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罗华勇|查看: 36050|回复: 80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不断更新中)

 [复制链接1熊猫
61#
 楼主|罗华勇 发表于: 2006-5-15 00:36:04|只看该作者

综合型店铺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w9KduN9x.jpg  保存到相册

老街的热闹不比新街差哦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gtem5pSh.jpg  保存到相册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0L8l3xpV.jpg  保存到相册
62#
 楼主|罗华勇 发表于: 2006-5-15 00:37:5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nRyUwIWe.jpg  保存到相册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MlLzLOhQ.jpg  保存到相册

这里的彝族服饰有些差异!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Iyp8J5fL.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3#
 楼主|罗华勇 发表于: 2006-5-15 00:39:37|只看该作者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Ki8di9W9.jpg  保存到相册

凉粉很好吃!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qXSqvP6N.jpg  保存到相册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5V9s5pRH.jpg  保存到相册
64#
 楼主|罗华勇 发表于: 2006-5-15 00:41:03|只看该作者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1DBdwoLV.jpg  保存到相册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fKqaxK66.jpg  保存到相册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HcLfxFLZ.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5#
 楼主|罗华勇 发表于: 2006-5-15 00:42:23|只看该作者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X6f2TsNA.jpg  保存到相册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xpptU3lF.jpg  保存到相册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Gm2qrJK3.jpg  保存到相册
66#
 楼主|罗华勇 发表于: 2006-5-15 00:44:54|只看该作者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9JpStH2E.jpg  保存到相册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AwEaWgWp.jpg  保存到相册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0i4EHrx8.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7#
 楼主|罗华勇 发表于: 2006-5-15 00:47:01|只看该作者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pjNehX6Q.jpg  保存到相册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YAujHffY.jpg  保存到相册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lfXYNtca.jpg  保存到相册

68#
 楼主|罗华勇 发表于: 2006-5-15 00:49:26|只看该作者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fcP3SyyG.jpg  保存到相册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bPl2Fwwu.gif  保存到相册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2006重要活动计划──"畅游大凉山"  qavQgpyq.gif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9#
 楼主|罗华勇 发表于: 2006-5-15 00:50:41|只看该作者

──自然地理

宁南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北距西昌市129公里,南距昆明市400多公里。县域轮廓南北长、东西短,南北相距58公里,东西相距43.5公里。全县幅员面积1667平方公里。  

全县辖619乡、124村、819个组。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7.2万人,共有11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7.7%。彝、布依等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县城四周山区乡镇。宁南县地处川西南横断山区的大凉山余脉,金沙江由南向北,成为宁南县与云南省巧家县的界河,黑水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形成了大凉山余脉与鲁南山东坡独特的“两山夹一谷”地貌。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中山地区。县境内大体可分为河谷地带、山间盆地、低山、中山、高山等地貌类型。境内最高峰贝母山峰海拔3919米,最低谷依补河谷河口海拔585米,相对高差3334米。──气候资源。由于境内海拔高差较大,气候垂直递减规律明显,具有鲜明的立体气候资源分布特点,拥有多种气候类型,总体上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
  全县气温较高,多年平均温度19.3
,极端高温达39.9。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全年无霜期达320天。年平均降雨量970毫米,且多集中在6~10月,干湿季分明。县境内年均日照时数达2257.7小时,太阳辐射量为120~130千卡/平方厘米·年,是我国太阳能二级利用区,光热资源极为丰富。 ──土地资源。全县拥有耕地19439.16公顷,林地86125.86公顷,园地1390.99公顷,草地8980.37公顷。除去难利用土地292.52公顷,尚有可利用土地39333公顷。目前,全县25。以上的坡耕地有2753公顷,计划在“十五”期间全部退耕还林还草。──森林植被及生物种类
 
全县现有林地总面积96889.8公顷,有林地面积40164.3公顷。其中,天然林31536.2公顷,人工林8629.1公顷,防护林13983.8公顷,薪炭林25157公顷,经济林4266.6公顷。另有疏林地894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2781.5公顷。现有森林覆盖率达23.7%,高于全国12.7%的水平。
 
全县拥有森林植物324种。林木总蓄积量为207.26万立方米。多种类型的气候和丰富的光热资源,使这里能够生长繁多的生物种类,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花生、油桐、甘蔗、蚕桑、烤烟、蔬菜、瓜果等,尤以蚕茧、甘蔗的优质高产久负盛名。全县目前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植物1400余种,粮食、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经济林木和中药材。据专家考证,还有多种植物(包括作物)可在宁南引种。目前,生长在宁南的野生动物种类有110余种,鸟类50多种,饲养动物16种。

70#
 楼主|罗华勇 发表于: 2006-5-15 00:51:12|只看该作者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铁、铅、锌、磷、铜等20多种金属、非金属矿藏可供开发利用。其中,位于西瑶乡的拉落铁矿储量达12500万吨,属大型矿床,可露天开采;位于海子乡的大丫口──黄竹林磷矿储量达19100万吨,矿床东南延伸约2公里,矿区内P2O5平均品位18%,矿体最厚14米,主要矿区有县乡公路相连,交通方便,开采条件良好。此外,还有跑马的云雾山、雀珠山铅锌矿等矿藏可供开发。
──水利、电力资源
 
宁南县水资源总量丰富,总水量达20.89亿立方米。全县河川多年平均径流量达24.58亿立方米,地表水量为目前开发利用水量的28.5倍,径流开发利用率仅占总量的3.5%,全县水电蕴藏量达38万千瓦,现仅开发1.5万千瓦,开发前景十分光明。目前,已经探明可供开发的有依补河电站(装机容量可达3×3200千瓦)、转堡电站(装机容量可达2×3200千瓦)等,即将上马开发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装机容量可达1250万千瓦。至2002年,全县已有中型水库2座,建成水电站57(装机83台,装机容量2.3万千瓦,每年可发电1.3亿度),全县乡镇通电率已达到100%, 通电村92%,通电户94%,已成为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
──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
 
凉山彝族歌舞极富魅力,在世界上有着极高的声誉。作为凉山彝族自治地方的一员,以汉族、彝族、布依族等为基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宁南群众文艺创作和表演奠定了浓厚的底蕴。这里的“乌兰牧骑”式文艺小分队,长期在农村、厂矿、学校进行表演,每逢重要节庆,县城还要举办各种大型群众性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近年来,随着基层文化站以及各类文艺协会的不断发展壮大,群众文化又有了长足进步,城乡处处盛开文艺之花。宁南人民真切地感受到精神文化生活的多姿多彩。
──土特产品驰名四方
   
由于宁南独特的气候和水质,形成了闻名省内外的三大特色产品:荞饼、晒醋、豆腐干。
  
宁南荞饼以天然绿色食品苦荞面为饼皮,以糖、肉、油和适量香料为馅,压制成饼坯,经木炭烘烤而成,有甜、咸、麻、怪等各味,色泽油黄,清香爽口。目前由于生产能力等因素制约,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产品供不应求。
宁南豆腐干,利用本地黄豆和优质泉水,以传统工艺精心烤制,色金黄,味清香,内柔嫩,是佐餐和馈赠之佳品。曾多次有人来宁南学习制作技术,但由于该产品与宁南水源有直接关系,外地无法仿制,因此生产规模很小。
 
宁南晒醋,是用本地麦麸加各类佐料晒制而成,由于宁南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含有大量矿物质的优质水源,晒制而成的麸醋酸味适宜,清爽可口,且具有保健作用,堪与“保宁醋”媲美。
正是在这片美丽富绕的土地上,宁南人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篇章,铸就了一个个灿烂的辉煌。
── 经济总量
 
1997年相比,200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7.56亿元,增长42.2%;工农业总产值9.39亿元,增长32%,其中,工业总产值4.43亿元,增长33%,农业总产值4.96亿元,增长31.1%;乡镇企业总产值5.56亿元,增长65.13%;县财政总收入9076万元。增长30.44%;农民人均纯收入2004元,增长42.03%;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余额2.42亿元,增长1.08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03:27,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