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玲系我心|查看: 36740|回复: 100
[财经

董明珠撰文:制造业别想一夜暴富,选这行要有吃亏精神

 [复制链接]
61#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7-5-19 08:56:00|只看该作者

董明珠:格力股价低于正常价值体现 不要再问接班人


  董明珠:不要再问接班人的问题
源自:南方都市报

  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昨日在格力电器(000651,SZ)股东大会上表示,格力空调在未来十年内“老大”地位无人撼动,空调领域做得更宽泛些,中央空调及冷电市场还有巨大成长空间。
  对于备受关注的智能制造转型问题,董明珠表示,格力目前致力于自主研发,除了个别模具进口外,智能装备80%以上实现自主研发。
  面对人力增加的问题,董明珠表示,此前格力的传统工人比较多,但现在有一半以上是技术人才。未来格力全自动化也需要技术工人。

格力股价低于正常价值体现
  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被问及格力空调下滑的问题,她表示,只有格力失去老大的地位才叫“下滑”,格力空调在未来十年的“老大”地位不会被撼动。
  被问及接班人的问题时,董明珠反问投资者“我不想留,你们欢迎吗?”她表示,无论她是否在格力,格力发展得好,这才是最重要的事。被问及未来五年会否有接班人,她建议不要再问。
  而同样围绕董明珠的问题是,过去两年,她已有三十多次增持格力股份的记录,并且增持时间点都在格力股价较低的时候,被戏称踩点准。董明珠对此表示,“大家不看好,我看好就买”。加上去年监管层鼓励董事增持护盘,即便当时格力股价不需“护盘”,她还是出手买了一点。
  不过,她认为格力的股价不止如此,低于正常的价值体现。对于有投资者跟进,她建议不要跟随她操作。“也不要瞎跟,万一我买错了呢?”
  备受关注的是,格力在高分红后还拥有充足的现金。昨日股东大会亦表决通过利用闲置资金投资理财产品的议案。有投资者咨询为何不将闲置资金投资股市上的优质公司,董明珠对此表示,投资需要专业的能力,而格力的专业体现在“制造”,她希望未来格力亦走好“制造”这根“独木桥”,为股东创造更多的分红。
  昨日多位投资者提及分红方式。董明珠表示,格力的分红是“有钱就分”,至于每年分多少次,分红多少,建议若小股东有相关意见可以递交给董事会。今年格力的发展肯定不错,成长性很好。

股权激励是否能留下员工?
  在董明珠看来,与银隆的关联交易,受益最大的是格力。银隆在汽车等领域给格力带来新的增长空间,若银隆汽车采购格力空调,可为格力带来10亿元至20亿元的收入。
  董明珠表示,银隆收购是个故事,但有人搅和“搅黄了”。若成功,格力可以进军很多领域。而目前她持股银隆是出于无奈,“若不去,就跟格力没有关系了”。董明珠表示,她看好协同性,相信这对银隆及格力都有好处。
  而对于格力手机已开始第三代,董明珠则表示,现在还不是发力的时候,格力还在做规划,考虑是贴牌还是全部自制,还没决定。如果未来最终决定自制,则要有确凿能力把握住。
  多位投资者提及去年失败的员工持股计划,是否再度启动或采用股权激励方式以保证员工的积极性,董明珠对此表示,去年员工持股计划落空,但没有影响到员工的积极性。目前她鼓励员工在市场上直接购买股份。
  不过,她认为,股权激励是否能留下员工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华为的持股计划很好,但“该走的人还是走了”,这不是很好的留人方式。她认为应该多渠道留人。去年格力给员工加了钱,员工待遇在合理增长。至于投资者希望推进员工持股,但上市公司盘子大,还要通过董事会、股东大会。她表示,股东有意见也可以拿出议案,推动董事会、股东大会来考虑。
  被多次提及仿效华为对骨干员工进行股权激励时,董明珠再度回复称,华为不是上市公司,运作方式与格力不同。
⊙记者:梁小婵
60#
 华美达 发表于: 2017-3-27 11:26: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格力员工被打 董明珠发飙:非把你废掉不可

  敢打我格力员工 董明珠发飙:非把你废掉不可

董明珠
软的不行,请你吃饭不干,是吧,好,我就收拾你!
听到这话的董明珠:“谁收拾谁还不一定呢~”

  原来,董明珠在一次分享企业管理的公开讲座中讲述了一件当初处理自己的员工因为一位长期合作的供应商的提供的商品质量有问题要求退货,并坚决不用这个供应商的货导致格力的员工被供货商找的几个打手在家门口打了的事。

事情是这样的
  董明珠:我之前经历过一件事,那时候我是搞销售的,搞供应链的几个人却不断的找我。
  那时他们已经得到消息,我可能要当总经理,他找我的目的是让我放他们一马,光打打雷就算了,不要下雨。
  当时我没明白,后来我知道了,原来技术部门对产品的鉴定和选择有决定权。我上任以后,就把技术的这个权利给剥了,技术部门只能设定标准,没有决定权说用哪一家的产品。
  后来有个2000多万的货要发到我们这里,这里面有瑕疵,不符合质量标准,我们负责的员工就要求退货,不用这个供应商的货。
  结果,供应商觉得:软的不行,请你吃饭不干,是吧,好,我就收拾你!
  雇了三个人堵在我们这个员工的门口,把他给打了。
  打了以后,我给这个员工说:
  你立马要报案,通知安全部,通知你的领导。
  他的领导是一个分管副总。
  那个供应商给格力供货那么多年,我不知道哪个环节被打通了,但肯定是打通来某个环节。
  因为这个员工说:
  我报告了,但副总说现在这个治安不好,你晚上注意。
  他晚上天天都要加班,怎么注意呢?领导说句注意点安全就不了了之了?
  结果,第一时间报警后,我就让治安部的人24小时跟到公安后面,把这个案破完为止!
  果然不出所料,就是这个供应商找人打的。但作为一个分管领导,就这样轻描淡写的说一句注意安全,你是不称职的!
  所以我做了两件事:
  第一把这个供应商从此不再给我们配套;
  第二,这副总我给免掉了。
  这个供应商还是蛮有本事,通过很多领导找我,说也不是他的问题,是底下人干的。
  我说:
  底下人又不是傻瓜,那个人愿意拿5000元去给公司卖命?
  去找打手?你给他什么好处?
  你不叫他干,他能干这个事吗?
  所以就这一条,不能供货
  非把你废掉不可!
  看到这你可能都顾不上感动,最先映入眼帘的恐怕是董明珠这霸气、干练的面孔了.。
  不过,话说回来,董明珠对待员工的态度貌似不怎么样?那又如何让众多员工对她服服帖帖呢?
  此前,董明珠在《鲁豫有约一日大咖行》专题系列节目中,表现出的泼辣、中气十足的印象仿佛还在眼前。
  节目中,董明珠多次对员工发火,不仅重现了早前网络疯传的她叉腰发火的场景,还出现了在会议室中与客人合影时因灯光问题对员工发火的画面,就连鲁豫都在电梯中表示员工很怕她,没想到董明珠一句话直接让鲁豫说不出话来。
  原来,董明珠从职员口中得知有客户在工厂参观,因为员工安排董明珠是第二天上午前往工厂视察,但因为正巧下午有时间,就反问为何不现在去,当到达楼下出入口时,又发现车没有准备好,随即对着众人一阵大吼,甚至放话“不把你们撤了才怪”。
  而在之后来到工厂参观后,董明珠又发现室内的温差很大,于是对着管事一顿批评,表示自己很生气,很明显可以看到下属脸上一阵紧张。之后回到格力总部大楼会见客人时,鲁豫在电梯中向董明珠发问:“你的员工在见到你在的时候特比紧张”,董明珠霸气回应,“紧张不紧张在于你工作做的好不好,做的好就不应该紧张,紧张就证明你一定是有问题的”。听到这话,鲁豫没敢吭声,似乎也觉得挺有道理的。
  此外,董明珠的霸气还体现在这么一件小事上,有回在总部会见义乌商团的客人后,董明珠离开前被要求集体合影。随即,董明珠指挥员工关掉投影仪的光,没想到员工会错意关掉了会议室的灯。临拍照前,董明珠再度气不打一处来,怒斥员工“把哪个灯关掉,把这个关掉”,董明珠一边指着投影仪,一边大喊“能不能给点饭给老子吃啊”,丝毫不遮着掩着自己的强势性格。
  尽管如此,这位面冷内热的霸道总裁仍然将员工的福利放在首位。前几日,“董明珠霸气送格力员工两房一厅!”的消息一出,引得网友纷纷点赞,再往前回顾,还有在去年11月份,董明珠对全体员工每月加薪1000元的举动,无一不显示她对员工的体贴。
  甚至有员工表示:“我对这里的感情很复杂。我们的不满,只能通过骂董大姐来发泄。但如果让我们投票谁来管理格力,相信周围的人还是会投她。”
  喏,你看这就是魄力,既能让员工恨的牙根痒痒,也能留得住员工,可谓恩威并济的典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9#
 我很牛 发表于: 2017-3-14 08:28:01|只看该作者

董明珠:调整个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新京报两会直击丨董明珠建议个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

  新京报快讯(记者:金彧)3月13日,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提交《关于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至5000元的建议》。她表示,根据近年来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情况,调高个人工资、薪金所得起征点至5000元,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同时,逐步建立以家庭为单位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税方式,最大限度体现税负公平。
  董明珠说,我国自1980年决定征收个人所得税以来,在调解个人收入差距、贯彻公平税负、实施合理负担和增加财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所得税法规、征收方式和计税起点也经历了多次调整,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
  她表示,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3500元的收入在很多城市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另外考虑到通货膨胀,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受到抑制。一方面不利于扩大内需,鼓励居民消费等调结构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不利于居民幸福感的提升。
  董明珠认为,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没有考虑居民所供养的家庭无收入人员。事实上,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现阶段的工薪阶层基本上都有家庭无收入人员需要供养,年轻的工薪层需要供养子女,年龄稍大的工薪层需要供养老人。
  “尽管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下,起征点的设置考虑了人均负担率,但由于劳动者赡养的人口数不同,收入相同的人家庭经济负担轻重不同,如果以个人为单位征收个税,对家庭人员多、从业人员少的人显然是不公正的。”董明珠说。
  财政部部长肖捷在3月7日的记者会上表示,目前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设计和论证中。基本考虑是,将实行按年汇总纳税。还将考虑制定另一项新的政策,就是要适当增加与家庭生计相关的专项开支扣除项目,比如有关“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会考虑在内。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其他的专项扣除项目也要予以考虑,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对于个税起征点是否上调的问题,肖捷表示,个税免征额如果该提高就提高。
  事实上,个税改革一直在推进中。不过,个税起征点方面,改革的速度并不尽如人意。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个税起征点经过三次调整,已经由800元提高到3500元。近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上涨8%,而个税起征点一直没动。
58#
 台北人 发表于: 2017-3-13 17:56:00|只看该作者

董明珠:建议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到5000元

源自:一财网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建议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到5000元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提交给全国人大的议案中建议,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
  董明珠在议案中指出,中国自1980年决定征收个人所得税以来,在调解个人收入差距、贯彻公平税负、实施合理负担和增加财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历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所得税法规、征收方式和计税起点也经历了多次调整,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首先是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偏低。目前个人工资、薪金所得起征点为3500元。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3500元的收入在很多城市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另外考虑到通货膨胀,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受到抑制。一方面,不利于扩大内需,鼓励居民消费等调结构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不利于居民幸福感的提升。
  其次是依据个人所得征税,没有考虑其所供养的家庭无收入人员。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所得,没有考虑居民所供养的家庭无收入人员。事实上,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现阶段的工薪阶层基本上都有家庭无收入人员需要供养,年轻的工薪层需要供养子女,年龄稍大的工薪层需要供养老人。尽管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下,起征点的设置考虑了人均负担率,但由于劳动者赡养的人口数不同,收入相同的人家庭经济负担轻重不同,如果以个人为单位征收个税,对家庭人员多、从业人员少的显然是不公正的。
  因此,董明珠建议,根据近年来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情况,调高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起征点至5000元;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同时,逐步建立以家庭为单位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税方式,最大限度的体现税负公平。
  在今年提交的其它议案中,董明珠还建议,明确规定每类家电产品的安全使用年限,建立废旧家电回收体系,严禁超期服役的废旧家电进入二手市场和农村市场;此外,她还建议,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打击恶意抢注商标的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严厉惩治侵权行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7#
 台北人 发表于: 2017-3-8 16:26:00|只看该作者

董明珠:我不主张买别人技术 一定要自主研发

源自: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高璎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近年来,“辛辛苦苦几十年做实业,不如搞几天资本运作”等言论,让人对资本“脱实向虚”、企业“弃实投虚”心生隐忧。
  实体经济如何转型升级?7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董明珠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技术创新非常重要,而要想掌握核心技术,最关键的一点是解决人才问题。
  董明珠认为,当今企业转型并不是因为生存不下去而进行的简单转型,而是向“中国制造”“强国之梦”方向的转型。要想真正成为制造业强国,首先要掌握的就是核心技术,“比如在智能制造的过程中,除了要有好产品,最根本的还是要有背后的工艺设备来支撑。所以我不主张买别人的技术,一定要自主研发。”董明珠说,“以我们的空调为例,以前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就只能买别人的压缩机,后来我们创造出更领先的技术,制造出更好的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根本的改变,别人就会选择我们。”
  在转型的过程中,董明珠认为人才培养是最关键的,“做任何一件事最离不开的就是人,格力在转型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培养了一支研发队伍。”董明珠说,“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工匠精神,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最终才能制造出完美的产品。”
  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除了掌握核心技术,董明珠认为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围绕市场做文章,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决定企业发展方向,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和产品,我们就要想办法来满足他们,这才是最主要的。”董明珠说,“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把品质摆在第一位。诚信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只有你的产品越来越好,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同,赢得消费者的口碑。”
  董明珠表示,诚信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在发展的过程中每喊出一句口号,都是对自己的一种要求,是企业内涵的转变。
  格力自成立以来,广告语在不断变化,董明珠透露,喊了“好空调格力造”10年后,格力才有底气喊出“掌握核心科技”,“喊‘好空调格力造’的时候,格力还没有核心技术,要买别人的压缩机,再用其它方法提高空调的质量。”董明珠说,“直到2005年我们有了自己制造的压缩机,才喊出了‘掌握核心科技’的口号。现阶段我们的目标和国家是一致的,是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喊出了‘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新口号。”
56#
 华美达 发表于: 2017-3-7 08:56:01|只看该作者

教主董明珠:为什么要怀疑自己 从来没有判断失误过

源自:中国企业家
  教主董明珠(记者:历时半年,深度调查“拜实业教”)| 封面故事

  成了网红之后,董明珠的社会角色更加多元,企业家+网红+中国实体经济代言人+城市大使,也使她更具眼球效应和争议性,而这一切正是她在为未来而战。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梁宵
  早上8点15分。
  一群身着统一蓝色制服的男男女女,潮水一般从马路对面匆匆而来,涌入珠海格力电器总部,一会儿的工夫,身影就消失在高楼厂房中,这个足有150个足球场大的家电制造王国,每天“吞吐”近3万名员工,百余辆大巴车早晚十几次穿梭往返,将他们送到珠海的各个角落。
  《中国企业家》记者2月19日来到格力总部当天,董明珠正在长沙参加《天天向上》的录制,她之前并不知道这档节目,“原来是个脱口秀,站到台上我都是蒙的。”结束的时候,已是凌晨三点,之后她飞往北京,另一档央视的节目组也在等她。
  成了网红之后,董明珠的社会角色更加多元,企业家+网红+中国实体经济代言人+城市大使,也使她更具眼球效应和争议性,而这一切正是她在为未来而战。
  “只能五分钟。”董明珠对等在酒店门口要求采访的《中国企业家》记者表示。将近20分钟的时候,一直跟随左右的北京格力总经理周天宇打断了采访,董明珠起身,半开玩笑地说,“我看给你50分钟也不一定采访完。”
  对比春节前的那次采访,董明珠整个人更加放松了。
  那个时候,格力对银隆的收购以失败收尾,她转而以个人名义进行投资,但这并没有打消盘旋在她身上的那些质疑:做手机、又做新能源汽车的董明珠是不是过于激进了?跨界幅度是不是太大了?曾经的“单打冠军”格力是不是已经落入了多元化的“陷阱”?
  这样的问题总让她很抵触。
  “格力手机什么时候大规模量产?”
  董明珠:“我说2017年你也不信吧?”
  “银隆什么时候推出新能源乘用车?”
  董明珠:“我现在告诉你时间,到时候出不来怎么办?
  与2012年喊出“5年再造一个格力”,和动辄就要与雷军“对赌10亿”相比,董明珠出语依然犀利,但又有了一些不同,那就是很少再去昭告什么“大目标”,尤其避谈数字。
  也许,在高调展示了格力的野心之后,现在董明珠最需要的,是外界对格力的信心和耐心。

突围
  “这些地方都是要扩建的,今年压力山大。”
  顺着技术员陈庞手指的方向,新厂房用地已经用围栏围起,但尚未破土动工,约有上百个大货箱占据了道路两侧,里面是精度最高的数控机床,用来加工格力机器人所需要的核心零部件。
  最近,格力将原来的智能装备业务分拆成为三个部分,南水的工厂主要生产机器人,北岭的机械所主攻自动化的生产线,而目前这个坐落在暨南大学的旧厂房则主要进行上游技术的研发。
  董明珠说这称不上什么“大动作”。相对千亿级的空调业务,智能装备还只是格力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单元。2013年,它只是自动化设备制作部,2015年有了2000台机器手的产出,也成立了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独立运营。“之前都是内部消化,今年开始对外销售了。”
  按照董明珠一贯的思路,格力的产品从内到外都必须实现自主研发,比如计划推出洗衣机,那么就要先生产出内部滚筒模具,而不是像其他企业那样依赖外部采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国外进口的需要300美元一个。”
  格力的模具厂2016年正式对外营业,好多订单都是此前并未涉及的领域。最难的一个任务来自于某欧洲顶级汽车品牌,模具厂的技术员周阳指着那个进风口部位的模具说,这上面很多孔洞,难度是最大的,很多国内的模具厂都不敢接。据说,当时的协议非常严格,如果不能按期交付,生产线出现每一分钟的延误,就有可能赔偿几千美元的损失。

珠海格力总部全景  这个活儿也是董明珠给揽回来的。像其他的部门一样,模具厂会接到老板很多“奇思妙想”的要求。在北京开两会的时候遇到雾霾,董明珠回来就想做一个不耗电的空调,工程师最开始都表示不可能,可是在她的高压下,两年之后格力推出了光伏空调。
  “一个新技术的研发,在研制过程中失败多少次,损失了1个亿,2个亿,只要研究的方向没有错,我都是允许的,”董明珠说,“没有理由说一研究就要成功,但是最后一定要成功。”
  这样的压力让周阳经常晚上都睡不着觉。
  “有最后出不来的吗?”
  “董总说的那些,还真没有完不成的。”
  在董明珠看来,“当一个人说没有压力的时候,基本上是不可能再进步的。企业发展本身就是不破不立的。”
  智能装备业务也是在三年的漫长推进中,才终于有了可以“拿得出手”的机器人。最初,第一代基本上就是组装产品,到了第二代有了一些零部件的自我研发,但是核心产品依然是从德国、日本进口。到了第三代才有了一个大的突破,机器人里面的减速机、控制器、电机三大核心元件都可以内部生成了,借此砍去了1/3的成本。“否则投放市场,是没有价格上的竞争力的。”陈庞说。
  同样的事情,放在另一国内家电巨头美的身上,可能是不同的故事版本。
  2016年,美的斥资百亿欧元,一举获得了拥有百年历史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库卡95%的股权,2017年美的或许在机器人领域再次出击,最近有消息称,此次其目标为一家有着30年历史的以色列机器人公司。对格力的多元化业务一直颇有微词的家电专家刘步尘认为收购的方式能够更快地使企业切入这一市场。

“中国企业除了并购,难道就不会别的了?”对于这个问题,董明珠毫不掩饰她的反感,“现在很多企业经常讲,我们创新了,跟别人合作了,买了哪个技术了,但我认为买的只是人家的过去,如果它有未来,它不会卖给你,是吧?”
  在董明珠看来,技术就像一个生命体,是动态进化的,买入技术,没有跟着技术一起成长的团队,那么很难实现技术的再升级,“你买的东西越深奥,你越搞不懂。”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并购都是一条占领新兴机会的捷径,当然,最直接的效果是扩充企业规模,在美的合并东芝业务、海尔合并GE家电之后,2016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都超越了格力,三者分别为1164亿元、843亿元和824亿元。按照刘步尘的分析,库卡的并表将为美的增加几百亿的收入,而反观格力,目前还缺少这种大幅增值的业务来源。

作为空调业无可争议的“老大”,格力在国内空调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40%,是否已经碰到增长的“天花板”呢?格力电器的董秘望靖东对《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记者说,2016年清库存的效果很好,格力历史包袱基本上甩得差不多了,与此同时,格力也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利润率。中央空调和海外市场都成为新的增长点。
  相比于内销市场,格力的海外市场一直都进展平缓,如今格力的产品已经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巴西和巴基斯坦也建立了生产基地,但是外销业务的收入占比一直不到20%。
  “现在占比不大,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未来才有一个更大的增长空间。”望靖东将格力的海外布局称之为“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即首先在中东、非洲、东南亚,下一步再深度开拓欧美市场。
  品牌和渠道是两个最大的阻力,这是海尔以55.8亿美元的高价竞得GE家电的逻辑,也是美的买入东芝家电的逻辑,可以同时获得现成的品牌影响力和分销渠道。但格力却依然坚持自己的逻辑。
  “这些品牌和部门现在自身盈利能力都比较低,中国企业拿过来能不能改造它的利润?不能说只是拿过来一个品牌,利用中国的一个成本优势去扩张,这不是格力国际化的目标。”望靖东说。格力宁愿起步更慢、更艰难,但要更扎实。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格力和美的的不同选择,表面上是经营策略的差异,实际上代表了中国制造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两种路线分歧。“是迅速做大,还是稳扎稳打?”
  “速度增长的意义在哪里?”董明珠反问。

冒险?
  格力需要速度吗?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格力仍然以每年200亿的加速度增长的话,那么董明珠所遭受的非议可能就不会出现了。
  转折点在2015年。2012年,格力电器营收首次突破千亿,董明珠提出了“2018年2000亿”的目标,此后两年,格力顺利实现了每年200亿的增长任务,直到2015年,全行业都陷入整顿和萧条中,格力也未能幸免。
  做了格力20年经销商的袁亮(化名)见证了最艰难的一年,“多年的库存压力都集聚到2015年,一下子爆发了。”
  在这一年,格力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那些对格力和董明珠的质疑也因此开始放大,有人说董明珠的两千亿目标是“大跃进”,有的则将格力的业绩下滑归咎于董明珠的一意孤行和多元化策略的失误,格力做手机也成为批评她“冒进”的一个靶子。
  刘步尘就很坚持这一点,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的时候依然表示,“在朱董联手掌管格力的时代,他们两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董明珠是油门,而朱江洪是刹车,现在缺少了后者,格力成了疯狂的赛车了。”

  最早在2015年1月初,董明珠放言“格力做手机,分分钟灭掉小米”,之后的3月份,她公开表示格力手机很快将会上市;而在6月份的股东大会上,董明珠还强调未来目标5000万台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但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格力手机依然仅限于内部采购,不仅作为员工的年终奖,而且也作为对经销商的奖励。

“自己的产品自己没信心,别人怎么有信心?”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董明珠都坚持格力手机是最好的,甚至在跟上级领导见面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推销手机。
  一直以来,董明珠都是一个对自己的判断很笃定的人。
  客观上来说,格力做手机并没有先天优势。从技术层面来说,格力授权的专利高达15862项,但其中没有几个跟手机业务相关,从生产角度也存在短板,按照董明珠的说法,格力手机没有量产的原因就是产能跟不上;再说到渠道,目前,格力二代已经在京东商城开始销售,但线下却尚无布局,空调和小家电的传统渠道优势或许难以借力,“我们这个渠道卖手机不太可能。”不折不扣的格力“粉丝”袁亮认为。
  “手机坦率来讲不是我们的强项,确实挑战还是挺大的。”望靖东说,“不过我觉得追求极致、追求用户体验的这种理念运用到手机研发里面,就是格力手机的竞争力。”

董明珠的内心就没有一丝怀疑吗?
“为什么要怀疑自己,我从来没有判断失误过。手机也是一样。”董明珠说,“并不是说我今天生产手机,就意味着马上实现几千万台,是有一个时间沉淀的。”

  2015年年底,格力成立了通信技术研究院,目前,在格力电器珠海总部,已经建有两条手机生产线,但处于“绝对保密”状态。董明珠2017年的“目标”之一就是手机的大规模开售。“现在我最担心的,就是供不应求。”
  同样坚决的,还有对银隆的收购。
  一位格力员工曾经评价董明珠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毕竟,当格力电器对银隆的收购搁浅之后,很多人都判断董明珠会就此收手,抛弃“造车”这个看起来不切实际的想法,谁又能想到她会以个人投资者的名义,以全部身家去做一件大家都不看好的事情呢?而这也是董明珠认为“在2016年最得意的事情”。
  格力电器2月21日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董明珠个人在银隆的持股比例已经占到10%,据之前银隆股东众业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12月底的公告,董明珠当时还只是排名第五大股东,占比7.4627%。这也意味着近两个月内,董明珠又进行了为数不少的追加投资。
  “错过珠海银隆,格力将错过一个时代。”董明珠没能阻止格力与银隆的“失之交臂”,不过,她以自己的力量又将两者拉回到谈判桌前。
  刚刚,两者签订了未来一年的相互采购协议,总额不超过200亿人民币。其中,格力向银隆采购新能源车辆及储能设备,预计10亿元,最主要的是银隆作为买家,预计向格力采购80亿元的智能装备,还有110亿元的工业制品,其中包括电机、电容、模具、汽车空调等。格力电器的公告中提到,珠海银隆在2017年目标为实现30000辆左右的新能源车辆销售。
  “汽车领域对空调的效率、效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要求会更高,这也是格力的优势,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望靖东说格力之前的收购计划也是对此作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所以未来两者的业务共振应该会更多。
  而从董明珠的角度,对银隆的并购看重的并不仅仅是短期内的业务协同,更重要的是未来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
  “新能源汽车已经能让我们和其他国家站在一条起跑线上了,它是创造性的改变,不是模仿性的改变。”董明珠说,“产品本身就应该是环保的,否则都做破坏环境的事情,再去搞环保,不是废话?”
  2014年,董明珠获聘为联合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宣传大使,这也是她诸多公共角色的其中之一,2017年2月16日,她与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徐留平一起,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的代言人;而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作为人大代表的董明珠也将提交与实业相关的议案。
  “我觉得供给侧改革提出来以后,政府做的一件最大的事,就是要用倒逼机制,要求企业必须严控质量,不符合要求,就不能流通到市场中。”董明珠经常提起一些检测机构与企业之间“互行方便”的案例,前者不是“把关”产品质量优劣,而是看关系深浅。
  “有些企业死掉就死掉,有什么关系,我觉得很正常。劣质的东西淘汰就很正常,为什么要把他们保护下来呢?”在她看来,中国制造整体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很多企业家需要从观念上去转变,“潜心修炼,不要浮躁,不要急功近利。”

原则
  直到聊起王健林的时候,僵持的采访气氛才终于被打破。
  尝了两口面前的小点心,董明珠说太甜了,连同桌上刚刚剥下来的橘子皮,用纸包起来,起身扔到了垃圾桶。
  跟董明珠稍有接触都会发现,她是一个心细如发的人。一位格力的员工对记者说,董姐几乎能叫出每一个采访过她的人的名字,甚至记得当初提的问题。只要在格力总部,她几乎每天都会在车间巡视,对格力的产品性能、厂里的技术和设备都很熟悉,格力刚刚推出的蒸汽洗车机,就是她给起的名字──杯水车新,很好地概括了产品“1升水就能洗净一台车”的功能。

强势的董明珠也有温柔的一面(摄影/邓攀)  “领导把小事管好了,企业就没有大事了。”董明珠说,而她管理小事的方式,就在于“挑错”。所有格力产品的外观都要经过董明珠的审核,如果觉得不漂亮就要打回重做;即使在偌大的车间,空调温度有一两度的变化,她也一进便知。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董明珠在企业坐镇,整个厂区的神经紧张度都会陡然增加。
  “要求高、标准高,这一点确实让大家的压力很大。”望靖东从2002年就进入格力,是和董明珠共事十多年的老员工,“要求一个事,就要马上做。上午布置的,下午就要出结果,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

“她会经常发脾气吗?”
“发脾气的时候很多啊。她的容忍度比较低嘛,所以发脾气的门槛也是比较低的。”望靖东说。

  董明珠也毫不掩饰自己火爆的脾气,在《鲁豫有约》的节目中,由于员工没有准时安排好车,董明珠马上就发怒了,“不把你们撤了才叫怪!”即使已经下班了,在车里看到员工边走边用手机,她也会嘟囔一句“这样对眼睛不好”。
  “重复的错误,低级的错误,她是很难容忍的;如果是原则性的错误,她会发很大的脾气。”望靖东说。
  董明珠曾把自己的管理概括为一个“狠”字,对员工狠,对自己更狠,提到对自己的要求,她说,“管理,不允许犯错,战略,不允许犯错。”
  2001年,董明珠刚刚上任格力的总经理,淮地分公司就出现了高管内乱事件,地方负责人欺上瞒下,将公司利益暗自输送给自己和部分股东,远在珠海的董明珠开始并没有觉察此地的异常,直到事态进一步恶化。在《行棋无悔》一书中,这位公认的“铁娘子”回忆了那个时候纷乱的局势,彼时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格力的经销体系形成重创。
  那个时候的格力,只有6000名员工,而今,格力的员工已经超过了7万人。在一次采访中,董明珠曾经提到一件小事,以前格力园区有垃圾桶,可是垃圾还是随处可见,后来干脆把垃圾桶都撤掉,颁布一条规定,谁扔垃圾开除谁,结果100多万平方米的公司里反倒彻底清洁了。因此,她觉得一定要强调制度,“100个人,如果各自乱走的话,那肯定不成队伍,就要像军人一样统一步调。”
  “制度建设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
  董明珠:“领导者也要融入其中。”
  “怎么理解?”
  董明珠:“你自己首先要遵守这个制度,如果作为领导者破坏了这个制度,你再训斥也没有用,只有身先立行,之后怎么训斥他,他都觉得应该的。”
  有人把董明珠称为家电女皇,这不仅仅是因为格力在市场上的江湖地位,有一部分也是因为董明珠的“大权在握”,如今,卸任集团董事长的她依然在格力电器身兼董事长和总经理双职,连她自己也不避谈“集权”,“在决策上一定是集权的,但在执行上,是分权的。”
  这套机制如何来发挥作用呢?望靖东在采访中谈及一个故事,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把1/3的兵力都分给了格里希元帅,派他去堵截普鲁士。后来,即便滑铁卢的炮声都传过来了,格里希手下的将军都不断劝说要调转马头回去增援,但是他却坚持执行拿破仑的命令。而如果他能够随机应变的话,胜负就是另外一个局面了。
  “在面对复杂的局面时,负责人也要根据战场的变化随时调整战略。如果事事全部去请示,去汇报,其实也是不负责任、没有担当的。”望靖东说,“有些事情,董总也在了解、学习、提升的过程中,这个时候我们也要不断去解释,去说明。如果解释充分,她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则没有任何的商量余地。
  “年轻人都很有激情,都急于成功,所以往往做出的决定,都有点急功近利,这一点我不是太认同,我宁可输,也不愿意那样去做。”在谈到最近她参加的一档真人秀节目中与搜狗CEO王小川的分歧时,董明珠说“依靠破坏规则的方式去赚取暴利是一种错误的商业观,节目应该避免这样的价值导向”。
  “坚持原则的情况下,结果不好也没关系吗?”
  董明珠:“可以这么说。”

博弈
  每天五点半,格力厂区的广播如时响起,员工稀稀疏疏地走出公司,这是最早离开的一班人,更多的人会留在这里直到深夜,格力的大巴车间隔半个小时一趟,一直到晚上十二点才会送走最后一批。

  从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来说,二十多岁的格力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就像一台系统精密、流程严谨的机器一样可以自如运转。董明珠说即便她出差在外,格力的监督机制和实行制度也能够保证这家企业正常运行。但如今格力需要的是突破。
  “循规蹈矩地运转肯定可以,但是,现在其实要做的是能发现问题,我的角色如今不是再去讲怎么做,而是尽可能去找问题了。”
  而且,这个企业或许也还没有成熟到能够自我保护的地步。2016年的险资举牌,就让格力电器经受了一场虚惊。
  “没什么好惊的,格力又不是万科。”董明珠在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采访时表示那个时候她并没有丝毫的担心。
  但是格力其他的员工却没有这样的淡定,望靖东谈起当时的情形,就表示公司很多人还是挺担忧的,对方的目的是什么?资本进入之后会带来什么影响?万科、南玻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格力会不会也重蹈覆辙?
  “我觉得这个事情放在任何人身上,肯定是有压力的。如果董事长和掌舵人,也去谈焦虑的话,那么这种情绪在下面就会更放大了。”望靖东说,那个时候,董明珠就告诉他们,天塌下来,首先是她顶着。
  1月18日,深交所网站披露,董明珠在1月16日增持格力电器13万股,这已经是其在一个月内第二次增持;格力其他三位高管也分别在2016年底进行数目不等的增持,四人相加总计近4000万。这会是一种有意识地增强管理层控制权的集体举动吗?
  望靖东否认了这个解释,“还是出于对企业前景的看好,数目也不是很大,还上升不到强化控制权的高度。”
  在很多场合,董明珠都谈到自己与格力的那种“生死相依”的关系,对她而言,董明珠就是格力,格力就是董明珠,但实际上,董明珠在格力仅占0.74%的股份,珠海国资委100%持有的格力集团占据18.22%的控股地位;对比方洪波,其在美的的持股比例达到了2.12%。
  一直以来,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之间的关系就很微妙,“父子”矛盾更是不断升级,2016年11月,董明珠辞去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事、法定代表人职务,这也让一些人猜测,这是否也会是董离开格力电器的序幕呢?
  博弈局势在不断变化,随着双方筹码的变换,平衡也会被打破和重建。一位离职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到,出事情的时候,大家都会骂董明珠,但是要选择谁来主持格力大局,还是会选她。“除了她,还有谁呢?”
  这也是2018年格力董事会换届的时候,股东所要考虑的问题。
  (梁宵 liangxiao@iceo.com.cn)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5#
 我很牛 发表于: 2017-3-7 03:48:00|只看该作者

董明珠:有钱人就该多缴税 公平最重要

源自:央视
  工薪阶层的纳税底薪应该再提高,有钱人就该多缴税;税高税低不重要,公平最重要;部分行业协会乱象伤害极大,这样的协会可以不参加;这几年反腐力度很大,充分给企业减负了……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火力全开,直面两会热点。
54#
 去哪里 发表于: 2017-3-6 08:56:01|只看该作者

董明珠称格力错过银隆是一大遗憾 个人坚定继续造车

源自:中国经济网
  董明珠称格力错过银隆是一大遗憾 个人坚定继续造车
⊙记者:贾 丽

  “目前机器人减速器、驱动器还是依赖于别人的,大部分是靠买别人的核心部件组装而成的,如果中国进入这样的智能装备时代,我认为会是被社会,甚至被世界淘汰的。”近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携格力电器的六轴机器人在智能装备论坛上登台亮相,她依旧不吝言词地表达着她的看法:“我不评价别人几百亿收购的产权。一个企业是小偷,永远都是小偷,不可能当领导,逐利而行,这不是中国制造业。我们必须走自主创造的道路。”
  格力和美的位居中国白电产业的两大巨头,在空调产业一直被外界视为是“冤家”,双方曾多次被曝出因知识产权、挖角等事件对簿公堂。在进入智能制造产业领域时,两家巨头也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方式。
  美的在过去一年以连续收购方式,吸纳了大量国际资源和渠道。去年,美的集团以292亿元收购了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库卡是全球著名的机器人公司。而格力则宣称要靠自主研发,进入这一领域。
  格力电器十四年前就开始对生产车间进行“机器换人”改造。也是在董明珠掌舵时期,格力电器正式宣布进军智能装备,并制定出了“3年至5年实现无人车间”的自动化发展规划。两年前,智能装备制造事业部也正式独立。此后格力宣布大规模兴建智能装备产业圈。
  2017年,是格力向智能制造跨越的关键一年。董明珠表示:“格力走入自动化装备领域已经4年了,我们在机器人、工业化的自动化、检测等每个领域都深入探索。我们也引来了巨大的挑战,手下人曾经跟我讲,我们快一点,快速实现智能装备的大。如果我们加快速度,唯一的选择就是买别人核心部件。我说我们宁可慢,也要实现自主创新,自主研发。”
  她透露,格力电器到目前为止有8000多个技术开发人员。到2016年底,格力外销设备产值超过了10亿元。我们现在缺的是技术,现在我们推广和流行的是走出国外“买买买”,我相信没有人说你买来的是先进的技术。“我们输出的是中国的人才,世界上到中国买我们的技术,输出的将是中国的技术。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未来,这就是我们的梦想。”
  而格力对银隆的收购及董明珠对银隆的入股,无疑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此次董明珠也正式回应了对银隆的收购。她认为,格力没收购成功,是一大遗憾。“银隆的技术是中国制造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没有收购成功是格力的损失。但我未来依然会支持银隆。”
  “新能源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我们自豪地说,新能源的发展在国际上处于同一个起跑线,没有哪个国家的技术,现在已经领先,这恰恰是我们供给侧改革需要的。”董明珠说。
  对于喜欢“弯道超车”的人,董明珠认为,今天的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应该有这个胆量和信心,与全世界的竞争者在同一起跑线上奔跑,更应该以自己的实力服务中国的同时服务世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3#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7-2-23 16:56:00|只看该作者

【视频】要给员工送车?地球上已经没有人能阻止董小姐了

源自:新浪财经其他
视频:要求员工用格力手机 那格力出了汽车怎么办?董明珠这样说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今日做客人民直播时表示,要求员工用格力手机是出于对产品的信任,希望他们能够在使用自己产品的同时,提出改进意见以便提升用户体验。而对于主持人“以后要是格力出汽车了怎么办?”的问题时,董明珠放出豪言:“我会送!”
52#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7-1-29 11:40:47|只看该作者

董明珠访谈录:谁是她心中最伟大和最愧疚的人

源自:秦朔朋友圈
  秦朔/文
  鸡年之始,从今天起,一直到初九,我们每天会播出一期“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的视频内容。
  今天播出的节目的主角,是格力电器董事长、总裁董明珠。犀利强悍是她的标签,从当年愤然挑战黄光裕、张近东所代表的渠道力量,到今天痛斥“野蛮人”,她的风格一如既往。但是在我的采访中,她也有柔情溢出的那一刻。那是在谈到自己母亲的时候。

  “在我印象当中,我妈妈是最伟大的。她不是社会上讲的那么成功的人,甚至于跟我根本没得比,她就是一个家庭主妇,但是她对孩子们那种爱是潜移默化的。我从来没有看到我妈妈叫过苦,没有说哎呀很怨气,说为了你们我怎么样。我没有听到过。
  “还有一件事,让我一直讲起来都觉得很心酸。有一年我住在医院的时候,夏天,到现在我妈妈那个印象我还记得住,那时我们在江浙一带要穿像圆纱那样黑色有绫的、很凉爽的衣服。我住在医院,住了40天的医院,我妈妈40天一天没有断过,早中晚三餐饭,每次中午送过来的时候,后面的衣服全部是湿的。
  “她看到你,没有说,哎呀今天太热了,我好辛苦,她没有。她说:‘快点,快点,来晚了,快点吃。’这个情景我一直历历在目,其实父母为子女付出那么多,我们返回来给了父母什么?为了格力我放弃了所有自己的责任,没有去想我妈妈老了,要去陪护她,根本就没有。直到她走的那一天,突然醒悟过来想到说,哎呀我失去了太多,对母亲太不孝顺。但是后来我想,我妈妈在天之灵,她也可能会感觉到很欣慰。
  “有时候你不能要全部得到,你可能一定要失去一部分东西才能得到一样东西,但这个得到并不是财富上的得到,更多的是大爱的得到。”
  董明珠1954年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居民家庭,兄弟姊妹7个,她最小。母亲是董明珠心中最伟大的人,也是最愧疚的人。
  董明珠对儿子东东也有愧疚。儿子两岁时,董明珠的丈夫不幸去世,6年后她只身南下打工,进入格力,从基层业务员做起,只有出差才有时间看看儿子。有一次她回家看了儿子,出门忘带了东西返回去拿,经过儿子房间想再看一眼,结果发现儿子蒙在被子里哭得一塌糊涂。东东把眼泪擦干说:“妈妈你快走吧,我没事的。”也有一次,董明珠和儿子在家交流,结果电话不断,儿子没有说什么,却冲过去把电话插座拔了。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中国经济有董明珠这样的企业家,我们当然开心。但在合家团圆之时,希望董大姐能放下工作,和亲人共享天伦之喜。
  此系列属于第一财经联合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倾力打造凝结东方管理智慧的《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发起人、著名独立财经观察家秦朔采访改编而成。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1 05:09,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