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86|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5-10-23 12:32:3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在涉及民族因素的知识、文化传播中消抑“过失无知”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严庆 姜术容
  2015年9月中旬,一组题为《探访云南最原始的傈僳族部落》的系列图片报道再次将人们的视野拉入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话题──如何进行涉及民族因素的知识、文化传播?传播出现了麻烦和舆情之后又该如何去面对?
  《探访云南最原始的傈僳族部落》报道中的图片拍摄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内的同乐村傈僳族聚居村寨,记者在图片配文中给出这样的描述:“无论男女都喜欢抽烟斗、饮酒……”。报道中记者将傈僳族妇女、老人等因剥核桃皮而染黑的双手描述为“老人双手长期握烟斗被熏成漆黑一片”、“傈僳女子手指由于长期抽烟已经被熏黑”等。报道一出便被易名为“云南最原始的傈僳族部落烟酒不离手”,很快被各大网站跟风转载,遂引发出传播之后的社会舆情。
  中新网提供给我们的图片本是傈僳族朴实、独特文化的展现,但由于记者对于傈僳族生活状态缺乏客观而充分的认知,致使在图片的配文中出现了“烟酒不离手”等字样,引发了负面影响,损害了傈僳族的形象。记者关于“烟酒不离手”的阐述由于偏离事实,从而形成了知识性错误,变为“无知”,这一现象在群际接触理论中被称之为“过失无知”。
  “过失无知”通常假定:如果一个群体(或者族类群体)对另一群体(或者族类群体)缺乏充足信息,或者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错误信息和误解,就会无意造成对一个群体的刻板印象。比如人为地猜测某个民族文化某项禁忌的原因,主观猜测的错误说法被相关民族认为无知,但主观上猜测者又不是故意的,这就是过失无知。
  可见,过失无知是由于缺乏对相关群体的了解而导致的一种偏见、失当的认知现象,该种“无知”是不符合实际的,持有该种“无知”的行为者在具体行动中无疑会诋毁和中伤对方群体的形象,但又非出于故意,属于“过失”。在该报道中,相关记者的行为即是“过失无知”的一种表现。这类“过失无知”时常会出现在民族知识、文化传播中。
  多民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传播民族知识、文化对于增进民族之间的了解是必要的。充分的民族知识、文化传播有助于消除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文化神秘感、陌生感和疏离感,相关领域不应因敏感、怕出麻烦而因噎废食、杯弓蛇影,要通过以下方式方法避免过失无知,积极传播民族知识、文化中的正能量,增进多民族社会的文化理解、知识融汇和认知包容。
  其一,知识、文化传播领域的从业者,当敬畏知识,崇奉文化客观性。
  
  真实、客观、科学是知识和文化得以传播、承继的根本原因。以新闻报道为例,为了保证知识与文化传播的真实、客观、科学,该领域专门制定有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明确指出: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报实情,讲真活,不得弄虚作假,不得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捏造、歪曲事实。为求全面地看问题,防止主观性、片面性,努力做到从总体上、本质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其二,在涉及民族因素的知识、文化生产与传播时,当熟知、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的规定。
  实际上,我国有关部门关于在宣传报道和文艺创作中慎重对待民族因素、民族风俗习惯等问题,早就有了明确规定。如:《国家民委关于宣传报导和文艺创作要正确对待少数民族习俗问题的通知》、《国家民委关于慎重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问题的通知》、《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关于在宣传报道和文艺创作中防止继续发生丑化、侮辱少数民族事件的通知》、《国家民委、中宣部、中央统战部、文化部、广电部、新闻出版署、宗教局关于严禁在新闻出版和文艺作品中出现损害民族团结内容的通知》等等,相关规定具体而明确。
  其三、心存文化敬畏,辩证认知、客观认知民族文化。
  我们知道,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其成员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生产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民族文化的形成是特定民族成员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长期对话的结果,是经过筛选与积淀、并且倾入感情与智慧、赋予价值与乡愁的一种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中明确指出:“确认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性”、“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日常文化特色的重要表现,我国关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规定: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政府对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加以保护。具体表现为: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的年节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婚姻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在大众传播媒介中,防止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发生;尊重少数民族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涉及民族因素的知识、文化传播是促进民族间得以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前一段时间,围绕电影《狼图腾》出现了一些关于蒙古族文化的解读甚至误读,面对不同的声音,一位蒙古族学者主张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他者的解读,做到“心胸宽于世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第八届净土宗弘法人才培训班报名公告 丁墨作品《他来了,请闭眼》同名电视剧首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2 16:01,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