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睢文发|查看: 3469|回复: 10

论戏曲艺术的文化精神

 [复制链接]
11#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0-19 21:05:15|只看该作者
3、科技与人 戏曲要发展,要跟上时代步伐,是否就是要吸取时代先进成果,提高科技含量,这是人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艺术与科技是新世纪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海德格尔、哈贝马斯、马尔库塞等人都早已作过讨论,在高扬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的当下,艺术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等已成为行内人士乃至全社会必须掌握的关键词。艺术与科技是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概念,与它们对应的哲学理念是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伦理主义与历史主义、主观理性与客观理性。科学的发展,开阔了人类想象的空间,同时限制了人类的想象力;科学发明了“克隆术”、“隐身术”,然而它们扩散将会导致系列社会问题。同样,艺术使人类认识美,其最大功能是抒发人类的情感,净化人、提升人,但这种提升是精神道德的提升,它们们往往是一种回归,退回到人的本体,往往视科技、现代文明为异己的力量而加以排斥。艺术与科学当然也能得到较好的结合,其结合的新成果令世人惊叹,如大屏幕电视、艺术摄影、三维立体画、网络文学等,也包括戏曲现代装置技术的改观,人们习惯称之为“大制作”。 戏曲总体说是受惠于现代科技,并达到一种高雅文化情趣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当电被用于舞台照明时,明亮而便于控制的灯光大大增加了演出的效果,还能营造出艺术幻境以刻画人物内心活动,这是以前靠自然光、篝火、灯笼、沼气灯所无法比拟的。接着,是成套的灯光、音响设备,是平台转台,是布景材料、工艺的更新,越做越高级,而且现在一切似乎都可以用电脑来设计、操纵,只要你懂得鼠标点击的窍门。绚丽的布景、流动的舞台、迷幻的灯光、回旋的音响,加上或多或少的干冰,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绝对“正点”的艺术意境就诞生了,当代戏曲的舞台样式似乎就是如此。当然,代表现在科技形象的舞美工作者正在研究新的招数,到时准又让人惊叹不已,让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绽开最美丽的花朵,只要能筹集到足够的创作经费。 介入科学是艺术长久的命题,也是新时代的艺术家贴近时代生活不可回避的问题,艺术要走向现实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成分。但在科学的条件下,艺术必须强调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提高科技含量并不等于提高艺术含量和人文含量。新版越剧《红楼梦》先期投入了三百多万,演出的豪华布景需要用八个集装箱装运,然而恢宏、壮阔的舞台奇观反而冲淡、削弱了对戏剧思想的思考和对人物命运的关注。黛玉葬花、焚稿等场面,已被近乎真实、自然主义的先进舞台技术手段所替代,满台桃瓣坠落,火炉青烟袅袅,这些高科技因素干扰了诗化的舞台意象和悲剧意韵的审美享受。耗资相似的连台本昆曲《牡丹亭》,大量运用电脑灯所产生的五光十色的投影和特技效果,以营造天地三界,但是观众并不满意其艺术效果,还不如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从某种角度说,这是滥用科技,借豪华包装掩饰文本的虚弱,所谓“戏不够,舞景凑”。总的说来,“大制作”倾向有四弊:一是中看不中用,形式大于内容,其实也是一种脱离艺术现实生存境况的浮夸风;二是弱化了人物表演和创造,被裹挟在大场面中,不便于充分发挥;三是限制了观众的艺术想象空间,只能被动地接受一切;四是远离了普通观众,望“票”兴叹,其实际社会效益极其有限。说到底,是淡忘了自我,淡忘了戏曲作为写意艺术和剧诗的本色。上升到民族素质上说,是将“我们这个本来很风趣很优美也很能举重若轻的民族,弄得一脸呆板和情趣皆失”。 人文科学应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中产生重要作用,人们对科学的宏观与微观的思考演化为哲学、宗教、历史的思考,反过来对艺术进行一种引导。当代科学的技术层面,毕竟已达到远远超越我们想象的形而上层面。艺术与科技结合是一种生存形式、思维方式,也是塑造个体或民族现代品格的重要途径,既有雄心求实的一面,也有浪漫务虚的一面,这本来是最健全最科学的个体或民族性格。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我们希望戏曲仍不失人的本体和剧诗的本体,呈现的是真我的风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15:15,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