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远方的雁|查看: 9290|回复: 22
[纪实·新闻

“最悲伤作文”学校负责人已结束警方拘传回家

 [复制链接]
2# 四姑娘山
 佳美 发表于: 2015-8-5 10:10:01|只看该作者

“最悲伤作文”揭示我国个体救助的乏力

源自:新京报
  “最悲伤作文”呈现的,是大凉山地区普遍贫穷最冰冷的剖面。在精准扶贫被提上日程的当下,它揭示的大水漫灌式扶贫对个体救济的乏力,值得警醒。
  “爸爸四年前死了……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我去给妈妈做饭,饭做好,我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这两天,一篇四川大凉山小姑娘苦依五木写的作文传遍网络。这篇字字泣泪的作文,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也被网民称作是“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
  先失怙,又丧母,还是个孩子就已无父可怙、无母可恃,这何其残酷?苦依五木,孤苦无依,一个名字竟宿命般地成了一个幼女的残酷谶语!我们对其遭际抱以同情,但也应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个体之殇:联想到事发地是中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大凉山,再联想起以往发生在当地许多类似的悲剧个案,或可发现,其悲惨命运背后,是大凉山地区的普遍贫穷。
  虽然数据显示,2014年凉山州农民人均全年纯收入已达到8264元,但搜索“大凉山区”相关内容,与之联系最多的字眼仍是“贫穷”:“一年最多只吃3次肉”“人畜混居一室”……去年还有媒体报道,深圳电子厂涉嫌非法使用的数十名大凉山区童工,在被送回老家时却并不乐意,原因是“在这有米饭和肉吃”。
  可见,大凉山地区的贫穷问题并未消泯。也正因贫穷,当地才深陷吸毒贩 毒与艾滋阴影,才催生了大量孤苦无依的留守儿童,及由此衍生的贩卖儿童乱象。
  应看到,自上世纪80年代凉山州各县陆续被列为贫困县开始,各级政府对凉山州的扶贫政策就一直未曾停止。屈指算来,凉山扶贫已有27年历史,2001年它还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扶贫地区。其间,各类专项扶贫资金等不断,也有不少政策倾斜。这些措施,缓解了当地贫困状况。但从“最悲伤作文”及凉山随处可见的贫困现象看,大凉山扶贫之路还很漫长。
  而就在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新形势下的扶贫,加大扶贫投入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对贫困人口的查漏补缺、精确“制导”,在此基础上,根据贫困家庭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扶贫。
  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摆脱以往旧式扶贫的弊端。事实上,大凉山扶贫多年,其山区贫穷局面却依旧不改,也被认为跟之前粗糙的扶贫模式有关:大水漫灌式扶贫下,扶贫未必能跟个体之需形成对接,相反被认为“肥了西昌,瘦了山区”。在此背景下,只有改变这种扶贫策略,实现“精准滴灌”、因需施援,才能帮助到最需要的人。
  在此过程中,某些地方政府或许会因扶贫款不再拨到地方财政,而是直接到家庭、个人,缺乏扶贫主动作为的动力。而这样的做法,可能也会让一些基层部门、官员失去了截留国家扶贫款项的机会。扶贫模式的改变,所面临的执行困难,或许超出想象。但不管怎样,未来扶贫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个贫困的家庭、个人,都能得到公平发展的机会。
  “最悲伤作文”没有告诉我们更多的具体的东西,但从这篇几百字的文章中,却可窥见难言的辛酸。苦依五木的经历或许是个案,但就我们视野所及,在四川大凉山地区,这或许又并非个案。我们经常讲,法治要让每一个个案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同样,扶贫的最终目标也应该是,驱散每一个孩子心头的悲伤。
1# 贡嘎山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5-8-5 08:07: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王石川:世上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悲伤

源自:京华时报
  唯有彻底遏制住毒 品和艾滋病的猖獗,当地才会少一些孤儿,“柳彝”们才能享受到完整而不是残缺的亲情,他们的人生才更能改善而不是滑向谷底。
  近日,一篇被称为“世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在网上热传。文章署名“柳彝”,一个来自四川凉山州彝族的小学四年级姑娘。她的父亲四年前病逝,母亲今年也不幸病逝于家中。有记者称,“看完(这篇作文)后心疼、心酸,情绪全无,整个人都不好了”。
  苦难的经历,残酷的真实,面对“柳彝”的不幸,哪怕铁石心肠的人恐怕也难背过脸、闭上眼。笔者注意到,无数网友打探“柳彝”,并提议捐助或收养“柳彝”。这种善心,基于人类的纯粹情感,也基于对弱者的慈悲情怀。值得欣慰的是,据了解,“柳彝”目前已被妥善安置,她的两个弟弟和另外一个孤儿也被派人照顾。
  这是一个让人稍微可以平息悲伤的结局。但是,在凉山州,像“柳彝”一样不幸的孩子还有很多,千千万万凉山孤儿的命运同样值得关心。
  凉山很贫穷,却不尽为人知。2007年,该州有150多万人口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贫穷有历史原因和地理原因,比如地处大山,很多村落与世隔绝,教育和经济不发达;再比如新中国成立时,凉山不少彝族部落直接从奴隶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当地人的命运有了改观,但先天条件太差,积贫积弱。
  更不能回避的是,凉山一些地区被毒 品和艾滋病裹挟多年。据报道,凉山与位于东南亚毒 品产地金三角边界的云南省毗邻,此地渐成境外毒 品经云南入四川的重要通道和集散地。这片土地的不幸与劫难,也倒逼执法部门必须对此加码打击。
  凉山自199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后,便逐渐成为我国艾滋病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据报道,全州90%以上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而四川省卫生厅的数字则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凉山州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25608例,占全省的50%。吸毒与艾滋难解难分,艾滋患者的死亡,留下了无数孤儿和孤寡老人,已演变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有人就推测,“柳彝”的父母可能死于艾滋病。
  多年来,从中央到四川都在倾力控制毒 品和艾滋病在凉山的蔓延。其中最重要的,是让扶贫与遏制艾滋齐头并进。比如,从2010年起,国务院扶贫办就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实施凉山扶贫开发与艾滋病综合防治试点。前不久,《凉山州艾滋病防治办法》发布,提出要适应该州艾滋病疫情形势变化,更新防治策略,强化艾滋病依法防治、科学防治。也许,唯有彻底遏制住毒 品和艾滋病的猖獗,当地才会少一些孤儿,“柳彝”们才能享受到完整而不是残缺的亲情,他们的人生才更能改善而不是滑向谷底。
  世上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悲伤,不幸的人、不幸的遭遇,常常让我们热泪盈眶。感同身受,伸出援手,孤苦的人才会少些泪水。法律发力,制度落地,才能从根本上让每个群体都摆脱苦难的束缚,自在地生长。
  王石川
原文标题:世上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悲伤)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4-30 22:20, Processed in 1.856404 second(s), 5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