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071|回复: 26
#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沙漠蝗入侵我国几率极小,4月将在云南组织演练

 [复制链接]
  农业农村部监测调度分析显示,沙漠蝗对我国的危害概率很小,国内大规模暴发蝗灾风险很低。我国和印巴边境地区有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阻隔;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边境与尼泊尔和缅甸毗邻,随季风可能有少量蝗虫迁入,但危害的概率很小。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我本流浪人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我本流浪人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我本流浪人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我本流浪人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我本流浪人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我本流浪人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复盘非典 | 山西汾酒2003年Q2业绩增速明显放缓 依米康2019年业绩大幅下滑
26#
 杰哥本家 发表于: 2020-3-9 15:36: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三部门部署沙漠蝗防控:云南西藏新疆设至少29个监测点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三部门部署沙漠蝗防控:云南西藏新疆设至少29个监测点

  新京报快讯(记者:黄哲程)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今日(3月9日)联合发布《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监测防控预案》。预案要求,今年努力确保境外沙漠蝗不迁入造成危害,国内蝗虫不暴发成灾。云南西藏新疆三省份边境地带3月底前将布设至少29个监测点。
  今年1月,沙漠蝗灾在肯尼亚、索马里等东非国家和印度、巴基斯坦等西南亚国家罕见暴发,对当地粮食及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农业农村部专家分析认为,虽然沙漠蝗迁飞入侵我国的几率很小,也应加强防范。
  预案提出,努力确保境外沙漠蝗不迁入造成危害,努力确保国内蝗虫不暴发成灾,有效保障生态安全。预案为蝗灾防控设定了具体目标:边境地区沙漠蝗迁入风险点监测覆盖率和应急防治处置率达到100%,国内飞蝗防治处置率达到90%,农牧区土蝗防治处置率达到80%,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针对国外沙漠蝗监测防控,预案要求加强云南、西藏、新疆等可能迁入区虫情监测、及时预警,按照迁入风险,设定50万亩应急防治任务。配套组建专业防治队伍,储备应急防控物资,一旦迁飞入境,立即启动应急防治。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和国家林草局依据各自职责范围分别做好农区、森林草原和口岸监测工作以及入境检疫。
  农区沿中印、中巴、中缅边境线,以交通沿线及海拔较低的山口和河谷等风险地带为重点,在200公里范围内,以县为单位布设一批监测点。云南重点在怒江、德宏、临沧、西双版纳、保山等中缅、中老边境地带布设至少15个监测点;西藏重点在林芝、山南、日喀则等中印、中尼边境地带布设至少9个监测点;新疆重点在喀什、和田等中巴边境地带布设至少5个监测点。每个站点安排专人观测迁入情况,同时发动群众做好监测,一旦发现蝗情第一时间报告。
  3月底将完成布点,4月至8月根据沙漠蝗发生季节开展观测。林区和牧区在沙漠蝗可能迁飞路径酌情布点监测。
  本月底前,农业农村部门还将在云南、西藏、新疆等沙漠蝗可能迁飞入境的边疆地区,组建50支应急防治专业队伍,配备高效施药机械,组织防控技术培训,开展应急防治演练。同时,提前储备50吨至60吨防治药剂,云南3月底前逐步到位,西藏、新疆4月底前运送到县。
  为及时掌握境外沙漠蝗发生发展动态,我国将加强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巴基斯坦和缅甸等沟通,建立信息交换机制,提前预判迁入可能。
⊙记者:黄哲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5#
 倦人儿 发表于: 2020-3-5 16:15:56|只看该作者

沙漠蝗入侵我国几率极小,4月将在云南组织演练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沙漠蝗入侵我国几率极小,4月将在云南组织演练
⊙记者:倪伟

  新京报快讯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月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情况。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专家认为,沙漠蝗迁飞入侵我国几率极小,沙漠蝗喜高温、耐干旱,迁移适宜温度在40度左右。我国西南边境有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屏障阻隔,沙漠蝗很难侵入,寒冷地区也不适宜其生存。尽管迁飞入侵几率很小,也将采取措施将入侵风险降到最低。
  潘文博说,沙漠蝗即使侵入,我国也有能力应对。我国有千年治蝗历史,虽然种类不同,但方法相近。如今我国蝗灾发生程度显著减轻,有完善的监测体制、成熟的应急机制和专业队伍,药剂、器械储备较为充足,4月将在云南组织应急演练。
  4000亿蝗虫来袭
24#
 吕抗 发表于: 2020-3-4 20:34:00|只看该作者

治蝗专家组:巴基斯坦蝗灾比较严重 但飞到中国的可能性很小

源自:快科技
原文标题:治蝗专家组:巴基斯坦蝗灾比较严重 但飞到中国的可能性很小

  在非洲肆虐的沙漠蝗也影响到了中国的邻国巴基斯坦及印度,不过印度表示蝗灾已经结束,现在是巴基斯坦比较严重。
  中国也派出了专家组支援巴基斯坦,现在为期10天的考察也结束了,专家组表示巴基斯坦的沙漠蝗灾较为严重,但飞到我国的可能性很小。
  专家们表示,巴基斯坦的蝗灾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沙漠地区,我国没有适合的自然环境
  从历史记录看,中国也没有沙漠蝗成灾记录
  在此之前,中国专家组根据巴方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提出了短期应急防治与长期可持续治理相结合、化学防治和绿色防控相结合、空中飞机施药和地面大型器械撒播相结合,控制本地孵化虫灾与阻击境外迁徙虫害相结合,精准监测、分区治理、有效防控和科技支撑的综合治理方案。
  报道指出,据了解,中国在治蝗方面很有经验。一般说来,飞机喷洒农药灭蝗是迄今为止灭蝗效率最高的手段。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
 灰鸽子 发表于: 2020-3-2 15:14:00|只看该作者

印巴沙漠蝗灾6月或增至500倍!林草局预警侵入中国风险

源自:第一财经
⊙作者:邵海鹏

  导语:沙漠蝗灾对中国的潜在危害风险并未完全解除。国家林草部门近日发出预警称,尽管沙漠蝗侵入我国境内成灾的风险较低,但一旦侵入,将面临发生规律未知、监测技术缺乏、防控困难等诸多不确定性。


  沙漠蝗灾对中国的潜在危害风险并未完全解除。国家林草部门近日发出预警称,尽管沙漠蝗侵入我国境内成灾的风险较低,但一旦侵入,将面临发生规律未知、监测技术缺乏、防控困难等诸多不确定性。
  3月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20年沙漠蝗相关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该通知称,经专家研判,如果气候条件适宜,巴基斯坦、印度等邻国蝗灾将会持续暴发。6-7月在西风急流与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共同作用下,沙漠蝗存在从巴基斯坦和印度沿青藏高原河谷地带直接侵入我国西藏,或继续向东迁飞经缅甸侵入我国云南,或从巴基斯坦向北迁飞经哈萨克斯坦侵入我国新疆的可能性,存在对我国造成危害的风险。
  蝗虫在我国草原地区广泛分布,我国平均每年发生草原蝗灾面积1.5亿亩,最高年份达到3亿亩。本次始于非洲的沙漠蝗灾,因其发生范围广、危害损失重、趋势发展快的特点,引起国际国内的高度关注。
  《通知》称,据FAO判断,此次始于非洲的沙漠蝗灾,因初期控制不力,可能会延续到2020年6月,届时蝗群规模可能增长至当前的500倍。


  业内人士称,考虑到2019年1月在云南爆发了草地贪夜蛾危害,在国内定殖越冬后,草地贪夜蛾将可能在今年全面爆发。而如果两种虫害叠加爆发,将会是种植业的灾难。
  历史上,我国境内有4次在云南和西藏发现沙漠蝗的记载,但均未形成种群,也未有沙漠蝗造成重大危害的记录。专家分析判断,受青藏高原的阻挡,今年春季沙漠蝗大规模侵入我国危害的可能性较小,对我国林草资源安全构成威胁的风险较低。
  蝗虫大多从草原上发生发展,从而危害农作物。一旦暴发蝗灾,不仅影响草原生态,更会危及粮食安全。专家强调,尽管沙漠蝗侵入我国境内成灾的风险较低,但一旦侵入,将面临发生规律未知、监测技术缺乏、防控困难等诸多不确定性。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意识,决不能有任何思想麻痹,掉以轻心。
  在前述紧急《通知》中提到,既要“加强监测监控,及时掌握沙漠蝗的国际国内灾情动态”,还要“完善应急预案,努力构建草原蝗灾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并且“强化措施落实,切实做好2020年草原蝗灾防控各项工作”。
  此前,中国还积极参与沙漠蝗防治国际合作,国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派员参加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工作组,已于2月23日赴巴基斯坦参与指导巴方开展防控工作。拟为巴基斯坦举办蝗虫防控技术培训班,分享我国蝗虫防治经验,与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分享灾情情报,开展协同防控,探索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根据2月13日农业农村部蝗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第一期《治蝗快报》显示,该办公室扎实做好国内蝗情监测,掌握蝗虫发生动态,制定防控方案,做好应急防控准备,确保蝗虫“不起飞、不扩散、不成灾”。
22#
 只爱潜水 发表于: 2020-3-2 14:08:00|只看该作者

官方紧急通知:沙漠蝗有侵入中国的风险 决不能掉以轻心

源自:中新经纬
原文标题:官方紧急通知:沙漠蝗有侵入中国的风险 决不能掉以轻心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2日消息,国家林业局日前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20年沙漠蝗相关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指出,经专家研判,如果气候条件适宜,此次发生的沙漠蝗存在从巴基斯坦和印度直接侵入西藏,或者经缅甸侵入云南,或者经哈萨克斯坦侵入新疆的风险。要高度关注、密切监测沙漠蝗的变化动态,在可能迁飞路径上布置监测点,切实做好边境地区的沙漠蝗监控工作。
  通知指出,2020年2月11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向全球发布了沙漠蝗灾害预警。近日,沙漠蝗已从东非蔓延至印度和巴基斯坦,我国也面临着沙漠蝗侵入的风险。为有效应对沙漠蝗侵入我国的风险,切实做好沙漠蝗及其它草原蝗灾的防控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是认真履职尽责,充分认识做好蝗虫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蝗虫在我国草原地区广泛分布,我国平均每年发生草原蝗灾面积1.5亿亩,最高年份达到3亿亩。专家认为,尽管沙漠蝗侵入我国境内成灾的风险较低,但一旦侵入,将面临发生规律未知、监测技术缺乏、防控困难等诸多不确定性。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意识,决不能有任何思想麻痹,掉以轻心。
  二是加强监测监控,及时掌握沙漠蝗的国际国内灾情动态。据FAO判断,此次始于非洲的沙漠蝗灾,因初期控制不力,可能会延续到2020年6月,届时蝗群规模可能增长至当前的500倍。经专家研判,如果气候条件适宜,此次发生的沙漠蝗存在从巴基斯坦和印度直接侵入西藏,或者经缅甸侵入云南,或者经哈萨克斯坦侵入新疆的风险。云南、西藏、新疆等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接壤的省区,要高度关注、密切监测沙漠蝗的变化动态,在可能迁飞路径上布置监测点,切实做好边境地区的沙漠蝗监控工作。同时,要加强协调沟通,开展省际间的协作,实现信息、资源、技术共享,保障工作高效协调开展。
  三是完善应急预案,努力构建草原蝗灾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国家林业局已成立草原蝗灾防治指挥部,与此同时也成立了相应的蝗灾防控专家组。国家林业局将抓紧研究制定全国草原蝗灾防控应急预案,有关省区也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成立和完善本地区草原蝗灾防控指挥机构及蝗灾防控专家指导组,及时制定防控预案。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草原蝗灾的联防联控和信息共享机制,特别是对农牧交错带、林草交错带要开展联查联治行动,实现全面监测和对重点发生区的有效防治。
  四是强化措施落实,切实做好2020年草原蝗灾防控各项工作。国家林业局拟于3月份召开全国草原蝗灾趋势会商会,分析研判草原蝗灾的发生风险,及时部署做好草原蝗灾防控工作。要加强监测工作,对可能发生蝗灾的区域,实行分片包干,逐一排查。按照草原蝗虫迁飞和发育情况适时启动蝗虫监测报告制度和值班制度,并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引导舆论。要抓紧做好治蝗药剂、设备、资金和人员的储备和准备工作,及早落实备好防蝗飞机等事宜,确保蝗灾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中新经纬APP)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1#
 肖厚 发表于: 2020-3-2 12:16:00|只看该作者

沙漠蝗有侵入西藏云南新疆风险 官方发防控通知

源自:中国林业网
原文标题:关于切实做好2020年沙漠蝗相关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切实做好
2020年沙漠蝗相关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林草发〔2020〕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
  2020年2月11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向全球发布了沙漠蝗灾害预警。近日,沙漠蝗已从东非蔓延至印度和巴基斯坦,我国也面临着沙漠蝗侵入的风险。为有效应对沙漠蝗侵入我国的风险,切实做好沙漠蝗及其它草原蝗灾的防控工作,现将有关要求紧急通知如下:
  一、认真履职尽责,充分认识做好蝗虫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做好草原蝗灾防控工作,事关农牧民生产生活,事关草原生态安全,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蝗虫在我国草原地区广泛分布,我国平均每年发生草原蝗灾面积1.5亿亩,最高年份达到3亿亩。本次始于非洲的沙漠蝗灾,因其发生范围广、危害损失重、趋势发展快的特点,引起国际社会及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专家认为,尽管沙漠蝗侵入我国境内成灾的风险较低,但一旦侵入,将面临发生规律未知、监测技术缺乏、防控困难等诸多不确定性。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意识,决不能有任何思想麻痹,掉以轻心。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做好蝗灾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履行好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责任。同时,按照生物灾害属地管理的原则,压实地方主体责任,严防由于管理懈怠而发生蝗灾,切实维护草原生态安全。
  二、加强监测监控,及时掌握沙漠蝗的国际国内灾情动态
  据FAO判断,此次始于非洲的沙漠蝗灾,因初期控制不力,可能会延续到2020年6月,届时蝗群规模可能增长至当前的500倍。经专家研判,如果气候条件适宜,此次发生的沙漠蝗存在从巴基斯坦和印度直接侵入西藏,或者经缅甸侵入云南,或者经哈萨克斯坦侵入新疆的风险。云南、西藏、新疆等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接壤的省区,要高度关注、密切监测沙漠蝗的变化动态,在可能迁飞路径上布置监测点,切实做好边境地区的沙漠蝗监控工作。同时,要加强协调沟通,开展省际间的协作,实现信息、资源、技术共享,保障工作高效协调开展。对沙漠蝗情的重要变化动态要及时报我局草原管理司、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
  三、完善应急预案,努力构建草原蝗灾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
  我局已成立草原蝗灾防治指挥部,由局领导任指挥长,局内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为成员单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草原管理司,承担草原蝗灾防控的日常工作。与此同时,我局也成立了相应的蝗灾防控专家组。我局将抓紧研究制定全国草原蝗灾防控应急预案,有关省区也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成立和完善本地区草原蝗灾防控指挥机构及蝗灾防控专家指导组,及时制定防控预案。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的合作,建立健全草原蝗灾的联防联控和信息共享机制,特别是对农牧交错带、林草交错带要开展联查联治行动,实现全面监测和对重点发生区的有效防治。要加强蝗灾防控物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科学研究,不断丰富防控手段,优化防控措施。同时要加强预案演练工作,一旦出现灾情,能够迅速响应,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四、强化措施落实,切实做好2020年草原蝗灾防控各项工作
  受全球气候变暖、草原区持续干旱等因素影响,我国草原蝗灾多年来呈现高发态势。针对2020年国内外蝗情的复杂形势,我局拟于3月份召开全国草原蝗灾趋势会商会,分析研判草原蝗灾的发生风险,及时部署做好草原蝗灾防控工作。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也要及时进行趋势会商,整合科研、教学机构有关专家,分析研判境外及本地草原蝗灾发生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防患于未然。要加强监测工作,对可能发生蝗灾的区域,实行分片包干,逐一排查。按照草原蝗虫迁飞和发育情况适时启动蝗虫监测报告制度和值班制度,并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引导舆论。要抓紧做好治蝗药剂、设备、资金和人员的储备和准备工作,及早落实备好防蝗飞机等事宜,确保蝗灾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要加强专业化应急防控队伍建设,加强防治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不断提高草原蝗灾防控能力。有关情况请及时报我局草原管理司。
  联系人:国家林草局草原司 杨季 郭旭
  电话:010~84238534 84238525
  特此通知
20#
 脆裂性打击 发表于: 2020-3-1 19:04:00|只看该作者

中国专家表示 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蝗灾威胁

源自:国际在线
原文标题:中国专家表示 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蝗灾威胁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记者:朱宛玲、李晋):近来,席卷非洲、西亚和南亚等地的严重蝗灾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国专家表示,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蝗灾威胁。
  近几个月来,多国遭受蝗灾。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报告,这次蝗灾席卷了从西非到东非、从西亚至南亚的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沙漠蝗虫在其跨境迁徙中吞噬了数百万公顷的植被,加剧了受灾地区本已脆弱的粮食安全状况。联合国粮农组织沙漠蝗虫信息处表示,随着4月初新蝗群的出现,情况将进一步恶化。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控制,到今年6月沙漠蝗虫的数量可能会增长500倍,并有可能继续蔓延到非洲和亚洲的30个国家。
  此次蝗灾为何如此严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分析说,这同2018年到2019年这些地区降水充分有关。
  张泽华说:“比较好的降水给沙漠蝗的繁殖、种群的增长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所以在2019年的时候,它的种群就已经增长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了。2020年的开年以来,很多的地方像红海两岸、阿拉伯半岛,沙漠蝗就开始孵化出来了。又有食物,条件又合适,然后又有比较好的湿度,所以它从土壤里出来的时候种群非常一致,又不断的迁移,成熟以后又开始迁飞,扩散迁飞的这个速度比较快,所以就导致了这种灾害就比较快。另外一个原因是种群基数比较大,导致它走到哪里,基本上是一扫而光,带来的灾害比较严重。”
  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之一,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公里,存活时间3个月左右。据悉,占地一平方公里的蝗虫群一天可吃掉3.5万人的口粮。
  中国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飞蝗与沙漠蝗有相似的迁飞习性,但属于不同的生物种。
  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史料中尚未发生沙漠蝗危害记载,考虑到边境地区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沙漠蝗的迁飞习性,沙漠蝗危害中国的几率很小。
  张泽华表示,一旦沙漠蝗传入,中国也有能力将其危害降到最低。
  他说:“肯定要监测它,像云南跟缅甸交界的边境地区,我们要进行监测,包括雷达、灯光诱集以及人的定点监测。沙漠蝗一旦进来,我们有多种方法可选,把它危害降到最低。”
  张泽华认为,此次蝗灾不只是受灾地区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面对蝗灾威胁各国除做好灾害预警、应对工作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他表示:“它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灾害,既有直接的损失,也有间接的、深层次的损失,可能要几年以后才能对它进行评估。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国际的合作的沟通机制,国际社会来共同应对。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国际合作,把我们的蝗灾防控的经验和技术分享给其他发生灾害的国家。”
  据悉,近年来,中国蝗虫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不断提升,防治技术属于世界领先水平,防蝗药械储备比较充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我叫小风筝 发表于: 2020-2-28 09:16:00|只看该作者

阻击沙漠飞蝗:或于夏季卷土重来,我国派员协助境外防治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阻击沙漠飞蝗:或于夏季卷土重来,我国派员协助境外防治
⊙记者:韩沁珂

  一场“无烟火灾”刚刚席卷非洲和亚洲多地。
  去年12月份开始,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遭遇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灾,三国相继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下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在肯尼亚、索马里等国已经有超过1300万人正处于严重粮食不安全的状态,还有2000万人正在严重粮食不安全边缘。
  亚洲的蝗灾同样严重。2月1日,遭遇27年来最严重沙漠蝗灾的巴基斯坦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16日,该国部分地区的初步统计显示,蝗灾已造成包括小麦、大麦、蔬菜、棉花、园艺作物在内的8万公顷农作物被毁。
  2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预警,希望全球高度戒备正在肆虐的蝗灾,防止已遭遇蝗灾的国家出现粮食危机。
  2月17日,《印度时报》称,印度蝗灾已基本结束,仅在部分地区仍有少数聚集,暂时不构成重大威胁。然而新一波蝗虫正在发育中,印度可能将于今年6月遭受更严重的蝗灾,或造成30%~50%的粮食减产。
  面对多地蝗灾,我国农业农村部表示,沙漠蝗对中国的危害概率很小,国内大规模暴发蝗灾风险较低。近年来,我国蝗虫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不断提升,防蝗药械储备充足。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

一位东非当地居民在蝗虫群中。图片源自:FAO

蝗灾危急,或于夏季卷土重来
  沙漠蝗是一种栖息在沙漠地区的蝗虫,主要分布在北非、中东和西南亚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独居状态下的沙漠蝗呈浅褐色,通常在晚上单独行动,对人类危害不大,但是当降水增多,植物大量生长,沙漠蝗会发展为群居模式,外表呈鲜艳的黄、黑相间,并在迁飞过程中吃掉地表植被。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显示,一只沙漠蝗成虫一天能吃掉与自己体重相当的食物(约2克)。看似不起眼,可一旦成千上万只沙漠蝗集结起来,吃掉的粮食数量就堪称恐怖。1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沙漠蝗一天内吃掉的粮食数量与3.5万人相当。
  据当地媒体报道,在埃塞俄比亚南部的一座小镇,一位农场主带着他的8个孩子一起驱赶蝗虫。迁飞而来蝗虫群快速吞食着他农场里的作物和草场,他说话都要刻意提高音量,不然会被蝗虫啃食的声音掩盖。由于农场绝收,一家人的生计都成了问题。
  沙漠蝗之所以在这些地区成灾,和去年的气候条件有关。
  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沙漠蝗在产卵和孵化过程中,需要较为湿润的土壤,非洲和亚洲多地去年以来的一场降水正好为其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正在巴基斯坦肆虐的沙漠蝗产下的卵。受访者供图

  世界气候组织的数据显示,受印度洋海温异常影响,非洲东北部在去年10月、12月遭遇了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降雨。部分地区的降雨量是正常情况下的4倍。阿拉伯半岛南部也在2018年和2019年遭遇多次气旋风暴。而在往年,相关地区极少出现类似天气现象。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月下旬回复媒体时表示,东非地区的蝗虫仍处于繁殖高潮期,如果各国不采取行动,后果将更加严重。如遇到适宜条件,蝗虫种群每3个月可以繁殖20倍,6个月后,蝗群的种群数量或将增加400倍。
  在印度,虽然目前蝗灾已基本结束,但是新一轮蝗灾或许正在酝酿中。害虫防治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石旺鹏向新京报记者介绍,从成年蝗虫在土地中产卵到幼虫出土,再到有翅成蝗,大概需要经过2个月的时间,上一批蝗虫已经在土地里留下了大量的卵,在合适的温度和降水下,这些卵将完成孵化,并可在今夏再次产生蝗灾。
  印度当地政府对可能再次到来的蝗灾严阵以待。《印度时报》引用印度农业部回复称,政府计划采购60台配备最新技术的专业喷雾器,使用直升机和无人机喷洒杀虫剂。

警惕沙漠蝗“落户”中国,应加强相关研究
  2月17日,农业农村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春季发生区的蝗群迁飞方向为印度-尼泊尔-缅甸-中国西藏南部和云南西部。考虑到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阻隔,蝗虫很难越过高海拔的寒冷地区进入我国。若蝗群扩散至尼泊尔和缅甸,不排除有少量蝗虫随季风迁入云南和西藏的可能,但造成危害的概率很小。

2020年2月以来的全球蝗灾情况及蝗虫迁飞路线。图片源自:FAO

  我国的史料中,尚未有过沙漠蝗为祸的记载,仅在云南和西藏有沙漠蝗的分布。中国历史上造成灾害的飞蝗以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为主,这些蝗虫与沙漠蝗有相似的迁飞习性,但属于不同的生物种。
  石旺鹏介绍称,沙漠蝗与中国常见飞蝗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三点,生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繁殖能力和取食范围。沙漠蝗的体型较大,适应环境的能力强。“沙漠蝗什么都吃,基本是绿的就吃,但是中国常见飞蝗喜食农作物,不会主动去啃果树、棉花一类的植物。”
  虽然历史上没有沙漠飞蝗危害的记录,但有专家表示,并不能因此掉以轻心。在部分专家看来,今年6-9月份,如果境外沙漠蝗灾害得不到有效控制,在季风作用下迁入我国境内概率增加。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泽华表示,近30年是全球气候变化最快的时期,许多变化超出预期,因此,沙漠蝗一旦迁入我国,“会不会住下来,甚至反客为主?这是有风险的。”
  张泽华说,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小气候,例如山的阳坡和阴坡,高海拔和低海拔,西南地区存在众多小气候,不排除沙漠蝗在某些区域定居的可能,“如果沙漠蝗住下来了,经过若干年的繁衍成了一种新的重要害虫,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灾害问题了。”
  也有专家认为沙漠蝗定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一位从事生态和害虫综合防治的专家认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种类也可能随之发生更替,“但是就目前来看,时间尺度较小,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还较为有限。”
  但无论如何,我国科研人员应当重视对于沙漠蝗的研究。张泽华表示,研究人员还不了解沙漠蝗在中国的行为规律,因此在监测和防治上尚存在不确定性,更多针对沙漠蝗的研究有待进行,“要从战略上重视敌人,战术上也要有技术去应对”。
  石旺鹏也建议与国际合作开展,以便明确在我国的环境条件下,迁移过来的沙漠蝗的基本生物学特点是否会发生改变,例如生长、繁殖、越冬等特性是否有变化。除此之外,沙漠蝗在我国的自然控制因素也需要研究。“生物控制,也就是天敌,是有一定地域性的,我们要关注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条件下,天敌及有益生物对沙漠蝗的控制作用能达到什么程度。”
  至于治理蝗虫所需要的药剂,石旺鹏表示,和中国常见飞蝗所用药剂大致相同,只是针对不同种类的蝗虫,效果略有差异,“(沙漠蝗)体型大,抵抗力强,用药浓度也要相应提升。”“蝗灾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应对方式类似,国家会有战略储备,对于应急农药的储备,大家可以放心。”

2020年2月,巴基斯坦,沙漠蝗产卵后留在地上的产卵洞。受访者供图

我国已建立治蝗监测防控体系
  事实上,我国在历史上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作为与洪灾、旱灾并列的三大自然灾害,蝗灾与农业发展如影随形。史料记载,从春秋时期到1949年,我国有明确记载的蝗灾年有800次,平均2-3年就有一次地区性大发生,每5-7年有一次大范围的暴发。
  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副教授赵艳萍告诉新京报记者,古代社会在治理蝗灾上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纵向集中决策机制。宋代已经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治蝗法规──《熙宁诏》《淳熙敕》,捕蝗被列入为各级政府要政,治蝗业绩成为官员升迁考核的内容之一。清代则将治蝗的责任层层分摊,形成纵向连带责任制。
  近十余年,我国蝗害发生的总体情况连续多年下降,初步实现了“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入境蝗虫不二次起飞”的治理目标,但局部地区仍有蝗灾暴发风险,仍存在外来蝗虫入侵的风险。
  农业农村部2014年发布的《全国蝗虫灾害可持续治理规划(2014~2020年)》显示,我国蝗虫常年发生面积2.8亿亩次左右,分布在20个省(区、市)的1100多个县(市、区、旗、团场)。其中,飞蝗(东亚飞蝗、亚洲飞蝗、西藏飞蝗)常年发生3000万亩次左右、北方农牧交错区土蝗发生7000万亩次左右,草原蝗虫发生1.8亿亩次左右。同时,与我国毗邻的蒙古、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时有蝗虫迁入我国边境地区为害。
  张泽华多次赴内蒙古锡林郭勒蝗灾严重的区域开展研究工作,他还记得十几年前在二连浩特见到的“蝗虫雨”。
  2002年7月上旬的一天,忽然听到外面下起了“暴雨”,窗户被打得啪啪作响。打开窗户一看,密密麻麻的蝗虫从天而降。“我们去到野外工作,看到的是千疮百孔的草原,严重的区域赤地千里,没有一点绿色,类似无烟的火灾。”第二年,当他再次去到蝗灾发生的区域,很多牧民已经搬走了,只剩下“断壁残垣”。
  目前,我国治蝗工作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方针,建立县级以上蝗灾防治指挥机构,构建监测防控体系。确保农区每万亩蝗区有1名查蝗员、农牧交错区每5万亩蝗区有1名查蝗员、牧区每10万亩蝗区有1名测报员。
  各地植保站、测报站监测汇总蝗虫产卵和出土情况,依据气象条件预测蝗虫产生危害的区域和程度,并给出相应的防治建议。一旦发现某区域蝗虫密度达到防治指标,则需在第一时间进行防治。去年7月,新疆昌吉市自然资源局草原站发现该市山区40多万亩草场发生不同程度的蝗灾,随即通过9架植保无人机对相关区域进行了农药施用,阻止蝗灾蔓延。

一位东非当地居民正挥舞着衣服驱赶蝗虫,图片源自:FAO

可持续的绿色防控
  “蝗灾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可能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内都无法完全恢复,因此可持续的绿色防控尤为重要。”张泽华说。
  目前,农药防治、生物防治和改造蝗区生态环境是蝗虫防治的主要手段。考虑到农药给环境带来的副作用过大,农药防治仅作为蝗灾严重暴发时的应急手段。对于小范围、轻度暴发的蝗灾,主要采用生物防治,即利用微生物或者天敌来进行防治。“在农牧交错区,也可以小范围使用牧鸡、牧鸭等生物防治手段,方便农民操作,且能产生经济效益。”张泽华介绍。
  新疆在多年前已经开始推广牧鸡治虫法。一只牧鸡大约可以防治7.5亩牧区草场,“走到哪吃到哪,可以有效控制蝗虫。”塔城地区蝗鼠测报防治站工作人员此前曾表示,他们会给牧民发放鸡苗,并让鸡群跟着牧民一起转场。
  牧鸭也可以发挥与牧鸡同样的效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蝗虫鼠害预报防治中心在2007年发布的牧鸭治蝗规范中提到,在治蝗季节,他们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将育雏10-20日龄的鸭群运至蝗区,鸭群规模约1000-2000只。在完成灭蝗任务后,鸭肉、鸭蛋、羽绒等产品也可以适当增加农牧民收入。
  张泽华所在的团队是国内最早使用绿僵菌来进行蝗灾防治的团队之一。绿僵菌是一种针对蝗虫的真菌,蝗虫身体在接触到喷洒有绿僵菌的作物后,菌丝结构会穿透蝗虫体壁,进入蝗虫体内,让蝗虫出现全身感染。死后的蝗虫形似一具绿色僵尸。此外,这种真菌还可以在蝗虫群内造成“虫际”传播,从而达到更大范围、长期持续防治的作用。
  “在蝗灾暴发的地区,有高密度的核心区、中等密度的扩散区和低密度的偶发区,在不同区域应该适用不同的治理方法。”张泽华认为,应在核心区采用化学农药防控,在扩散区和偶发区采用生物防治。考虑到非洲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草原食物链的复杂性,在治理过程中更需要注意降低灭蝗药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他建议通过提高植被多样性,改变覆盖度等方法来改善蝗区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降低蝗灾发生的风险,“目光要放得更长远。”
  不过,灭蝗并非将蝗虫“赶尽杀绝”。张泽华表示,“有一点需要明确,蝗虫是有存在必要的,它本身也是食物链中的重要节点。当它数量过多的时候需要进行杀灭,以减少经济损失,但是更应该做的是通过监测和防治,让蝗虫维持低水平的种群数量。”
  以内蒙古草原为例,每平方米有3只蝗虫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超过7.5头就需要应用生物防治的方法进行控制,如果超过15只就需要进行应急防治。

国际合作,灭蝗事半功倍
  此前,我国也多次面临他国蝗虫或其他病虫害入侵的情况。
  2018年底,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植保植检站曾监测到不明害虫,后被证实为草地贪夜蛾,这也是中国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在入侵云南后,草地贪夜蛾相继在西南、华南地区被发现,并快速向北迁飞扩散。
  在中蒙边界,每年7月上旬都会出现一条特殊的蝗虫入侵路径,贝加尔湖的冷高压会与北向南的季风形成对峙,一旦冷高压占据上风,蒙古国的亚洲小车蝗就会随着冷空气南下,进入中国境内,风场强劲的时候,部分蝗虫甚至会被吹向东南沿海地区。
  为了监测蝗虫进入中国的情况,研究人员会在迁飞路径上设置一个野外试验站,这条路径也被称为北大门。“我们通过监测和分析,发现规律,然后就可以进行防控。这个试验站就像眼睛一样,时刻关注着我国的生物安全问题。”张泽华表示。
  同样,新疆是亚洲飞蝗迁入的主要路径、可以称为西大门,而这次印度沙漠蝗对我国的威胁,就发生在位于云南的南大门外。
  “如果能通过国际合作,协助对方及早控制,那么,对我国的影响也会变小,而对于国际蝗虫防控的贡献意义重大。”在张泽华看来,蝗灾问题也是全球重大公共事件之一,对于粮食安全的威胁不仅仅是蝗灾发生的国家,甚至导致国际粮食供给紧张。
  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信息,在此次沙漠蝗灾中,中国已派出专家组前往巴基斯坦,协助当地灭蝗。工作组由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和山东省植保总站派员组成,将在巴基斯坦信德省、俾路支省和旁遮普省开展蝗灾实地调研,并为巴方提供蝗灾防治技术支持。
  针对当地情况,专家组提出了包括短期应急防治与长期可持续治理相结合、化学防治和绿色防控相结合、空中飞机施药和地面大型器械撒播相结合、控制本地孵化虫灾与阻击境外迁徙虫害相结合在内的综合治理方案。
  “在蝗虫防治上也应有国际视野。”张泽华认为,应通过“监测信息共享、防控技术和研究成果共享”,共同建立一个蝗灾防控合作研究机构,这样能给蝗灾防控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全球蝗灾防控做出重要贡献。
18#
 丁丹 发表于: 2020-2-24 15:33:57|只看该作者

联合国粮农组织:新一轮蝗群将在3-4月形成 不会进入中国

源自:快科技
原文标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新一轮蝗群将在3-4月形成 不会进入中国

  随着印度宣布蝗灾基本结束,这几天已经很少听到沙漠蝗灾的消息了,不过人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Keith Cressman表示,新的蝗群将在下一个播种季节开始时,也就是3月到4月形成,这将一种威胁。
  新一轮蝗灾有多大危害还不好说,不过Keith Cressman表示蝗灾不会进入中国境内,目前也不会对国际粮价造成影响。
  在此之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消息,非洲多个国家和地区都遭遇了蝗灾,包括肯尼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其中肯尼亚的蝗灾是70年来最严重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则是25年来最严重的,索马里被迫在2月初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这些蝗虫所到之处,几乎寸草不生,一个4000万只规模的蝗群就可以在一天内吃掉几万人的粮食,而且繁殖非常快,2月份就会有大量新的蝗虫孵化出来。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至少5次大规模的蝗灾,最后的一次是1987年到1989年爆发的,而现在的蝗灾早在2003到2005年就开始激增,2019年的湿润气候导致蝗灾爆发。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非洲地区国内一年里蝗虫数量暴涨了6400万倍,如果不加以控制,这次蝗灾将导致非洲地区1900万人的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古玩小童 发表于: 2020-2-24 07:20:43|只看该作者

蝗灾肆虐亚非 中国或“免疫”

源自:国际金融报
原文标题:蝗灾肆虐亚非,中国或“免疫”

  图虫创意 图
  近日,气候因素导致东非及西南亚暴发了罕见的沙漠蝗蝗灾,多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受此影响,过去一周,A股农药、农业种植等热门板块如同坐上了“过山车”。
  2月17日,中国农药、农业种植等热门板块20只个股涨停。但在2月18日《印度时报》报道称,印度受灾最严重的拉贾斯坦邦灾情已完全可控后,相关概念股又应声大幅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东非政府间发展机构的环境专家在18日发出警告称,非洲东部地区数周内可能遭受第二波沙漠蝗侵袭。
  未来相关概念股会不会二次坐上“过山车”尚不确定,但专家认为,此次蝗灾在中国境内成灾的风险较低,对农产品价格影响也有限。鉴于此次蝗灾对全球和中国市场资产的短、中、长期影响远比不上新冠肺炎疫情,因此并不建议为蝗灾调整资产配置。
  截至2月21日收盘,A股化肥农药指数跌0.46%,当周跌1.8%。

印度灾情已完全可控
  公开资料显示,沙漠蝗是非洲、亚洲热带荒漠地区河谷、绿洲上的重大农业害虫,飞行能力强,食量大,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已威胁当地农业数个世纪。
  受近日索马里附近强烈飓风引起的暴雨影响,沙漠蝗具备了理想的繁殖条件,导致目前东非、西亚及南亚10多个国家遭受数十年来最严重的蝗灾。英国《卫报》报道称,一些专家预测目前印度洋的气旋频率上升可能是由全球变暖所致,这可能会使非洲未来更频繁地遭遇蝗灾。
  据统计,目前东非地区沙漠蝗数量已达3600亿只,仅一个蝗虫群阵就长达60公里、宽40公里。即使是一小群蝗虫,每天也可以吞掉3.5万人的食物。
  由于沙漠蝗每天可随气流飞行达150公里,跨红海、波斯湾迁飞,目前蝗灾已波及东非及西南亚数国。但最受关注的还是对印度、巴基斯坦两国的影响。
  据悉,巴方遭遇了非洲蝗虫与伊朗蝗虫的双重入侵,已有40%的农作物被破坏和吞噬。而印度拉贾斯坦邦也遭遇4000亿只蝗虫袭击,致大量农作物被毁。
  而据新华社2月17日报道,当前印度蝗灾已基本控制住,目前仅西部拉贾斯坦邦部分地区仍有少数蝗虫聚集。该邦蝗灾防控组织负责人古加尔博士表示,目前除零星地区外,该邦灾情已完全可控。2月18日,《印度时报》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

二次蝗灾不会威胁中国
  鉴于蝗灾已到达印、巴两国,距中国仅“一步之遥”,此前有人担心沙漠蝗会飞跃云南、西藏边境进入境内。
  对此,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刚毅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我国云南和西藏的部分地区确有沙漠蝗的活动记录,但未成灾。我国历史上发生的飞蝗蝗灾也并非沙漠蝗这一物种,沙漠蝗蝗灾在历史上尚未发生过。虽然此次蝗群有随季风进入境内的可能,但以我国的防蝗治蝗能力,沙漠蝗成灾风险较低。”
  目前,中国治理蝗灾的经验和技术已经较成体系。王刚毅表示,“目前蝗灾已被纳入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管理范围,各蝗区成立了防控指挥部,确保有效防控;其次,我国大面积推广绿僵菌、蝗虫微孢子虫等绿色治蝗技术,应用飞机和大型施药器械,并开发蝗虫防控指挥信息系统和蝗虫调查设备,提高了防控效率,并且不断拓展国际合作。”
  据王刚毅介绍,中国一直大力推进绿色防控,蝗虫危害得到持续预警和控制。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农业农村部也在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
  2月18日,东非政府间发展机构的环境专家发出警告,非洲东部地区数周内可能遭受第二波沙漠蝗侵袭。原因是,沙漠蝗目前沿迁徙路线产卵,穿越多个东非国家,这些卵可能在3月至4月孵化,对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但王刚毅认为,即使数周内第二次蝗灾到来也不会对我国构成威胁。

不建议调整资产配置
  此前,有券商认为,由于印、巴两国受损严重可能会引起全球粮价大幅波动,因此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对此,大地期货研究总监周文科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东北非的高梁产量约占全球的1/10,所以对高梁价格的影响可能比较明显。但由于当前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的棉花早已收完,中南部的尾花也所剩无几,因此灾害对棉花的影响可以忽略。印度的小麦和菜籽虽然会遭受一定损失,但对全球供需的影响也不会明显,而且巴基斯坦的糖也处于榨季尾声。”
  国内方面,王刚毅认为,“虽然目前印度的棉花库存较大,但我国近年逐步将棉花的主要进口国由印度调整为北美。另外,由于我国粮食进口量本身不是很大,所以蝗灾对我国农产品价格影响有限。”
  由于蝗灾可能利好我国农药出口,以及种子、粮食等产业,此前有机构认为,权益层面部分板块可能存在短期的主题性投资机会,而相关概念股也因此坐上了“过山车”。
  2月17日,受非洲、南亚蝗灾肆虐消息影响,A股农药、农业种植板块20只个股涨停。但当日晚间,印度拉贾斯坦邦灾情完全可控的消息发布后,18日开盘,相关板块又开始应声下跌,一直持续到19日。
  对此,周文科强调,由于此次蝗灾对全球和中国市场资产的短、中、长期的影响都远比不上疫情,因此不建议为蝗灾调整资产配置。“至少现在不应对蝗灾过度恐慌,如果到四五月份还没灭掉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因为届时印巴等国的作物陆续开播,蝗灾可能会对新年作物产生影响,到时还需要提前重新评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7 07:41,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