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4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奥燕 发表于: 2015-12-31 18:31: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张珩:当代书画鉴定之学的奠基人

 [复制链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书画鉴定理论中,最有时代特色的突破性成果,就是概论性质的书画鉴定理论研究模式的诞生,它可以被认为是现代书画鉴定科学理论形成的标志。若论及对书画鉴定方法的系统性研究,即将古代散见于传统书论、画论中,或以札记、随感形式出现的经验式的散论,进展为以现代科学的叙述体例,系统梳理书画鉴定方法的概论性书画鉴定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代表性著作,首推张珩以及他的《怎样鉴定书画》。
源自:杭州日报 文/林如

  张珩出生于民国初期,卒于建国初期的六十年代初,其一生的大半时间在民国时期,然而他对中国书画鉴定的最主要贡献却集中在建国后的短短十年。因为张珩的英年早逝,他对书画鉴定的研究在长期积淀到将要喷涌而出时却戛然而止,这是中国书画鉴定界的巨大损失。正因为如此,当今鉴定学界对这位曾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风云一时的书画鉴定权威人物关注并不多,而对其书画鉴定思想及理论著述的研究近几年才刚刚进入我们的视野。由于张珩早年的学术背景及书画鉴藏活动详细资料的不够完备,所以对他的书画鉴定学术思想的成因以及理论方法的来源,目前尚无法作确切深入的探讨,我们只能从张珩所处的大时代背景、学术背景以及记录他鉴藏活动的蛛丝马迹中进行推测,这无疑是件憾事。尽管如此,从张珩遗留给后人的两部著作──《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与《怎样鉴定书画》中,可以比较完整地了解他的书画鉴定历程和思想轨迹。
  张珩出生于江南名镇南浔的富豪之家。其祖父张石铭为著名金石书画家、藏书家,伯父张乃熊为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书画鉴藏家;张乃骥为著名古钱鉴藏家。张珩自幼跟随祖父、叔父及舅公庞虚斋元济,与大藏书家刘承干等来往密切,受家学熏陶,对目录版本之学以及金石书画之收藏、鉴赏有着爱好和研究。因为家底丰厚,张珩对古物的收藏既有兴趣又有财力,所收金石、钱币、瓷器、尺牍、古籍等古物颇丰,但其最偏重也最有影响的,则非书画收藏莫属,在书画方面,他已到了不计金钱,见好就收的程度。经张珩收藏的书画名迹有唐代张萱的《唐后行从图》、周昉《戏婴图》等,至于明清名家作品则不计其数。郑振铎曾为张珩旧藏编汇成册,名为《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著录其藏画精品七十幅,彰显了这位书画收藏家巨大的收藏业绩,然而,这仅是张珩藏品散落后所寻觅到的一部分。郑氏在《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序言中写道:“葱玉为吴兴望族,袭适园旧藏,而十余年来,所自搜集者尤为精绝,自唐张萱《唐后行从图》以下,历朝剧迹无虑数十百轴,皆铭心绝品也。元人宝绘尤称大宗,至明清之作,亦抉择至慎,只眼别具,劫中常思墨版,辄牵于他故中止。今得印布于世,诚论述我国绘画史者之幸也……”(郑振铎《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序,见郑重著《海上收藏世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1月,第435页)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奥燕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奥燕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古锁凸显较大升值空间收藏靠眼力 弄巧成拙的藏宝人:宝光贼光傻傻分不清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6 01:57,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