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4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6-16 07:47:0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中青报:什么是压垮毕节四兄妹的最后一根稻草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青年报
⊙实习生:王书画 记者:王帝《中国青年报》(2015年06月16日06版)

  四个兄妹,一场悲剧,让本就起伏不断的舆论场再度被刺痛。
  6月9日晚11点半,贵州毕节4名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4个孩子1男3女,是留守在家无大人照顾的四兄妹,最大的哥哥13岁,最小的妹妹5岁。经公安机关现场勘查和尸检,4名儿童均系口服敌敌畏中毒死亡,排除他杀可能。
  “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知道你们对我的好,但是我该走了。我曾经发誓活不过15岁,死亡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清零了!”哥哥留下的遗书,其中有这样的语句。
  人们开始探究,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幼小的孩子如此绝望?

事件真相
  从6月10日12时至15日12时,中青舆情监测室随机抽样了2000条与“毕节四童自杀”相关的网民观点(已合并转发信息、删除无观点信息──记者注)。结果显示,近81.4%的网民表示悲愤之情,32.2%(部分网民观点包含多个观点)的网民仍对事件真相存疑。
  三成网民的疑虑源自事件本身的曲折,而随着事件细节的不断披露,社会舆论也接连反转。
  6月10日,有消息称出事的4名儿童家庭特别贫穷,仅靠吃玉米度日。孩子们的母亲在2013年离家出走,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们在家独自生活。在部分当地村民的描述里,4兄妹“基本不出门,也不和同村人交往”,4名儿童的死可能与生活难以为继有关。
  这一说法立刻引燃了公众情绪。当天,人民日报的一条微博“当年的承诺又成了句口号。亲人不管、救助失灵,凋敝的乡村,深藏着多少孤独与无助?亏欠孩子,就是葬送未来。彻查追责,许留守孩子一个健康的童年”被转发了6000余次。一时间,对落后地区的关注成为了舆论场的主话题。
  紧接着,孩子们因贫困而自杀的说法被否认。孩子中的老大和他们的父亲2012年就被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目前每季度保障金额为531元,警方在现场搜索到的银行卡显示余额为3500多元。4兄妹的姑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孩子们的父亲每个月会给孩子寄约700元生活费,按当地物价水平,孩子的日常生活可以得到保障。
  6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门对此事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对各地加强督促,把工作做实、做细,强调临时救助制度不能流于形式。对不作为、假落实的要严厉整改问责,悲剧不能一再发生。
  随之而来的,是舆论对政府部门的问责高潮。“干部们干什么去了?政府干什么去了?政策不健全到底谁来解决?政府不是为人民服务吗”……

最后一根稻草
  这不是第一起发生在毕节的留守儿童悲剧,舆论场上弥漫的愤怒情绪,似乎也情有可原。
  然而,由于事件真相的迟迟无法披露,公众的情绪难以找到合适的宣泄对象,这种愤怒就在不断的猜测中,逐渐发酵演变为种种对当地政府的指责。
  政府方面也一直努力试图及时作出回应。
  11日,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在广西河池将从广东返回贵州的儿童母亲任希芬接来;12日,毕节市七星关区政府网站发布信息,部分涉事官员已被停职、免职。
  但官方的回应始终赶不上网民质疑的速度。一封遗书的出现又将当地警方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媒体披露的一封遗书被网民认为“字太好看”、“措词太严谨”,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
  13日,警方回应,现场留下的遗书确系4名儿童中的兄长小刚留下。随后,在媒体的调查过程中,在四个孩子服毒前,曾有10余人到其家里进行联合家访的信息又被挖出,网民情绪的宣泄对象再次回到当地政府部门。
  网民对事件原因的批评主要有三:
  样本中,42.9%的网民认为孩子们父母的过错与缺位,直接酿成了这场悲剧。
  “如果你没有能力抚养,请不要让他们来到这个世上受罪!无责无德的父母”等言论层出不穷。
  33.6%的网民认为,争议颇多的户籍问题和社会制度再次成为“罪魁祸首”。网民“苏州云朵”这样写道:“用四个留守孩子的死,来祭奠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至今进城工作人员的孩子在城市无法找到上学教育场所!迫使孩子和父母分离!留守儿童会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问题根源!”
  另有16.5%的网民认为,周边居民和当地政府部门难辞其咎。网民们批评村民冷漠没有爱心,毕节市政府“口惠而实不至”,没有把承诺过的关爱儿童落到实处。
  新浪微博ID“天山雪雕2012”的网民发出疑问,“儿童死亡不可怕,但是用自杀的方式就让人毛骨悚然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绝望而自杀?谁的责任?社会?政府还是家庭?”
  而他的疑问也是全社会的疑问,谁应为鲜活生命的非正常离去负责?也许正如有评论提到的那样,“他们之所以走上不归路,同样是多种原因造成,而非单纯的某一因素。”
原文标题:什么是压垮毕节四兄妹的最后一根稻草)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远方的雁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远方的雁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远方的雁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远方的雁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远方的雁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远方的雁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黄永玉眼中的沈从文 北京控烟半月开出8张罚单 罚款共计6250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04:51,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