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杨旭|查看: 10318|回复: 25
[期刊] 

习近平来到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要提倡多读书

 [复制链接]
 楼主|杨旭 发表于: 2005-12-17 21:18:06|显示全部楼层
  1993年,中国一本月发行量300多万份的杂志因为不愿意再卷入商标纠纷,忍痛更改已经使用了十余年的刊名。此事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各大媒体竞相报道此事。读者听到杂志要改名的消息后,纷纷致信编辑部,强烈反对。一本杂志的改名竟成为当年国内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引发各界关注,这在中国是第一例。出人意料的是,该杂志改名后的发行量,不降反升。这本引发全国乃至世界传媒关注的“改名”杂志,叫做《读者文摘》。她在此次风波后,改名为《读者》。

《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

  1993年7月号,由《读者文摘》改名而来的《读者》,刊发了一则特别的卷首语:“从本期开始,《读者文摘》正式更名为《读者》。《读者文摘》的事业,在出刊143期后,将由《读者》来继续。……《读者文摘》开始进入《读者》时代。”
  1980年的秋天,甘肃人民出版社的总编辑曹克己找到在出版社科技室工作的胡亚权,对他说:“听说你会办杂志,你就来负责办一本杂志吧!”“办什麽刊物呢?”“具体你自己去想。过半个月,我要听你讲一个方案。”於是,胡亚权拉上志同道合的郑元绪,摸索着办起了一份杂志。这就是《读者》的前身《读者文摘》。创刊号编完后,他们把当期的重点内容与办刊宗旨放在《光明日报》刊登,不久之后的1981年4月,杂志正式推出。
  《读者》的开创者们可能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情景,“《读者》现在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杂志,但同时又能保证自己的高品质、高品位,受到贾平凹、余秋雨、刘心武、梁晓声等众多文化人士的称赞。”《读者》杂志社社长彭长城说。
  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编辑孟臻介绍说:“《读者》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6年4月份月发行量已达1003万册,目前《读者》月发行量稳定在900万份以上,居中国和亚洲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第四位,被誉为‘中国期刊第一品牌’。”
  26年来,几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诞生的《读者》影响的人数以亿计。杂志创办人之一郑元绪在这本杂志200期时,写下这样一句话:“读者是流动的,一部分离去了,一部分人又来了,这很正常,而这种流动着的读者,却创造了一个奇迹。”

《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

  《读者》创造的奇迹就是成为“中国期刊第一品牌”,同时,“《读者》现象”逐渐形成。
  提起“《读者》现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说法。《读者》杂志社常务副社长陈泽奎说:“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形成了‘《读者》现象’的说法,90年代开始有了比较明确的提法。最近几年这个说法提得比较多。”他认为,通常说的“《读者》现象”,就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甘肃,办成了“中国期刊第一品牌”的《读者》,以及《读者》既保持了在内容方面高雅的品位又留住了庞大的读者群。
  不少人提起“《读者》现象”,就会提起“在甘肃这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的说法,但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文教授并不认同甘肃文化不发达的说法。李文认为,现在甘肃虽然不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但文化、历史积淀非常深厚,而且甘肃还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中心。在他看来,“《读者》现象”与甘肃厚重的文化有一定的传承关系。
 楼主|杨旭 发表于: 2005-12-17 21:16:24|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读者》的相关事件

  2010年01月05日,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谢晓萍发自北京撰文,《读者》杂志正式启动上市。

《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

  经过了一年多的筹备,由读者出版集团、中国化工集团、时代出版传媒股份公司、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和酒钢集团等5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的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于日前宣告正式创立。
  除此之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已与华龙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这也意味着《读者》已启动上市步伐,《读者》的品牌效益有望被资本市场放大。

《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读者出版集团获悉,早在2008年6月份,读者出版集团就启动了股改上市工作。“由于集团系由事业单位改制而来,其多数土地、房产等资产的权证不齐,权属不清,与股改上市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吉西平表示,对此,自2009年7月起,读者出版集团加快了股份制改造步伐。
  据吉西平介绍,在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前的4个月里,集团还完成了股改方案论证、资产梳理、财务业务规范、资产权属确认、战略投资者的选定、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职工权益保障等诸多工作。

《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

  据了解,全国发行量最大的《读者》杂志是读者出版集团旗下主要资产,《读者》杂志2000年~2006年已连续6年稳居全国期刊月发行量首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杨旭 发表于: 2005-12-17 21:15:55|显示全部楼层

《读者》办刊经验

  《读者》杂志发展成长的体会和《读者》杂志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了如下经验:
  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以人为本,抵制低俗,体现看似超然,实则亲近的人文关怀。
  《读者》从创刊伊始,就确定了是一本不以纯赢利为目的的大众化刊物。其核心读者群是高中到大学一二年级的青年学生,决定了这本杂志只能是低价位,“高质量低价位”是《读者》以人为本、尊重读者、依靠读者、回报读者的办刊思路和原则体现。尊重读者,更要尊重作者,《读者》率先做到了一稿三酬,使作者权益得到维护。

《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

  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紧扣时代脉搏,走渐变式发展道路。
  《读者》创刊于改革开放之初,发展成长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办刊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一份杂志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必须贴近时代,依时代的变化而进行适度地调整。《读者》20多年来的创新发展是一种渐变的过程:实现了由介绍人类优秀文化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渐变。实现了刊发较长文章向内涵深刻、富有哲理性的短小精悍文章的渐变。
  3、树立文化产业化思想,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读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树立文化产业化思想,努力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互利互济、互相促进。2001年以来,《读者》杂志积极调整办刊思路,适时整合刊物内容,在市场营销和品牌经营方面加大力度,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大的改革举措。《读者》品牌和影响力的提升,有助于广告客户形象、产品的提升,使《读者》成为读者心目中的《读者》。

《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

  4、努力跨越地域性障碍,实现走出去战略,树立民族品牌之旗,积极宏扬中华文化。
  《读者》成功地跨越地域性障碍,树立中国民族文化品牌,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在内容设计上,《读者》成功地建造了开放性的优秀文化构架。《读者》创刊以来,坚持以中华文化为主线的前提下,力图把中华文化置入世界文化的大构架中。《读者》强调文化的综合性,设法在文学、艺术、历史、人文、科普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体现文化的文明本质及其地域性、民族性、互补性、交叉性、传承性和永恒性。《读者》还试图在高雅和通俗之间打通一条管道,弥合两个极端之间的鸿沟。
 楼主|杨旭 发表于: 2005-12-17 21:15:34|显示全部楼层

《读者》办刊宗旨

  《读者》杂志从创办至今始终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既保持自己风格,又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生活,追求高品位、高质量,赢得了海内外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成为中国期刊的著名品牌。总结《读者》办刊宗旨,主要有以下三条:

《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

  贴近时代,不断创新,是杂志生存的根基。一份杂志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必须贴近时代,根据时代的变化而进行适度的调整。《读者》近30年来的创新发展是一种渐变的过程:一是实现了由介绍人类优秀文化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渐变。在创刊之初,《读者》以较大的篇幅介绍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文化作品,这对广大群众了解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十分有益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逐渐加大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分量。二是实现了刊发较长文章向内涵深刻、富有哲理性的短小精炼文章的渐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人们对知识信息的渴求日渐强烈,特别需要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更丰富的知识信息。杂志在筛选编发稿件时更注意短小精悍、内涵丰富、哲理性强的文章。三是实现了由编辑型向编辑经营型的渐变。从一般意义上讲,杂志是以编辑为主要职责的部门。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必须向编辑经营型转变。由不刊登广告开始刊登广告,由一地印刷向多地印刷转变,由单一的邮发向亲情订阅、二渠道发行转变。四是实现了由面向全国到放眼世界市场的渐变。期刊之间的竞争不仅是面对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面向国际市场。从1993年《读者文摘》更名为《读者》这件事,他们看到了国际竞争对手在全球的强势地位。2002年,《读者》在中央电视台与美国《读者文摘》总裁展开对话,2003年,在兰州贸易洽谈会上,《读者》与美国大路公司签订在北美地区印刷发行《读者》的合同,迈出了《读者》走向世界战略的实质性一步。渐变的目的就是要创新,要有更大的发展。这种变化是在悄无声息的渐变过程中实现的,而渐变的结果,是《读者》在拓展期内实现了质的飞跃。

《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

  贴近实际,丰富内涵,是杂志发展的动力。一本好的杂志归根结底要有好的内容、好的质量、好的品位。《读者》的办刊理念是“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文化”。作为一本文化类综合性杂志,《读者》注重于文化知识的传播和积累,将追求真善美作为核心价值理念,不跟风、不追星、不赶时髦,始终坚持刊物的特色、品位、风格。从创刊到现在,《读者》共发表了数百篇颂扬真善美的文章。通过这些优美动人的故事和文字感染读者,在互动交流中陶冶情操,沟通心灵,净化内心世界。为此,全社的编辑全身心投入,像关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关爱杂志,好中选优,百里挑一,把最精美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读者。编发的文章,不仅注意思想性,更注重可读性、感染力和渗透力。

《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

  贴近读者,为读者办刊,是杂志做大的基础。心有读者,才能赢得读者,扎根读者。《读者》原名《读者文摘》,意思是“为读者摘文的杂志”,也包含了“读者为杂志摘文”之义。在编辑过程中,主体文章往往由编辑选出,再辅之以读者推荐的稿件。即使是编辑所选的稿件,也要等读者推荐后,署上读者的名字,以示尊重和肯定。读者推荐稿件的方式,表面上看,只是尊重读者,其实质却在于调动广大读者参与办刊的意识。依靠读者办刊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使杂志一直处于广大读者的监督之下。杂志社每天除了处理上千件读者投稿外,还有大量的来信,有谈读后感的,有提出批评意见的。他们特别重视批评意见,对批评意见的来信,努力做到有信必复。从读者的意见中,他们同时了解和掌握了大量的社会动态和信息,也了解到读者的阅读动向,并作为改进编辑工作的参照系。这样做,不仅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在广大读者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杨旭 发表于: 2005-12-17 21:15:09|显示全部楼层

《读者》发展经历

  《读者》杂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1年~1984年,为《读者》的初创期。《读者》根据“文革”后形成的文化知识断层,率先介绍西方的优秀文化、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知识,很快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尤其是青年读者的关注。杂志在创刊第三年发行量达到136万册,为杂志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

  第二阶段:1985年~1989年,为《读者》的发展期。这一时期,杂志的发行量一直在150万册上下徘徊。《读者》根据形势的要求,对编辑思想适时作了调整,增加了弘扬中华文明和爱国主义的内容,杂志成功实现了分印,解决了制约杂志发展的“瓶颈”问题。

《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

  第三阶段:1990年~1999年,为《读者》的成长期。这一时期杂志提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口号,加进了与时代脉搏合拍的现实生活作品。杂志的发行量开始有力地攀升,1991年突破200万册,1992年突破300万册,1994年突破400万册大关,成为全国第一大刊,1995年月发行量稳定在400万册,稳居全国第一大刊。1996年以来,发行量有所回落,但月发行量仍保持在300万~400万册之间。

《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读者》杂志中的经典插图

  第四阶段:2000年以后,为《读者》的拓展期。这一时期,杂志利用自身的品牌效应,进行了一系列扩张,如扩版、改刊期、创办子刊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16:03,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