类的病菌。

2
生物“炸弹”

  蝗灾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消停过。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明成祖朱棣就颁布过《捕蝗令》,要求各地捕杀蝗虫。明代农学家徐光启曾言“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或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水旱”,并在著作《农政全书》里面总结了许多灭蝗的方法。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和科技实力的提升,蝗虫对农业影响日益降低,近几年只发生过小规模的东亚飞蝗隐患,均被很快扑灭。
  放眼全球,许多国家都遭受过蝗灾的打击。
  1875年,历史上最大的蝗灾染黑美国天空。当时,由数万亿只“落基山蝗虫”(Rocky Mountain Locusts)组成的蝗群长1800英里(约2900公里),宽110英里(约177公里),几乎等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缅因州、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新泽西州、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的总面积。成千上万的农户因此失去了庄稼。庆幸的是,这种落基山蝗虫在20世纪初就灭绝了。
  2004年11月,约2亿只蝗虫在吃完北非的农作物后,转战西班牙加那利群岛,该岛随即爆发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蝗灾。

2004年11月29日,游客在加那利群岛的一个海滩穿过一群粉红色的蝗虫。图源:路透社
  2010年12月,澳大利亚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蝗害,鼠疫蝗基本蔓延全国,吞吃了维多利亚州1/4的农作物,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20亿澳元。
  其实,上文提到的东亚飞蝗和鼠疫蝗,算是比较好应对的。在所有蝗虫物种中,破坏力最强的是沙漠蝗,它的食量是鼠疫蝗的四倍,主要分布在非洲。
  历史上,沙漠蝗的最大成灾面积达到2900万平方公里,殃及65个国家,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0%,受灾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0%以上。1958年,索马里沙漠蝗群曾扩散达1000平方公里,大约有4亿只。这些蝗虫一天就吃掉8万吨粮食,相当于40万人口一年的口粮。

肯尼亚的农民抓住了一只沙漠蝗虫。图源:恩杰里·旺吉(Njeri Mwangi)|路透社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非洲发生的一次沙漠蝗灾,使百万公顷的农作物和草原受到毁灭性破坏,导致了严重的饥荒。人们将这次蝗灾比喻成在非洲大陆爆炸的“生物炸弹”,粮农组织花了几年时间,耗资3亿多美元,才最终控制住。
  据粮农组织统计,20世纪中后期,每年因沙漠蝗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350万~1000万美元,间接损失则是直接损失的20倍以上。

3
因何成灾

  为什么蝗灾如此难扑灭?
  除了非洲的经济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外,主要与蝗虫的特性分不开。
  全世界所记载的蝗虫有万种以上,蝗虫的一生有3个虫态,即卵、若虫和成虫。卵生活在土壤中,不能自由活动;若虫分5个龄期,也就是说要脱5次皮;成虫具有能飞翔的翅膀并能交配产卵,繁育后代。
  蝗虫寿命一般在2-3个月左右,虽然寿命短,但繁殖能力惊人,卵从出生到具备繁殖能力仅需要约30天左右。在温带地区,蝗虫一般一年两代,在暖温带地区一年3代,在热带地区一年甚至能繁殖4代,一头成熟雌性蝗虫一生平均能产卵200粒以上,最多能达1000粒左右。
  蝗虫的食量很大,一生大约需要食物100克左右。在它们“未成年”前,多数没有长出翅膀,被称为“跳跃者”,但这时也是它们食欲最旺盛的时候。

2020年2月4日,一个尚未长出翅膀的沙漠蝗虫被粘在了灌木丛的蜘蛛网上。图源:本·柯蒂斯(Ben Curtis)|美联社
  蝗虫还有一个神奇的特性,以沙漠蝗虫为例,当它们单独存在时,颜色一般为棕色,没有攻击性,吃的也少,当它们集结起来成为一个群体时,颜色会变成粉红色或者黄色,极具攻击性,除了能长时间的飞行和食量大增外,还会杀掉掉队的成员。
  不过,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全球蝗虫倡议主任阿里安·塞斯表示,不是所有种类的蝗虫都具有这种聚集性的“变异”属性。
  除了极强的繁殖能力和“变异”属性,全球气候变化无常也可能是导致非洲蝗灾爆发的原因。
  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含水量在20%~30%的土壤最适合它们产卵。
  基思·克雷斯曼认为,“反常的大量降雨使沙漠蝗虫的繁殖条件更有利,导致蝗虫数量急剧增长”。
  受“厄尔尼诺”影响,2019年成为东非地区气候最潮湿的年份之一。10月至11月,包括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在内的非洲地区降雨量达到了通常水平的300%。
  洪灾之后,大雨浸透了土壤,东非地区阳光照射强烈,随后来临的干燥冬天又慢慢蒸干大地,为虫卵创造了适宜的孵化环境。此外,东非地区涝完又旱,植被被破坏,蝗群成熟后,残存的植物很快被吃完,不得不另寻食物,这进一步加快了蝗灾扩散速度,最终导致蝗灾在世界范围内蔓延。

目前蝗灾发生的地区。图源:ABC新闻

4
无力反击?

  难道人类就没有对付蝗虫的办法吗?
  有的,那就是提前预防,把蝗灾扼杀在摇篮里。
  粮农组织就发挥着预警作用。所有受蝗灾影响的国家,都会将蝗灾数据传送给粮农组织位于意大利罗马的全球沙漠蝗信息处(DLIS),信息处再将这些信息与天气、栖息地数据和卫星图像等结合进行分析,评估发展态势,及时向可能受灾的国家发出警报。
  具体到国家,一般需要采取兴修水利,垦荒种植等方式,减少蝗虫的栖息地。
  中国的黄河、淮河故道曾是飞蝗的主要发生区,在干旱的年份,河滩、湖滩裸露,形成飞蝗非常喜欢的产卵场所,使蝗虫越冬产卵量高,种群密度急剧上升。上世纪50-60年代,科学家们结合黄河、淮河、海河的治理,对大部分蝗区进行了改造,使蝗区面积大幅度缩小,种群密度被长期控制在了较低水平。
  全球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也在不断加强。
  如蝗虫微孢子虫生物制剂已经实现了商品化生产,蝗虫微孢子虫是寄生于蝗虫体内的一种原生动物,对天敌无害,对环境无污染,同时具有持续控制作用,即一次施用,多年不需防治。利用蝗虫的化学信息素如东亚飞蝗的聚集信息素、产卵信息素等,来调控东亚飞蝗聚集行为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不聚集,不“变异”,就能减少蝗灾的发生。
  此外,有些地区还会采用牧鸡治蝗、牧鸭治蝗,或者引进蝗虫天敌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小范围蝗灾,也有抑制作用。
  比如,中国新疆的哈密地区蝗灾频发,当地自2005年起修建鸟巢,总面积已达7000立方米,每年可吸引粉红椋鸟数万只。2012年时,该地区300万亩土地受蝗虫威胁,4万多只粉红椋鸟从斯里兰卡方向赶来,加入捕蝗行列。粉红椋鸟食量惊人,一天可以吃掉120-180只蝗虫,不仅对蝗灾控制起到决定性作用,还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草场,维持草原生态平衡。

嘴里叼满蝗虫的粉红椋鸟。图源:羊城晚报
  但是,对于非洲遮天蔽日的蝗虫来说,以上方法都不奏效了。粮农组织认为,增加空中喷洒农药,是唯一的对抗方法,但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这很难完全实现。
  巴基斯坦国家粮食安全部长库罗斯·巴赫蒂亚尔(Khusro Bakhtiar)表示,本来粮食安全部有4架飞机在空中洒农药,但随后坠毁了一台,目前只有3架飞机,正在2万英亩(约为12万亩)土地上作业,他们还需要更多的飞机。
  肯尼亚农业部内阁秘书彼得·穆尼亚(Peter Munya)则确认目前只有4架农药喷洒飞机,将再部署3架来喷洒约20000升液体,但他们需要更稳定的农药供应。
  埃塞俄比亚目前也只有4架飞机可用于喷洒农药,治理蝗灾。


  2020年1月17日,一架进行农药喷洒的飞机飞过肯尼亚桑布鲁县的一个村庄。图源:恩杰里·旺吉(Njeri Mwangi)|路透社

2020年1月14日,肯尼亚的一个村庄附近,一名男子向蝗虫喷洒有机农药。图源:巴兹·拉特纳|路透社
  消灭蝗虫是一场昂贵的战斗,从2003年至2005年,全球共花费了4.5亿美元来控制非洲的沙漠蝗灾,但蝗灾依然造成25亿美元的巨大经济损失。
  埃塞俄比亚锡达马地区的居民布尼·奥里萨邦(Buni Orissa)说:“情况非常糟糕,农民正在以传统方式与之抗争”。

一个肯尼亚女孩挥舞着披肩,试图让蝗虫远离自家的农作物。图源:本·柯蒂斯(Ben Curtis)|美联社
  因此,粮农组织呼吁各国加大力度援助受蝗虫威胁的国家。截止到2月10日,已募得2100万美元援助资金,但与所需的7600万美元仍有较大差距。
  除了资金的短缺,一些地区还面临着政治风险。以索马里为例,自1991年因粮食危机导致政权被推翻后,国内就陷入内乱,经过13年无政府状态才在2004年成立过渡政府。虽然索马里在2012年已经成立联邦政府,但统治力有限,恐怖组织“索马里青年党”和海盗活动猖獗,治理蝗灾难度极高。
  可以说,非洲地区的蝗虫治理工作困难重重。
  那么,本次严重的蝗灾会不会发展到中国,毕竟巴基斯坦和印度已经被“攻陷”?
  有专家表示,很大部分的沙漠蝗成虫已经在巴基斯坦等国降落产卵,产卵后的蝗虫迁飞能力将会显著下降,而且受限于中国与巴、印接壤地区的地形,蝗虫很难越过高海拔的寒冷地区。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春季发生区的蝗群迁飞方向为印度—尼泊尔—缅甸—我国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考虑到我国边境地区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阻隔,蝗虫很难越过高海拔的寒冷地区。不过,由于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边境与尼泊尔和缅甸沙漠蝗发生区毗邻,不排除有少量蝗虫随季风迁入我国的可能,但造成危害的几率很小。
  近年来,我国蝗虫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不断提升,防治技术属于世界领先水平,防蝗药械储备比较充足,国内蝗虫大面积暴发风险很低,危害可防可控。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并安排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边境地区的蝗虫监测,严防境外沙漠蝗迁入危害,全面做好境内外蝗虫防控应对准备。
  4000亿蝗虫来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梅溪河 发表于: 2020-2-17 23:35:18|只看该作者

蝗灾蔓延 专家称要警惕沙漠蝗6月随季风入境中国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蝗灾蔓延 专家称要警惕沙漠蝗6月随季风入境中国
⊙记者:田杰雄 编辑:张树婧 校对:贾宁

  如果印度洋西南季风异常强劲,沙漠蝗迁飞进入我国云南境内可能性就较大
  (记者:田杰雄)随着2月1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各国关注非洲蝗灾,多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关于沙漠蝗的警报也在全球范围内拉响。据报道,已有4000亿只蝗虫袭击了位于印度西部的拉贾斯坦邦,并有向邻国巴基斯坦蔓延的趋势。作为印巴邻国,我国是否也将面临威胁?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未来3-5个月中,受季风气候影响,沙漠蝗迁飞进入我国境内的概率会升高。张泽华提到,我国目前的监测技术、防治方法都很成熟,但另一方面也应密切关注沙漠蝗动态消息,参与到国际防控合作中。

沙漠蝗。图片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

沙漠蝗曾出现在我国云南西藏
  据媒体公开报道,这场今年受到全球关注的蝗灾,在去年起便开始了“蓄力”。2019年1月,沙漠蝗群由苏丹和厄立特里亚飞越红海,此后先后到达也门、沙特阿拉伯,以及伊朗等地,除了在当年给上述国家农业造成严重影响,还积累了大片虫源,导致当前东非的粮食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也是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虫害防控岗位专家,他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全世界的蝗虫大概有1万多种,我国有1000多种蝗虫分布,形成灾害的蝗虫50多种,主要包括飞蝗3亚种(东亚飞蝗、亚洲飞蝗、西藏飞蝗)、亚洲小车蝗、意大利蝗、西伯利亚蝗等迁飞性蝗虫,以及白边痂蝗、毛足棒角蝗、宽须蚁蝗等近50种成灾蝗虫。我国蝗虫灾害主要发生在农区和草原省区,最高年份发生近3亿亩,平均1.5亿亩,年均损失18亿元人民币,曾对我国粮食生产和草原区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经过多年的蝗灾防治实践,我国已经形成成熟的蝗灾防控应对机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和防控体系。
  而谈及沙漠蝗的时候,张泽华说那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也是危害最重的蝗虫。
  为什么这么说?张泽华说,沙漠蝗的体型较一般蝗虫偏细长,“这也就意味着沙漠蝗的翅膀会更大,飞翔能力会更强。也就是说它去哪里都没有什么阻力,只要环境适宜,就能够生存下来。历史上记载过它曾飞越大西洋。”他提到,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公里的蝗群,一天的食物相当于40万人一年的口粮。
  张泽华介绍,沙漠蝗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也正好是北回归线穿过的区域,与我国的云南、广西等地是统一纬度。除此以外,在欧洲,包括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也有沙漠蝗的分布,地中海沿岸、里海周边,也是扩散区域。
  中国并非沙漠蝗的传统分布区,不过张泽华提到,根据195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昆虫学家蔡邦华所著的《昆虫分类学》一书记载,沙漠蝗在我国云南有分布,根据昆虫生态学家陈永林在1982年发布的报告,西藏也有沙漠蝗分布,2002年陈永林还在《警惕沙漠蝗的猖獗发生》一文中,指出西藏、云南等边境地区应加强监测工作。不过,沙漠蝗从未在我国形成大规模的蝗灾。

蝗虫或受季风影响入境我国
  张泽华介绍,今年之所以蝗灾暴发,与东非当地气候不无关系。他分析,因为多年以来,东非已经饱受蝗灾影响,去年成虫的基数较大,这也意味着产卵量的激增。再加上当地前期降雨的关系,使得大量的虫卵得以孵化,随后沙漠蝗逐渐扩散,到如今还出现在了印巴交界地。不过张泽华说,按照往年的规律,沙漠蝗从非洲迁飞,出现在印巴交界处的时间,应不早于6月,“但现在这个地方就有了,说明是去年就有沙漠蝗在这里产下了卵。”
  印度和巴基斯坦与我国接壤,且更靠近曾经出现过沙漠蝗足迹的西藏,“可由于青藏高原阻隔,想从青藏高原进到内陆是很难的,概率很小。”
  那么我们国家就安全了吗?“也未必。”
  张泽华说,待今年5-6月份,会有大批沙漠蝗从非洲沙特阿拉伯再次飞到巴基斯坦和印度,那么如果这个时候印度沙漠蝗得不到相应的控制,蝗虫就会继续扩散到孟加拉国和缅甸。如果印度洋西南季风异常强劲,沙漠蝗在1500米高空翻越横断山脉机会将会大增,迁飞进入我国云南境内可能性较大。而到了7-8月份,如果下一代成虫种群暴发,在西风急流与印度洋西南季风共同作用下,迁入我国广西、云南境内的概率也将陡然升高。
  张泽华表示,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也就打破了曾经因温度原因而隔绝沙漠蝗的地域壁垒,再加上沙漠蝗为杂食性蝗虫,环境也就不会再成为限制它生存的因素。

全球性公共事件应共同面对
  不过,就算沙漠蝗真的迁飞至我国境内,也无须恐慌。张泽华介绍,我国目前的监测技术、防治方法都很成熟,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防控策略,一旦沙漠蝗入境,我们也有能力控制其为害。
  张泽华说,棘手的地方在于,对于一个三十多年来都没有在中国出现过的沙漠蝗,一旦侵入,将面临发生规律未知、监测技术缺乏、防控难度增大等诸多不确定性。一旦它产卵“定居”下来,它对于我国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新的害虫。而为了应对“新的灾害”,国家也需额外再投入更多的资源,“要是年年为它费心,导致许多资源被浪费,对我国农业生产和草原生态也将构成巨大威胁。”

2020年1月,从东非到南亚,多国遭遇蝗灾。图片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

  张泽华特别提到,印度和缅甸都属于蝗灾扩散区,蝗虫的来源即是巴基斯坦和印度边界的区域,“所以只要印巴之间的蝗灾控制住,那么蝗虫随季风绕道到我国的风险就非常小了。”
  张泽华认为,蔓延多国的蝗灾,并非只关乎受灾国的农业,更是全球的公共事件。“除了当地政府在实施各种措施来防治,国际社会,比如说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在筹款。如果都行动起来,我们是有战胜灾害的力量和预期的。”他指出,国家除了在国内协调不同省区、实施动态监测、做好物资储备外,国际间的合作在此时尤为重要,参与到合作中的国家不但能获得更多动态信息,也可以及时作出应对。
14#
 兰草卡吉 发表于: 2020-2-17 21:44:00|只看该作者

沙漠蝗灾从东非到印巴,会波及中国吗?

源自:新京报网
原文标题:沙漠蝗灾从东非到印巴,会波及中国吗?

  发端于东非,飞越红海,进入中东和南亚,又到邻国巴基斯坦、印度,沙漠蝗虫正在亚非数十个国家肆虐。
  截至2020年1月,亚非13个国家24.6万公顷区域受到蝗灾影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一个平方公里大小的沙漠蝗群可在一天内吃掉相当于3.5万人食物消耗量的食物;一天可飞行150公里;蝗虫指数式繁殖,6个月数量可增加400倍,蝗灾肆虐会对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后果。
  如此严重的蝗灾且在印、巴都有发生,会对中国产生影响吗?据报道,农业农村部监测调度分析显示,沙漠蝗对我国的危害概率很小,国内大规模暴发蝗灾风险很低。我国和印巴边境地区有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阻隔;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边境与尼泊尔和缅甸毗邻,随季风可能有少量蝗虫迁入,但危害的概率很小。
  2月13日农业农村部蝗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第一期《治蝗快报》显示,该办公室将密切关注世界沙漠蝗发生动态,扎实做好国内蝗情监测,掌握蝗虫发生动态,制定防控方案,做好应急防控准备,确保蝗虫“不起飞、不扩散、不成灾”。

校对 柳宝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天气晴好 发表于: 2020-2-17 17:26:48|只看该作者

多国拉响蝗灾警报 6月到中国?

源自:国是直通车
原文标题:蝗灾!多国拉警报,6月到中国?

  在全球防控新冠肺炎的时刻,一些国家又拉响了蝗灾警报。
  当前,始于非洲的蝗灾已给多国带来巨大影响,已抵达邻国巴基斯坦的蝗灾会否进一步飞入中国?对中国会造成何种影响?

此次蝗灾危害为何如此严重?
  蝗灾年年都会在世界各地发生,但今年的蝗灾之所以给多国造成巨大影响并引起恐慌,还要从引起此次蝗灾的罪魁祸首“沙漠蝗”说起。
  沙漠蝗,是红海两岸、非洲北部等地的重大农业害虫,具有长距离迁徙的能力。据测算,一小群沙漠蝗虫平均每天吃掉的食物相当于10头大象或2500人的口粮。

资料图:图为当地时间2020年1月21日,在肯尼亚Archers Post附近的拉里索罗村,群居蝗虫聚集在一些地面植被上。图片来源于中新网

  而今年沙漠蝗灾造成的破坏更甚以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信息显示,此次蝗灾对农作物的破坏力是东非地区25年之最,是肯尼亚70年之最。目前,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已宣布农业生产完全停滞。
  今年沙漠蝗灾为何尤其严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非洲就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蝗灾,形成了较大的蝗虫基数,蝗虫大量繁殖形成群居,“群居型的蝗虫行动一致性很高,危害巨大,不论走到哪都会把农作物一扫而光,形成‘无烟的火灾’。”
  目前,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已发生沙漠蝗灾,而在往年,当地发生沙漠蝗灾的日期还要推迟3个多月。张泽华表示,沙漠蝗通常在每年的5、6月份才会迁飞至巴基斯坦和印度,今年蝗灾之所以提前发生,是因为去年较严重的蝗灾使很多蝗虫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处留下了虫卵,目前发生的沙漠蝗灾是由当地留下的虫卵孵化形成的。

“全球进入紧急状态?”
  当前,遭受重创的非洲、亚洲多国已开始采取措施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国际机构也多次对外发布警告信息。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洛科克对外通报,这场发生在非洲的蝗虫入侵将使大约190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风险,国际社会应立即开始行动。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也表示,希望各国高度戒备当前正在肆虐的蝗灾,如不迅速采取行动,人类将面临一场迅速扩大的人道主义危机。
  此前有消息称,联合国已发布“全球进入紧急状态”的通知。对此,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经多方查证,联合国层面暂未发出“全球进入紧急状态”的通知,联合国有关机构人员表示,联合国发布的消息须以官方权威消息来源为准,建议不要轻信一些民间消息,引起不必要恐慌,更需要做的是一起努力,抵御灾情。
资料图:图为当地时间2020年1月21日,在肯尼亚Archers Post附近的拉里索罗村,蝗虫飞过灌木丛。图片来源于中新网

蝗灾是否会进入中国?
  目前,沙漠蝗灾已在中国大门外,会否进一步影响中国?中国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16日对外表示,考虑到中国边境地区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阻隔,蝗虫很难越过高海拔的寒冷地区。
  张泽华表示,就目前发生在中国邻国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蝗灾来看,主要是刚孵化的弱虫,暂时越不过青藏高原。
  长期看,此次蝗灾还有延续之势。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向全球预警,蝗灾的扩大趋势可能会延续到今年6月,届时,蝗群规模或可增长至目前的500倍。
  张泽华表示,根据迁飞路线,今年起始于于非洲的蝗群依然会在5、6月份飞至巴基斯坦和印度一带,与当地孵化的蝗虫合流后进一步扩散至印度全境、孟加拉国和缅甸,而那时恰逢中国的季风季节,蝗虫也可能随季风进入云南地区。

蝗灾将给中国带来多大影响?
  据中国农业农村部监测调度分析,沙漠蝗对中国的危害概率很小,大规模暴发蝗灾风险很低。
  谈及沙漠蝗对中国的影响,张泽华表示,就目前看,沙漠蝗还难以翻越青藏高原,即便过一段时间长成成虫后可能飞至西藏,但西藏海拔高,还不会对中国农业产生太大影响;到了六七月份,假如沙漠蝗灾会随季风进入云南,中国西南地区也有横断山脉对其进一步阻隔,从而减小蝗虫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显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表示,目前中国的气候还不足以使蝗虫在大部分地区扩散,另外中国的灭蝗技术已十分成熟,只要能够及时发现蝗虫灾害,及时处置,是能够控制好蝗灾的。

中国需做好哪些应对之策?
  蝗虫灾害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据了解,中国有蝗虫一千多种,中国每年都会发生一亿亩以上的蝗虫灾害,为防控蝗灾耗费巨大。虽然预测此次蝗灾对中国的影响较小,但专家表示,仍需要密切关注蝗灾动向,做好万全准备。
  据了解,中国历史上尚未有发生沙漠蝗危害的记载。张泽华表示,对中国来说,沙漠蝗相当于一个新物种,对其发生规律还知之甚少,虽然打药也能控制住,但其风险在于在本土形成种群,再彻底消灭就比较困难,需要加强对沙漠蝗这个“新物种”的研究,找到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
  此外,张泽华还表示,中国历史上的蝗灾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的草原地区,或从蒙古、中亚地区传入,此次沙漠蝗的肆虐和迁飞路线提醒中国,需要增强对西南边境地区的蝗灾监测,及时发现,把蝗灾消灭在萌芽之中,“以前防控蝗灾只关注中国的北大门和西大门,现在还要加上南大门。”
  对于全球的蝗灾动向,中国官方已提高了警惕,提出将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并安排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边境地区的蝗虫监测,严防境外沙漠蝗迁入危害,全面做好境内外蝗虫防控应对准备。
  张泽华还建议,防控蝗灾需要加强国际协作,统一防控,“把蝗灾消灭在国门外”;长期还要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采取不育诱导、微生物农药、引入天敌等绿色防控手段,形成“即使有蝗虫也不形成灾害”的有利循环。
  4000亿蝗虫来袭
12#
 古玩小童 发表于: 2020-2-17 17:23:00|只看该作者

中国农科院专家:对沙漠蝗应做好实时监测应对准备

源自:新华社
原文标题:中国农科院专家:对沙漠蝗应做好实时监测应对准备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记者:董峻)针对非洲暴发沙漠蝗灾以及对我国可能产生影响一事,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17日表示,沙漠蝗直接迁飞进入我国内陆地区可能性极小,但如果境外沙漠蝗得不到控制,夏季进入我国境内的概率将升高。
  沙漠蝗虫被认为是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之一,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公里,存活时间3个月左右。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近日警告称,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境内沙漠蝗虫数量已达到约3600亿只,“非洲之角”的粮食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今春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越冬蝗卵孵化,扩散为害区域可到达缅甸西南部。
  张泽华说,我国西藏自治区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边境接壤区域为沙漠蝗扩散区,由于环境、气候、食物的局限,对我国境内农业生产威胁不大,由于青藏高原的阻隔,直接迁飞进入我国内陆地区的可能性极小。
  据他介绍,我国有1000多种蝗虫分布,可形成灾害的蝗虫有50多种,曾对我国粮食生产和草原区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已经形成成熟的蝗灾防控应对机制,建立了国家四级蝗虫监测预警系统和蝗灾绿色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
  张泽华同时表示,5月份为沙漠蝗成虫期,如果印度洋西南季风异常强劲,在700百帕高度翻越横断山脉机会将会大增,迁飞进入我国云南境内可能性较大。如果境外蝗情得不到控制、灾害持续暴发,6、7月下一代成虫在西风急流与印度洋西南季风共同作用下进入我国境内概率将升高。
  张泽华等植保专家提出,有关部门应协调不同省区统防统治,在可能迁入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做好药剂和施药设备储备。同时,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分享灾情情报,协同防控;研究进入我国的可能迁飞路线、落点区域、发生规律和防控方法。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1#
 柯天易 发表于: 2020-2-17 16:44:00|只看该作者

分析:若境外沙漠蝗得不到控制,六七月进入中国概率将陡升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分析:若境外沙漠蝗得不到控制,六七月进入中国概率将陡升

  目前,肯尼亚发生了70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入侵,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正在经历25年来最严重的蝗虫入侵。而源自东非的蝗灾还向南亚进一步蔓延,4000亿只沙漠蝗在印度肆虐。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月11日向全球预警,希望全球高度戒备现在正在肆虐的蝗灾,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蝗灾对中国是否会造成威胁?这一问题近日备受关注。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等人就非洲蝗灾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建议。

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之一。这种蝗虫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公里,存活时间为3个月左右。一只雌性蝗虫可以产大约300颗卵,1平方公里规模的蝗群一天的进食量相当于3.5万人一天的进食量。
  张泽华等人指出,中国有1000多种蝗虫分布,可形成灾害的蝗虫有50多种,主要包括飞蝗3亚种(东亚飞蝗、亚洲飞蝗、西藏飞蝗)、亚洲小车蝗、意大利蝗、西伯利亚蝗虫等迁飞性蝗虫,以及白边痂蝗、毛足棒角蝗、宽须蚁蝗等近50种成灾蝗虫。
  关于此次在肯尼亚等地成灾的沙漠蝗,张泽华等人提到,我国西藏自治区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边境接壤区域为沙漠蝗扩散区,由于环境、气候、食物的局限,对我国境内农业生产威胁不大,由于青藏高原的阻隔,直接迁飞进入我国内陆地区的可能性极小。
  然而,沙漠蝗扩散区可到达缅甸西南部,5月份为成虫期,如果印度洋西南季风异常强劲,在700hPa高度翻越横断山脉机会将会大增,迁飞进入我国云南境内可能性较大。如果境外沙漠蝗得不到控制,灾害持续暴发,6-7月下一代成虫在西风急流与印度洋西南季风共同作用下,进入我国境内的概率陡然升高。

张泽华等人强调,我国内陆地区近30年来没有沙漠蝗分布及为害报道,一旦侵入,将面临发生规律未知、监测技术缺乏、防控困难等诸多不确定性。
  因此,针对此次沙漠蝗灾情,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专家建议:一是加强统一领导,协调不同省区,统防统治。二是实时动态监测,在可能迁入的区域布置监测队伍、设备,实现实时监测。三是做好物质储备,储备药剂和施药设备。四是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分享灾情情报,协同防控。五是加强科学研究,研究进入我国的可能迁飞路线、落点区域、发生规律和防控方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的蝗灾防治实践,中国已经形成成熟的蝗灾防控应对机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和防控体系。张泽华等人提到,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国家管理部门共同建立了国家四级蝗虫监测预警系统,建立蝗灾绿色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同时,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国家农药管理机构联合制定了防蝗真菌农药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研制了绿僵菌、白僵菌等系列真菌生物防蝗新药。
10#
 365tty 发表于: 2020-2-17 15:44:00|只看该作者

农药板块持续大涨:非亚蝗灾蔓延 暂不会对中国构成威胁

源自:财联社
原文标题:农药板块持续大涨:非亚蝗灾蔓延 暂不会对中国构成威胁

农药板块持续大涨:非亚蝗灾蔓延 暂不会对中国构成威胁  财联社2月17日消息,受千亿蝗灾蔓延非亚影响,截至收盘,今日农药板块涨幅居首。其中,草地贪夜蛾防治板块大涨8.43%,草甘膦板块大涨6.85%。
  湖南海利、中农立华、红太阳、长青股份等近10只个股涨停,未来有继续上涨趋势;扬农化工、丰乐种业等农药股也相继大涨。



  2月11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向全球进行了预警,称希望全球高度戒备现在正在肆虐的蝗灾,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
  据环球时报,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蝗灾持续入侵东非,蝗虫还飞过红海蔓延至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西南亚国家。目前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蝗虫数量已达预估的3600亿只,蝗虫数量在此基础上或再增500倍。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部正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且近年来,我国蝗虫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不断提升,防治技术水平属于世界领先水平,防蝗药械储备充足。
  中科院院士、生态和昆虫学家康乐表示,中国不是沙漠蝗的分布区,沙漠蝗不会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
  蝗虫灾害的快速蔓延引起了市场对农药的关注,若蝗虫迁徙到中国,短期内可能会引起杀虫剂用量的上升。从防治角度来看,可以通过转基因抗虫种子和农药喷洒实现,关注种子板块和农药板块投资机会;从影响角度,若虫害导致农产品减产从而农产品价格上涨,关注农垦板块投资机会。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如果蝗灾超预期发展下去,可能导致巴基斯坦及印度两地区甘蔗产量下降,导致白糖供给下降,印度或许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A股公司中粮糖业、*ST南糖或将受益。
  国金证券分析称,结合目前整体农药市场估值较低,建议关注以下公司:具备研发实力的优质农药龙头──扬农化工,同时具备菊酯类原药;长青股份:具有三唑磷、氟虫腈原药;海利尔:具备氟虫腈原药;丰山集团:具有毒死蜱、氟铃脲、除虫脲、虱螨脲等原药;新农股份:生产毒死蜱、三唑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鹤发童颜 发表于: 2020-2-17 10:50:00|只看该作者

非洲蝗灾迫近危及中国?专家:需提高警惕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非洲蝗灾迫近危及中国?专家:需提高警惕密切监测

  中新社北京2月17日电(记者:陈溯)在全球防控新冠肺炎的时刻,一些国家又拉响了蝗灾警报。始于非洲的沙漠蝗灾已给多国带来巨大损失,当前中国的邻国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已发生蝗灾。蝗灾会否进入中国?对中国造成影响?
  沙漠蝗虫,是常见于红海两岸、非洲北部等地的农业害虫,具有长距离迁徙的能力。据测算,一小群沙漠蝗虫平均每天吃掉的食物相当于10头大象或2500人的口粮。
  此次蝗灾造成的破坏更甚。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信息显示,此次蝗灾对农作物的破坏力是东非地区25年之最,是肯尼亚70年之最。目前,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已宣布农业生产完全停滞。
  今年的蝗灾为何如此严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非洲就发生了较严重的蝗灾,形成了较大的蝗虫基数,蝗虫大量繁殖形成群居,“群居型的蝗虫行动一致性很高,危害巨大,不论走到哪儿,都会把农作物一扫而光,形成‘无烟的火灾’。”
  事实上,沙漠蝗虫在往年的5、6月份才会迁飞至巴基斯坦和印度,今年蝗灾之所以提前发生,张泽华表示,是因为去年较多的蝗虫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处留下了虫卵,当地孵化的沙漠蝗虫使今年蝗灾提前到来。
  目前,沙漠蝗灾已在中国的大门外,蝗虫会否进一步危及中国?中国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16日对外表示,考虑到中国边境地区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阻隔,蝗虫很难越过高海拔的寒冷地区。
  “就目前发生在中国邻国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蝗灾来看,主要是刚孵化的弱虫,暂时越不过青藏高原,即便过一段时间长成成虫后可能飞至西藏,但西藏海拔高,还不会对中国农业产生太大影响。”张泽华说。
  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向全球预警,蝗灾的扩大趋势可能会延续到今年6月,届时,蝗群规模或可增长至目前的500倍。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也表示,希望各国高度戒备当前正在肆虐的蝗灾,如不迅速采取行动,人类将面临一场迅速扩大的人道主义危机。此次全球与蝗灾斗争的长期性不容忽视。
  张泽华表示,根据以往的迁飞路线,今年起始于非洲的蝗群依然会在5、6月份抵达巴基斯坦和印度一带,与当地孵化的蝗虫合流后将进一步扩散至印度全境、孟加拉国和缅甸,而那时恰逢中国的季风季节,蝗虫也许会随季风进入云南。
  蝗灾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据了解,中国境内有蝗虫一千多种,中国每年都会发生一亿亩以上的蝗虫灾害,防控蝗灾耗费巨大。而中国历史上的蝗灾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的草原地区,或从蒙古、中亚地区传入,在中国的史料中,尚未有发生沙漠蝗虫危害的记载。
  “以前防控蝗灾只关注中国的北大门和西大门,现在还需要加上南大门。”张泽华表示,此次沙漠蝗虫的肆虐和迁飞路线提醒中国,需要加强对西南边境地区的蝗灾监测,及时发现,加强对沙漠蝗虫这种未在中国成灾的蝗虫种类防治方法的研究,把蝗灾消灭在萌芽之中,同时还要加强国际协作。
  目前,中国官方已对肆虐全球的蝗灾保持高度关注,提出将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并安排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边境地区的蝗虫监测,严防境外沙漠蝗虫迁入危害,全面做好境内外蝗虫防控应对准备。另据中国农业农村部监测调度分析,沙漠蝗虫对中国的危害概率很小,大规模暴发蝗灾风险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显向记者表示,中国在化学杀虫、喷洒药剂等方面的灭蝗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只要提高警惕,密切关注蝗虫动向,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是能够做好防控的。 ●
  4000亿蝗虫来袭
8#
 搜索浪漫 发表于: 2020-2-17 09:54:00|只看该作者

70年不遇的大蝗灾会进入中国吗?

源自:钛媒体
原文标题:70年不遇的大蝗灾会进入中国吗?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本文内容节选自国泰君安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灾情仍在继续 关注粮食板块》及公开资料,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完整版报告内容为准。
  2020的魔幻开局还未结束。
  这边厢新冠疫情的战斗仍在继续,那边一场70年未见的大蝗灾又开始从东非向全球蔓延。
  本月起,由于印度和亚洲各国开始受到蝗虫影响,最近处距离中国边境仅有1000公里,因此各种视频和消息不断在网上流传,甚至引来农业农村部的紧急回应──“蝗灾对国内造成危害的几率很小”。
  这一回应,背后的根据有哪些?

▼蝗群已扩散至亚洲,距离中国南部仅一步之遥

资料来源:FAO,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此外,大规模生物灾害近年来屡见不鲜。从之前的禽流感,到去年的非洲猪瘟,后者导致生猪存栏基数下滑超四成,并引发猪肉价格暴涨,时至今日影响仍未结束。
  那么,且不论蝗灾是否会到中国,它对全球的粮食行业又会造成怎样的威胁?
  国泰君安农业团队第一时间发布的报告《灾情仍在继续,关注粮食板块》指出,尽管目前预计沙漠蝗虫对国内农业影响不大,但考虑到本次蝗灾潜在的破坏力,将对全球三大细分农业领域和国内的两大农产品造成深远影响。

01蝗虫压境
  蝗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迁徙害虫,而沙漠蝗虫(Schistocerca gregaria)则是其中最具破坏性的一个种类。
  蝗虫虽然生命周期短,对人体无直接威胁,但其可怕之处体现在其庞大的繁殖能力和巨大的粮食破坏力上。

1、繁殖能力强。
  一只雌性蝗虫可产300颗虫卵,成长期仅为2个月,只要雨水充分,蝗虫一年可以孵育3-5代。

▼蝗灾在水域充足的地方繁殖极快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食量大。
  一只成年蝗虫,每年都会进食与自身体重相当的食物,并且无所不吃。以每平方公里4000万只蝗虫计算,一天之内它们可以吃掉3.5万人的粮食。

▼蝗灾几乎无所不吃,而且食量很大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3、迁移能力强。
  沙漠蝗虫可以御风飞行,速度与风大致相同,一天可以飞越150公里,山峦大海也无法阻挡。

▼沙漠蝗虫从东非,一路飞行到印度

资料来源:DTE Staff/Down To Earth,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这场悄无声息的蝗灾,实际上从去年六月就已经开始。
  但由于东非肯尼亚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现代技术检测设备奇缺,最开始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危险。一直到2019年年底,蝗灾愈演愈烈、四处蔓延,才真正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分析,这场70年一遇的蝗灾,与2019年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年初澳大利亚的超级大火,导致东非持续的大暴雨有关。
  因为沙漠蝗虫喜好在潮湿的土壤中产卵,一旦降雨,沙漠蝗虫会疯狂繁殖并用卵填满土壤,每平方米土壤可以容纳1,000只虫卵。
  东非在2018年5、10月以及2019年频繁出现暴风雨天气,地区植被生长快且含水量增加,这给蝗虫充分的生长环境,沙漠蝗虫群成倍增加。

▼全球变暖造成2019年异常天气,可能是本次蝗灾的核心原因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但真正的噩梦可能还在路上。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分析,现有蝗虫的幼虫将于2月初孵化,4月初形成新的蝗群。如不尽快阻止将会持续制造灾祸直到六月,届时蝗虫数量可能将再增长500倍。

▼全球蝗灾逐步进入失控状态

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02迁移路径预测
  “蝗虫不会等待,它将铺天盖地而来,制造毁灭性灾难。”粮农组织副总干事玛丽亚·塞梅多近期发出了严厉警告。
  目前各国对蝗灾都没有较好的防控手段,面对大批的蝗虫群,最佳手段仍然是空中控制,即利用飞机喷洒农药。
  但由于喷洒成本昂贵,一次有效的空中防控成本大约在几千万美元左右,受灾严重但贫穷的肯尼亚只有5架飞机进行喷洒,这也是造成此次防控不力的原因之一。

▼飞机喷洒农药是最佳的杀虫方式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目前,联合国已经划拨了1000万美元抗击蝗灾,但距离粮农组织1月初预计的7600万美元费用,仍有较大差距。
  蝗虫大军未来的移动方向有南北两条线路:
  南向:预计将穿过印度,可靠的路线目前直指泰国方向。
  北向:我国与巴、印接壤地区的地形为高海拔的寒冷地区,蝗虫很难越过,蝗虫从西藏地区迁入我国的可能性不大。
  但如果中南半岛陷落,根据我国夏季的西南季风由中南半岛吹入云南,则可能对我国云南造成严重后果。

▼蝗群于2019年夏季抵达印度边界

资料来源:FAO,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中国夏季具备西南季风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

03东亚飞蝗VS沙漠蝗虫
虽然蝗虫入境存在一定概率,但正如农业农村部的回应中所说,国内其实无需过度恐慌。

  因为从中国历史上的各次蝗虫灾害来看,基本上是东亚飞蝗造成的。而东亚飞蝗和沙漠蝗虫在生存环境上还是存在巨大差别。比如,在地形上,沙漠蝗虫更适宜在平原地形移动,在湿度上,沙漠蝗虫也对湿度要求很高。
  加之食物、环境、天敌等因素,很可能导致沙漠蝗虫在到达喜马拉雅山和缅甸云南的热带雨林时,与它之前适应的生存环境差异很大,再无法支撑及繁殖形成新的大群。
  就算是现在,在云南和西藏聂拉木等地,还是有少量沙漠蝗个体的,但环境已经不允许它的大种群成规模地向东北──也就是中国内地方向──移动。

换言之,沙漠蝗虫已经到了自然给它的极限边界。
  因而,至少目前我们估计,沙漠蝗虫对国内农业造成巨大影响的概率还是十分之低。

04哪些农业领域会受蝗灾影响?
  不过这场全球范围内的蝗灾,显然已经开始对全球的农业领域造成巨大的影响。具体来说,以下细分领域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1、糖板块
  印度是全球产糖大国,蔗糖供给可能会因为蝗灾出现波动,导致全球糖价的历史性反转。
  据调研显示,蝗虫咬食甘蔗叶片,轻则造成缺刻,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仅留下中脉,影响甘蔗生长,使植株矮小、产量降低。
  结合印度行政区域图和印度甘蔗种植区域分布图,可以看出,距离巴基斯坦的北方邦易受到蝗灾的影响,而该邦糖产量占印度糖产量近50%。
  蝗虫一旦侵入将影响印度甘蔗产量,进而影响印度食糖的产量。

▼印度甘蔗种植地分布图

资料来源:百度地图
  由于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印度之前的糖产量波动较大,而其国内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因此,印度政府通过大量进口或出口调控平衡国内供求,通常呈现出口三年、进口两年为一个周期的特征,在净出口国与净进口国之间转换。
  若无蝗灾影响,按此周期,印度在19/20榨季仍为出口国。但如果蝗灾超预期发展下去,可能导致巴基斯坦及印度两地区甘蔗产量下降,导致白糖供给下降,印度或许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
  而这,将对原本就处在牛市的糖价产生持续的助力。

2、粮食板块
  小麦、高粱都是蝗虫喜食的种类之一,目前蝗灾已经导致中、东非一带的主要作物木薯减产。
  在巴基斯坦,蝗群已经破坏了该国近40%的农作物,巴基斯坦种植的小麦、棉花也可能遭受打击。

▼巴印交界处被蝗虫啃食的庄稼

资料来源:中国企业信息观察网
  由于印巴两国地理位置相近,目前,蝗虫大军已越过印巴边界,入侵印度拉贾斯坦和古吉拉特两邦,37万公顷农田受扰,损失超百亿卢比。
  印度也是全球的粮食大国,若虫灾进一步发展,预计对印度国内生产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影响全球格局。

▼印度出现蝗灾地区

资料来源:地球知识局,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3、农药化学板块
  蝗虫防治可以分为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如果2020年的蝗灾危害持续升级,将让相关领域的产品需求有大幅提升。

05国内两大农产品或受影响
  而从国内来看,两大农产品或将受到影响。

1、玉米:需求持续好转,紧平衡状态或被打破
  2020年,由于我们预计猪价仍会高位运转,因此畜禽饲料对玉米的需求仍会好转,利好玉米需求。

▼能繁母猪回升出现阶段性拐点

资料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而如果全球蝗灾波及到国内,则会对原本就处于紧平衡的玉米产能影响更大,这一点值得关注。

▼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表

资料来源:中信期货

2、水稻:产量短期或受虫灾影响而略有下降
  由于我国水稻集中产区离印度较近,如若印度蝗灾蔓延至我国,很大可能对我国水稻产量产生较大影响,造成短期供给减少。

▼国内水稻种植面积广阔

资料来源:农业部,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由于地理隔离因素,我们认为蝗灾对国内水稻产量影响有限,但由于水稻消费短期内稳中有升,因此还是会对供需平衡造成影响。

▼水稻主要消费占比

资料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食用消费方面:国内水稻有近80%用于食用消费,目前,我国正处于政策性稻谷去库存的特殊阶段,未来去库存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强,低价米将在短期替代其他粮食消费,国内水稻需求短期或将小幅提升。
  # 饲料消费方面:2020年养殖业将逐步恢复,当前水稻竞争力较强,因此预计饲料消费有所增加。
  # 工业消费方面:目前我国食品工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工业用粮需求逐年增加,预计2020年工业水稻需求继续保持增加态势。

▼中国水稻供需平衡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4 03:34,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