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2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奥燕 发表于: 2015-12-28 15:31:00|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与和氏璧并驾齐驱的宝物:蜻蜓眼

 [复制链接]
  这种长着“眼睛”的珠子,是古人用来向神明祈祷和庇佑子孙的。蜻蜓眼珠更是玻璃文化的巅峰,是中亚和中国文化交流的明证,是跨越了时间和地域的稀世之美。
撰文:康渝春
◎摄影:王晓东

  1928年,洛阳东周大墓遭到中华圣公会教士怀履光(W.C white)等人的疯狂盗掘,其时他正以传教士身份替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集中国文物。怀履光敏锐地发现,河南洛阳金村一带出土的琉璃蜻蜓眼珠,其中某些纹饰和来自西亚的蜻蜓眼珠有很大差别。经科学鉴定,从金村大墓出土的玻璃制品有些是国外进口的,但那些较重较亮的、含很高氧化铅、氧化钡成分的,则是“中国制造”。这一发现让中国玻璃制造的历史向前推进了近千年。可惜的是,这批珠子很快就被盗运出国。前后历时6年,怀履光共发掘了8座大型木椁墓,大批珍宝连同蜻蜓眼珠都流散海外,最后被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维多利亚博物馆和东京博物馆所收藏。
  琉 璃又称玻璃,蜻蜓眼是古代一种琉璃饰物的俗称。世界上最早的蜻蜓眼珠应为埃及第十八王朝的“鬼眼”或称“通神灵的眼睛”。当时普遍认为,人能够通过蓝色来 表达自己对神的向往,所以人们往往将蓝色玻璃运用在饰品上,或是佩戴在身上,从而向天国传达自己的心愿。他们认为人是神创造的,但是人又见不到神,“蓝色 精灵”蜻蜓眼珠能够带他们的灵魂见到神,从而去往天国。

“随珠和璧”是战国两大宝物,“随侯珠”能与和氏璧并驾齐驱。传说,随县的曾侯救了一条灵蛇,灵蛇其后口衔“随侯珠”报答他。“随侯珠”并非神话,1978年,湖北曾 侯乙墓(又称随侯墓)中出土了173颗带有蜻蜓眼纹路的古琉璃珠,精美绝伦,传说中的“随侯珠”终见天日。大量春秋战国时期蜻蜓眼珠的发现,说明中亚和西 亚在那之前就已经有了玻璃工艺,玻璃制品和制作工艺还通过一条暗流商道由胡人带到了中国。这条商道历经千年,但是一直没有被官方认可。当时中国和欧亚大陆 的联系完全是靠骆驼商队,由于商道并未正式开通,进入中国并非那么容易,所以在边界就形成了自由商贸区,当然交易也是地下的。直到张骞出使西域,官方才正 式开通商道,传说中的蓝绿眼睛的胡人才真正进入中国,甚至把生意做到了长安。这条商道从汉代一直延续到唐代,长安也成为世界的经济商贸中心。
  中 国人在极度无奈的时候,会对着蓝天诉说自己的困难和愿望,所以蓝色在人们心中也是通往神灵的最美颜色。到了汉唐时期,人们忽然见到了蓝绿眼睛的胡人,如果 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就会变得富有,因此人们深信胡人的眼睛是通往神灵的眼睛。胡人还常常带来一些长着眼睛的珠子,如果拥有一颗就能得到神灵庇佑。胡人通过商 业活动和丝绸之路上的游牧生活将蜻蜓眼珠带到中国的西部,大致是从巴基斯坦进入中国的新疆,再辗转从内蒙古传到中原。另外一条商路是水路,通过南印度洋进入印度,然后进入中国的南部。因此,在昆明和广西均能发现同时期的蜻蜓眼珠。
  在关善明和安家瑶的著作中,都认为中国的蜻蜓眼珠大约出现在春秋晚期,是一些游牧民族通过草原流动生活带入中国,由中西方交流的丝绸之 路来完成贸易。这种蜻蜓眼珠已经和中国文化交融,延伸到了其他的装饰品上,材质也延伸至玉、木、陶、青铜、釉沙和煤晶等。制作蜻蜓眼珠最重要的是先要制作 眼睛,将彩色玻璃堆在蓝绿玻璃胎上,有的还再套多色并在堆色中放上通神灵的彩石,取石来运转之意。人们甚至为蜻蜓眼套上眼睫毛来体现眼睛的灵动,然后再把 眼睛嵌入主体蓝色玻璃球。为了把眼睛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们制作了塔式眼睛,好像能左右前后转动并看着人的灵魂不走偏。塔式眼睛也表现出人在惊恐之际眼睛突 出的可怕状态,用来防止恶业流出,从而保护后代和未来。
由于铅钡玻璃易碎、易氧化,因此
  蜻蜓眼珠 存世量相当少,特别好的品质和品相更是凤毛麟角。人们相信蜻蜓眼珠有保护后代的功能,在中亚地区,常常被镶嵌在棺材上,或是出现在墓葬中。郑玄注《礼记 丧服大记》:“饰棺者,以化道路及圹中,不欲众恶其亲也。”就是为了不让他人在送葬的路途及墓圹中,直接看见亲人的棺柩而生厌恶之感,故以华美的饰物进行 遮蔽。随着文化的变迁,中国人把蜻蜓眼珠当成是贵族的奢侈品,在重要的活动中才使用,贫穷人家是不可能拥有这份殊荣的。蜻蜓眼通灵的功用慢慢被淡化了。
  2000年我第一次步入洛阳,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七彩斑斓的蜻蜓眼珠。我当时被那些珠子上的七彩光所吸引,这种犹如水面上漂浮着一层油膜、在太阳光下摇动发出的 七彩光,又称为蛤蜊光。在光线好的地方,或用手电筒照射的时候,蜻蜓眼那蓝色和绿色的胎底,宛如梦幻般美丽。但由于蜻蜓眼珠是铅钡合成的玻璃,和皮肤接触 会过敏,当时不知道应该怎么用它,再加上和身体接触后蜻蜓眼珠那美丽的七彩光就消失了,特别可惜,所以自己收藏时内心也十分矛盾。
  那时购买能力有限,看到喜欢的或是觉得将来可以佩戴的,就偶尔买上一两颗。市场的认知度不够,人们对蜻蜓眼珠虽然喜欢,可是由于其不太实用,几乎没有人愿意花钱购买。2008年我遇到台湾林女士,身为台北仕 林区某大学的教授,她热衷于收藏蜻蜓眼珠。她说中国蜻蜓眼具有驱邪降魔的能量,和两河流域的眼睛类似,都有保护后代的功能。我们达成共识,各出资一半来收 藏蜻蜓眼珠,等到了一定数量的时候再编辑出书,留给后人一份参考资料。我们的收藏越来越丰富,在东西方文化对比研究当中,得到了很多关于文化和艺术的宝贵 经验:在西亚和中国的文化交流上,蜻蜓眼珠有着非常高的历史价值,虽然两地相距遥远,但历史却证明了文化艺术是相通的,有着很多出乎意料的相类。可惜的 是,2010年末,林女士的丈夫不幸去世,给她的打击相当大,她回台湾后就杳无音讯了。
十多年前我曾经转战
  陕西、山西等 地收集古珠玉,过五关斩六将,在不断的学习收藏中总结了很多关于蜻蜓眼真伪的判断。胎体重、胎孔倒边、图案规范、珠体过于圆满、无自然细裂纹、无七彩光、毫无气泡、沾水无明显土味的都极有可能是仿造品,若是一堆珠子尺寸一样也为假。不同地方出土的蜻蜓眼带的土质不一样,而做假者往往会将成品珠埋在同一种土 中做旧。最重要的是,现代人制造玻璃不再加入铅钡,新的配方密度高、手感偏重、不吸手汗。
  蜻蜓眼珠这种神秘的海天一色的美丽珠子,是古代工艺和艺术的高峰。从蜻蜓眼珠这种眼睛崇拜的文化遗物折射出的人类生活轨迹,深远悠长。历史往往浓缩在小处,长着眼睛的珠子,令世界惊叹。
源自:国家地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奥燕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奥燕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大藏家珍藏 屡屡拍高价 世界的变化与中国──吴建民谈外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6 18:59,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