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宁南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北距西昌市129公里,南距昆明市400多公里。县域轮廓南北长、东西短,南北相距58公里,东西相距43.5公里。全县幅员面积1667平方公里。 全县辖6镇19乡、124村、819个组。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7.2万人,共有11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7.7%。彝、布依等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县城四周山区乡镇。宁南县地处川西南横断山区的大凉山余脉,金沙江由南向北,成为宁南县与云南省巧家县的界河,黑水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形成了大凉山余脉与鲁南山东坡独特的“两山夹一谷”地貌。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中山地区。县境内大体可分为河谷地带、山间盆地、低山、中山、高山等地貌类型。境内最高峰贝母山峰海拔3919米,最低谷依补河谷河口海拔585米,相对高差3334米。──气候资源。由于境内海拔高差较大,气候垂直递减规律明显,具有鲜明的立体气候资源分布特点,拥有多种气候类型,总体上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 全县气温较高,多年平均温度19.3℃,极端高温达39.9℃。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全年无霜期达320天。年平均降雨量970毫米,且多集中在6~10月,干湿季分明。县境内年均日照时数达2257.7小时,太阳辐射量为120~130千卡/平方厘米·年,是我国太阳能二级利用区,光热资源极为丰富。 ──土地资源。全县拥有耕地19439.16公顷,林地86125.86公顷,园地1390.99公顷,草地8980.37公顷。除去难利用土地292.52公顷,尚有可利用土地39333公顷。目前,全县25。以上的坡耕地有2753公顷,计划在“十五”期间全部退耕还林还草。──森林植被及生物种类 全县现有林地总面积96889.8公顷,有林地面积40164.3公顷。其中,天然林31536.2公顷,人工林8629.1公顷,防护林13983.8公顷,薪炭林25157公顷,经济林4266.6公顷。另有疏林地894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2781.5公顷。现有森林覆盖率达23.7%,高于全国12.7%的水平。 全县拥有森林植物324种。林木总蓄积量为207.26万立方米。多种类型的气候和丰富的光热资源,使这里能够生长繁多的生物种类,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花生、油桐、甘蔗、蚕桑、烤烟、蔬菜、瓜果等,尤以蚕茧、甘蔗的优质高产久负盛名。全县目前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植物1400余种,粮食、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经济林木和中药材。据专家考证,还有多种植物(包括作物)可在宁南引种。目前,生长在宁南的野生动物种类有110余种,鸟类50多种,饲养动物16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